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9日

如何搞起一個電視台?

在上周,我約略講了在一部電影或在一套電視劇中,明星的重要性是遠遠高於製作。我們之所以進場去看電影,或扭開電視機去看劇集,主要的原因,究竟是為了看明星,還是為了看幕後班底呢?
更重要的是,錢是最客觀表達方式,如從投資回報去看,一部影視製作,通常最大部分的成本,花了在甚麼地方去呢?答案是:卡士費。由此可以見得,投資在明星方面,在一部影視製作中,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吸引觀眾的。
但問題在於,卡士的回報最大,成本也最高,究竟這是否划得來呢?大家都知道了,今日的「電視廣播」(511)對於其旗下藝人的薪金支出,十分吝嗇,成為千夫所指的其中一點。但其實,這種「吝嗇」旗下明星的經理人制度,源出自當年的「邵氏」(已私有化,當年的股票編號是「80」)。但為何「邵氏」採用這種制度呢?這正是因精明的邵逸夫明知道卡士費是影視製作最大支出,故不能不對此加以最嚴密的管理,用強硬的合約去管理藝人,壓制他們的收入是影視製作賺錢的不二法門。
 後來「嘉禾」(1132)崛起,靠的是甚麼?就是發掘了李小龍、許冠文及洪金寶等,及用高價撬走成龍,還不是靠明星?嘉禾對於旗下明星的薪酬政策比較公道,明星所分到的遠遠比邵氏的更多,也拍出不少經典的好片子,可是,如論到賺錢能力,「嘉禾」怎能比得上「邵氏」?近年也賣給內地公司,變成「橙天嘉禾」。
 如果要像「香港電視」(1137)的王維基,新開電視台,要來攻堅,有甚麼方法呢?莫不成要挖角搶明星,明星這麼貴,豈不是要把寶貴的資金都花光了嗎?
花錢在製作方面,是沒法子中的法子,因為正是因為幕後人才的成本不高,所以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去製造出好質素的製作。問題在於,這些製作出來的劇集,用的是老戲骨來作為綠葉,但是捧的必須是自己的、年輕有活力的新人,這些新人,必須是高水平的,而且還是給自己簽了十年的經理人合同的,女的要是美女,男的要是大隻兼靚仔,然後,在宣傳方面,就是主力在捧這些新人明星,要他們日日見報,成為偶像……只要有幾個明星彈起了,電視台便很容易站穩陣腳了。當年「嘉禾」之所以崛起,豈不也是因為出了一個李小龍?

http://www.am730.com.hk/column-242984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