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醫生不足的問題,其實是一個中學生也能預測得到的簡單事實推理,我不明白為何政府居然不可以在十幾年前便預先評估。首先,是醫療需求的增加:
第一,人口老化,由於老人所需要的醫療比年輕人更多,因此會令到醫療需求以倍數增加。
第二,醫療進步,能醫的病增加了,長期病患也增加了,事前預防例如身體檢查,也是二十年前少有、現在普遍常見的新增醫療需求。
第三,一些和疾病診治無關的醫生需求,例如醫學美容,又例如學術研究,其需求也是快速增加著。
第四,醫管局等等的官僚機構成立,把部分醫生扯去了不必要的行政工作。
以上的,都是只要有普通智力便可以預測得到,至於為很多人詬病的150名通行證,則:
第一,這政策早在1997年前已經存在,政府在評估未來醫生需求之前,不可能沒評估這因素。
第二,在1997之後的近20年,其人口增長遠遠低於1997年之前的20年,香港是世界上前幾名生育率最低的地方,人口增長低於其他情況相近的城市,150名通行證只是萬應靈丹的政治指控,不能用作政策失敗的推搪藉口。
記得當年,政府提出了很多項除了金融業以外的振興經濟措施,其中一項就是發展醫療經濟。相比於數碼港、中藥港等等,事實已經證明了,反而醫療經濟是市場已經存在,最有可能成功的。然而,在當年,政府一邊宣布發展醫療經濟,另一方面削減醫生學位,這才是自相矛盾,令人大惑不解的地方……任何政策都有成敗優劣,預測人人都可能會錯,但自相矛盾則肯定是錯的。
很多人會把引入海外醫生和引入內地醫生混淆了,很明顯,香港的愚民實在太多了。查實,大多數比較審慎的人,都只要求香港效法新加坡,引入世界排名前一百幾十名的科學院畢業生,主要是英聯邦國家,我則認為,台灣的醫療水準排名也比香港高,也不妨一併引入。
最後要說的是,當醫療不足,但醫生和護士的數目並無增加,政府增加撥款,結果只是令到他們加人工,但對舒緩醫療卻並無任何幫助。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財經/簡單快速的講醫生不足問題-165895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