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7日

中國鼎益豐停牌是選擇性執法

話說在2017年4月,曹國琪、張雄峰、Long Vehicle Capital Ltd、Probest Limited、SBI China Capital Financial Services Limited等5位,突然大量買入「中國鼎益豐」(612),數量已達到了總發行股數的50%以上。但在2017年6月12日,這5「人」卻把股份全部沽掉,從此,「中國鼎益豐」的股價開始大升。

如果剔除了隋廣義持有的28.54%和香港鼎益豐持有的股權,剩餘的流通股不多。

這故事令我想起在1987年,李嘉誠、鄭裕彤等多名華資大孖沙,大量買入「置地」股份,後來和「怡和」談判成功後,便在市場把股份完全拋售。

以上兩個故事是完全一樣,當年這些華資大孖沙,是企圖惡意收購置地,後來和怡和大班談妥條件,才沽出股票,終止了收購。

理論上,我們不能排除以上事件也是相同故事,畢竟,隋廣義並不持有控制性股權,這公司是絕對有可能被收購的。

當然,我們也可以質疑,「中國鼎益豐」的股價太高,實在難以令人信服,這股價是很有可能,在未來會跌到阿媽都不認得。

可是,在股市,股價太高的例子,實在太多太多,不能盡錄,例如說,「美團點評」(3690)、「美圖公司」(1357),這些新經濟公司,簡直是瘋狂的估值、災難性的股價,插水式的下跌,任何理性的股民都應該在一開始時預測得到,為何證監會和港交所(388)居然可以讓這些公司以這估值來上市呢?

簡單點說,真正的關鍵並非股價操控……全香港有哪幾間上市公司完全沒有股價操控呢?(有趣的是,監管機構不容許「操控股價」,但卻鼓勵「市值管理」。)而是當局執法並沒有客觀標準,以至於選擇性執法,這令到市場無所適從,不知界線定在哪一點。法治社會的精神,講求的是公平和證據,明知對方是賊是一回事,但要證據不足便去抓人,或是同樣行為抓他而不抓其他人,甚至沒有講明抓人的標準,又是另一回事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8%AD%E5%9C%8B%E9%BC%8E%E7%9B%8A%E8%B1%90%E5%81%9C%E7%89%8C%E6%98%AF%E9%81%B8%E6%93%87%E6%80%A7%E5%9F%B7%E6%B3%95-167040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