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9日

林鄭一周年:沒智力、沒知識、沒班底,還明益地產商

在評論林鄭月娥施政一周年之前,首先我要澄清兩點﹕

第一點,通常,行政長官的真正「做嘢」,並非在其上任日,而是其當選後,曾蔭權如是,梁振英如是,林鄭月娥也是,尤其是,林鄭月娥和曾蔭權一樣,在當選前已是政務司司長,一直控制著龐大的公務員機器,根本用不著等到上任日,已經在執行部分政策了。

第二點,執政只有一年多,很多政策只是開了個頭,並不能見到成果。因此,如評論她的施政,很多時只能按照已知的知識,去判斷做法是否聰明和恰當,但卻無法看其成敗蓋棺。

論到林鄭,不可否認的一個客觀事實是,她是作為梁振英的繼任者而當行政長官。梁振英在位五年,得罪了地產商,得罪了泛民,甚至得罪了大量建制派,引起了雨傘運動和旺角騷亂,令到香港動蕩不安。我曾經寫過多篇評論,指出梁振英的不可能連任特首,最大的原因是他在建制派的仇家太多,很可能不夠票當選,因此,中央才退而求其次,選擇了林鄭。

換言之,林鄭是承續了梁振英的遺產。讀者會問﹕「梁振英的政績也很劣呀,還有甚麼遺產可以承繼呢?」

大亂之後,很容易有大治,經濟蕭條之後,往往伴來的是長期的繁榮,英國從五十年代一直衰至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便一飛沖天了,中國經歷了三十年的共產主義,當人民對吃大鍋飯厭倦了,搞改革開放也就易如反掌了。

同樣道理,林鄭在梁振英之後上任,八三一、佔中、旺暴、DQ,同反對派狠狠的打了一場殲滅戰……如果沒有梁振英令人討厭的往績,又或是林鄭早5年登位,有可能同泛民如魚得水嗎?

有人指出,林鄭的親泛民,令到建制陣營大感不滿,甚至有人說,建制派並無支持政府的義務,如果林鄭弄得太過分,建制派可能在某些議題上倒戈相向。不過,就制度健康的角度看,這未嘗不是好事,反正遇上重大議題,不管建制派如何不滿,也必然要支持政府。所以,林鄭的統戰泛民,也是正確的策略,泛民的回報,就是在多次投票,有心或無心放水,有關這些放水行為,不少本土派人士亦已逐次列出,大力抨擊。然而,這從反對派的角度看,固然是「出賣民主」,但從林鄭的政績角度去看,卻是成功的戰略。

香港市民最關心的,當然是房屋問題。

在討論房屋問題之前,我得先講一個故事,就是在一年前,我和一個中型地產商吃午飯,他說到最佳的投資,還是在香港發展地產。我奇怪地問他﹕「你先前不是說過,香港地產已經沒前途的嗎?」

他回答﹕「那時是梁振英當政,我看不通,現在是林鄭月娥,我就放心了。」

我曾經說過,梁振英有一萬個不好,至少他不會勾結地產霸權,反之,地產霸權人人恨他入骨。但縱然如此,梁振英只能稍遏地產霸權的氣焰,無法傷及其根本。然而梁一下台,地產霸權登時沒有了天敵,皆因反對派的所有政綱,均是對地產霸權有利,皆因後者的核心利益,就是減少發展土地和減少建屋。

我不敢說林鄭月娥勾結地產商,但她身邊的智囊們,不是笨蛋,就是已同地產商掛勾了,而她雖然當過發展局局長,卻她沒有智力和知識,因此也無法撇開身邊的智囊,去獨立思考,自然也不可能搞好房屋問題。

觀乎她剛剛公布的三招,開徵一手樓空置稅,其實作用不大,據知地產商在這方面的游說budget並不多,看來只是假裝反抗,以配合林鄭,讓公眾以為這是辣招,實則心中正在偷笑。居屋定價與市價脫鉤,其實居屋和私樓是兩個不同市場,並不互相影響,反而,市民省下了買居屋的部分資金,再過幾年,或許更可以為子女付首期,來買私樓,換言之,居屋減價的部分效益,反而是未來私樓的購買力。說到第三招,把部分住宅地建公屋,這更加是很簡單的供求定律,減少了私樓供應,結果只有一個,就是大利於樓價。

至於我直指林鄭的沒智力和沒知識,這其實是這類港英培育出來的港女菁英的通病。一個讀著名女校,直入港大,畢業做AO,這種人平生沒有經過任何挫折,也通常沒有用過腦,皆因一用腦,有獨立思考能力,甚至會看大量課外書,都會影響到讀書和官場升職。這種人,通常十分勇武,也十分「熟書」,但其能力頂多只能做到政務司司長,卻做不了決策的行政長官。

就這一點,董建華自然見識最廣,梁振英成名三十多年,雖然書唸得不好,也是一名人物,曾蔭權和曾俊華的情況會好些,皆因他們身居財金要職多年,國際exposure很多,增闊了他們的視野和見識。然而林鄭猝登大位,歷練不夠,這卻是致命傷。

歷練不夠的另一結果,是班底也不夠,鄭若驊已有點勉強,像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更加是甩皮甩骨到了極點,對於房地產市場的基本供求關係居然也自承智慧不夠,又例如解決交通擠塞的方法居然是少建設道路和車位,理由是不鼓勵市民開車,事實上,陳帆本來是機電工程專家,根本不懂運輸及房屋……任由這種笨蛋兼外行去主理舉足輕重的運輸及房屋問題,雖是明知其沒班底的難處,也不可原諒,林鄭的施政如何,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http://www.thinkhk.com/article/2018-06/29/27802.html

人口政策各有缺點 唯有幾害取其輕

今日的主題是講人口政策,由於論據太多,為免讀者看得太累,也為免作者寫得太累,所以只寫分析,不列數據,以免浪費篇幅。

政府計算出未來幾十年人口增長預計,我記得七十年代,港英政府為著害怕人口增長太快,特意成立了家庭計劃指導會,「一個嬌,兩個妙,三個吃不消,四個斷擔挑」,口號是「兩個夠晒數」,結果不到十年,主要是因為避孕藥和職業女性湧現,港人變得晚婚,從此非但再不用遏止人口增長,反而要鼓勵多生育了。

由此可以見得,政府估計的人口增長,很多時不能當真,皆因現世間的變數實在太多了。至於現時的人口增減,如果不算單程證,是負增長,算進了單程證,則是正增長。泛民主派的立場,是由港府控制單程證的審批,換言之,只是控制單程證的增長數量。

本土派好像並沒有說明過,其立場究竟是完全禁止「蝗蟲」入港,還只是要減低其進口速度而已。照他們對「蝗蟲」和「蝗卵」(雖然大量本土派人士也是「蝗卵」)的反感,理應是完全禁止入口才對,不過,如果完全禁止,香港人口將出現負增長,但這也許並非其關注重點所在。人口增加和減少,究竟有甚麼利弊呢?我常常說,看一項政策,並非看其優點,而是看其缺點,看看是否能夠忍受,因為,縱使是最好的政策,也會有副作用。

人口減少,假如現有資源不變,他們將可以分到更多的現有資源。然而,由於經濟是用人口來帶動,所以經濟一定會受到影響,近年的日本,便是很好的例子。不過,大家所盼望的樓價下跌,也會出現,但同時,新樓的數量也會減少了,所以市民居住的「平均樓齡」也會增高。

簡單點說,高端人口來得多,例如科技專才,便會搶掉本地科技人才的飯碗,但可以帶動整體經濟,低端人口來得多,可以減低基建成本,也可令到人民生活質素提高,去茶樓飲茶都多幾個員工啦,但這又會扯低基層薪水,以及社會福利,如公屋。但如果完全拒絕人口增加,整個經濟都會萎縮。

說穿了,人口政策,選擇走哪一條都有大量缺點,只是幾害取其輕而已。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A%BA%E5%8F%A3%E6%94%BF%E7%AD%96%E5%90%84%E6%9C%89%E7%BC%BA%E9%BB%9E-%E5%94%AF%E6%9C%89%E5%B9%BE%E5%AE%B3%E5%8F%96%E5%85%B6%E8%BC%95-131817

加高上巿門檻 勝分辨老千股

【明報專訊】今天繼續評論證監會主席唐家成的訪問。

唐說,香港引入同股不同權和無收入生物企業,毫無疑問會引入更多風險,卻是不能避免。其實,監管機構只要提高上市門檻,就可以完全杜絕壞公司上場,但這會扼殺社會要求推動新科技和新經濟的聲音。

這種說法當然好像是毫無破綻,完全正確。然而,問題在於,究竟什麼是壞公司呢?如果是做假帳、啤殼上市,鐵定是壞公司無疑,可是今日的老千股,大部分本來是正正經經做生意的,後來本業垮掉了,又不想公司倒閉,唯有變成老千股,以求自保。反而,在1997年之後,堅決老老實實做生意,不做向下炒老千股的公司,卻很多都倒閉了。

失敗企業被DQ 股民隨時永不翻身

本來不是老千,後來卻變成了老千,這在上市批核時,又怎可以攔截呢?這好比是電影《未來戰士》的劇情了。再說,有一些公司業務沒有問題,但估值極高,擺明要股民輸錢,這又算不算是老千股呢?也有一些公司,上市cap水,上市後向下炒,過幾年後,以低價私有化,這又是不是老千股呢?

所以,壞公司真的很難杜絕,並不單單是靠提高上市門檻便可以。

唐又說,日後市場一定會見到失敗的新經濟企業,但因為擔心而閉關自守,就會錯失機會。

這說法也是完全正確,不過,就算是舊經濟,也常常有失敗的企業。在以前,失敗後,便去當老千股,但在以後,上市公司失敗,隨時會被DQ,永不翻身。究竟是老千股的傷害大,還是被DQ更慘,股民會怎麼想呢?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30213452180&issue=20180629

2018年6月28日

用不著打倒地產霸權 解決居住問題才是重點

首先,我同意其結論:「把精力放在打倒地產霸權上,只會把社會引上歪路。」在資本主義社會,多勞多得,多建樓、多賺錢,是天公地道的事,像在內地的發展商,「雅居樂」(3383)、「碧桂園」(2007)等等,為大量人民解決了居住問題,自然應該多賺錢。

不少民粹的香港市民和政客,認為地產商起樓賺錢是罪惡,其實,抱持這種想法的人,才是罪惡。

現時的情況,是樓價快速飛升、新增單位卻只有一萬多個,換言之,這是少勞多得,在我的眼中,這也是罪惡,也絕對不是資本主義。

然而,地產霸權究竟是不是存在呢?這有兩個含義:

第一,今日房屋供應不足,民無立錐之地,究竟是政府的錯誤決策所致呢?還是發展商強大的遊說能力所致?又或者,那些用種種藉口去反對政府增闢土地的環保團體、民粹政客,又有多少是受到發展商的資助而去做的呢?

第二,發展商建樓寥寥,但藉著高樓價和收租,賺取了香港G.D.P.的頗大比重,再加上不少民生專利,例如電力、煤氣、巴士等等,都由發展商所擁有,由此可見得其在經濟民生的接近壟斷地位。

施先生又寫道:「回想1997年至2003年期間,私人房屋供應量由每年二萬五千間,增至每年10萬間,加上亞洲的資金又被抽回美國,香港的樓價一瀉千里,合共跌了七成。地產商對此亦無能為力,大量炒家因而傾家蕩產……」

我同意發展商影響不了世界金融大局,也影響不了本港經濟盛衰,而這兩點,均是影響樓價的重大原因。

我也同意在1997年至2003年間,發展商無法控制政府的大量房屋供應……但在2003年之後,尤其在曾蔭權年代,就很難說了。也別忘記,2003年前死掉的,只有炒家,發展商幾乎一個也沒倒下。

查實,集中精力關注土地和房屋供應量,令市民安居樂業,才是重點。而當樓價回復正常,地產霸權存在與否,也已無關宏旨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94%A8%E4%B8%8D%E8%91%97%E6%89%93%E5%80%92%E5%9C%B0%E7%94%A2%E9%9C%B8%E6%AC%8A-%E8%A7%A3%E6%B1%BA%E5%B1%85%E4%BD%8F%E5%95%8F%E9%A1%8C%E6%89%8D%E6%98%AF%E9%87%8D%E9%BB%9E-131594

吃肉殘忍嗎?

很多人痛恨吃狗肉的部分中國人和韓國人,也有人反駁說,為甚麼豬肉牛肉可以吃,狗肉和貓肉卻不可吃呢?在此,我盡量羅列各方的論證,希望用邏輯來說話,探討這一問題。

第一點,生物吃來吃去,雖然殘忍,卻是大自然的定律,除了人類已經「升上神枱」,不會互吃之外,其他所有的生物,均難逃被吃的宿命。

第二點,貓和狗是人類培植出來的寵物,並非大自然的生物,然而,身為寵物,是否能夠避免大自然的規律,令到牠們有特權,享有不被吃的理由呢?這一點,下文會再論。不過,吃貓肉和吃狗肉,在不少民族,也其來有自,古已有之。

第三點,豬、牛、羊是家畜,是人類培植出來的,有別於野豬、野牛、野羊,這些品種被培育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被吃。

第四點,前述的寵物天生不被吃,家畜天生應被吃,是不是一種天生決定論?這會不會有點像有些人天生便是貴族,有些人天生便是奴隸?動物的權利是否天生被決定﹕甚麼樣的動物,享有甚麼樣的特權?

