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1日

陳家強的訪問﹕Pro-choice好,還是強制好?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前局長陳家強接受《iMoney》的訪問,講到香港Fintech支付問題,其中有幾個重點。

第一,用甚麼方式支付,是消費者選擇,政府不能強制人民使用QR Code。
第二,香港在支付方面不是落後,八達通不是落後,很方便。
第三,這世界沒有甚麼先進落後。
第四,不能叫全世界突然全用QR Code或信用卡。
第五,消費者一定要有自己的選擇。
第六,香港的System是不會做到內地一樣,因內地是直接從現金跳到QR Code,跳過了信用卡和交通卡,因香港人有太多選擇了。

我希望盡量客觀去分析他的說法,首先挑出的是事實錯誤。

第一,他可以說八達通不落後,但支付真的是有分先進落後,例如說,如果今天仍然用幾千前的貝殼貨幣,又或者是,用一千年前的金幣或銀幣,肯定是落後。
第二,內地不是直接從現金跳到QR Code,它也許不流行信用卡,但是有十幾年之間,主要用的是和信用卡差不多的debit card。
第三,當然不可要全世界突然全用QR Code或信用卡,但現在只是討論只是香港一個城市用的問題,這是故意混淆了視聽。

說完了事實錯誤,現在講他的看法,主要就是講pro-choice,這也可以看出,這些年來,他為何不肯力推QR Code,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的立場是任由市場多元化,自由選擇。在此,我並不能說這究竟是對是錯,因為這反而是見仁見智的問題,畢竟,不少市民覺得八達通比手機支付更方便。

但我卻能說,手機支付將是未來的大趨勢,在未來,全世界的主要支付,都將會是手機支付。當然,香港人只要自己覺得方便,並不需要同世界的其他地方看齊,這正如日本也從來不與其他地方的制式接軌,日本人也生活得很好,德國人甚至喜歡用現金,他們也是先進國家。

至於市場選擇,最佳的例子是內地,由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兩大公司壟斷了移動通訊市場,我不知道它們對於大廈的安裝線路有沒有強迫,但是在中國,幾乎每部電梯都可以接收電話網絡,但是在香港,分由六間電訊商經營,電梯內就多半接收不到了,而不同地產商擁有的電訊網絡,也有不同的接收範圍。在消費者而言,有時強制性還是有一定的優點。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9/05/31/010117955.shtml

股票大刁容易變賴債

【明報專訊】某位朋友說,某位有名的仁兄找他傾刁,問我有何看法。

我說,這位仁兄的政經知識都是來自看報紙,水平很低,不過大眾也是這個水平,因此正好切合大眾品味,因此都算是名人名嘴,也有不少fans。至於股票和財技,他是完全不識,不過勝在大喇叭,亂吹一通,識得很多朋友,有時都做過下大刁,都算是一個優秀的broker。

晚上,朋友回報,原來大喇叭是sell某隻主板股票,十幾億元市值,52周股價波幅可跌一半和升一倍,公司沒有盈利。

他給了一疊疊文件給我朋友看,說這股票有好多單大刁會做,將會炒到飛天。現在有原始股出售,還有大股東擔保buy back,萬一不升,還可在半年內回購,因此是有賺無蝕。

料最終不是賴債就是無息貸款

我說,世界上邊有咁筍的事,唔通真係瑞士山區肺,我自己賺到夠,都想被人賺啲咩。這股票如果會升,我就煲湯派街坊都得了。我追問:「有沒有佣金?」

朋友說:「沒有呀,既然賺錢,又使乜佣金?」

我說,這單刁的最終結果,不是賴債default,就是無息貸款,雖然後者的機會率比較高。照我看,不如把它變成貴利,收3厘月息,3%手續費,睇下對方肯唔肯啦!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59240814337&issue=20190531

2019年5月30日

大型IPO的圍飛情況

上周和某位女強人吃飯,她應該是我最佩服的一位股壇女人了。二十幾歲已經發財,股票知識深厚,最重要的是,霸氣不外露,非常善解人意,笑口吟吟,所以我都幾喜歡同她吃飯,一年通常都會見面幾次。

我們首先講細價股,這市場我當然十分熟悉,但她也不比我差。然後講到大型股票,她搞的是幾百億元市值的大型IPO,我就只能聽,插不上口了。

她說,現時所有新入行的投資銀行家,私人銀行家,甚麼都不懂,水平很低。她舉了一個例子,在以前,投資銀行家的職責,包括了寫招股書。

我說,是呀,我記得有一個朋友叫「林前進」,以前是中銀財務高層,他搞IPO,我也是見他親自寫招股書,寫了之後,才找律師修正。

她說,現在都不用了,所有的招股文件,都由律師去寫,投資銀行的員工往往連內容都不知底細,但律師又不知道公司的營運。總之,投行有幾條名單,一條是外國律師行,一條是中國律師行,一條是香港律師樓,只要是名單之內的,便可以找一間來做,自己一個字也不能寫,以免犯錯。不過律師樓往往找那些最低級的junior來做,那就管不著了。

我說,明白的,唔通找partner來做鬥木工作咩。

她說,至於公司的估值,通常都是有咁高估咁高,因為要吸引個客幫襯吖嘛。班分析員只會出現兩次,一次是pitch個客,另一次則是臨上市前,其餘時間,是不見人的。

我最有興趣,是如何估值,因為這是最關鍵的核心技術。

她說,咪找來其他類似公司的市盈率,來作比較囉。大型投行的data base大,在全世界有很多的參考資訊,這是香港投行所比不上的。不過在上市前,還要作大條數,皆因營業額和利潤愈大,集資額愈高。

說穿了,這些大型股票,往往都是揾笨,到了上市前,好多時忽然發覺不夠飛,這時才發現集資愈多愈大鑊,但又已付出了數以億元計的上市費用,於是,唯有同細價股一樣,要圍飛,找友好來認購,甚至自己借錢,找埋人頭,籌滿了集資數字,方才勉強上市,但已欠落一身貴利了。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A4%A7%E5%9E%8Bipo%E7%9A%84%E5%9C%8D%E9%A3%9B%E6%83%85%E6%B3%81-174506

私有化成功有竅門

【明報專訊】那天講到某股票,雖然出價不高,但私有化是成功了。有人問我,究竟私有化是怎可以成功的呢?

我說,講到內幕,我就不知道了。不過一般來說,這種情况只要有好幾個主要持股的基金經理同意,就可以成功了。問題在於:股價和資產淨值折讓這麼大,怎能讓基金經理投票同意呢?

答案只有一個:把消息提早泄漏給基金經理,讓他們先偷步買了,收購就梗係無往而不利私有化成功啦。

所謂高級財技全是簡單騙局

其實,所有的所謂高級財技,都是十分簡單的騙局,例如好多年前,有一隻千億市值的股票要散貨,某人開了一個生日party(派對),還用了幾千萬元,在外國請了一個大歌星來唱歌,城中名流富商全都來了,沒收到請帖的人,連眼淚水都標了出來,太沒面子了。

結果,其他人我不知,其中有一位仁兄,被該公司的大股東站在身旁,親切地拍了一下肩膀,親口告訴他,我隻股票買得。就單單這位仁兄,已經輸了幾千萬,已經夠歸本了。

這股票還有一件軼事,就是當它的股價大跌時,老闆叫某高層:「喂,你在高位沽了,不如在現價位頂頂股價好喎。」該高層不慌不忙,說:「對不起,我的現金全買了樓,沒錢頂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59156245365&issue=20190530

2019年5月29日

貿戰和人民幣滙率

特朗普口中的貿易戰目的,是追求公平貿易和貿易平衡,從邏輯上說,公平未必是平衡,不排除在公平了之後,逆差更加嚴重,如果兩者之中,必挑其一,他肯定會挑選後者,皆因前者是借口,後者才是目的。

推演一下,如果中美貿易平衡了,後者會怎樣呢?答案是:中國無法從順差中獲取大量美元,換言之,它的美元儲備無法隨着GDP和貿易量的增加而相應增加,因此,人民幣的實力也會越來越弱……所以說,貿易戰也是貨幣戰。

有種無知的說法,是中國可以用拋售美元來做「核武器」。但這豈不是說,以前用高價買入的美元,現在用低價賣出?再換一種說法,美元一旦沽清了,中國的儲備也完蛋了,人民幣的滙價又將會怎樣?(不過在拋售中的那段短短日子,人民幣則會炒到飛天。)

簡單點說,中國的情況越差,越要保住美元儲備,寧願貨幣下跌,民不聊生,都要保住儲備,皆因這才是生存的救命草,當年國民黨就是寧願把黃金運到台灣,也不用來保護金元券,這原理是一樣的。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art/20190529/20690467

移民美國最愚蠢,不如去葡萄牙

前幾天,和兩個朋友吃晚飯,一個是資深大律師,另一個則是資深會計師,後者是芝加哥大學的畢業生,女兒讀女拔萃,去了美國唸書,他打算全家移民到美國去。這也並不為怪,現時好多香港人都在搞移民了。

我和資深大律師全力反對,第一個理由是,你作為資產階級,移民到高稅國家,是非常愚蠢的事。

第二個理由,是美國國籍呢家嘢,有如黑社會會籍,取得容易放棄難。畢竟,你的主要收入並非來自美國,而是來自低稅的香港,因此從經濟的角度來看,交美國稅是一點意思也沒有。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稅負真的太高,吃不消了,要想取消,你就要用會計師來重新點算一次,記著,不單是計算你賺了的錢,還要把資產增值了的部分,即是持有的藍籌股、買了的房子,升值了的部分,也一併去計算。這時候,你會疼得受不了。

第三點,很少人知道,資深大律師說,現在中美只是貿易戰,如果雙方真的交戰,美國是可以把華裔人士關起來的。但他只是從法律上看,不知歷史,查實當年二次大戰,美國是把所有日裔人士,不管有沒有美籍,都關進在集中營,理由之一是,所有日裔人士都可能是日本人的間諜,而這,在當時的日本文化,的確是事實。

現在美國也把所有華裔人士視為中方間諜。如果你說,今日的美國不同於幾十年前的美國,不會發生這種事,我不敢肯定你說得對不對,但至少,法律上它是可以這樣做的。如果你說,我們是香港人,美國人相信我們和中國人是不一樣,他們會認為我們是英國人,那我只能說,祝你好運。

那麼,如果不喜歡香港的現況,移民甚麼國家最好呢?其實移民加拿大,其保護力和移民美國差不多,它不是主戰場,也不是戰鬥民族,把華裔人士關進集中營的機會不大,而且還有non-residence clause,你拿著加拿大護照,到處走都得,還不用交加拿大稅。

英國也有優點,因為倫敦和香港環境差不多,香港人會住得慣。但要我揀,我會建議葡萄牙,買600萬元樓收租就可以了,而且一年只要住14日,簡直是天堂呀!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A7%BB%E6%B0%91%E7%BE%8E%E5%9C%8B%E6%9C%80%E6%84%9A%E8%A0%A2%EF%BC%8C%E4%B8%8D%E5%A6%82%E5%8E%BB%E8%91%A1%E8%90%84%E7%89%99-174333

借貴利托創仔 一定爆煲

【明報專訊】身邊朋友一個一個的爆煲,剛剛又有一單,某位我講過好幾次的「動物朋友」,居然被人貼街招,難免有兔死狐悲的心情。

這位動物朋友,當年以月息10厘借貸,炒隻中國投資基金(0612),也即是今日的鼎益豐,當時已feel到這樣的冒險model,必然以爆煲收場。不過話時話,如果他當年收埋一部分612股票,又在停牌前及時沽出,今日就不用被人貼街招了。

今科技昌明 唱衰人成本低

話時話,在落後的以前,貼街招是非常勞力密集的工作,要好多人貼,花好多時間,但今日科技昌明,只要貼一張,然後在臉書廣傳,最多叫埋傳媒來拍照片,已經足以做到,成本低快好省。

除了高利貸之外,還有好些股票,尤其是創業板,好多隻都幾十億市值,我可以講,絕大部分都有問題。我的說法是:「幾十億元市值的創業板,就算大股東是李嘉誠,都要用成本去頂住股價。李生當然付得起,但是其他的人都要用貴利,或孖展息去死頂,幾年都無辦法沽貨套現,遲早一定死亡。」

話說有一個好聰明的莊家去傾一單刁,對方正是某創業板的老闆。後者說,想把一隻幾十億元市值的創仔,炒到變一百億元,莊家馬上說﹕「我把你隻幾十億元市值的股票,沽到變一億元,似乎比較更容易噃,你還有錢袋𠻹!」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59071394551&issue=20190529

2019年5月28日

壯陽藥醫治前列腺?

我因為前列腺肥大,去看泌尿科醫生。

其實,我年年做體檢,醫生說,肥大度都算正常,不用醫都得。我自己也覺得,小便的時間雖然比較長,但也是控制在可以忍受的範圍,所以也不想去吃藥。要知道,小毛病不斷,包括了皮膚敏感,胃酸倒流,哮喘,如果全都要吃藥,一天要吃一湯碗才成,倒不如全部不吃,只吃冬蟲草算了。

然而,一篇報導,說原來前列腺肥大可能會積累太多尿在膀胱,導致發炎,於是我就唯有看看醫生了,還要排了很多日,才排到。很多讀者以為私家醫生不用排,其實,有的好貴的私家醫生,排半年都仲有。

醫生說,我應該不會把尿積在膀胱,不用擔心,至於前列腺肥大,有以下治法。

第一種,手術割掉前列腺,但會嚴重影響性能力。這個,我看李敖寫他的經驗,早已知道。

第二種,最新的微創手術,住院一天,由於不是割掉,而是把內部撐大,因此不會影響到性能力。

第三種,吃藥,會喪失性能力。

第四種,吃另一種藥,是輕量,每天口服5mg的犀利士,正常是10mg或20mg。

我奇怪地問﹕「犀利士不是壯陽藥嗎?」

醫生說﹕「它還經FDA驗證,有舒緩前列腺成分,不過只有7至8年臨床上市記錄,不算太長。」

我說﹕「7至8年都算好長啦啩,還有FDA驗證了。」

埋單一千大元,離開醫院後,我查了一下資料,醫生說得沒錯。壯陽藥居然可以治前列腺,也算一奇,姑且記之。附注,我還未開始療程,皆因事情還在可以忍受範圍,不用太急吃。

本月市況太差,暫時沒有股票透露。

https://nextplus.nextmedia.com/article/2_671999_0

水氫發電機鬧劇將會如何完場?

5月23日,《南陽日報》頭版刊登了一篇題為《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讚》的報道,說青年汽車集團發明了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因此只需加水,便能行駛,續航超過500公里。

這報道馬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多份傳媒引用多個專家的意見,指出這製造違反了所有的科學原理。也有傳媒馬上深挖出,公司的老闆龐青年在2011年在鄂爾多斯已經幹過了一票,更被列入了失信名單。這一次,公司的註冊資本是2億元,南陽高新區管委會的持股比例佔了49%,這公司居然已套取了40億元的真金白銀。

永動機的概念,在幾千年前已經存在,但是自從能量守恆定律發現了之後,大家已經知道是不可能的。當然,如果從量子力學的層次,能源的確是可以無中生有,但在人類生活的層次,這就不可能了。

縱然如此,仍然有不少騙子,聲稱發明了某種新科技,可以逆轉這定律,最有名的就是水變油。這在騙術比較先進的西方,早在一百年前已然「發明」了,但在落後的中國,則慢得多,最有名的是在1984年,哈爾濱公交司機王洪成聲稱在3/4水加上1/4汽油,便可以變成「水基燃料」,1998年王被判刑10年,這當然是判得太遲了。

水當然並非完全榨不出能量,從物理學的層次,核聚變便是用水來發電,不過這在技術上暫時並不可能。從化學上看,要用水來開動汽車,也許用上很多很多錢,再兼用上比汽油發動更多得多的能源,即是用1,000元來造出1元,也許未始不能做到。這應該連初中生也懂得的常識。

這種騙子,一點也不奇怪,奇在於居然由《解放軍報》作出報道,即場作證的還有多位大學教師。這好比水氫發電機的「發明」也不奇怪,但居然有《南陽日報》,以至於電視台,和當地市委書記,以至於整個城市的領導階層的endorse,才是最大的奇事。

有一篇報道說,為何騙局總在三四線?查南陽市的人口有1,198萬人,比香港還要多出五成以上,也比紐約和倫敦更要多,而青年汽車集團源出自金華市,也有556萬人,怎也不能算是三四線城市了。

當《南陽日報》的報道刊登後,引起了群情汹湧。有一篇報導直接說﹕「官員們會面上無光,從上到下一批責任人膽戰心驚……製片記者小編大概已經嚇得魂飛魄散……」

我估計,這宗事件之所以鬧得如此弱智,原因是南陽市政府想把它視為秘密武器,因此秘不發布,想一下子突然爆發出來,震驚整個國家,威返一次。結果果然是震驚了整個國家。

我很好奇,究竟這些無知的官員和記者,究竟會落得甚麼下場呢?很明顯,如果中國官場上充斥著大量這種水平的官員,而且不止是書記,還是整套南陽市的班子也在內,這班人還要管理一千多萬人的大城市,要想富強起來,實在不容易,而這些無知到了極點的人如果還在其位,那是很難服眾的。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9/05/28/010117651.shtml

法律的追溯力和追訴力的分別

看電視新聞,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大講大陸法的追訴力,令我想起兩個星期前,某位立法會議員同我講起這議題,我馬上說,你的理解完全錯誤了,他回答說,我不會錯的,是李家超告訴我的,我說,如果是這樣,就是李家超也錯了。

飯後,我把資料發給了該議員。當然,我無法得知究竟是李家超真的錯了,還只是該議員的理解錯了。不過,這問題香港懂得的人真的不多,我看電視新聞的安排,看來電視台的記者和編輯的理解也錯誤了,不過香港新聞界的水平向來差,也不用多說了。

至於李家超,至少在發言時,他的確是搞清了甚麼是追訴力,相信是有高人傳授了吧。但是,他的重點顯然是錯的,因為他並沒有把公眾的問題搞清楚,只是像人肉錄音機般,把他所知的,講了一遍,彷彿他講話的對象,不是公眾,而是中央,證明「我做咗嘢了」。       

這個誤解,出於搞錯了法律的追溯力,和追訴力的分別。

所謂法律的追溯力,是在立法之後,有沒有權力追溯在立法之前所犯的法,這好比於,今天通過了《國歌法》,在一年前的侮辱國歌,有沒有罪呢?

