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4日

袁彌明 VS David Webb

 黃絲出錢掃買「壹傳媒」(282)股票,以示支持,社會上出現很多批評聲音,對此,袁彌明的說法是:「藍絲永永遠遠都唔明,買得就係表態和支持,唔係為咗賺錢,無埋個本都願意。當係眾籌,當係遊行,無return㗎。這叫風骨。」

查她擁有69.64%的上市公司「彌明生活百貨」(8473),在這3天以來,股價升了2倍,最高時曾升過3.5倍,周二和周三的成交額分別是1億元和1.8億元,如果按照避嫌的一原則,似乎她並不適宜此「風骨」發言。

由於很多人都認為我是藍絲,對於MiMing的說法,我不去評論,不如直接引用另一位民主派赫赫有名的大款,而且應該沒有人會說他不懂得股票的仁兄,就是患病中的David Webb的說法:「有份購入的股民要注意,你們並不是在支持公司,而是支持正在沽貨的人。」

假如大股東不沽出股票,也不發行新股集資,股價高低,對於他是毫無影響。對黎智英是如此,對袁彌明是如此,對上升了一至兩倍的「毛記葵涌」(1716)的林日曦也如此,上升了七成的「易還財務」(8079)的蕭若元也一樣。所以David Webb才有這說法。

這可被視作對政府的示威,問題只在於成本效益,花這筆錢,得到這效果,究竟值不值得而已。

在一個傳媒而言,並不志在一天買100份報紙,而是長期抗戰。以零售價為10元計算,一份可以收到6元,一張紙(即4版)的印刷成本是0.8元至1.2元之間,如果是以前的《蘋果日報》,厚厚的一大疊,不算廣告,應該是賣一份、蝕一份,現在則大概是打和吧。

《蘋果日報》讀者向來忠誠,從報紙轉到收費網站的比率很高:報紙在十幾年前銷量最高時是40萬份,在去年大減價招收付費會員的初期,居然有80萬人加入,超額完成,現時實體報紙銷量還有8萬份。

現時「壹傳媒」的主打,是在日前推出的「VIP全年撐蘋果會籍」,年費1萬元,似乎股民把輸了的錢去買會籍,應比較實際。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a2%81%e5%bd%8c%e6%98%8e-vs-david-webb-230796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