第五點,有的人認為,吃動物沒有問題,因為牠們天生便是被吃,不過繁殖家禽家畜的方法太過不人道,所以像朱克伯格,只會吃自己打獵回來的肉,因為這才符合大自然的定律。不過,很明顯,全世界只有極少極少數的富豪,才擁有吃野生動物的財力。很明顯,朱克伯格這種扮嘢的行為,反而令人嘔心。

第六點,動物有感情,也會有痛楚,大型哺乳類動物的感情和痛感,和人類沒有分別。所以,吃任何大型哺乳類動物,都是殘忍的。這也包括了另外的一些智慧生物,例如鸚鵡。

第七點,殘忍有程度之分,有智慧的,如鸚鵡,有類似人類的情感的,如豬、牛、羊,而貓和狗比牠們高出一級,因貓狗和人類更加接近、更加親近,狗比貓高出一點點,因為狗和人類更有感情,更忠心。至於猿猴的優越,來自牠們和人類的基因更為接近。

第八點,低一級的,如雞鴨等等,和人類也可以培養出感情,不過感情不如大型哺乳類動物。同樣地,小型哺乳類動物,如倉鼠,由於和人類難以培養感情,又低了一等。一些冷血動物,如鱷魚、蛇,非但和人類難以培養感情,甚至互相之間,也沒有感情,這又再低了一等。

第九點,說到痛楚感,研究指出,連龍蝦也有痛楚,但這究竟是純自然生理反應,如死青蛙被電擊也會動,實在難說得很。我只能說,這些沒有感情的低等生物,就算有痛楚感,也和人類的感覺大不相同。

結論是,吃動物的殘忍,有程度之分,從吃人肉、吃猿猴、吃貓狗、吃大型哺乳動物,吃雞鴨、吃海鮮,只吃無腦的生物如帶子,以至於只吃素,甚至是只吃熟成的生果,是接受殘忍程度上的分別。

至於我本人,則不反對吃貓狗,但自己不會吃,認為吃哺乳動物至以於吃雞鴨都是殘忍,但殘忍也照吃,吃龍蝦和魚則完全沒有惻隱之心。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6/28/010093090.shtml

2018年6月27日

考死讀書才是 對窮家子弟最公平

日前,中文科補習天王蕭源和其太太,曾因貼中題目「檸檬茶」,名噪一時,涉嫌以智能電話傳送及接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2016年及2017年中國語文科考試的保密資料及試題,被廉政公署落案起訴三項「不誠實意圖而取用電腦罪名」。

從警方觀點去看,「檸檬茶」事件已是非常強烈的疑點,當然要就此偵查下去。從證據學觀點去看,用智能電話去發送信息,行事未免太過疏忽了。有人從教育觀點去看,補習天王的流行,是制度的敗壞、極不健康。也有人從社會的觀點去看,甚至寫了文章,認為太過注重考試,「製造了不公平的起跑線,有錢的學生更容易取得優勢……應該是改良其評核方法……着重活學活用,期望學生跳出標準答案的框架。」

在此指出第一點,是補習天王的盛行,是幫助出色的教師,有著上流的階梯。在以前,教師哪有機會,可以賺上過千萬元薪水?有能者多賺,讓部分教師富起來,而且在現代科技支援下,一個優秀教師可以教上過千名學生,惠澤更多少年,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第二點就是富家子弟優勢問題。從來,富家子弟享有優勢,在以前,富家子弟聘請補習老師,根本是慣例,反而現在補習天王盛行,教學量產化,反而令到補習成本減低了,連中產階級也負擔得起。當然,我們不能忽略了,當愈來愈多中產階級負擔得起補習費用時,低下階層子女更形吃虧了。然而,青少年的上流好比考試拉curve,是零和遊戲,當中產階級更能獲得優勢時,低下階層永遠會吃虧,這是解決不了的死結。

第三點是說要把考試評核多元化,這完全是bullshit。我告訴大家,對學生愈多不同評核方法,對低下階層子女更加不利。在網上有一篇「毒L」自白,說「毒L」不是天生的,但社交在在要錢,沒有錢去社交,便培養不出社交能力。愈多不同評估方法,對富家子弟更加有利,因他們的視野更闊,如考小學,兩文三語,有菲傭者勝出,懂兩種樂器,有錢培訓者勝出。只有考死讀書,才是對窮家子弟最公平的評核方法!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80%83%E6%AD%BB%E8%AE%80%E6%9B%B8%E6%89%8D%E6%98%AF-%E5%B0%8D%E7%AA%AE%E5%AE%B6%E5%AD%90%E5%BC%9F%E6%9C%80%E5%85%AC%E5%B9%B3-131439

七點分析光伏股

第一,今日的主題是光伏股保利協鑫(3800),要分析這股票,必須要看世界大勢和國家政策。
第二,這些年來,光伏一直是國家大力支持的行業,獲得大量補貼,也因而造成了泡沬。
第三,美國在去年已展開「201」調查,姑不論是否打擊「中國製造2025」,中國光伏業被美國重點打擊,是鐵一般的事實。
第四,大半個月前,法改委推出「531新政」,加強對光伏控制,減少補貼,對光伏業是雪上加霜。
第五,光伏冬天來了,為甚麼我要看好保利協鑫呢?因為這是有利於汰弱留強,例如要求繳交保證金,鼓勵金融機構將光伏電站貸款作為綠色金融重點支持對象等等,都是對小公司不利,卻有利於大公司的政策。
第六,我向來認為侵侵一手編導的貿易戰是災禍連場,最終卻是喜劇收場,如我所料沒錯,現時受創最深的光伏業將是最大的爆升板塊。
第七,現時保利協鑫的價格,是2009年來最低,百幾億元市值,怎算也是值博率超高了吧?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art/20180627/20433196

特朗普與香港: 低增長唯有向自己人開刀

日前,本報老闆施永青寫了一篇很有趣的「C觀點」社論﹕「美國已不再把自己視作一個富可敵全球的大國了。這個定位令美國不願再為盟國作額外的承擔,亦不願意在與盟國貿易時吃點小虧。」

施先生的觀察結果,我完全同意,他在文末的解說是﹕「特朗普……的策略是,先固本培元,待美國真的再次強大起來後,才做大佬也未遲。」我雖也完全同意這說法,但卻有興趣更深入地去探討其原因。

話說美國利用貿易去「益」其盟友的政策,從二戰之後,已然有之。

歐洲在一戰後,經濟凋敗,互設貿易壁壘,結果數敗俱傷。有鑑於此,在二戰後,美國採用有識之士的意見,推行馬歇爾計劃,注資歐洲,令到西歐快速復甦,自己也可以從中獲利。

然而,也別忘記,美國幫助西歐的另一目的,是為了壯大西歐,抵抗蘇聯。這一點,從日本更可以看到,因為美國深恨日本當年偷襲珍珠港,本來的政策是令到日本變成窮國,但是當韓戰發生後,態度才一百八十度改變,變成了扶持日本,包括其經濟。

現在的情況,是以上兩點,均已不存在﹕

歐洲已經富裕了,用不著扶助,蘇聯也早滅亡了,西歐的戰略價值也失去了。現時的中國和俄羅斯不過是小打小鬧,根本沒有威脅到美國,或是歐洲、日本、加拿大的能力。再說,歐洲、日本、加拿大是民主國家,也受到美國軍事的保護,不管美國對他們多麼壞,也不可能向中國或俄羅斯靠攏。

簡單點說,美國根本沒有繼續「益」其盟國的必要性。

然而,另一個問題也隨之產生﹕為甚麼美國遲不遲、早不早,偏偏要等現時才發難呢?

這牽涉到另一理論﹕經濟快速發展時,大家齊齊賺街外錢,但當經濟停頓時,唯有內爆,向自己人開刀了。

現時世界經濟因中國開放、蘇聯崩潰,市場迅速壯大幾倍的紅利已然花盡了,進入了低速增長期,「大佬」沒有街外錢揾,只有向手下開刀。當年何鴻燊的父親何世光便是被其外籍老闆所騙而破產,而今日的香港也正是因為高增長期已過,大孖沙們無法賺到街外錢,只有利用地產,塘水滾塘魚,向香港人開刀,這原理是相同的。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89%B9%E6%9C%97%E6%99%AE%E8%88%87%E9%A6%99%E6%B8%AF%EF%BC%9A-%E4%BD%8E%E5%A2%9E%E9%95%B7%E5%94%AF%E6%9C%89%E5%90%91%E8%87%AA%E5%B7%B1%E4%BA%BA%E9%96%8B%E5%88%80-131259

2018年6月26日

馬克思筆下預言的今日世界

續上期,我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看法是,他對於問題的看法是正確的,但是他提出的解決方法卻不可行,至少並不完全可行。其實,今日的香港,也有很多人,對社會的批判是正確的,但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法,卻是死路一條。這叫做﹕斷症正確,落藥錯誤。

本期繼續摘錄《共產黨宣言》的部分精句﹕

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甚至工場手工業也不再能滿足需要了……現代大工業化替了工場手工業;工業中的百萬富翁,一支一支產業大軍的首領,現代資產者,代替了工業的中間等級。(周按﹕企業規模的越來越大,資本的集中化。)

資產階級的這種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伴隨著相應的政治上進展……現代的國家政權不過是管理整個資產階級的共同事務的委員會罷了。(周按﹕現代西方政治就是富豪們的操縱。)

資產階級在……無情地斬斷了把人們束縛于天然尊長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它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它把醫生、律師、教士、詩人和學者變成了它出錢招雇的雇傭勞動者……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周按﹕撫養父母變成了社會福利,養育子女變成了法律任務。)

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業的建立已經成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關的問題。(周按﹕看今天的跨國企業)

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採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整個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的大量人口,----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裡蘊藏有這樣的生產力呢?(周按﹕他死後的一百多年,發展更是不可想像。)

由於機器的推廣和分工,無產者的勞動已經失去了任何獨立的性質,因而對工人也失去了任何吸引力。工人變成了機器的單純的附屬品,要求他做的只是極其簡單、極其單調和極容易學會的操作。因此,花在工人身上的費用,幾乎只限于維持工人生活和延續工人後代所必需的生活資料。但是,商品的價格,從而勞動的價格,是同它的生產費用相等的。因此,勞動越使人感到厭惡,工資也就越減少。不僅如此,機器越推廣,分工越細致,勞動量也就越增加,這或者是由于工作時間的延長,或者是由于在一定時間內所要求的勞動的增加,機器運轉的加速,等等。(周按﹕產業轉型,工人大規模失業。)

中間等級,即小工業家、小商人、手工業者、農民,他們同資產階級作鬥爭,都是為了維護他們這種中間等級的生存,以免于滅亡。所以,他們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不僅如此,他們甚至是反動的,因為他們力圖使歷史的車輪倒轉。如果說他們是革命的,那是鑒於他們行將轉入無產階級的隊伍,這樣,他們就不是維護他們目前的利益,而是維護他們將來的利益,他們就離開自己原來的立場,而站到無產階級的立場上來。(周按﹕今日的中產階級)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6/26/010092816.shtml

特朗普與香港: 低增長唯有向自己人開刀

施先生的觀察結果,我完全同意,他在文末的解說是﹕「特朗普……的策略是,先固本培元,待美國真的再次強大起來後,才做大佬也未遲。」我雖也完全同意這說法,但卻有興趣更深入地去探討其原因。

話說美國利用貿易去「益」其盟友的政策,從二戰之後,已然有之。

歐洲在一戰後,經濟凋敗,互設貿易壁壘,結果數敗俱傷。有鑑於此,在二戰後,美國採用有識之士的意見,推行馬歇爾計劃,注資歐洲,令到西歐快速復甦,自己也可以從中獲利。

然而,也別忘記,美國幫助西歐的另一目的,是為了壯大西歐,抵抗蘇聯。這一點,從日本更可以看到,因為美國深恨日本當年偷襲珍珠港,本來的政策是令到日本變成窮國,但是當韓戰發生後,態度才一百八十度改變,變成了扶持日本,包括其經濟。

現在的情況,是以上兩點,均已不存在﹕

歐洲已經富裕了,用不著扶助,蘇聯也早滅亡了,西歐的戰略價值也失去了。現時的中國和俄羅斯不過是小打小鬧,根本沒有威脅到美國,或是歐洲、日本、加拿大的能力。再說,歐洲、日本、加拿大是民主國家,也受到美國軍事的保護,不管美國對他們多麼壞,也不可能向中國或俄羅斯靠攏。

簡單點說,美國根本沒有繼續「益」其盟國的必要性。

然而,另一個問題也隨之產生﹕為甚麼美國遲不遲、早不早,偏偏要等現時才發難呢?

這牽涉到另一理論﹕經濟快速發展時,大家齊齊賺街外錢,但當經濟停頓時,唯有內爆,向自己人開刀了。

現時世界經濟因中國開放、蘇聯崩潰,市場迅速壯大幾倍的紅利已然花盡了,進入了低速增長期,「大佬」沒有街外錢揾,只有向手下開刀。當年何鴻燊的父親何世光便是被其外籍老闆所騙而破產,而今日的香港也正是因為高增長期已過,大孖沙們無法賺到街外錢,只有利用地產,塘水滾塘魚,向香港人開刀,這原理是相同的。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89%B9%E6%9C%97%E6%99%AE%E8%88%87%E9%A6%99%E6%B8%AF%EF%BC%9A-%E4%BD%8E%E5%A2%9E%E9%95%B7%E5%94%AF%E6%9C%89%E5%90%91%E8%87%AA%E5%B7%B1%E4%BA%BA%E9%96%8B%E5%88%80-131259

基金會才是李嘉誠旗艦

【明報專訊】問題﹕李嘉誠的旗艦究竟是哪一家公司?

如果你答,是長和(0001),那錯了,如果你答是長實(1113),那也錯了,答案應該是﹕李嘉誠基金會才對。

其實這個問題,他都說得很白啦!長和系留給大仔澤鉅,他打本給二仔澤楷做生意,但是他要留回一些給自己,就是李嘉誠基金會了。

今日我想說的,就是在這個世界上,已經不再流行持有公司、管理公司,而是流行持有基金,用基金來投資,利用別人為自己賺錢。你看蓋茨,都是玩這一科,因為富豪們已經發現了,做生意並非發達之道,投資才是,自己什麼都不用做,乾投資,已經得到最大的利潤,還使鬼咁辛苦日做夜做咩!

當然了,在今時今日,要投資獲利,不但要懂得基本分析和財技,還要懂得高科技,但這當然難不了李嘉誠和蓋茨啦!大家不妨想一想,在這十幾廿年,李嘉誠和蓋茨,在投資高科技公司,究竟賺了幾多錢,而且,賺了錢是無人知的,因為只持有不超過5%股份,也不用申報,高位沽貨套利,也不用向公眾交代,幾爽呀!

投資好過辛苦開廠

查實,現在所有的富豪家族,都有family office,好多是在十幾年前高位賣掉了廠房的廠佬,揸住三幾十億元,都不用工作,投資好過開廠。

所以我常常說,在今天,不是資本主義,而是資產主義的世界,有資產者才能勝出。我們這些無產階級,累積第一桶資金,談何容易!我也說過,如果你儉樸一生,投資有道,在六七十歲時,儲蓄連投資利潤,賺到幾億元是不太困難的事,問題在於,你這一世也就完了。你會選擇亂花錢窮一世呢?還是選擇,人在天堂,錢在銀行呢?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29953330133&issue=20180626

2018年6月25日

三個給風流男人 看的警世故事

我所佩服的斯大林

蕭若元說過,在任何一個範疇有成就的人,他都會佩服,然後他說出了我的一個好朋友的名字:「他在溝女方面特別有成就,因此我也很佩服他。」
他的這個立場,我完全同意。今日我講一個邪惡到了極點的人,但我也對他非常佩服,這個人就是有名的蘇聯獨裁者,斯大林。
斯大林出生於1878年,20歲開始搞共產主義革命,在1907年,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法:「1907年6月26日,他和手下在第比利斯市內廣場伏擊帝國銀行護送隊。槍戰中,自製炸彈爆炸殺死40人,而他和手下則劫取了25萬盧布,分文不留,全數上交給組織。但當時孟什維克主導的外高加索黨組織認為搶銀行屬於違紀行為,將斯大林開除出黨。此時斯大林的妻子已經身患重病,由於被開除出黨領不到工資,又沒有從巨款中貪污,沒錢給妻子治病,後者於1907年12月因斑疹傷寒離世。」
我常常引用這個故事,來講明一個殘暴的革命主義分子,可以同時清高到哪一個地步。今日當然沒有這樣的人了。
第二個故事是在1934年後的大清洗,估計有68.2萬人被槍殺,130萬人被判刑,我作為客觀的政治科學家,認為這是難得的政治實驗﹕原來政府死了這麼多人,還能正常運作,而且也不會被反對者推翻。反而,蘇聯的倒塌,是倒在改革開放的身上。
另一個殺人如麻的,是明末的張獻忠,最高記錄的記載說他殺了6億人,這當然不可能,因為當時中國根本沒那麼多人口。不過殺了幾十萬人,至幾百萬人,倒是有的,而且他殺人不像斯大林般有秩序,是亂殺一通,但是他也沒法子維持政權的穩定,因此不能算是一個個案,只能算是失敗的實驗。
第三個故事是斯大林的兩個兒子,根據《維基百科》,其大兒子雅多夫「和父親的相處並不愉快。後來雅可夫在蘇德戰爭中任蘇聯紅軍西方面軍炮兵連上尉連長,1941年在斯摩棱斯克戰役中被德軍俘虜,後德軍提出用雅可夫交換被俘的弗里德里希·保盧斯元帥,斯大林答稱「我不會用一名將軍交換一名士兵」、「我沒有一個叫雅可夫的兒子」及「你們手裡不只是我兒子雅可夫,還有上百萬人都是我的兒子,要麼把他們全部釋放,要麼讓雅可夫和他們分享同樣的命運,斷然拒絕。但在雅科夫被關押期間,斯大林曾組織過兩次對他的營救,皆以失敗告終。1943年,雅可夫在德國俘虜營中,因拒絕服從警衛命令而被槍殺。」
由於蘇聯軍規只有戰死,不准投降被俘,雅可夫被俘後,斯大林殺了他的舅舅,以及把其妻子關進牢裏,直至兒子死後,放才釋放她。
所以我常常說,斯大林是史上最狠的人,對別人狠,對自己也狠,他戰勝希特勒,絕非僥倖,作為一個革命分子,他超標完成,但作為一個人,他就……

http://www.winmoney.hk/famous/100669/

惠生工程值博率高 上升緩慢

「惠生工程」是總部在上海的石化及煤化生產商,提供生產設施設計及建造項目解決方案,即是石油及天然氣的支援行業,它的合作伙伴包括了德國的BASF,德州的大型石油公司,蜆殼石油,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PDVSA(Petróleos de Venezuela, S.A.)等等,都是幾千億美元總資產的那種超級巨無霸。