很多人說,普通法沒有追溯力,這句話只對了一半,皆因所有的法律,從幾千年前的巴比倫到今天,從來所有法律都沒有追溯力,而不單止普通法。另一方面,無論普通法或大陸法,在4種情況下,都有追溯力,我寫過一篇長文去作解說,這裏不贅。

然而,李家超所說的追訴力,是另一回事,皆因大陸法才有追訴力,普通法是沒有的,習慣普通法的香港人當然不曉得。

追訴力的意思,是你犯了法,如果政府沒起訴,或者根本不知你犯了法,過了某時間,便可以無罪了。這又叫做「最高刑事追訴期限」。通常,如果一罪的最高刑罰是坐5年牢,追訴力就是5年,死刑普遍是20年至25年左右。注意:潛逃或通緝犯並不包括在內。

換言之,這是大陸法比普通法更寬鬆的條款,李家超的見記者,本應是令公眾寬心:商人在內地犯了行賄罪,由於已過了追訴期,不會被捕。然而,由於公眾分不清追溯和追訴的分別,反而更添恐慌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B3%95%E5%BE%8B%E7%9A%84%E8%BF%BD%E6%BA%AF%E5%8A%9B%E5%92%8C%E8%BF%BD%E8%A8%B4%E5%8A%9B%E7%9A%84%E5%88%86%E5%88%A5-174214

打稀土戰 相關股應挫

【明報專訊】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周一,參觀江西稀土巨頭金力永磁科技股,令到其股價大漲,3日升了兩成,但其實,這股票在過去一年,一直在上升,從6.44元升至37.06元,有19次漲停板,算是走勢非常強勁了。

至於香港上市的中國稀土(0769),則也從0.37元,一天之內,突然升至0.87元,其後幾天一直回落,看通告,原來其主席錢元英及她丈夫、執行董事蔣泉龍以每股平均價0.5749元,減持4000萬股,套現2299.6萬元,持股量由32.8%,降至31.1%,很明顯,他們也認為股價太高,值得沽貨套現了。

先不看股價表現,市場對習近平的巡視稀土龍頭,解讀為中國有意向美國打稀土戰,皆因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稀土出口國,可以影響稀土的貨源及價格。

限出口代表生意減 對盈利有害無利

對此,我只是想一個投資的基本常識:如果中國打稀土戰,即是要減少出口啦!這對稀土股究竟是有利,還是有害呢?

分析下去,這代表了稀土的生意減少了,對其盈利應該是有害無利,其股價應該是大跌才對,怎會是大升呢?

不過,反過來看,習近平的巡視金力永磁,代表了其龍頭地位,因此對其股價也有正面幫助。也許這巡視已經醞釀了很久,所以其股票也有一年期的上升吧!至於香港上市的中國稀土,恐怕純是「執死雞」,怪不得主席夫婦要趕快出貨了。

最後一提:打稀土戰不是好有威脅的嗎?為何其龍頭只得百零億市值咁小?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58984201997&issue=20190528

2019年5月27日

樓市的4條基本理論

這些日子,看了一些關於樓價的評論,尤其是有部分評論空置稅的,火氣又來了。這些人,要不是空中樓閣,從來沒有買過樓,也完全違反市場經濟常識,就是實務經驗很豐富,市場知識很好,但卻完全不懂任何樓市基本理論。

我周顯大師現在就告訴大家,並且示範,學習理論如何可以一理通,百理明,只要搞好了概念,甚麼都可以推理出來。反之,實務數據雖然也是很有用,但沒有理論去支持,只是離散的資訊,雖然的確可以觀察到市場的實況,但卻並沒有任何預測能力。至於空中樓閣式的幻想,就等而下之,不用提了,然而相信的人也有不少,一來是愚笨的人真的很多,二來是這些愚笨的人只是政治掛帥,只要政治正確,甚麼也是對的。

第一條理論,樓價是由供求關係決定,任何辣招,不管是梁振英的加印花稅,抑或是林鄭月娥的空置稅,都只能有短期效應,這好比醫生開的特效藥,只能有一時的作用,不能把病治好。

那些說辣招/特效藥沒用的人,是連基本常識也欠奉,皆因這只能把最壞的情況暫時停止,只要基本問題沒解決,當藥力一過,病症還是會發的。當然,你也不能說特效藥沒用,皆因曾經有效過,便算是有用了。

第二條理論,任何特效藥,必然有副作用,藥效愈大,副作用愈大。因此,無論是辣招,抑或是空置稅,均造成了市場的扭曲,以及交易費用的增加。還有,如果用藥而殺不死病毒,結果必然是病毒變種,以適應新環境。同樣道理,無論是辣招還是空置稅,發展商也會想出方法去規避應付……這並非偶然,而是有必然性。

第三條理論,資本市場的牛熊交替,永不會錯。當政府使用了辣招,是把升勢flatten了,結果必然也是,把跌幅也flatten了。要預測牛熊,那要實務上、微觀上的計算,但純從理論上去講,如果沒有任何辣招,升市會升得更快更高,但跌市也會跌得更急。

第四條理論,物理學上有質能互換,成交也是價格的另一種表達方式。股市/有效率的市場是先升/跌價格,再升/跌成交,樓市則恰好相反。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A8%93%E5%B8%82%E7%9A%844%E6%A2%9D%E5%9F%BA%E6%9C%AC%E7%90%86%E8%AB%96-174020

股市如電影業 中型市場皆萎縮

【明報專訊】日前同朋友Simon吹水,他說有兩部電影,談好了卡士,也有了部分投資budget,億幾銀一部,然而近日中國政策改變,兩部電影都泡了湯,因而十分惆悵。

我說,中國電影和合拍片暫時的確是低潮,但是港產片卻大有可為,皆因市場供應太少,根本不夠片上,因此反而會求你拍片上映。如果拍1000萬以下的低成本電影,發行商夾幾成,自己找幾個投資者,一人百零萬元,好容易拍成一部片。一部執番幾十萬元製作費,都叫做有工開,頂過低潮先啦!

他大喜,馬上找到了一名朋友,可以出三成錢,條件是必須是由她當女主角,兼要是cult片。我說,嗱!我再找一個股票friend,出三成錢,不過他只會投資拍股票戲。如果我幫襯冼國林在佛山的片場拍一半戲,用他旗下兩個演員,他又會出兩成錢,現在只欠兩三成,找兩個friends,一人出百零萬,畀他們出下風頭,讓他們的女友做幾個三線角色,咪搞掂囉!

說到底,現時電影的世界,只有最大的片,和最小的片,才能生存。這好比在股票的世界,本來是只有藍籌股或者是超大市值的股票,以及細價股,才能生存得最好,溢價也最高,中型股票的生存空間愈來愈小,賺錢的多半要私有化。只是不知如何,證監要打壓溢價最高的細價股而已。

在國際政治,只有大國,如美國、中國、印度等,又或者是新加坡的city state,才增長得最好,幾千萬人口的中型國家,既不能大致上自給自足,也無法專精一瓣,就很難經營了。社會上只剩下富豪和窮人生活得最好,後者永遠不愁沒工開,也可以住公屋,領福利,但中產階級就難捱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58897783459&issue=20190527

2019年5月24日

小賭怡情

 我估計,現時是牛市一期的調整,但要維持一個多月左右,合理波幅大約在26500點至27500點,因此,我會在半個月後,才開始收集平貨。


  買股為保持市場觸覺


  現時沒有太多可中長線持有的心水股,就算買入,也只能買一些短炒的股份,目標升幅是一成至兩成之間,目的只是維持市場觸覺,非但沒有賺大錢的可能,甚至連日常開支也要倒貼。


  我將會購入的股票,包括在1.15元以下買澳能建設(1183)、0.16元以下買設計都會(1545)、0.75元以下買B&D Strategic(1780)、0.03元以下買蓮和醫療(928)及3元以下買海天地悅旅(1832)等等,這些都是我留意了很久的股票,但不能說是心水。總之,今日的市況,是小賭怡情,祝大家好運!

https://www.hkcd.com/content/2019-05/24/content_1139429.html

比較優勢穩佔先,中國超美需最少100年

昨天使用了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去分析貿易戰,簡單點說,如果美國繼續國際產業分工,只控制知識產權、科技、品牌,將低層次工作,如製造業、(部分)服務業等等交給其他地方,那麼,它將可長期/永遠保持競爭力上的優勢。

這優勢,就算中國不停偷盜其知識產權,也無法超越,皆因美國可以利用賺回來的資金,進一步開發新技術,這叫做「以戰養戰」。反觀中國沒有市場,就是得到了技術,也沒資金去開發。

因此,這是惡性循環,掌握高端者永遠佔領高地,窮國永沒機會翻身。根據左派理論,西方社會正是用這策略,「剝削」第三世界國家,已有幾百年歷史了。

好了,現在假如中國完全斷絕貿易,各自發展科技,那又如何呢?

這在實際上暫未見到有可能發生,但是,推理理論的一種方法,就是把事情推到極端,以得出答案。現實世界由於不夠極端,答案反而是模糊的,我們利用極端處境去分析,得出答案後,把程度作出相應減低,就是一個近真的答案了。

當兩個市場分割,獨立發展,美國便只剩下「先佔優勢」。這究竟有沒有例子呢?有,就是一百多年前的歐洲和美國。

當時的歐洲技術遠遠超過美國,美國仗著市場大得多,經濟總量在1890年成為了世界第一。然而,美國太遠,和歐洲的互相影響(以今天標準來看)並不多。有一個故事,說德國人在二戰之後,發現美國車實在太糟了,掩嘴偷笑,一舉攻陷了美國市場。

一戰後,美國經濟遠超歐洲,理由只是市場大,得以用量產來降低成本,論到技術質量,以至於高科技研發,仍然遠遠不及。

它是在二戰後,科研和技術才超過了歐洲,這還得有賴於從戰前開始,已接納了很多來自歐洲的高科技移民,如愛因斯坦,至於戰後從德國搶來的大量專家如馮布隆,更不在話下了。

如此說來,中美各自獨立發展,而由於中國擁有更大市場,長遠看來,不一定是壞事,不過今日中國要比,恐怕也不過是1870年的美國,美國倚靠了一戰歐洲的互相廝殺,以及二戰的渾水摸魚,還要用了75年,才追過了歐洲……結論不用說了吧?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AF%94%E8%BC%83%E5%84%AA%E5%8B%A2%E7%A9%A9%E4%BD%94%E5%85%88%EF%BC%8C%E4%B8%AD%E5%9C%8B%E8%B6%85%E7%BE%8E%E9%9C%80%E6%9C%80%E5%B0%91100%E5%B9%B4-173840

有料也要靠人事

【明報專訊】今日有很多人說,識字不如識人,這當然是事實,但我記得,在我念大學的時候,有好幾個女同學,表現都十分清高,就是在找工作時,堅決不靠人事介紹,認為一定要自己寫信求職,才叫正派,她們當然也很看不起靠人事入職的人。

在今天,這種人恐怕已不存在了,但在我年輕的時代,這種人還是有不少的。當然了,她們成就也並不高,雖然,志氣是可嘉的。

我說過一個比喻,康熙是有名的好皇帝,但他沒有父蔭怎能做到皇帝?這好比宋某也是富二代,但二代的身分並不能夠抹煞他們的能力和成就。周星馳投考訓練班失敗,靠着戚美珍的關係才能入行,我介紹過不少朋友求職,但永遠不會介紹不稱職的人,反而因為我的介紹代表了事先的盡職審查,老闆朋友會更有信心。因此,靠人事關係也並非羞恥的行為。

散戶看錯市 頂多打靶沽出

現在說回市場資訊,索羅斯在市場上的行為,很可能是美國情報機構給他的資訊,1992年狙擊英鎊一役尤其明顯,他早已知悉了英國的底牌。然而,這些內幕情報並不影響到他作為偉大投資者的地位。

《孫子兵法》有云:「多算勝。」在投資世界,資訊就是一切。當然了,有些資訊是違法的,但也有很多資訊是合法,但是卻不能從公開資訊獲得的。所以,投資者或分析員往往要company visit,才能決定是否投資/推介一隻股票。我們作為散戶,投資不妨輕率一點,皆因看錯了市場,頂多是打靶沽出,再說,我們要收集資訊,要company visit,公司也不會睬我們這些small potato。然而,如果是大型機構投資者,一旦買入後被套牢,清出時根本沒有市場承接,接近是total loss,後果就十分嚴重的。

反而是,如果是短線炒作,則可能盲買盲賣,亂炒一通,如果是中長線投資,要open一個position,則非得要得到公開資訊更多的額外資訊,才可行事。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58639281719&issue=20190524

2019年5月23日

老作新聞的故事

話說討論區轉載了一篇據說是「日前美國《史密森尼(Smithsonian)》雜誌報導」,內文說﹕

曾有五名女太空人搭乘太空船執行為期兩個月的太空任務返抵地球後,竟發現她們全都懷孕了!但令人不解的是,五人完全不知孩子的爸爸是誰,且寶寶在出生一個月後,竟能自行起身,並說出簡短的句子,超離奇的案件不禁令人懷疑,五人是否「懷了外星人的孩子」。

報導指出,事情發生在1991年,當時蘇聯從全球800名自願參與太空人任務的女性中,挑了五人進入外太空執行環繞地球飛行任務,在兩個月的太空任務過程中,五人曾經感覺有股暖流通過身體,豈料返回到地球後,竟發現她們集體懷孕!由於孩子的「生父」身份不明,有人選擇墮胎,有人則是在孕期不幸流產,唯獨其中一位女太空人塔芮絲科芙(Valentina Tereshkova)順利生下寶寶。」

但令人不解的是,太空船從4月8日升空進入太空,7月14日回到地球也不過三個多月,塔芮絲科芙竟在7月25日就生下孩子,孕期格外的短,但寶寶除了肺部還沒發育完全外,其餘器官都相當完整;且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外星寶寶」出生僅一個月就能自行翻身、起身,甚至還能講出簡短的句子!

