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0日

不抽煙的人 講取消香煙稅

日前,中文大學的徐家健教授寫了一篇擲地有聲的文章,論述加/減煙稅。

事緣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引用了開普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羅夏麗博士的研究:「香港2015年煙草的相對價格較1991年更低,如要令吸煙率於短期內進一步下降至單位數字,香港必須大幅提升煙草稅百分之一百。」徐教授睿智地作出了分析:以上的計算,即使煙草稅提高一倍,可令吸煙率下降至單位數字,根本無法量化。

在此,我略為補充一句:其實自從八十年代開始,香港的吸煙率一直下降,從23%降至現時的12%。所以,從12%降至單位數,也並非很難以達到的數字。畢竟,有本地學者的研究指出,青少年吸煙率由2008年的6.9%,大幅下降至2010年底的3.4%,如果沒有下一代的接力,吸煙率只會下降,也根本用不着藉着加稅而達標。

徐教授作為經濟學者,重視因煙稅而造成的私煙猖獗:「不要告訴我所有私煙已給海關充公,私煙販不會長期做蝕本生意,控煙多年,煙稅一加再加,實情是本地與鄰近地方煙價的差距愈大,走私香煙的利錢便愈高。」

但是,我的着眼點,反而是社會的公平性。要知道,香煙是很多低下階層的「邪惡」娛樂,現時的香煙稅高達每千支1.906元,換言之,是一元九角一支,一包就是三十八元,日吸一包,一個月就是超過一千元的消費了。這在低下階層而言,是百上加斤的支出。

估計香港每年因吸煙和二手煙發病死亡的人數約有七千人,但其實,現時已全面禁止了公共地方吸煙,罸款高達一千五百元,吸二手煙的人已減至最低。至於吸煙引致的早死,這牽涉到另一個道德上的大原則 :人們究竟有沒有權利去殘害自己、令到自己早死?

有人說,吸煙會引起多種疾病,容易死亡,加重醫院的負擔。但吸煙者反駁得振振有辭:「因為吸煙比較早死,這反會減少醫療系統的負擔。」

徐教授反建議取消香煙稅,理由是滅絕私煙,以及禁煙範圍廣泛,已經足以減少抽煙。事實上,現時一千五百元的阻嚇力量已足夠大,只是因為衞生署控煙辦檢控不力,一年只檢控了八千多人,只要控煙辦加強檢控,便可以收到和加煙稅同樣的效果。

我同樣也建議取消香煙稅,但理由則一是社會公義,讓低下階層可以省點錢,二來則是有見於當日唐英年取消紅酒稅,令到香港變成了紅酒集散中心,帶來了大量商機。我認為,也許取消香煙稅,也會帶來同樣的效果,畢竟,香煙是比紅酒更大上數以百倍的巨大市場,香港一旦可以成為亞洲香煙的貿易中心,潛在的商機是無可限量的。

有趣的是,據我所知的徐教授,並不吸煙,我也從來不近煙酒,更不識得任何經營香煙的朋友,我們之所以支持取消香煙稅,只是為了社會公義,絕對不涉私人利益。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73961

2017年12月29日

賢能集團是蚊股偽裝的細價股

市況淡靜,唯一有成交配合的細價股,就是新股,所以在這兩個月來,我的策略是隻隻細價新股都抽。但由於聖誕期間,市況波動,抽新股掌握不了中籤率,我習慣玩頂頭鎚飛,中籤幾萬元至幾十萬元不等,相差十倍以上,贏輸無法對沖,未免太過波動。

所以,現在我唯有改玩半新股,優點是可以平均注碼,而且不論升跌,只要有波幅、有成交,就可以賺錢,缺點是注碼較小,最多六位數字,不能押注七位以上,另一缺點則是要時刻留意股價,太花時間。但沒有更佳選擇,又爛賭,也沒法子了。

「賢能集團」(1730)是今日上市的主板新股,也是我留意的對象。

我之所以留意「賢能集團」,第一個原因居然是它的保薦人是「富強金融資本」,行內人都知道,這是一間專做大世界的券商,背景實力之強大,足以嚇死人,我想「埋線」很久,也苦無門路。

當然,保薦人也許只是打工做文件搞上市,並不必然與該公司有任何實質上的關係。不過,「賢能集團」的本質也是一間有實力的公司,已於新交所凱利板(Catalist)上市,現在只是香港主板作雙重第一上市。當然了,香港主板的成交量和集資額遠高於凱利板,吸引力自然也大得多。

它是總部設於新加坡的房地產管理及物流服務集團,成立於2002年,3個業務分部包括空間優化業務、設施管理業務及物流服務業務,除了在新加坡、印尼、泰國、緬甸及香港設有業務,也正把業務擴展至中國。

它的上市價是1.9元,表面上好像頗貴,但其實其招股價範圍是1.9元至2.36元,已經是用最低定價,皆因聖誕淡靜,它的公開發售超額認購只有4.93倍,所以並沒有回撥,維持在10%。

它的發售股份數目只有4,200萬股,即是流通市值只有7,980萬元而已,算是近期主板集資額最少的一隻,本質上也算是細價主板,只是有著「蚊股」的「偽裝」而已。

參考昨天上市的兩隻創業板新股,同樣沒有超額認購,只有10%的公開發售,開市走勢也頗為不俗。因此,我便留意上同樣是市值低、貨源乾的「賢能集團」,企圖吼價而炒。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B3%A2%E8%83%BD%E9%9B%86%E5%9C%98%E6%98%AF%E8%9A%8A%E8%82%A1%E5%81%BD%E8%A3%9D%E7%9A%84%E7%B4%B0%E5%83%B9%E8%82%A1-109639

如果王維基當選議員 建議沽香港電視

【明報專訊】我說過很多遍,我是王維基的fans,也不時推銷他的香港電視(1137)。那天就是講起了他,不過不是講上市公司和股票,而是講政治。

話說非建制派共同推出周庭出戰立法會補選,理由是這個席位是香港眾志的羅冠聰被DQ,根據政治倫理,應由周庭去接任。

不過,某君卻說:「去年比例代表制下的選舉,周庭並沒有排第二,為羅冠聰助選,所以她並非羅的『合法繼承人』噃。這好比美國總統選舉,都是正副總統一起選,所以副總統先可以第一順位接總統啦。」

好了,如果不算周庭,王維基是第一高票落選喎,而且當日他是大熱門,只是因為「雷動計劃」,才會敗選。如果他今次出選,對周庭和陳家珮,隨時贏返都不敢包。按:當日我就是投了王維基一票。

說回股票,如果王維基選立法會兼且贏了,我就會建議沽出香港電視,因為兩者兼顧,十分困難,而香港電視是沒有王維基就不成的股票。

難兼顧公司業務

如果不算王維基,非建制派敗選的票王是鄭錦滿,但鄭錦滿是本土派,泛民主派的第一敗選,是何秀蘭。不過,如果純從利益來計,何秀蘭是「old dog」,其可塑性當然比不上年輕貌美(見仁見智啦)的周庭。

講到香港電視這股票,上次寫到其股價,居然錯了數字,被讀者指正出來,居然在1個多月後的今天,才來得及道歉𠻹。不過數字只是錯在升幅稍遜,不損基本內容,遲了澄清,也非大事。

最後,我的新作《炒股密碼》和《炒股實戰》,差不多會在下月或2月出版,其實兩本書成書時間相差了半年,不過因為出版社的編輯有快有慢,變成了差不多同時出版而已。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4484465687&issue=20171229

2千萬年後的人類

話說最近日本電視台有專家分析2千萬年後嘅「新人類」會變成點,就是如附圖的這個樣子。不少網民都轉載了這幅照片,不過,我周顯大師以科學專家的身分,告訴大家,以下的照片並不附合科學現實,只不過,社會上的網民科學知識太差,無法挑出這個明顯的錯誤而已。 物種的多元化究竟是因何而來的呢?是基因一代又一代的傳下來,然而,如果基因永遠不變,那物種也就永遠不變,只有一種,沒有多元化的現象了。 基因會不停的突變,但這變化十分緩慢,而且突變的數量也很少,像你是你父親和母親的基因所合成,一人各佔一半,但是,由於有突變,你和他們的基因相同度,也不是完全相同。 這些突變,經過了很多代,差距就會擴大,幾十億同的生物的巨大差異。另外一個成因,就是優勝劣敗、物競天擇,以及大規模的生物滅絕,因而造成了某些基因的快速膨脹,加速了進化的速度。 最佳的例子,就是亞洲之中,有4%的人口,屬於同一個人的後代,而這個人,只是短短一千年前的人。人們估計,此人就是成吉思汗,他的子女殺掉了大量人口,還和大量的女子交配,生下了無數的孩子,這些孩子又是貴族,交配和生孩子的機會率也遠遠的高於普通人,幾百年下來,便形成了其後代數目暴增的現象了。 以上的例子在古時不停地、大量地發生,因而得出優質人種淘汰出劣質人物的狀況,因為聰明的、孔武有力的人,其後代也特別多。 但是,在近幾十年,情況開始轉變,因為現時貧窮人口的生育力,遠遠高於中產階級和有錢人,所以我認為,以前的基因淘汰和進化過程,在近幾十年,已經停止了。簡單來說,人類的自然進化已經不存在了,除非是直接在基因方面,作出改進,又或者是把機器和肉體結合,不過,就是在這兩方面,相信人類也會變得越來越強壯,因為,強壯是所有人的共同願望,而不管機器還是基因改造,都會循這兩方面發展。 不過,2千萬年後,實在太長,人類的出現不過是幾萬年,有文化不過是幾千年,千萬年以後的事,誰知呢?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2%E5%8D%83%E8%90%AC%E5%B9%B4%E5%BE%8C%E7%9A%84%E4%BA%BA%E9%A1%9E%EF%BC%88%E5%91%A8%E9%A1%AF%EF%BC%89%EF%BC%88%E7%AC%AC157%E6%9C%9F/

2017年12月28日

沉迷炒半新股 研究凌銳控股

今天有4隻新股上市,兩隻主板,兩隻創業板,其中3隻由於公開發售的反應麻麻,不夠15倍,故此並沒有啟動配售回撥,只有「凌銳控股」(784)最受歡迎,超額認購23.4倍,因此啟動了回撥30%。

事實上,4隻新股當中,亦以此股表現最佳,昨天在輝立交易系統的暗盤價,收報0.69元,較招股價0.5元升了38%,至於它在耀才的暗盤價,也收0.65元,較招股價升了30%。

我估計此股受歡迎的原因,是因它的保薦人富比資本,近來上的幾隻新股,都曾經有過輝煌成績,「禮建德」(8455)最高升過10.11倍,現時也有6.88倍的升幅,「永勤集團」(8275)最高升過2.73倍,「合寶豐年」(8506)的首天也一度升過41%,就只有一隻「基地錦標」(8460)上市當日跌破招股價。但總括而言,買入富比資本保薦的細價新股,仍然是大賺特賺。

至於「凌銳控股」,主要業務是,從事提供地基工程,包括挖掘及側向承托工程、樁帽工程及打樁建造、地盤平整工程及其他配套服務(如私營部門地基工程項目的公路及渠務工程)]的香港分包商,過去3年的收入是0.74億元、1.2億元、2.19億元,預期今年度收益有3.9億元。

簡單點說,這又是一隻建築股,亦即是又一隻啤殼上市的股票。玩這種新殼股,中長線的憧憬當然是它賣給一主好人家,其後大炒特炒,不過相信大部份股民都沒有心情等這麼久,玩新股,多半是炒最當炒的一個月而已。

它發行2億股,招股價是0.5元,即是集資1億元,市值4億元,算是細細粒容易食的那一種新股。不過,雖說是細細粒容易食,但究竟要點食法,就要看其沿途走勢,才能判斷了。畢竟,富比資本的股票,有中線持有升幾倍的,也有只炒上市當天的,更有上市即穿招股價的……

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抽新股,只要跌穿招股價,你就輸定了。不過玩半新股,只要當天有波幅,就是上市跌穿招股價,也照樣可以贏錢。這就是我近來沉迷炒半新股的原因。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2/28/010080032.shtml

壓抑樓價還不容易加差餉就可以了

評論樓價,有兩種人,一種是懂得經濟學的聰明人,例如雷鼎鳴、徐家健、黃元山、渾水及一個高登仔(按:即無神論者的巴別塔的主人)等等,儘管他們有黃有藍,政治立場完全不同,可是大家都是會家子,基本理論相通,一講,大家都可有效溝通交流。

另一種人,則是朱凱廸、姚松炎和鍾劍華,他們的統計數據掌握得很多,但是對經濟學一無所識,錯的理論拼上對的統計,雖是頭頭是道,但也只能得出錯的答案。

不過,在這世上,永遠是傻鬥傻,他們的target,是完全沒有知識的人,這自然也是藍海,市場大得很。況且,他們的意見,基本上是完全有利於地產商,自然也可得到大量的資助,在商業上,也是大有可為的。

舉個例子,講到壓抑樓價,有些人提出資本增值稅,我在本欄寫過文章,闡釋了究竟甚麼是資本增值稅,也證明了講這稅的人是甚麼也不懂的人,便來胡吹一通了。

要壓抑樓價,也即是土地價格,古今中外從來最有效的一招,就是土地稅。在香港,這叫做「差餉」。

現時所有針對樓價的稅項,都是交易稅,如果不把樓賣掉,根本就無法徵稅。但其實,今天的稅制,幾年的樓價升幅,也不夠付辣招的稅,所以炒家已經絕跡。真正推高樓價的,是買樓不沽、囤樓不賣、等待升值的收租佬、大地主。
加差餉,針對的是存量,這會令到業主的持貨成本增加,回報減少,對於樓價,有著立竿見影的功效。

但這也會有副作用,就是業主只會承擔部分的成本,另外的部分成本則由租客去承受,換言之,即是租金增加。另一個副作用,就是買樓的人少,辣招的反對者不多,但業主有過百萬人,一旦加差餉,社會必然強烈反對,政府政治都受不了。

總之,政府要樓價下跌,有一萬種方法,加差餉只是最簡單的一種。不過,政府從來沒有過摧毀樓價的心理,因為樓價下跌,會造成嚴重的財富蒸發,沒有政府可以承受這後果。

所以,政府的目的不外是企圖令到樓價不升,但也不敢推跌樓價,因此只能推出不痛不癢的「辣招」,而真正的撒手鐧,卻怎也不敢動用出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A3%93%E6%8A%91%E6%A8%93%E5%83%B9%E9%82%84%E4%B8%8D%E5%AE%B9%E6%98%93%E5%8A%A0%E5%B7%AE%E9%A4%89%E5%B0%B1%E5%8F%AF%E4%BB%A5%E4%BA%86-109373

同股不同權 原則不支持現實支持

【明報專訊】有朋友看了多篇我寫的文章,對我說﹕「你似乎好反對同股不同權噃!」

我的回答很無厘頭﹕「我是一個共產主義者。」

此話怎解?

我認為共產主義是最理想的制度,雖然它有很多缺點,但卻夠公平。其缺點例如說,初期如果不用很殘忍的手法鬥倒地主,根本無法實施,這只要看看今日香港的地主勢力之大,就知道了。但這殘忍的手法是很少正常人可以承受的。

撇開這些殘忍的手段不談,共產主義不可行之處是旁邊還有很多資本主義國家,這些資本主義國家會用更好的條件,把人才都扯過去,令到共產國家人才貧乏,無法運作。當年我住加拿大,醫療制度非常公平,貧富一視同仁,但很多醫生都跑到美國執業,有錢人都跑到美國治病去了。

共產主義難與資本主義爭人才

假如當年共產國際可以成功,共產主義統一了全世界,人民無處可逃,共產主義才有成功的希望。但現在由於有了競爭,就不可能成功了。

同股不同權的情况也是一樣。原則上,我支持同股同權,同股不同權是邪惡的,但是,現在有很多國家的交易所,都採用不公平的同股不同權,如果我們不向他們看齊,就沒生意了。

換言之,這是生與死的問題,也是現實的問題,在原則和現實之間,我選擇了現實,因為,在國際競爭的世界,只有現實,才能生存。朝鮮就是最講共產主義的大原則,結果咪被孤立囉。那些放棄共產主義,「出賣兄弟」的國家,結果咪發達囉。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4401091262&issue=20171228

2017年12月27日

關於比特幣的九個重點

這些日子,寫過好些關於比特幣的文章,在這裏作總結。

第一點,比特幣是虛擬貨幣。
第二點,虛擬貨幣勝過法幣,未來的貨幣必然是虛擬貨幣,而非法幣。
第三點,比特幣的缺點是沒有政府的法定及並非獨市生意,有太多的競爭,更重要的是,它甚至並非擁有最佳的區塊鏈技術。我不是科技專家,但看過不少評論說,單比區塊鏈技術,由比特幣衍生出來的Bitcoin Cash,已經優勝過比特幣了。後來的科技必然優勝於原來的科技,這也是客觀的現實。
第四點,縱觀前面3點,比特幣在貨幣本質而言,雖然勝過法幣,但由於有著上述的缺點,它因而不可能取代法幣。
第五點,比特幣是貨幣,因為它有著貨幣的特質。貨幣之為貨幣,最重要的是約定俗成,而不是政府法定。

香煙在監獄是貨幣,糖果在輔幣不足時是貨幣……除了美元之外,沒有一種貨幣可在全世界通行,在越南,港元用不著,但在十幾年前的澳門,賭場籌碼可當現金使用,一種貨幣不必所有人接受,只要有足夠多的人口接受,便是貨幣。所以比特幣是貨幣。

第六點,區塊鏈技術下的認證速度緩慢,但在這技術下的貨幣,不管是不是比特幣,最終縱使在市場成功了,也只會是貨幣儲備,這好比在金本位制度下的黃金,是儲存在金庫之內,或者是儲存在巨富的家中,人們日常使用的,仍然是鈔票,只不過鈔票的價值與黃金掛鈎而已。

第七點,同樣道理,假如政府願意,它可以發行與比特幣/任何虛擬貨幣掛鈎的貨幣技術,任何人只要有「比特幣存款」,可以用支付寶/八達通或任何形式,去作出支付,又或是存進銀行。

第八點,總括而言,比特幣的兩大缺點:沒有政府法定和非獨市生意,只缺一項,還可以勝過現有的法幣,但兩項全缺,便不可能取代法幣了。

第九點,比特幣不能取代法幣,並不代表它沒有價值。它將來可能一文不值,但只要它有足夠的長命,便不妨持有。貝殼在被銅幣取代的過程,也花了好幾百年,所以五千年前持有貝幣,並非蠢事。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金馬克,國民黨的法幣,在發行的早期,價格照樣上漲。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97%9C%E6%96%BC%E6%AF%94%E7%89%B9%E5%B9%A3%E7%9A%84%E4%B9%9D%E5%80%8B%E9%87%8D%E9%BB%9E-109176

請人頭主席 出手不能太低

【明報專訊】那天講起某家上市公司賣殼,開出的條件是公司有10多億元現金,買家只要負責偷出來,交給原殼主,就可以了,殼則免費奉送。換言之,買家白賺了一隻殼。

但在今天監管嚴格的風頭火勢環境,當然沒有人願意冒這個險。終於有一個膽大包天的買家,接手了這個刁。他派了一個手下當公司的主席,負責偷錢,年薪有300幾萬元,都幾和味……如果不被拉的話。

現今監管風頭火勢 沒人願冒險

那天我同朋友講起這件事,我又說了一個差不多20年前的故事,來作注腳。

話說那時,有一個老闆也請了一名人頭主席,月薪是5萬元。我記得,我們在鋤大D時,這名人頭主席只在後面看,連坐下打牌的資格都沒有,可知其在「集團」中的身分。

當時,那家上市公司有大約5000萬元現金,老闆便指使那名人頭主席偷出來。那名人頭主席心想「唓!我袋你五皮嘢,同你偷5000萬元,你一毫子都不分給我,咁你咪好着數?」

結果這名人頭主席的確是把5000萬元偷光出來,不過不是幫老闆偷,而是偷給自己,移民到加拿大,永不回香港了。

這個故事,有點類同某名女性上市公司主席,也是給幾萬元人工手下,然後用手下的名義獨吞了幾百萬元staff option,結果被揭發了,身陷囹圄。如果她分給手下,兩人是共犯,手下便不會戳她出來啦!

我的結論是﹕「如果我是那名主席,我就偷10幾億元給自己,遠走高飛了。反正有監都係坐㗎啫,為10幾億元坐,好過為幾百萬吖!」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4313996948&issue=20171227

2017年12月26日

Bitcoin泡沫幾時完?

我完全同意David Webb指出的比特幣(bitcoin)是泡沬,不過﹕
第一,西元二千年的科網是泡沬,今天的科網也有泡沬成分,幾百年前的鬱金香也是泡沬,不過科網撇開泡沬後,實質部分也是驚人的大,鬱金香撇開泡沬後,甚麼也沒有。

Webb認為比特幣是鬱金香,我則認為,它可以用「準貨幣」(例子是今日的黃金,即後備貨幣)的形式存在很多年,也許比歷史上的很多硬通貨的壽命還要長……雖然,最終它也將會有如歷史上的所有貨幣,以玩完收場。
第二,泡沬莫摸頂,正如老千股也可炒到過千億市值。
第三,如何炒泡沬?利益申報﹕我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炒比特幣,但身邊不少朋友,炒比特幣發了財。我不反對把比特幣視作細價股去小賭怡情,因為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別人贏錢自己沒份,比死更難受。
第四,比特幣剛剛急跌了幾成,是不是泡沬爆破?我不敢說,但有兩個想法﹕一是通常,所有投資產品均是against貨幣,比特幣的爆破之日,多半與股市崩潰同時,順帶一提,這當然也包括了香港的樓市。
二是股市是炒完藍籌股,再炒細價股,回頭再炒藍籌,股市便完了。我估計兩者的規律大同小異﹕先炒比特幣,再炒其他二三線虛擬貨幣,回頭再炒比特幣,泡沬才會完結。
周顯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realtime/article/20171226/57627701

比特幣和細價股是一樣的炒法

區塊鏈不是新技術,比特幣的巧妙之處,是把區塊鏈和挖礦技術結合在一起。不過,我且問一個問題﹕比特幣的終極發行數目,是2,100萬枚,如果一開始時,便把2,100萬枚全數一起推出,那又和現在有甚麼分別呢?

或者說,2,100萬枚實在太多了,所以一定要分批推出。那麼,把數目限制在500萬枚,或者是300萬枚,甚至更少,這豈不是比現時的狀況更少供應,更有利於其價格嗎?

答案是﹕這種做法不成。

為甚麼呢?

比特幣的聰明之處,正是在挖礦的成本。固然,從電腦中,挖虛擬的礦,挖出虛擬的貨幣,即是甚麼都沒有,只是把成本拋進大海,表面上是非常愚蠢的事。但其實,正如佛利民說過,黃金就是從地底裏挖出來,再加提鍊,然後鑄成金塊,藏在地底裏,永遠不動,這根本是同樣的荒謬。

正因為挖礦成本,令到比特幣有價,而且越到後來,成本越高,這就是它的「價值」所在了。這好比股票本來沒有成本,但是注入項目,縱然是假項目,便要成本了,而且表面上越是吸引的項目,縱然是假,也要用高價買回來,這就是股票的成本,也是為何我明知項目是假,都會買進的原因,皆因股票的成本高,其股價也要炒得更高,才會收回本利也。

有人問我,比特幣有沒有莊家,我斬釘截鐵地說﹕當然有。在開始的時候,要有人用現金回收比特幣,也要有人做宣傳,在網上大講特講,這在撈偏門的術語,叫「點火」,好比在賭場裏假裝賭錢的人,也好比在股票的世界,打虛假成交。

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這得直至挖礦的成本越來越貴,貴到成為天價,它的價錢才會直線上升。據我炒比特幣的朋友Phemey講,那位售賣挖礦機的仁兄,已經發了大財,而且不再售賣,皆因他發現,自己用機來挖礦,比賣機的收入還要高。

這又牽涉到另一個做莊家的概念﹕貨源歸邊並不足以令到市場瘋狂,反而是讓散戶一直賺錢,讓很多很多的人參與,才是把價格炒上的不二法門。因此它在最初的時候,一定要讓人把礦很容易地挖出來,也很容易地從此賺到錢,幾年下來,就會越炒越勁了。我們叫做「淋濕市場」,讓散戶賺點錢,他們才會炒得更狼更狂。

發明比特幣的人,當然大量持有,但也不排除某些大莊家,在這幾年期間,收乾了貨,之後其價格才會大幅上升。可以估計,現時在市面流通的,來來去去只是總發行量的小部份,其價格才會升得這麼高、這麼快。

另一個它爆升的原因,就是交易平台的出現。在炒股票的世界,老闆常常批一手平貨給莊家,莊家自然會引來大量買賣,這叫做「供應創造需求」。在股票的世界,也不時有大股東批股,越批股價越升,就是同樣的道理。

所以,炒股票和炒比特幣,做莊是相同的道理,而說比特幣沒有莊家,打死我也不信,不過這當然是國際級的大老千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2/26/010079912.shtml

2017年12月25日

男女分手的儀式

有人問我一個問題﹕究竟分手在甚麼地方去提出,才最適合?