它在1997年成立,創辦人是長袖善舞的商人華邦嵩,在2012年12月28日上市,發售價是2.79元,集資16.74億元。上市當天以招股價收市,相信是收乾了街貨,然後,緩慢而穩定地上升,半年後升至4.58元。

就在這形勢一片大好之時,老闆無辜涉進了周永康案,股票跌至幾毫子,停牌了一年多。其後,雖證實了他的清白,股票順利復牌,復牌後,股價回升至個幾,在2015年的股災後,又跌回至幾毫子。

它在2017年度的業績,收益增加了35.6%,同時進行了多項收購與合併項目,似乎是「做嘢」中,看其股價,也只是升至個幾而已。
看交易所網站的披露權益,顯示大股東佔有75.99%的股份,但中央結算紀錄的前3名證券行加起來,已有80.37%,由此可以見得,這股票的貨源已歸邊了。

對比起上周五的收市價1.38元,升一倍先至回到招股價,我判斷它的潛在升值遠遠高於潛在跌幅,值博率極高。不過,看它的走勢往績,其上升速度不會太快,只適宜中線投資,不宜短線炒賣。

最後一提,我近日創業,並且將會全身全力投入,正在成立團隊,很多謝好幾位朋友如Phemey,梅偉琛等等均已加入支持,現還要招募多位助理、銷售等等職位,年齡不拘,學歷不拘,但要非常勤力和努力,對工作有熱誠,有意者請電郵至 micro_chow@yahoo.com.hk ,希望有人支持我的理念,加入我的團隊,一起奮鬥啦。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83%A0%E7%94%9F%E5%B7%A5%E7%A8%8B%E5%80%BC%E5%8D%9A%E7%8E%87%E9%AB%98-%E4%B8%8A%E5%8D%87%E7%B7%A9%E6%85%A2-131114

莊家炒虛幣 更易輕身上路

【明報專訊】上周五那天,同某名細價股莊家吹水,他都已經改行,炒有滬深港通概念的中價股了。他說:「家陣大陸的賭徒,全都去了炒虛擬貨幣,因為一升可以升10倍、100倍,比細價股刺激得多啦!」這就是我常常說的,人們對於「賭博性紙張」有着天生的興趣,禁也禁不住。只不過,虛擬貨幣是更進一步,把紙張變成數碼,即是炒「賭博性數字」,但原理是一樣的。

我也說過,沒有實質業務的,會比有實質業務的股票更受歡迎,正是因為它沒有業務,才可以輕身上路,集中資源,去搞炒作,反而有業務的公司,便有包袱,會分了心。

成本比炒細價股更低

虛擬貨幣是更進一步,因為它比細價股更輕身,成本更低,莊家投錢去炒,可以炒得更加爽快。但它也有缺點,就是資訊不多,很難去「刨」,而凡是賭博項目,資訊是吸引的重大因素,例如馬經可以吸引更多馬迷,投資版也可以增加股民數目,虛擬貨幣的資訊流通不夠,也會影響其吸引力。

那天有名幾十億身家的上市公司主席,來電問我對貿易戰的看法。他當然不是真的很看重我的意見,只是太過空閒,冇嘢做,隨便問問我而已。我的回答是:「很多人認為,貿易戰的目的是針對中國,打擊中國崛起,不過事實是,貿易戰蔓延到日本和整個西方,連加拿大都有份喎!看侵侵這兩年來的手法,都是前言不對後語,賊佬試沙煲,試對方的底線,我看他將會在競選連任之時,才會把貿易戰停止,成為了世界貿易及和平的大功臣,那時連任就易如反掌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29868091542&issue=20180625

2018年6月22日

六四事件 必然重現朝鮮

每年的6月4日,我都想寫關於「六四事件」的評論,可惜我向來忽略日子,通常在6月4日或之後,才赫然發現又錯過了一次時機,明年請早。今年也不例外,不過,例外的是,這次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六四」過了半個月,照寫不誤,理由是,我把朝鮮局勢夾在一起寫,也算是符合了時事。

從政治理論來看,當年的六四事件的發生,有著必然性。

第一是民主和自由是普世價值,只要國家開放,西方思想走進來,人民自然會有這個訴求。

第二我當然沒有忘記六四的原來訴求是反官倒,通常,大規模的反政府活動的起因不會是單一,而是多個原因的組合,其中三個最為普遍,一是意識形態上的不滿,如貴族壟斷、民主自由的嚮往,這通常是遠因,二是經濟衰退,這通常是近因,三居然是社會的開放,反而在極權社會,很難組織到反政府活動。

我常常說,別人讀政治,讀的是哲學,追求的是自己心目中最優秀的政治制度,但我作為最高明的政治學大師,研究政治,好比生物學家研究生物,獅子吃羊,沒有誰對誰錯,只有科學,所以我永遠是最客觀的。

因此,對於「六四事件」,前文只講出了發生的必然性,並不講是非公義,現在講「平反六四」,我也沒有立場,我只是同大家講出一個事實,就是一旦「平反六四」,中共政權很可能因而動搖,甚至因而倒台。

這衍生了另一個問題:為甚麼文革可以平反,六四不能平反呢?

很簡單,文革的受害者,主要是幹部,不去平反,安撫自己人,中共無法重新上路。但六四的受害人,主要是學生,沒有以上問題。反而,如果六四平反了,中共的暴行上千上萬,哪還少了?結果就是人人不滿歷史,這又平反,哪又平反,很快就會發現,這不但是殘暴政權,還是隻紙老虎,沒有了威懾力,政府也只有倒台了。

現在扯回朝鮮政權,如果它和美國講和,經濟必然大幅躍進,問題在於它也必然會出現親美後的第一次經濟衰退,這又重演了前述的三個原因,因此也可預言,「六四事件」也將會重現於朝鮮,金正恩不可能沒想過,也不可能不擔心。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5%AD%E5%9B%9B%E4%BA%8B%E4%BB%B6-%E5%BF%85%E7%84%B6%E9%87%8D%E7%8F%BE%E6%9C%9D%E9%AE%AE-130951

2018年6月21日

我看《共產黨宣言》的10點措施

有一句老話﹕「年輕時不相信共產主義,是沒有心,長大後還相信共產主義,是沒有腦。」我找不出這句話的出處,不過,台灣的李登輝居然也說過:「三十歲前不相信共產主義,是沒夢想;三十歲後還相信共產主義,叫不實際。」

至於我本人,年輕時唸經濟學太多,自然完全不信共產主義,後來知識漸長,卻覺得共產主義也大有正確的地方。所以,如果按照上面的邏輯,我在二十歲前是沒有良心,在四十歲後腦子最少沒有了一半,因為我現在是半個共產主義信徒。

下文是抄自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的一部分﹕

1.剝奪地產,把地租用于國家支出。

2.征收高額累進稅。

3.廢除繼承權。

4.沒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亂分子的財產。

5.通過擁有國家資本和獨享壟斷權的國家銀行,把信貸集中在國家手裡。

6.把全部運輸業集中在國家手裡。

7.按照總的計劃增加國營工廠和生產工具,開墾荒地和改良土壤。

8.實行普遍勞動義務制,成立產業軍,特別是在農業方面。

9.把農業和工業結合起來,促使城鄉對立逐步消滅。

10.對所有兒童實行公共的和免費的教育。取消現在這種形式的兒童的工廠勞動。把教育同物質生產結合起來,等等。

原則上,除了第4項,民主自由分子會不贊成外,有那點的原則是不對的?

第1點很多飽受地產霸權欺凌的人都會同意。第2點只是不可行而已,但高稅率、高福利國家,例如北歐,一直是很多人的理想樂園。第3點也是不可行,不過原則上也是偉大的。

第5點也是原則上同意,只是國家控制信貸,免不了要貪腐,現時的國家銀行制度,國家只管貨幣供應,和控制利率,算是局部實行了這政策。第6點我也同意,至少是集體運輸系統應該由國家控制,反正這是雞肋,利潤不大。在西方國家,縱使國家並沒有擁有運輸系統,也會控制其價格。

7和8我當然不同意,也沒有這需要。9則沒有這個必要性,至於10,現在已經成為了人所公認的普世價值,不用再提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6/21/010092396.shtml

房屋增量微不足道 存量分配誰敢去動?

今日講的主題,是房屋的存量和增量,這明明是簡單的概念,但真正理解的人,卻並不多,並且往往有著極度錯誤的詮釋。

所謂的「存量」,也即是總單位數量,現時大約有270萬伙住宅單位,私樓約有120萬伙,公屋約有80萬伙,其餘則為居屋、村屋、其他資助房屋等等,而空置率則是3.7%,即不到10萬伙單位,是全世界最低。

至於家庭數目,則約有240萬個,如果同總存量相減,即得出約25萬至30萬伙單位的差距。本土派的房屋評論員往往以此為依據,計算出空置率應在8%至10%之間。

這些評論員應該也從來沒有買過樓,也從來不懂市場,因為第一,空置率的計算方法有國際標準,不管用上甚麼方法作標準,在「家家有求」的大前提下,香港的空置率始終是世界最低。

第二,家庭數目不一定等於樓宇使用率,先不管丟空放租、裝修、出售中等等自然空置的數字,未結婚的子女搬出自住,又或者是一個男人有幾個「竇」,都不算在「家庭」之內,這又算不算是「空置」呢?

所以,空置率並不等於存量減去家庭數目,只有笨蛋或智障才會採用/或相信這種計算。不過,香港的笨蛋和智障,在樓市分析方面,還真有不少人。

但是,在分析存量問題時,這些笨蛋們至少是說中了一點:如果把存量作出適當的再分配,的確可以完全解決香港的居住問題。

我常常說,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積不夠,這是相比起國際標準而言,反駁者完全站不住腳。可是,人均居住面積不夠,可以用適當的存量再分配,去作解決。例如說,把濫用公屋的居民全都逐走,根本可以完全解決公屋不足的問題,至於私樓,只要對第二套房和公司業主大幅加差餉,也可以釋放出大量單位。

現時的所有政策,例如雙辣招、空置稅等等,都是從增量方面著手,但每年的增量只是1.7萬伙單位,還有大量的納米樓。相比起270萬伙存量,增量的影響力是不痛不癢。

那為甚麼政府不從存量著手呢?皆因這影響到數以百萬計的公屋住戶和私樓業主,將會掀動太大的反對聲音,說穿了,這是既得利益的問題!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88%BF%E5%B1%8B%E5%A2%9E%E9%87%8F%E5%BE%AE%E4%B8%8D%E8%B6%B3%E9%81%93-%E5%AD%98%E9%87%8F%E5%88%86%E9%85%8D%E8%AA%B0%E6%95%A2%E5%8E%BB%E5%8B%95%EF%BC%9F-130749

虛假交易避空置稅不可行

【明報專訊】周一那天看電視新聞,看到訪問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兼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教授,評論空置稅,莊的說法是地產發展商可以藉着出售一手樓給子公司,又或者是出售給其他發展商,把一手樓變成二手樓,以規避空置稅,我看到這一段是深夜兩時左右,也忍不住哈哈大笑,經濟學家的離地,真的到達了極點。

須繳特別印花稅 得不償失

要知道,把一手樓賣出去,把它變成二手樓是要付印花稅的,如果賣給公司,更加要付特別印花稅,空置稅不管有多高,和印花稅相比,也不過是非常小的數目,這豈不是檢芝麻丟西瓜嗎?

當然,也不是沒有方法可以規避印花稅。例如說,發展商很喜歡安排一些自己人,用公司名義高價買樓,以製造虛假成交,托高樓價。這些空殼公司,如果不交印花稅,政府吹他們不脹,又掹他們不長,皆因早已預備了撻訂,把房子交回給發展商。當然,政府可以拉公司董事坐牢,但一般不會這樣做,再說,公司董事也只是人頭,坐牢就坐牢,計數啫,再講,如果真要坐牢,找個大陸人做董事,莫非去大陸申請引渡咩?搵到個人先至算啦!

可是,這一招顯然也不適用於以上狀况,因為只要房子到手,還要出售賺錢,印花稅便逃不掉了。

至於問到,空置稅有無作用,我的回答是﹕「它的作用不大,而且為期很短,但總也有一點點作用。反正,我也寫過文章,講到只要供應繼續不足,任何招數,都只有短期作用,但短期作用也並非沒有作用,這好比延長癌症病人的壽命,也是醫治的一種。」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29522775855&issue=20180621

2018年6月20日

壞消息正好執平貨

惠生工程(2236)是石化及煤化生產商,提供生產設施設計及建造項目解決方案,即是石油及天然氣的支援行業。
它在2012年12月上市,發售價是2.79元,集資16.74億元,上市後走勢良好,最高見到4.58元,誰知因為老闆涉進了周永康案,導致停牌了一年多,其後雖證實是無辜受累,復牌後股價也一直不振。
對於投資者,公司壞消息的最大好處,是可以乘機執平貨。就惠生工程這股票,壞消息和本業根本毫無關係,況且也證實了壞消息原來是子虛烏有,而現股價只是上市價的一半,再加上2017年的盈利仍然1.38億元,這就構成了買貨良機。
查其老闆華邦嵩向來是食大茶飯的大戶,其生意伙伴向來是中石油、德國的BASF、德州的大型石油公司等等,踏入本年,惠生工程也不停的有收購與合併項目。披露權益指出他佔有75.99%的股份,但中央結算記錄的前3名證券行加起來,已有80.37%,由此可以見得,這股票的貨源已歸邊了。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phemey@gmail.com
本欄逢周三刊出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art/20180620/20425845

公屋所造成的資源浪費

今日同大家講公屋所引起的資源浪費問題。在房屋短缺的今天,很多政客都支持大量興建公屋,當然也有不少左派評論員有著同樣意見,但不可不知是,地產發展商幾乎全都支持興建公屋,因在土地供應量不變的大前提下,公屋比例愈高,也愈符合地產商的利益。

然而,只有稍為讀過經濟學101的人,都會明白,公屋所造成的資源浪費,在經濟學上,這叫做「租值消散」。本文的主旨,就是列舉一些公屋所造成的資源浪費,注意,篇幅有限,我並沒有打算在本文去詳細分析公屋政策的利弊,只是集中講引起的資源浪費部分。

第一,傳統理論認為,人們對於私有財產的保存比較珍重,對於公共財則會傾向濫用,所以,公屋的保養會比較差,人們的公德心也比較差。對此,我同意一半,但也只能同意一半,因為很多單幢舊樓,保養情況也很不佳,甚至淪為危樓。因此,我只能得出結論是:公屋的保養必然差,但私樓也只有部分好,部分也是差的,這好比國企必然沒效率,但私企也只有部分有效率。

第二,為防止濫用公屋,政府要聘請大量職員去審批,去監察,這要花很多的錢。

第三,很多人為了合格申請公屋,不願升職,自願做薪水較低的工作,社會的勞力資源因而被消散掉了。

第四,公屋有利於地下經濟從業員,如代客泊車、走水貨、保母及私人補習等,可能收入豐厚,仍能享受到公屋,反而是正常上班的打工族、公務員,在此就吃虧了。

第五,公屋多了,假如土地供應量不變,私樓便少了,這會影響到樓價。

第六,由於公屋的建築質素比私樓差,在土地供應量不變大前提下,公屋所佔比例愈高,代表整個城市的建築總平均質素會拉低。

第七,人民的收入是不斷變化的過程,你今天要住公屋,明天可能發了達,變成了富戶,富戶的財力其實是足夠住私樓。注意,我並非反對富戶政策,只是講出了,公屋政策難以應對人民收入和財富不停的改變這事實。

最後,我必須指出,我並不反對公屋政策,本文只是指出一些經濟學的事實而已。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5%AC%E5%B1%8B%E6%89%80%E9%80%A0%E6%88%90%E7%9A%84%E8%B3%87%E6%BA%90%E6%B5%AA%E8%B2%BB-130536

一招徹底解決殼股問題

【明報專訊】為什麼會有細價股?為什麼會有財技活動?為什麼會有借殼上市?