由於事情太過離奇,當年蘇聯軍方也將此事視為機密,完全對外封鎖消息,直到現在都沒有相關的後續消息流出,也讓許多專家質疑,女太空人集體懷孕或許只是胡說八道;再加上塔芮絲科芙從太空人退役後,目前仍活躍於俄羅斯政壇,但她卻不曾親口證實過此事,也讓專家懷疑起「外星寶寶」的真實性。

我好歹也是寫科普書的人,對於以上這件明顯違反科學常識的轉載,發生了興趣,因此作出了深入發掘。

Smithsonian是美國有名的研究機構,擁有網媒。對於Valentina Tereshkova,它刊登過兩篇文章,一篇在2017年3月6日發表,慶祝她80歲生日,另一篇則在本年4月12日發表,然而,這兩篇文章都沒講過無故懷孕的故事。

Valentina Tereshkova是世上第一位女太空人,出生於1937年,1963年便到了太空,比美國的第一個女太空人早了足足20年。事實是,蘇聯的太空科技一直比美國先進,只是在1969年美國登陸月球後,才告落後,然而,很多人認為,美國的登陸月球是一項騙局,最有力的證據是,在50年後的今天,它還未能再度登陸。

討論區的轉載,很明顯是偽造新聞,原因很簡單,因為在1991年,Valentina Tereshkova已經54歲,年紀不可能當太空人,更重要的是,蘇聯也已經解體了。

順帶一提,在最初的五名女太空人當中,有三人早死。Valentina Tereshkova的丈夫Andrian Nikolayev也是太空人,因此他們的兒子也被研究過,看看太空人的子女有否受到影響。他們在1980年離了婚。

這個故事令我想起20年前,我在温哥華坐移民監,那裏的超級市場有兩份美國周報,一份叫《The Sun》,另一份則叫《Weekly World News》,放在顯眼的位置,想來十分暢銷。

這兩份報紙的內容,不外乎是外星人擄獲地球人,超級兒童殺死巨獸,諸如此類的偽造新聞,令人發笑。當時我心想,西方人真先進呀,這些搞笑的報紙還能在超市大賣,幽默感真高呢。

後來我看Carl Sagan的科普著作,看到他憤怒地大罵這些愚民傳媒,方才知道,原來美國人居然把這些假得可笑的報導,當作是真,我真怎也想不到美加的人民居然蠢到了這地步。

查在上世紀80年代,很多報紙,尤其是《天天日報》,很多國際新聞花絮都是看圖亂作,我發現不同的報紙居然有同一圖片而內容不同,便肯定了此事。後來辦雜誌,填詞人甄建強當時還是中四學生,來當暑期工,第一天上班,我便給了他幾張圖片,要他看圖作故,他當時吃了一驚,皆因他這之前,還當以前看的是真實的,卻給我在1分鐘之內,破壞了所有的想像。

這令我想起也是在80年代,我在TVB的節目發展部,即是編劇部,當暑期工,跟吳昊。第一天上班,他給了我一些錄影帶,也是西方和日本不知甚麼的記錄片,我的工作就是把這些錄影帶胡亂寫上一些voice over,用不著真的和片中的真正內容有關。

這劇集叫《午夜獵奇》,上一手的編劇是李志超,後來當了城市大學創意系的講師。這份工作我是優而為之,兩小時便能完成一集,卻裝作要寫上三天。於是,星期一拿帶,星期五交字,輕鬆到了極點。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9/05/23/010117312.shtml

互利得益有大有小,美國客大欺店

美國用的新招數,Google不再提供華為系統、安全更新,也即是說,日後華為的新手機將不能使用Google Play、YouTube、Gmail、Chrome等等。

和朋友討論到其嚴重性,我說,有朋友用高德,覺得某程度上比Google Map更好用,但作為新聞記者的對方則說,高德的位置有偏離,皆因被軍方以軍事理由,有心改偏了。無法證其真偽,姑且存照。

對於貿易戰,馬雲在達沃斯對美國記者的訪問有一段說得好:「30年前,當我剛剛大學畢業時,我聽說過美國一個神奇策略,將製造業外判給墨西哥、中國,把服務業外判給印度……我覺得這是完美策略。美國說只想控制知識產權、科技、品牌,而將較低層次的工作交給世界其他地方……美國的國際公司通過全球化賺了數以億計美元,美國100強企業令人讚嘆。」

說穿了,這不過是中學課本的李嘉圖比較優勢理論而已。這一百多年來,左派分子批評西方強國掠奪弱國經濟的策略,就是自己包攬產業鍊中最肥美的部分,卻把勞力最多、賺錢最少的髒活留給弱國。

當然,國際貿易肯定是互利,然而互利也有成分比例,如果合作關係破裂,究竟是誰的損失比較大?

我的看法是:一間賺大錢的公司倒閉,老闆的損失肯定比工人大,但老闆的本錢多,縱然損失較大,照樣過富豪生活。工人的損失少,甚至不難找到(薪金肯定較低的)新工作,但可能馬上要餓肚子。

所以,我常常說,老闆和員工是互利關係,正如公司和客戶也是互利關係。通常是客大於店,但店大也可以欺客,不過客大時就更加欺店了。說到中港關係,由於中大而港小,所以是中國「益」香港,至於中美貿易,則是大的美去「益」小的中了。

如果要制止中國的間諜行為,不准中國學生入學,把間諜拘捕坐牢,才是有效的做法,打這一場貿易戰,除了懲罰中國、打擊中國之外,我想不出任何道理。

本文本來想講假如兩國互相封鎖,各自獨立發展,有何後果,誰知還未講到正題,唯有明天再續。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A%92%E5%88%A9%E5%BE%97%E7%9B%8A%E6%9C%89%E5%A4%A7%E6%9C%89%E5%B0%8F%EF%BC%8C%E7%BE%8E%E5%9C%8B%E5%AE%A2%E5%A4%A7%E6%AC%BA%E5%BA%97-173671

「高級資訊」非內幕交易

【明報專訊】為什麼近期我會講了好幾天巴菲特呢?皆因我發現很多讀者,都不明白究竟什麼是市場資訊。

很多人會把資訊等同於內幕買賣,這是錯的。內幕交易主要是針對corporate movement,比市場預先得知,而作出買賣,這是犯法的。

然而,高級的市場資訊,包括了宏觀的金融政策,也包括了微觀層次的個別公司,例如說,同公司高層談話,知悉他們的管理狀况,經營策略等等,甚至是聽取經營對手對其評價。當然,同會計師、銀行家定期聚會,更是固定的行為。我並不認為有任何一個金融世界的高層可以避開這些「高級的」市場資訊,可以單靠公開資料投資而在市場上生存。

難單靠公開資料投資而生存

至於有人認為我是用自己角度去「度」巴菲特,這也是無知之言,皆因我的level,反而用不着做這些事。而我縱不是這個level,也會知我有幾百億身家的朋友會怎樣去採集資訊。

說回會計師資訊,在1983年,巴菲特帶了一張支票,用了10分鐘時間,便用6000萬美元買下了Mrs B(Rose Blumkin)Nebraska FamilyMart的90%股權,而這是一間非上市公司。早在這單交易之前10年,巴菲特已經對其帳目瞭如指掌,除了他早已暗通了其會計師之外,我也想不出有任何理由。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58550072285&issue=20190523

2019年5月22日

等機會低位買殘股

上周我在本欄指出:「以先前的升幅來看,回調至26500至27500之間,是合理數字,大約會在這波幅範圍維持個零月左右。」至今我仍然並未改變這看法。

個人投資策略:兩周前沽出了大部份短炒股票,食糊為先。還有中線持有、希望「做牌」食大茶飯的股票,抵買的有很多很多,但正是太多了,手頭資金又不夠,只能挑有消息或有momentum的去買,但是符合這點的就沒有了,因此只有忍手。

一個月前,持有許久的中國通海金融(952),剛好有升幅和成交,機不可失,馬上沽清存貨,當日跌了一成,埋單是虧蝕了一半。翌日它反彈,但今日已遠低於當日的打靶價,算是執返身彩。

現時有多隻跌到殘的股票,如澳能建設(1183)、設計都會(1545)、B & D Strategic(1780)、蓮和醫療(928)、海天地悅旅(1832)、數字王國(547)等等,都正在吼低位買入,目標是短炒賺少少,然而市況不佳,也不急着買。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art/20190522/20684742

貿易戰、人民幣匯率、港股牛熊

日前同朋友講到,在似乎是摧毀性的貿易戰之下,為何港股的跌幅這麼少?計算下來,去年港股的調整/下跌,無論在幅度還是在下跌時間,都是有恒生指數以來最少的。

有朋友引用別人的分析,說這是因為港股和人民幣呈相同走勢:當人民幣下跌時,港股也難免下跌。

有關港股和人民幣的相關性,我完全同意,事實上,在這兩年間,我已寫過好幾篇文章,討論過其中關係。然而,我雖然同意這位朋友的說法,但這也是邏輯問題:人民幣和港股的相關性,並不能有效解釋港股對貿易戰的「局部免疫性」……說是「局部」,皆因港股並非不跌,只是跌得不夠多而已。

為甚麼說這是邏輯問題呢?除非論證是:港股只對人民幣匯價敏感,其他的所有因子都不能影響到港股的升跌。否則,人民幣匯率影不影響到港股,和貿易戰影不影響到港股,是兩碼子事,你可不能用人民幣和港股的相關性,去解釋為何港股對貿易戰的反應不足。

解說完理論,現在講實戰。由於貿易戰的新聞太多反覆,無法逆料,因此我只能完全不看新聞,單憑政治推理,認為它要在明年,美國總統特朗普連任之前,才會真正解決,理由是,特朗普有需要利用貿易戰的成果,去催谷他的競選民望,而中國也寧願同特朗普達成和解,以免新總統上場,又再重新展開談判,反更費時失事。

至於恒指大局,我也是不看新聞,只看從低位爆上的升幅,加減一個合理調整,估算應該跌至26,500點至27,500點,這個點數波幅,上周我在他報寫了出來,那時是28,000點。

然而,以上評估是基於現時是牛市一期和牛市二期之間,如果基本假設是錯,現在是熊市二期,正準備進入熊市三期,那就全盤皆錯,股市將會再尋比去年10月更低的新低位。然而,我之所以作出現時是牛市而非熊市的判斷,原因是去年2月見了高位,距今已有1年另3個月,超越了熊市的平均時間。

最後說回人民幣匯率,我只能說,人民幣下跌並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但是,如果相比外匯儲備流失和匯率下跌,前者更重要得多,因而中國會放棄後者。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B2%BF%E6%98%93%E6%88%B0%E3%80%81%E4%BA%BA%E6%B0%91%E5%B9%A3%E5%8C%AF%E7%8E%87%E3%80%81%E6%B8%AF%E8%82%A1%E7%89%9B%E7%86%8A-173508

長和匯控無人睇得明

【明報專訊】話說沽空機構GMT早前狙擊長和(0001),指它隱藏債務,換取廉價貸款。長和主席李澤鉅在股東會時被問及,回答道:「呢間公司係長江和記,一定係專業,一定係正確,我哋份財報經內部、第三方核數師審核,3間評級機構同借錢嘅銀行都話冇問題。」「我哋希望提供清楚透明嘅資料,就係因為太多,所以我哋財報成本電話簿咁厚,要讀多啲書先睇得明。」

這說法的第一個解讀是:沒有人會懷疑其年報不專業!相反,合法地隱藏債務,反而是更專業的表現。

第二個解讀是﹕我從來不炒這些業務太過複雜的股票,皆因正是要讀很多書才能睇得明。我常常說,研究這種股票,是一份全職工作,我真的不明白為何有人會認為自己懂得長和、匯控(0005)這些國際的大公司。

沽空幾千億市值公司 對象找錯

不過,如果真的要炒,只有一種方法,就是不看業務,只看走勢和圖表數字,也許更為準確。

對於有股東問,如何對付GMT,李澤鉅笑說:「唔使對付啦,冇人關心,銀行、regulator、大股東都唔擔心,人哋搵食啫……係『想』搵食啫。我哋冇仇人,下次睇唔明就問人囉!」

對此,我的解讀是﹕李家實力雄厚,隨時借埋貨畀你沽空,都可以挾爆你。以我周顯大師為例子,寫一隻垃圾創業板,隨時單日升十幾個巴仙,一個對冲基金發表報告,如果是一隻幾十億元、幾百億元市值的股票,也許可能打得郁,但是一隻幾千億元市值的股票,你寫個沽空報告出來,就想造成影響,這未免把自己看得太高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58466400084&issue=20190522

2019年5月21日

男女拍拖為何要講錢?

有人問,男女之間的愛情,真的非要講金錢不可嗎?周顯呀,你真的是邪惡到不可救藥了。

這就牽涉到一個基本問題了﹕如果雙方都是窮人,當然無錢可講。如果雙方是富人,也不用講錢。但如果一個很有錢,一個很窮,又怎樣呢?

假如你住在山頂,有幾十億元身家,她住在公屋,每天乘個幾小時巴士上下班,把大部分的收入交給父母做家用。你說很愛她,但講心不講金,這又合不合理呢?

我認為,一個男女如果愛一個女人,必然不願意她過困苦的生活,希望改善她的生活環境,反之,我認識一位仁兄,也不是很有錢,不過都住幾千呎,保時捷林寶堅尼樣樣有之類啦。他有一位女友,住在公屋,月薪1.5萬元,他常常對她說,我就是愛你不貪錢。

結果過了2年,女的忍受不住,分手了。

所以,這故事告訴我們,有錢人和窮人拍拖,不可能不講錢,不講就反而是不愛了。

本周心水股票是﹕「海天地悅旅」(1832),祝你好運!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nextplus/magazine/article/20190521/2_670925_0/-%E8%82%89%E9%A3%9F%E4%B8%AD%E7%92%B0-%E7%94%B7%E5%A5%B3%E6%8B%8D%E6%8B%96%E7%82%BA%E4%BD%95%E8%A6%81%E8%AC%9B%E9%8C%A2-%E5%91%A8%E9%A1%AF-%E5%91%A8%E9%A1%AF

滅絕師太、孤鴻子、金學研究

(這篇是非常小眾的輕度考據文,除了作者本人之外,相信沒有多少人有興趣。但本專欄的特色,就是無定向地發表完全離地的文章,難得「當局」忍受了這麼久,而我也不停的挑戰其忍耐力。不過,也是當然,寫出愈是離地的文章,意即作者本人對此深有感情,反而往往是水平較高的。這好比妓女遇上了心儀對象,通常服務也更到位。)

勾起我寫這篇文章的契機,是某報某君寫的﹕

「王偉雄兄近作《沉思武俠立斜陽:感悟金庸小說》內,有篇(滅絕師太滅絕了什麼?),認為滅絕師太滅絕了的,是『她在人際關係的一切脆弱之處(vulnerability)』——不與他人建立親密或深入的關係,以防自己感情受傷。是什麼驅使她滅絕這類人際關係呢?王兄認為跟她年輕時與師兄孤鴻子的一段情有關:孤鴻子跟楊逍比武輸掉,不堪受辱,竟氣死了,滅絕傷心憤恨,為了保護自己,從此拒人於千里之外。

王兄想法合情合理,但我覺得還可進一步分析。在滅絕那個「one life one love」的初戀故事中(沒證據顯示孤鴻子外,滅絕還有另一段情),我第一眼察覺到的是師兄孤鴻子的性格。楊逍無疑很串很討厭,但孤鴻子這麼容易氣死,ego一定很大,胸襟也很狹窄。所謂咩人就鍾意咩人,師兄的性情跟滅絕必然很似。自我膨脹的人,本來就不易跟其他人有親密關係。說穿了,滅絕之所以喜歡孤鴻,不外乎喜歡一個男版滅絕而已。愛情,有時只是化了妝的自戀。」

話說「河南開封金瓜錘方評方老英雄有一晚突然被害,牆上留下了『殺人者混元霹靂手成昆也』十一個血字…滅絕師太俗家姓方,那方老英雄是滅絕師太的親哥哥。」

至於孤鴻子的死亡,根據滅絕師太的說法﹕「我接掌本派門戶不久,你師伯孤鴻子和魔教一個少年高手結下了樑子,約定比武,雙方單打獨鬥,不許邀人相助。你師伯知道對手年紀甚輕,武功卻極厲害,於是向我借了倚天劍去……當時我想同去掠陣,你師伯為人極顧信義,說道跟那魔頭言明,不得有第三者參與,因此堅決不讓我去。那場比試,你師伯武功不輸於對手,卻給那魔頭連施詭計,終於胸口中了一掌,倚天劍還未出鞘,便給那魔頭奪了去……那魔頭連聲冷笑,說道﹕『倚天劍好的名氣!在我眼中,卻同廢銅廢鐵一般。』他隨手將倚天劍拋在地下,揚長而去。你師伯拾起劍來,要回山來交還給我。哪知他手高氣傲,愈想愈是難過,只行得三天,便在途中染病,就此不起。倚天劍也給當地官府取了去,獻給朝廷。」

以上故事的注腳是﹕

第一,滅絕師太提起峨眉派和明教的仇恨,提過孤鴻子兩次,但卻並沒有提過方評,推測這仇恨是大得多。

第二,俞蓮舟提起兩派的仇恨,卻只提方評,沒有提過孤鴻子,推測這是沒有外人知的秘密。

這牽涉到一個問題﹕孤鴻子究竟是男是女?