有一個類似的問題,向華勝曾經說過﹕「究竟在那一個地方,最適宜講數?」

向先生的答案是﹕「講數你帶好多人,對方單刀赴會,你失晒氣勢,唔通你真係溶咗對方咩。但如果你一個人,對方幾十人,你又淆底呀。當然是在電話講數最好啦!對方在電話,唔通咬你食咩!」

不過,有一次,有人想恐嚇他,他就連電話都熄埋,結果對方只能在他的公司門口,開槍洩憤。後來對方當然是沒有好下場啦。

所以,分手的地方,當然是在手機發信息啦,一旦見面,就會拖拖拉拉,好難分手了。

但是,很多時,男女分手,也要有儀式要進行。其中一個最流行的儀式,就是要上最後一次床,以作留念,這當然是男方提出的最多,而很多時,血案就是因此而起。

至於女方要求的儀式,就是掟煲費。一般來說,如果女方倚賴男方為生,而又是男方主動提出分手,中間又沒涉及女方勾佬,掟煲費也是必須要付的,這好比老闆炒員工,都要補返幾個月人工啦。

我的一個朋友,其分手的方法是﹕「只要我繼續出糧,幾個月不去找她,她自然會懂得去識第二個男人,幾個月之後,她咪會自動消失囉。」

另一個朋友就cheap得多了﹕「我日日去找她,但永遠不出糧,她會走得更快。」

假如是女方撇掉男方,男方如何應對,也是一種技巧。《十二夜》的張燊悅對陳奕迅,只是講下,男方不去求她,便是不義。這種情況的機會率最大,因為十個女人說分手,九個想你求返她,第十個是找到了高富帥,鐵了心要飛他。 所以我認為,男人去求女人別分手,也是一種儀式,是一個gentleman的基本禮儀,如果不這樣做,女人也會覺得他是賤男。

本周正值聖誕節/新年,市況淡靜,連新股也不炒了,舊股當然也不例外。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71225/565059

2017年12月23日

置業好不好過讀大學

不久前,我在一個飯局認識了阮穎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的助理講師,也是本土派的一位有名KOL。她的衣着樸素,不過也欲提升形象,以配合其出鏡和KOL身份。我笑說﹕「其實你只消略為打扮,看來也很不錯呀!」日前我看高登討論區,「玩班嘲」留言說:「一睇個節目就覺得佢係我女神,好想識佢,有無人有佢Facebook?」Youtube有她的節目,標題居然是﹕「阮穎嫻.刻私(原文如此)大腿可見。」由此可以見得,她原來的確是不少網民的女神,我的眼光也不錯。

日前,她寫了一篇文章,名為《置業好過讀大學》,把這兩者的投資回報作出了精算:「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2014年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是2004年的3.29倍,年回報13%,加上大約3%的租金回報,總年回報大約16%,當中未計維修、稅、管理費及其他持貨成本。2004年到2014年大學學位年平均回報為25%,高中教育回報約15%至17%,即有大學學位平均每年比高中畢業者多賺九個百分點。」

我補充一點,不計利息成本,持有住宅的成本大約是1%至1.5%之間,因此其實質回報應是14.5%。

她的分析很精細,算出如果接受者有中學畢業,業權回報高於大學學位,但如果只有小學畢業,則大學學位便優勝於業權。但她也指出,這其中有一個盲點,就是大學畢業生的收入較高,可能只是因為他們根本比較聰明,就算不讀大學,賺錢能力也比較高。

另一個盲點,該文卻是忽略了,就是前述的小學畢業生,並不能直接讀大學,而是要另讀六年中學,才能照升大學。這六年的成本,並沒有計算在內。因此,小學畢業生和中學畢業生對大學學位/業權的投資回報,並不能直接比較。

阮穎嫻的細心也顧及了:「不動產和人力資本的分別,在於前者空手收錢,後者要工作才有收成,所以前者還是很吸引的。不動產除了本身回報外還可以用來抵押借錢再錢搵錢;人力資本不是不行,但沒有那麼容易。不動產和人力資本兩者都會折舊,何者折舊率較快不詳。」

以及:「投資除了看回報還要看風險及波動。30年內,物業回報由1997年最高的一年40%,去到1998年一年負28%都有發生過;如果加上供樓的槓桿,一年回報上落100%不在話下。大學學位回報相對穩定,由1987年的19%逐步上升至2014年的25%,最低試過18%,最高去過26%。穩定性可以抵消略低的回報。」

她當然也沒有忽略到,讀大學是一個快樂的過程這一點。可是,她卻忽略了,唸大學也要花時間和努力成本,如果不唸大學,花同樣的努力和時間,去工作四年,這四年的收入,以及其往後複利的收入,也是十分可觀的。

但最重要的一點,她卻完全沒有提及﹕這些年來,房地產資產的價格和回報持續增加,大學學位的回報卻快速減少,以上趨勢,似乎無可逆轉,寧買當頭起,莫買當頭跌,看長線走勢,還是買樓比讀書的回報更高!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73774

2017年12月22日

不懂貨幣的David Webb 別亂吹了!

David Webb日前指出,比特幣是「分散式龐氏騙局」,我對此說並無意見,不贊同,也不反對。不過,他另外的說法:貨幣除了是交易媒介,亦要是價值儲存工具,缺一不可。如果一種貨幣沒有相對於現實資產的內在價值,其價格只是根據別人的主觀願望而上落,沒有實質支持。

從這一句話,已知道David Webb完全不懂貨幣,卻來胡吹,有空要多讀點書,當然也要讀周顯大師的《貨幣密碼》。以下的,只是最基本,隨便一個經濟學生都懂的知識。

貨幣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它沒有用途。從古時至今的貨幣,貝殼有甚麼用途?銅和白銀有工業用途,卻被沒有用途的黃金取代了。黃金還可以用來裝飾,紙張更沒用途,所以到了後來,鈔票取代了黃金,成為了通行的貨幣。

日本在貨幣短缺時,用過米來做貨幣,後來在中國輸入大量銅幣,便不再用米貨幣了。有關這一點,第二任哈里發Umar Ibn Al-Khattab曾經問過:為何不用駱駝皮來做貨幣呢?他的手下答:如果這樣做,世上就不會有駱駝了。

貨幣從來不用現實資產來代表其價值,貝殼有甚麼價值?黃金有甚麼價值?現時的貨幣,只有兩個價值,一是政府的法律強制,另一則是其發行量。比特幣沒有前者,卻是後者。當然可以說,沒有政府強制就不是貨幣,所以黃金不是貨幣,但,黃金有價值。畢竟,所有貨幣的價格都是根據主觀願望而上落,豈獨比特幣?

Webb還說比特幣是零和遊戲,對不起,這也錯了,因為大量的交易費用,例如興建交易平台,令到它不是零和,而是負數,反過來說,只要比特幣在消費品上的交易量足夠巨大,有如正式貨幣,那麼,它的貢獻就是正面的。

他又指出,有人認為虛擬貨幣是未來,最終會取代法幣,但並不可能成真。這一點,我也可以直接指出,他是錯的。

虛擬貨幣也許不會完全取代法幣,但它將會成為貨幣的主流,這好比金本位取代黃金,法幣取代金本位,這是大勢所趨。事實上,今天的貨幣交易,大部分已是虛擬了……你去銀行提存一百萬元現鈔,看看可不可以!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8%8D%E6%87%82%E8%B2%A8%E5%B9%A3%E7%9A%84david-webb-%E5%88%A5%E4%BA%82%E5%90%B9%E4%BA%86%EF%BC%81-109008

超級富豪同靠炒股發達

【明報專訊】我們這些炒細價股的,不管是莊家,還是投資者,同時既是一些發錢寒的人的崇拜對象,但碰到了一些真正的有錢人,卻是被他們看不起的對象,皆因他們覺得我們是撈偏門,十分邪惡。

那天同一位富二代講起了這問題,他說:「阿邊個阿邊個講你壞話,話你點點點。」我嘆氣說:「他們這些有錢人,還有那些專門拍有錢人馬屁的窮人,當然是把我們當作是壞人,可是,有錢人又好到哪裏呢?」

那些地產霸權,官商勾結,魚肉市民,令到貧無立錐之地,民怨沸騰,他們還自以為是貴族,其實不過是竊鈎者誅,竊國者侯而已。至於那些地產發展商的第一筆資本,一半是在幾十年前,在股票市場掠奪回來,只不過現在不炒股票罷了。要不就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廉政公署還未成立之前,開賭檔,還有開外圍,撈偏賺回來的,只有很少數是靠着正行撈第一桶金。

那些廠佬,如果只是馬克思主義說的剝削勞工,就不說了,因為這畢竟是合法的;但是,如果是在內地開廠,如不犯法瞞稅,賄賂官員,根本無法經營成功。

大地主囤地居奇 對社會沒實質貢獻

所以,以上的這一班,也根本是賊,大家只是同行罷了。當然,還有那些大地主,持有大量房地產,收租搵食,坐等樓宇升值,不用工作,人人身家幾十億,對社會完全沒有貢獻,卻是人生最大的贏家,生出一窩子女,個個是不工作,日日溝女的富二代。

喂,老實講,我不覺得這些人很高尚喎,而且對社會、對經濟,非但沒有貢獻,還有妨礙,阻住地球轉。如果講到坐監的機會率,他們都不低啫,有乜資格話人呀?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3882715597&issue=20171222

2017年12月21日

星空,非常希臘

余光中死了。

曾經何時,他是我的偶像之一,我幾乎讀過了他的所有作品,我對文學最初的知識,來自他的幾本文學批評著作。我常常說,要認識文學,除了閱讀文學本身之外,讀文學批評,是得其方法學的精要,這好比看影評後對電影有更深層次的認識、看藝評後對藝術有更深的認識,看社評後也對時局有更深的認識。換言之,讀文學批評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學習過程,不過,願意接受這種基本訓練的人並不多,文學,總是讀的人多,學習的人少。

其實,余光中的崛起,遠在我的年代之前,我唸大學時,他已是一方之雄了。他的那個年代,唸外文系是最時髦的事兒,他寫的文學批評,同時也是把西方文學帶進台灣的第一代,得風氣之先,才大受歡迎。現在看他的作品,不過是大路貨色,但文字卻的確是好的。

我唸中文大學的那個年代,台灣幫盛行,我是李敖的忠實讀者,而李敖唸大學時,寫過兩本日記,我早在進校之時,已知李大師曾經同余光中和翁松燃稔熟,得聞他們的大名。不過,翁松燃教過我憲法學,余光中沒教過。

那時的余光中,在中文系當教授,一頭白髮。我看他文采風流,目睹真身,不過是一白髮老頭,難免失望。不過,我有兩個非常要好的老師,朱立和黃維樑,倒是和他非常熟悉,兩人均是余筆下的「沙田七友」的成員,而黃維樑唸大學時,已經是余光中的粉絲了。

余光中對我寫作最大的啟發,是他教我用長短句,來表達出句子的氣勢和節奏,這是很少人掌握的技巧,不過在詩作中,這其實也是常用的技巧,不過很少人用於散文創作。

另一個啟發,則是西化中文。他和其他中文好的人一樣,均是崇尚古文,但他有一點比較他人進步的,就是不反對優良的西化。打個比方,徐志摩就是西化,又有甚麼不好呢?反看香港,中文大師往往矯枉過正,崇尚那些純粹的死中文,卻不知語言就是要不停的進化,相比起余光中來,其眼界是低了一籌。

如今余光中仙去,李敖患上了腦癌,不能寫作和講述,生命進入倒數,我只能概嘆他最著名的詩句﹕「星空,非常希臘。」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2/21/010079701.shtml

台灣武統關鍵點 在金門和馬祖

美國的Project 2049 Institute是專門研究遏制中國軍事崛起的智庫,近日其研究員易思安(Ian Easton)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指出假若解放軍攻台,台灣人能撐很久,「因為台灣的領導人很有決心,台灣的軍人也很有決心。」中共內部文件有計劃提到侵台時可能利用特種部隊暗殺,或用飛彈攻擊台灣總統和其他領導人,但台灣的情報能力很強,總統也被保護得很好,斬首戰應該不會成功。

這分析相信只是給台灣人壯膽,客觀的事實是,台灣的領導人完全沒有決心,所以其子女幾乎全都想盡辦法,逃避兵役,台灣軍人也完全沒有決心,大家都在倚賴美國用幾天時間來到救援,很多下級軍人更打算殺掉常常欺凌自己的上級,投降解放軍算了。

至於台灣的情報能力,我不去置評,不過北京肯定掌握了台灣內部的所有情報,台灣的黑社會,幾乎全被中共收買了,所以中共實際上已經控制了台灣的地下秩序。

不過本文的主題並非這個,而是易思安指出,台灣有14處可以登陸的海灘,最有可能被攻擊的是桃園海灘,「因為這邊有海灘,有機場,還有港口……」但我告訴大家,其實最危險的,不是台灣本島,而是金門和馬祖。

台灣是當年的清朝正式割讓給日本,在二戰之後,中華民國軍隊是以盟軍的身份佔領台灣和澎湖,所以後來接收中華民國的法定地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至少在美國的心目中,並不擁有台灣的主權,這是美軍保護台灣的法理基礎,也是當年蔣介石逃往台灣的理由。

但是,日本卻從未佔領過金門和馬祖,它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土地。因此,北京攻打/佔領金馬,美國無權防衛。所以我預言,只要中共宣告武力攻台,金馬守軍只能不戰而降,因為根本守無可守。

金馬一旦投降,台灣本島會受到多大的震撼?中共收編了金馬的軍隊,會不會指揮它們反過來攻打台灣本島?毛澤東說,金馬就是抓住台灣的兩隻手,這好比新界就是抓住永久割讓的香港島和九龍半島的手,1997年新界到期,它就可把整個香港收回來了。所以我才說,台灣武統,關鍵不在桃園,而在金馬。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F%B0%E7%81%A3%E6%AD%A6%E7%B5%B1%E9%97%9C%E9%8D%B5%E9%BB%9E-%E5%9C%A8%E9%87%91%E9%96%80%E5%92%8C%E9%A6%AC%E7%A5%96-108811

加息愈慢 股市愈慢牛

【明報專訊】幾天前,去新搬到了皇后大道中的駿景軒吃午飯,講到未來大市走勢,我說﹕「我不是圖表派,不懂看大市,我用的是corporate finance approach,做的是中期投機,不看短線,也不看長線。不過,我說過很多遍,按照傳統智慧,通常在頭幾次加息時,反而是股市的高峰期,直至現在為止,這個預言仍然是正確的。」

頭幾次加息時 反是股市高峰

不過,我就這個暫時仍然正確的預言,加上了兩個註腳﹕

第一,由於加息速度緩慢,因此,這一個牛市,相信是慢牛,即是說,比平常的牛市來得更長;

第二,特朗普的稅改通過,意味着明年,大量企業會因付稅減少,導致盈利大升,因此我也會估計,明年的美股業績公布期之時,才是莊家散貨,股市爆煲的時機;

第三,就香港的狀况,我也說過,騰訊(0700)的分拆財技還未完結,估計明年,它將因分拆業務,獲得大量的非經常利潤。照一般的炒法,這才是這股票的股價高峰期,好比2000年的和黃,也是在「賣橙」而成為全地球最賺錢的公司,因而升上了史上的高峰。

至於近期本人炒股的重心,已從新股轉移到半新股,因為現時連新股也太過危險,唯有轉炒半新股。其實,講到利潤,梗係炒細價股最高啦,不過半新股似乎更易捉到路,更容易賺錢,不過,這始終是微利生意,如果要賺大錢,還是要炒細價股……當然,這只是我這等窮人的想法,皆因在有錢人看來,只有地產發展,才是食大茶飯的不二法門。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3796283944&issue=20171221

2017年12月20日

一隻free float股仔

近來細價股遇上災劫,連最優質的,也炒無可炒,我和一些朋友,唯有轉攻新股和半新股,僥倖略有斬獲,但也只是茶煙飯,幾萬元至十幾萬元上落,贏得不多,勝在密食,山大斬埋有柴。
其中一役,是1957& CO(8495),我申請頂頭鎚飛,只中了5.6萬股,上市價是0.63元,連上利息,成本價是0.69元,我在暗盤初開時,以0.75元沽出,這是史上最高,真是神靈保祐。在上市當天,馬上跌穿招股價。
此股的最大問題,是有pre-listing的股票,看中央結算記錄,流通是30.52%,而非25%。多出了這5.2%,別看少了,難度高出一倍還不止,後來我才聽說,莊家在當日平手沽清,在翌日,更遇上了股災,走遲一步都無鼻哥。
所以,這股票現時正處於free float的無莊狀態,在無莊的情況下,流通量多,反而也是優點,因為參與人數多,市場力量會更大,也更為好炒,畢竟,現時股價跌了26%,市值1.49億,算是超值了。
很奇怪,有的人喜歡有莊家的股票,有的人喜歡乾的股票,但也有人喜歡炒無莊家的股票,認為這更公道,至少不會被萬惡的莊家騙錢。這叫做「百貨養百客」,我寫太多莊家股,今天便寫一隻free float股吧。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art/20171220/20250392

居屋和公屋為主的規劃 將淪為悲情城市

由於香港的住宅缺乏,樓價不斷攀升,因此,很多意見領袖和政客都認為,未來的土地供應應以住宅為主,而且更應以公屋和居屋為主。但我告訴大家,這是錯誤的想法,上述的意見領袖和政客要不是識見太少,以偏概全,很多更是地產霸權供奉的清客說客,以此為生,為主子說話而已。

首先我們看看內地,有很多「鬼城」,建了大量房子,但沒人居住。要說中國的居住環境很好嗎?決不!只要看看北京消除那些低端人口,其居住環境是如何的惡劣,那為甚麼這些人不搬進環境好、價格平的鬼城,而要去擠進居住環境真如鬼域的北京呢?

再看巴西、印度,有著大量的貧民窟,水電不全,環境惡劣,連香港的劏房也不如,那為甚麼還有大量人口居住呢?為甚麼他們不搬回鄉下居住?生活環境可比貧民窟優勝得多了。

在香港,也有鬼城,例如被稱為「悲情城市」的天水圍,但其實,天水圍的人均居住呎數並不低,反而是旺角、銅鑼灣,其劏房的呎價比山頂還要貴,但還是大把人搶著去居住。

說穿了,人們對於居住的最大原則,舒適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鄰近有沒有工作機會。全世界所有的貧民窟,主要都是在商業區的附近,才會聚集大量人口。

以住宅為主的地區,尤其是以公屋和居屋為主,便會淪為悲情城市,這是科學上的必然後果,因此也可以說,《天水圍的日與夜》和《天水圍的夜與霧》也有其必然性。所以,一個地區必然要有適當比例的豪宅、普通住宅、居屋和公屋,才可以健康發展,成為宜居的社區。

看外地的經驗,如日本發展臨海副都心,上海發展浦東,都是先打造商業區,然後住宅圍繞商業區而發展,香港的荃灣、沙田,也是如此。其實,這只是城市規劃課的ABC而已,不過,香港愚民太多,就是豬囉,也會有人支持。

總括而言,梁振英時代開始的見縫插針,根本就是錯誤的政策。因為,正如我一直說,香港的土地缺乏,不限於住宅,而是全方位,每種用地均缺乏。而城市的健康規劃,是以商業用地為中心,住宅圍繞商業而生存,至於以住宅為主的規劃,壓根兒就是反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B1%85%E5%B1%8B%E5%92%8C%E5%85%AC%E5%B1%8B%E7%82%BA%E4%B8%BB%E7%9A%84%E8%A6%8F%E5%8A%83-%E5%B0%87%E6%B7%AA%E7%82%BA%E6%82%B2%E6%83%85%E5%9F%8E%E5%B8%82-108653

知識型經濟 無分職業

【明報專訊】某雜誌講起股壇的「江湖飯局」,星期六那天,碰到了知情人士,他把故事講出來,真的是曲折離奇,令人意想不到,正是現實比故事更離奇,只可惜他說﹕「千萬不要講出來,否則好大鑊,因為無外人知。」

我只能說,這次在尖東某酒樓的大會,雙方各派出了百幾個黑社會,先敢出現,自然也有黑社會大哥在場壓陣,以保會議順利召開。

其實,現時黑社會在香港,生意已經愈來愈薄,其中最大的一門生意,就是股壇莊家,個個月畀錢養住。所以我常常說﹕「黑社會不過是一盤生意,誰人有老細在背後射住,誰人就最惡。所謂的黑社會大佬,不過是sales頭,有job,有老細,有budget,咪係大佬囉!」

識股票黑社會屬罕見「人才」

話說有一名股壇大莊家,棟了某人一筆錢,某人找黑社會向他收數,莊家當然不肯找數,但卻付了一筆golden hello給這名仁兄,收納他做手下,結果兩人合作多年,齊齊賺錢。

為什麼這名大莊家如此賞識這名黑社會呢?

答案是﹕黑社會有很多,不過懂得股票,可以埋枱講股票數的就很少了。因此,識股票的黑社會是難得的人才,必須招攬。

由此可以證明,在今日的社會,真的是知識先行,做黑社會,打打殺殺的事,只有留給南亞裔人去做,高級的,要是律師,股票專家,甚至要識得玩財技,最好要去過外國留學,才可以同富豪溝通。世界艱難呀!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3709769978&issue=20171220

2017年12月19日

奇蠢如豬的比特幣評論員

看到大量評論比特幣的文章,不過大部分都是蠢得像豬,甚至有很多「有識之士」,在這方面也無知得很,連基本概念也搞錯了。

我在《貨幣密碼》講得很清楚,貨幣有其客觀的條件,符合條件越多的,便是更適合的貨幣,也將會取代現時沒那麼好的貨幣。現時流行使用的法幣,究竟會不會被比特幣取代,這要視乎兩者之間的本質究竟誰優誰劣,優勝劣敗,在貨幣史上是硬真理。

我作為貨幣理論專家,可以告訴大家,比特幣不會取代現時的法幣。原因很簡單﹕比特幣的形式的確優於法幣,如果享有壟斷性,它肯定可以成為最終的貨幣形式,很快便可以擊敗法幣。但可惜,它不是。

為甚麼更優的貨幣會取代不了劣質的法幣呢?皆因……

比特幣並沒有壟斷性,它只是利用區塊鏈技術所製造出來的加密貨幣。我曾經預言,虛擬貨幣會取代法幣,而加密貨幣是虛擬貨幣的一種形式,究竟區塊鏈技術會不會是最終極、最優質的虛擬貨幣技術呢?

縱然是,現時市面上已經有過千種加密貨幣,由於鼻屎好食,鼻囊挖穿,單單我認識的人當中,已經有好幾個正在進行製作自己的加密貨幣,這還只是香港一地,在全世界,不知有幾多人在製造加密貨幣當中。可以預期,在幾年之內,會有過十萬種加密貨幣,在市場上推出。

換言之,比特幣的最大對手,並非法幣。而是其他的加密貨幣。用比特幣和法幣相比、討論它即將成為終極貨幣的「有識之士」,其蠢如豬之處,正是在此。

比特幣作為加密貨幣之一,其優點是先佔效應,因為它是史上的第一個,因此有著宣傳上的優勢。然而,先佔效應隨著時間過去,效力會減退。誰在乎宋朝時發明紙幣的國家,又誰會知道誰先使用金屬貨幣呢?

