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9日

隱者和忍者

所謂的「隱者」,就是活在俗世之外,對於人間的事不聞不問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些投資者,就是抱着這種「隱世」的態度,對於市場信息不聞不問,一點也不關心,自然也不會去作出主動性的投資。
當然了,那些全不投資,手上只持有現金,以定期存款的形式,去保存他的財富,這是最典型的一種「隱者」,不必多作解釋。那些持有國家公債的實貨無按揭投資者,例如美國國債,本來也是屬於這一類,不過美國國債的入場單位巨大,並非普通人所能買得起,買得起的投資者也很少會持有至到期為止,姑且不論。
另外的「隱者」的「隱世」方式,也有很多方法,例如說,月供公用股如「「中華煤氣」(0003)或「電能實業」(0006)等等,總之就是不管大市和股價的高低起跌,每月定額供款,固定了儲蓄某個數目,當存款足夠買上一手,就去入貨。在上世紀的九十年代,很多人用這種方法,去購進「滙豐控股」(0005),結果都賺了大錢。
又例如說,當年的傳媒報道,玉女派掌門人周慧敏的投資方法,就是儲夠了錢,就full pay買樓。總之不管甚麼時間,不管樓價是升是跌、是高是低,是在一九九七年的高位,還是在二○○三年的低位,總之是儲夠錢之後,就去買樓,就是這麼簡單。當買了樓之後,永遠不賣出去,只會自住、給家人住,或是放租出去,剩收租金回報,這也是一種「隱世」的方式。
當然了,月供保險,也算是一種「隱世」的方法。然而,如果你除了月供保險之外,還用上了很多的資金,去作出另外的投資,例如炒股票、賭期指、買樓花,這又算不算是「隱者」呢?
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這樣說﹕如果你一個月三十天中的二十九天,都在花天酒地、夜夜笙歌、酒池肉林,只有一天,去了大嶼山的靈隱寺靜修,這又算不算得上是「隱世」呢?
換言之,所謂的「隱者」,是將絕大部分的資金,都擺着不動,放在銀行裏,又或者是程式買賣,用最簡單的方式,去買進一些(至少在表面上)很穩當的投資工具,至於市況的好壞升跌,則是完全不去知道。
一般來說,在投資的世界,智者是大贏家,勇者是小贏家,隱者不能在樓市泡沫、或是在科網狂潮之類的大升市中,有着太大的得益,但是在大跌市中,也不會輸大錢。
值得注意的是,就算是「隱者」,也不能完全不看市場,也不能完全不take position,因為定期存款有可能遇上高速通脹或銀行倒閉,前者蠶食、後者鯨吞它的財富,購買任何號稱「穩陣」的股票,也會有遇上大跌的可能性,「滙豐控股」都曾經跌至33元啦。甚至是政府債券,也有可能遇上政府違約,連強大如美國政府,在二○一一年和在二○一三年,都差點出現過債務違約啦。所以說,「隱者」的投資方式,也未必是絕對安全的,但當然比任何的一種投資方式,都要安全得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