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7日

從深圳超越香港看經濟總量和人口增長

話說在2018年,深圳的經濟總量終於超越了香港,達到了2.4萬億元人民幣,即2.84萬億港元,成為亞洲第五,不少傳媒都報道了,我把這則新聞剪存,直至現在才寫。

亞洲區的前四名依次是:東京、上海、北京、首爾,其實,這一點也不出奇,只要對照人口,就可得出答案:東京人口是3,600萬人,上海人口是2,423萬人,北京人口是2,170萬人,首爾人口是2,400萬人,而深圳也有1,252萬人,如果連非常住人口也計上去,這數字還要加倍。

很明顯,上海、北京、首爾、深圳之所以在GDP總量勝過香港,一半是經濟發展迅速,另一半則來自人口增長。這前五名當中,只有東京的人均收入勝過香港,甚至位居世界第一,勝過了紐約,皆因紐約都會區人口只有1,983萬人,差不多只有東京的一半。

但如果算人均收入,則澳門和新加坡又跑了進來,香港也只能排名第四。

不過,以上的計算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外地人口。東京、上海、北京、首爾、深圳都是全國級的大城市,有大量外地進來的非常住人口,這些人口有份貢獻GDP,但卻冇份計入「人均」之內,換言之,他們不計入「分母」,只計入「分子」。

這從深圳的統計數字可以看到:它在2017年的人均GDP是18萬元,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5.29萬元,相差了七成。

至於澳門和新加坡,雖然只是城市或城市國家,但是卻引入大量外勞,這些外勞的產出也是計進經濟總量之內,但卻並沒有計進人均收入的「分母」,尤其是澳門,那些內地和香港的疊碼仔,收入驚人,但很多並非澳門人,不過其收入也計進澳門的GDP之內。   

所以,我們到澳門,看其民生,會赫然發現,為甚麼它的GDP這麼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卻這麼低呢?去深圳,深入瞭解民情,為甚麼外地民工、清潔阿姨的收入這麼少呢?

所以我常常說,增加人口或引入外勞,是增加GDP的不二法門,但究竟是否有利於市民福祉,又是另一回事了。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BE%9E%E6%B7%B1%E5%9C%B3%E8%B6%85%E8%B6%8A%E9%A6%99%E6%B8%AF%E7%9C%8B%E7%B6%93%E6%BF%9F%E7%B8%BD%E9%87%8F%E5%92%8C%E4%BA%BA%E5%8F%A3%E5%A2%9E%E9%95%B7-164263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