這些財技活動,很多時理由都有一個,就是很多股民喜歡投資只有概念,沒有實質的項目,但可惜這種項目不能上市,唯有注入上市公司,吸引股民投資。

這些有市場購買力的項目,不用說,大多數都是騙局,但也有其真實性,例如2004年的嘉華建材(0027)注入銀河賭牌項目(也就是後來的銀河娛樂)。當時股價是1元,後來炒至十幾元,金融海嘯時跌至0.5元,現在又升至幾十元……如果項目不准注進上市公司,這種奇蹟便不會發生了。

設新板滿足借殼需要 殼股會消失

把未有實現利潤的項目,注進上市公司,然後集資,完成項目的資金需求,這又何錯之有呢?錯就錯在大部分都是騙局,不過話時話,上市公司也有很多騙局,造假帳變成藍籌股的,都有好幾家啦!一些上市公司,日日向下炒,當資產值大幅折讓時,就來私有化,又或者是幾十年無做過嘢,資產值長期低於股價,折讓八成以上,這些許多都是老牌公司,都是老竇本來做賊,兒子卻成了社會賢達或社會寄生蟲,股民永遠也沒有回報,這又算不算是老千呢?

所以,計我話,倒不如索性另設一個新板,未實現利潤的公司,都可以上市,甚至是沒有實質運作的項目,都可以上,例如賭牌……如此這樣,根本沒有借殼的需要,殼股自然會消失。不要說我傻,其實幾十年前,公司可以隨便上市,只是近代才把上市要求收緊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29435537215&issue=20180620

2018年6月19日

國產美女的擇偶門檻

日前,有朋友介紹認識了一位國產美女。美女才21歲,北京戲劇學院畢業,獨居深圳,樣貌,我給95分,是近幾年見過的第一美女。

吃日本菜時,美女有點公主病,只顧玩手機,不怎麼回應人。不過,她沒像其他國產美女般,亂叫最貴的刺身,只是嚷著吃雪榚,天真卻可加分。

她的父親在北京是地產發展商,很闊,據說包了好幾條女,每條月薪十零廿萬。她的母親比父親小上二十歲,但也分開了。她排第四,對上有三個哥哥,父親也很疼她,會給她買名牌,她一年總會花上幾百萬元,不過,要大手花費,也要撒好久的嬌,才可索到。

她想留在香港居住,我想辦法給她找工作,我想,美女都算是「專才」吧?我給她介紹一個老闆,老闆說沒問題呀,不過她要「堅做」,不能吃空餉,皆因老闆在不久前請過一位官二代,也是美女,結果半年不在香港,自然也拿不到香港身分證,沒法子,因她的父親都管她不住。至於我認識的這位美女,聽到了這「要求」,也要諗過先。

她拍過三次拖,都是puppy love,但她不喜歡香港男仔,說太孤寒了。我說,香港男仔比較文明,她說她不需要文明和文化。我問她擇偶條件,她說買一間房子給她便可以了,當然不是劏房,起碼要二三千萬元。

以上故事的結論,第一是,美女真的不用工作。第二是,任何美女,不管老竇多有錢,只要價啱,都有可能。這是價格問題,不是原則問題。

本周的貼士是,「惠生工程」(2236),但估計升幅不快,只是緩慢地升。祝大家好運!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80619/595467

自己不踢足球,卻希望國家成為足球強國?

有人說過﹕「冰島有33萬人,減去17萬女人,減去12萬18歲以下35歲以上,減去太胖的2.4萬,捕鯨的788人,減去監視火山走不開的321人,減去剪羊毛的2,856人,減去坐監銀行經理23人,一條腿189人,失明265人,球場看球8,781人,減去隊醫教練,臥槽,就剩下23人了。竟然殺進了世界盃。」

2010年起,冰島的國際足協排名由第135位,和香港差不多,急升到第23位,在足球上的偉大成就,當然令到「足球弱國」如中國,以及「足球弱市」的香港,既羡又妒。於是,大家紛紛要找出冰島的成功因素來。

話說冰島並沒有職業球會,全部最佳的球員都為外國效力,幸好整個歐洲都是足球強國,很容易找到優秀的教練。由於冰島太冷,不適合戶外運動,在三十年前,它並沒有足球場,但在大量興建之後,現時已經有7個室內標準足球場,25個人造草球場,和128個小型球場了(按﹕不同的資料來源的數據不同,我沒作深究,總之大家知道,是建了很多很多便是了。)。

簡單點說,冰島的成功理由之一,是大量的投資。在這個世界上,投資和產出是成正比,換言之,投資大,產出大,是必要條件,但非充分條件﹕產出大,肯定要投資大,但投資大,產出不一定大,因為投資可能被亂用,浪費了。

然而,分析這問題,真的是如此片面、如此簡單的嗎?這真的是當政者的政策問題嗎?

在中國,足球固然從來不濟,可是,它並非沒有過把體育運動從無到有的經驗。例如說,在奧運金牌方面,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它並沒有任何的奧運金牌,但現在,它已經是奧運強國了。

中國迅速成為奧運強國的原因,其實只有一項,就是採用了「舉國體制」,由國家隊集中資源來作訓練,運動員從小選拔,而且可享用特別優厚的資源。這種共產主義體制下的培育方式,是最容易達到目標的方法,但只有在僱傭終身制的制度下,才能達到。

然而,舉國體制雖然很有效力,但也有很大的副作用,尤其是當取消了終身制之後,畢竟,運動不能當飯吃,失敗的運動員的後果可以十分嚴重,出售奧運金牌的女子舉重冠軍,已經是有名的悲劇了。

我這裏當然不是去支持把足球變成舉國體制,事實上,外國球會也是商業運作,豈也不是運作得很好嗎?為甚麼外國行,中國不行呢?

上星期,朋友任亮憲約我去酒吧看足球,我去了,酒吧內,人頭湧湧,但大部分的人都只是偶爾看看一下螢幕,入球時大聲歡呼一下,卻不是全場貫注地在看。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social溝通,尤其是女生,更加是溝仔居多。

好了,現在我提出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大家想中國變成足球強國,究竟你自己又會不會去踢足球呢?還是,你只想有很多人天天熱心去操練踢波,自己只是觀眾,甚至自己連球也不去沾,只是想自己的國家是足球強國,威風一下而已呢?

這好比,你想國家成為軍事強國,但自己非但不去當兵,還要做逃兵,而且要逃到外國去,換言之,想的是別人去做,自己卻不做,這種想,有效嗎?

在香港,幾十年前,是足球強市,但現在已不成了,球員還要靠外援。但這又要問同樣的一個問題﹕我們有人踢球嗎?我們打機、溝女、賺錢,但有人踢足球嗎?

自己不踢足球,卻希望國家成為足球強國,這好比自己不唸書,天天講粗口看咸片炒股賭馬,卻希望子女唸書有成,一般的荒謬。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6/19/010092190.shtml

三個給風流男人 看的警世故事

在飛機上,看了《相愛相親》,張艾嘉是我向來喜歡的導演,拍的電影從來沒有令我失望過,不過因為它上映時我忙著別的事,錯失了,正好補看。
它講的是三代女人的故事,張艾嘉母女的兩條線都很普通,特別的是她姥姥的一條故事。張艾嘉的姥姥是他父親的原配,結婚半年後,因家鄉飢荒,其父出城市打工,認識了張母,兩人結合,生下了張。
張的父母相親相愛,廝守過了一生,也在城市正式辦了結婚手續。然而張父的元配姥姥卻是在族譜上登記了是張父的髮妻,不過張父離鄉後沒回過家,但卻有持續寄錢。
後來張父先死,葬在老家,由姥姥守著。多年後,張母也死了,張執意要其父遷工與母合葬,姥姥不肯,故事便由此開始了。
一個女人為不受自己的男人守了一生,兩人只相處了半年,半年即一生,這故事既感人又傷心。我想,有心的風流男人都會因這故事面動容。
這電影令我想起另一個故事,叫一個陌屯女人的來信,原作是奧地利小說家Ptddam Zweig,2005年由徐靜蕾改編自導自演,把故事搬到了民國時代,我還記得當年在深圳看這部電影時的情景。
這故事說一個女人寫信給一個風流作家,她十三歲已認識他,並暗戀他。後來她搬走了,一直對他念念不忘,故意與他邂逅,兩人纒綿了三晚。女人發現男人不在乎自己,毅然離開了他,卻發現自己懷孕,貧困地生下孩子,變成了交際花,又重遇上他,兩人又過了一晚,但儘管女人給了他許多暗示,男人始終記不起她是誰。
最後,女人的孩子死了,她也要死了,所以寫了一封信給他,告訴他這件事,但他只能依稀對她有點印象。
我要說的第三個故事,是古龍寫的三少爺的劍。三少爺謝曉峰風流倜儻,女人揮手便來,和他春風一度,卻甘願死心塌地,有的為他而死,有的盡一生來殺他,總之,他影響了無數女人的一生。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F%BC%88%E5%91%A8%E9%A1%AF%EF%BC%89%EF%BC%88%E7%AC%AC181%E6%9C%9F%EF%BC%89/

公屋供應會否影響私樓樓價?

話說日前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在房屋委員會的周年特別公開會議,說出一心被廣泛報道了的蠢言:「若公屋供應充裕是否會令樓價有下調?還是因公屋供應不足,引致私樓樓價上升,形成循環?」下面還繼續蠢說下去:「以我的智慧,處理唔到。」

第一點要澄清的,就是武功高的人對戰叫「比武」,二打六則應稱為「打架」,要形容周顯大師,可以用「智慧」,但是陳帆卻沒有資格自我貼金,只能用「智力」或「智商」。

第二點要講的,就是身為房屋政策的最高負責人,智力有關知識居然如此之低,連最顯淺的原理也搞不明白,便來主政,香港的運輸及房屋政策又怎能不倒霉呢?

所以,我忍不住要指點一下陳帆,雖然,以他的智力和智商,縱然指點了,也不一定可以領悟。

首先,陳帆並沒有定義到究竟甚麼是「公屋供應充裕」,我假設是做到凡是合資格的人,在申請幾個月之內,便能夠上樓吧。話時話,以今日私樓的租金之高,公屋的收入上限也是不合理,4人家庭應該是27,050元,應該大幅調高,但這與本文無關,不提。

我們知道,公屋和劏房、籠屋是競爭性商品,當公屋的供應增多,劏房和籠屋的租金便會降低,回報率減低了,樓價也會隨之減低。然而,縱使公屋供應完全充裕,也不會完全沒有人住劏房和籠屋,例如說,一人申請者的入息限額是11,250元,假如某人的收入是15,000元,也很可能只願意月花幾千元,去住劏房或籠屋,把錢留來作其他用途。

劏房和籠屋的租金便宜了,細價樓也跌價了,中價樓也難免受到影響,但這影響當然大打折扣,也會一直延伸到豪宅、獨立屋,但折扣又折扣,這個影響是微不足道,小到幾乎不能察覺。

所以,公屋的供應多少,足以影響到整個樓市,不過對豪宅的影響是完全insignificant,因為是兩個不同市場,但對於細價樓而言,卻肯定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然而,近年由於有特別印花稅,新買細價樓來收租,變成了無利可圖,經營劏房和籠屋的,主要是擁有物業多年的舊業主,但這又是另一個題目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5%AC%E5%B1%8B%E4%BE%9B%E6%87%89%E6%9C%83%E5%90%A6%E5%BD%B1%E9%9F%BF%E7%A7%81%E6%A8%93%E6%A8%93%E5%83%B9%EF%BC%9F-130419

搵水魚前記得百度一下

【明報專訊】沒多久前,我在本欄寫下同微信囡囡的交手經過,昨天順手瞄到她的微信,已經改了名字,也換了圖片,對於為她帶來的不便,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但她也是咎由自取,活該。

要知道,她在微信出場的身分,是我的朋友「斌哥」的朋友,因此我也沒有耍她,而是老老實實的告訴她,我就是周顯,是炒股票的,在香港也有很多人認識。誰知她竟然不去「百度一下」,就來對我下手,不識天高地厚,這豈不是活該呢?

這些事情,發生過不止一次。在幾年前,有朋友介紹我,說有一個Pre-IPO的投資計劃,保證可以賺幾倍。結果我約了對方在富聲吃午飯,吃了一半,我便假意約了人,快速走人,讓他們埋單。

我心想,喂,檔嘢在九龍灣搞個劏房office,出來兩個人憂衣憂祿,無厘貴格,就不要出來吹到咁大啦,騙騙平民百姓還可以,莫非他們沒有聽過周顯大師的大名嗎?跟着又約了第二次吃飯,也是在富聲,又吃了他們一頓,還叫了記者拍照,作出了一篇報道,連汁都撈埋。

另一次則是某位半唐番,連中文都唔識,居然也在香港walk,當老千,賣贏梗的非洲採金項目,又是保證贏梗,月賺兩成。我心想,你條茂利,又是連周顯大師的大名都未聽過,所以我也狠狠的教訓了他一頓,就是把這故事寫了出來,結果他當然瘀到無倫,但這件事當然也有後續,就是介紹人大發嬌嗔,說我出賣了她的朋友,惱了我兩年。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29350514685&issue=20180619

2018年6月15日

新派傾刁開門見山

【明報專訊】老闆傾刁,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老派的,總之是天花龍鳳,亂吹一通,當正你是傻瓜。我記得在20多年前,有一個老闆,乘坐勞斯萊斯來傾刁,一開口便是在深圳那幅地皮的價值是幾十億元,他還不願意賣,講了半小時,原來只是想拿500萬元的孖展額而已。

另一宗事件,是有某位仁兄學炒股票,某老闆對他說:「幾十年朋友,你炒股票不如做莊啦,我給你一手平貨,你高沽低揸,咁咪得囉。」結果當然高位沽不出,愈揸愈多,揸到一褲都係。

然後,老闆告訴他,不如再批一些賺梗的股票給你,補回輸了條數:「嗱,隻股票一個仙,股價不可能低過一個仙,這是不是贏梗先?」

股票界食物鏈永遠存在

沒多久前,踫到這位老闆,照樣是用這種方法來同我傾刁,我不知是好嬲還是好笑了。我背後說他20多年沒有進步,不過有一位高人對我說,股票界的食物鏈永遠存在,一定有食物鏈最低層的茂利,所以這位老闆的手法是有用的,只是對我不奏效而已。

高人說的,當然有道理,不久前,這位老闆才搞了一隻股票,賺了兩三億元,結果還有人上門搗亂呢!但他當然不在公司,無有怕。

第二種方法,是新派的,他們一見到行家,就知道不可能老點到對方,因此採取的策略就是open door see mountain,直接同你講如何做世界,如何呃人,現時40歲樓下的新晉莊家,全都是這一派的。

這些人,當然也不是沒有亂吹二四六,但只是把自己吹到多有錢多勁,而對於單刁本身,卻是真實無訛的。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29004717640&issue=20180615

2018年6月14日

簡繁之爭:別忘記,韓國、越南、日本索性放棄漢字

有一句話說,年輕時不相信共產主義,是沒有良心,年老時還相信共產主義,是沒有腦袋。在我而言,恰恰相反﹕我在年輕時,因為唸了經濟學,徹頭徹尾是資本主義的原教旨信徒,反而在長大了之後,學而思之後,越來越覺得共產主義,至少在某些理論上,有其道理。

正因為當年的我是資本主義信徒,所以十分贊成多建私立學校,自然也包括了國際學校,皆因認為私立學校比公立學校更有競爭力,能用更低的成本,教出更優質的學生。

況且,我中學唸津貼學校,班中不少富家子弟,我覺得這些付得起錢的世家,還來爭奪政府津貼,實在太不公道了。如果這些人都唸私校,政府省掉了津貼他們的錢,即是用同樣的錢去教育更少的學生,資源會用得更有效率。

以上理論,十分理想,但後來看到的現實,我漸漸發覺,以上的理想在真實並不存在。例如說,現時有錢人都唸國際學校,要不就是直資,這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分化,在以前,富家子弟和窮家子弟共唸一校的和諧,全沒了。

我看日本的教育制度,劃一地把高的拉下來,把低的拉上去,這是不是更公平呢?我看美國的教育制度,由社區的地稅去支付教育經費,再加上大量的私立學校,窮人子女永遠唸經費最少的學校,這又是否公平呢?