比特幣的劣勢在於﹕

第一,比特幣只是一個,其他的加密貨幣卻有無數。換言之,這好比賭誰是世界盃冠軍,你只賭巴西輸,其他所有國家隊勝出,都算你贏,你的機會自然很大。

第二,後起之秀結合了先前的經驗,往往會進化得更強。我並非數學專家,但理論上,後來的區塊鏈技術,應比最初的更加成熟。這好比谷歌擊敗雅虎,微信取代QQ。

第三,貨幣就像股票,還是有莊家在背後撐腰和維持秩序,效果更佳。這好比用金屬貨幣,國家生產的金幣和銀幣,比起純金和純銀,有著一定的premium。所以我說過,如果有一種加密貨幣,由政府,或大富豪,甚至是大毒販來做莊,很容易可以擊敗比特幣。

總括而言,那些說比特幣會擊敗法幣的,所舉出的理由,其實是區塊鏈技術下的加密貨幣、或者是虛擬貨幣會擊敗法幣,但他們並沒有講過為何比特幣會勝過其他的同類,成為贏家。所以我才會把他們視為其蠢如豬,因為連基本的邏輯也搞不清楚。

不過,如果你問我,比特幣的價格會不會繼續上升呢?這個我就恕不回答了。要知道,我的本質就是細價股炒家,專門買垃圾紙張賺錢,反而認為那些只投資藍籌股的人並不懂股票,同樣地,我也認為很多評論比特幣的人也不懂貨幣,更加不懂得我常說的「賭博性虛擬數字」在投資世界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2/19/010079566.shtml

譚嗣同《絕命詩》解(中)

3. 假設我們完全不懂得「崑崙」這個名詞是甚麼意思,或者是,這兩個字是缺了,只用「XY」來代替,最後的一句,應該怎樣去作詮釋呢?
如果按照中文的慣常用法,把「兩崑崙」視為「2崑崙s」(「s」是英文的眾數),這明顯是錯誤的文法。如果我們完全撇開「崑崙」的意思,單單從「去留肝膽兩」去分析,「崑崙」應該是一個形容詞,而不是一個名詞。
簡單點說,這一句詩句在文法上的意思,應該是:無論是去,抑或是留,我的肝膽都是那麼的「崑崙」。換言之,「兩」字的意思,是英文的「both」,這也即是說:無論是去是留,我的肝膽「both are」那麼的「崑崙」。
所以,在這首詩中,「崑崙」應該作為形容詞解,而不是名詞。前人的把它視為名詞,是錯解了。
4. 剛才說了大前題,現在開始逐句解說此詩。
張儉是東漢末年的名士,是西漢開國元勲張耳的後代。他曾經上書彈劾當權的大宦官侯覽貪污腐敗,強奪民產,因而被政府下令通緝,所以他只有逃亡。
《後漢書卷六十七‧黨錮列傳》說:「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所其經歷,伏重誅者十數,宗親並皆殄滅,郡縣為之殘破。」後來侯覽被人參奏「專權驕奢」,結果被罷了官,還未審判,已經自殺身亡了。張儉和其他被侯覽迫害的人,也因而得以平反。
「止」有「停下來」的意思,所以「投止」也即是「走進一個可以停下來的地方」,也就是「投宿」的意思。張儉「望門投止」,就是在路上亂走,看見了門,就去投宿,由於他的清名,居然也有大把冒著被牽連的危險,去收留他。然而,不幸的是,招待他的人也有十多個被「重誅」,連親人也被誅殺了,連整個地方也因此而給掃蕩得殘破了,可知他的連累之重。
杜根也是東漢時人,當時太后鄧綏專政,杜根要求還政於皇帝,因而得罪了太后,「太后大怒,收執根等,令盛之以縑囊,於殿上撲殺之。執法者以根知名,私語行事人使不加力,既而載出城外,根得蘇。太后使人檢視,根遂詐死,三日之後,目中生蛆,以其死,因得逃竄。」
杜根詐死逃亡後,逃到了湖北省宜城的一個山上當酒保,15年後,鄧太后死了,漢安帝執政,當初為他出頭的杜根,自然要平反了。安帝以為杜根死了,便「詔告天下,錄其子孫。」然後杜根回到京城,安帝封他為「侍御史」。在漢代,御史大夫是三公之一,掌監察,俸祿是二千石,實質掌管行政的是御史中丞,俸祿是一千石,至於侍御史的俸祿則是六百石,相當於某部門的「次長」。
在杜根遭到平反了之後,有人問他:「以前的人遭到迫害,大家都會同情他,你也有不少朋友,何必去當酒保這麼粗賤的工作呢?」(往者遇禍,天下同義,知故不少,何至自苦至此?)杜根的回答是﹕「在民間躲藏,又不是去到無人的地方,一旦遭到發現了,便會禍及親人,所以我是不可以這樣做的。」(周旋民間,非絕跡之處,邂逅發露,禍及知親,故不為也。)
綜合張儉和杜根的故事,可以得出一個共通點,就是這兩個人逃亡時,一個去找朋友幫忙避難,但連累了他人,另一個則是含受屈辱,寧願詐死,但卻不肯找親友幫忙,以免連累了對方。
很明顯,譚嗣同並沒有效法張儉或是杜根,而是慷慨地坦然就擒就死,「流血……有之,請自嗣同始。」所以,《絕命詩》中頭三句的意思,應該是:張儉望門投止,但連累了他人,杜根不去找人幫忙,但卻要忍受屈辱,而我則不會效法這兩個人的逃亡方式,而是「橫刀向天笑」,意即是不肯逃跑,任由清廷拘捕。
在第三句,「自」的意思,是「卻」,表示「相反」,即是表明興張儉和杜根採用不同的做法。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8%AD%9A%E5%97%A3%E5%90%8C%E3%80%8A%E7%B5%95%E5%91%BD%E8%A9%A9%E3%80%8B%E8%A7%A3%EF%BC%88%E4%B8%AD%EF%BC%89%EF%BC%88%E5%91%A8%E9%A1%AF/

想發達要夠勇 股票知識其次

【明報專訊】我有一個朋友,股票知識十分高,做了幾十年股票,結識的全是當時最為得令的莊家,可是多年下來,都只是幾億銀身家,算是比較富裕的中產階級,發不了大財,反而是身邊不少人,股票知識不及,人脈關係也不及,年資更加是永遠及不上,居然一個一個的彈起,10位數字、11位數字身家的,比比皆是。

先說這名朋友,聰明絕頂,心知所有股票都是騙人,所有項目都是搵笨,因此很少中線或長線投資股票,從來只是憑消息短炒,當然很難贏到大錢。

但是發達的朋友呢?有一名仁兄,原來身無分文,突然來了一個機會,買殼先付2000萬元,結果他借大耳窿,月息10厘,你沒看錯,是月息,結果他在1個月之內,已經還清了欠債……然後借更多、更多、更多。

憑消息短炒難贏大錢

幾年下來,他的欠債高達10億元,資產自然更多,但年息也要20厘左右。不久前,我碰見了他,問他狀况,他輕鬆地說:「我把兩隻gem board(創業板)都賣掉,現在無債一身輕了。」

我驚奇說:「現時風聲鶴唳,你點賣殼㗎?」

他笑笑說:「我把兩隻殼都貼錢送給人,他們只要接手我的債,見免費,梗有人制啦。」

所以說,要想發達,並非靠股票知識,而是要夠勇,也要有大智慧,看大局,像我們這些炒作股票,只是末技,賺不了什麼大錢,只有成世捱騾仔。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3624880469&issue=20171219

2017年12月18日

#METOO泛濫

#METOO泛濫,女權大快,男人大驚,皆因男女關係當中,太多半推半就之事,老實說,究竟某些常做的行為,算不算是#METOO,也真的難說得很。

男女互不認識,一旦涉及風化,案情自然明暸,多半是真有犯案,否則女人不會輕易誣告。可是二人相識,一旦涉及利益關係,那就難說得很了。記得當年某友人先後被誣告非禮和強姦,只是因為拒絕去H&M買衣服和買二千元手機,這究竟算是勞資糾紛,還是風化案件?這也實在難說得很。

不過,如果從勞資糾紛的角度去看,「以虛假藉口促使他人性交」的控罪若要成立,控方必須証實:

條件1. 所牽涉的性交理由是「虛假藉口」;

條件2. 被告就是促使性交發生的主體。

至於具體的判斷方法,就是「主觀」+「客觀」測試:

條件一﹕主觀上,被告相不相信被告的說法,

條件二﹕客觀上,正常人 (reasonable persons) 聽了被告的說法,會不會相信這是事實?

不過,在談判的過程中,雖不涉及欺騙,但在事後卻走數不認賬,這究竟是勞資糾紛,還是「虛假藉口」呢?

至少有一宗事件,就是2013年,按照《蘋果日報》的報導﹕「貨車司機涉誘騙中五女生幫手修車,待女生上當後,竟虛構整車秘技,要求女生擘髀、剝校服裙、除內褲和擺甫士配合,甚至藉詞要女生幫他將「有害物質」從身上釋出,令女生與他在貨車內性交,奪她的貞操。涉案司機去年初雖然罪成判監,但因律政司告錯罪,控方技術性犯錯,司機昨天獲判上訴得直,即時釋放,更不用重審。」

這位黃嘉奇,被判監四年半,在服刑一年零八個月後,上訴成功,當庭釋放。報導說﹕「女事主作供時已表明,由始至終都明白上訴人的意思,她並不相信他的說法,她只因急欲離開現場,才同意性交。由此可見,案件並不涉及欺騙成份,根本難以此罪名入罪。」

為了在#METOO自保,我和朋友們商量對策,其中不乏有建設性的主意﹕

第一,在正式單獨相處時,必須要留下情慾對白,以作為對方自願的證據,但這只適用於單身人士。

第二,在事後,最好存錢進對方的戶口,留下證據。但這不適用於擺明免費呃蝦條的窮人。

第三,盡量不與女人單獨相處,或完全不溝女。但這不適用於咸濕男人,不過咸濕男人佔了男人的99%。

第四,必須在電梯錄影中,留下與對方親熱/熱吻的片段,作為證據。但這不適用於住獨立屋人士。

第五,假扮黑社會,讓對方不敢#METOO,但這會嚇跑不少女人。不過,也有很多女人,特別愛黑社會。

第六,事前每一個步驟都先問清楚對方﹕「我可不可以同你接吻/撫摸你/(下刪好多字)呢?」但這必須放棄半推半就的女人,這佔了女人的大部份。

最後有一位聰明人得出結論﹕「男人咸濕,肯定抵死!在家驚老婆,出外怕#METOO,咁不如唔好做人。就算無#METOO,都隨時被人屈嫁啦,我哋平生都是壞事做盡,呃盡不少蝦條,也傷過無數女人,如果被人#METOO,咪當係報應囉!」

本周的股票貼士,是我在3年內在本欄推介了無數次的「錢塘控股」(1466),現在已創了史上最高,我只沽出了三份之一,賺了幾個開,大家又有無揸到今日呀?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71218/564098

白鴿眼看議員 張秀賢是菁英

我第一次聽到「張秀賢」這名字,是在學民思潮反國教之時,在我哥哥的家做節,看著電視新聞,哥說:「呢個後生仔講嘢有紋有路,水平高過(下刪三個字)好多。」
後來張秀賢沒加入香港眾志,由於他是本土派健筆渾水的朋友,我們也偶有會面吹水。

我承認我是舊派人,非常白鴿眼,崇尚菁英主義,認為議員要不是貴族二代如田北俊兄弟,就是社會菁英如李柱銘、余若薇,就是社會鬥士,也要像梁國雄、黃毓民,博覽群書,戰鬥多年,證明了其戰鬥力。

本土派令我最失望的,是沒有一線菁英,像姚松炎和劉小麗,在社會只是二、三線人物,賴著時來風送、九星連珠,竟然一步登天,既然驟得,也可驟失,其快速倒霉,正因其根基不固,本來質地愚笨之人,一朝暴貴,也莫之能守。

我不反對年輕人參政,但年輕人沒有工作履歷,如何辨別出是否菁英呢?像高盛、瑞銀、大摩這些大機構挑選新人的其中一大法則,就是看他從哪一間大學畢業。

沒錯,我看不起梁頌恆、游惠禎、黃之鋒、羅冠聰、周庭,皆因學術背景太差,而立法會議員,需要研究大量文件,知識水平是非常重要因素。

相對來說,周永康、梁天琦、張秀賢畢竟是出自三大,質素有保證。而這3人之中,梁天琦在可見將來都不可能參選,周永康則在5年內不能參選,張秀賢雖然很可能要坐牢,但是參選應沒問題,照我的判斷,他對著舊電池范國威和工黨的郭永健,當選的機會率也很高。

張秀賢中三時,即2008年加入環保觸覺,2012年是學民思潮的發言人,要同時兼顧社運和學業,所花精力是常人的兩倍,張入大學後,還精力充沛地當過學生會會長。換言之,張其實已「戰鬥」了9年,年紀雖輕,但已是政壇老將,可知其戰鬥力之驚人。

我之所以寫這篇文章,其實是看了某網媒對他的訪問,他講政治經濟,有紋有路,我從來沒見到過這麼熟悉經濟議題的民主派/本土派,頗出意料之外。我早說了,我看政治人物,從來不看立場,只是擇優,總之是有才華的菁英,或有潛質的年輕人,我便支持,就是這個邏輯。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99%BD%E9%B4%BF%E7%9C%BC%E7%9C%8B%E8%AD%B0%E5%93%A1-%E5%BC%B5%E7%A7%80%E8%B3%A2%E6%98%AF%E8%8F%81%E8%8B%B1-108299

買賣殼成功靠互信

【明報專訊】有很多殼都是不乾不淨,老闆上下其手,所以當這種殼要出售時,往往要賣給行家朋友,這些買家有不成文的責任,就是把上手的「蘇州屎」幫手抹除,因此,買賣殼這門生意十分困難,皆因雙方沒有互信,就很難以做得成生意了。

有一宗個案,買殼者是個千億(你沒看錯,是這個級數)富婆,在交收時,賣方的財務總監十分盡責,處處揸正來做,搞到雙方極不愉快。好了,當買賣完成後,原來那財務總監有一筆舊帳不清不楚,大小姐(按:這位富婆是個富二代)一個不高興,把財務總監舉報了,令他坐了幾年牢。近日的一單畸史,新買家是敵意收購,自然也不用同舊殼主客氣,更要同「邪惡」的舊主劃清界線,便出現雪榚佬和老證一起去拉人的事件。

那天某位千億富豪的秘書,急call我去福臨門吃午飯,說有要事商討。我推了兩個約會,急趕而去,原來只是八卦呢單嘢而已,還以為有什麼商機。席間有人問:「這是否證監把案件向廉記舉報呢?」我的回答是:「這種事件絕對不會發生。」

查案要「獨食」 免分薄功勞

通常,如果周到一單大案,證監會獨食,不可能拿到廉署,以免對方分薄了自己的功勞。最多就是案件完結了之後,疑犯定了罪,才會把成份file送去廉署,等對方死得更慘,卻不可能在調查途中,把案件轉介到廉署。我的說法是:「有單白粉案件,海關在破案之前,都不會把case送去給警察啦。」

所以,廉署證監一起來的可能只有一個,就是公司內部自己去舉報,不是這兩個機構自己發掘出來的案件。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3537139633&issue=20171218

2017年12月16日

資金和執行能力 才是最後贏家

第一個瀏覽器,叫「Netscape」,發明於1994年,最高時的市場佔有率高達90%,在1999年的高峰期市場的市值高達一百億美元。但後來,微軟開發了「Internet Explorer」,徹底擊敗了「Netscape」,後者在2007年的市佔率只有0.65%,決定停止開發。

搜索引擎是由雅虎在1994年發明,1995年成立公司,後來發展成為最大的入門網站,誰知在1998年才成立的谷歌居然後來居上,首先擊敗雅虎,成為搜索引擎的一哥,現在更加成為了互聯網的大佬,雅虎連比也沒得比了。

我記得,在以前,玩交友網站的人,都玩「Friendster」,很多半唐番都是它的擁躉。它成立於2002年,後來在2004年,Facebook成立了,and the rest is history。

以上的三個個案,是說明創新發明一種新產品,只能夠造成暫時的優勢,真正的最後贏家,往往是後來的抄襲者、改進者。我常常說的數學原理:「創新發明的人只有一個,但後來模仿的人卻有千千萬萬個,在數量上,創新者反而是劣勢。」

所以,真正的勝利者,並不是屬於創新發明,而是市場觸覺,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去抄襲創新發明,以及更優良的管理和執行力,更加重要的,當然是資金,以及在壟斷下的客戶基礎,微軟就是憑着這兩招,擊敗Netscape。

很多人以為,互聯網科技就是創新,其實不然。記得在小時候,拍廣告片是非常時髦的行業,搞廣告的人,主要都是西化的、從外國回來的年輕人。但是,在當時,一些很聰明的老闆,例如從內地來港的曾憲梓,已經可以接受到創新的廣告,結果金利來為他賺到了巨額金錢。到了今天,拍廣告的方式已無奧秘可言了,縱是很多外行人,也能構思出水準很不錯的廣告出來。

其實,一個人只有一個腦,沒有人可以比其他人聰明得多。愛因斯坦發明了相對論,在那一刻,沒有人比他更高明,但是在他發表了之後的不久,已經有無數人學會了這知識。到了一百年後的今日,相對論推演出來的更多應用,相信連愛因斯坦本人,也不一定認識。

這好比我常常說,在十年前,我寫出了《炒股密碼》,向大眾公開了財技炒股法的奧秘,在那時,我是發明者,是獨一無二的。可是,到了今日,比我更為優勝的門生、讀者,不知凡幾,原因很簡單,他們學到這知識的時候,比我年紀更輕,學會了之後,研究得比我更努力,當然就有更佳的效果了。

正如在今日的互聯網世界,技術再也沒有奧秘可言,經營秘訣不外乎是大撼大,推出多種產品。這好比日本的Sanrio推出公仔,又或者是食品公司推出零食,在大量失敗之餘,總有一些會跑出,獲得成功。配合更佳的執行力,更多的資金,便是贏家了。

不過,話說回來,創新雖然不足以令你成為最後贏家,但是可以享有幾年的先佔優勢,賺到第一桶金卻是不難的。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73529

2017年12月15日

清理低端人口的來龍去脈

第一點:北京現時的人口是2,172萬人,地力接近無法承受,資源夠不上、生態受不了,因此它必須調控人口,目標是在2020年的人口不超過2,300萬人,其後把人口維持在這數字。

第二點:每一個城市必須存在低端人口,例如說,掃街、司機、洗碗和體力勞動工人等等,如果把低端人口統統清除/迫走,髒活便沒人做,後果只有一個,就是讓中端人口去做低端工作,這樣下來,中端人口又變成了低端人口。換言之,低端人口是無法消除的。

所以,一個國家/城市的增加/減少人口,必須兼顧各個階層,例如美國,人才移民的同時,也會有電腦抽籤,以輸入某數量的中低端移民。至於新加坡,則輸入大量外籍勞工,作為低端人口,但卻不給他們居留權,好比香港的外傭制度。

大國的大城市,從紐約到倫敦、東京,則有大量的外地勞工湧入,幹了大部分的髒活,中國也不例外,在北京,外來人口則有807萬人。

以上是企圖說明,北京的領導幹部無論有多笨,都不會笨得想清除低端人口,因為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但那麼,消除低端人口這說法,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

在去年,有一篇報道叫《北上廣常住人口增速放緩/專家:政策清理低端人口不可持續》。這專家就是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中心教授顧寶昌,由於內容貼地,此文被大量轉載,不過轉載之時,卻缺失了「不可持續」四字。

現在又去到了中國政策管理的特色,就是上級的指令目標,下級無論如何也要達到。

所以,大興區1118大火,死了19人,當局雷厲風行,大量清拆違法建築,也不顧人民死活,同樣道理,當上級指示控制人口,官員也做到了,在2015年至2016年,居然沒有人口增長……不過,根據經濟學的crowding out effect,被擠走的通常是低端人口。

因此,說北京有心清理低端人口,是誤會了、是錯讀了其意思,然而,在crowding out effect之下,在中下級官員努力meet target之下,政府雖無此心,事實出來,卻硬是如此,人民也只能如此解讀。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B8%85%E7%90%86%E4%BD%8E%E7%AB%AF%E4%BA%BA%E5%8F%A3%E7%9A%84%E4%BE%86%E9%BE%8D%E5%8E%BB%E8%84%88-108115

經營細殼股 現金流要充足

【明報專訊】有一個讀者留言,說了一個問題:「其實股壇長毛在好多年前,已經針對過中南系,但是又不見中南系有事?」

我的回答是:「其實,經營細價殼股,不外乎那幾招核心技術,只要你corporate finance做得好,現金流充足,就無往而不利。這一次股壇長毛之所以成功,並非因為他叻,而是因為對手太弱,現金流出現了問題,才會被火燒連環船罷了。」

其實股壇長毛不過是誤中副車,皆因出事的某君,當年搞隻股,股壇長毛是股東,贏了幾千萬元,某君很大方地說:「他夠膽跟供股,咪畀佢贏錢囉。」所以兩人並沒有仇恨可言。

正如先前所言,一隻股票之所以出事,純粹是因為手腳不清,而手腳不清的原因,只是因為資金流不足。在以前,轉錢轉資金十分容易,但在現在,提存現金非常困難,所以出事往往就是出在被抓到了資金流的不清。

幕後老闆披甲上陣多出事

在一般的情况下,就是現金流不足,人頭被「斷正」,也並非大不了的,只是這一次比較特別,就是幕後老闆披甲上陣,危險就是出在這裏。很多人都會貪戀銜頭,上市公司主席,大股東的身分,也實在誘人;反之,如果沒有身分,交際應酬,都不方便。然而,出名出風頭卻是這一行的大忌,劉德華在一部電影同張家輝說:「你寧願悶悶地贏錢,還是好刺激咁輸錢?」

如果你問我:「這一次的潛在牽連究竟會有多大?」我會答:「已死的好難救,但未落鑊的,本來好安全。不過,做案件呢家嘢,最緊要有無二五仔肯爆料,而二五仔爆不爆料,就要視乎出事後安家費畀得足唔足。如果出事後,收返八位數字的安家費,二五仔寧願坐監,都不會爆出來啦。如果老細孤孤寒寒,連律師費都要二五仔付,咁就好難講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3279611921&issue=20171215

2017年12月14日

女股神Angel講的中國汽車內飾

2007年上半年,股市很好,我的運氣也很好,差不多每個月都可贏進一千萬元,那時生活簡單,日常支出不大,晚上鬥鬥幾千元上落的地主,或者是去去clubbing,便打道回府,睡到明早開市了。

那時有一隻牌腳,也是clubbing腳,是個美女,叫「Judy」,是個極度傳奇的人物。有一天,她去看牙醫,認識了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叫「Angel」,談得十分投契。

Angel是炒股高手,不過足不出戶,只是閉門研究,Judy十分熱心,把我和Angel介紹認識了,就是在當日,她大力推介了「中國汽車內飾」(048),當時,這股票還是一隻創業板股份,它是在2014年才轉主板的。

在金融海嘯時,我沽出了大部分的股票,居然還留著這一隻「中國汽車內飾」。在2012年,它接連供股兩次,先是2供1,繼而1供2,供股價是0.1元。由於一位姓「張」的賓客的勸告,我在0.22元沽清了,賺了一點點錢,誰知其盈利急升,股價也急升,後來還宣告轉主板,結果最高時升至1.63元。這是令我最為後悔的事情之一。

在2014年我在本欄寫:「這是因為大量的強國投資移民買了貨,要知道,很多投資移民買股票,是持有7年,拿到了香港身份證之後,才沽出的。這種buy and hold的股民,如果數目夠多,當然大大有利於公司的股價……」對比中央結算紀錄,現時只有81.93%存在中央結算,這也許是內地股民買實貨股票的一條證據。

經過了3年前轟轟烈烈的大炒之後,現時「中國汽車內飾」正是(我且用婉轉的話去講)「填補以前因急升而造成的預支」,因此,剛宣布的虧損是2.31億元人民幣,而其股價則是0.133元。

但由於其股價實在太低,貼近史上最低的0.102元,市值只有2.65億元,所以,一些朋友正在密密收集,意圖突擊,皆因股價太低,而低位反彈的短期力度,比往上炒時更快更驚人,只是維持不久而已。

只可惜Angel已然發達退休,一年中半年在港,半年環遊世界,於今已然失聯,再也無法問她的意見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A5%B3%E8%82%A1%E7%A5%9Eangel%E8%AC%9B%E7%9A%84%E4%B8%AD%E5%9C%8B%E6%B1%BD%E8%BB%8A%E5%85%A7%E9%A3%BE-107759

明年多大型IPO 牛市音樂椅隨時停

【明報專訊】股市的上升和下跌,是由供求關係決定,每一個供求因素的改變,都會構成價格變動,理論上,只要閣下買/沽了一手匯控(0005),都會對股市構成影響,只不過這影響是微不足道,所以並不計算在內而已。

所以,說股市上升/下跌是因為哪一個原因,是不正確的。但是,假設其他因素完全不變,而某變數則改變了,那麼,這個大變的變數當然是影響股市價格的原因了。

同樣道理,這一年來,港股價格暴升,自然是由很多供求關係的變動演化而成,我今天提出的其中一個原因,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今年新股少 自然有利大市

我今天提出的原因,是今年港股的集資額原來只有1300億元,是5年以來最少。換言之,股票的新增供應量減少了,這自然有利於大市。相比之下,在去年,集資額是1500億元,相差200億元,好像不多,但其實,由於其他因素互相抵消了,可能已經足以構成過千點的指數上落了。

至於明年,估計騰訊(0700)還會分拆多隻股票上市,還有平安保險(2318)的網絡投融資平台陸金所,可能還有螞蟻金服和全球最大的IPO沙特阿美……傳統智慧認為,這麼多的大型公司上市之年,正是股市最為熾熱之日,當然也是音樂椅快要終結之時。

如果你問我,螞蟻金服、沙特阿美來港上市的成功率,我會回答﹕「如果香港的股票市場仍然由曾俊華、陳家強、歐達禮主政,它們當然不可能成功上市,不過現在是由陳茂波親自掌權,那就應該可以看高一線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3192365035&issue=20171214

反恐消滅了擠提

最初的時候,人們用金屬來作為貨幣,但後來,有些聰明人發明了金屬本位,例如銅本位、銀本位、金本位,一言以敝之,就是印出比原來金屬的數量更多的鈔票,因為大部份的持有者都不會兌換,因此,發行鈔票的人/政府就賺翻了。

到了後來,有一些更聰明的人,發明了法幣,也即是沒有貴金屬在背後支持的貨幣。反正金屬本位也只是靠著控制發行量,來支持其價格,那麼,只要嚴格控制貨幣發行量,有沒有金屬本位,也沒有太大的分別。

銀行的情況也是差不多。在最初的時候,人們把黃金白銀存進銀號,非但沒有利息,還要收費。後來有些聰明人,付點利息給存戶,然後把黃金白銀借給債仔,賺取利息差價,這根本是無本生利。

但這又有一個先天性的缺陷,就是在這個制度之中,如果大部份存戶要提款銀行根本不可能有能力全數償還。換言之,遇上了大規模的擠提,就是最穩健的銀行,也不可能承擔。

大規模的擠提按照程度,一共有兩種,一種是個別銀行,另一種則是幾乎全部銀行,後者即是整個銀行制度的崩潰。但前者又很容易會引致成為後者,因為恐慌會蔓延。

因此,到了緊急關頭,政府往往不能不出來干預,因為大規模的擠提,會動搖到整個金融制度,為了公眾利益,政府不可能不出來干預。反正在法幣制度下,理論上,政府擁有無限數量的貨幣,只要它願意去救,沒有救不到的貨幣。

但我告訴大家,在今日的金融制度下,個別銀行擠提,是有可能發生的事,但是大規模的銀行擠提,已經不可能發生了。所以,如果你把現金存進中銀、匯豐這些大銀行,那幾乎是絕對的安全。

這究竟是怎說呢?答案就是反恐。

在以前,一間銀行擠提,意即把現鈔從銀行提取出來。可是,由於現時反恐,所以根本不可能提取大量現鈔,人們頂多可把貨幣從一間銀行,搬到另一間銀行,這完全是數字遊戲,根本上,貨幣完全沒有離開過銀行體系。這好比佛利民在《The Money Mischief》中說的,只是把金庫裏的記名紙張,從A戶名,改為B戶名的遊戲罷了。

所以,到了今時今日,人們只能把存款從A銀行搬到B銀行,但卻不能把存款離開銀行體系。因此,我才會得出結論說﹕反恐消滅了擠提。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2/14/010079282.shtml

2017年12月13日

張華峰就同股不同權的自相矛盾

我一直認為立法會金融服務界別議員張華峰沒有盡力保障業界利益,反而專門向權貴靠攏,損害業界利益,甚至損害了國家利益,有違「愛國愛港」的基本原則。

例如說,在2015年4月22日,他在發表名為《推行同股不同權,不能淪為豪賭》的文章,指出「若港交所在證監尚未有行動加強保障投資者之前,就引入「同股不同權」機制,那麼小股東、散戶的保障勢將被削弱,香港用了數十載辛苦建立的國際金融中心的美譽亦會因此受損……如果一味好大喜功,只為吸引「股王」而罔顧一眾小股民的利益,那麼同股不同權恐怕只是港交所的一場豪賭,最終就算贏了幾隻股王,亦會輸掉對小股東的利益保障,輸掉投資者的信心,結果只會得不償失!」

但是現在,他卻又變成了完全支持同股不同權了,理由是「應該積極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政策,致力吸引跨國巨企來港公開招股或第二上市,只要IPO和第二上市的監管條件一致,不論新舊經濟體股份都應全力爭取來港上市……聯盟支持同股不同權,但需要為投資者提供全面保障措施,包括設定日落條款、增加獨立董事名額、限制投票權比例(「一股十票」為上限)、規定上市後不能再發行「多票權股份」,以及若創辦人不再出任公司管理層,須轉換所有多重投票權股份為一股一票股份。」

為甚麼在短短兩年間,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矛盾說法呢?

