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5日

年輕人VS老海鮮

現時有一個流行的說法,就是老海鮮霸佔位子,讓年輕一代無法上位。今天就是討論這問題。

通常,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在30歲打後,進入了高峰,在40歲後的工作能力更上層樓的,只有人口的10%左右,那是高階層主管。要想工作能力在50歲後、甚至60歲後愈上愈高的,只有大老闆,例如李嘉誠、蓋茨、巴菲特等等,在60歲後,仍然是天下無敵,但這是千中無一,甚至是萬中無一的。

所以,老海鮮霸佔位子,是普遍的現實,問題只在於解決方法。

日本的方法,就是強硬地論資排輩,反正年輕人永遠有衰老的一日,人人都有機會做老海鮮,這也沒有甚麼吃虧不吃虧的。大部分國家的政府工也是用這一招。

至於美國,則採取績效制度,有能力的年輕人很容易出頭,但這就會造成了中年人提早退休。科網世界也採用了這制度。但這有做法,有幾個難以解決的後遺症,第一是,年輕人會用到盡,能者多勞,賺的錢雖然很多,但工作時間也長得令人難以忍受。

第二,畢竟,只有少量年輕人能夠成功,在十多年間賺到了足以一生生活無憂的財富。大量中年人沒有了「南郭吹竽」的保護傘,40歲時的收入少於30歲時,甚至是失業後重新投入職場,這構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以上兩種制度,究竟孰優孰劣,暫不去討論,不過香港的情況,又比較其他地方更嚴重。

這是因為上世紀80至90年代,大量港人移民外地,又有大量英國人撒出,令到香港管理出現了真空,年輕人特別多上位機會。也正是這些年輕人太早上位,佔據了中高層位置,破壞了原有順序而上的生態系統,長久霸佔了位子,令到新一代的人格外難以上位。
再者,英國人走了後,也有大量內地菁英來港,這固然提升了香港的總生產力,但也的確令到競爭的難度大幅提升。

另一個問題則是,固然20、30歲的年輕人的工作能力普遍高於40至60歲的廢老,更有甚者,新一代的人唸書更多,學歷更佳,而且由於資訊發達,他們的知識面和工作能力,也會高於廢老們,但卻被壓在其下,難免不心服。

然而,要解決老海鮮問題,照我的看法,還是慢慢消化,比較適合,否則任由年輕人快速取代老海鮮,結果又會重覆了年輕人太早上位,幾十年後又變成了新一代壓住年輕人的老海鮮,沒完沒了。

這好比我看《射雕英雄傳》,東邪西毒南帝北丐,30歲左右成名,到了70、80歲,還是由他們領導武林,看《倚天屠龍記》,明教的光明左右使者,四大法王,五行旗,五散人等等,也是20多歲成名,到了60歲,還是他們,完全沒有取代,這畢竟不是健康現象。

總括而言,按年資循序漸進,或是按能力一步登天,兩者各有所短,當然,後者對能力高的人是永遠有好處的,不過在這個世上,永遠是能力低的人佔了大多數,不過數目最多的,還是能力低而沒有自知之明,自以為能力高的人。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9/07/05/010120753.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