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1日

香港爱国学校多年来饱受歧视,教育改革竟然漠视,必须旗帜鲜明

乔治五世(1865年6月3日-1936年1月20日),是英国温莎王朝的开创者,香港人把“乔治”译为“佐治”,“乔治五世”也即是“佐治五世”。在1997年之前,香港的爱国学校,就是俗称的“左治五世”中学,分别是汉华、培侨、香岛、福建,和旺角劳工子弟中学,也即是今日的“劳工子弟学校”的前身。

回到1966年至1967年,香港爱国分子发动了“反英抗暴”,和港英政府武力对抗。今日很多人误会,以为在这之后,左派爱国学校的学生因此而减少了。但据香岛中学校长邓飞对我说,其实正是由于反英抗暴运动,导致认同中国的人大增,当时爱国学校的报读人数,忽然大增起来。

香岛中学校长邓飞

当年港英政府对爱国学校的最致命打击,是在1971年,实行6年免费教育,到了1981年,甚至扩展到9年免费教育。爱国学校的学费纵然便宜,始终也要十元八块,相比起免费教育,平民百姓还是倾向于把子女送到港英政府的官立中小学就读。就此,港英政府夺得了对下一代的洗脑权,从而教育出好几个世代的反中港人。

反观爱国学校,并没获得港英政府任何的津贴补助,毕业生更受尽歧视,不能申请政府工,由于其教学资源不足,学生的英文水平也不高。然而,就是在这资源匮乏的环境,培养出大量的爱国分子,许多人更加成为了今日爱国阵营的稳定栋梁。

换言之,爱国学校的不敌港英学校,有其客观因素,非战之罪。可是,香港在1997年后回归中国,我质问一句:为什么在这之后,爱国学校的数目竟然一如既往,一间也没有增加呢?

在1997年之后,所有政治上的障碍已经没有了:政府可以津贴、毕业生可以申请政府工。再说,中国经济实力远胜五十年前,当年尚可苦苦支撑,今日可以提供的资助是当年的十倍百倍,再加上现时香港有大量的中资机构,其毕业生前途一片光明。

这明明是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为甚么竟然不思进取,不去大幅扩张力量呢?

有人说,爱国的“教联”,即“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的人才库不足,培养不出足够的教师。可是,现在不是一年两年,而是24年过去了,只要有决心,24年有甚么做不出来?如果今日有三、四十间爱国中学,今日的政治局势,已是完全不同了。

有人认为,回归以后,爱国学校的历史任务已完结了。但现实已告诉了我们,这想法是错的。2019年的大规模暴乱,起始原因,正是由“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即“教协”属下教师,对学生日积月累的洗脑教育。爱国学校任重而道远,有必要大幅增加,以对先前的错误教育拨乱反正。

至于专上教育,回归以后,大学学位增加了三分之一,而这三分之一的学额,集中于现有的大学。我再来质问:第一,为甚么没有人去创办私立的爱国大学?第二,像北大、清华这些国内的一流大学,为甚么不在香港设立校区,培养出爱国的大学生?

在《港区国安法》实施之后,香港特区政府所作的教育改革,虽然正在大力扭向爱国爱港的方向,但思维方式似乎仍然和先前的24年一样,集中于从现时的官立大中小学,忽略了对传统左派学校的扶植和培养。这做法既不明智,又不公道:不明智在于,先不管教育改革有可能失败,不一定会成功,纵然成功了,也还是自己生的娃可靠,到了紧急关头,还是有爱国学校,更为稳妥保险。不公道在于,爱国学校含辛茹苦,奋力对抗由教育局和“教协”把持的教育霸权,紧守着“爱国爱港”的火苗,如今邪恶的“教协”已倒,不让它们享受胜利的果实,绝对是于理不合!

https://www.toutiao.com/a7025045579633934885/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