其實這只是風向所吹,他順著權貴的意思而行而已。但其實,在2015年,香港的金融界由親西方的曾俊華/陳家強集團所把持,之所以推翻「同股不同權」,正是為了西方利益,但是張華峰不用腦袋,盲目地支持所有政府的政策,因而便出現了「愛國愛港」反而變成了「害國害港」了。

當然了,悟今是而醒覺非,自從林鄭月娥即位,陳茂波終於全面執掌財政金融大權,張華峰緊靠政府的金融政策,今後相信也不會出上甚麼大錯。但以上的個案正好證明了,要想成功地做到愛國愛港,不止是盲撐,有時還是要用用腦,懂點知識的。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2/12/010079119.shtml

「賭博性虛擬數字」是人類天性

首先多謝旅日學者胡煒權指我近日在本欄寫的《明仁退位和天皇的權力》的兩則低級錯誤,第一是明仁天皇並非首位退位的天皇,另一則是日本人沒有想過廢除王室。這又一次證明,如寫作不做fact finding,單憑印象和記憶去寫,出錯機會很高很高。

今天的主題,是問一個問題:為甚麼比特幣如此當炒?

在回答這個答案之前,首先再講另一問題:明明細價股很多都是老千股,為甚麼也如此當炒?

我在《炒股密碼》中曾指出過:人們對於「賭博性紙張」,有著天然喜愛。這其實並不精確,因真正被人們喜愛的,並非「賭博性紙張」,而是「賭博性虛擬數字」,皆因今日的股票在大多數人心目中,不再是一張張的紙,而只是一個數字,在本質上,和比特幣的分別不大。

現在我先講講賭博。

賭博的特色,本來是要在場參與,但是現在,賭波和賭馬,其實也和虛擬沒有分別了。但它是一種「一翻兩瞪眼」的關係,在短時間分出勝負,縱然是賭波的「走地盤」,也是在球賽結束時,便已定出輸贏。

但對於「賭博性虛擬數字」,先不說美元和歐元這些主要貨幣及藍籌股,縱然是比特幣和老千股也有些特質是賭博比不上的。

第一是它是一種持續性的賭博,價格不停跳動,玩的時間比賭博長得多。

第二是它有一定的「保值」功能,縱使是跌了一半價格,你也可以隨時沽出,換言之,它永遠可以中途退場,這也是一種「局部保值」,至少,在短時間內如此。

簡單點說,你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賭博性虛擬數字」是一種市場需要,就同賭博一樣,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其實,就算是貨幣,真正用來作商品交易的買賣,不超過總交易量的5%,藍籌股,大部分的成交量都是用來短期炒賣,並非用來長揸收息。

「賭博性虛擬數字」的重點究竟是甚麼呢?第一是它的成交量,即是流通量,因為保值和流通是極度相關的,第二是它的波幅,波幅愈大,人們愈有興趣。

一個政府的金融政策應積極考慮以上問題,因為,金融市場不是理想中的世界,而必須同人性相掛鈎。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3%80%8C%E8%B3%AD%E5%8D%9A%E6%80%A7%E8%99%9B%E6%93%AC%E6%95%B8%E5%AD%97%E3%80%8D%E6%98%AF%E4%BA%BA%E9%A1%9E%E5%A4%A9%E6%80%A7-107606

火鳳凰板可結合碎股板

【明報專訊】昨天講了關於「火鳳凰板」的一些意見,但未講完。
如果火鳳凰板好像另一個板,照樣提供相同的報價服務,這豈非等同沒有停牌?這自然是不公平的。所以,我的看法是,它應該參照現存的碎股板,換言之,只要碎股板作出某程度的改革,已經可以做到了。
現時的碎股板主要是服務﹕第一,不足手數的碎股。第二,股價已經跌穿1仙的股票,或供股權,可以用低於1仙,例如0.5仙的價格來成交。
或可愈做愈大 變成一盤生意
它有幾個特點,不同於主板和創業板的報價和買賣。
第一點,它在報價系統是看不到價格,也不能在網上買賣,必須透過經紀的報價機,才可以看到價格,和作出買賣。
第二點,買賣必須整套配對,例如說,賣家掛沽200萬股,你不能只買100萬股,而只能選擇200萬股全買,或不買。
只要把碎股板作出某種改革,已經可以買賣長期停牌股票……
其實,照我的看法,由於這個板有特殊的功能,而且有更大的彈性,說不定將來可以引入更多的產品,如果一直搞下去,說不定可以像美國的over-the-counter市場,愈做愈大,成為一盤生意呢!
最後是廣告一則﹕本人的新作《炒股密碼十周年紀念版》和《炒股實戰》已經寫成,大約2個月後出版,敬請捧場購買。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3106199413&issue=20171213

2017年12月12日

細價股人棄我取

細價股災,我卻人棄我取,乘機發掘超值股票,中線持有,其中一隻就是只有5.2億元市值的「廣泰國際」(844)。

今時今日,股價平、市值低,已非買股票的充分條件,只是有利條件而已。我相中「廣泰國際」,主因是其幕後實力。
查這公司在去年賣殼,新主是王廣西。重點在於,誰是王廣西?根據《2017年胡潤百富榜》,王廣西的財富排名是131名,至於他的內地上市旗艦「永泰能源」(600157),市值大約是200億元。最有趣的是,胡潤還有一個2017年「套現企業家」排行榜,王廣西排名第4,套現了46億元,在他之下還有排第5的馬雲和排第8的許家印。
「廣泰國際」本名「廣豪國際」,我相信,這改名是為了配合這公司將會是永泰系在香港的旗艦。由於王廣西向來有把公司市值谷大至百億以上的習慣,相信這一隻也不例外。
10月時,它剛作出了配股,配售價是0.85元。對比去年的全購價是1.592,當日大股東一共收到了1,882萬股,即4.57%,而周一本股票的收市價只有1.05元。我的看法是,如果大股東的成本是1.592元,我們可用低三成以上的折扣,中線持巿這股票,值博率應該很高吧?
周顯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realtime/article/20171212/57571168

停牌超3個月 便應轉「火鳳凰板」

【明報專訊】我對金融服務界的立法會議員張華峰向來不吝批評,可是日前他向財政司長陳茂波反映對預算案中有關金融服務業發展的期望,設立「火鳳凰板」,也即是「逃生門」機制,如果公司停牌超過一年仍未復牌,可納入「逃生板」,讓散戶有機會在停牌期間套現。

查實,在這些年來,我已經寫過多次,認為香港應該設立類似的逃生門,這一次,我不可能自相矛盾,無法不贊成張的倡議。然而,張的說法,卻有一些值得補充。例如說,他以輝山乳業(6863)為例,若散戶當時以1元購買停牌股份,即使在「逃生板」以0.1元售出股份,亦可「拿番揸沙」;另一方面,購買停牌股份的投資者,則可當冷門投資,博賺取幾倍回報。

張可能不知,不少停牌公司,其股價已達到1仙剩沽的地步,因此,「火鳳凰板」必須要改革價格機制,把最低價格調整至0.1仙或更低。

最低價格至少要調至0.1仙

另一個例子,是他倡議的逃生機制是停牌至少一年的公司,報道講得不清楚,因為這有兩個可能的意思﹕第一是證監會早知這公司將會停牌超過一年,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因為理論上證監應不知該公司什麼時候可達到復牌條件,除非是有心釘死它。

第二,是停牌已經超過一年,但張在該訪問又說,自動除牌期限應較長,例如18至24個月;涉及違規或受查的公司,期限就應較短,如6至12個月,換言之,有些公司會還未在「火鳳凰板」上市已被除牌了。這是自相矛盾,當然也說不通。

張華峰也許太有錢了,不知持有被長期停牌公司的股民感受。我的意見是,只要被停牌超過3個月,便可自動在「火鳳凰板」上市,這會更能保障股民利益。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3017176911&issue=20171212

2017年12月11日

譚嗣同《絕命詩》解(上)

1.    譚嗣同的《絕命詩》是近代中國史上膾炙人口的一首詩,詩曰﹕「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然而,這一首詩究竟應作如何解釋,卻一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實,這首只有28個字的七絕,其中的頭25個字,都不難解,難解的只有最後的3個字:「兩崑崙」。
    有關「兩崑崙」應作如何解,一百多年來,有著無數的解釋,例如說,有人認為是康有為和梁啟超。有人認為是大刀王五和胡七,前者是是北京順源鏢局的創辦人王正誼,譚嗣同曾經跟他學過刀法,後者是通臂拳高手胡致廷。當譚嗣同被斬首之後,就是由王五和胡七這兩個武功高手,冒險為他去收屍。有人認為是出自唐朝裴鉶寫的傳奇小說《崑崙奴》,這故事是述說一個武功高強的黑人奴僕,名叫「摩勒」,為主人崔生竊取了當朝第一大臣郭子儀的一個姬妾的故事,故此「兩崑崙」應指譚嗣同的兩個忠心家人胡理臣和羅升。
    以上的解釋,沒有一個令人信服。例如說,一個人臨死之時,寫一首氣勢磅礡的絕命詩,居然還要倚靠奴僕,去為自己的「肝膽」去做事,這是不是太失身份了呢?以上的說法,均都是太牽強了,至少沒有一個令我滿意的。
    而本文,就是試圖解釋這個百年難題。
    為了顧及某些對於此故事並不暸解的部份讀者的閱讀興趣,在釋詩之前,免不了要把這段很多人都聽過了的故事,再來一次簡單的複述。在這裏,希望熟知這段故事的讀者耐心去看,或是乾脆跳過不讀。
2.    譚嗣同,字「復生」,號「壯飛」,湖南長沙瀏陽人,出生於1865年,在33歲時,投身於戊戌變法,支持光緒皇帝實行改革新政,意圖囚慈禧、殺榮祿,發動一場政變,但卻被實際掌權的慈禧太后所鎮壓,結果為首的康有為和其弟子梁啟超逃跑了,其餘的6個人,分別是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康廣仁,以及譚嗣同,均被捕獲,送往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斬首,史稱「戊戌六君子」。
    根據梁啟超為他寫的傳記,說他們決定逃亡時,譚嗣同卻一意留在北京,要設法營救光緒,在被捕前一日,友人勸他逃亡到日本,他堅決不肯,說:「各國變法,無不以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當他被捕後,在監獄的牆上題詩,就是前述的那述絕命詩。有一個說法,說原詩的最後兩句本是:「手擲歐刀仰天笑,留將公罪後人論。」只不過是梁啟超所改成為「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對於以上的爭論,究竟這兩句是譚嗣同所作,抑或是梁啟超所改,本文並不打算去作出討論。有三個不容否定的事實是:第一,現時流行的版本,正是「兩崑崙」的版本,而不是「手擲歐刀」。第二,「兩崑崙」這兩句詩的氣勢和意境,的確比「手擲歐刀」要高出太多,如果只憑「手擲歐刀」這兩句,相信這首詩決不能像「兩崑崙」般的傳誦多年。第三,就是這詩的最後兩句,是由梁啟超所作,但是在梁啟超的腦中和筆下,究竟甚麼是「兩崑崙」,必然也有一個想法和意思,所以,究竟甚麼是「兩崑崙」,仍然是一個有意思的分析。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8%AD%9A%E5%97%A3%E5%90%8C%E3%80%8A%E7%B5%95%E5%91%BD%E8%A9%A9%E3%80%8B%E8%A7%A3%EF%BC%88%E4%B8%8A%EF%BC%89%EF%BC%88%E5%91%A8%E9%A1%AF/

假如我有付錢......

不久前,我寫過一篇「假如我是真的」的故事,這是譚詠麟在1981年拍的台灣電影,講的是主角李小璋假裝是高幹子弟,騙到了大量官員,問題是﹕假如他是真的高幹子弟呢?我用此來比喻一宗現實發生的案件,某位假扮警察,騙財騙色的男子,但假如他真的是警察呢?那女生又會不會甘願貼錢貼色呢?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假如我是真的」的故事,常常發生。

        日前,有一宗案件,也引起了我的注意。

        這一次,男主角不是冒充警員,反而是一位警校畢業時獲頒銀笛獎、曾被同學誇讚是模範警察的警員,隱藏警員身份,在朋友聚會結識了一名女子,一周之後,乘對方喝醉,把她帶到時鐘酒店強姦。兩周後,女方發現懷孕,並且訛稱已報警,被告聲稱會付3萬元墮胎費及補身費,結果並沒有付,女方便報警。5女2男陪審團經7小時商議後,被裁定強姦罪成。

被告對痛哭的母親說:「唔好畀啲衰人得逞呀,知唔知,頂住呀,應承我。」母親則傷心大叫:「仔呀,有冇天理㗎,毀佢前程呀陰功。」被告說:「我冇做過一定唔會認,阿媽你放心啦。」

網民提出了一個技術問題﹕性行為的2周後能否發現懷孕?相信這也是男方最後拒付3萬元的原因之一。不過,法律上的真正問題並非嬰兒是否他的親生,因為縱使經手另有其人,強姦依然可以罪成。身為警員,連這專業知識也沒有,可謂是咎由自取。

另一宗案件,是在2010年,一位16歲的中五女生,放學時遇上僅穿白色內褲的36歲被告黃嘉奇,被告以1,000元利誘她上貨車,叫她擘開大腿,頂住司機位,以便維修,又要她脫內褲塞住車內氣孔,以防熱氣洩漏,後來加價至3,000元,成功哄騙女生脫至一絲不掛,終於強姦了本來是處女的女事主。

很少人關心到案件的關鍵﹕被告結果沒有付3,000元給女事主。

我們當然永遠不可能知道,假如那警員付了3萬元,那貨車司機付了3千元,女方究竟會不會報案。不過,高登討論區很喜歡用的術語是﹕勞資糾紛。而我則會說﹕「假如我有付錢」。

近日細價股不成,上周叫大家炒新股,我本人在上周上市的2隻細價股新股中,都僥倖贏了錢,不過純粹是贏trading技術,賺取波幅,股價並無太大驚喜。本周我仍然吼實半新股,看看有沒有投資機會。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71211/563013

劉怡翔不宜妄議 證監的具體行動

話說康宏環球(1019)的調查和拘捕,以及證監會近日的DQ行動,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劉怡翔公開否認證監會是根據股評人David Webb「不能沾手股票」名單行動。對他的說法,我有以下的評語:

第一,證監會近日DQ的股票及其背後網絡,是其一直以來的打擊對象,就是在David Webb之前,也是如此。謎網有關的股票,有部分是無辜牽連,但大部分是近年最活躍,證監也從來密切留意著它們。就事論事,我雖然不時批評證監,但公道的說話還是要說的。

第二,David Webb發表「謎網」文章之後,最大的打擊,其實是即時大量股份下跌,成為了新聞焦點,甚至上了國際頭版。

第三,這造成了一個狀況,就是某些網絡的資金鏈斷裂。在股票莊家的世界,只要流動現金充足,網絡不會出現漏洞,但現金流轉不足,就會出現結構性漏洞,必須要用非常危險的手法,方能填補到現金洞。

第四,由於上到了國際版,這令到證監有著更大的理由,去請更多的人手,以及調動原有的人手,去處理有關網絡。據我所知,很多小cases已經closed files,全力去招呼這個網絡。

第五,正是因為對方出現了缺口,再加上鬧出了國際大案,有了口實,證監當然乘時而上。正如前言,就算沒有David Webb,證監也絕對會乘此機會去對付大敵。

第六,David Webb公開說過,和證監有緊密的聯絡,所以,兩者絕對是有情報上的交流。記著,純以捉賊的角度來看,這是好事,而不是壞事。我向來贊成證監會多和外界人士交流訊息,不論是就捉賊方面,就是在市場方面。當然,有關市場訊息,證監的所知還是太少,但這是另一個課題了。

第七,所以,劉怡翔的話並不正確。我不知他是被證監的官話騙了,還是欺騙公眾。其實,從陳家強當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時,證監會已是獨立運作,少受監管,劉怡翔只需要澄清為市場沒有系統性問題,以及目前市場沒有特別風險,已經足夠,用不著畫蛇添足,去評論證監會和David Webb的關係。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A%89%E6%80%A1%E7%BF%94%E4%B8%8D%E5%AE%9C%E5%A6%84%E8%AD%B0-%E8%AD%89%E7%9B%A3%E7%9A%84%E5%85%B7%E9%AB%94%E8%A1%8C%E5%8B%95-107277

趁巿况不濟 吸實力細價股

【明報專訊】在上周,因為「醫生風暴」的蔓延,令到細價股的股災延續,不少股份都在「乾跌」,即是在沒有成交的情况下,股價大跌,這也證明了,莊家根本無心頂住股價,皆因市場氣氛實在太差了。

但是,我反而希望乘機買入一些有實力的細價股,其中一隻在留意中的,就是為我帶來了不少利潤的太陽城集團(1383)。

這股票本年初的股價大約是在0.2元至0.25元之間,當時我已在看好,並且詳述了理由。後來它果然如我所料,進行了炒高、注資等動作,股價也漲了幾倍,最高是6月14日的0.83元。

憧憬注資陸續來 太陽城集團伺機起動

當整個注資完成後,其股價又徐徐回落至0.44元至0.48元的range,相比起其起步價,其實已升了一倍,可謂是非常有誠意。但相信是因為市况太差,因此不敢妄動,而是像大部分有實力的細價股般,等待機會。

由於這股票並沒有太大的downside,現價位持有風險不大。幻想當然是它整個越南項目完成之後,跟着的注資陸續有來,不過,現時的市况實在太過不濟,相信任何的後着,都要等細價股的大局喘息已定,才會進行。

至於我本人的投資策略,仍然是持有/買入有potential的股票,等待細價股重來的美好日子。隨後的日子,我也會繼續將自己的持倉和看好的股票,逐隻與讀者分享。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2934049867&issue=20171211

2017年12月9日

Bitcoin的未來 黃金的價值

不時有人問我,對於比特幣的看法,又有人問我,對於黃金的看法,在這裏一次過寫出來。比特幣是第一個出現的加密貨幣,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加密貨幣是一種使用密碼學原理來確保交易安全及控制交易單位創造的交易媒介……基於去中心化的共識機制 ,與依賴中心化監管體系的銀行金融系統相對。」

我曾經寫了一本《貨幣密碼》,內容講的是貨幣的條件。它本來還有第二集,內容是寫貨幣的大歷史,以證明整個貨幣史就是條件更佳的貨幣,去取代條件次佳的貨幣。照這推理下去,如果加密貨幣的客觀條件比現時的法幣(fiat money)更佳,將來便可以取代現有的貨幣系統,成為了未來的貨幣格式。然而,比特幣的最大弊端,並非是它作為加密貨幣,而是其沒有獨佔性。查實,任何人都可以創造出一種加密貨幣,我甚至認識幾個老闆,已在摩拳擦掌,準備製造出自己的加密貨幣,大發其財,還邀請我入股添。

相比之下,黃金是有它的獨特排他性,因為在所有金屬之中,黃金是惰性最強,不會與其他元素發生化學互動,因此沒有一種金屬可以取代它的地位。初時只是因為存量太少,所以必須同白銀和黃銅一起,共同成為貨幣,但當美洲的黃金大發現之後,金本位遂成為了歐洲的基本貨幣本位。

現在流行的是法幣,唯一的錨就是其發行量,但是黃金永遠保持其作為「第二貨幣」的功能。換言之,一旦貨幣崩潰,黃金便會暫時成為流通貨幣,直至第二種受市場承認的法幣出現為止。

加密貨幣的增長速究竟有多快呢?在幾年前,比特幣的市場佔有率是100%,到了本年2月,變成了只有85%,4月時,已跌至60%。之所以比特幣的價格還升完又升,只因市場增長速度太快,完全可彌補失去了的市場佔有率。

我在《貨幣密碼》寫的其中一個貨幣條件,是政府的強制性,我舉出國民黨時代的金圓券來作為例子﹕金圓券一文不值,完全不是奇事,反而是有人接受一車子的金圓券,來吃一碗麵,才是奇事。那麵家東主為何肯收金圓券呢?皆因政府的強制還是有效的。

今日的加密貨幣之所以如入無人之境,皆因市場仍然太小,政府不捨得為此放棄原有的法幣生意。如果有一天,加密貨幣的流通量大得可以影響到法幣的發行,政府將會毫不猶豫,自己製造加密貨幣,或授權商人製造,變成了法定流通,可以用來交稅,以及作為金融市場的定價單位……

只要政府肯作出這樣的endorsement,肯定可以擊敗現時流通的加密貨幣。這好比當年的政府,只要發行有質素的金幣銀幣,便可以驅逐出市面流行的私鑄貨幣。如果政府發行劣幣,也會發生「劣幣驅逐良幣」效應,私營的加密貨幣照樣難以流通。

至於比特幣,由於它並不像黃金般有獨特的優點,唯一的賣點只是先佔市場,可以預期,它的市場佔有額將會快速降低,唯一上升的可能性,仍然是那一點:市場增長量比它喪失的市場份額更大。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73263

2017年12月8日

稅改是權貴陰謀 減稅唯兩害取輕

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以來,諸事不利,其最大政績就是經過了多天的修改和協商,終於說服了參議院以51對49票通過備受爭議的稅改方案。

這稅改方案,正是特朗普政綱的核心,也是他之所以能勝出大選、得以執政的真因,其他的所謂政綱,相對來說,都是次要,通不通過,也無打緊,或者甚至可以說,只要稅改方案通過,特朗普已然功成身退,縱然日後被迫退位,也已無傷大雅了。

以我的看法,之所以是51票對49票,並非偶然,而是這麼富爭議性的政策,如果太多支持,沒有反對,反而太假,群眾更不相信,更要有一個共和黨田納西州參議員Bob Corker倒戈……做好做歹,才更體現出美國的民主精神。

沒錯,照我的陰謀論看法,稅改是一場由幕後權貴所安排的戲劇,只是由特朗普擔綱演出而已。這個改革,在今後,將會製造出史無前例的貧富懸殊,因此必須由一個像特朗普這樣的狂人去領銜主演,我甚至預計,特朗普將做不滿4年任期,把所有的黑鑊自己一人扛上了,獨攬歷史臭名,不在話下。

說回稅改,現時估計,將會把本來同是39.6%的最高商業實體稅率和個人所得稅率,分別降到25%和35%,由於前者的稅率比較低,因此也會鼓勵企業家把利潤留在公司,而非派給個人入息。

稅改成功,正是美股急升的原因,但也會引起更大的貧富懸殊,因為富人根本用不著靠入息稅,這好比在香港,都有大把人開公司來避稅啦!

