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網上看到一則報道,位於東京都立川市砂川町5-1-17的二百呎住宅單位,二十五年樓齡,售價是二十四萬元,月租是二千四百二十五元,年回報率是12%左右。
很多人說,東京都是因為輻射太厲害,樓價才這麼平,但在同一天另一則報道則說五十萬元已經可以在大阪市的心臟地帶,如梅田、心齋橋等地,購進一個小型單位。
我沒有對於以上報道作出過考證,然而,我卻可憑着對房地產市場的深厚知識,去告訴大家一些有關房地產市場的基本事實,當然,這些基本事實雖然簡單,但是大多數的買家和炒家都是不懂得的。
第一點,一定是在本國賣不掉的房子,才會向外國人推銷。因此,外國人隔山買牛的房子,一定是在本國賣不出去的。這牽涉到成本問題:在外國售樓的推銷成本,遠比在本國高得多,經紀往往能夠賺到豐厚的利潤,如果在本國也能賣到相同價錢,為甚麼要在外國售賣給外國人?
第二點,在外國推銷本國房地產,訣竅是千萬不要讓買家去睇樓,因為多年以來的推銷經驗告訴了所有的業內人士:一旦買家親身去了睇樓,這房子多半就賣不成了。這當然是業界心照不宣的做法。
第三點,我的好朋友J君在一九九三年買下了北京恒基中心一個單位,保證回報20%,結果收了兩年房租,保證回報期滿了,便沒有人續租了。這個單位直至二○○七年,北京的樓價漲了很多倍,才告賣出,但其總利潤只有30%至50%而已。凡是「保證租金回報」的房子,幾乎一定無好嘢,這也是定律,因為世上無咁大隻蛤乸隨街跳。
第四點,朋友Ken花了二十一萬買一個東京二百呎的單位,即是每呎是一千元。日本的人均收入比香港高得多,而且日本也沒有輸入外勞。香港就算輸入外勞,建築費也做不到一千元一呎,這牽涉到一個基本的問題(也有很多人搞不清其答案):麵粉會不會比麵包貴?
正確的答案是:長期而言,麵包一定貴於麵粉,但如果是在一個特殊的短時間,例如說,臨收工賣不完的隔夜麵包,就可能會割價求售。如果是樓宇,在樓價大跌之時,有可能現樓價格比建築費加上地價更便宜,雖然不會長期存在,但間中出現也是十分正常的,正如麵包在晚上大減價,也是正常的事。
還有另外一個人們常常忽略的原因,就是新樓設備比舊樓好得多,這除折舊之外,還有因為建築和設計技術也進步了,正如新款手機推出後,舊款會大跌價。大家都知道,新樓呎價一萬元一呎時,同區舊樓的售價很多時只有五千元,甚至不到。從這個角度去看,舊樓的價錢低於「麵粉價」,也是常見的事。現時日本的舊樓價格,就是低於麵粉價,就算地價是零,也不夠付建築費。
香港的炒樓者應該多讀點歷史、多點認識不同地方的地產市場,才會真正的認識地產,否則,坐井觀天,一旦遊戲規則改變了,自己也會無法適應,便從贏家變成輸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