峨眉派是有男弟子的,然而地位不高,更加不能學到最高深的武功。原著說﹕「本派自郭祖師創派以來,掌門之位,慣例由女子擔任,別說男兒沒份,便是出了閣的婦人,也不能身任掌門。」,「本派男女弟子,若非出家修道,原本不禁婚嫁,只是自創派郭祖師以來,凡是最高深的功夫,只授守身如玉的處女。」

每年郭襄忌辰,都要檢視女弟子的守宮砂。孤鴻子的武功比滅絕高,但是其師傅風陵師太卻把掌門之位傳給了滅絕,正是因為如此。這究竟是因為孤鴻子是男人,抑或她是女人,但卻失了處女之身?不過,如果孤鴻子是男人,又怎能學到峨眉派的高深武功呢?

這又牽涉到另一個更基本的問題﹕「子」作為德高望重的道士的道號,究竟是否只限於男性?

在中文,「子」並無男性的專義,例如說,《禮記‧曲禮》說﹕「夫人自稱曰﹕『婢子』。」《儀禮‧有司徹注》﹕「內子不荐邊。」至於道教,向來男女平等,沒有對女性的歧視。古代我一時想不到,不過現代倒有不少女道士用了「子」字,例如說,江西玉皇山玉皇古宫住持德慧子,俗家名叫「鄭圓明」,至於信道教而不是道姑的「子」就更多,例如詩人(不是明星)趙薇道名「趙至真」,道號是「凝櫻子」,至於連道教也不信,單是筆名的就有台灣作家杏林子,原名「劉俠」。當然了,日本女性就個個都用「子」,那就更不用說了。

在不同的舊版中,方評曾經是滅絕師太的未婚夫,後來才變了她的哥哥。至於孤鴻子,本來叫「孤鴻尊者」,在另一個舊版中,講明是滅絕師太的未婚夫,這一點就很明顯了。至於倚天劍,則是「恩師太過慈和,心腸太軟,收了我那不成材的師姊,累得屠龍刀固然沒有找到,連本門的倚天劍也給我師姊盜了出去,拿去獻給朝廷。我恩師飲恨而終,遺命要我尋到屠龍刀,奪回倚天劍。」後來滅絕師太殺了這位師姊,奪回了倚天劍。

看《百度百科》收錄人們的分析,說正是因為舊版的「孤鴻尊者」是男人,因此新版的「孤鴻子」也是男人。問題在於,縱然舊版是男人,也不排除新版改為女人,皆因新版是把和楊逍比武的男人,和偷倚天劍的女人合二為一了。

這有幾點說不通的地方﹕

第一點,是為甚麼滅絕師太會把寶劍借給師姊和別人決鬥,這明顯不合規矩。

第二點,楊逍不像是連倚天劍也不要的清高之人。

第三點,活活氣死,似乎太過離譜,不合情理。

第四點,當事人已死了,滅絕師太怎會知道這件事?連對白也知得清清楚楚?

第五點,楊逍也從來沒提起過孤鴻子這個人。

在這個世界上,有兩個人,對於金庸小說研究最深,一個是陳墨,另一個是新垣平,這兩人都把孤鴻子看作是女人。

至於孤鴻子和楊逍的單戀關係,不少人都寫過假設,隨便在網上都可找到,不深究了。但的確,如果用這關係來解釋,可以解答到很多問題。說到滅絕師太和孤鴻子的感情關係,差不多是定案,問題只在於,兩人是男女之情,還是女女之間的豆腐情,而會不會加上楊逍,成為三角關係而已。

說說峨眉派,到了後來,男性幾乎主導了整個派,到了《笑傲江湖》,掌門是金光上人,弟子也都是道士。這也許有兩個原因﹕

第一,傳統武俠世界,峨眉派是由佛家和尚主持,只有金庸寫的峨眉派,才開始了女人當掌門的世界。

第二,在舊版中,張無忌接任了峨眉派掌門,也許《笑傲江湖》的峨眉派,只是改了《倚天屠龍記》,卻沒有改後來的作品。

如果問,為何我對這些無聊的事有偌大興趣?

第一,現時的金學研究,好比一百年前的紅學研究,是方興未艾。

第二,金庸不同其他的武俠小說作家,其他的包括古龍在內,全是亂來,但金庸卻肯定是字字有深意,有伏筆,不會無故寫出來的。

第三,金庸所有小說當中,以《神雕俠侶》至《倚天屠龍記》之間的幾十年歷史,是有意的缺漏,untold的故事遠比講了的更豐富,這是其他所有故事所沒有的。

第四,《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小說中最暢銷的一套。

最後一提,金學研究的第一本是倪匡的《我看金庸小說》,但到了現在,香港人寫金學,已遠遠落後在內地的後面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9/05/21/010117147.shtml

香港政策法無關中國利益,美國幾時忍無可忍?

5月7日,美國國會轄下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發表報告,指《逃犯條例》或違反《美國——香港政策法》,估計有8.5萬美國公民及超過1,300間美商公司將受影響,其中約300間家以香港為其亞洲地區營運基地。

《美國——香港政策法》在1992年通過,給予回歸後的香港有別於中國大陸的特殊地位,然而,美國總統若認為香港自治情況不足,可發布行政命令,中止此法。

這法例對美國有兩大利益,第一,維持香港不同地位,對它有經濟好處。第二是使它有法定的地位,去審視香港的內政。

查其內容只講原則,除非完全取消此法,把香港視作中國內地的一部分,否則要重新審視,就只能逐項與香港有關的法例去作出個別更改。例如說,USCC的建議,是考慮取消香港的「單獨關稅區」,以及檢討對香港出口高科技的限制。

另一個必然發生的影響,就是其他西方國家,如歐洲和日本,或多或少也會跟隨美國,重新審視對香港的特殊關係。然而,從大局看,港府似乎有力硬闖條例過關。

中國早在1992年已表明立場,反對《美國——香港政策法》,認為這是美國干預中國內政,再加上近年大打貿易戰,反正兩國已撕破臉,也不在乎多此一宗。

對此,中國的最大底氣是:就算取消了香港的特殊地位,最大的受害人是香港人,中國的損失不多,甚至可以名正言順收回香港,一國一制,這反而是受益了。這也許是美國遲遲不去檢討香港關係的真因。

回看美國從雨傘運動,到拒絕續簽香港外國記者會副主席馬凱工作簽證、取締「香港民族黨」;華為高層兼創辦人之女孟晚舟透過持有香港空殼公司,與伊朗進行交易,違反美國制裁,如今又來一個《逃犯條例》……究竟幾時才會忍無可忍呢?

更有趣的是,貿易戰不分青紅皂白,連歐洲和日本這些盟國也來大打特打,偏偏香港卻直至現在才說要重新審視,相對而言,已是太遲,香港人「有賺」了!

更有趣的是,港獨派和焦土派居然支持取消香港特殊地位,皆因希望樓價大跌,乘機買樓!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A6%99%E6%B8%AF%E6%94%BF%E7%AD%96%E6%B3%95%E7%84%A1%E9%97%9C%E4%B8%AD%E5%9C%8B%E5%88%A9%E7%9B%8A%EF%BC%8C%E7%BE%8E%E5%9C%8B%E5%B9%BE%E6%99%82%E5%BF%8D%E7%84%A1%E5%8F%AF%E5%BF%8D%EF%BC%9F-173270

只看年報 回報偏低

【明報專訊】昨天講了年報對於研究股票的作用,今天再續。

年報對於研究股票,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在我而言,通常是聽到了消息,再去研究年報以及通告,以核對消息是否正確,以及股票的基本因素。如果只憑看年報,甚至是看埋中央結算報告等公開資料,資訊並不足夠,縱然不是輸死未得天光,回報也是很低。

如果是一個稱職的基金經理,或是投資者,應該會如何做呢?例如說,Peter Lynch便會實地觀察,又或者是從身邊的事物,去尋找投資靈感。另一種常見的方法,是company visit(訪問企業),問對方的高層,或investor's relations(投資者關係),以得到額外的資訊,昨日講巴菲特的第一桶金,便是用這方法。

照我看,巴菲特的所謂手下自己決定買亞馬遜,究竟是怎樣的一回事呢?

我估計是巴菲特的基本策略是打defensive(保守),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逐漸把巴郡變成一隻類似盈富基金(2800)的股票,以迎接他的退休和死亡。於是,他的做法就是必然買入市場市值最大的股票,以做到「與市場同升跌」的基本目的。

買高增值股票 需深入研究

在這個大前提之下,手下要做到的,就是閱讀所有的公開資訊,以檢驗公司的帳目是否真實,有沒有中伏的可能,只要通過了考驗,就可以自主買入,因為這很少機會會犯錯。換言之,只要規定了criteria(準則),讓手下自主買入,那是沒有問題的。反之,如果是打進攻式戰爭,買入高增值股票,例如當年買入高盛的優先股,那就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以及最高領導人的批准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58379311752&issue=20190521

2019年5月20日

假如中美的經濟戰一直打下去……

有很多人寫過關於貿易戰中,美國和中國手頭究竟有幾多牌使用的分析,但這些分析,其實都不靠譜。理論上,兩國如果一直打下去,可以一直像玩poker game般,你大我幾多,我大返你幾多,一直大來大去,大你隻眼隻手,阿爸阿媽,祖宗十八代,沒完沒了的大下去。

他們講到美國徵25%稅,好像已經是天大的事,但理論上,美國可以加100%、200%,500%,一直加上去,甚至是完全禁止入口。當然了,中國也可以反過來去禁止所有美國貨品入口。

查實以今日中國的生產能力,沒有甚麼是生產不了的,頂多是質素差劣,但影響不到人民的日常生活。最重要的是零件部件之類的,沒有了,會影響到國貨的質素,從而損害了中國對其他國家的出口競爭力。

至於中國貨對美國的影響,主要是廉價的必需品,會造成通貨膨脹,低下階層生活受苦,但由於現時美國的通脹率很低,估計也是可以承受。你可以說有些公司會倒閉,但有些本土製造商卻會得利。

說中國會拋售美國債券,這不可能,因不理性,自己的損失會大於對方。但它可以減少,甚至停止繼續買美國債券,這已足以令到美國息率急升,重創其經濟了。至於人民幣,則早已在美國禁止同中國貿易時,已急跌了幾成,或以上了。

進一步,美國可以禁止中國使用環球銀行間金融通訊協會(SWIFT)的結算系統,這雖然表面上位於比利時,但實際上是由美國所控制。這會重創到中國的結算能力,以及其金融體系。

美國也可以影響其他附庸國,如西歐、日本、韓國,甚至東南亞和印度,齊齊參與禁運。雖然中國可以(質素差劣地)生產出每一樣產品,但原材料卻是缺乏的,幸好,非洲諸國還有不少是中國的鐵桿朋友。

中國在美國沒有甚麼投資,貪污犯的財產早已write off了。但美國在中國的投資還有不少,如果連香港和澳門也波及,兩地會被取消《關係法》的特殊地位,幾個賭牌的續牌,大投行如高盛、摩根在香港的業務,也都完蛋了,麥當勞可能要改名,可樂也沒得喝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1%87%E5%A6%82%E4%B8%AD%E7%BE%8E%E7%9A%84%E7%B6%93%E6%BF%9F%E6%88%B0%E4%B8%80%E7%9B%B4%E6%89%93%E4%B8%8B%E5%8E%BB%E2%80%A6%E2%80%A6-173148

巴菲特獲取的是「高級消息」

【明報專訊】我在上周三寫了巴菲特,有讀者留言說「大師講到巴菲特係靠消息、好多秘密、甚至屈佢炒細價股都得,基本你講咩都得」。

細觀全文,並沒有講到巴菲特是靠消息的,這其實是我之前講的,證明了這位其實是我的長期讀者。這裏也可以講一下,我們通常講的所謂「消息」,指的是中短期的財技活動,例如注資、收購、合併之類,但是巴菲特所要的「消息」,是高級得多,例如是公司的內部經營、管理團隊的個人特質等等,換言之,是比較長期的。

《維基百科》有一段關於股神出道時賺取第一桶金買股票的描述,中文版刪掉了,但英文版仍在:「In April 1952, Buffett discovered that Graham was on the board of GEICO insurance. Taking a train to Washington, D.C. on a Saturday, he knocked on the door of GEICO's headquarters until a janitor admitted him. There he met Lorimer Davidson, GEICO's Vice President, and the two discussed the insurance business for hours.」

這個故事的關鍵在:第一,他是知道自己的師父葛拉漢(Benjamin Graham)買了這隻股票,因而跟買。第二,你以為一間保險公司的高層為何會見這樣的一個無名小子?還不是因為他是參議員的兒子!

巴菲特有意做出一個傳奇,就是令別人以為憑着讀年報就可以知道一家公司的經營狀况,這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但實質上,他是站在另一高度,而這高度是有特權,普通人絕對做不到,就是他有大量的資訊。

年報只用來對照消息

當然,讀年報還是非常非常重要,就是用來對照消息的真確性。簡單點說,他不會因為讀了年報而買入一隻股票,但卻會因為讀了年報而放棄買入,甚至是賣出一隻已持有很久的股票……換言之,閱讀是防止被騙的最有效方法。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58291457825&issue=20190520

2019年5月17日

簡單論述貿易戰

看了一堆貿易戰的資料,當中有大量死數據,為免悶親讀者,我把資料消化了,用日常語言寫出來。

中國GDP對貿易的倚賴,在金融海嘯前是頂峰,其後迅速回落,現在只有峰值前的一半。這空隙是由十年來快速增長的內需所填補。

這是一個大國和小國的分別,就是小國或窮國,往往以外貿作為經濟的主軸,但是一個富有的大國,就是像今日中國這樣的中產偏窮的大國,其經濟必然也以內需為主。

這原因很簡單,就是中國有13億人口,這已經比美國+歐洲+日本的總人口還要多,除非它真的是像幾十年前般,一窮二白,否則經濟上的內需比重,肯定遠遠高於外貿。縱使是人口遠遠比不上中國的美國,甚至是經濟總量遠遠比不上中國的日本,其經濟也是以內需為主。

經過經濟學家的計算,例如中文大學前校長劉遵義,縱是貿易戰打到極點,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力也不到2%,只能令到經濟放緩,不能令其變成負增長。就是美國,情況最壞也不到1%。

因此,坊間對於貿易戰的影響是誇大了,也因此,市場對此的反應並不熱烈,並沒有造成下跌萬點以上的大熊市,美股甚至不跌反升。

進一步分析,如果貿易戰只是針對中國,美國的訂單會落到了越南、柬埔寨、印度等等窮國的身上,這不過是把貿易赤字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並不能如美國總統特朗普所講的,消除貿易赤字。

事實上,當年中國崛起,是把韓國、台灣、香港等等相關行業,如紡織、玩具等,的生意轉移到中國去,對美國而言,其比率是完全一樣,相差不到1%。因此,也可以預期,未來把中國的訂單轉移去別的窮國,結果也會類似。

美國最主要的「業務」,其實是藉著美元的霸權地位,出口美元,用美元來買貨物,故而永遠是逆差。如果它堅決要造求貿易平衡,按照中學經濟學的簡單推斷,假設一切不變,美元只有升值一途。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B0%A1%E5%96%AE%E8%AB%96%E8%BF%B0%E8%B2%BF%E6%98%93%E6%88%B0-172949

細價股似奀星 壞消息當宣傳

【明報專訊】昨天有一隻細價股星宇控股(2346)新上市,David Webb提早發出「祝賀」,早在周三已經指出了,其獨立非執董范駿華的資料似乎有誤喎!

然而,本文寫於周三晚上,星宇控股的暗盤走勢似乎不弱,比起上市價還是升了15%(編按:昨日首日掛牌收升11%)。不過話時話,一來,細價新股的升跌受到David Webb的影響不會太大,散戶應該不大看他的文章,二來,他講的都是好小事,看來是針對范駿華本人,多於針對上市公司。

三來,根據我的經驗,細價股好比奀星,壞宣傳好過無宣傳,給David Webb這樣提一提,也許反而對股價有幫助。

Webb「祝賀」或對股價有幫助

其實好多人都同我提過范駿華這個人,畢竟,他都有很多富二代朋友。據說,他都很自覺自己是blue blood……下刪幾千字。

不過,這宗事件有趣的是,明明David Webb在交易所都好有面,曾經是董事,但是他正式去信後,交易所居然大耍太極,回信說:「Since the complaint does not suggest material regulatory misconduct by entities or individuals subject to the Exchange’s scope of regulation, the Listing Department has closed the case and will take no further action.」

對於這封回信,我只能說兩個感想:

第一,阿某君,都算是大大大大孖沙個仔,當年的學歷把畢業和肄業搞錯了,都要正式改正啦!

