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1日

從失敗中學習 摸着石頭過河

我的良師益友大凌、張志誠先生有「供股天王」的雅號,是香港數一數二的供股專家。我參加過好幾次他的供股計劃,作為分包銷商之一,我從來沒有接到過股票,每一次均是無驚無險,賺到了包銷費用。
有一次,我忍不住問他:「為甚麼由你設計的供股計劃,總是那麼的恰到好處,供股永遠超額完成,包銷商從不上身?」
他聳聳肩,輕鬆地回答:「很簡單,瀨得嘢多,以後便學乖了。」
壯哉斯言!這是我畢生聽過最有智慧的回答,也是我認為做人做事的最精要所在。
人的最有用的能力,就是從錯誤中學習。我常常說,在投資世界當中,你在牛市中贏了多少錢,都不能夠說是懂得炒股票,而必須經歷過熊市,能夠度過熊市,在熊市中存活下來,方可算是合格過關。事實是,在二○○三年一次,在二○○八年一次,均有大量股壇中人被市場淘汰了,挺不到後來猛賺大錢的日子。
以做生意而論,我從來沒有見過,在創業的時候的原始想法,一開始便能夠落實,馬上獲得成功。我所知道的創業成功個案,都是一開始就失敗,至少是不太成功,然後摸着石頭過河,從錯誤中學習,不停的碰釘子之後,終於碰出了一條有效的成功公式,跟着便一帆風順了。
這好比內地遊客最喜歡到的一間香港食店,叫「許留山」,本來是涼茶舖,誰知試着試着,竟然憑着甜品「西米撈」,打出了名堂,這就是摸着石頭過河的好例子。
馬雲的第一次創業,是在一九九二年,成立了一間繙譯公司「海博翻譯社」。這間公司一開始時,並不成功,馬雲曾經背着大麻布袋,到義烏、廣州取貨去,賣起鮮花和小禮品來,還賣過藥,直至一九九五年,繙譯社才開始賺錢,而他則是在一九九四年開始接觸互聯網,開辦了他的第一間科網公司,阿里巴巴則是他在一九九九年才創立的。
林建岳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做生意,一九九七年金融風暴時,受到了生平的第一次挫敗,在近十年,則又再重新崛起。大家如果評價,究竟是今天的林建岳比較聰明呢,還是三十年前的林建岳更聰明?相信絕大部分的人都會答:當然是今天的林建岳聰明厲害得多了!
這證明了,一個人受過挫折,是會比以往變得更強。經過了挫折之後的成功,這成功將會來得更為穩固。
所以,如果是用人,應該是請一個曾經失敗過了的聰明人,才是最正確的用人之道。在投資的世界,則是一個曾經輸過很多錢的投資高手,其能力也應該比從來一帆風順的投資者大,前者普遍地會高明一點。
然而,在現實的世界,很多老闆更願意去請一些一帆風順,從來沒有受過挫折的人,因為覺得這種人比較「叻仔」。同樣地,在投資的世界,大家亦對「股神上身」的投資明星最感崇拜。
而我,則永遠記着從錯誤中學習,從失敗中成長,但當然是聰明人才能夠做到這一點,如果是笨人,則只能是不停地重複着以往的失敗而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