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1日

港府房屋需求管理令人費解

 【明報專訊】房屋問題的基本原理,大約是這樣的﹕要改善居住問題,只能從供應着手,這即是說,不增加供應量,永遠無法增加人均居住面積,也就無法改善居住環境。

當然,還有另外的方法,例如重新分配現有的存量,譬如說,把李嘉誠幾萬呎的豪宅,分給幾十戶人居住,好比幾十年前北京的四合院,也是如此。但這是共產主義的手段,奇怪的是,支持再分配(Redistribution)的人居然是什麼本土研究社,幾家大學的學生之類,這些卻是最為反共的人,可見很多香港人和大學生的智力低到接近弱智的地步。

未來難回復高息 壓力測試太嚴謹

不從供應量着手,就要用需求管理,即是港府一直以來的手法。

需求管理可以從存量着手,也可以從增量着手,前者例如加差餉,是最有效的法子,但受影響的人太多,政府不敢動,唯有從增量着手,即是向買樓人士埋手,現用的方法例如加印花稅、收緊按揭等等。

凡是需求管理,都會造成市場扭曲,相比之下,加稅是政府行為,收緊按揭卻是直接干預市場,對市場的扭曲更加大。再者,收緊按揭有兩個方向﹕一是規定最高按揭成數,一是壓力測試。

撇開理論不說,從實務觀點看,我不明白為何1000萬元以上的樓按,比例從八成突然大跌至五成,中間完全沒有過渡,這令樓價造成斷層。至於壓力測試,明明全世界央行都已講明在未來日子,都不會回復高息,為何要沿用封頂利率2.5厘再加3厘的高水平呢?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600628203486&issue=20200921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