曾蔭權政府用一千元的地價,把寶貴的土地去租給貴族國際學校,這無疑提高了整個香港的平均教育質素,但這又是否公平呢?這又是否對整體有利呢?

本文的主題其實是評論國際學校哈羅以為方便學生過渡至2047年為理由,決定用簡體字教中文,誰知寫了以上一大段的開場白,妹仔大過主人婆。

我本人從來都是使用繁體字,簡體懂看不懂寫。就是日寫幾千字的專業作家年代,也是堅持寫繁體字,反之,那時電腦還未完全流行,不少民主派媒介工作者卻已經大寫簡體字了,我心裏暗暗嘀咕,心想為了方便,政治立場可放在一旁了。

看文字歷史,楷書其實是篆書的簡體,所以繁體字在二千多年前也是簡體字,不過也別忘記,今日使用的繁體字也使用了二千多年,大部份中國文化都是用這種字體寫成的,所以,繁體字也是中國文化的基本,如果不懂繁體字,接觸中國文化,也就難免差了一籌。

簡單來說,我們有一萬個理由,去支持繁體字,但只有一個理由,去支持簡體字,就是現在13億中國人都在用它。然而,這一個理由,是否可以頂上一萬個呢?

現實是,現在所有的外國人,如果學中文,都會學簡體字,也會學普通話,我們有一萬個理由,去支持廣東話勝過普通話,但這抵抗不了大勢,就是除了香港人之外,沒有人會繼續學廣東話,正如也沒有外國人會去學繁體字。

這種情況,並不止發生在香港。越南、韓國、日本都曾經漢字,但越南改用了字母,韓國改用了諺文,現代日本人也用了大量的片假名,這些拼音文字,當然比漢字要醜得多,但醜的贏了,劣幣驅逐良幣,好比當年質素較差的VHS勝了質素較佳的Betamax。

我有一個朋友,極度喜愛巴塞羅那,每年都在那住上兩個月以上,在那裏有很多朋友,當她說起時,會說「返」巴塞。但是,這麼迷巴塞的女生,卻沒有學Catalan,而是學西班牙文。為甚麼呢,因為她雖然沒有去過西班牙的其他地方,但她深切知道,西班牙文的用途比較廣,要學一種,只能學Catalan。

要建立香港人的獨特身分,並不一定要堅持廣東話和繁體字,因為堅持也沒有用。以色列立國時,有幾多猶太人懂得猶太文?西方這麼多的猶太人,堅持自己的猶太身分,處處偏幫以色列,這其中,又有多少人懂得說以色列語?

這好比八達通和支付寶/微信支付之爭,你可以列出一百萬個理由,去證明八達通勝過手機支付,不過我也可以告訴大家,手機支付並非中國的獨家發明,全世界的所有國家,包括美國在內,都是用手機支付,將來這是大趨勢,如果本土香港人堅持使用八達通,那麼,香港將會是世界的孤島。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6/14/010091871.shtml

梁天琦被判刑的5點隨想

梁天琦被判監6年,在這裏,隨手想寫出一些個人想法:第一想,很多人把旺角事件和六七暴動相提並論,然而,今日社會,相比起五十年前,完全不同。

例如說,當年有死刑,現在沒有,以前警察拷問疑犯,嚴刑平常事,六七暴動也打死過疑犯。例如說,在那時,民主、自由、人權等等,並非普世價值。又例如說,在當年,抽水馬桶也是奢侈品,但今日連公屋都要裝冷氣,非但中國,連非洲的大城市也已富起來了,所以,今天人們所講的「民不聊生」,含義和五十年前並不相同。

總之,中央政府力sell的,是今日香港好過1997年前,或至少好過1984年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如果把今日香港同1967年時相比,等於是摑了中央政府,也是摑了「一國兩制」一巴掌。

第二想,有人說,掟磚有可能掟死人,不過縱把這也計上去,相比起六七暴動的暴力程度,不管是警方還是暴方,旺角事件是小兒科。居然也有人反過來批評,旺角事件不夠勇武,發揮不了所sell的功效,事實也已證明,勇武抗爭路線完全失敗。

第三想,六七暴動的目的,是乘著文革,意圖效法一年前的澳門,假如成功,足以推翻港英政府,取而代之,那時暴動者就可變成政府的管治班子,誰知當時的北京政府仍然保持頭腦清醒,不肯乘勢支持,本地左派孤軍作戰,只能失敗收場。

旺角事件的目的……根本沒有明確目的,「八三一」已成定局,肇事者只是洩憤,甚至連西方政府也不支持用暴力,因為明知打不贏,最多只能削弱政府的管治權威,製造出更大的社會矛盾。換言之,六七暴動是老狐狸千算萬算算錯了,旺角事件是一愚蠢小學雞,完全沒有算過。

第四想,此事件也是梁天琦的競選活動之一,經此後他聲名大噪,如非被捕,已成功晉身立法會議員了。反觀其他陷獄的炮灰,如坐7年牢的盧建民,又有何人關心?

第五想,梁天琦出獄後有無政治前途?第一,旺角事件時,大量泛民同本土派劃清界線。第二,香港政治向來忘恩負義,看蘇守忠,劉山青。第三,泛民自己的位子都不夠坐,怎可能讓位於他?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A2%81%E5%A4%A9%E7%90%A6%E8%A2%AB%E5%88%A4%E5%88%91%E7%9A%845%E9%BB%9E%E9%9A%A8%E6%83%B3-129958


空置稅像成藥 只是聊勝於無

【明報專訊】相比起雙辣招,空置稅是沒有什麼效力的招數,只是聊勝於無,好比在便利店買到的成藥,效力不大,梗係處方藥先有威力啦!不過話時話,林鄭月娥不過是區區一名「小職員」,又怎敢推冧樓市呢?連梁振英都不敢做/做不到的事,莫非林鄭可以做到咩!

很多人批評雙辣招沒有用,這是完全不懂市場的說法,不過居然有很多人buy,證明不懂市場的人真的很多。我告訴大家,在一個供應不足或求過於供的市場,任何招數,都只能起短期作用,長期上漲的大勢,是永遠也改不了的。雙辣招有效了3年左右,已經是超額完成了任務。

辣招的副作用,是扭曲了市場,令到成交減少,上車困難,換樓也困難,換言之,這好比治癌的化療藥,非但治不了本,而且副作用甚大,只是吃了比不吃還是好一點點。

辣招令樓價上升速度更穩 時間更長

一個問題是﹕如果政府完全不採取需求管理的措施,樓價將會怎樣呢?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只要對資產市場價格有一點點認識的人,一說便明白﹕樓價將會上升得更快,但也更容易升過籠,變成大跌的熊市,然而,由於求過於供的客觀現實不變,下跌的時間將會很短,而且很快便會升穿前價。

換言之,凡是需求管理的招數,是會把升幅的curve flatten了﹕它把升勢減慢了,但卻令到上升速度更穩,上升時間更長,這就是香港樓市現在的情况。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28917782063&issue=20180614

2018年6月13日

投資一周:我和微信囡囡過招

我是在5月27日收到微信囡囡「CY欣」的信息,她說是「斌哥」的朋友,但後來我問了幾位名有「斌」字的朋友,均說不認識此囡。
她聲稱來自惠州,美圖後的照片也不過是普通質素,一開口,便講股票,但她並未聽過我的大名。翌日,即5月28日,她向我推薦一隻股票,就是象興國際(8157),當時的股價是0.345元。
沒錯,這股票在周一是第8大升幅,收0.58元,距離她的推介,不過兩星期,升了68%,而且每天也有過千萬元的成交額。
微信囡囡,明明是常見騙局,稍為理性都不會中計,出人意表的是,不要問,只要信,居然可賺大錢。我歸因於:微信囡囡的對象不止我一個,而是千千萬萬人,只要有幾百個客戶上釣,升再多都有可能!
由此可見,股市是鬥傻遊戲,但往往傻人更能取勝!
CY欣故事的結局是:我對她說買了象興國際,她問我拿股票單,我直接戳穿她,要她把佣金分我一份,我才給單她看,一言不合,鬧翻了,現在當然有點後悔。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phemey@gmail.com
本欄逢周三刊出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art/20180613/20419320

評3任特首:董曾坐不逢時 梁是賣假藥

討論區有人寫文評4任特首,其中董建華是9分,曾蔭權是1分,梁振英居然是8分,林鄭的暫時評分是4分。董和曾相信大家都猜到了其中內容,這裏略提他評梁振英﹕「梁振英是很盡力為香港做事的……促進香港融入中國整體發展大計。但很不幸和不公平的,很多香港人不喜歡他……任內其中做得最優秀的事情之一,是處理佔中事件和DQ梁游……」至於林鄭,他則說:「……完全是一個殖民地培養出來的公務員大頭目,做事沒有甚麼視野……只是按上級的指示執行,得把口刷鞋。」

我且說對前3任特首看法:董建華生不逢時,做不及時,一個欣欣向榮的香港交到他手上,正確做法是不折騰,平穩過渡幾年,再搞變法,也還不遲。當然了,他縱使不折騰,金融海嘯和沙士照樣會發生,但是香港人受的苦也會比較輕微,而且怨言也不會那麼多。董第二敗筆,在於一旦折騰了,便要折騰到底,八萬五一直推行,根本沒有今天的土地問題。八萬五是先苦後甜的政策,苦盡便會甘來,當年半途而廢,我常常用的比喻是疑犯要麼立刻認罪,要麼堅不吐實,被打斷了幾條肋骨,才去認罪,這是最愚蠢的,既要受苦,又要坐牢。現在的情況是很多人燒炭死了,居住問題還未解決,這些人是白白犧牲了。

我向來不喜歡曾蔭權,但他在當年任特首,則是適合。外國大鱷,是他打的,他的因循,正適合當時的政經氛圍,那時港英的餘法猶在,他縱貪腐也貪不出甚麼花樣。

至於梁振英,他向來就不受歡迎,大家buy他的,是對抗權貴,打擊地產霸權,還有就是有人歡喜有人擔心的「八萬五重現」。換言之,梁就是要折騰,要大洗牌,既得利益者倒下,新一代有上流,就是要做令很多人都討厭的dirty works,因為那時市民已經太過不滿了。我常說,他抓十來個權貴坐牢,香港的問題就可解決大半,但他在上任前搞了一點點,跟著就不搞了。梁振英最大賣點就是敢壞,但他上任後,才被發現他完全不敢折騰,「八萬五」沒重現,覓地一事無成,他,是一個賣假藥的特首。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A9%953%E4%BB%BB%E7%89%B9%E9%A6%96%EF%BC%9A%E8%91%A3%E6%9B%BE%E5%9D%90%E4%B8%8D%E9%80%A2%E6%99%82-%E6%A2%81%E6%98%AF%E8%B3%A3%E5%81%87%E8%97%A5-129804

一手樓空置稅 中小發展商最傷

【明報專訊】政府打算推出一手樓空置稅,我想到了一個應該很多發展商想到了,但卻暫時未見有人寫出來的問題。

話說現在的地產發展項目十分昂貴,十幾億元是起跳數字,香港也有不少小型發展商,整家公司的總資產值也不過是幾十億元而已。這些小型發展商由於樓盤不多,所以惜貨如金,像擠牙膏般擠出來。

另一個原因則是,上市公司要維持穩定的利潤,但手頭的樓盤不多,如果一下子賣光了,明年沒有新樓盤開售,利潤便無以為繼了。所以,一個樓盤賣幾年,有時候的確並沒有囤積的意思,只是為了會計帳目好看一些,是迫不得已的做法。

再說,請一大班員工回來,個個月出糧,也不能夠要他們工作幾個月,然後又停工一兩年……雖然,其實現在很多地產銷售部員工,都是忙一浸,又停幾個月,不過停幾個月,總比停一兩年好吧!