第二,可能David Webb同證監會的關係比同交易所更密切,交易所無咁賣他的帳。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58033450172&issue=20190517

2019年5月16日

福建幫巨頭陳守仁的海天地悅旅

今天上市的「海天地悅旅」(1832)在上周股市大跌時招股,正是「招在貿戰蔓延時」,公開認購只有0.17倍的超額,中籤率是60%至100%,由於沒有大手入飛,最大只有30萬股,以最低價3.54元定價,即是106.2萬元。

該集團成立於1997年4月,在塞班島發展酒店、度假村分部、高端旅遊零售等等業務,據知它是在塞班島唯一實質擁有酒店業權的公司,其他在該島經營酒店的,均只擁有經營權,並無業權。

塞班島是美國屬地,二戰時和日本一場三星期的血戰搶過來,後來發展成旅遊勝地,二十多年前,我在水車屋吃了一頓九千多元晚飯,用美國運通卡結帳,抽獎中了雙人來回此地的機票和酒店。

它距離中國只有4小時機程,中國和俄羅斯旅客不用簽證,韓國和日本的旅客也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有賭場,由中國人經營,生意很好,是該島的主要收入。

「海天地悅旅」只經營酒店,不涉賭業,卻是該島的市場領導者,佔了房間總數的15.1%和收益總數的23.1%。

大股東是陳守仁家族,陳現年88歲,是福建幫巨頭,創辦的「聯泰集團」的業務遍布香港、台灣、中國、東南亞、北美、歐洲及西太平洋地區等地,範圍涵蓋製衣、漁業、房地產、貨運航空、船運、物流、建材、金融、保險、酒店、旅遊、橡膠等,其中製衣及物流分部在2004年上市,2016年賣了給中國紡織業龍頭「上海紡織」。

陳守仁在2017年獲得了銀紫荊勳章,同屆的其中一人是「莎莎國際」(178)主席郭少明,郭也是「海天地悅旅」的基礎投資者,投資了500萬美元,佔了上市部分的12.3%,即總發行股數的3.1%。

然而,除了這3.1%,加上公開發售的2.5%,還有19.4%的股票是配售,市場相信,以陳守仁家族的人脈,必然還有多位大孖沙,認購了配售,只是名字沒列在招股書而已。

總括而言,這是非常正派的股票,保薦人是交銀國際,經辦人還有海通國際和光大新鴻基,九成配售,一成公開發售,貨源亦已歸邊。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A6%8F%E5%BB%BA%E5%B9%AB%E5%B7%A8%E9%A0%AD%E9%99%B3%E5%AE%88%E4%BB%81%E7%9A%84%E6%B5%B7%E5%A4%A9%E5%9C%B0%E6%82%85%E6%97%85-172686

貿戰或紓產能過剩

【明報專訊】從傳統經濟學看來,貿易戰當然是壞事,可是,股市受到的影響,卻遠較想像中為小。畢竟,事實是無可爭辯的,我們唯有改變理論,去遷就事實。

第一點,正如劉遵義教授在他那本用計量經濟學的實證數據寫出來的大作說,由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內需部分愈來愈大,因此貿易戰的影響也比坊間預計為低。

第二點,是我想出來的,就是近年社會已呈現了產能過剩,游資亂跑,通脹似有還無的局面,也許,搞一下貿易戰,可以有效紓緩產能過剩,也不一定是壞事(這好像有點阿Q精神)。

中國內需部分漸增 減貿戰影響

龍輝國際(1007)的主席洪瑞澤是我的朋友當中,最識飲識食的一位,吃盡天下美食,幾個月前,他介紹我去八寶清湯腩,其實我早已聽聞這間店,聽說其藥膳牛腩湯底好味又特別,只是在紅磡,不就腳,一直沒有試食。

小洪介紹,我才知悉它在天后開了分店,但還是隔了幾個月才去光顧,雖逢假日,也好彩不用排隊。吃完之後,就在門口,碰到某位炒家朋友,吹了兩件事,其一是好多年前講過的動物朋友Panda被貼街招尋人,其二是他買了設計都會(1545),我說,我都是買了,原因呢?大家都是一樣:跌了五成的半新股,斷估都會彈一彈啩?

最後一提:我還持有龍輝國際,也是低價買入,現時實在有太多抵買的股票,就只是現金不夠多!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57945609077&issue=20190516

為什麼黑猩猩不能看手機?

話說動物管理員Mike Holston在他的Instagram中,發表了一條影片,黑猩猩純熟地操縱手機,瀏覽instagram的內容。這並非他第一次這樣做,以前他也試過讓牠戴VR玩具,以及讓牠穿上衣服,與人近距離接觸等等。

這做法令到很多愛護動物人士憤怒,有人說,這會令人覺得黑猩猩可以作為寵物,有人說,黑猩猩強壯而有侵略性,這會造成危險的互動,也有人說,這可能助長非法交易,而有名的Jane Goodall(我買過她的多本專書)說﹕「黑猩猩是愛社交的動物,非常聰明,而且像人類有複雜的情感……我們不可讓公眾受這樣的例子誤導,以為可用這方式與野生或養育的動物交流,應該只由專家及專業人員去照料黑猩猩。」

首先,黑猩猩強壯而有侵略性,這是事實,但牠也是極有靈性,我看不出牠會傷害感情良好的飼主。至於牠對陌生人的潛在傷害,我並不認為會比一些動物,如藏獒,的威力更大,至少牠更有靈性,可預測性應更強。

讓一些有危險的動物和人類互動,當然很不好,可是,先不說馬戲團的動物了,我見過不止一次,人們帶一些危險動物,如黑熊,去上電視節目,甚至有嚴重傷害節目主持人的例子,這也是司空見慣了。

在一些國家,的確還有好些人是養黑熊,如俄羅斯,更不用說,阿拉伯國家不少人養獅子老虎,美國的泰臣也養過老虎,這肯定更加教壞人,但也是常常見到的事了。

至於說,這些事應該由專家來做,不過我左看右看,Mike Holston都是專家。也許觀察野生猩猩的程度,遠比不上Jane Goodall,但是控制動物園的圈養動物,顯然不會比她差。

黑猩猩唯一不同於其他動物的地方,反而是牠更有靈性,更像人類。但既然如此,牠豈不是有更好的理由,去玩手機呢?

如果說,黑猩猩是屬於大自然的,那麼,最大的錯反而是把牠們養在動物園,這才是真正的罪惡所在,人們不去譴責罪惡,卻反過來罵給手機牠們看的人,這就是不折不扣的偽善了。我們應該反過來看,如果把牠們關進動物園內,是既成事實,那麼,用一部手機來令牠們活得更快樂,反而是一種善待。

為甚麼我會寫這篇文章?因為我常常看動物頻道,看到人們把野生動物,例如豹子,從小養大,然後教會牠們覓食技能,放回野外,生存交配,我覺得大惑不解﹕人們以為,這樣真的是對牠們好嗎?

如果說,動物是屬於野外的,我會回答﹕人類本來也是屬於野外,今日的人類和5萬年前的野人的基因是全無分別。唯一的分別,是我們從小在人類製造出來的文明社會長大,已經不習慣野外生活了,如此而已。

然而,一隻大型哺乳動物如果從小在人類的文明生活環境長大,牠會更適應人類的環境呢?還是更適應野外?巴西阿馬遜河還有一些原始部落居住,例如說,用一根木棍把下巴貫穿的Zo'é人,如果把一個Zo'é族的嬰孩在城市撫養長大,你會不會說,他更適合在巴西叢林居住,要把他送回原居地呢?

所以我認為,把那些在人類環境長大的猛獸送回野外,是殘忍的事。除非是,這是已經瀕臨絕種的生物,要把一部分放回野外,增加其數量,又當例外。

認為只有人類才有資格享用科技文明,認為其他生物只能繼續過著以前的生活,沒有享受科技文明的資格,本身已是最大的傲慢。其實,很多生物已經學習和人類共處,例如說,雀鳥在人類建築物築巢,白蟻活在人類的家裏,我以前的家裏有大量木頭,便養活了不少白蟻,發現時嚇了一驚,以前人類和大自然許多生物相依為伍,猴戲是常見的謀生伎倆,日本上野搭兩小時電車,可到達宇都宮市,有一間叫「かやぶき」的居酒屋,其中還有5隻小猴子作為侍應,招呼客人!

我真的不明白,為甚麼現代人會如此的傲慢,以為自己可以作為動物的主宰!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9/05/16/010116781.shtml

2019年5月15日

不追新聞 只看走勢

有時候,分析股市,要完全不追新聞,單照常識和基本理論去推斷,皆因有時越聽消息,越不準確,貿易戰的情況便是這樣。

上周我講過,特朗普是以成功連任為最大目標,因此他的最佳策略,是在選舉之前,才敲定協議,營造利好氣氛,因此我早在3月已判斷,談判必然再有反覆。但是中國的最佳策略呢?有報道說,它是希望特朗普不能連任,大錯特錯!試想想,如果在特朗普的任期中,沒達成協議,下任總統上台,豈非又要重新談判?

所以,中國的最優策略,反而是趁着特朗普連任競選在即,急於談判有成,才能爭取到最有利條件,因而中國才會在此時出招。然而,侵侵也非省油的燈,看出了中國的計謀,反而擺出了不惜一切、玉石俱焚的格局。

另一條問題是:股市將回調至哪個點數?對此,我炒股多年,得出的經驗是看指數走勢遠比追新聞更準確:以先前的升幅來看,回調至26500至27500之間,是合理數字,大約會在這波幅範圍維持個零月左右。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art/20190515/20678795

彭博論港股IPO市場的缺點

話說彭博新聞網報道,「港交所」(388)今年至今融資額只有40億美元,僅為去年全年356億美元約一成,全球排名第三,在納斯達克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之後,在近4年,香港曾有3次是世界融資冠軍。查香港股市規模向來不及美國,故做不了融資冠軍,也不是反常,再者香港在這十幾年間,也只是和美國、倫敦等等輪流爭取三甲之位,如今跌至第三,也只是正常「波幅」,並非甚麼了不起的奇事。反而,如香港可長期超越美國和倫敦,才是值得驕傲的事。當然,客觀分析是如此,但我們仍應該警惕,決計不能自滿,畢竟,集資額的總數是大幅下跌了。

彭博找出了原因,一共有5個:第一是美國市場勢頭良好,事實是,美股屢創新高,香港則在今年才大幅反彈,單單這一點,美股便完勝了港股。港股的問題,來自中國,也來自貿易戰,有點非戰之罪,並非結構性問題。先前香港的融資額勝過總市值大得多的美國,正是因為港股的大牛市,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這並不足以為怪。

第二是市場深度不足,說的是上市後再融資能力,說這在香港市場十分罕見,查實香港也有不少再融資個案,如內房股近年便發過大量高息債券,也受到投資者歡迎,像彭博文中講的愛奇藝,這些新經濟股確不容易在香港市場再融資,皆因新經濟股票市場在香港並不成熟,因此也白說,由於大部分新上市的大型新股都是新經濟,這自然影響到IPO總數量。

第三,上市科技公司受挫,如「小米集團」(1810)上市後跌37%,「美團點評」(3690)瀉16%,港交所錯失「阿里巴巴」後,才允許同股不同權,很明顯是落後於整個大局勢,香港投資者對於新科技股的興趣缺缺,也令新經濟股不肯在此上市的原因。雖然,照我看來,這並不一定是壞事,皆因新經濟股的泡沫,也許遠在傳統股票之上,一隻新經濟股的爆破,其殺傷力已遠在幾十隻細價股之上,市場要恢復元氣的時間也更長得多。

第四,香港機制陳舊,如IPO從定價到掛牌,需時5天,在美國和歐洲只需一天。這不但令上市公司賺到不該賺的利息,而且散戶也會面臨更高的風險。我曾經不止一次,在凍結資金的5天內,遇上股災,蒙受不必要的損失。

第五,中國科技公司不急於上市,一來是因為上市前融資遠比以前容易,原因是多出了大量創投基金,二來是公司有了錢,也不急於上市,以免受到不必要監管。其實也是近年大趨勢,新上市股票往往已經升到爆炸,上市good水,以前那些細細隻上市,升到股民發達的好股票,已不復存在了。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BD%AD%E5%8D%9A%E8%AB%96%E6%B8%AF%E8%82%A1ipo%E5%B8%82%E5%A0%B4%E7%9A%84%E7%BC%BA%E9%BB%9E-172526

股神買Amazon為「保本」

【明報專訊】巴菲特買入Amazon的股票,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解讀,但我認為,他們全都讀錯了。我雖不認識巴菲特,但我認為,在這世上,沒有人比我更了解他,皆因評論他的人,都不懂得股票,更不懂得財技。

首先,巴菲特講出來的話,同其他的政經大人物一樣,無一句是真話,決不能用表面意思去理解,而要從字裏行間去猜測其真意。

他說,買入Amazon是其手下的決定,這自然不可信,如果巴菲特連這麼重要的事也不管,任由手下自行決定,巴郡還算是由他控制的嗎?再說,巴郡不過是一家人數很少的公司,怎會連這些大事也不上報呢?

現在設想巴郡的情况﹕兩條老嘢都八十幾九十勾,縱不蒙主寵召,也必然很快退休,講到接班人,不可能有,皆因巴郡的薪水出名低,有能力管理這筆巨大財富的人,必然飛禽大咬,巴菲特決計出不起這個薪水,皆因績效費就算兩成,也是天文數字。

巴郡將變「指數基金」

既然無法接班,那應該怎辦呢?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轉攻為守,所以我們看到,它甚至在回購自己的股票了,這是沒有投資方向才會做的行為。然後,他買蘋果,又買Amazon,原因很簡單,就是要買最大隻的股票,這是任何發了達的人為了保本必然會做的事﹕輸錢不要緊,不要人人贏錢自己沒份。

我的預言是,在今後的巴郡,將會變成類似盈富基金(2800)的指數基金,這是保本的最佳方法,而指數基金是最佳的投資,已經是華爾街智者的共識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57859663049&issue=20190515

2019年5月14日

《逃犯條例》的流言與現實

圈中先前一直流傳,《逃犯條例》並非中央政府下達的硬任務,只是林鄭政府力推。這說法是可信的,皆因︰

第一,這事件是由陳同佳引起的,而這是偶發事件。

第二,這次立法顯然並沒深思熟慮,因而也沒有事前的大量爭辯和造勢,故而其嚴重性是在事後才慢慢的被揭露出來。

我本人的立場,是從來反對為了拉一個重犯而立一條法,這是對法治精神的嚴重破壞,就是在警匪片中,也常講及的基本常識。但陳同佳事件發生後,整個社會不惜為了正義而破壞法治,舉區上下不論在朝在野,均誓拉陳而甘心。

至此,立法已成為共識,只爭在立法的內容而已,特區政府因而乘機立下苛法。換言之,從某程度看,大家本來應該像我一般,從開始便反對立法抓人,如今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更難聽說,是自掘墳墓。

然而,這縱非硬任務,中央也樂觀其成,畢竟,這對加強「一國」,削弱「兩制」大有助力。

也是圈中流言,說這是中央對林鄭的「考牌」,也是廿三條的試金石,如果林鄭無法通過,勢將難以連任。因此,反而是林鄭非得硬闖不可,中央反而是無可無不可,畢竟,林鄭不能連任,對中央而言,也未必是壞事,皆因從來沒有特首可以完完整整做完10年,也無必要造成這先例。

說這條例並沒經過深思熟慮而推出,皆因其中的一些重點,例如外國和商人記者等,遊走於中港之間,假如法例通過後,其地位無法保障,這也是美國商會激烈反對的原因,而這是立法之時並沒有考慮到的。

但也有人同我說,本來中央對此法是可有可無,不過當反對派對抗得如此激烈時,中央反而覺得面子攸關,非要通過不可了。

由於香港商界存在太多「潛在逃犯」,因此也反對此法例,毫無疑問,民主派在立法會的抗爭,也存在著部分建制派的放水。

日前,我問某位議員朋友,他說,就是經民聯和自由黨同時反對,但張宇人是行政會議成員,非得支持政府不可,陳淑莊和邵家臻不能投票,因此,除非有奇蹟出現,例如再度發生「等待發叔」,否則法例必然夠票通過。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3%80%8A%E9%80%83%E7%8A%AF%E6%A2%9D%E4%BE%8B%E3%80%8B%E7%9A%84%E6%B5%81%E8%A8%80%E8%88%87%E7%8F%BE%E5%AF%A6-172402

長和改組 有利李氏增持

【明報專訊】李嘉誠常常增持其旗下股票,傳媒不時大幅報道,然而,有些有心人卻指出,李嘉誠收取的股息比他增持的總金額更多呢……對此,我並沒有計算過是否真實,但至少,願意把收回來的股息來作增持,也始終是增持了,無論如何,他所持有的股權百分比也是增加了。

