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6日

奇華廣告的蔓珠莎華

區區一篇網上文章,居然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討論,奇華餅家從置之不理,跟著反駁,跟著修改廣告,只不過是因為其中秋月餅的廣告背景用上了彼岸花,即是石蒜等,再加上劉心悠身穿素衣,手執油傘,看似披麻帶孝,曾志偉則放紙船一幕,令人想到盂蘭節以紙船祭水幽的習俗,因而被喻為中秋變鬼節。

這固然顯示出陳雲的文化底子深厚,下筆有神,而且信徒眾多,臉書影響力巨大。但更大的問題其實是在於其廣告設計師,完全沒有中國文化底蘊,連最簡單的「花語」也一無所知。

以上的是一宗小事,但這牽涉到我一直以來所說的﹕在現代經濟社會,文科生真的沒有生產力嗎?

正如我先前說過,歷史本身就是一門商業,從歷史書、歷史劇、到歷史主題公園,甚至是撰寫政治論述,均在在需要歷史知識。同樣道理,作為創作人,只懂美感,沒有文化底蘊,也是完全不合格。

一般人很難成為文化專家,作為美術工作者,也不一定精通文化,但最少要有尊重之心,拍歷史劇,要知道尊重歷史的重要性,但偶有出錯,也是難免的事。這正如拍科幻片,要盡量符合科學,但偶有違反,也是沒法子的事。但是很多香港電影人,卻完全漠視了知識的重要性,拍歷史、拍科幻,完全是亂來,這是荷李活從來不會犯的事。

不懂彼岸花的花意,也不是大不了的事,認錯,修改,那就是了。唯其廣告創作人在其個人臉書上回應指控︰「有人話:點解石蒜會出現喺一個中秋print ad?我話:靚囉!就係咁簡單!你俾我再揀,我依然揀石蒜。就算有人話「人月兩團圓,點會用呢D花?」sorry!傷害咗你心目中完美溫馨嘅中秋節,但係,我依然以美感先行。」

如果要我評論,一個只重美感,漠視基本知識的廣告創作人,是十分危險的事。如果是我是客戶,一定不會採用這個人去當廣告設計,皆因廣告賣的是產品,而不是美感。

這篇文章要講的是知識在商業社會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在2011年寫的一篇文章,主題正是彼岸花,相信看過的人不多,在此復刻。

1.

我在小時候,有一首很流行的歌,是梅艷芳唱的,叫《蔓珠莎華》,當時不明白是甚麼意思。長大了後,中文長進了,知道「華」就是「花」的古字,後來看了一些佛經,佛祖說法時,不時「天降曼珠沙華」,以表示如來的神通,例如說,《法華經·序品》:「佛說此經已,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摩訶曼珠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

這時我知道「蔓珠沙華」的原來字面意思,就是「天上的花」,但我仍然不明白歌中意思。直至近十年來,我開始了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地學習日文後,方才明白這首歌的真義。

2.

「蔓珠莎華」又叫「彼岸花」,中文俗名是「石蒜花」,日文就是寫作「曼珠沙華」,學名是「lycoris radiata」,英文叫「red spider lily」,「蔓珠莎華」是印度的原音。嚴格說來,只有紅色的石蒜化才能叫「蔓珠沙華」,白色的則是「曼陀羅花」,但人們可不管這麼多的細節,不管紅的白的都叫作「蔓珠莎華」。這種花在東亞洲十分普遍,二千年前已傳進了亞洲最遠的島,日本。

這種花有一種很奇怪的習性,就是先開花,花謝後長葉,而花和葉是永遠不相遇的。在古代中國,它叫「金燈」,不是一種高級的花。中國人認為它的花和葉「沒有義氣」,唐朝的段成式所著的《酉陽雜俎》﹕「金燈,一曰『九形』,花葉不相见,俗惡人家種之,一名『無義草』。」

韓國人卻有另外一個想法,把它視為「相思華」,正是因為它的花和葉永不相見。下文會再有敘述。

3.