論到稅率,由於美國的稅制複雜,可以避稅之處甚多,所以,當它減稅之後,分分鐘實質稅率已經比香港更低。美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現在它的稅率改到如此之低,相等於是打稅率戰爭,其他國家別無他法,只有跟隨,因為別人減稅而自己不減,結果將會是自削競爭力,因此在可見的將來,減稅將成為了國際上的大潮流。

全球競相減稅,結果將是催發更嚴重的貧富懸殊。前兩天,我和一位有意參選立法會補選的人說:「社會主義是最好的制度,不過減稅是生存問題,別人減你不減,結局就是人人赤貧。現實就是如此殘酷,只能兩害取其輕。」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A8%85%E6%94%B9%E6%98%AF%E6%AC%8A%E8%B2%B4%E9%99%B0%E8%AC%80-%E6%B8%9B%E7%A8%85%E5%94%AF%E5%85%A9%E5%AE%B3%E5%8F%96%E8%BC%95-107087

炒股贏錢以外的快樂

【明報專訊】前兩天,我抽了新股「1957 & CO.」(8495),結果在暗盤開市後,成功以0.75元沽出。用了800萬元成本,除利息使費後,賺了3300元,不過都好開心,皆因它在上市當天,收0.55元,我的沽出價是ever-high。

所以說,有時候,炒股票好比打麻雀,其中一個目的不是贏錢,而是考眼光,戰勝了市場,那種開心是不可言喻的。

那天同朋友講到政治人物為了參選,放棄了英國國籍,好大犧牲。我笑笑說:「乜你唔知,為了政治原因,放棄英國或加拿大國籍,可以在事後攞返的嗎?」

國籍先棄後補 比「雙重國籍」更不可靠

嗱,千祈唔好話我有政治傾向,因為我第一次講呢單嘢,是在梁君彥要做立法會主席,他就是為此放棄英籍,而我馬上公開撰文指出,放棄了英籍,可以在事後拿回這一點,以證明他的不可靠,建制派也沒可能支持一個不可靠的人當立法會主席。

放棄了國籍可以在事後補回,是因為英國政府可以藉此控制政治人物,因為該人在放棄時,要向領事申明這只是為了政治原因,因而作出的臨時措施,在任公職的當時,他會以大英帝國的利益為先,當地的利益押後。換言之,放棄國籍的人,為了要在將來補回國籍,甚至會比有雙重國籍的人更不可靠。

我知道事實,卻不知原理,幸得後來才子陶傑告訴我:「這是因為當年英國太多殖民地獨立,因此作出了這一權宜政策,以便在殖民地繼續維持影響力。」

所以,我雖然持有加拿大護照,但也隨時可以參選立法會,好多朋友都勸過我呢!但我當然不會這樣做……因為明知輸梗,如果肯定贏梗,就梗係仆倒去啦!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2671471694&issue=20171208

2017年12月7日

明仁退位和天皇的權力

明仁天皇將於2019年4月30日退位,也將會是首位在世而退休的天皇。

如果從傳說中的神武天皇開始計算,天皇制度已經存在了2,677年,它是歷史上最長的君主制,日本人很重視這項歷史遺產,因此,英國和其他很多國家都有廢除王室的呼聲,但日本人卻連想也沒想過。

至於我本人的想法,則是現存的所有王室,都是因為保持長期國內政治穩定,沒有經過革命,方才可以保存,所以我常常說:「有國王的人民是幸福的。」

明仁是裕仁的兒子,裕仁是日本史上最為才智卓絕的天皇,在他的治下,得到過前所未有的輝煌,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恥辱,他領導日本人打了兩場史無前例的巨大戰爭,一次是軍事戰,另一次是經濟戰,兩戰俱打得有聲有色,但均以慘敗收場。

在《大日本帝國憲法》年代,很多人以為天皇是虛君,實則不然。如果天皇是虛,就不會叫「明治維新」了,人人皆知,明治天皇正是維新的推動者。裕仁天皇在1929年叱喝了首相田中義一一句話,田中馬上辭職,可以見得天皇的權勢。

個人認為,日本在戰後的經濟奇蹟,裕仁居功至大。只有他,才有控制全國權貴的權威,日本的軍事戰和經濟戰其實都用上了同一招數,就是全國團結,集中力量,先取勝了再說。這是有前無後,非常冒險的政策,只有在強而有力的精神領袖之下,才可以做到。

裕仁在1989年逝世,明仁即位。我不反對有人認為,明仁是個大好人,但是,明仁好像完全沒有其父的權威和影響力,我常常用一個比喻:一班人夾份做莊炒股票,如果齊心合力,天下無敵。但如果各懷私心,大家爭住偷偷沽貨,這隻股票想不爆煲也難。

日本在明仁執政之後的狀況,正是如此。因為日本首相的權力並不大,而且任期通常很短,如果沒有強而有力的天皇去推動,這國家不可能有長遠的政策,所有人都是得過且過。

不過,日本三千年來都是邊陲國家,沒有國際影響力,明治和裕仁年代只是例外,明仁年代只是逐漸回復正常而已。相信17個月後的德仁即位後,也是走這個大方向。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98%8E%E4%BB%81%E9%80%80%E4%BD%8D%E5%92%8C%E5%A4%A9%E7%9A%87%E7%9A%84%E6%AC%8A%E5%8A%9B-106867

輸錢散戶撐起金融中心

【明報專訊】曾俊華同陳家強班底退下前線後,財政司長陳茂波似乎正在直接管理證券市場。但其實,在過去的10年之中,香港的證券市場已經被不良管理嚴重打擊,最佳的一個例子,就是證監拒絕了同股不同權,令到阿里巴巴轉投美國上市。

這件事的邪惡之處,不在於其政策,畢竟政策人言人殊,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道理,沒有絕對的真理。而是,這明明是證監會的主意,卻強逼交易所出面,讓交易所孭了公眾的責任。如果這是有道理的,為何證監自己不出面呢?

不久前,我在某大學講了一課,提及David Webb控制證監會的做法,我的說法是:

照他們的思維,其實不難把香港打造成一個烏托邦股市,大部分的股民都是長期投資者,大家買了股票,等着收息,全部的股民循規蹈矩,絕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好好地做生意,年年賺錢……不過,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那就沒了。

賭場規矩利好職業賭徒 等執笠

我有一個朋友,有一家證券公司,有很多大客,買股票的數量以億億聲計,但是一買,就長期持有,不會輕易沽出。所以,這家證券公司是虧本的,有賴於朋友炒股票贏了幾百億元身家,不想伙記失業,因而出住糧給伙記而已。

我告訴大家一個殘酷的事實,就是一個金融市場的蓬勃,不是由專業投資者決定,而是由多少可以輸錢的散戶決定,因為大部分的買賣,都是短線炒作,靠長期投資者維持金融市場是不可能的。這好比開賭場,必定是由大賭客所決定,如果一個賭場的規矩有利於職業賭徒,聽執笠都得。

我不否認,David Webb的多個建議,可以提高股民的勝算,但是卻會毀滅香港作為證券中心的地位,因為,長期收息的投資者並不能養起一個股市,這是殘酷的現實。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2587010471&issue=20171207

「#Me Too」之餘,是否還要保護男權?

有一些性侵犯案件,牽涉到「上侵下」的權力,例如說,Harvey Weinstein多年來在電影界的大量性侵,因而引起了「#Me Too」行動,又例如說,這一期的《東周刊》報導,蕭若元爆出電視台高層淫行,包括了陳姓高層在深圳公幹時的晚上,大拍選美佳麗的酒店房門,他還有相約另一位女藝人,驅車到山邊,自己手淫等等。

真正令人髮指的情況,是對方並未成年,例如說,美國體操選手McKayla Rose Maroney和香港欄后呂麗瑤聲稱被性侵時,均是13歲,台灣自殺女作家林奕含據說被性侵時,也未成年。

至於白韻琴指出的電視台高層惡行,指他提出「不道德交易」,只要女方願意「陪瞓」,便可以獲得選美冠軍,這應該算是潛規則,或是權色交易不遂,究竟算不算是一種刑事犯罪,就要看他提出「暗示」的方式,夠不夠道行了。

然而,在「#Me Too」行動大強旗鼓之時,卻令我想起,有「維園阿哥」之稱的任亮寵/馬草泥,常說有意組織一個維護男權的組織,因為他也曾經是受害者。畢竟,如果有女人用胸部撞向一個男人,同時大叫「非禮」,也是值得商榷的案例。

幾個月前,一個30歲的美容師,於街頭遇到陌生男子主動兜搭,交往不久後,兩人到酒店開房,其後男子「趙完鬆」,不知所踪。不久後,美容師從網絡流傳的「賤男名單」找到男子電話,遂報假案,訛稱遭強姦。然而酒店的閉路電視拍到兩人入房前後,有拖手及接吻,再發現二人之前已有性接觸,遂揭發她報假案。美容師認罪,被判罰100小時社會服務令。

從道德上來看,這位「周」姓男子,的確是賤男,但是純從法律觀點來看,他卻是無辜。然而,假如誣告強姦得逞,後果是大約十年的監禁,但誣告失敗,則只判社會服務令,這兩者的刑罸落差,未免太大。

在去年,一名19歲青年被作為前女友的同校師妹拍拖3 個月後分手,控方指事主因為三度被被告拉回家強暴,極度害怕被告,並不願出庭作供,因此控方不控強姦,改控非禮和普通襲擊罪。被告承認襲擊,但因其手機在5 月被事主毀壞,一度無法提出證據反駁,被關押41日。後來被告在iCloud帳號內尋回有關短片,證明事主的指控與事實不符,那時兩人關係仍然親密。法官撤銷控罪。由此可以見得,情侶關係因愛成恨,轉告性侵犯,並非偶發,而是不時發生。

當日任亮憲本人也曾被誣告強姦,查實是那女生是他的粉絲,深夜十二時主動約他到其香閨「整電腦」,春風之後,女生要求他送一部手機,結果是沒送。女生遂約他再上其家,事後,便告他強姦了。

這宗案件有趣的是,根據某位同任亮憲關係惡劣的人透露,警方從查案開始,已知是宗冤獄,皆因警方辦案以來,從來沒有見過一宗案件,證據如此齊全,安全套、厠紙、女方並沒洗澡,現場證據一絲不動,而且女方不用思索,馬上報警。所以,這宗誣告事件也最終也只有no case,撒銷控罪。

簡單點說,「#Me Too」固然是公義所在,但男權是否也應該保障呢?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2/07/010078776.shtml

2017年12月6日

啤殼做莊金腰帶 正經上市無屍骸

真人真事:朋友的朋友,擁有一間公司,年賺八位數字,略為瞞稅,因而交稅不多,生活富泰,有社會地位,這樣的生活水平,當然算是人上人,夫復何求了。

直至有一天,他遇上一位仁兄,是不熟的朋友,哦,一談之下原來是個企業融資人員,如簧之舌,勸他搞上市。他想來又想,上市公司也不錯呀,既可集資,上市又有殼價,於是先付了幾百萬元,作為首期,興興頭頭的,搞起上市來。

要搞上市,首先當然是交稅啦,而且一交就要兩三年,因為上市要幾年的利潤嘛。大家都知道,內地的稅率不低,尤其是銷售稅,更是殺死人,以前可以瞞稅,但要上市,不交不成,一交,就交了千幾萬元。再加上律師樓、會計師的核數費用,企業融資的上市費用,搞吓搞吓,已經花了幾千萬元。

搞來搞去,搞得七七八八,但是截數的時間又到,於是,他又要再交一次稅,幾百萬元,走不了雞,而且,還要再核數一次,這又是錢,至於律師樓這些專業費用,個個鐘頭計數,也不用說了。

說到企業融資的價格,一部分要在成功上市後,才需要付出。問題在於,有辦事能力高,可快手搞掂整個上市程序,有的專業程度不足,搞來搞去搞不成,成本自然也不斷的增加。問題在於,外行人很少知道哪間更為專業,只有行內才知道,所以,找上門的,反而往往是辦事不力的廢物。

到了最後,公司老闆已經沒有現金,唯有借貸,因為支付的幾千萬元,已經是「沉沒成本」,洗濕了個頭,想停止不搞,也不可能了。

一計下來,他所花和上市成功後所花的總成本,達到七千萬元,其中一部分還是私人欠債。偏偏,將來上市成功,集資的數目,也是大約七千萬元,打了一個和。

他苦笑說:「現在我的最大願望,就是上市成功,讓我回復到上市之前,所過的快樂日子。」

這即是說,搞了一年多,花了幾千萬元,還是要還原基本步,如果他不賣殼,根本沒有利潤可圖。我對他說:「所以真正能夠上市賺錢的,還是那些買殼賣殼啤殼炒殼的人,這叫做啤殼做莊金腰帶,正經上市無屍骸。」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95%A4%E6%AE%BC%E5%81%9A%E8%8E%8A%E9%87%91%E8%85%B0%E5%B8%B6-%E6%AD%A3%E7%B6%93%E4%B8%8A%E5%B8%82%E7%84%A1%E5%B1%8D%E9%AA%B8-106685

證監打細價股真正原因

【明報專訊】今日講一下金融市場的政治風向。

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香港最大的交易所是香港會,是由英國人玩晒,到了1970年代,李福兆的遠東會成立,香港人逐漸成為了炒股票的中心,新鴻基就是最大的證券公司,一直到了1987年股災之後,李福兆入獄,港人勢力被打散,沒有了地頭蟲,美國過江龍,如高盛、大摩等便主宰了市場。

曾俊華陳家強離任失靠山

2007年後,中資坐大,美資坐歪,現時港股已經成為了中資天下。美國人變成了內地人,香港人的力量被進一步壓縮,一個立竿見影的功效,就是請多了很多從業員,但是人工卻偏低了。在以前,做corporate finance、私人銀行的人才有如天之驕子,但現在的平均薪水不見了一大半,不過總人數卻多出了不少。

至於政府方面,金融管理一直是美國勢力的天下,曾俊華、陳家強等人,都傾向於美國系統,證監會的歐達禮(Ashley Alder)和唐家成,則是英國系統的人,好不容易,曾俊華辭職參選特首,在臨參選之前,還特別為Ashley Alder續了約,誰知選舉失利,有線人說:「這是因為有大孖沙力撐鬍鬚曾參選,打了強心針,誰知在辭職之後,大孖沙竟然調轉槍頭,支持林鄭。這位大孖沙真的是功在黨國呀!」

同股不同權 陳茂波親自上陣

所以呢,以前曾俊華、陳家強很少就證券政策出聲,一出聲就是全力撐Ashley Alder,不過,當他們被out之後,本來和David Webb夾埋來打的《諮詢文件》無疾而終。陳茂波老實不客氣,證券政策自己出聲,「同股不同權」親自上陣,輪得到證監反對咩?

前幾天,有人問我,點解證監近排打細價股打得咁戮力呀?我說﹕「因為它一定要在細價股的身上找回面子,以挽回威信,所以這一戰它將會博命咁起勢打,無得退!」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2501951680&issue=20171206

2017年12月5日

大家樂的最大危機

早在幾年前,全港股評人均對大家樂(341)的管理讚不絕口,我第一個跳出來,指出這公司前途有限,沒多久,它便發生了多宗「太刻薄」的醜聞,本來快速增長的盈利也停走了,在剛剛發佈的業績報告,它還出現了11.3%的盈利倒退。
大家樂的快餐業務佔了74.6%,但以我作為資深吃貨,評語是它論抵食,比不上譚仔、麥當勞,論好吃,則近來湧現了大量品位高一級數的店子,其死敵美心集團主打這個市場,上下夾擊,同檔次還有一個勵精圖治的大快活(052),可謂是前後夾攻,絕不好受。
事實上,這些年來,大家樂的主要增長動力,是來自多開分店,以及控制成本,但是,在改善質素方面,卻並無寸進。問題在於,這十多年間,拜米芝蓮之助,香港人對飲食的要求,何止高出了一倍?抱殘守缺,惡果自生,這是必然現象。
但最大隱憂,還是創辦人羅騰祥於去年仙逝,再無權威足以制住族人,現時的掌舵人羅開光只持有10.91%(個人)+6.99%(公司)的股份,大部份的股份分散持在另一個創辦人羅開睦的兒子羅德承,羅開光的姐姐和妹妹,還有幾個基金的手上,假如業績持續不佳,很可能出現奪權、爭產之類的內鬥……這才是大家樂的前景最不明朗之處。
周顯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realtime/article/20171205/57543005

政府和反對派齊齊把香港變成貧民窟

我寫過很多次,香港政府的交通政策不但要減少車流,還要開闢更多的道路,換言之,必須從需求管理和增加供應同時著手,才會有效益。現時則只是企圖利用加稅和增加收費的方法,來做需求管理,但卻減少了道路興建,停車場等等的方式,去遏止需求,這種做法,是不負責任的。

其不負責任的地方在於,駕駛汽車本來應該是全世界中產階級的基本人權,但是,在香港政府官員們的腦袋之中,卻希望把它變成了只有富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這毫無疑問,是違反人性的所為。

這也是現時官府和民間,建制派和反對派,所遏力製造出來的一個局面﹕把香港變成一個居住環境狹小,主要的居住單位是四百呎平均面積的公屋,住私樓就是有錢人了,市民只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先進國家的中產階級正常娛樂,如賽車、高爾夫球、揚帆出海,變成了奢侈品,大家回復到幾十年前生活水平……終於,就是要把香港變成一個貧民窟。

其實,香港的交通政策,有點像新加坡,新加坡也是實行需求管理,而且管得比香港更要嚴格,不但買實需要有擁車證,而且還有電子道路收費系統。香港正是準備與新加坡看齊,但是,我贊成新加坡,卻反對香港,皆因香港的做法是不義的。

其實,新加坡的道路十分多,一共有12%的國土面積是用來建築道路,論到塞車,新加坡也不是十分嚴重,只是排行55。至於香港,則是排行44,前名是伊斯坦堡、墨西哥城、里約熱內盧。

再說,新加坡也一直設法增加道路供應,例如說,位於Bukit Brown公墓一共有10萬個墳墓,政府也打算拆掉部份,來興建公路,這自然引來了極大的反對聲音。說到停車位,現時新加坡的公寓基本上是一單位最少配備一個車位,香港連比也不能比,就算是現在打算把停車位減半,也比香港多得多。

總括而言,新加坡是在興建了大量道路和停車位之後,盡量為民服務,發現還是沒法子解決問題,才使用了需求管理,但香港政府則是一邊減少供應,一邊需求管理,這兩者是天國與地獄、天使與魔鬼,分別是很大很大的。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2/05/010078637.shtml

《多情劍客無情劍》讀後感

很多人都知道我是個武俠小說迷,很多人都問過我,認為那套武俠小說寫得最勁?我的答案一定是:古龍的《多情劍客無情劍》,有一續集,叫《鐵膽大俠魂》,後來再版時丟了續集的名字,統稱為《多情劍客無情劍》,或《小李飛刀》。

這本書的經典之處在於,飛刀一擲便完,在武俠小說上,是很難以表達的武功,但古龍偏向虎山行,挑了最難寫的來寫。後來張藝謀拍《十面埋伏》,我作為武俠迷,就是知道他要表現最難表現的飛刀,此電影的武打是很好的,遠在《英雄》之上,只可惜故事拍爛了。

另一個普通人看不出的細節,就是大奸角上官金虹從來沒有出過手,打倒喱啡上官玉時,「上官金虹面前的筷子突然飛起,已打在西門玉左右雙肩的「肩井」穴上。江湖中人人都知道上宮金虹的武功深不可測,誰也沒有看到過他出手——現在還是沒有看到他出手。/他的手根本好像沒有動,只不過在桌上輕輕一按,筷子已急箭般射出,西門玉身子已軟了下去。」

他和兵器譜上排行第五的呂鳳先對峙,旁邊的武林第一美人林仙兒同是兩者的女人,她看出後者比較緊張,因而投向前者,後者因而崩潰了,連打都不用打。他殺兵器譜上排名第一的孫老頭,連描寫也沒描寫,只是李尋歡見到他抽著孫老頭的那根煙管,已知結果了。最後ending他被殺時,也見不到,只是見到一道鋼門,李尋歡打開鋼門,門後便是他的屍體。

這故事是「兵器譜」的來源,最絕的設計是,排名第四的嵩陽鐵劍被第三的小李飛刀打敗了,小李飛刀卻又殺了第二的龍鳳雙環,第二卻可殺掉第一的天機神棒,但讀者仍然可以覺得「兵器譜」的排名是公道的。

然而,小說中最膾炙人口的,莫過於這一段:上官金虹的手終於自袖中伸出。

手是空的。

李尋歡道:「你的環呢?」

上官金虹道:「環已在。」

李尋歡道:「在哪裡?」

上官金虹道:「在心裡!」

李尋歡道:「心裡?」

上官金虹道:「我手中雖無環,心中卻有環!」

……  

上宮金虹道:「好,請出招!」

李尋歡道:「招已在!」

上宮金虹不由自主,脫口問道:「在哪裡?」

李尋歡道:「在心裡,我刀上雖無招,心中卻有招。」

上官金虹的瞳孔也突然收縮!

誰也看不見上官金虹的環在哪裡,也看不見李尋歡的招在哪裡。

但環已在,招已出!

這一段明明是亂Q咁嗡,但看了之後,偏偏又覺得好勁。所以說,寫小說,其實是憑感覺,用不著很誇張的劇情,只要有feel便可以了。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3%80%8A%E5%A4%9A%E6%83%85%E5%8A%8D%E5%AE%A2%E7%84%A1%E6%83%85%E5%8A%8D%E3%80%8B%E8%AE%80%E5%BE%8C%E6%84%9F%EF%BC%88%E5%91%A8%E9%A1%AF/

揸300萬可全職炒股﹖

【明報專訊】在網上看到有人寫「有資金300萬元,想全職炒股,請教策略」,其中的內容是:「失業多時,估計很難再找到合適工作,打算放棄找工作索性全職炒股,有資金300萬元,目標是月賺2萬元,1萬元作生活費,1萬元當收入,大家有冇好建議如何投資。」

在股市暢旺的時候,很多時都會有人作出這種決定。但我也可以告訴大家,全職炒股雖然並非不可行,可是照上述那名仁兄的做法,卻是自尋死路。

第一,他沒有表現出任何炒股票上的才能。如果說,他已持續炒股十年,而且保持着長期戰勝市場的紀錄,當然可以全職炒股。換言之,沒有輝煌往績支持的人,貿然投身這行業,幾乎是不可能獲得成功。

我所認識的小朋友,個個都是炒股票贏了一千幾百萬元,甚至以上,才敢辭職炒股。記着,他們的本金是贏回來的,而不是儲蓄回來的,才有這個底氣,因為輸光了也沒相干。

第二,資金300萬元,不可能做到月入2萬元,皆因炒股的收入很不穩定,市况好的時候,300萬元本金,一年來可以翻一倍,但市况不好,輸得少已經要偷笑,熊市可能持續維持一至兩年,一直在食穀種。

宜留百萬作儲備 以防輸清光

所以,如果有人真的要拿着300萬元全職炒股,我的建議是,他應該只拿200萬元,來用作炒股票,剩下的100萬元,用作現金儲備,和日常使用,這足夠他生活好幾年了。如果他不幸輸光了200萬元,這證明了,他沒有炒股票的天分,因此輸光了200萬元之後,如果繼續炒下去,輸埋剩下的100萬元的機會率,遠高於能翻本的機會率。

在這時,他只有疊埋心水,再找一份全職工作,手上還有幾十萬元備用現金,也不用太愁。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2415693395&issue=20171205

2017年12月4日

香港農業對手 不是內地是日本西班牙

今日講一講香港的農業,自然還有不少80後青年主張的復耕問題。

我曾做過簡單計算,如把香港所有土地用來耕種,勉強可供730萬人口食用,但其他所有商業及住宅用地都沒有了。這當然是不可能的粗略計算,因香港山多平地少,把這因素計算,那就窮上整個香港,連糧食自給也不足夠,更遑論作為一個工業了。

換言之,香港農業根本不能用來計算自足率及農業安全性,因太低了,現時只有2,400個農場,4,400名農民,生產總值約8億元,換言之人均年產值18萬元,這大約是人均收入的53%,如只計工作人口人均產值(因香港僅52%的人工作),則兩數只相差不到一成。當然,如用土地使用面積/生產值比較,農業就遠比不上第三產業。

在此,我也必須從科學的角度,去解決一個迷思,就是很多人以為,農耕是非常環保的工業,這是錯得不能再錯。農耕對於土地和生態平衡的損害,遠高於第三產業,皆因它使用更多的土地。

這是因為農業本來並非大自然的行為,必須除草、除蟲,而且毀壞大部分的天然生態,損害到大量天然動植物的生存環境,才能開闢出適合耕種的土地。所以說,郊野公園是保育,但農耕不是,這好比劃出魚塘來養魚,原來的海上生物還是失去了棲息地,也要搬遷。

大家都知道,農業的產出並不高,香港的土地不足,不可能效法美國,做大規模農業,只有精耕細作,發展優質農業,農業才有價值。

香港要發展優質農業,競爭對手不是內地,內地的人均收入只是香港的兩成,勝過他們,也沒有用。要比,日本的人均收入和香港差不多,西班牙的收入遠比不上香港,但我們的農產品質素,比得上日本,港豬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比得上西班牙豬嗎?