不過,增持自家股票的,又何止李嘉誠?李兆基也是其中的一位,密密增持中華煤氣(0003),也是常被報道的故事了。

長和系在年前的改組,放棄了垂直控股,令到李家所持股權比以往少,其中的一個結果就是,他們可以繼續大買其股票,也可以繼續維持上市所需的足夠流通量。

增持是否一件好事呢?從一方面看,當然是看好公司的表現,但從另一方面看,則是沒有更好的投資,才會把現金用來增持。這好比一家公司高槓桿借貸,表面上不是好事,但反過來看,也代表管理層看好公司,認為公司的未來收入可以支持利息,還有利潤。因此,高增長的公司往往也是高借貸,內房即有很多這些例子。

同一道理,管理層明明已經擁有了控制權,還要繼續增持,這固然代表了他們對公司有很大的信心,但也代表了他們對外並沒有更佳的投資機會,從這角度看,就不是好事了。因此,當一家公司的管理層頻頻增持時,多半是該公司已脫離了高增長期。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57774486988&issue=20190514

媾女也要竹門對竹門

有一天,我同朋友吹水,這些朋友都是有兒有女的成年人,子女也已經長大到發生性行為的年齡了。有的擔心女兒被人搞大肚子,有的則擔心兒子搞大別人女兒的肚子,總之是各有各煩啦。

我說﹕「如果我有兒子,我會看他的女朋友是誰,如果其老豆是個千億富豪,中出就中出啦,反正是at對方的risk,最多咪結婚?但如果對方是住公屋或者居屋,千萬要做足安全措施,否則後果就好嚴重了。」

朋友說﹕「所以,就算不是結婚,也要竹門對竹門,木門對木門。」

我說﹕「沒錯呀,就算去滾,如果滾著個無名無姓的,肯定會找你晦氣,找上門,死纒不放,一哭二鬧三上吊。但如果對方有條件,你就是𡁻完鬆,她也只好大嘆倒霉,算是識錯了人,被鬼責了。」

朋友說﹕「所以咁多人喜歡媾明星,因為明星仲怕被人知過他們……嗯,所以許志安都要媾黃心穎。」

我說﹕「沒錯,富二代去溝富二代,如果食著個窮人,分手隨時要付掟煲費。」

結論是﹕男人關係同時也反映了階級,你的行為也出賣了你的階級。

上周五買了一隻股票,就是「設計都會」(1545),理由是它跌去了45%,實在太平,博反彈20%,也有不俗利潤。更重要的是,其主力倉瑞邦證券手上還持有4.92%,估計西證、中銀、匯豐是第二、三、四持股者,後兩者在上市時並無股票,但在上市翌日即大量買進,跟著完全沒有沽出,我估計都是基石投資者,合共也佔了7.82%。

https://nextplus.nextmedia.com/article/2_669336_0

做手術的分析:陳淑莊「吃虧」,邵家臻「有賺」

討論陳淑莊和邵家臻這兩人的開刀做手術事件,會牽涉到言論涼薄的問題。我不反對這討論的確是有點兒涼薄,但在公開場合肆無忌憚地說出涼薄言論,而且事後並不後悔,更有大量支持者,應自長毛梁國雄指患上了末期肺癌的司徒華「癌上腦」開始。

當時,我極不以為然,但後來,網上言論越來越是盛行,涼薄成了常態,甚至在大學民主牆上,也有咒罵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長子不幸離世的事件,而且也有大量支持者認為是言論自由的民主表現,我為了順應潮流,以示自己不老,也就見怪不怪了。

但就此,我也有兩點注腳﹕

第一點,有的人認為,涼薄雖然不對,但這只是對普通人而言,如果是對著壞蛋,就不妨越薄越好了。就這原理,對著政見不同的人,也即是壞蛋,是越刻薄越好,皆因壞人不算是人。

第二,當我和朋友Henryporter討論時,他說﹕是不是任何壞人都不准咀咒?你咒希特勒死得唔得先?我無言以對,只能說,希特勒犯的罪很大呀,這有點不同。但我明知這邏輯有點不對﹕誰來界定誰的罪很大,不妨涼薄呢?這似乎並沒有客觀標準呀!

好了,現在終於講到涼薄的正題,討論陳淑莊和邵家臻了。

我認識陳淑莊,但絕不能算熟,更不能說是朋友,對邵家臻也無好感。然而,我認為,坊間對他們在司法期間生病開刀的批評,在邏輯上是自相矛盾的。

首先,開刀割腦瘤和通波仔這些手術,是無得呃的,不同感冒或筋骨痛,可以詐病。不過,當然在甚麼時候處理,卻是可以商榷的。

然而,假設有人真的患上了需要開刀的大病,他又正在審訊期間,應該在甚麼時候去開刀,最為有利呢?這只有3個選擇﹕

第一,審訊時。

第二,審訊後,坐牢中。

第三,出獄後。

當然了,如果是選擇第三,等到出獄後,才做手術,這是最無異議的,也絕時是最吃虧的,但這明顯不合情理,甚至可能因延醫而喪命。再說,獄中的生活不好過,縱是有病在平時不醫,也要在進獄前後盡快醫治,否則可能會把病情加劇。

陳淑莊的情況是第一,審訊時,邵家臻的情況是第二,審訊後,坐牢中,這最多只有一個人有錯,值得譴責,總不可能兩個都有錯吧?這就是同時指責這兩人的邏輯矛盾所在了。

現在要說到,陳淑莊在審前開腦,這並沒有影響到她的刑期,正如我常常引述的歌詞﹕「恭祝你一受兩三籠,慶賀你審期押後,年年都有靶受,歲歲都有監踎。」

從這可以見得,審期押後是詛咒,並非頌詞,皆因刑期並沒有減少了,而審期延長,意即只是增加了心理壓力的時間,刑罸反而是增加了。

在陳淑莊的個案而言,如果她審判時並未開刀做手術,反而可以此為求情理由,因為腦瘤,以作為緩刑理由之一。

所以,我真的不知道為何陳淑莊要在審判時開刀做手術,究竟這真的是十分緊急,不能再拖下去,還是她真的是光明磊落,有心履行公民抗命時的承諾,甘願坐牢?

這並不是因為我認識陳淑莊,才寫以上的話,而是我認為這是公道話。我已在前文說過,我與她連朋友都不算是。

現在講到邵家臻了。蕭若元說得對﹕戴著手銬在覊留病房留醫,的確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比平時進醫院躺在病床,辛苦得多了。

然而,他忽略了一點,就是省掉了的時間。試相比這兩件事﹕

第一,坐牢8個月,即是實坐5個多月,因為做通波仔手術,其中有一個月左右,留在覊留病房,扣著手銬在留醫。

第二,坐牢8個月,出獄後在私家或公立醫院做通波仔手術,比較舒服地/不用扣手銬地留醫一個月。

你究竟會挑那一種呢?

我就肯定會挑第一種,因為這是把辛苦的時間combine在一起,出獄後就是一條好漢。

所以我認為,陳淑莊的狀況是吃虧了,邵家臻的情況是大賺了……當然,這是以其既定的客觀條件而言,即是說,且不論其佔中行為是錯是對,其法庭判刑是輕是重,只計算其做手術時是在判刑前抑或是坐牢中這一事實而論。

至於邵家臻在獄中可以快速地排到在醫院做手術,省卻了公立醫院的漫長等待時間,究竟這種特快服務是監獄的常態,還是特殊地為他服務的異數,我沒有研究過,便沒有發言權。不過如果這是常態,也許不少重病等待做手術者,不妨考慮一下犯一些罪行,以換取在覊留病房的特快安排。

最後一提,我曾經在不同的文章中提及,我雖然不同意邵家臻的許多政見,但他就幫忙、改善囚犯的文章和意見,我感到讚賞,而這通常發生在我寫反駁他的政見時的前言。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9/05/14/010116598.shtml

2019年5月10日

美國壓榨世界:地球危險,韓國最衰

不管人們如何解讀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就美國而言,不論實質經濟還是股市,均是欣欣向榮,屢破新高,而且還在略為加息好幾次的大前提下,這成就實在了不起。

然而,在此同時,很多人以為中國是貿易戰的受害者,然而,歐洲和日本的情況都不佳,但更壞的是和美國關係最佳的加拿大,估計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只有0.4%,主要是因為油價持續不佳,樓價已率先下跌了。

越南在2018年曾經是全世界最亮麗的經濟增長國家,但踏入2019年,居然突然轉勢,情況頗為不妙。最好的可說是印度,但也在放緩,況且,它也被強烈地質疑數據造假。中國的數據也被質疑造假,但一般認為,其「假度」遠遠不如印度人。

我雖然並沒有實質的證據去支持,但從推理看,很難不相信美國不是以鄰為壑,畢竟,美國風景獨好全世界皆衰,就是客觀的證明。

我常常說,特朗普的哲學就是為甚麼美國明明是世界霸主,卻偏偏從這地位中得不到好處,卻反而要付出呢?這也是很多支持他的美國金主的想法。所以,他藐視英女皇和日皇,要各國,包括向來聽話的歐洲和日本在內,統統要「進貢」給老大哥,造成了今日美國獨大的經濟格局。

在這其中,受創最大的,是近年發展得最快,也很受香港人羨慕的韓國。

它的經濟數據疲弱,首先反映的是其貨幣,跌破了多年來的低位,上周已跌到了1美元兌1,169圜。德意志銀行的報告指出,韓國最壞的情況還未到來。

查實韓國的經濟奇蹟是由多個客觀因素所合成:美國撐腰,中國為了在戰略上討好而大量入口,多年來一直是韓國的最大出口國,高度槓桿,把資金主要放在出口而忽略了本國基建投資,任由財閥壓榨本國人民,人民用高工時、高壓力的方式去拼命工作……簡單點說,就是大量的投入,加上大國的支持。

現在的情況,則是美國和中國都以實利為上,放棄了無私的支持,拼命出口的政策無以為繼,財閥內訌,人民不滿升級……因而從經濟問題演化成為社會問題、貨幣和金融危機。

總而言之,地球現在很危險。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BE%8E%E5%9C%8B%E5%A3%93%E6%A6%A8%E4%B8%96%E7%95%8C%EF%BC%9A%E5%9C%B0%E7%90%83%E5%8D%B1%E9%9A%AA%EF%BC%8C%E9%9F%93%E5%9C%8B%E6%9C%80%E8%A1%B0-172189

「夾心股」永遠最大鑊

【明報專訊】話說有隻新股,市值都不算小了,八位數字啦!肯定不算是細價股,而且,由於基本因素良好,因此保薦人和包銷商都是大名鼎鼎的大行。

由於太受歡迎,老闆又有頭有面,引來了多個勁到爆炸的基礎投資者,也正因為太多股票被corner了,甚至不能公開講,以免被「兩會」(證監會和交易所)「阿芝阿佐」,說市場流通不夠,因此表面上,只有不多的基礎投資者,其他的都是不出名的暗手。

這樣的一隻股票,只有幾千萬元的流通量,簡直是easy 啅,現應大把人去申請配售才是。誰知,一去到做placing,大鑊了,居然沒有人承配。為什麼呢?

一來,固然是市况不好,二來,原來由大行作保薦包銷,前線人員得回來的答案是:要找一個人承幾千萬元的placee(承配人),易如反掌,但要找100個人來配奀豬咁多股票,找不到喎!

中價股市場愈來愈窄 細價股幾乎趕絕

結果,臨急到瀨之際,唯有找細價股莊家幫拖,方才解決了上市問題。否則,臨時一腳上唔到市都似。

所以說,現在這個世界上,無論做什麼生意,都是最大的和最小的,才能生存,夾心階層永遠是最大鑊。股票的世界,中價股的市場也愈來愈窄,本來只有細價股和藍籌股才能生存,但現在,則連細價股也幾乎趕絕了,不過仍然照樣由其IPO,無他,IPO的利潤高嘛!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57426639081&issue=20190510

2019年5月9日

世上究竟有沒有鬼?

我是研究科學,寫科普、科幻小說的人,本不相信怪力亂神,可是青年時搞過鬼雜誌,又因鬼片是小本經營而且有基本觀眾,因此也不排除投入护攝,為參考用,也看過不少鬼片,所以也對這題材有著一定的認識。

我看新聞,留意到Lorraine Warren,華倫太太,在4月18日逝去了,享年92歲。他們夫婦是有名的捉鬼大師,在1952年成立的New England Society for Psychic Research是美國第一個成立的捉鬼組織,她的丈夫Edward Warren則早在2006年已死了。

他們在1977年已經出書講述其捉鬼生平,《詭屋驚凶實錄》(The Conjuring)即根據他們的生平而拍,由拍《恐懼鬥室》、《狂野時速7》、《水行俠》的天才導演温子仁當導演,結果本小利大,收了3.19億美元。

食髓知味,電影公司於是拍了續集,跟著又拍了兩集《詭娃安娜貝爾:造孽》,以及《鬼修女》,但並非由温子仁執導。

華倫夫婦的故事有趣的第一件事是,《Connecticut Post》的兩個記者調查過他們聲稱的去過的地方和捉過的鬼,報導說全是亂吹。

第二件事是,他們最少出版了8本書,其中一本在1980年出版的叫《The Demonologist: The Extraordinary Career of Ed and Lorraine Warren》,作者叫「Gerald Brittle」。電影大賣後,他入稟要求賠償9億美元,認為他自己是原作者。

這場官司的有趣地方在於,究竟這個故事的版權屬誰,繫於書中故事的真實性﹕如果書中故事是真的,版權當然屬於華倫夫婦,但如果是杜撰的,就有可能是由作者Gerald Brittle所創作。

這爭拗又牽涉到一個更基本的問題﹕究竟世上有沒有鬼?如果沒有鬼,這就必然是創作了。當然了,Gerald Brittle是必須堅持世上並沒有鬼。

對於以上事件,記得當年我搞鬼雜誌,訪問了一位捉鬼大師,他吹到天花亂墜,講到自己法力無邊,我只能半信半疑,其實都認為九成九是假的了。事後邀他寫專欄,派了一個年輕的編輯,每周去聽他口述,筆錄其捉鬼降魔的實錄故事。過了幾個月,我問那年輕編輯﹕為甚麼不見你去訪問大師呢?他的回答是﹕「大師叫我自己創作便成了!」我忍不住大笑,那一絲絲的疑慮登時也消失了。

至於說到打官司,打有沒有鬼的故事,我以前有一本書,叫《大法官的智慧》,後來在蕭若元的公司丟失了,現時手上只有第二集。它講的是美國有趣的法律案件,其中有一宗,正是講有買家向原業主的手上買下了一間鬼屋,買後常常鬧鬼,因此要求賠償。

這單官司的關鍵處,也正是在於世上究竟有沒有鬼?原業主當然說沒有,因此指控並不成立。

然而,法官卻指出,由於原業主曾經被傳媒訪問過,說這間是鬼屋,因此不管世上有鬼沒有,在法律上,這間鬼是有鬼的。原業主因而敗訴了,要作出賠償。

至於Gerald Brittle的官司,在庭外和解了,因此《The Conjuring》第3集將在明年上映,由温子仁執導。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9/05/09/010116291.shtml

回憶李嘉誠成為香港第一人的年代

股市不佳,行家聚首不講市況,唯有吹水。

大家講到科網諸雄,如馬雲、馬化騰等人的發跡快,發跡早,我說,你們可太不知歷史了,講到發跡快,我的偶像李嘉誠也不慢呀!