這花喜生於陰森潮濕的地方,因此總開在小路上,墳場更是常見,而且鮮紅如血,在秋天上墳的日子便會見到,因此在日本它又叫「死人花」、「幽靈花」、「地獄花」。傳說中,在通往黃泉之路,舖著的就是這花,紅花滿路,通往死亡。因此,它除了相思之外,亦有著「死亡」的含意。

在日本,即有不少述及「曼珠沙華」的俳句,幾乎每位大師均有,其中非常有名的是「金子みすゞ」(金子美玲),把這花描寫成陰間的煙花﹕

「村のまつりは夏のころ

ひるまも花火を たきました。

秋のまつりは となり村、

日傘のつづく裏みちに

地面(じべた)のしたに棲むひとが

線香花火をたきました。

あかい あかい

曼珠沙華」

中文譯作﹕

「村裏的祭典,在夏天,

在白天,放在煙花。

秋天的祭典,在鄰村,

太陽傘接連不斷地,在小路,

在地底棲身的人,

也點燃了煙花的引線。

紅色的,紅色的

曼珠沙華。」

這首詩把曼珠沙華視作陰間的人祭典時放的煙花,確是有趣的比喻。金子美玲生於1903年。她自小愛好讀書和寫作,23歲時嫁給了一個書店職員,生了一個女兒。她喜歡寫童謠,丈夫卻不許她寫作,還出去尋花問柳,染了性病回來。她提出離婚,但法庭判了女兒歸丈夫撫養,她覺得人生絕望,便自殺了。(請注意她的自殺而死,下文會敘述曼珠沙華和自殺的關係。)

金子美玲在上世紀的二十年代被稱為「童謠的彗星」,但隨著她的死亡便沉寂了,直至1984年再版了童謠集,才大紅起來,現在日本的小學課本收錄有好幾首她的著作,中國也有她的童謠的翻譯本,但我買不到,不過有很多網友都曾經翻譯過。上面的一首是我自譯的,當然譯得不好。

4.

曼珠沙華的傳說有很多,在中國,有一個叫「彼」的俊男,還有一個叫「岸」的美女,互相傾慕,但此生不能相見。又有一說是花妖叫「蔓珠」,葉妖叫「莎華」,總之也是相戀而不能相見之類。不能盡錄,但含意都是相同的。

5.

梅艷芳的《蔓珠莎華》說的是舊日的戀情有如花,以前艷麗,現在枯萎﹕「曼珠莎華,舊日艷麗已盡放,蔓珠莎華,枯乾髮上,花不再香,但美麗心中一再想。」這歌詞的缺點,在於可以用任何一種花來代替,都有相同的效果,因為任何一種花都會枯萎,何必一定是曼珠沙華呢?。填詞人潘偉源相信不知道「蔓珠莎華」的含意。

王菲有一首《彼岸花》,由林夕填詞,序樂很長,歌詞很短,意境很好﹕

「看見的熄滅了,

消失的記住了。

我站在海角天涯,

聽見土壤萌芽,

等待曇花再開,

把芬芳留给年華。

彼岸没有燈塔,

我依然張望着,

天黑刷白了頭髮,

緊握著我火把。

他來,我對自己說﹕

『我不害怕,

我很愛他。』」

這詞如果說有缺點,就是愛讀佛經的林夕強調了永遠無法登陸的「彼岸」,但實際上,「彼岸花」的「彼岸」指的是「地獄」,而不是佛經上說的「涅槃」彼岸。林夕雖熟讀佛經,但不懂這花的背後的大量傳說,和這些傳說背後的含意。現代人多不識「草木鳥獸之名」,真是一大遺憾。

6.

山口百惠的原裝版《曼珠沙華》說的也是失戀,(當年的)美女兼才女阿木燿子寫的歌詞有這樣的一段﹕

「マンジューシャカ恋する女は

マンジューシャカ罪作り

白い花さえ真紅にそめる」

我姑且譯作﹕

「曼珠沙華,戀愛中的女人,

曼珠沙華,是犯了的罪,

白色的花朵,染成為鮮紅色。」

為甚麼白色的花朵可以染成紅色?用甚麼來染?答案很明顯﹕是用血來染色。請記得,彼岸花有兩種顏色,一種是白色,一種是紅色,只有紅色的才能叫作「曼珠沙華」,而它是通往地獄的路徑。

山口百惠在其引退演唱會時,唱這首歌之前,說了一段話﹕「傷つけられても、傷つけたくない。愛されるより愛していたい。歌手の前に、人間でありたい。あなたの前で、女でありたい。私は、もうハタチ。」注意第一句,意思是﹕「儘管被傷害,也不想傷害別人。」

所以,結論是,《曼珠沙華》這首是一首自殺之歌。所以它只能夠用「曼珠沙華」,而不能用別的花去代替。而大家都知道,自殺是一件多麼凄美的事兒,尤其是,在崇尚自殺美的日本……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09/26/010071276.shtml

1 則留言:

  1. Good blog to collect all his article. I like his articles.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