大發展商玩貨如輪轉 只會小量囤積

在這方面,幾家大型發展商不會受到人多的影響,皆因它們樓盤多,一直都在玩貨如輪轉,就算是市道不佳,也只會小量囤積,因為要資金回籠,所以受到空置稅影響的,只會是小型發展商。

我對小型發展商,當然也沒什麼憐憫之心,事實上,我也寫過文章,批評過政府常常要批出小塊地皮,以滿足小型發展商的微弱財力,實不知香港市民其實更喜歡住在大型屋苑,如太古城、美孚新邨等,小型地皮其實反而令到土地資源無法有效率運用。

我認為,土地資源應該以最有效率的運用為大原則,不應想及什麼大型發展商做晒,要把利益均霑到中小型發展商的身上……扯遠了,總之,空置稅對小型發展商帳目的影響,好像沒有人講過,這裏只是客觀地陳述事實而已。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28828943900&issue=20180613

2018年6月12日

司馬家族 如何成立晋朝?(下)

這其中第一個關鍵,當然是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官位是中護軍,即是負責選拔禁軍的頭領,而禁軍就是負責守護京師的軍隊。《晋書》說他「陰養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對比當年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也不過是各擁兵三千而已,如今曹爽的部隊去了高平陵,只要大部分的禁軍保持中立,司馬懿已足可取勝。第二個關鍵,當然是明元皇后早已和司馬懿商定了結盟,沒有她的出頭,司馬懿就算有三萬兵馬,也沒有合法性去奪權。

史書評論此事,說曹爽沒有膽子挾天子以令諸候,明明有曹芳在手,為甚麼不逃走去遠方,組兵與司馬懿決戰。我的意見是,曹爽雖然是廢,但也不是蠢到連這也想不到。不過,很多人忽略了他的顧慮﹕

第一,高平陵距離洛陽城太近,根本只是城郊,他可能跑不掉已被追及。第二,在軍事能力上,他絕對打不過司馬懿。第三,曹芳並非先帝的親生兒子,而且只有17歲,還未及冠,理論上,還要聽太后的話。在中國政治上,太后的權力不可忽視,理論上,太后可以另立皇帝,反正曹叡根本沒有親生兒子。

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2年後就死了,明元皇后也很合作,和司馬師夾手夾腳,淘空了曹魏政權,在254年,廢了曹芳,另立13歲的曹髦為帝。值得注意的是,司馬師本來屬意的是曹據,但明元皇后以曹據是明帝的叔父為理由,反對此事,因為自己低了一輩,叔父也不能為侄兒奉祀。由司馬師聽明元皇后的話,可以見得,當時兩人的關係還很不錯。

不過,司馬師只比老子多活了4年,後來的司馬昭可不客氣,在5年後殺了19歲的曹髦,主因是曹髦對他十分不滿,說出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的千古名句。

明元皇后在4年後的264年死去,翌年,司馬昭也死了,幾個月後,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正式篡位,成立晋朝,距離高平陵之變,一共花了16年,好比由2002年到現在。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5%8F%B8%E9%A6%AC%E5%AE%B6%E6%97%8F-%E5%A6%82%E4%BD%95%E6%88%90%E7%AB%8B%E6%99%8B%E6%9C%9D%EF%BC%9F%EF%BC%88%E4%B8%8B%EF%BC%89%EF%BC%88/

反駁自由黨鍾國斌評空置稅

自由黨內,我有很多要好的朋友,有的人品德高尚,例如邵家輝,有的人學識淵博兼聰明絕頂,例如胡漢清,田北俊只能算是acquaintance,但我很羨慕他的率性而為。有一次,他們大伙兒在皇朝會吃飯,叫埋我,席間有高層問我,如何吸引更多有為青年加入自由黨,我一瞄席間,二十多名大男人共坐一圓桌,忍不住學周星馳在《算死草》的名句:「就咁,換過晒啲女佢……」

好朋友還好朋友,牽及家國大事,就要稟心而評,不講私人感情。話說政府正準備推行空置稅,自由黨的黨魁鍾國斌表示暫時傾向反對,理由如下︰
1. 擔心稅項最終會轉嫁樓價,因羊毛出自羊身上。
2. 預料徵稅對大型發展商影響不大。
3. 政府過去就樓市推出的大部分政策都帶來反效果,如推出「雙辣招」後樓價不跌反升。
4.香港作為自由市場,毋須推出太多政策,應做好營商環境,讓市場自行運作更好,不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我想,自由黨雖然以「自由」為名,但對於經濟學和經濟政策的知識只流於表面,應擇善而諍言,才是真正朋友。

第一反駁:稅項的確有機會被轉嫁到業主的身上,但同時也會增加供應量,兩者加減之下,對樓價的影響是正是負不知,但至少可增加供應量,宏觀地改善了居住環境。關於樓價和居住的分別,我寫過了多篇文章,不過看過的人不多,明白的人更少,我只能說,如果連這基本概念都不識得的人,根本沒有資格去評論樓市。

第二反駁,空置稅,或任何有關樓宇的稅項,目的都不是為了打擊大型發展商,香港並非幾十年前的共產中國,並沒必要鬥地主。空置稅的目的,只是為了令到市場供應量運作得更好。

第三反駁,每一種扭曲市場的政策,都會有反效果,正如每一種藥都有副作用,但這並不代表不用吃藥。「雙辣招」至少把樓價遏止了一段時間,不能說沒有效果,記著,供應不增加,甚麼辣招都不可能有長期效果,但短期效果也不能說是沒效果。

因字數問題,不反駁第四點了。其實我對空置稅抱持中立,只是自由黨的理由太差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F%8D%E9%A7%81%E8%87%AA%E7%94%B1%E9%BB%A8%E9%8D%BE%E5%9C%8B%E6%96%8C%E8%A9%95%E7%A9%BA%E7%BD%AE%E7%A8%85-129657

社會主義國家 能承受更高債務

【明報專訊】關於中國的欠債問題,我沒有細心研究過微觀數據,根本沒資格對此分析和評論。數據分析向來是我的弱項,皆因我實在太懶了,沒空花很多時間讀一些只有一時之用的資料,但理論是我的強項,皆因一旦學會了,它可以永遠適用,一生受用,這是時間成本低,效益高的做法。

槓桿問題的第一個原則,就是凡是槓桿,都有風險。古代的金融家,如果看到今日的金融世界的槓桿率如此之高,一定嚇傻了,認為非爆不可。幾百年前的銀號,人們把白銀存進去,它放一點出來收息,就是只拿三成出來,也已經是不得了的槓桿比率了,如果是今天的銀行,用古代的槓桿,連付租金給地產霸權也不足夠呢!

簡單點說,槓桿比率從來就是恐怖的平衡,識者看來,幾乎沒有一天不危險,這好比股市指數,每一天都有可能發生股災。

所有政府財政不會長期穩定

第二個原則,就是政府財政的安全,其實所有的政府財政,都不穩陣。香港的財政在1997年十分穩定,1998年還有能力出手打倒世界最厲害的金融大鱷,但只是短短幾年的光景,到了2002年,財政已經出現危機。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政府財政根本沒有長期穩定可言。

第三個原則,是就中國政府財政而言。如果要計算槓桿比率,一方面是借貸比率,另一方面則是資產,槓桿就是兩者的比例。你計算美國的政府欠債佔GDP比率,也計算中國的政府欠債佔GDP比率,但這兩者其實並不對等,皆因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政府擁有像中石油(0857)、中移動(0941)等大量國企,所以它在資產那一邊的數字也比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大得多,因此也可以承受更高的債務。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28746692522&issue=20180612

2018年6月11日

貴族名校是殺戮戰場 入讀只為父母面子

查實入讀小學,已是上流社會的殺戮戰場。要入讀優良小學,流利兩文三語,兩種樂器,鋼琴不算,是基本要求,單親家庭固然不予考慮,面試時父母不全部現身,也不予考慮。

我有位年輕朋友,夫婦均是富二代,是某知名國際學校的校友,年捐數十萬元,周末還要去做義工,然而當時兩人還在「做人」階段,「子女」還未受精!(注:經過了中醫和西醫的共同努力,兩人計準日子敦倫,精準授精,艱苦作戰了不到一年,天幸終於在日前成功受孕了。)

然而,如此艱辛,為了入學,又有甚麼作用呢?

蕭若元一共有5個孩子,長子蕭定一,有3個妹妹,還有一鸚鵡,名叫「蕭飛飛」,不知是公是母。

5個孩子之中,3女讀書有成,長女定因唸Wesley College,去意大利佛羅倫斯深造,雅好英國文學,次女瑤瑤是無人不識的美女書獃子,三女雙雙去了英國唸書。蕭飛飛相信沒有唸書,不過聰明絕頂,口若懸河。

至於蕭定一,好像還沒唸完Form 7,已出來社會打拼。他初出道時,當然是在父親的麾下工作,但我可以告訴大家,他的「HMV數碼中國」(8078),三十多億元市值,完全是自己打回來的天下,老蕭並沒有幫上分毫。這當然少不了「出外靠朋友」的關係,但是最重要的關係,也是他自己搭的線,也非父輩的connection……嗯,除了阿太之外。

今日的蕭定一,身家隨時已在父親之上,但他仍然尊敬父親,老蕭說一,他不說二。然而,他的3個妹妹,雖是藍血身份,但論到事業上的成就,相信很難比得上哥哥了。根據某位高人的說法,他早在蕭定一十零歲、讀書不成時,已預告此子將來必成大器,他最近的預言是,現在只是蕭定一事業的開始而已,以後才是真正的輝煌。

這就是我說過的,劉項原來不讀書,推子女唸貴族學校,為的不是其前途,而是父母的面子!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B2%B4%E6%97%8F%E5%90%8D%E6%A0%A1%E6%98%AF%E6%AE%BA%E6%88%AE%E6%88%B0%E5%A0%B4-%E5%85%A5%E8%AE%80%E5%8F%AA%E7%82%BA%E7%88%B6%E6%AF%8D%E9%9D%A2%E5%AD%90-129476

監管禁印股票 細價股難炒

【明報專訊】幾個月前,我已在不同的專欄表示希望未來是上落市,結果如我所願,可惜我並沒有落注買賣期指,否則已經贏了不少錢了。

我這一生以來,只買過三至五次期指,次次均是大跌幾天之後,入市博博反彈,每戰均捷,只可惜這種圖表情况出現的機會率實在太低,我手頭也沒有什麼現金,因此贏不了太多錢。

另外一次,就是2007年,給了50萬元我的經紀,着他discretion炒賣期指,結果幾個月之後輸了個清光。我都算是幾精明的人,這名經紀平常口噏預測期指,頭頭是道,十有八中,我才真金白銀給他試炒,誰知口講是一回事,落場炒又是另一回事,又一次證實了這個傳統說法。

紙上談兵無用 落場炒才見真章

所以,儘管我好像預測未來走勢有時都會中,但我始終不敢用現金來買。反而是細價股,因為一直贏開,有business model,所以買大大,也不怕。但不怕歸不怕,近來市道不順,始終贏不了錢。

那天同朋友講起細價股走勢,我們一致認同,現時的監管機構嚴禁大印股票,因此細價股已很難炒。不過,有好些是在新指引推出之前已經供乾了,只是市道不就,暫時不發動攻勢而已,未來一旦市况轉佳,相信這些股份將會爆升,所以我們也都靜雞雞儲埋不少。記得在2006年底,有人把每隻市值在1000萬元樓下的創業板,3000萬元樓下的主板,隻隻買10萬元,結果不到1年,贏了成億元,成為一時佳話。這些幻想,我都好想重現在自己的身上!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28656775402&issue=20180611

2018年6月9日

格式化的婚書究竟有沒有效率?

寫了4篇關於結婚的文章,誰知因為發稿出現了錯誤,只出了1,3,4這3篇,漏了第2篇,現在補發。

承接上期(按,即第一篇,兩星期前的周二刊登的那篇)講的婚姻問題,首先我承認婚姻是一種男女關係的合約,這是經濟學101的知識了,此外,一夫一妻制婚姻是一種standardized了的合約形式,這也是簡單的道理,不說便明。

可是,講到婚姻這種合約形式,是不是可除一夫一妻制之外,另有其他的合約方式,又或者是因人而異地個別設計,我當然不會引用一些少數民族的婚姻制制,來作為例子,這不足為訓。

在中國,在一夫一妻之外,也有一些其他的婚姻合約方式,例如說,平妻,何鴻燊的大老婆是葡國美女,二夫人藍瓊瓔則是以平妻的身分,嫁入何家,即是長房二房一樣大。

另一方面,妾又算不算是「妻」呢?要知道,妾待的子女,通常並非沒有承繼權,而只是承繼權比較少,我認識的妾待子女,也能分到少量遺產。在很多時候,妾待也不是隨便納的,而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之下,例如太太無子,便是納妾的一大理由。

人們常常以為回教可以娶四個老婆,但是,其實回教也規定了,如果娶四個老婆,必須要把四個老婆也給予同樣地位,理論上,他買手袋,買車子,買房子,一買便是4份。所以,大部分的回教徒都省掉麻煩,娶一個算了。

事實是,絕大部份的國家,絕大部份的人,都是一夫一妻制,只有小部份有權有勢的人,才會有幾個老婆,或者雖然沒有名份,但是實質上有幾個老婆。這叫做「輕微的一夫多妻制」。

好了,現在講到一紙婚書作為合約的問題,為甚麼婚書不能tailor-made給不同的人,滿足他們不同的需要呢?這做做法,究竟是不是沒有效率呢?

這就要講到經濟學上的「效率」的定義了。我承認在經濟學的世界,效率十分重要,問題只在於大家對「效率」的定義為何。通常,二三流的經濟學者,並不明白「效率」的定義,以為多快好省,又或者是tailor-made就是效率,這當然是錯得不能再錯。

例如說,很多二三流的經濟學家都指出,企業的目的就是利潤極大化。但我在《我的揀股秘密》已經指出過,很多企業家的目的,並非利潤極大化,很多人寧願少賺點錢,卻用割喉傾銷的方式,去做市場第一,皆因業內地位、社會地位、個人滿足感等等,在某程度上,比金錢還重要。

如果講效率,格式化了的婚書,究竟是不是沒有效率呢?

試想想,在一個世界,男人向女人求婚,跟著兩人就要討論,哦,這場婚姻究竟為期多久,可不可以續約,假如離婚,可以分到多少贍養費,逐條條款去討論,這會有甚麼後果呢?

答案是﹕這會令到熟悉婚姻有關規則的,佔了極大便宜。換言之,這造成了資訊的不公平。如果把婚書的有關條款定下來,規定了格式,這會變成了沒有彈性,但卻也帶來了效率。

聯繫匯率是一種格式,的士收費也是一種格式,把事情格式化了,會失去彈性,但也會帶來效率。有的地方買東西會講價,有的則不二價,很明顯,資訊不利的一方,便選擇後者。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6/09/010091447.shtml

2018年6月8日

為經濟犧牲居住 抑或為居住犧牲經濟?

房屋問題,其中一個決定性的因素,是人口。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人口是對房屋需求的最大因素,而資金則是對價格需求的最大影響因素,雖然,很多寫了很多文章的所謂評論員,連這兩個基本概念都搞不清楚。

人口當中,有部分是沒有香港身份證的遊客,主要是內地人,他們在香港買房子,是拉高樓價的原因之一。但今日並不講這個,只集中講人口政策。

梁錦松說,香港要有一千萬人口,才有競爭力,同時,民主派很多人認為,香港房屋問題的癥結,在於新移民,如果不搞好單程證的輸入人口,從源頭減人則房屋再起更多,也沒有用。

每年憑單程證輸入香港的,有四萬多人,其他途徑流入香港的,則數量不多,先不去算。每年移民到外國的,大約有三萬人,當加減之下,淨流入大約是一萬多人。

這比例相比於十年前的新加坡,我們遠遠不及,那時的新加坡正是憑著人口增長來帶動經濟增長。現時香港的人口增長比例則稍高於新加坡,和其他的先進西方國家,後者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是負數,全靠新移民來維持人口,香港的情況也是一樣。

總括而言,新移民必然會影響經濟,多輸入人才,經濟會有增長,然而,為人詬病者是單程證持有人及其子女多半是低學歷的人,吃公屋綜援等福利,然而,也別忘記,低收入人士的下一代同時作為基層勞工的機會率也特別高,這有利於本地土生土長的子女作為墊底,尤其當香港未有輸入外勞政策時,這是有正面作用。

結論是,人多好辦事,新移民有利經濟,但同時新移民也肯定會扯緊房屋供求,這其實是一個兩害取其輕的決定:我們願意為了經濟發展犧牲多少房屋供應?反過來說,我們為了快點上樓,願意犧牲多少經濟增長?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82%BA%E7%B6%93%E6%BF%9F%E7%8A%A7%E7%89%B2%E5%B1%85%E4%BD%8F-%E6%8A%91%E6%88%96%E7%82%BA%E5%B1%85%E4%BD%8F%E7%8A%A7%E7%89%B2%E7%B6%93%E6%BF%9F%EF%BC%9F-129294

富二代不首置買樓 好像吃虧了

【明報專訊】昨天講到因為印花稅問題,買樓的人頭因而成為了難題。這居然令到不少富二代得益,因為富豪們覺得首次置業既有稅務優惠,如果不買,好像是吃虧了。所以,這幾年來,不少富豪都對每個子女配給一間豪宅,當然,豪宅是子女自住,沒出租,也賣不得,皆因賣了可能影響分身家也。

有一天,我同某位千億富豪吃飯,他說,每個子女配給一間嘉慧園,不過大仔買時,嘉慧園已從1.35億元升至1.5億元,太貴,決定買第二度。講來講去,香港第一豪宅,始終是嘉慧園,董建華都是住那裏啦。小型屋苑也許有的更豪,但規模太小,不算。地利根德閣和愛都大廈的價格差了一截,而且舊山頂道太陡,車路難行,愛都大廈的樓底太矮,各有缺點。

近來聽過最好笑的笑話:

某位朋友在聚會中被問及,你究竟是做甚麼生意的?他回答說:「我做零售。」其實他是做莊家炒股票,零售的是股票。

炒股也是「零售」「建築」生意

另一位莊家朋友也被問到同樣問題,他的回答是:「建築。」為甚麼是建築呢?他的說法是:「炒股票搭棚,不就是建築嗎?」這位朋友因為提存現金,被中銀取消了戶口。他說,不過是十萬八萬元啫,都以為我是洗黑錢,太離譜了。

另外的一些朋友,因為賭外圍,常常有現金存入,都被取消了戶口。這個年頭,幾乎已經不可能現金交收了,從滅罪來看,當然是好事,不過凡是金融業發達的地方,必然和洗黑錢難脫關係,所以現在香港也難以同倫敦、新加坡競爭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28394956269&issue=20180608

2018年6月7日

男人喜歡攬女同仔吹水

記得在十幾年前,我們一伙股票佬,每逢周五收市,就去東莞玩,常平,黃江,太平,寮步,幾乎每個鎮都走遍了,但講到最好玩的,當然是大朗了,皆因那時帝豪花園酒店剛開門,五百元人仔一晚,折合港紙四百幾,我這一世仔從來沒有住過性價比這麼高的酒店。

如果大家以為,去東莞玩,就是去滾,這就錯了。那裏有歌舞表演,有按摩,酒店有泳池,帶女朋友來唱K,也可以渡過一個愉快的周末。沒有女朋友的,來這裡落D,甚至是吃吃酒店女員工的豆腐,都能認識到女生,根本不愁寂寞。

事實上,去東莞玩,醉翁之意,在於camping,一堆朋友,柴娃娃的走去旅行,如此而已。這其實是麻甩佬一種心理,問題在於,為什麼會有這個心理狀況呢?

