2017年4月6日

證券行利潤薄 無阻新行湧現

【明報專訊】根據證監會的數據,在去年,主要是外資的A組經紀淨盈利大挫九成,只有5.07億元,主要是華資的C組經紀盈利跌了八成,有13.26億元;以中資為主的B組經紀的盈利只跌21%,有57.54億元。

對於這趨勢,證券業協會主席繆英源的解釋是,近年大型新股多起用以中資行,它們也多為內地客或中資股提供過橋融資、孖展等,蠶食以外資大行的主要收入來源;華資行仍保留人手落盤,佣金不可能壓得太低,因此競爭力較差。對此,我有一些補充。

這幾年來,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很多投資者,主要是內地的投資者,來香港大開證券行,把人工都扯得高了。現時在市面上,一個RO(Responsible Officer)難求,對股票一無所知的,只要有牌,也來照搶,也已經是人所皆知的事實了。

莊家開證券行專做自己生意

這是一個矛盾的現象:「從來只有鼻屎好食,鼻孔挖穿,從來沒有人做虧本生意。為什麼證券業的利潤愈來愈小,但是投資者卻愈來愈多呢?」

皆因大家抱着的心理,是羊毛出在豬身上,投資證券行,只是為了方便自己做事,那些莊家、上市公司,不介意自己開一家證券行,每年蝕幾百萬元,專門做自己的生意,也好有一個方便。反正,幾百萬元,炒一隻股票,賺十倍還不止,算是成本的一部分好了。太多股票行成立,僧多粥小,自然扯薄了利潤。

另一個原因,就是證監的compliance(合規)要求愈來愈多,這令到證券行要請更多的人手,去滿足合規的要求,這當然要花更高的成本。如果是A組大行,有足夠的人手分工,根本不成問題。但是,C組行的利潤似有還無,一年多花一百幾十萬元的人力成本,已經足以侵蝕很大部分的利潤了。

簡單點說,broker firm已經無法經營,現在證券行的真正收入,只是來自其他業務,例如corporate finance,又或者是放數,甚至是作為做賊的基地,如此而已。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491420150352&issue=20170406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