我不懂農業,但懂得吃,有資格品評農產品質素。反而,很多支持者都是土蛋,根本不懂甚麼是好,甚麼是壞,自然更沒有資格評論。香港農業究竟是為了興趣,還是為了工業?為了部分人的興趣,不應浪費寶貴的土地,要想發展工業,則要和日本齊頭,比西班牙更佳!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A6%99%E6%B8%AF%E8%BE%B2%E6%A5%AD%E5%B0%8D%E6%89%8B-%E4%B8%8D%E6%98%AF%E5%85%A7%E5%9C%B0%E6%98%AF%E6%97%A5%E6%9C%AC%E8%A5%BF%E7%8F%AD%E7%89%99-106328


地產霸權 為富不仁

【明報專訊】香港的富豪幾乎全部是地產霸權,他們幾乎全部有一個特點,就是為富不仁……其實,全世界的富豪,都有為富不仁這個共通點,但是香港的有點不同,就是特別愚蠢和沒有知識。

大家看看美國,那些富豪特別喜歡捐獻公益,而且還常常提倡加稅,以幫助窮人。這種說法,有兩個理由:

第一,自己公開講贊成加稅啫!唔通真係講吓就會加咗咩。這好比我常常說,我寫文章,從來只從社會公義着眼,不講自己私人利益。

這原因很簡單,我講公義啫,我又不是特首,講吓唔通會實行咗咩?既然講吓都沒有影響到自己的利益,那為什麼不陳之以高義呢?

所以我常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認為巴菲特一方面公開呼籲政府加稅,但卻不知他在暗中有沒有私下出錢游說政府,反過來要求政府減稅。

接濟窮人減貧富懸殊 更能保性命財產

不過,香港的富豪就連這種賣面光都不會做,反而常常公開支持他們的利益。可知他們的惡形惡相和愚蠢。如果我是地產霸權,咪日日公開支持窮人的立場,最多暗中付錢給壓力團體、環保團體啫!當然,後者他們並沒有少做,不過前者卻是不必要的。

廣告

第二,其實權貴階層食水太深,像香港的地產霸權,根本是魚肉百姓,整個香港都為他們打工,這種做法,是沒有可持續性的。如果讀歷史,就會讀到,只要土地兼併得太過嚴重,就會發生民變,政府也會不穩,自己的財富和性命也反會保不住。

所以,權貴發了財,通常都要做點好事,幫助一下窮人,減輕貧富懸殊,但是,香港的權貴階級也從來不讀歷史,所以也不懂這些,所以我才會說,他們是特別為富不仁的一群。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2329682753&issue=20171204

價格混淆的老蘭蒲女

女人的其中一個大忌,我稱為「價格混淆」。

「價格混淆」不同於經濟學上的「價格歧視」(price discrimination),後者只是對不同的顧客作出不同的價格,例如說,十年前,我有一位模特兒朋友,如果富二代溝她,只需約會幾次,便可上床,但如果是普通中產階級溝她,就要進入持久戰,非要溝幾個月不可。這雖然是歧視,但卻也算是公正嚴明,明碼實價。

然而,在「價格混淆」的情況,她對於同一個客人,在不同的情況,又或者是不同的客人,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令到顧客混淆,自然得不到好的成果。

我有一個好朋友,幾年前,在蘭桂坊認識了一位女友,他喜歡她喜歡得要命,但兩人卻無法開花結果,成為長久的一對。這女的樣貌不錯,但也無法找到一個好男人,正是因為她有「價格歧視」的壞習慣。

基本上,一個女人只要樣貌在中級以上,不難找到男人。有的男人願意付她錢,有的男人願意用很多的心機,和很多的時間去溝她,但是她,究竟會用甚麼標準,來去挑選入幕之賓,同她上床呢?

答案是﹕當時的feel。

如果當日她有feel,有時會用手機去搖,搖到對方的外表還不錯,而且願意陪她吃一頓好西,那幸運兒就得米了。然而,也有一些富二代,也有一些人溝她很久,也有一些人付出不菲的金錢,但始終無法得手,皆因撞不啱她有feel的時間。然而,她有feel的時間也不少,一個月總有兩三次,究竟撞不撞得上,就要靠手神了。當然,有錢也不是不成,不過如果當時她急著交租,便可大酬賓大減價,如果手上有錢,就可吊高來賣了。

所以,我的朋友雖然愛得死脫,也不可能同她長期在一起,除非兩人同居一起,長期mark實啫。我笑說﹕「所以,溝她的方法,就是撞她的日子,一點點的成本也不投放在她的身上,否則便太吃虧了。」

其實,在蘭桂坊,這種「價格混淆」,玩feel的女人有很多,大家如要食得招積,玩得超值,就不能投放任何資源在老蘭的女人身上,否則,你將會十分後悔。

本周的策略仍然是抽新股,本周有3隻上,下周有2隻。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71204/561941

2017年12月2日

我可以移民台灣 他不能搬到香

台灣有民主,香港沒有……嗯,有些人可能不同意,認為香港也很民主呀,不過,香港的民主程度及不上台灣,卻的確是客觀的事實。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向來是一個政治命題,正是因這政治理由,不少人拿香港和台灣來比較,不過不是比較政治,而是比較經濟,和人民生活質素水平。香港的人均收入是四萬四千美元,台灣則是兩萬一千美元,香港多出了一倍不止。

有人會說,台灣是一個大島,香港是一個城市,拿這兩者來比,並不公平。如果單單用台北市來同香港比,則台北市的人均收入估計是全台灣的三倍,卻比香港為高。

也有人會說,台北有很多非戶籍的外來工作力,和香港比並不公平呀,如果要比,應該把台北市和香港的中環灣仔比,才叫公平。如果把整個大台北地區,即包括了台北縣、新北市、基隆市、桃園縣等等,人均收入應是二萬五千元才對……這種沒完沒了的爭拗,這並非本文的主題,也不細表了。

毫無疑問的事實是,香港經濟遠比台灣為佳,但是,如果論到生活質素,台灣人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壓力遠比香港人為低,居住環境也遠為優勝,台灣人稱之為「小確幸」。因此,不少香港人喜歡到台灣旅遊,更有不少人索性賣了房子,退休移居到台灣去,以香港的資產實力水平,把家當套現到台灣去,足夠在那裏當大爺,過非常舒適的生活了。

於是,這衍生出一個說法:台灣的小確幸,很多香港人移民到台灣去,人們在香港打拼,在台灣享福,這是不是證明了,台灣的生活比香港更好呢?我的答案是:絕不。

中國有一個歌星,名叫「艾敬」,很多年前,唱過一首非常火的歌,名叫我的1997,其中的一段歌詞是這樣的﹕「我留在廣州的日子比較長因為我的那個他在香港,甚麼時候有了香港。香港人又是怎麼樣?他可以來瀋陽,我不能去香港。」問題就是出在這一句:他可以來瀋陽,我不能去香港。

香港有錢,台灣沒有,香港人可以選擇賣樓去台灣生活,台灣人不能選擇賣樓來香港生活,換言之,香港人有選擇權,台灣人沒有。所以,「香港人幸福,還是台灣人幸福」這個問題,答案就是:香港人可以選擇當台灣人還是當香港人,但是台灣人卻只能獃在這個鬼島。

這就是我常常說的:「權力決定一切。」你有一本可到全世界免簽證的護照,但卻沒錢買機票,這好比你有言論自由的權利,但卻沒有人聽你發表,臉書只有幾個讚好,政治人物通常不能亂說話,沒有甚麼自由,但一言一行卻舉世注目。

簡單點說,沒錢的小確幸,就是騙人,農村的人總想往城市走,因為,舒適的生活幾時都可以享受,但賺錢的機會卻是時光有限。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73023

2017年12月1日

如何做莊和股市大賊的道行

打擊向下炒,最重要的,是從兩點著手:

第一點,是禁止大折讓供股,反而大比例,只要折讓不大,根本沒有損害股東權益。反而是有的小比例供股,折讓大,也會損害沒錢參與供股的小股東。現時建議的「限攤薄25%」,其實是容許了小比例、大折讓的供股,只是限止了大比例、大折讓而已。為甚麼呢?因為很多大型股票,甚至是「滙豐控股」(005)及「渣打集團」(2888),都不時會用大折讓、小比例的方式去供股,一旦禁止,藍籌股便供不得也哥哥了。

故用「限攤薄25%」而不用限制大折讓,既防止細價股供股,又可令藍籌股續供股。換言之,這是非常「大細超」做法。

第二點,更重要的,是集資了的錢,究竟用到了甚麼地方?

以前大賊很喜歡用關連交易買下垃圾資產,但現在較流行買自己系內股票。其實,只要嚴格限制上市公司炒股票已足以防範,現時監管機構正針對這點,這也是少數值得讚賞的做法。上市公司根本沒需要買入大量股票作短期或長期投資,除非是21章公司或經營證券業務,否則現金須存在銀行收息,不能用來炒股。

但最防不勝防的是上市公司用集資回來的錢買實質資產,或做地產發展商,股民看到其資產一日比一日增多,但股價卻一日比一日低,而且不時供股合股,到最後資產淨值比股價折讓逾八成,這才是最吹他不脹的地方。

究竟這是如何做到的呢?只要大股東現金充足,和小股東一起供股,亦毋須用關連交易和垃圾資產在公司套出現金,這完全是最安全的從小股東身上賺錢的方式。

簡單點說,要做股市大賊,如果沒有資金壓力,便不會被抓到。假如上市公司用1元來配售股票,意即成本是1元,莊家能夠以1.2元沽出,那就「完美犯罪」。但是,道行不到的莊家,成本1元的股票,只能用0.5元沽出,不足之數,唯有利用各種不同的財技,從公司的戶口套取現金出來……這就構成了「偷錢」的犯法罪證,很多莊家,包括我的一個朋友,逃亡他方,說穿了,只是因為道行不到而已。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A6%82%E4%BD%95%E5%81%9A%E8%8E%8A%E5%92%8C%E8%82%A1%E5%B8%82%E5%A4%A7%E8%B3%8A%E7%9A%84%E9%81%93%E8%A1%8C-106081

掛板即跌在收貨

【明報專訊】亞洲先鋒娛樂(8400)是一隻我長期留意的股票,只可惜發現得太遲,無法申請認購公開發售。我的一個朋友,演唱會大王高先生,申請了頂頭槌飛,開市沽出,賺了70萬元。

這股票因為太過高開,我並沒在開市買進。當日收市收0.31元,距離招股價0.28元已經很接近,所以第二天早上9點半我即時買入,但只買了小量,說時遲,那時快,股價急升至0.4元,我在0.37元沽出,只賺了7000元,贏得太少,有點不滿意。

寫本文時是星期三的晚上,我又研究了這股票的走勢。

抽新股或炒半新股更穩陣

它上市發售2.5億股,其中10%,即0.25億股是公開發售。在頭兩天,成交量是3億股,波幅是0.3元至0.55元,主要成交量是在0.35元至0.4元之間。在隨後的9個交易日,它的成交量是5億股,但是股價只是0.265元至0.3元徘徊,相比起0.8元的招股價,根本沒有利潤,所以我判斷,在這段期間,是收貨階段,貨源再度歸邊。

所以,在翌日,即星期四,總之,如果其股價沒有太大的變動,我會買入幾十萬元亞洲先鋒娛樂,因為照我的判斷,這股票最少會再炒一轉。不過,讀者應該是在星期五看到本欄,那就要自行判斷了。

其實,我之所以炒半新股,還隻隻新股買頂頭槌飛,包括在下星期上市的3隻創業板在內,皆因近期舊的細價股死下死下,還是抽新股和炒半新股更為穩陣!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2067703356&issue=20171201

2017年11月30日

我作為半個共產主義信徒

有一句老話﹕「一個人三十歲前不相信共產主義,是沒有良心,過了三十歲還相信共產主義,是沒有大腦。」

我告訴大家,我在三十歲前,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信徒,因此,在三十歲前,我沒有良心。但在三十歲後,這思想漸漸改變,現在的我,已經變成了一個共產主義的「居士」。

根據《維基百科》,「居士」的意思是﹕「古為尊者,現泛指居家修行之士、在家學佛者。」換言之,我是沒有入共產黨的共產主義半信徒,因為我信共產主義,並非全信,只是信一半而已。

如果你問我,為甚麼會半相信共產主義,我會回答,這得從我當年為甚麼相信資本主義開始講。

其實我相信資本主義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我讀經濟學,相信經濟學的理論,那便相信資本主義了。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我發現了資本主義的經濟學理論千瘡百孔,很多現狀都無法有效去解釋,也解決不了很多社會問題,因此,我便轉投向/半投向共產主義的懷抱了。

歷史事實告訴我們,共產主義在基本醫療、教育、科研、軍事、高雅藝術方面,都是勝過資本主義,中國的第一個諾貝爾科學奬,也是在共產主義時代的屠呦呦所得到的,奧運奬牌也是在那時開始得到。至於消除貧富懸殊,那就更不用說了。然而,共產主義對於農業、消費品的製造、經濟發展等等,卻是遠遠不如資本主義。據說,周恩來總理有一次去考察,賓館鄰房的厠所總是滴滴答答地漏水,周總理嘆氣說﹕為甚麼我們能造火箭上太空,但卻造不出不漏水的厠所呢?

這答案很簡單﹕不漏水的厠所是消費品,共產主義的確做不出來,因為這是它的弱項。

再說藝術方面,共產主義培養出大量藝術人才,不過,在普羅大眾藝術方面,例如商業電影,流行曲共產主義卻是一敗塗地。有趣的是,共產主義拿手的藝術,反而是屬於高雅的那一面,並不屬於人民。

正是因為共產主義在消費方面的失敗,長久下去,無法維持,也沒有可持續發展性,中國因而必須要改革開放,但我認為,這並不代表共產主義的失敗。我們對比資本主義,在幾百年前初出現時,直至今天,也是經過了多次的微調改變,把制度逐漸完善化了,才有今天的資本主義。相比之下,共產主義的改動,還是比較少的呢。

總括而言,共產主義曾經有它優勝的地方,但是其優勝處卻沒有可持續發展性,現在把部份教條改革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這成就,仍然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相差很遠,所以,我作為一位信奉現實的科學家,只能是半個,而不是一個共產主義信徒……說穿了,我的半信共產主義,也許只是對現時的資本主義不滿,造成了越來越深的貧富懸殊,因而作出的反彈而已。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1/30/010078195.shtml

私樓人均居住面積是騙人數據

政府統計處在2016年的中期人口統計報告,首次公布了人均居住面積,原來只有161方呎,住宅單位中位數則是430方呎,82.2%家庭居住於215至753方呎的單位,至於總單位數目,則有253萬伙,即是從2006年至2016年這10年間,增加了30萬伙,即是每年的增幅,包括私樓和公營房屋在內,也有3萬個單位。

我從2010年重為馮婦,寫社論及評論,一士諤諤地多次攻擊政府的統計資料並沒有提供人均居住面積,民間也從不提及這數字,直至近兩年,才開始成為話題。林鄭政府果然不愧為一個「能吏」政府,在統計數字方面,的確是交出了功課。

然而,公布人均居住面積的數據,只是第一步。公布數字只證明了政府誠實,沒有欺騙市民,但數字有改善才是政績。我要求的,是在《施政報告》中,提供每年的人均居住面積增長指標,而不止於單位數目,這才是負責任的表現。

另一個「亮點」則是立法會議員、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成員,民主黨的尹兆堅,他說,私樓的人均面積是161方呎,僅高於公屋的120方呎,並非理想數字:「其實一個人只得一個人劏房單位可以居住。」

此話可以見得,這位有份負責房屋政策的代議士,根本不懂得房屋,智力也嚴重低下,沒能力作出正常的思考。

公屋的人均居住面積,才是真的「人均」,因為公屋單位的面積雖然有大有小,但差距並不大,政府也規定了,人多的家庭住大單位,人少的家庭住小單位。

然而,私樓的單位面積有大有小,富人三千方呎豪宅,只住一家四口及兩名工人,相比來說,窮人一家五口只住300方呎劏房。正因私樓人均面積的「貧富懸殊」實在太過嚴重(我笑稱為「房屋堅尼系數」,說私樓人均面積161方呎,撇開富人之後的真正「人均」,恐怕連一半也不到。

這就是我所說的,中產階級的居住環境,比低下階層還要惡劣,因為私樓的人均居住面積,還要小於公屋。這也是我所說的,立法會之內,全是笨蛋,沒有1個人可以有效監察房屋政策,尹兆堅只是芸芸笨蛋中的其中一隻而已。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A7%81%E6%A8%93%E4%BA%BA%E5%9D%87%E5%B1%85%E4%BD%8F%E9%9D%A2%E7%A9%8D%E6%98%AF%E9%A8%99%E4%BA%BA%E6%95%B8%E6%93%9A-105831

封殺現金公司的問題

【明報專訊】當局意圖封殺持有大量現金的細價股,也即是「現金公司」。那天說起這個議題,我提出了一個角度:「問題是,這些現金是從哪裏得來嘅先?」

如果這些現金是集資回來,沒有依照集資的目的使用,當然大有問題,但是如果它的現金是從業務賺回來的,又或是賣掉了資產,得回來的現金,哪有什麼問題呢?

當然,你可以批評,為何公司擁有大量現金卻不派息,但問題在於,在商業的世界,持有現金,當機會遇上時,可以比別人更快去攫取機會。另一個問題則是,持有大量現金,等待機會的時間,究竟多長才是合適,超過多長時間,才是不能容忍?是半年、一年,還是三年?

監管人員不理解市場運作

這就是我常說的,做生意的事,實在難說得很,那些高高在上,從來沒有做過生意的監管機構成員,去監管在商場打滾的上市公司,有時會失之太鬆,有時卻會管得太緊,因為負責監管的人根本不明白市場運作。

近來發現了一間價錢不太貴,又容易找到位子的餐廳,就是官塘的龍皇。其實龍皇的食品水準向來不錯,但服務水平有待改善,ICC龍璽則太貴,所以很少幫襯。在官塘吃晚飯的最大好處,是中午人山人海,但晚上人客不多,可以靜靜地吃飯。

說到官塘,它又名「觀塘」,究竟哪一個才是正寫呢?我的看法是,「官塘」(government's pond)比較符合中文文法,可能當時那裏有一個「官府的池塘」,但叫「觀塘」,就好像不大對了。但這只是文法上的考據,和歷史無關。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983233578&issue=20171130


2017年11月29日

增加市區道路的幾個法子

截至2017年7月,香港有83.1萬架已登記車輛,相比2003年,只有52.4萬架車,14年間,增加了58%。至於道路總長度,則有2,107公里,不算其他車輛,單以59.4萬架私家車來計,每架長約5米,加起來已有2,970公里,超過全港道路總長度。

除了道路不足之外,連泊車位也不足,2006年至2016年這10年之內私家車增長率達49%,但泊車位增幅只有9%。事實上,這二十年來,香港政府對付塞車的方法,就是需求管理,盡量令到開車的人不舒服,迫使他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從來沒有人反對過需求管理:當車輛太多、道路不足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壓抑需求,像增加汽車登記稅、汽油稅和電子道路收費計劃等等,也都應該同時使用。

可是,政府卻不能利用減少道路供應、停車位供應的方式,令到市民不方便,去壓抑需求。反過來說,王道的方法是,一邊增加道路和停車位,一邊利用其他的方法去作需求管理,好比一邊疏導,一邊堵塞,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

說句笑話:要想車輛不使用道路,還不容易?當日佔領中環,很多道路反而見得更暢通了。但必須要記著,道路是給車輛使用的,從這角度看,塞車反而是好事,代表道路被充分利用了,反而完全暢通無阻的道路,才更有問題。

查實,汽車使用道路有其上限,就是其住戶和商戶的總數,以為會無限增長只是杞人憂天,再說,增長率並不代表真的增加了這麼多的車子塞在道路。以香港的貧富懸殊,不過是富豪和富二代增加了幾部車而已,一個車主名下有幾部車,不可能同時在路上走。

市區道路不足,是不是完全沒法子去解決呢?先前說過,多建落貨區,甚至是多建停車場,都可以騰出道路空間,查實很多錶位,都是由路霸所控有,例如位前店舖的主人,又或是由路霸收錢。

此外,新建樓宇完全可以把地下一層中空,變成車站或道路,如交易廣場、藍灣半島,都可製造出新的道路來,只要政府在補地價或樓面面積上,作出補償就可以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A2%9E%E5%8A%A0%E5%B8%82%E5%8D%80%E9%81%93%E8%B7%AF%E7%9A%84%E5%B9%BE%E5%80%8B%E6%B3%95%E5%AD%90-105645

TVB「限奶」可強攻大陸

【明報專訊】「邵氏」和「電視廣播」(TVB)(0511)一直由邵蛇控制,六嬸負責日常運作,但因兩人年事太高,終於在2011年出售了控制權。在2014年,邵蛇過身。沒想到3年之後,六嬸也魂歸天國了。

六嬸享年83歲,但以香港女性平均壽命86.7歲來算,還算是稍低於平均數,這在富豪而言,更加是below mean了。

以上是企圖證明一條(自己領悟出來的)理論:老年人的最大單一死亡原因,是改變生活習慣,皆因習慣了某種生活方式,一旦突然改變,年紀太大,身體適應不來,便會崩潰。有人說,幾十年的老煙槍一旦戒煙,死得更快,不知有沒有科學根據。但我永遠勸老年人只能減輕工作,別要完全退休,正是為此。

最後一提,「六嬸」稱呼之由來,恐怕是來自許冠傑的《打雀英雄傳》歌詞:「六嬸,三太公……」這好像「肥佬黎」的由來,應該也是來自許的《佛跳牆》歌詞:「肥佬黎倒眼輝……」許在當年的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120億市值好抵

至於電視廣播這股票,業績實在差劣,但有人說,它的製作質素轉強了。我很少看電視,對此不予置評,但如果論到影視製作,黎瑞剛的能力應高於陳國強……另一個更重要的陰謀論,是TVB無端端的宣布「限奶令」,是無嗰樣整嗰樣,不排除在不久的將來,TVB的節目可以在內地大量播放……否則,又何需限奶呢?

無論如何,TVB的市值只有百二億,已經好抵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897702894&issue=20171129

2017年11月28日

(接受別人來本地)旅遊是否基本人權?

我常常說的個人喜惡﹕

我吃飯最憎埋單,最鍾意別人埋單,我揸車最憎行人亂過馬路,自己最鍾意亂過馬路,我最憎人無禮貌,自己最無禮貌,我最憎條女去同男仔傾偈(對,傾偈都唔得),自己最中意溝女……餘此類推,不贅。

話說香港人很討厭太多國內遊客來港旅遊,實際上,在2016年,內地訪港旅客人次為4,257萬,佔整體訪港旅客約76%,不過,香港的離港人次則有8,910萬,扣去了去澳門大約有1,000萬人次,去外國大約有600萬人次,總括而言,應有七千萬人次以上,去了內地。

所以,往內地的港人人次應比來港的內地人次為多。

以上內容,並非有的放矢,只是指出一個事實﹕在這世界上,旅客快速增加,並非單單發生在內地人來香港,也發生在香港人去內地和外地,估計香港人往外遊的增長數字是每年3%,增長得最快的是日本,增率高達64.6%,估計是因為日圓大幅貶值的緣故。

至於全世界,從1999年至2016年,旅客人數也由6.64億人增加至12.35億人……換言之,旅客人數增加是國際性現象,中國、印度、非洲的崛起,固然是大原因,但是在發達地方,例如在香港,歐洲,美國,也都有不俗的增幅,一來是由於人民的收入增加了,二來是由於廉航、廉價酒店等把旅遊成本減低了,而互聯網也把資訊成本減低,大大的增加了自助遊的可能性和旅遊樂趣。

因為旅遊人數迅速上升,這令到全世界的旅遊城市,旅遊景點,都不勝負荷,居民大呼吃不消。一年多前,我去杭州,根本就是人釘人,完全沒有呼吸空間,其實,在歐洲的所有城市,所有景點,尤其是威尼斯,又何嘗不是如此?