其實,大部分的男人,都不喜歡同女人溝通講嘢,他的喜歡的,是有女人在身旁,同時同friend吹水,如果條女唔啱傾,就更加要同班friend一齊啦!

所以,男人其實喜歡飲花酒,喜歡金魚,多過木魚,因此,全世界最貴的去滾地方,都是剩坐枱,不包出街。

這幾個月來,恒指都是炒range,現在又已到達了range的上限,所以還是要沽恒指為佳,至於股票,我也在短炒窄幅上落range的國農金融(8120),祝大家好運!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E8%82%89%E9%A3%9F%E4%B8%AD%E7%92%B0/20180607/592100

道路擠塞車位猛升的元凶之一劉勵超

我手頭有一份剪報,是地政總署前署長劉勵超寫的「土地供應第19招」,存了二十多天,一直沒空去駁斥,今日終於「的起心肝」,寫下此文。

劉所說的第19招,就是:人均居住面積是14.9方米,私家車標準泊車位卻佔12.5方米,這說不通。一個車位售價100萬元,是4人家庭收入中位數的4倍多,這不公平。所以,應該把規劃中的私家車位讓作興建住宅,間接削減私家車的數量增長,減少交通擠塞。   

第一反駁是,減少私家車位,肯定會令車位價格進一步上升,火上加油。

第二反駁是,私家車位的用家,並不全是私家車,也包括了揾食車,例如的士、貨van。
   
第三反駁是原則性問題:私家車究竟算不算奢侈品?

奢侈品很難定義。在古時,凳子稱為「胡床」,是奢侈品。在幾十年前,有洗手間的洋樓和番狗都是奢侈品。50年前的大人,進電影院是必需品。20年前的兒童,YES! Card是必需品。在今日,智能手機是必需品。

在今天,汽車在所有的先進社會,都是中產階級的基本要求,例如說,在東京,人們乘公共交通工具通勤,周末日則駕車出外,今日香港也有不少高收入人士,住在九龍站,開法拉利,但也乘地鐵上下班。

有兩點是必須注意:第一是在繁忙時間的塞車,香港並非最嚴重,反而是比較輕微,大部分的大城市都比香港更為擠塞。

第二是公共建設,應該以為市民謀更多的福利為目標。現時香港人養車難,在短期,政府沒有辦法,但長期目標,應該是希望把以前的奢侈品,變成人人負擔得起的普通消費品。一心把基本消費需求變成奢侈品的長期政策,是苛政,支持苛政的,是狗官。

查劉勵超曾任中央政策組副首席顧問,2002年至2007年出任地政總署署長,換言之,今日香港的交通擠塞,車位短缺,觀其妖言,果然證據確鑿,原來前署長竟然如此仇恨車主,怪不得了!

假若劉退休後裝死狗不發一言,那也罷了,現在居然凸頭出來,大放厥詞,再度為害社會,那就恕我不客氣,不扑之哉,那就枉為評論員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81%93%E8%B7%AF%E6%93%A0%E5%A1%9E%E8%BB%8A%E4%BD%8D%E7%8C%9B%E5%8D%87%E7%9A%84%E5%85%83%E5%87%B6%E4%B9%8B%E4%B8%80%E5%8A%89%E5%8B%B5%E8%B6%85-129105

辣招扭曲巿場的例子

【明報專訊】有一個好朋友,大約一年前,炒股票輸了很多錢,唯有想到賣樓求生。他有好些細價樓,位於銅鑼灣旺區,改裝作了賓館,生意很不錯,回報很高,由於近年細價樓狂升,距離買入價,也已升了一倍至兩倍。然而,他賣來賣去,縱使割價求售,始終無人問津。為甚麼呢?

手持賓館 無人願買

原來是:買樓自住的人,忍受不了其賓館間隔,要想還原作為自住用,需要花上不少的成本。幾百萬元買一間房子來自住,自然不是有錢人,當然不會花這筆錢。但投資客呢?如果他本人名下無樓,不可能買樓投資,如果手頭有樓,買樓就得付出額外印花稅,就是賓館的回報很高,也是划不來的。

於是我同他說,不如把樓去做二按啦。你的炒股功力不錯,輸錢只是一時失利,只要有本錢,沉住氣,很快可以贏回來。講下講下,他在思索期間,已經贏回幾百萬元,稍可喘息了。由此可見,在今日的稅制下,的確是扭曲了市場,令到有些房子,完全不可能出售。

好物業出售也不容易

幾個月前,有人來電,說有筍嘢介紹,也是細價樓。她經營小小一間地產代理舖頭仔,炒樓十幾年,贏了十零億咁上下啦。我說:「如果有筍嘢,你都自己買咗先啦,幾時輪到我呀?」她嘆氣說:「我都好想買,可惜無人頭呢!」

原來那樓的確是好嘢,很快就賣出了。她有一個老公,一個女兒,都已有樓揸手。我問其女:「你名下的一億元物業的租金是不是自己落袋呢?」她說:「當然不是,全數要上繳給阿媽!」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28310210438&issue=20180607

2018年6月6日

男女結婚不過是沒選擇的將就湊合

本篇將是我寫婚姻制度的最後一篇,並非因為寫完了所有想法,而只是連寫了4篇,寫到厭而已。

我不明白,為甚麼一個經濟學者連基本的演化生物學,和人類心理學也不識得,便可以侃侃而談婚姻制度。事實上,演化生物學所使用的分析架構,和經濟學殊無二致。

演化生物學的ABC說,女人的卵子比較寶貴,因此對愛情比較專一,相反,男人的精子要多少有多少,因此就繁殖的角度看,他們要多散播種子,才能繁衍出更多的後代,因此比較花心。

而這種生育能力的不同,反映在其年齡對異性的吸引力上,這就是何式凝教授所說的女人和男人在年紀老去時的吸引力問題。

正是由於男女雙方在性吸引力的貶值速度不一,所以,婚姻合約往往也是一種「綑綁銷售」(Bundling Sale)﹕你要買女人的present value,便要連她的future也一併買下。

這種情況,當然也未必是事實的全部。莊太量何式凝兩位教授都沒說出婚姻的重點,就是人類對伴侶的基本需要﹕

第一是性伴侶,第二是傾訴對象,第三是要其精子/卵子作為繁殖之用,第四是經濟拍擋,共同撫養子女(莊教授倒是講出了這一點),第五是老年後的互相扶持。

這五個功用,未必有一個人可以同時擁有,所以,你的伴侶多半是不完美的。如果是富豪權貴,往往可以分由不同的女人,去履行不同的功用,但是普通人就沒有這能力了。

如果講到愛情,大家往往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大部分人都無法選擇到最愛的人廝守一生。我少年時很喜歡林青霞,唔通她又會中意我咩!我們選擇的,是available best,所以,有時候講愛情,是很無謂,大部份人結婚,都是選沒有選擇中的選擇,女人嫁不了白馬王子,男人也娶不了夢中情人。

如果大家都是最愛,用不著婚書,但如果雙方關係並不穩,那就更加要合約了。這好比如果雙方都是遵守合約的信人,無須簽合同,但如果有一方有可能不守信約,那就更加要簽合約了。

此外還有很多婚姻關係,利益不限於贍養費,女方比男方更有錢,固然有可能。從古到今,聯姻往往是利益上強強聯合的一種方式,大部分的婚姻都是門當戶對,竹門對竹門,木門對木門。

講到婚姻的利益關係,大部分的夫婦都是很少涉及。像我的大學同學,大部份的對象是大學同學,公一份婆一份,經濟狀況差不多,但當然也並非和利益無關,皆因在我那個年代,兩個大學生結婚,幾乎已經是保證可以過好生活了。如果雙方的條件均等,一夫一妻幾乎是必然,只有一方是完全弱勢,一夫多妻才有可能性。

太多了,不寫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6/05/010091097.shtml

謎網股努力洗底

國農金融投資(8120)本來是「謎網50」之一員,不過,其實經過了這一年的洗牌,所謂的「謎網股」絕大部份均已轉手、重組,我笑說:「這些股票因為證監贒到實,反而更加安全,絕對不敢亂來。」
查實國農金融已從農業股轉型為金融投資公司,擁有1號、4號、9號證券牌照,以及財務牌。上市公司經營農業,不少的下場都好大鑊,但是經營證券,很難發達,也死不了人,安全系數十分高。
國農金融投資在2016年4月以0.1元作價2供1後,在11月又配過股,在去年4月也配售過,10天前三度配售,3次的配售價均是0.1元,由此可以見得,0.1元應該是幾穩陣的底價。
這是我近日的重點短炒對象,皆因1.29億元市值,贏輸有限,謎網股不可能亂印股票,算是有一定保障。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供了一次股、批了3次,相信都已經慢慢搾乾了,中線而言,也不排除大幹一場,炒至正常殼價市值……這當然要等到市況轉佳,方有可能。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art/20180606/20412596

試解讀特朗普的「狂」

美國總統特朗普絕對不是傻佬,更加不可能是狂人,皆因傻佬不可能發達,狂人更加不可能成為美國總統……因此,他的政策,他的招數,他的自相矛盾,必然也自有章法,只是我們看不穿而已。

首先回到兩年前,他為甚麼會當選?講甚麼投票,講甚麼政綱,講吸引到甚麼選民,那不過是看新聞翻譯的外行人。真正的選舉內行,只會講兩個字:樁腳。在香港如是,在台灣如是,在英美等西方國家也如是。

沒錯,絕大部分選民,都不看政綱,是聽樁腳的遊說而投票。那些游離票,主要是受過知識的中產階級,有自己的政治主見,然而,這些顯然也不是特朗普的基本票源。換言之,特朗普是搞掂了一些幕後大佬,他們有大量樁腳,出錢出力,協助了特朗普的當選。按照選舉慣例,在當選後,需要酬庸,減稅方案便是其中一項。

第二個大問題,就是美國明明稱霸天下,為甚麼還要不滿現狀呢?

在以前,歐洲列強玩殖民地制度,付出軍費,收回殖民地的人力和天然資源,到了後來,還入不敷支。如今美國玩的是附庸國制度,軍費太巨,剝削不夠,長此下去,並沒有可持續發展性。請記著,幾乎所有的帝國,其崩潰的原因之一,就是軍費太大,付不出來。

所以,美國如要其力量有可持續發展性,唯有打破現時的制度和均衡,這就需要一個狂人,來來回回,只有用這種完全不可捉摸的策略,才可以試探到各國的底線,打破現狀,爭取最佳條件。假設你是外交官,你答應了的事,絕對不會反口,因為反口會帶來麻煩。同樣地,一個打工仔答應了客戶的條件,也絕對不會反口,只有老闆才會反口不認帳。因此,美國如果要重建政經秩序,決計不能讓專業外交官來主導,而是由總統來決定一切。

然而,長期的出爾反爾,會有一個後遺症,就是文官的無所適從,某程度上瓦解了現存的制度。但也許重建美國國內的權力秩序,正正是特朗普和其幕後大佬的如意算盤之一。最後一提,國家政策的決定太過專業,不可能一個人想出來。特朗普自然也不會獨自決策,而是大堆智囊集體出來的決定。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A9%A6%E8%A7%A3%E8%AE%80%E7%89%B9%E6%9C%97%E6%99%AE%E7%9A%84%E3%80%8C%E7%8B%82%E3%80%8D-128947

重溫國際德祥事件

【明報專訊】昨天講起曾文豪,忽然想起了當年大大有名的「國際德祥事件」。

根據某本周刊的報道:「曾文豪在夏威夷大學工商管理學系畢業後,八六年便回港返父親創立的惠泰幫手……首先分拆國際德祥上市……陳國強與他際遇相若,接手父親建築公司權利和均安……後來陳國強泊李嘉誠碼頭,惠泰要賣國際德祥套現來收購亞細安,於是便賣給台資太平洋建設及陳國強。」

國際德祥從曾文豪轉到陳國強的手上之後,根據楊受成的自傳《爭氣》:「90年,楊受成看好德祥建築的發展潛力,連月買入該公司的股票和認股證,窩輪價瞬間由兩三分錢,被炒至兩三毫。但此時,巿場忽然有異動,他發現自己買入的窩輪數量,跟巿場已發行的數量(一千多萬股)相差無幾,然巿場仍有大量德祥窩輪(五千多萬股)浮動出售,明顯他正受到大鱷狙擊,大玩沽空伎倆。不過楊受成未驚過,更決定:『你沽空多少,我買進多少。價格再貴,我都要繼續買下去。』結果整整一個月,沽空的賣家仍沒法交收,他於是向交易所報告,交易所有感事態嚴重,宣布停牌。最後由一班經紀協會代表從中斡旋,楊受成才手下留情,以合理價錢把事情解決,淨賺數千萬元。經此一役以一敵百,他於股壇聲名大噪,香港交易所及證監會更自此將沽空列為刑事罪行。」

從此沽空被列為刑事罪

國際德祥這成為經典案例的原因,一來是上文講的,市場流通數量竟然比總發行量還要多,二來是認股證的價格,居然炒到比正股更高……所以有人大量沽空,正是為此。

到了最後,這公司賣了給羅兆輝,易名「金匡企業」,後來羅兆輝破產,落到劉鑾雄的手上,真是粒粒天王巨星。幾年前,劉又賣掉了,現在的大股東是張偉權,公司改名為同佳健康(0286)。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28226080402&issue=20180606

2018年6月5日

司馬家族 如何成立晋朝?(上)

