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0日

記閱讀李敖:莫須有

我不認識李敖,沒甚麼獨得之秘可寫,不過,他是我的偶像,我的寫作風格在某程度上模仿他,雖然水準相差太遠太遠了。因此,他死了,我忍不住要寫一點,以作追思,這一篇,不為讀者口味,只是個人筆記。

我應該是在初中年代,開始看李敖的書吧,那時,是他二次出獄後,和國民黨展開長期作戰,不畏強權,身邊美女如雲,又兼非常富有,自然也很令我這種未出茅廬的少年人所羡慕。

他出獄後的第一本著作應該是《獨白下的傳統》,寫得很好,但卻並沒有「驚豔」的感覺。反而在同時,我看他所瞧不起的柏楊寫的《中國人史綱》,卻嚇了一跳,想不到歷史書可以這樣寫。

找了他的其他書來看,《傳統下的獨白》等等,那是六十年代的作品,從民國後到那時的寫作風格,流行大引西方典故,大家只要看看錢鍾書的作品,就可知一二。在八十年代看來,已覺太過賣弄,太過老套,再說,他講老年人不交棒,霸佔毛坑不拉屎,中西文化論戰,在當時是顯學,但在二十年後,已經過時了,我自然也不會有任何感冒。

李敖寫作技術真正成熟,是在八十年代,找資料、罵高官,「證明」對方是王八蛋,寫蔣介石、寫李登輝,文筆到達了化境,我絕對同意他是五百年來和五百年後,中國人寫白話文最高的那位。

至於他找史料的能力,最高點是揭出李登輝出賣同志,我因為寫孫中山研究,曾經仔細研究過他寫孫中山和蔣介石的6本書,發覺不無粗疏小錯之處,也有不少「老屈」成分。雖然,在二十年前,它們不失為一級好書,但在近二十年來的史學和歷史寫作,進步得寫在太快了。

論到歷史,李敖的畢業論文是寫宋代的離婚,已有很高的水準。但他最為石破天驚的作品,也還是他早期寫的關於「莫須有」的字面解釋的考證。他在電視節目中,曾經把研究結果講了出來,內地網民也有很多議論,不過這些議論全都不合格。因為,李敖在節目中,只是把結論說了出來,沒有講資料和推理,而他在五十多年前的論文,卻詳細論證了。

他所用的方法,是找出所有宋人筆記,把所有講到「莫須」句子排列出來,如果我沒記錯,大約找出了5條至8條,從這排比而得出,「莫須」是反問,「莫須有」就是「難道沒有嗎」?所以,全文是「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即「這件事難道沒有」嗎?

這種排比方法,胡適常常使用,胡適對李敖的影響很深。錢穆也很欣賞李敖,但很明顯,李並不佩服錢穆。順帶一提,錢穆的大弟子余英時,自認楊聯陞對他的影響遠比錢穆為大。李敖對錢穆的評語是很恰當的﹕後者把古書和古時的研究方法練得得爐火純青,但卻不懂科學方法。不過,錢穆作為教育家,胸襟和眼界又是另一個課題了。

李敖的那篇論文我看過,好像在加拿大的家,一時找不出來。內地讀者對他這結論的批評,顯然沒有看過原文。我希望在出版李敖全集時,會把此文也編進去。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3/20/010085336.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