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3日

說黃易、憶黃易

看武俠小說看到14歲,忽然不看了,最後看的作家是温瑞安和黃鷹,恰好在黃易之前,因而我也不是黃易的讀者。但黃易的讀者太多,當然不介意少我一個。客觀的事實是,黃易是最後一位武俠小說大師,紅遍中港台,在他之後,沒有一位武俠小說作者,得到過他一半的成就。

有趣的是,近代武俠小說史上成就最高的作家,或多或少都是香港人。金庸和梁羽生在內地出生,青年來港定居,古龍在香港出生,青年在台灣定居,黃易是不折不扣的純香港製造。如果論在武俠小說的銷量和成就,黃易遠在梁羽生之上,前者在台灣和在內地的銷量,梁是沒得比的。

不過,梁羽生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鼻祖,沒有他,便沒有後來的金庸。所謂的「新派武俠小說」,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名詞,指的是大量混入了西方小說寫法的武俠小說寫作方式,在這之前的武俠小說,如還珠樓主、王度廬等,用的是中國傳統章回小說的手法。

我雖然不是黃易的讀者,但作為武俠小說作者,為了市場,卻研究過黃易的小說,個人認為寫得最精彩的,是《尋秦記》,這是史上第一部穿越小說,作為先驅,沒有話說的。

根據一度是黃易出版經理人麥成輝的說法,其成功的優點,是其打鬥描寫加入了大量電玩元素,內地的讀者則指出,黃的作品非常YY,因此吸引到讀者。所謂的「YY」,是內地的武俠小說術語,字面是「意淫」,其實指的是內容有大量宅男喜歡看的劇情。

查實金庸、梁羽生、古龍,以及絕大部份那時代的武俠小說作者,本質上是文人,相等於古時的不第秀才之類,然而,黃易卻是一個宅男﹕隱居大嶼山、喜歡電玩、看武俠小說,足少出戶……偏偏當代的武俠小說讀者,卻正是這一類型的人。黃易的作品恰好切中了他們的心理,從市場學來看,大受歡迎也就不足為奇了。

從「名氣市場學」的角度來看,我常常用黃易來作說明﹕黃易只能算是「半個名人」,看過改編他的作品的電視劇的觀眾,大多只看其作品,不識其人。然而,黃作為最暢銷的武俠小說作家,月月出新書,每個月均有幾萬個讀者,乖乖的掏出數十元,購買他的作品。所以我常常說﹕「名氣不在於有多少人認識你,而在於有多少人肯付錢去購買你。」這豈不也是電影明星和電視明星的分別,也是暢銷作家和專欄作者的分別?

我和黃易見過好幾次面。那時,曾志偉想拍一部super hero電影,中文也許可稱為「俠」。我找了邱福龍設計了一個造型,名叫「龍俠」。曾說,龍俠不好聽,當時正值《賭神》上映沒多久,曾說,不如叫《龍神》吧。

曾找了黃易寫劇本,一起開了幾次會,黃易把它寫成他熟悉的玄幻故事,卻不是super hero了。後來戲沒拍成,黃易把這故事寫成了小說,邱福龍則把這造型寫成漫畫,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故事。

記憶中的黃易,自信滿滿,總是咬著小雪茄,總之我覺得他的樣子像極了康有為,面型、額頭、鬍子均十分像。最深刻是精研術數的他,說他去光顧算命,那些算命先生一看到他,馬上說﹕「你是來踢館的。」

他教曉了我一個知識,就是凡是江湖術士,最重要就是算六親,皆因命好命壞,純屬個人主觀,難以定義,未來更加是虛無縹渺,只有六親,才是硬資料,騙不了人,因此,「只要算準六親,客人便會對你佩服得五體投地,其他的準不準確,也都沒關係了!」

本文章為作者專欄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04/13/010056359.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