李超人出生於1928年,1972年「長江實業」上市,這時他44歲。相比之下,張松橋在27歲把公司上市,「權智」(601,現改名稀鎂科技)的譚偉豪是29歲,張玉珊是28歲,其實還有25歲和26歲當上市公司主席的,而且還都是美女,但她們並非創辦人,不贅。

不過,李嘉誠的頭段雖然跑不甚快,但在上市後的9年,1981年已從「滙豐銀行」的手上買了「和黃」,在這時,他已經是和包玉剛平起平坐的一級大亨了。

到了5年後的1986年,聯合交易所成立,「長江實業」的股票號碼是1號,相比之下,「滙豐控股」是5號,「怡和」及「置地」分別是7號和9號,以前的香港首富嘉道理爵士的「中電控股」則是2號,很明顯,在這時候,他已絕對是香港的第一號人物了。

相比之下,現時整個中國領導階層,那時還是初出茅廬的小伙子,輩份相差太遠,江澤民正在當上海市長,那時上海市的生產總值和李的身家也差不了多少,而李鵬已經是總理了。

那時還有不少大佬在世,通常,老人家的賺錢能力比不上新一代,但資產底蘊則厚得多,這好比今日的李嘉誠和其餘三大家族,講到底子,仍然比新晉的科網或內房富豪富得太多。

例如說,印尼首富林紹良、泰國首富盤谷銀行陳弼臣,也即是陳有慶和陳有漢的父親,陳智思的祖父,在香港的,也有福建幫的第一人曾紀華,不過他其實早在五十年代已經退休,在八、九十年代,其兒子文豪和文能在香港商場依然活躍,擁多間上市公司及物業。

有一宗軼事是,1976年2月12日,當時的李嘉誠有錢但未有名,走到了對面的盤谷銀行借電話,銀行業務經理陳財燕見到了李,睹其氣場,知其非凡人也,馬上借出私人房間,供李使用。

沒幾年,陳發了大財,索性辭了銀行職位。此事為盤谷銀行津津樂道多年。現時「國藝娛樂」(8228)的冼國林,正是陳當年的手下。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9B%9E%E6%86%B6%E6%9D%8E%E5%98%89%E8%AA%A0%E6%88%90%E7%82%BA%E9%A6%99%E6%B8%AF%E7%AC%AC%E4%B8%80%E4%BA%BA%E7%9A%84%E5%B9%B4%E4%BB%A3-172005

疊埋心水 慢慢收集殘股

【明報專訊】人們很難不懷疑,特朗普在與中國打貿易戰時,一直在炒着股票。因此,他才會選擇了在快要closed deal時,方才出手,棒打鴛鴦,對市場投以最大的震撼。理論上,這樣才能贏最多的錢。

從財經專家的角度來看,炒政治市、賺政治錢,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在我這種政治掛帥的人看來,這未必是為了自己的貪污刮龍,而是為了爭取政治友人的結盟,給些甜頭盟友,以獲得支持,也是必要的行為。不管在民主還是非民主的世界,政治分贓無可避免,否則誰會支持你呢?

高人說炒期指不算內幕交易

然後,有高人對我說,原來炒期指,是不能算為內幕交易,因此,如果你收到了政治消息,在市場大賺其錢,並沒有法律可以制裁你。不過,你當然不能是拉登的同黨,藉着9.11賺錢,否則會被視為恐怖分子,CIA甚至是特種部隊,隨時會來你家找你。你也不能把賺到的錢給回消息提供者,否則便是賄賂。

說回這幾天的大跌市,網上有人說:「丁蟹老了,delay咗一個星期。」平心而論,都要他所有的劇集都播完了,才能判斷,或者他的後勁很凌厲呢?不過,在丁蟹效應完結之後,很多時都會有大幅反彈,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至於我本人,反正手頭也沒有甚麼股票,主力還是疊埋心水,慢慢收集有前景而廉價的股票,也在尋找低殘的半新股,短線投機。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57342926748&issue=20190509

2019年5月8日

貿易戰幾時會停

在3個月前的2月27日,我在本欄寫﹕「我仍然認為,特朗普會再多反覆一次,當市場發現了,延期來延期去,也沒結果,好像老點,就會開始下跌,跌到差不多,特朗普才會出手,收拾殘局。」

我估計到特朗普會再反覆一次,但卻想不到不是用不停延期的形式,而是在快要簽約的那一刻,突然反口,總算是猜中了大半。一個成功的美國總統,最大的成就一共有二,一是連任,二是諾貝爾和平獎,有史以來,只有奧巴馬盡得兩項。

因此,要預測特朗普的行為很簡單,就是他現時做的所有事,都同連任有關。現時特朗普已經掌握了貿易戰的主動權,要繼續打下去,抑或要完滿結束,他都可以話事。大家不妨猜想,在甚麼時候達成貿易協議,對特朗普的連任最有利?

如果幾天後便完成,到了他競選連任時,股市可能因好消息出貨而暴跌,對於他反而不利。我預測,真正的和解日,應該是在比較臨近大選的日子,到時他才拋出這項利好消息,刺激選情。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art/20190508/20673272

快進快出炒了澳能建設一轉

大約一個月前,我買了「澳能建設」(1183),在上星期,沽出了,賺了大約20%。

這公司在2000年成立,是一間工程公司,主要業務在澳門,去年2月發行3億股上市,定價1.25元。當時超額認購160.8倍,回撥了50%。

上市後第三日炒到了1.89元,幾個月後最高炒到了1.92元,後來因為市況不佳,業績也不佳,股價徐徐回落至去年底的0.9元。

一個月前,先後有兩個人同我講過這股票,雖然這兩個都不是十分可靠的人,所謂的「三人成虎」,兩人只是「畫虎不成」,但我見這股票的走勢不錯,股價又不高,因而在1.23元至1.25元左右,買了幾十萬股。

對,現時我的膽子已嚇得變小了,買股票只是幾十萬幾十萬的買,再不敢球球聲的掃了。

這股票的基本利好因素是:

第一,澳門基建增加,業績有望於在可見將來大幅改善。

第二,根據它在4月2日的通告,將用最多不超過5,000萬元,去回購不超過1.2億股。(這一點也許比上一點更重要。)

直至最新,它合共回購了191.8萬股,比起其最高可回購數字,可算是微不足道。但我向人們解釋:打麻雀時,抽水數目很微很微,但小數怕長計,打到完結時,往往水份才是大贏家。

看它的中央結算報告,一共存有49.9%,其中前兩名分別持有24.08%和11.53%,加起來是35.61%,換言之,它的街貨只有14.29%,也即是1.71億股。如果用5,000萬元來作回購,大約可以買到其兩成以上,也是不小的數字了。當然了,如果它最後只花了5,000萬元的一小部分去作回購,你也是吹它不脹,掹它不長,而這反而是最可能的事。

至於我沽出這股票的原因,是因為看到它的上升動力好像減弱了……我並不擔心它下跌,反而認為最大的可能是早前上升的原因,只是要稍為把股價做好,踢到招股價以上,便已停手,因為再炒上去,便會遇上壓力位。而現時,畢竟不是大炒的時機,而我的資金,坐貨的大部分已坐了艇,現在剩下的是快速部隊,炒新股、炒短線,必須快進快出不可。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BF%AB%E9%80%B2%E5%BF%AB%E5%87%BA%E7%82%92%E4%BA%86%E6%BE%B3%E8%83%BD%E5%BB%BA%E8%A8%AD%E4%B8%80%E8%BD%89-171845

上市審批黑箱作業

【明報專訊】今日再講一個例子,說明現時法例如何黑箱作業。

根據法例,主板上市條件的最低盈利要求是上市前3年合計溢利5000萬元,最近一年須達2000萬港元,上市時3年的營業現金流須達1億元。至於創業板,上市公司須有24個月從事「活躍業務紀錄」。

然而,表面上是這樣,實際上,達到這條件的,萬萬不能上市,這好比大學入學的資格表面上是合格就可以了,但實際上要看你的成績,由拉curve計算,它認為你可以上市,才能上市。

由於殼價上升,因此大家可以見到,近年上市條件也收緊了,對於盈利和最低市值的要求也提高了。這當然是無可厚非,但是,當條件收緊了,當局有必要修例,或對公眾公開指引,去作說明呀!

不懂做生意的人決定上市公司前景

現在的情况,就是黑箱作業。其實條件嚴都無問題,講明咪得囉,不能完全任意,想點就點。那天吃飯,業者個個呻到樹葉都落,講到遊行反對,個個都贊成,但講到參加遊行,就個個都猶豫了,皆因人人有牌在身,有家有業,明知當局咁茅,點敢露面呀?這就是誰把鈴掛在貓的脖子上的老故事了。

所謂的「披露為本」,就是只要合法,只要符合條件,就什麼都可以做。但現時的上市條件,卻是任意的,所以也不是法治,而是人治,由一些不懂得做生意的人來決定你公司的前景。例如說,你有一份賺緊錢的報紙或雜誌社,就會被挑戰是舊經濟,不可以長期維持,所以一定要搞一個網,假裝有新經濟的配合,才會被考慮,不過搞網可能蝕得更多,這就不管了。所以,你的生意是不是有business model,並不是由你決定,而是由一些從來沒有做過生意的人來為你定奪。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57256112762&issue=20190508

2019年5月7日

講咸濕嘢比真正咸濕更受歡迎

有人說,所有男人都咸濕,也有人說,連女人都會咸濕,但有一件事,我認為是比上床更加受歡迎,更加人人都啱的。

這就是﹕講咸濕嘢。

葉念琛有一部電影,講到一班男人在吹水,他們的老婆在另一旁,講到男人去滾最喜歡的是那一部分,答案就是﹕賽後檢討。

除了賽後檢討外,男人去嫖明星,目的就是向友人炫耀,否則花這麼多錢,有甚麼作用呢?很多明星非但年紀大,而且真人還醜樣,收費又貴,然而嫖明星的價格並非根據其樣貌身材而決定,而是根據其名氣,說穿了,還是𡁻完唱而已。

傳媒上有很多桃色新聞,最近的一宗當然是安心事件,而這事件之所以受到整個社會的注意和談論,說穿了,不過也是涉及咸濕嘢。事實上,凡是咸濕的新聞,特別多人討論,特別多views,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了。

至於在社交場合,講到咸濕嘢,桃色八卦之類,也特別多聽眾。奇怪的是,很多喜歡講、喜歡聽的,甚至是女人,本身並非咸濕,也並非濫交的人,由此可以見得講咸濕嘢和真正的咸濕,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本周貼士,是新股「B & D STRATEGIC」(1780),贏太多不敢說,但至少應該可以再次升破招股價,卻是很有把握的。本人持有這股票。

當法治和正義衝突時,誰應先行?

對於修訂《逃犯條例》,有一點我極度不明白,就是明明引渡的其中一條世界通行的大原則,就是沒有死刑的地方,不能把可能被判決死刑的罪犯/疑犯,引渡到有死刑的國家。然而,不管是支持修訂《逃犯條例》,又或是支持一次性移交陳同佳的人,都好像忘記了這條通則了。

至於陳同佳在被控4項洗黑錢和盜竊罪,居然被還柙而不獲保釋,後來判刑29個月,這只涉及1.92萬元的「洗黑錢」,應該是全世界最小規模的案例了。兩罪判刑29個月,縱然法官講明了判刑理由,其實不外是把他在台灣殺掉的潘曉穎也考慮在內,縱是不是冤獄,但以此罪名,也是判得不合理地重。

對於修訂《逃犯條例》,我並無意見,反正我應該不會當上內地逃犯,通不通過也不關的我事。不過,民主派議員如楊岳橋和毛孟靜,曾經建議政府針對此案修例,並加入日落條款,「特事特辦」把陳同佳移交台灣後,,修例在短期內失效。

記得在2017年,有17歲少女因未成年而不能捐肝救母,法律界立法會議員郭榮鏗打算提出修例,將捐贈器官年齡18歲降至17歲,但設「日落條款」只生效至5月1日,政府和大部分議員亦答應配合,只是後來有26歲女文員鄭凱甄自動答允捐肝,此事才告一段落。

然而,一次性修例捐肝是一回事,因為這是救人,但為了移交一名逃犯而專門為他一次性修例,送他去死,又是另一回事了。

我們從小被教導的法治社會,在警匪片中也常可看到,就是明知對方是壞人,是毒犯、是殺人犯,但是苦無證據,又或者是不符合司法程序,都不可以拉人,將他繩之於法。

這原理很簡單,皆因所謂的「法治」,不單要寧枉毋縱,更加要符合司法上的程序正義,當正義和法治兩者有矛盾時,只能選擇法治,眼白白的看著罪犯逍遙法外……我們從小就是被這樣教的。

反過來說,如果法治只是在毫無疑問、證據確鑿的時候才去講,當兩者有矛盾時,便由正義先行,程序可以不理,甚至不惜為這一次的正義而去一次性修改法律,這就和我們向來所鄙視的古時法制沒有分別了。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95%B6%E6%B3%95%E6%B2%BB%E5%92%8C%E6%AD%A3%E7%BE%A9%E8%A1%9D%E7%AA%81%E6%99%82%EF%BC%8C%E8%AA%B0%E6%87%89%E5%85%88%E8%A1%8C%EF%BC%9F-171618

魚缸有大魚小魚才健康

【明報專訊】當大市好轉,股市到達了3萬點,但細價股仍然一隻一隻的拿出去劏,單日暴跌幾十個巴仙,個個星期都有朋友爆煲,實在是冰火五重天,冷暖股壇也。

據說李小加日前曾經見過一些大孖沙,商量一下如何令細價股市場活躍番,我在炒股討論例會時講起這件事,笑說,其實不如取消細價股,只准市值100億元以上,盈利10億元以上的公司掛牌,連續兩年虧本,就DQ吖,笨!

證監會和港交所的人全都是笨蛋,制定政策時,完全無顧市場現實,這就是大部分的公司,都會在開業之後或上市之後,執笠,或者是轉型,一家公司年年穩定增長,甚至只是要年年有利潤,在商業世界,根本是不可能的事。這種常識只要做過生意,對商業世界有丁點兒認識,又或者看看統計數據,就可知道的常識,只有非常笨的笨蛋才不知道。

限制蝕錢轉型 破壞「生態」

所以,如果是一個給無知大眾認為是「健康」的市場,必然會出現大量的上市、退市。當然了,退市之時,股東是一無所有。但是上市的成本和速度,必然也要大大增加,否則容不下大量退市的數字減退。

現在公司的上市費用是幾千萬元,如果當業務不能維持時,不可以隨便改變業務,即是得殼無所用,這樣上市根本不划算。當然,如果當局真的認為上市公司有一定的規模才可以上市,小公司不能上市,這也即是說,交易所是大公司的俱樂部,中小企業不可以進入,也不失為一條政策。

簡單一句,市場是dynamic的,公司成長、公司執笠,後者反而是市場的大部分,如果不明白、不承認這個客觀事實,根本沒有資格、也沒有智力去主理金融市場。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57169828791&issue=20190507

杜汶澤的燥狂症與四面樹敵

對於杜汶澤事件,蕭若元判斷杜是患上了燥狂症,杜也自承將會去看醫生。蕭也拿出了L君來作說明,以說明燥狂症病者可以一方面對某些品位高的人恭恭敬敬,但卻對品位低的人暴怒暴燥。

首先我要為L君辯護,雖然我和他不熟,但也算有幾面之緣,而且不少共同朋友。他是一個非常合理的人,和他交往,從來禮貌客氣,完全符合社交禮節。他當然會對某些人很粗暴,但這些人幾乎全都是受過他大量利益餽贈,paid for that。據說有一次,他在紐約一間酒店痛罵了一位bell boy,結果是付了1,000美元小費。

當然,你可能會說,錢不是萬能,你付錢給我,並不代表可以侮辱我的人格。我只是說,L君在燥狂的同時,也深知情理,會付錢來作補償。大家看看他在公開場合突然被小事所暴怒,只要對方死狗,馬上道歉,他都會「算啦」無事。

換言之,他心裏是明白明理,只是有時按捺不住脾氣而已。

說完了欺壓平民,現在說奉承權貴,但這顯然也並不是杜汶澤的狀況。皆因杜得罪的人包括了劉德華、容祖兒、吳君如等,位置明顯在他之上,而且有的還是他的恩人,有提攜和知遇之恩,但他照樣得罪,反臉不誤。

因此,杜的問題在於不識好歹,甚至是有點兒恩將仇報,但這並非是燥狂症的問題,雖然,這並不代表他沒有燥狂症。然而,有燥狂病者雖然燥狂,但是並非不明白人情世故,只是憤怒當頭,沒能理會而已,當憤怒壓下時,他們的意識是清楚的。

杜汶澤的真正問題,從他出文斥責程美段,很明顯是他以為理據在自己的一方,因此才堅不認錯,甚至出重招攻擊,直至很後期很後期,他發現了群情汹湧,才縮沙公開道歉。

我當然明白,他是知道程美段的工作並不少,收入很高,因此的確並不在乎那9,000元,接受訪問只是為了做宣傳,以增加知名度,增加收入。然而,當你欠糧,對方食住上,這是已經輸了招,吃了啞巴虧,出來跑江湖,只能嘆倒霉認輸了事。如果從古惑仔的角度來看,杜汶澤連這點也看不穿,也是一個失敗的古惑仔。

至於他把拖糧視為天經地義,皆因這是行規。這明顯是對人情世故、社會思維一無所知。這種人在社會上有很多,例如說,在臉書上得意洋洋地po出討厭行為,結果被人圍剿。要知道,做討厭行為的人有很多,我自己也常常做,可是思維正常的人會偷偷做了,設法不讓別人知悉,但沒有人情世故思維的人,也可以說是沒有同理心,就會把這登出來,闖禍後才知道原來這種做法是為社會所不容。

從杜汶澤的所作所為,我認為,這和燥狂沒關,反而和他對社會思維的判斷力有關。如果道理真在己方,又何妨對對方加以絞殺?