蕭若元買下了《大軍師司馬懿》的版權,搞了一個研討會,除了他之外,還找了我和趙善軒博士來參與。我對三國並不熟悉,不敢空槍上陣,在事前寫下一些筆記,就是下文。
蕭若元把司馬懿比作德川家康,其成功因素包括了忍得和長命,事實上,司馬懿(179-251)比孔明還大了2年,比曹丕大了9年,比曹叡大了27年,如果不是曹家的皇帝們個個短命,司馬懿不可能得掌大權。
司馬懿是個軍事奇才,當然仍比不上諸葛亮,他最有名的故事不消說是《三國演義》的「上方谷司馬受困,五丈原諸葛禳星」,死守不出,不中孔明的激將法,並且向來使問及﹕「孔明寢食及事之煩簡若何?」使者曰:「丞相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啖之食,日不過數升。」懿顧謂諸將曰:「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
然而,司馬懿在戰場上雖然是除諸葛亮外戰無不勝,但要真正的掌握大權,還是政治鬥爭。
魏明帝曹叡於239年逝世,繼位的是曹芳,是曹叡的養子,不過也是曹操的後代,當時只有8歲。皇帝年紀太小,通常由皇太后和大臣輔政,曹叡的皇后姓郭,由於他的母親,即曹丕的老婆也姓郭,因此後一位通常稱為「明元皇后」。
這位明元皇后有三點需要說的,第一是她是西平郡的土豪的女兒,西平郡判亂,曹丕派人鎮壓,她因美色而被帶走,輾轉成為了曹叡的皇后。第二是,她不是曹芳的母親,不過也為曹叡生了一個女兒。所以從心理學上看,她對於曹氏政權並沒有甚麼感情。
第三點是,曹爽先是架空了司馬懿,在輔政8年之後,再用計軟禁了明元皇后,從此獨攬大權。
說到這裏,我的看法是,第一點,司馬懿的權謀並非戰無不勝,至少和曹爽的鬥爭中,第一仗是敗了。由於他在曹丕死時,已經是輔政大臣,威望比曹爽高得多,因此他的輸掉,更見其拙。第二點是,曹爽的軍事不成,但照樣不影響他的奪權,由此證明,在政治的世界,權謀比軍事更是重要。第三點是,這也許因為曹爽久在中央政府任職,勢力根深莃固,所以在宮廷鬥爭中,較易取勝。
在正始十年,曹芳與曹爽三兄弟往高平陵拜祭明帝,京城權力真空,司馬懿乘機和明元皇后結盟,以後者的名義下令,罷免曹爽一伙人的職位。結果曹爽投降,以為可以保住榮華富貴,誰知司馬懿秋後算賬,殺光了他全家。

http://www.winmoney.hk/famous/%E3%80%90%E8%82%89%E9%A3%9F%E9%87%91%E8%9E%8D%E5%9C%88%E3%80%91%E5%8F%B8%E9%A6%AC%E5%AE%B6%E6%97%8F-%E5%A6%82%E4%BD%95%E6%88%90%E7%AB%8B%E6%99%8B%E6%9C%9D%EF%BC%9F%EF%BC%88%E4%B8%8A%EF%BC%89%EF%BC%88/

把道具鈔票借給積犯使用才是被控的真因!

對於電影工作人員因藏有道具鈔票而被判刑,電影人當然是全力反對,杜汶澤也許是唯一的例外,不過他向來是電影界的異流,不足為怪,至於法律界,如湯家驊,自然是全力支持警察執法和法庭判決,以上是屁股決定腦袋,又是馬克思說的「階級決定論」。然而,在社會各界,則是支持與反對參半,莫執一是。

至於我本人的想法,則比較務實;一條從開埠以來從來未曾執行過的法律,為甚麼竟會無端端的執法起來,其中必有原因。是針對?是政治檢控?看報道,把《樹大招風》和那些道具鈔票拉在一起,但《樹大招風》的內容,又不像會惹怒政府或警方呀?

首被告叫羅潤霖,35歲,有襲擊傷人、醉駕、危駕、藏毒等9個案底。這種積犯必然長期被警方監視,不在話下。

道具師張偉全是專業人士,藏有21箱共計22.3萬張道具鈔票,幣種包括港幣、人民幣、英鎊、美元及歐元。

羅潤霖是其朋友,向張借了9,996張1,000元的道具鈔票,並且付給對方2,000元至3,000元的代價。警方在前年11月2日持搜查令到羅的住所搜查,在羅妻座駕發現一箱內有9,996張面額1,000港元的道具銀紙。請注意﹕案情並沒有說搜查令的本來目的是為了查偽鈔,也說不定是為了查別的案件。

羅聲稱,他被朋友拍下幾乎全裸的片段,只以洗髮瓶遮蔽重要部位,其友並把這片在WhatsApp群組內傳閱。羅想報復,說要與此友一起買六合彩,假裝贏得一千萬元,讓好友望見道具鈔票時信以為真,再拍攝對方近距離觀看或觸摸道具鈔票時的失望表情。

第一,這當然不能算是報道中的「微電影」,第二,如果你是警察,你會相信一個慣匪說的這故事,還是控告他藏有偽鈔?

無疑地,正常的警察應該決定控告,一旦控告,借出道具鈔票的道具全難免成為了第二被告。

如果問我對此案的看法,道具全把道具鈔票借給有多次案底的朋友使用,態度是不專業,不小心,不恰當,而且在這過程中,他也有收受利益,故此,警察也不同他客氣,直接向他提控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8A%8A%E9%81%93%E5%85%B7%E9%88%94%E7%A5%A8%E5%80%9F%E7%B5%A6%E7%A9%8D%E7%8A%AF%E4%BD%BF%E7%94%A8%E6%89%8D%E6%98%AF%E8%A2%AB%E6%8E%A7%E7%9A%84%E7%9C%9F%E5%9B%A0%EF%BC%81-128706

千金難買少年窮

【明報專訊】新聞看到,曾文豪和港姐李美慧結婚,忽然想起,我同Peter已經多年沒見了。

記得第一次見到他是在1999年,同蕭若元在萬豪酒店吃飯,蕭說介紹最聰明的上市公司主席給我認識。最近一次聽到他的名字,除了這次他結婚的消息之外,就是大約1個月前和一名千億富豪、60幾歲的地產商在國福樓吃午飯,他也說起,在他這一輩的商人當中,最叻的一個就是肥仔曾了。

請注意,曾文豪出道極早,20多歲已在商場做大刁,他雖然只有50多歲,但和60多歲的一幫是同輩。他的聰明絕頂也是商界公認的事,可惜做生意呢家嘢,一命二運三風水,不是單單靠叻便可以成功。

生意思維愈早學愈佳

他同我講過一個故事,印象最深刻,我好像也曾經寫過出來。他比較自己與父親,即福建幫首富曾紀華,他說唸書比父親多,也比父親聰明得多,可是自己逃不過金融風暴,但如果換上了父親,相信必然可以安然度過。他並沒有說出原因,可是據我的解讀,在民間智慧、人生經驗、薑是老的辣等等方面,曾老的確完勝其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想成功,讀書和聰明才智並非決定因素,劉項原來不讀書,李嘉誠先生常表示深悔自己沒機會唸大學,但我認為,假使他唸了大學,想來沒有今天的成就。蓋茨和朱克伯格輟學創業,也許不輟學反而會創業不成,我把這歸因於做生意思維需要學習,愈早學習,效果愈佳,這叫做「童子功」。同樣道理,千金難買少年窮,年紀輕時多受挫折,做生意時經歷過艱苦經營階段,都大有利於後來的成功。當年曾文豪想到自己不及乃父,他的公認聰明,也是有其道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28140752782&issue=20180605

2018年6月4日

2.76億元市值的新股萬成集團

上周五上市的「萬成集團」(1451),最初,是因為老友Alan Wong講述了其創辦人之一的傳奇故事,因而開始研究這股票,研究後覺得不錯,便申請了其新股,上市後仍然持有,至執筆時尚未沽出。

「萬成集團」成立於2007年,是由周氏家族創辦,即64歲的周青和30歲的周瑋。未幾鍾氏家族入股,64歲的鍾國強是周青的表姐夫,也是30歲的鍾丞晉的父親兩家原是表親,相信鍾家的財力較強,前者住在地利根德里騰皇居,估計大約四千多萬元。

它的母公司在香港,生產基地則在中國廣東省韶關市,主要生產及銷售塑膠樽及嬰兒餵哺配件,這其中分為兩條陣線:

1.OEM業務:主要是銷往海外,尤其是美國,以OEM生產及銷售嬰兒及幼兒塑膠樽、杯、運動塑膠水樽,市場份額佔3.3%,2017年在膠樽及嬰兒餵哺配件的OEM製造商中排名第一。

2.品牌銷售業務:主要就中國市場以自身的「優優馬騮」(YOYOMONKEY)品牌,那是一個戴了金剛圈的Q版孫悟空標誌,生產及銷售嬰兒及幼兒產品,包括了嬰幼兒用品手動吸奶器、保溫奶瓶、吸管杯、刀叉、口腔發育、清潔護理、衛生用品及其他餵養用品,主要則是塑膠樽及杯。

它的發售價是1.34元,一共有18,489份申請,超額認購約613倍,回撥50%,上市當日,即上星期五,最高炒至1.84元,收市價是1.38元,成交1.12億股。

為甚麼我不在上周五沽出這股票呢?原因很簡單,它如果以市值計,只值2.76億元,我就算持有3年,它才賣殼,我的成本價加上了利息,再轉換市值,也不過是3.5億元,假設殼價不變,以現價7億元計,以市值交收,我仍然有一倍的利潤。

以上的計算只要稍為懂得殼股理論,都能輕易計算出來。然而,有一點卻是很多人忽略了,就是月前交易所收緊了上市規則,主板最低市值由2億元,提高至5億元,而「萬成集團」則是舊制的最後一間,換言之,它是「加價前」的最後一隻,好有selling point!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2-76%E5%84%84%E5%85%83%E5%B8%82%E5%80%BC%E7%9A%84%E6%96%B0%E8%82%A1%E8%90%AC%E6%88%90%E9%9B%86%E5%9C%98-128565

股票Sales露馬腳

【明報專訊】幾天前,有一個新朋友add我的WeChat,我很少用微信,但這位朋友說自己是某人的朋友,偏偏某人又是我非常尊敬的人,我訂東京的Sawada全靠他的面子,所以我就勉為其難應酬她一番了。

看照片,她大約30歲,來自惠州,某人長駐中國大陸開連鎖餐廳,相識也是很合理。她有一些扮cute的照片,樣貌算是OK吧!很快地,她和我交流股票,我心想,這肯定是某人告訴她,我是炒股票的,因而有這交流。她先說自己買了同仁堂國藥(3613)、醫思醫療(2138)、石藥集團(1093),隻隻都咁勁,我心想,不是真有堅料,就是吹牛。不過,她既是某人的朋友,是真堅也說不定,再講,女人呢家嘢,就算樣貌在我的心中算是平平,也有可能會有點市場。講起了健康股,我說我持有佳兆業健康(0876),誰知她斬釘截鐵地說這股票不好,着我快點沽出。

於是,我打電話給某人,問他認不認識這女人,有沒有叫過朋友與我聯繫。他說:「沒有呀,可不可以發照片給他,讓他看看呢?」

我心領神會,繼續微信,佯稱已沽出了佳兆業健康。翌日,她果然給我貼士,叫我買象興國際(8157),當時股價是0.345元,我看了資料,居然也不太差呀,炒股票呢家嘢很難料,就是這種情况也不排除會賺錢。

沒一天,她馬上追問,我買了沒有,我說買了百多萬股,她追問我拿落盤的單,終於露出了馬腳。我說先前你講過,我贏錢送你貓山王就可以了,如果你來香港,我還保你去富豪飯堂吃香喝辣。她追着要拿,我說這是私隱。她再追,我說除非你把佣金分我一半吧!她假裝不明白什麼佣金,我說是你推銷股票的佣金。她最後只能說,你不把單給我,我以後不給你貼士。我說沒所謂呀!心想我的貼士還不夠多嗎?

Story ended.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28051496762&issue=20180604

2018年6月1日

我對港珠大灣區的不看好

港珠澳大橋即將在9月通車,港鐵(066)主席馬時亨說,香港青年如在內地置業,猶如家住美國康涅狄格州,上班地點則在紐約,一樣的方便。

預計港珠澳大橋的收費為私家車150元,穿梭巴士450元,以每架巴士坐45人計算,每位約需5至12元,估計單程80元,來回就是160元,多位論者都已指出普通打工仔只怕負擔不起,直斥馬時亨太過離地。

在此,我指出另一重點,就是美國人從康涅狄格到紐約上班,是開車,香港人乘港珠澳大橋,是坐巴士:開車上班,是點對點,但坐巴士上大橋,首先要坐車接駁去大巴站,過了大橋下車後,還要轉車到上班地點,合共是三程車。每一程車,都要等車,消耗時間。馬時亨應該沒有坐過巴士返內地,中途需要過關兩次,兩地兩檢,每次要提行李下車……

我估計,全程上車下車,走路和等車的時間,各20分鐘左右。其中有部分時間,是日曬雨淋,頗為辛苦,自然和美國人開車大有分別。不過香港人的命賤,不管是權貴還是反對派,都公認了我們的生活標準是住400方呎公屋,坐公車上下班,700方呎私樓是豪宅,開車是奢侈,這也是朝野之間的共識,也是香港人的宿命。

不過,要說到大灣區的「機遇」,在二十年前,香港和深圳的狀況,豈不也好比今日的大灣區?查實港深相比港珠,位置較接近,交通成本也更低,如果當年港深融合,早已是世界第一的大城市了。

且不去追究為甚麼當年港深沒有融合,二十年後的今天,港珠要發展大灣區,首先有深圳夾在其中,再者路程遠,成本高。它可以作為有錢人的後花園,窮人的養老地,年輕人的玩樂點,但要發展中港融合經濟,卻未免大有難度。

如果港珠澳大橋不收費,沒關口,珠海作為一個特區,另設與中山的關口,但珠海人並不能在香港打工,這樣子,也許可以把港珠快速融合起來,至少,香港人在珠海居住,上班的成本低得多,把辦公室設在珠海,也容易運作。

但如此一來,中港失去了屏障,民主派不會肯,地產霸權也不會肯,香港市民也不會肯,皆因千多億元泡湯,誰肯呢?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88%91%E5%B0%8D%E6%B8%AF%E7%8F%A0%E5%A4%A7%E7%81%A3%E5%8D%80%E7%9A%84%E4%B8%8D%E7%9C%8B%E5%A5%BD-128413

有細股莊家資金鏈斷裂

【明報專訊】近來聽到一些不好的消息,就是不少細價股莊家,都發生了資金鏈斷裂的慘况,有爆倉的迹象。究其原因,不外是:

第一,規限了亂印股票,令到股權無法再次集中;

第二,規限了業務的最小規模,令到很多公司面臨除牌危機;

第三比較少人講,大量批准創業板新股上市,正是貨多價不爽,推冧了市場。

我當然不認為細價股再沒有人炒,但在之前的幾十年,幾乎是無風險賺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大量創板新股上市 推冧市場

在以前,股票可以廉價亂印,幾乎沒有成本,印得最快的那個人,就賺最多錢。事實是,在過去20年,認真做實業的小型上市公司,大多輸錢,空殼公司由於經營成本低,反而出了好多個百億富豪。

在以前,新股可以全配售,現在必須要有一條好橋,而且要有強力的莊家基建配套,才有能力去炒股票。在以前,新股上市司以全配售,mark高幾十倍,慢慢沽下來,是全無風險的炒法,連白癡都識做。

但在今後,要炒股票,就要配套齊全,有好項目,有完善基建配套,由於股票的成本高,更加要升多好多倍,才能夠賺錢。所以,我認為,交易所的新措施,也不是壞事,不過原來的莊家要轉型、轉思維、轉business model,以至於PK老海鮮,也要好一段時間。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27791311121&issue=2018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