所以,旅客壓迫居民的情況,就像貧富懸殊,並非單單在香港發生,而是普世現象,香港甚至不是最嚴重的個案,不過,當問題又涉及了中港矛盾,則又是另一回事了。

政府當然可以限制旅客人數,就像不丹,變成了富人俱樂部。不過,家家有求,如果別國限制香港人來旅遊,香港人肯定不爽。我不知別人怎麼想,但就本人而言,就寧願大量遊客來港旅遊,換取自己也可去他國的對等權利……不過最佳的方案,當然是「最憎條女去同男仔傾偈,自己最中意溝女」。

本文的主題,其實是想提出一個問題﹕究竟到外國旅遊,是否一種人權?又或者是,容許別的地方的人到本家旅行,又是否人權,又是否(給予別人的)自由?鎖國,又或者只是限制別國人口來旅遊的數目,是否反人權的行為?別忘記,其實不丹和朝鮮,也不過是限制旅客數目,和限制某些國家的旅客而已。

以上的,只是問題,沒有答案。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1/28/010077940.shtml

我看錯了兩隻股票

這一年來,我有兩隻很錯的股票,一是中芯國際(981),另一則是有線寬頻(1097)。

前者是一位股神朋友的推介,一年前他的說法是,這股票從2004年上市以來,已經跌了大半,但是現時中國政府正想在芯片技術努力攻堅,瑞信、摩根大通、黑石也入了股,而且也完成了合併股份,從1元股變成了10元股,似乎要吸引基金入股,所以,他大手買入了幾億元,我也推介朋友買入。
當時的股價是9.5元,一度跌至6.91元,現股價則是11.42元,而瑞信、摩根大通、黑石等名字也失踪了。
至於有線寬頻(1097),吳光正家族以「3供5,供賣殼」的公開發售,大折讓把控制權轉讓到以邱達昌、鄭家純、李思廉的財團。
大比例公開發售,原大股東送殼,以及後來吳光正家族把有線的股票以送紅股形式,配發給會德豐和九龍倉的員工……以上這些,都是有利於股價的財技,再加上供股後它只有20億元市值,有資產、有現金、有牌照,無論如何,都是超值的股票。
但從當日至今,累積帳面虧損大約是30%。
如果是細價股,跌九成也輸不死人,但以上兩隻,是正經做生意的股票,一旦看錯,後果可能很嚴重。我本來以為,它們可以是「十倍股」,但看來,我錯了。
周顯
蘋果財經,關心你飯碗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realtime/article/20171128/57514073

方逸華精明愛才

【明報專訊】我不認識「六嬸」方逸華,就只在小時候常聽她唱的《船》,這是瓊瑤小說改編電影的主題曲,故事很sad,最記得的角色是「紀遠」,是個很受女人鍾愛的流浪客,如果我沒記錯,TVB劇集這角色是由鄒世孝飾演。

不過,我有一些朋友都同「方姐」(按﹕這個「姐」字應讀「謝」音)幾熟。

欣賞劉家昌才華 無條件出錢支持

第一個是劉家昌,方姐非常欣賞他的才華,2000年時,家昌在內地圈了一些地皮,用來建酒店,方姐支持了他3000萬元,後來內地樓價大升,家昌因而賺了很多錢。他在後來的財富,主要是來自這些房地產。跟着他和家人發生的事情,大家都可在傳媒上看到了。

其實,當時很多人都想在方姐的身上賺錢,大擦其鞋,但都沒有用,皆因方姐是非常精明的人,但她資助家昌,卻完全沒有講條件,人們說,一來是她愛才,二來是家昌真的是好人。

第二個是向華勝和其女友,有一段時間,他們每星期都見幾次面。向生常常說方姐和邵逸夫的故事,其中一個最有趣的,就是邵蛇和方姐在日本玩過山車,當時邵蛇90多歲,方姐70多歲,兩人玩了一次,方姐嫌不夠喉,獨自玩多一次。我當時聽了,大吃一驚。

本來還寫了很多,不過蕭若元已經先說了。其實,蕭若元曾經在邵氏當過監製和編劇,和方小姐最熟,應該是很權威的第一身報道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811074784&issue=20171128

《聖經》筆記三則

《馬可福音:7‧24-38》說﹕

「耶穌從那裡起身,往推羅、西頓的境內去,進了一家,不願意人知道,卻隱藏不住。 當下,有一個婦人,他的小女兒被污鬼附著,聽見耶穌的事,就來俯伏在他腳前。這婦人是希利尼人,屬敘利腓尼基族。他求耶穌趕出那鬼離開他的女兒。 耶穌對他說:『讓兒女們先吃飽,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婦人回答說:『主啊,不錯;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們的碎渣兒。』 耶穌對他說:『因這句話,你回去吧;鬼已經離開你的女兒了。』他就回家去,見小孩子躺在床上,鬼已經出去了。耶穌又離了推羅的境界,經過西頓,就從低加波利境內來到加利利海。」

《馬太福音:15‧21-28》也有類似的記述﹕

「耶穌離開那裡,退到推羅、西頓的境內去。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耶穌卻一言不答。門徒進前來,求他說:『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請打發他走吧。』 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那婦人來拜他,說:『主啊,幫助我!』 他回答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 婦人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他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從那時候,他女兒就好了。 耶穌離開那地方,來到靠近加利利的海邊,就上山坐下。

這個故事發生時,沒有門徒在耶穌的身邊,所以應該是他自述給門徒。

這對母女和耶穌同是猶太人,但份屬不同的宗教派系,所以耶穌把她們斥為「狗」,不肯醫治。但母親聰明地說,狗吃碎渣也花不了成本,即是你現在有空,醫治也不用成本。這句話勸服了耶穌。從此,耶穌便願意為其他宗派的猶太人服務了。我相信耶穌向門徒講這故事,主因就是講基督教的這個精神。

為甚麼馬太和馬可會同時記載這故事呢?我相信是為了基督教是唯一向猶太人以外的民族傳教的猶太教派,因此有必要用這故事來說明這種做法是耶穌的教訓。而向猶太人以外的民族傳教,正是基督教成為世上最成功的宗教的原因。

《馬可福音﹕14‧3-11》有一段很精采的記載:

「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坐席的時候,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來,打破玉瓶,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有幾個人心中很不喜悅,說:『何用這樣枉費香膏呢? 這香膏可以賣三十多兩銀子賙濟窮人。』他們就向那女人生氣。 耶穌說:『由他吧!為什麼難為他呢?他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只是你們不常有我。他所做的,是盡他所能的;他是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

很多人都說過,基督教教義很像共產主義,我看這一段,往往想笑﹕叫門徒省儉別人,卻把錢花在自己的身上,這豈不是活脫脫的寫照嗎?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5%90%88%E7%B8%B1%E9%80%A3%E6%A9%AB%E3%80%91%E3%80%8A%E8%81%96%E7%B6%93%E3%80%8B%E7%AD%86%E8%A8%98%E4%B8%89%E5%89%87%EF%BC%88%E5%BC%B5%E7%A7%80%E8%B3%A2%EF%BC%89%EF%BC%88%E7%AC%AC152/

2017年11月27日

男女關係的階級因素

我在本欄的一篇文章指出:「 女人多半淺薄,一架名車,可以溝多好多好多女,尤其是住在大西北,屯門、元朗的女,沒有見過世面,分不清California和488的分別,而這些淺薄的女,佔了女的大部分,因此,2009年的California還是很有用很有用的。」

此文當然是引起了不少女性認為我是歧視,不過,本人和本欄向來有這種風評,我也從不否認自己的偏見和歧視,不過,有一個作者的評論,卻引起了我的注意﹕「香港有冇呢啲女人?點會冇,不過唔一定喺所謂嘅大西北 曾經有人做過實驗,搵個身光頸靚嘅男人,揸架林寶堅尼Gallardo通街兜截單身靚女,試下引唔引到佢哋上車。先講吓啲個實驗背景,係大約3年前做嘅,當時Gallardo已經係「舊款」,因為新款Huracan已經面世;另外,個男人總共嘗試向8個女仔搭訕,當時全部都係單身一人行緊街。好嘞,咁啲測試對像(即係班女)係咪真係咁「淺薄」,全部唔識分新車舊車呢?照畫面睇嘅就情況似係,因為當個男人撳低車窗主動向佢哋搭訕,問佢哋有冇興趣飲杯嘢,8個女仔之中有7個幾乎係毫不猶豫咁就開門上車,只有一個拒絕 」

問題在於﹕測試的地方究竟在哪裏呢?

答案是﹕「結果中環啲女成功上車嘅比率高達85%!」

作者的解說是﹕「呢兩個例子說明,一個人要淺薄起嚟,真係不受地區限制,你識蒲老蘭英文嘞嘞聲又如何?咪又係見高拜見低踩;相反,你住屯門元朗,亦絕對唔代表你冇見識或做人淺薄。大佬,你估而家新界仲係養牛耕田咩,香港都已經細到咁,仲分咩大東北大西北,屯門元朗一早已經係市區,有鐵搭有樓炒,如果仲有人以為稍為有個錢就可以魚肉新界女人,我強烈建議佢揸埋架法拉利入去開吓眼界,包你多幾條拉花出番嚟。」

對於這意見,我的回應是﹕「你不如問下這些在中環和老蘭蒲的女人,究竟是住在哪裏,才下結論啦。」

對,我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相信你的階級決定你的行為。這當然有例外,皆因社會科學只能在統計學上成立,但世上永遠有特殊個案,不足為訓,只要在統計學上贏了大數,理論便是正確。

查實,男女關係,除了生理因素之外,還有社會因素和階級因素,所以,王子、公主、貴族、富二代,永遠是最吸引人心,男女關係,同時也是虛榮感,所以富豪花了偌大溢價,去包明星,只是為了炫耀,而不是為了女人本身,挑對象的一大重要原因,是為了對方會否令到你有面子,抑或是丟臉 嘴巴罵我吹牛的人,心裏都知我說的是事實。

本周不炒細價股,抽新股,根本沒有研究,盲中中亂抽,都應該有60%以上的勝算。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71127/561126

買樓是為了保值而非為炒賣

房屋政策一共分為兩大核心,一個是居住問題,我在本欄已經講過很多次,也拆穿了很多論者的荒謬理據,簡單點說,應以人均居住面積來作為計算標準,而非用單位數量。另一則是價格問題,坊間論者的謬論更多,但我在本欄則很少述及。

在投資的世界,房地產佔有最重要的地位,這是很多人都會忽略的:所有的資產總值當中,以房地產的總價值為最大,比股票、貨幣、黃金等等的總價值,還要高得多。所以,房地產是最重要的資產。

另一個房地產的特色,就是它的保值能力:貨幣、股票的價值有可能化為烏有,但房地產的價值卻是永不消失。一戰之後,德國惡性通脹,馬克變得一文不值,後來發行的新馬克,也是用土地來作為儲備。

當然,黃金也有相同的優點,不過,黃金保存困難,而且沒有實用性,更加不可以出租來孳息,況且,放在家裏,也不安全,容易被人打劫。

此外,房地產投資不但可以槓桿,而且所需要的專業知識不高,相對來說,研究房地產,比研究股票容易得多。股票一不小心,便會輸清光,但房地產卻常常水漲船高,小學程度的投資者,也往往可藉著炒樓而發大財。

所以,我常常說,股票是投資品之父,房地產則是投資品之母,後者更加基本、更加重要。在投資學上,有所謂的「無風險利率」(risk-free interest rate),通常會用美國國債的短期利率來作定義。但實際上,貨幣有貶值風險,反而是房地產,輸光還有磚頭和地皮,比貨幣安全得多。

因此,有產階級買樓,不少從來沒有買過樓的無產階級論者,常常以為他們是炒樓,這完全是錯了。有錢人買樓,往往只是為了保存財富,中國的貪官買樓丟空來保值,因為他們相信,房子比人民幣更能保值,湯文亮博士對我說過:「我並非看好樓價,而是,我的公司每月收租幾千萬元,這些現金除了用來繼續買樓之外,還可以做甚麼呢?」

結論是,樓價上升的最大單一原因,並非為了居住,因為要居住,租樓就可以了,用不著買。但它是最能保值的單一投資品,除非人們找出更佳的投資品,否則,他們只能繼續買樓。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B2%B7%E6%A8%93%E6%98%AF%E7%82%BA%E4%BA%86%E4%BF%9D%E5%80%BC%E8%80%8C%E9%9D%9E%E7%82%BA%E7%82%92%E8%B3%A3-105308

物業劏細出售 「古」已有之

【明報專訊】那天同人講起納米樓和劏房,我說,只要讀點歷史,將會發現太陽底下無新鮮事,當樓價太高,沒有人可以負擔得起,分割出售,是古已有之的做法。

想當年,唐樓是一幢一幢出售的,後來有聰明人,發現可以分層出售,只要在律師樓做文件,把業權按比例分契,就可以了。那時,一層唐樓是1000多呎,分成多個小間隔,有牀位,有板間房,有時還建有閣仔,盡量利用每一寸空間。

小時候我的家其實沒有分租給別人,但也建了幾個閣仔,有的用來擺放雜物,有的作為另類的上格牀,也方便得很。

原本唐樓整幢發售 後來有人分層賣

不過,最高級的,當然是石屎造的梗房,因為比起板間房來,都算是有點隔聲,高級得多了。直至八十年代,路邊燈柱還偶有「梗房出租」的招貼。相比來說,今日的劏房有獨立厠所,比起梗房來說,還是高級了一個檔次。

大約在1960年代,開始有小型單位出售,好比今日的納米樓。那時,我的姨姨和姨丈買了灣仔軒尼詩道的英利大廈,我家也買了一間來收租,不過是200多呎。

我記得,有一個小學同學叫蕭寶全,住駱克道富士舞廳旁邊的金禧大廈,也不過是300多呎,不過只租一個房間,一家三口居住。

幾年前,我有一個女性朋友叫「Felicia」,是個美女,從英國回流香港,當了兩年蒲精,後來到澳門工作,沒多久嫁人生了女兒,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賢妻良母。

寫着這些地產掌故,忽然想起一句歌詞﹕「春去秋來,時光荏苒……」這是「六嬸」方逸華的名曲,由瓊瑤填詞,如今「六嬸」已去,瓊瑤喪夫之後也生不如死,世事滄桑,不勝傷悲。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724626723&issue=20171127

2017年11月25日

我買進有線寬頻的經過

有一隻股票,我十分喜愛,買下了過千萬元,暫時虧蝕了幾百萬元,很可能是看錯了市,不過勝敗是兵家常事,因看錯市而輸錢的機會也常常有,這一次不會是第一次,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只要在研究的過程中,分析不錯,輸了的錢,也沒有輸入肉,隨時可以在別的股票之上贏回來,拉上補下,那就沒問題了。

令我輸了幾百萬元的就是有線寬頻(1097)。

話說有線寬頻本來由九龍倉(0004)所控有,持股量高達73.84%,但是由於電視業不景氣連年虧蝕,九龍倉意興闌珊,甚至公開發話說不想續牌下去了。

然而,在本年四月,鄭家純、邱達昌、李思廉、趙令歡成立的「永升」,和九龍倉談好交易條件,買進有線寬頻的方式,就是有線寬頻先以大折讓65.57%,以三供五供股,而九龍倉則放棄供股。

如此一來,永升便可以廉價入股,成為有線大股東,而九龍倉不單把公司拱手相讓,同時有線欠下九龍倉的三億元貸款亦以股代債償付,以每股作價0.3563元計算。

看其賬目,有線有十四億元資產,十一億元負債,即是不算現金,有三億元資產。但我認為,它的片庫並未計算在內,因此,它的真正資產值,應在八億至十億元之間。再算殼價,大約值七億,換言之,它真正價值是在十五億元左右,我指的是在供股前的價值。

然而九龍倉竟然會把一間有十五億元的資產的公司,送給永升,自己一分錢也收不到,以商論商幾乎絕無此可能。吳光正是商場上的叻人,怎會做蝕本生意?

在股票界,通常把上市公司以這種方式送出,最大可能是期望新主入股之後,有方法刺激股價,令股價飛升幾倍,原大股東不但可收回成本,而且還有合理利潤。

至於供股,則以公開發售進行,不設供股權,因此供股的人比較少,有6.17%的小股東放棄了供股。供股之後,九龍倉把持股全數分配給股東,另一方面,會德豐作為九龍倉的大股東,持有60.03%,收到實物股票後,再把這些實物股票派給其股東。然後,九龍倉以股代債得來的股票,再來實物分派,也分派到會德豐的股東手上。

在分派之後,現時有線的中央結算參與者有六百四十個,比恒地、新地、東亞、金沙等藍籌股還要多,但是大量參與者只持有幾十股、幾百股、幾千股碎股,毫無殺傷力。

看交易所資料,永升現持有43.22%,估計吳光正家族還持有20.76%,加起來是63.98%。看中央結算記錄,在永升宣布進駐後,BNP和南華進場買入,一直增持,現已持有8.18%,加起來就是72.16%。

暫時看來,我是輸錢當中,但在今年四月,我在某傳媒寫:「在明年永升接手後,幾個新股東將會全力催谷新牌照業務,業績一定會非常亮麗,再加上幾個基金聯手撥火,供股後股份又乾晒,股價就可大炒特炒……」明年還未到,暫時我還未輸得晒!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72773

2017年11月24日

綠置居除褲放屁 倒不如自購公屋

綠置居並非林鄭月娥的發明,而是她的前任梁振英在2015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把部分公屋專門出售給現有公屋租戶及合資格「綠表」人士,其單位價格比居屋更低。說穿了,這其實是變相的遷徙公屋富戶,好讓他們騰出現時居住中的單位給輪候人士。

不過,林鄭月娥把這計劃發揚光大,卻是事實。林鄭所設計的房屋階梯,一共分為5種制:公屋、綠置居、居屋、首置同私樓。不少人說,其中的綠置居和首置,並無存在價值,這一點,我同意。

首先要說的是,首置樓當然並無此需要,因為要幫助首置人士,並不需要特別為他們建造特別的樓宇,只要責成銀行給予特別的按揭成數優惠,再加上本來已經存在的首個單位不用付特別印花稅,已經足夠。架床疊屋地另設首置房,反而扭曲了正常的私樓市場。

至於綠置居,它的3個基本概念:第一,折扣率較居屋為高,第二,申請者的負擔能力以4人家庭申請公屋的入息限額為基準,按揭與入息比例為40%,第三,單位售價在成本價之上……說穿了,它的質素根本就是公屋翻版。

我反對綠置居的理由很簡單:它的質素既然與公屋相同,為何要把富戶逼遷出原來居住的公屋,購買和搬來這裏?不如索性效法董建華時代的政策,讓他們買下原來居住的公屋,豈不是更為省事?

一個家庭住慣了一個地區、一個屋苑,要他們搬遷,無論在交通、在街坊融合,均會不習慣,再說,搬來搬去,也會花掉不少錢,所以,自購公屋是比綠置居更為優勝的方法。

有些人認為,要公屋輪候人士入住富戶歸還的二手公屋,是剝奪他們入住全新公屋的權利,是歧視窮人。我固然認為說話的人應該要去檢查智力,皆因居住是市民基本權利,但住新樓不是。再說,就算沒有綠置居,富戶也要歸還公屋,這些舊公屋莫非便要丟空?不過,富戶自購公屋,綠置居變回公屋,卻至少可解決這(低智的)指摘。

總括而言,綠置居的本質就是架床疊屋,除褲放屁,由梁振英政府提出,由林鄭政府發揚,這恰好證明了,政府根本不明白、也沒想過民間的想法。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B6%A0%E7%BD%AE%E5%B1%85%E9%99%A4%E8%A4%B2%E6%94%BE%E5%B1%81-%E5%80%92%E4%B8%8D%E5%A6%82%E8%87%AA%E8%B3%BC%E5%85%AC%E5%B1%8B-105123

香港電視大搞 前景看好

【明報專訊】星期三中午,在國福樓吃飯,遇到了蕭若元夫婦和好幾個朋友,大伙兒吹了一會水。蕭生當然是主導發言啦,其中的一個話題是,他十分看好王維基的香港電視(1137),理由是:第一,香港應有一個自己的網上購物平台,因港情和內地不同,很多產品淘寶無法競爭;第二,它剛剛宣布,用億幾歐元購買自動化系統,證明有心大展拳腳。

我一向同意老蕭的高見,席間舉出他在2004年力推中國人壽(2628),果然全中,3年間升了10倍……可惜他自己就沽得太早,沒有贏到大錢,不過他在其他方面的投資,贏得更多,相信他都不志在中國人壽在當年的10倍升幅了。

巨額買自動化系統 有心大展拳腳

我回家之後,翻查資料,看到自己在8月22日也寫了王維基和香港電視:「王維基經營電視,是外行人打逆境波,而且是大茶飯,根本控制不了。但是網購平台,即是消費者心理行業,卻是王維基一直以來的強項,而且還可以由小做起,摸着石頭過河。我看他經營了好一段日子,似乎已經摸索到竅門,準備大做一場了。對於香港電視HKTV Mall的前景,我非常看好,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我是它的長期客戶囉!」

其實我向來是王維基的粉絲,但就是不認同搞他電視台,曾經多番作出批評。然而他參選立法會,我投了他一票……但他選不到議員,也許是政界的損失,不過能夠專心做生意,卻是香港電視的福氣。

最後,在8月22日我寫該文時,香港電視的股價是1.73元,寫本文時的周三晚上,其收市價是3.06元。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464568698&issue=20171124

2017年11月23日

大學不過是一盤生意

話說城市大學先前向排名機構QS報細學生人數,誇大師生比,以提高排名,去年更聲稱是成為首家獲「QS超五星」獎項的本港大學,排名高於哈佛、劍橋、史丹福、麻省理工。不過,根據QS數據研究總監Ben Sowter的說法,QS星級評核是收費服務,亦是機構的利潤來源之一。記者翻查出來,QS星級服務索價4.1萬美元,包括審核服務、於網頁搜尋介面增設「QS星級檔案」,有效期3年。

其實,今日的大學,不過是商業機構啫,大家都在做大做強,盡量歛財,皆因大學有規模效應,學生人數越多,運作成本越低,協同效應也越強,因此大家都想做「Multi-versity」。

講到收生,所有大學都希望收到將來最有成就的學生,因此,富二代成為了最搶手的對象,因為他們先天上已經成功了。要不,就是政治學生,有名的政治人物基本上可以直入哈佛、史丹福等大學,甚至不用讀書,有人代做功課。EMBA課程不過是成功人士俱樂部,讀來是結識關係網絡,而不是為讀書。

日前,《衛報》近日刊出Stephen Buranyi的文章,的長文,指出科技出版全球年營業額約190億英鎊,介於唱片業和電影業之間,但利潤更高。

在二戰後,兩間專門出版學術期刊的出版社,英國的Butterworths和德國的Springer合,Robert Maxwell本來是職員,後來用13,000鎊買下了兩者的股份,成立了Pergamon Press。

Robert Maxwell的銷售途徑,是不停參加重要科學學術會議,請科學家喝酒吃飯,邀請他們發表學術論文,而大學圖書館凡是有科學期刊出版,不管售價多高,必然會訂閱,反正大學也沒有成本的概念。

後來Robert Maxwell的投資轉向電視台、報紙等傳媒,1991年把Pergamon Press賣了給競爭對手Elsevier 。至於他本人,則在後來被指為以色利間諜,生意失敗,債務纏身,在大西洋的一個小島淹死了。

Elsevier成立於1880年,每年出版2,500種期刊, 2016年的利潤有23億鎊,注意,其邊際利潤高達37%,皆因科學家為了有發表論文機會,發表是免費的,編輯審查也是由同行義務作出,所以它只是支付了製作和印刷費,而且,科學期刊是必需品,不愁沒有銷路。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的房屋政策文章一向是令我踎低噴飯的對象,不過,一單還一,他在近日寫的一篇關於大學教育的文章,雖然中文表達實在差勁,內容重覆了幾次,但卻是擲地有聲﹕

「教職員最重要的不是上課「教育」學生,最重要的要配合「大學」的發展爭排名,鬥畢業生人工高。大學教職員的主要職責,其實不是上課教學,是要鬥噁沒有多少人會認真讀的文章。年輕的、新進的教職員更加是冇得揀!用中文寫的唔計,講本土問題的沒有多大市場,因此要走向國際,有幾多人睇唔重要。有冇impact?要看的是那些其實唔多關事的impact factors。你想真係做啲對社會、對社區、對業界有impact嘅嘢?唔得,大學要保持政治中立。唔好講話唔計入工作量,想book間房同基層組織開個會,都越來越多規矩,總之就係想你唔好搞咁多嘢。因為唔算係impact,或者係大學唔想見到嘅impact。依家,就連同NGO做咗個調查要發表要搞發布會,都話要先將個調查結果交俾學院最高層過過目,真係覺得荒謬到講唔出口……因此,有部份上課前不花時間準備,不作備課,不去Update課題內容,空槍上,半堂時間叫學生自行討論。