最後一提「四面樹敵,八面威風」,不看書的香港人以為是黃毓民的發明,實際上是自稱為「文化基度山,社會羅賓漢」的李敖的發明。李敖作為(國民)「黨外」的抗爭分子,直接和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以至於台灣首富辜振甫開拖,自己住豪宅,拖美女,有大批擁躉,當然稱得上是「四面樹敵,八面威風」。

先不去比較「八面威風」,但李敖所「樹」的「敵」,全是最有權力,最不能得罪的人,然而,杜汶澤所「樹」的「敵」,不過是其恩人和弱者,這是完全不能比較的,也侮辱了這八個字。

最後的一個例子就是,今日的蕭若元也是做到口不擇言,得罪了不少人,但在他的口中,也從來沒有去攻擊過弱者。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9/05/07/010116097.shtml

2019年5月6日

派錢之亂:愈是精準,浪費愈高

財政司長陳茂波在去年宣布的「關愛共享計劃」派錢4,000元,籌備了接近一年,在本年1月下旬才開始接受申請,剛剛才截止了,但要所有人都收到錢,不知何年何月了。

估計這次派錢的行政費用是3.3億元,人均支出超過100元,約有280萬人受惠,反觀當年曾俊華派錢6,000元,行政費不過是1億元,人均不過是33.7元。很明顯,這次派錢的成本遠高於上次,所需時間也長得多,唯一比上次「優勝」的是,上次花了610億元,今次只花了380億元,總派錢數目的確是比較少。

然而,受惠市民和所得金錢也少得多,這似乎有點兒「揼落大海浪費掉也好過益市民」的意味。去年有人說過,林鄭月娥和陳茂波政府的堅拒派錢,是刻意和當年派錢的曾俊華劃清界線,以示不同,但事實勝於雄辯,這次的「不同」,顯然是完敗了。

廣東俗語的所謂「笨人拗頸」,聰明政客厚臉皮的把競爭對手的原創當作是自己的發明,這是為政者的不二法門,林鄭和波叔不這樣做,當然是不夠聰明。事實上,當年的曾俊華初時也是堅拒派錢,最終低下頭來,方獲得市民掌聲。現政府如果吸取前車之鑑,不待市民而自願去派,才反顯得自己的智力高於曾俊華。

事實上,今次「派錢之亂」早可預測,皆因2011年關愛基金向23萬人派錢,人均成本已要87元了,這次涉及人數更多,支出自然更多。在宣布計劃之後,馬上已有人指出,其行政所需人手極為龐大,現時果然是人手嚴重短缺,甚至大量兼職員工不堪壓力而辭職,這是社會普遍預期的惡果,政府就算太蠢,總也該看看民意吧。

派錢本基於五十年前佛利民講的「負所得稅」,現時「全民基本收入」已為了最新潮流,之所以有這改進,皆因學者發現了,任何精準派錢方案,都會涉及交易費用,派得愈精準,交易費用愈高,向全民派錢反而浪費最少,是潮流大勢所趨。

從派錢政策可以看出,現政府仍然處於幾十年前的老思維,對於交易費用,以及現代社會的公平原則和思維,是一竅不通。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B4%BE%E9%8C%A2%E4%B9%8B%E4%BA%82%EF%BC%9A%E6%84%88%E6%98%AF%E7%B2%BE%E6%BA%96%EF%BC%8C%E6%B5%AA%E8%B2%BB%E6%84%88%E9%AB%98-171520

批超人太早賣中環中心 評論員未夠班

【明報專訊】八達通增值時,在七仔無意中看到了某本財經雜誌封面,說李嘉誠賣中環中心賣得太早,價格上吃虧了。我心想,講到做生意,李嘉誠怎會做錯事呀?批評李嘉誠的人,其程度又怎會比得上超人呢?

一般小市民看樓價升跌,就是看看樓盤,看看中原指數,以評估樓價高低,是升值了,還是貶值了。但是大孖沙買貨沽貨,又怎同小市民同一眼界?

超人股神做大刁 凡人難明奧妙

隨便舉個理由,元朗樓,一千幾百萬有交易,個個中產階級都買得起,但是中環中心,成400億元,這筆錢並非人人都能隨便拿出來,就算明知好抵買,賺梗的刁,無錢都買不起。大家只要看看,當日接貨的人,有人已經遇上了麻煩,被證監盯到實,幾個債仔着草無錢還。

還有,市場傳聞,中環中心本來的下家是華融集團,這批買家只是「摩貨」而已。如果此事屬實,更加證明了李嘉誠的高瞻遠矚,皆因只要賣遲一個月,市場都無人有錢去買呀!

所以我常常說,像李嘉誠、巴菲特這些高手所做的事,其奧妙之處,凡人是無法料得到的,因為人們並沒有做大刁的經驗,但又要去報道、解釋這些財技,自然是荒腔走板,不知所云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57083510872&issue=20190506

2019年5月3日

杜汶澤拖欠工資真因:從財經角度看

杜汶澤和程美段所發生的「拖欠工資及封殺藝人事件」,我居然在財經版上寫,自然是用財經的角度去看。是的,這個財經角度,其實一字咁淺,但卻並沒有人看得出來,我在本欄去作出解述,作為對廣大讀者的通識教育。

蕭若元在他的節目指,杜汶澤網上頻道的經營狀況不佳,估計是蝕本的。我相信大部分讀者都沒有經營過生意,更加沒有經營過蝕本的生意,也沒有當過總經理或財務總監,故對於經營實務並不了解,而恰好,以上工作我全都做過。拖數在商業世界,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我告訴大家,沒有一個總經理或財務總監,喜歡拖數,皆因這會為他們帶來麻煩,一點好處也沒有,反正是公司的錢,為甚麼要自找麻煩呢?

通常,拖數的出現,只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老闆的主意,皆因欠款不還,可以賺利息、賺頭寸,本來對一條半條帳,關係不大,但如果把這作為公司政策,有組織地拖,就等於永遠多出一筆錢了。

我傾向於杜汶澤作為老闆,並無心拖數。拖數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豪仔的主意。好了,豪仔為甚麼要自尋煩惱呢?這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公司的頭寸不夠,因此必須要拖數。對照蕭若元的說法,我100%相信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至於杜汶澤說,公司個個月支出數十萬元,「9,000蚊都可以咁遲入俾人」,這絕對是放狗屁,欺騙公眾。如果公司虧本,個個月net cash out,就算有幾十億元收入,都只能大拖特拖。好了,如果公司入不敷支,現金流不夠,財務總監將會怎樣做呢?他當然不可能全部應付帳都不付,而是挑一些重要的來付。甚麼是重要的呢?就是老闆指定要付,又或者是有地位有牙力的大人物,例如TVB的著名藝人,現時幫杜汶澤證明他有準時付錢的那些。

至於沒有牙力,蝦得就蝦的小角色,當然是欠付的對象,這就是程美段了。至於塗改日期,欺騙杜汶澤的原因,我也應付過有躁狂症的老闆,如果不經常欺騙他,就會整天被罵得狗血淋頭,這是每個打工仔都懂得的自保之道,也不用我周顯大師多講了。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9D%9C%E6%B1%B6%E6%BE%A4%E6%8B%96%E6%AC%A0%E5%B7%A5%E8%B3%87%E7%9C%9F%E5%9B%A0%EF%BC%9A%E5%BE%9E%E8%B2%A1%E7%B6%93%E8%A7%92%E5%BA%A6%E7%9C%8B-171256

建築字母新股 必有一炒

【明報專訊】我重手申請了新股B&D STRATEGIC(1780),結果中了幾百萬元貨。在周一的暗盤跌了十幾巴仙,我不為所動。周二正式上市,照樣是輸,結果它的走勢愈走愈勁,終於由輸變贏,我都有點佩服自己的堅忍不拔。

為什麼我會重手申請這隻股票呢?我日前在本欄提過,市場有句順口溜「建築股必有一炒,字母股必有一升」嗎?我想,這公司既是建築股又是字母股,應該不會太差吧?雖然,在暗盤當日,兩隻創仔分別跌了六十幾巴仙和五十幾巴仙,市場氣氛極差,我都嚇到有點腳仔軟。

李敖只駡權貴不搞小市民

說到堅忍不拔,最喜歡講這四字成語的人是李敖,他還說男人害怕他的堅忍不拔,女人則喜歡他的堅忍不拔。他另外有一名句,就是「四面樹敵,八面威風」,後來黃毓民抄了他,杜汶澤再抄黃,很多香港人以為這是出自黃毓民,證明港人的水平真低。

在李敖而言,真的是稱得上四面樹敵,八面威風,是台灣人見人怕的鬼見愁,還大把錢𠻹!但杜汶澤,就是在發生這事件之前,也是被打得像落水狗,shame not自稱這8個字了。而且,李敖為人,專門得罪權貴,對於身分低於自己的小人物,卻是從來不罵的,他甚至寫過文章,不齒他的女兒李文去搞鄰居,皆因大人物去搞小人物,是很無恥的行為。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56821832453&issue=20190503

2019年5月2日

未來只有綜合醫學 不分西醫中醫

我有好幾個大學同學都去了唸中醫,現在還成為了執業中醫。她們的共通點是﹕第一,都是女性,第二,唸的都是中文中學,也許是中文程度較佳吧?第三,是認為中醫是終身職業,可以做到八十歲,反而傳媒工作則有年齡限制。

本文的主題,是中醫的作用,以及中醫和西醫的優劣……這個爭拗了很久的問題,我認為根本是無聊之爭。

我從來不認為,李小龍的武功真如傳說中那麼神,他是被嚴重神化了,這有很多客觀的理由,這裏先不去說。然而,我常常說,一個人之所以是武功之神,並不一定需要是天下第一高手不可,反而是李小龍對於武功的哲學解釋,他發明的截拳道對後世的影響,尤其是現代格鬥學,甚至是MMA等等的發明,才是更加偉大。

截拳道的基本意念很簡單,就是武功是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去打倒對方,根本不用拘泥於門派之別。或許,可以再加上一點,就是用最科學的方法。

同樣道理,在這世上也沒有中醫、西醫,甚至是印度,以及種種傳統醫術的分別,只有一樣,就是它們究竟是不是用科學方法去作出研究,以及有沒有科學根據。

醫學的原理,主要分病理學和藥理學,也包括了外科手術等,總之一個是原因,另一個是醫治。西醫在病理學的研究很全面,中醫用金木水火土等等的解釋,未免太過模糊,但這兩者其實是完全可以翻譯的,中醫認為人的身體內的器官會互相影響,其實也可以完全用西醫的方法去作解釋,西醫也並不排斥此說,但支持中醫的人則往往把此歪曲來大做文章。

我看的中醫是浸會大學的院長,他第一個學位就是唸西醫。我去看他,他往往要求我把驗身報告去拿給他看,以作診斷參考。有一位後來當了歷史學者的中國西醫說得好﹕以前的中醫是要天才級的人物才可以用望聞問切的方法去診斷出身體內的毛病,但現在有了切片、X光等等體檢技術,就連最笨的人也能看出了。簡單點說,如果中醫拒絕使用西醫的體檢方法,就是笨蛋了。甚至說,如果中醫不懂西醫的基本原理,只學中醫,這完全是不合格。

我的哥哥在幾年前體檢發現了腸組織增生到胃部,這會令到生癌的機會增加,看了西醫專科,說不可治,但是去看我的中醫,他說肯定可以治好,吃了幾個月藥後,再做體檢,果然沒事了。

其實,這根本是科學統計數據的問題﹕只要有充份的用藥科學統計,肯定了治癒的機會率,無論用甚麼醫術,都是一樣。像抗瘧疾藥青蒿素,本來是中醫用來醫瘧疾的,但後來用來提煉做西藥了。至於針炙,到了西方,簡直變成了西人的醫術,皆因中國人英文不好,很多考試不及格,做不成針炙師。

還有一些奇怪的方法,例如用訓練的狗去嗅出癌症,這究竟是否醫術?但這可能比其他體檢還更有效。西藥有藥丸,中藥也有藥丸,但西藥的藥丸是精煉出來的,中藥的藥丸的效力則只有煲藥的幾成。

總之,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便是好貓。所有的醫術,離不開統計學,可以從成效,副作用等等的客觀指標,去評估其有效性,只要有數據支持,完全可以互助互補。

我認為,學西醫和學中醫,根本是錯的分類,到了最後,學的是綜合醫術,這好比綜合格鬥技,就是用最有效的方法,去完成目標。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9/05/02/010115698.shtml

美國股票老千局和醫生的醫學專業

前幾天,同朋友講起「Elizabeth Holmes」。

這美女出生於1984年,是Theranos的創辦人,號稱發明了革命性的驗血方法,用一滴血可驗出多種疾病。

2015年,《福布斯》說她是youngest and wealthiest self-made female billionaire in America,身家45億美元,endorse她的名人包括了基辛格、克林頓、前國務卿舒爾茲等,粒粒天皇巨星。

翌年,她的發明被戳破是騙局,還面臨被聯邦政府起訴詐騙罪。西方傳媒有時水平也並不比香港為佳。

話說回來,《福布斯》早於2014年賣了給香港某位細價股炒家,它究竟能不能說成是西方傳媒,也難說得很。

《福布斯》的死對頭《財富》把Holmes形容為「one of the World’s Most Disappointing Leaders」。

回到Holmes的早年,唸的是貴族學校St. John’s School,18歲時認識了一名巴基斯坦裔富豪,名叫「Ramesh Balwani」,對方早在矽谷賺到第一桶金,比她大上19歲,有點sugar daddy的意味。他一年後離婚,和她同居。

她進了史丹福大學,唸化學工程,兩年後輟學,聲稱發明了以上科技……輟學創業是美國最吸引投資者的履歷,有蓋茨、楊致遠、朱克伯格等等先例。

據說,Balwani一直是她的幕後指導者,不過,後來她卻和比她小幾歲的富二代小鮮肉,Evans Hotels的太子爺訂了婚。And the rest is history。

現在同朋友說到她的故事,我說:「美國的股票老千局,比香港的更離譜啦。」

朋友說:「我當日拿著《福布斯》的封面,同醫生講,如果找到她和上市公司合作,就發達了,股票肯定炒到飛天。誰知醫生遲疑了一會,說,一滴血,照計不可能驗出咁多嘢噃。」

由此見得,醫生真的有專業知識,比好多美國人更醒得多。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BE%8E%E5%9C%8B%E8%82%A1%E7%A5%A8%E8%80%81%E5%8D%83%E5%B1%80%E5%92%8C%E9%86%AB%E7%94%9F%E7%9A%84%E9%86%AB%E5%AD%B8%E5%B0%88%E6%A5%AD-171121

Tesla照現模式將完蛋

【明報專訊】那天同朋友講起Tesla,究竟它的下場將會是怎樣呢?我的看法是,現在誰也不知它的下場,甚至連馬斯克(Elon Musk)也不會知道。不過,如果它的經營狀况照現在的趨勢下去,應該是遲早完蛋。

不過,現時世上當炒的股票,反而是沒有實質業績,只有幻想和momentum的,反而是像易大宗(1733)這種舊經濟股票,就算是2倍市盈率,十幾厘息率,也無人問津,炒來炒去炒不上。

對冲基金當道 資金追逐短利

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傳統基金沒落,對冲基金當道,大家都在追求短期利潤,至於長線有賺的優質股,就會索性向下炒,當炒到最低點時,私有化好過。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皆因投資者領嘢太多,舊經濟沒落得太快,長揸股票,好多隻都「瀨嘢」,大家「瀨」得太多,咪索性短炒囉!另一個原因,是以前的人對股票的認識不深,反而更有耐性長揸(自以為是的)優質股,但現在的人個個(自以為)識炒股票,一日不炒都身痕,因此更傾向於短炒。

事實上,股票市場之所以蓬勃,正是因為市場存在大量九唔搭八的短炒客,如果個個都像David Webb,長揸收息,靜待股價上升,香港的股票市場就執得都似。這就好像新加坡市場,一潭死水囉!我有朋友開證券公司(大X證券),個個客都億億聲咁買股票,但買了後幾年才沽貨,甚至不沽只收息,間行完全是蝕本,只是為了應酬多年老顧客,老闆又有過百億身家,才繼續營業。

其實長揸收息的投資者,之所以有liquidity(市場流通性),也可以享受股價上升,完全是at the expense of the majority stupid gamblers(犧牲了大多數愚蠢的賭徒)。但他們佔了便宜還賣乖,這才是最可惡之處。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56736637254&issue=2019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