有乜辦法,今天的法則,是publish or perish。還要千方百計write for the journal,要摸清楚那一些A級Journal以及其傾向用什麼類型的文章,然後度身訂造,投其所好。有冇人睇、有幾多人睇、其實有乜重要?而且總有人睇的。現在academic publication這個市場咁大。同一個圈子的人,可以是有約在先,又可以是潛規則,今次我cite你,下一次你cite我,互惠互利。」

其實,香港的情況還是比較好,在美國,根據《衛報》報導,全美大學的兼職教員比例已由1970年代的20%增至2011年的超過50%,如果把備課時間也計算在內,收入低於最低工資,而且沒有任何員工福利。一名兼職講師在多間院校合共教授約6個課程,年薪約4萬美元,支付每月1500美元的租金,與償還學生貸款後,要以補習及校對等兼職幫補。數年前,其因教學工作減半,收入大減,因而要賣淫之路,在假期時,賺取每小時約200美元(約的肉金,以免沒錢交租,流落街頭。

如果要我下一個結論,我會引用《國產凌凌漆》的名句﹕「我仲以為我哋嘅交往係建立嚮感情之上,估唔到原來只係一盤生意。」高等教育,說穿了,也不過是一盤生意而已。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1/23/010077384.shtml

申請眾、配發高、定價低的致豐

恒生指數在「騰訊控股」(700)一枝獨秀帶動之下,升完可以再升,只可惜細價股一蹶不振,在討論區甚至有人說是「細價股災」。在「騰訊」不敢買,細價股無法買的大氣氛下,近日我只作出兩個炒股決定,一是慢慢買入某隻作為長期投資用的細價股,另一就是入頂頭鎚飛去抽某隻新股。

這隻新股就是「致豐工業電子」(1710),我在上周約略提起過,寫稿時,覺得它實在不錯,因此身體力行,申請頂頭鎚飛,即是九百萬元。

「致豐工業電子」是本港電子零件及產品製造商,生產基地於廣州南沙區。過去3個年度純利分別為2,187萬、2,975萬及7,525萬元,毛利率約兩成半。

它在今天上市,發行2.5億股,招股價格0.52元至0.72元。在上周,我說,「致豐工業電子」和上市後暴升一倍以上的「普天通信」(1720)無論在上市編號、業務性質和集資額均極度相似:「趁著近日市場注意力去炒大型新股,付錢多中籤少,根本無肉食,倒不如吼隻冷門新股,中得多升得多,才是玩新股的正確方法。」也許是人同此心,股民居然也對此股大有興趣,昨天早上公布了發售結果,居然超額認購了約592倍,稍高於「易鑫」(2858),遠高於「雷蛇」(1337),只是不及「閱文」(772),很自然地,回撥了50%。

它的中籤率從0.25%至30%,申請30萬股才穩得一手4,000股。奇怪的事情在於,最低中籤率是在600萬股,即0.25%。但申請更多股份的頂頭鎚飛,卻可獲發1,250萬股,即0.55%,也不知其配發基準究竟是怎樣。

另一奇怪之處是,一隻超額認購幾百倍的熱門股,居然在中間定價,即0.62元,相比之下,「閱文」是上限定價,固不用言,「易鑫」也是上限定價,甚至連認購額只有「致豐」一半的「雷蛇」也以近上限定價。我實在不明白它的配發基準究竟是怎樣。

無論如何,申請眾、配發高、定價低,對我有利,我有信心此股可有八成勝算,也不枉當日向讀者介紹申請其公開發售。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94%B3%E8%AB%8B%E7%9C%BE%E3%80%81%E9%85%8D%E7%99%BC%E9%AB%98%E3%80%81%E5%AE%9A%E5%83%B9%E4%BD%8E%E7%9A%84%E8%87%B4%E8%B1%90-104914

官方否認通告 未必可信

【明報專訊】在本周一的第一則交易所通告,在6時48分刊出,那是淘寶中國宣布作價6.5元,收購「大陸量販店之王」高鑫零售(6808)的26.2%股份。高鑫擁有376家大潤發門店和78家歐尚門店,今年首3個季度,零售營業額是790.3億元人民幣比去年高出2.2%;盈利23.15億元,比去年高出14%。

在此消息公布後的那天,高鑫零售的股價只是從前收的8.6元,升不到一成至9.28元,最終倒跌至8.25元收市;翌日,更只收7.92元。由此可以見得,馬雲在港股的風頭已遠遠不及馬化騰了。

在去年底,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已經盛傳阿里巴巴正要與大陸電商業者欲與高鑫零售實現線上線下的合作,在本年2月17日,高鑫零售從前收8.17元急漲至8.7元,午後突然宣布停牌,市場傳出阿里巴巴正與高鑫零售洽談收購大潤發,誰知其後阿里巴巴宣布要結盟的對象並非高鑫零售,而是另一實體通路巨頭百聯。高鑫零售也澄清僅與蘇寧等第三方業者洽談合作,並不包含阿里巴巴和騰訊(0700)。

結果,2月20日高鑫零售復牌後,急跌至7.55元,是它上市以來最大的跌幅。

阿里入股高鑫「謠言」 半年成真

不過有趣的是,在半年之後,「謠言」居然成真。當然,官方答案想必是:「在當時,我們的確並沒有在洽談,雙方之開始談收購,是在當日的通告發表之後的事。」至於股民信或不信,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這令我想起,在10多年前,市傳陳有慶/陳智思家族出售「亞洲金融」(0662)旗下亞洲商業銀行,碰巧我手上也持有「亞洲金融」這股票,所以十分留意。公司一而再,再而三地發出了公告,說並無洽談出售之事。我正在思量要不要出售它,但老行尊貓叔說:「我太熟悉這對父子的作風手法,它一定會出售成功,信我!」結果我忍手沒賣出,而陳氏家族也果然出售了亞洲商業銀行。

所以,這些故事告訴了我們:官方的否認通告,很多時並不可信。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376514680&issue=20171123

2017年11月22日

不玩暗盤太過蝕章

我初炒股票時,新股上市並沒有暗盤,後來輝立是第一間設立暗盤的券商,現在還有耀才(1428)加入。
新股上市,開市價比收市價更為波動,皆因開市價沒有往績跟隨,因此,可能買貴/平了,也可能沽貴/平了,不管買賣,全憑計算和膽色……其實,新股上市有暗盤價可以參考,不消說,暗盤價比開市價更為波動。
故此也可以說,玩新股,不玩暗盤,就蝕章了。例如說,如果在暗盤開市價77.9元買入閱文(772),上市開盤90元即沽,可賺到15.5%,利潤比抽新股還要高,但是,如果暗盤買入雷蛇(1337)和易鑫(2858),就難免輸錢了。反過來說,如果你抽中了這兩者,能夠及時在暗盤沽出,馬上成了贏家。
至於創業板,由於以前是全配售,沒有暗盤,是在這幾個月才有得玩。明天的新股致豐工業電子(1710),我本人申請了頂頭鎚飛,但由於孖展超購了292倍,估計獲發的股份不多,所以我也在積極留意暗盤價。
如果問我,position是buy還是sell呀?我會答﹕「抽得頂頭鎚飛,梗係睇好,如果價啱,就想買多啲。不過,如果出價太過吸引,不排除反手沽貨賺錢,因為,股票第一法則就是,世上沒有好股票壞股票,價格決定buy sell!」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daily/article/20171122/20222183

ECI Technology 又是等賣殼

「ECI Technology」(8013)又是一間沒有中文名字的公司,不過,這種公司有沒有中文名字也沒有相干,皆因它遲早賣殼,橫掂要改名,也用不著煩心去改一個中文名字,雖然,正如我說過一百萬次,上市公司的中文名字有著宣傳作用,不敢說有利股價,但是沒有中文名字的股票,則肯定不受散戶所喜,自然也不利股價。

這公司是由吳榮泰博士和王芷雯夫婦,在2003年所創立,提供ELV解決方案,有多個政府資格及牌照,包括通訊事務管理局、保安及護衛業管理委員會、屋宇署、渠務署、機電工程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政府物流服務署、發展局以及八達通等等,私營客戶也有超過50%,總共有130名客戶。

從上市財技的角度看,客戶包括政府,通常被公認為真確,比較容易上市。不過,在上市前一年的生意急增,以及派息1,430萬元,卻的確有點可疑。

先不管其帳目,它於今年3月10日上市,發售4億股,每股0.15元,即集資6,000萬元。它的公開發售部分超額認購約39倍,因此回撥為30%。換言之,配售和公開發售的股數分別是2.8億股和1.2億股。

在上市當天,它的股價波幅是0.148元至0.171元,收0.15元,成交2.96億股,僅僅守著招股價。但在其後,股價一瀉千里,這幾個月來,均在0.1元左右徘徊。

現時大股東仍然持有75%,估計「興證」的4.09%、「平安」的1.47%、華信的1.42%、「美建」的0.73%、「鼎成」的0.62%,均為「強者」(你懂的)所控有,已知其上市後10天,其總成交不過是6.91億股,即是總發售量的1.72倍,從技術上看,承配售人沽出的股票最多只有一億多股。因此,我相信,這股票至少有83.33%在「強者」之手。

由於它上市不久,已業績走樣,發出盈警,因而有賣殼的必要性……如果它好好的做這種小生意,其股價就沒有憧憬了,反而是估計它隨時賣殼,加上八成幾乾的創業板,市值只有1.7億元,因此才有值博率。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ci-technology-%E5%8F%88%E6%98%AF%E7%AD%89%E8%B3%A3%E6%AE%BC-104724

藝術品如股票 貨乾便炒得起

【明報專訊】昨天說了達芬奇的《救世主》,拍賣出了破記錄的4.5億美元,這究竟值不值呢?

延續昨天的文章,第三個註腳是,如果用拍賣價來計算,全球所有藝術品的總價值,遠遠的在所有人類的財產總和之上。畢加索的一幅名畫,拍賣價可以在幾千萬至一億美元以上,在巴塞隆那畢加索藝術館的展品,少說也有幾千件,還不算他流落在其他藝術館中的,而且在美術館中的,往往才是最佳的珍品,例如畢加索最高藝術的作品《格爾尼卡》,現正收藏於馬德里的索菲婭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

所以,畢加索作品的總價值,如果以拍賣價計算,可能是過萬億美元,因為數量實在太多。達芬奇的作品也要過百億美元,以中國的現代畫家看,張曉剛、岳敏君等,一幅隨時幾千萬元至過億元,個人作品的總價值都是幾百億元。

一流作品藏於藝術館 「二流街貨」炒上天價

簡單點說,藝術品的價值,全部都是一個字:乾。因為所有最佳的作品都存在國家藝術館裏面,不可能出售,因此,二流作品便能賣得天價了。

第四個註腳是,《救世主》有大量仿作,這令我想起,中國的最佳藝術品,例如《清明上河圖》,《蘭亭集序》等等,都不過是仿作,只因原作已經失存得太久了,仿作數量也很少,因此,仿作也可以是無價之寶。只是西洋人的文化時間太短,全面戰爭的時間和毀壞程度也不夠大,因此才有這麼多的傳世仿作。

第五個註腳是,為甚麼藝術作品可以賣得天價?一來是因為貧富懸殊實在太過嚴重,二來是因為富人要找方法來保存自己的財富。藝術品比房地產優勝的地方是,戰爭逃亡時,可以攜帶,這些寶物中文叫「細軟」,而且價值是永恒的,還會愈來愈貴。當然,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作用就是:威!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292562736&issue=20171122

2017年11月21日

《救世主》天價成交的背後

【明報專訊】話說達芬奇的《救世主》(Salvator Mundi)上周三在紐約的拍賣會上,以4.503億美元(約35億港元)的價格成交,破了畢加索《阿爾及爾的女人》1.794億美元(約14億港元)的紀錄,而且是大破特破,一破便是幾倍。

原先《救世主》的估價只是1億美元,這個估價連我這個門外漢也覺太低,皆因達芬奇的年代比畢加索早了400多年,傳世作品也少得多,現存不到20幅,《救世主》也是唯一私人收藏的一幅。

鑑證過程代價高昂 花時間與心機

這一幅《救世主》,曾經失蹤了100多年,也有很多人仿畫過,不知哪一幅是真迹。直至近年用了大量科學技術做鑑證,在眾多仿作之中肯定了這一幅才是真迹。原主人很多年前以100多美元買下來,現在當然已發了大財,不過他也垂垂老矣。

這故事我有幾個註腳:

第一,人們當然以為這主人是冷手執個熱煎堆,但我告訴大家,其實鑑證呢家嘢,非常花錢,也非常花時間。在這種情况下,其實那主人在這幾十年來,不知花了多少錢,去做鑑證,那些鑑證專家也不是吃素的,為他作出有利鑑證,當然要更高的代價。因此,周三的拍賣,是他多年來勞心勞力的成果,當然什麼本利也要收回來,而且是好幾十萬倍利潤。但是也別要忘記,很多仿作畫的主人,花了大量錢而沒有回報,好比買彩票,有的人花錢而不中,有人獨得彩池,如此而已。所以,這些錢也不是我們賺的,就算買了真迹,也沒錢去做鑑證。

第二,有一個以前很有名的律師叫「鍾世傑」,正是用了很多時間和很多錢,甚至出了一本書,去證明他手中的藏玉就是「和氏」。

第三、第四和第五,沒篇幅寫了,有機會再續。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11202934740&issue=20171121

有關香港法律追溯力的分析

本來,本篇有關「追溯力」的文章,並不想在本欄刊登,皆因形象不合﹕本欄的形象向來不談政治,立場也盡量中立,並不適合刊登本文。然而,一來是因為本文太長,因此紙媒不可能全數承載在紙媒,在《AM730》寫了2次,都寫不完概念,只有在網媒,才有這這個長度去作全文刊登。二來,本文只是客觀的描述,並沒有任何的政治立場,因此也可被視為中立。

很多人指出過,刑法不設追溯力(Nulla poena sine praevia lege poenali)是普通法的大原則,例如說,美國的《1787年憲法》,即今日《美國憲法》的前身,已經有了」No bill of attainder or ex post facto Law shall be passed.」的條文。不過,這其實是以偏蓋全,也是普通法的傲慢,表現出說者對其他法系的無知。實際的情況是﹕不設追溯力這條大原則,是從古以來,任何地方的法律,都奉此為金科玉律,並不僅限於普通法。

大陸法中,1804年法國的《民法典》,也即是1807年的《拿破崙法典》也說明了﹕「法律只適用於將來,沒有追溯力。」巴伐利亞Paul Johann Anselm Ritter von Feuerbach(1775-1833)在1813年已把此法則寫了在《巴伐利亞法典》,後來被拿破崙用在《拿破崙法典》。順帶一提,這位刑法專家的第四子是個哲學家,就是馬克思在《德意志的意識形態》提到的那一位費爾巴哈。

至於在中國,《立法法》第八十四條規定了:「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刑法第十二條》也說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本法不認為是犯罪的或處罸較輕的,適用本法。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簡單點說,在中國內地,刑法也沒有追溯力,「有利追溯」,也即是「從舊兼從輕」原則,從古以來,已經是所有法律的大原則。很多香港人以為只是普通法獨有,中國法律則沒有,這是錯誤的想法,也是普通法的傲慢與偏見。

事實是,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實行有追溯力的法律。不過,很多人也不知道的是,在某些情況下,法律是有追溯力的,英美的普通法有,大陸法也有。

第一種情況是釋法。

很多香港人一聽到「釋法」,馬上以為是「人大釋法」。但其實,在國家的三權分工,立法機關負責立法,但由於立法只能訂立通則,因此,詳細的解釋法律條文,是司法機關的責任。

法院對案件的判決,同時也即是對法律條文的解釋。大家也知道,在香港,有很多不同級數的法院,終審庭、上訴庭、高等法院、地方法院、裁判司署,上級法院可以推翻下級法院的判決,這種過程,就是「上訴」,上訴成功了,就是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prospective overruling」。而上訴很多時就是對法律條文的不同解釋,從廣義來說,就是一種追溯力。

然而,法庭釋法的追溯力,是有限制的,就是對於已判決的案件,而且過了上訴期,就不可以追溯了。但是,對於未審訴、甚至是未起訴的案件,卻是必須根據最高級、最新的法院的法律解釋。

請注意﹕法庭的釋法權力,也不止存在於英美的普通法,而是普遍存在於所有的法律。

《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條》是這樣寫的﹕「本法的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對本法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自治範圍內的條款自行解釋。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對本法的其他條款也可解釋。但如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審理案件時需要對本法關於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的事務或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關係的條款進行解釋,而該條款的解釋又影響到案件的判決,在對該案件作出不可上訴的終局判決前,應由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有關條款作出解釋。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解釋,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引用該條款時,應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解釋為準。但在此以前作出的判決不受影響。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本法進行解釋前,徵詢其所屬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的意見。」

換言之,人大釋法的權力,好比是比終審法院更高一層的法院,它並非立法,而是對現行法律的解釋,因此,就未審判、或未控告的案件,是有其法律效力。在2016年「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人大釋法」的文字是﹕「宣誓人故意以行為、語言、服飾、道具等方式違反、褻瀆宣誓程序和儀式,或者故意改動、歪曲法定誓言或者宣讀與法定誓言不一致的誓言」,有關宣誓即無效。這就是「今天宣的誓,犯了明日釋的法。」

第二種情況,我先引用聯合國通過,在1976年3月23日生效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十五條(二)則寫明了﹕「一、任何人之行為或不行為,於發生當時依內國法及國際法均不成罪者,不為罪。刑罰不得重於犯罪時法律所規定。犯罪後之法律規定減科刑罰者,從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二、任何人之行為或不行為,於發生當時依各國公認之一般法律原則為有罪者,其審判與刑罰不受本條規定之影響。」

請注意第二條,即是說,有一種法律是可以有追溯力的,就是世界各國的法律都是犯法的,就是該國疏忽,沒有因此而立法,後來才進行立法,這種犯法則是有其追溯力。

現在大家請看《基本法第二十三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禁止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政治活動,禁止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

這其中有關「分裂國家和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和「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不少國家也許並不犯罪,但「竊取國家機密」,就很危險了,至於「叛國、煽動叛亂」,是所有國家都有的法律,因此,如果根據《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大原則,一旦二十三條立法成功,的確可以有追溯力。

而宣誓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監誓人面前進行。對不符合本解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規定的宣誓,應確定為無效宣誓,並不得重新安排宣誓。

第三種情況是《基本法第一百六十條》,這是《基本法》的「附則」,也是最後一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時,香港原有法律除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宣佈為同本法抵觸者外,採用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如以後發現有的法律與本法抵觸,可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修改或停止生效。在香港原有法律下有效的文件、證件、契約和權利義務,在不抵觸本法的前提下繼續有效,受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承認和保護。」

【周顯專欄】有關香港法律追溯力的分析
圖:資料圖
換言之,如果現有法律同《基本法》矛盾時,它便是無效。那在甚麼時候開始無效呢?答案是﹕在1997年7月1日,特區政府成立之時。

這可以在2006年8月31日在終審法院的一宗藏毒案件HKSAR vs Hung Chan Wah and Atsushi Asano,由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親自寫的判詞中看到其詳細的分析﹕

「9. Article 160 is the last article of the Basic Law. It is the only article in Chapter IX, the last Chapter, which is headed “SupplementaryProvisions”. It has two parts. Article 160(1) deals with the continuation of laws whilst art.160(2) relates to the continuationof documents, certificates, contracts, and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he latter provides that the specified matters valid under thelaws previously in force in Hong Kong shall continue to be valid and be recognised and protected by the HKSAR provided that theydo not contravene the Basic Law. Article 160(1) supplements articles such as arts 8 and 18 in making it clear that laws previouslyin force shall be adopted except for those which the Standing Committee declares to be in contravention of the Basic Law. Apartfrom the laws so declared to be in contravention, the article recognises that there may be laws which are discovered after 1 July1997 to be in contravention. In relation to them, art.160(1) provides that “they shall be amended or cease to have force in accordancewith the procedure as prescribed by this Law”.

10. The context of art.160 of course includes the continuation of a common law system in Hong Kong as provided by the Basic Law. Underthe common law, the well-established position is that a judgment determining a legal question operates retrospectively as well asprospectively. See Spectrum at paras 4 to 7.

11. The crucial question is whether on its proper interpretation, the phrase “the procedure as prescribed by this Law” at the endof art.160(1) covers judicial procedure. If it does, judgments of the courts determining pre-1 July 1997 laws to be in contraventionof the Basic Law would only have prospective effect, since the article provides that the law in question “shall cease to have effect”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cedure prescribed. Such a result would be extraordinary. Article 160 would be according to such judgmentsa treatment which represents a radical departure from the established common law position. Further, a sharp distinction would haveto be drawn between pre-1 July 1997 laws and post-1 July 1997 laws. Whereas a court judgment determining a post-1 July 1997 lawto be in contravention of the Basic Law would operate retrospectively as well as prospective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mmon lawposition, a wholly different rule would prevail in relation to a judicial declaration of contravention in relation to a pre-1 July1997 law. Article 160 should not be interpreted to lead to such an extraordinary result in the absence of clear words.」

他也指出,追溯力是「極其罕有」,但「憲法上有效」。

(Thus, both limbs in “shall be amended or cease to have force” indicate that the procedure giving rise to these consequences is the enactment of legislation through the legislative procedure. Legislation enacted is prospective, at any rate in the absence of express provision to the contrary. The enactment of legislation with retrospective effect is of course most exceptional, assuming such a course is constitutionally valid, having regard to its subject matter.)

查實,早在香港回歸之前,這條款已經應用過一次,就是把前述的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適用於香港的《香港人權法案條例》,對其本來凌駕於香港法律的地位,降至和所有法律同級,即在《基本法》之下。《維基百科》對「香港人權法案條例」的記述是﹕

「本條例草案於1990年提交香港立法局審議,1991年6月5日通過。條例第2(3)條、第3(1)及(2)條及第4條規定,在解釋及應用本條例時,須考慮本條例的目的是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適用於香港的規定收納入香港法律,並對附帶及有關連的事項作出規定。所有先前法例,凡可作出與本條例沒有抵觸的解釋的,須作如是解釋。所有先前法例,凡不可作出與本條例沒有抵觸的解釋的,其與本條例抵觸的部分現予廢除。在本條例生效日期或其後制定的所有法例,凡可解釋為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適用於香港的規定沒有抵觸的,須作如是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的任何法律,都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只有《基本法》具有高於其它香港法律的地位。前述條文令《香港人權法案條例》對所有香港法律具有凌駕地位,這就等於架空《基本法》,從而牴觸《基本法》。1997年2月23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基本法》第160條決定前述條文不採用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其他條文仍予採用。」

【周顯專欄】有關香港法律追溯力的分析
圖:資料圖
第四種情況,就是人大常委范徐麗泰在不久前就《國歌法》而說的﹕「這條法例拿出草案時,已經說日後如果過到,就會在草案拿出來或某日已經開始生效。正如我們有很多稅收、『辣招』,都是一公布即刻生效,過了才返回頭。」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說法也是類似﹕一般香港立法不是很多設追溯期,但不是完全無,並以《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為例,都是於實施後從以前一個日子生效。

在這情況下的追溯期,第一個重點是並非無限期往上追溯,而只是追溯到立法過程期間,在這之前,並不可以追溯。第二個重點是在這過程必須會有大規模的違法事件,而且事態極其嚴重,例如加煙稅、加汽車登記稅,或者是辣招,一旦宣佈了,馬上會有大量人會即時購買來避稅,因此有需要在宣佈後,馬上生效,待得立法會正式通過,才追溯回去。

這就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說的﹕「通常我們的刑法是沒有追溯力,但以前亦都有這樣的例子,不希望市民在草案提交期間,至草案通過期間做違法行為。當然要視乎影響有多大,如果影響不大的話,等立法後才制裁。大家需不需要刻意作出行為,令人覺得根本無法控制呢?如果在這期間仍要做,而傷害不大,我也覺得政府也不會採取行動,令《國歌法》有追溯力,但法律上是可以這樣做。」

說老實話,縱是在《國歌法》立法期間,相信也不會多出大量市民去侮辱國歌,再者,縱是大規模侮辱國歌,其嚴重性也不比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等等,因此就這兩方面,均無設在立法期間追溯期的必要。

如果是本地立法,例如范徐麗泰和林鄭月娥舉的「加稅」例子,縱是設有追溯期,也必然是在政府宣佈之後,立法會尚未通過期間。但是,《國歌法》是國內法律,而根據《基本法第十八條》去納入成為本港法律﹕「全國性法律除列於本法附件三者外,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凡列於本法附件三之法律,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在當地公布或立法實施。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徵詢其所屬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後,可對列於本法附件三的法律作出增減,任何列入附件三的法律,限於有關國防、外交和其他按本法規定不屬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自治範圍的法律。」

在這情況下,一個純學術性討論﹕假如根據《基本法第十八條》列入「附件三」的全國性法律,它有迫切性和必要性設立追溯期,這追溯期究竟是由中央立法完成的那一刻生效呢,還是在香港特區政府開始立法程序的那一天才開始生效呢?

由於相信《國歌法》並不沒有設定追溯期的需要,所以我們對於這個學術性討論,暫時並未有答案。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11/21/0100770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