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陽羽只有25歲,知識水平卻已和我差不了太遠,相比之下,我在25歲時,自以為看書無數,但相比他來,連屁也不是。
論看書、論努力,我都不比他差呀!雖然他聰明,我也不覺得自己很笨呀!這究竟是甚麼緣故呢?
中三時,看柏楊寫的《中國人史綱》,驚為天書,看了又看,看了無數次。大一時,唸社會學,口碑最佳的講師是張德勝博士,我便選修了他教的「101」。當時他極力推薦一本書,就是孫隆基寫的《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踫巧我在中五時看過,覺得用這種方法來寫歷史,很是奇怪,現在回想,當然不以為奇,只是當時見識少而已。
話說我唸中學時,有一個同學,叫「孫德民」,孫隆基是他的叔叔,後者在耶魯大學唸博士,撰寫《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時,就是寄居在孫德民在銅鑼灣灣景樓的家。當時我常常到孫家串門子,早認識了孫隆基,很自然成為這本書的第一批讀者。
長大了以後,視之為偶像的,不消說,是李敖。但現在看來,李敖的文章固然真的有點兒前無古人的氣派,但說到內涵,如歷史學的知識,就不甚了了,只是普通到不得了的水平。這正如現在看《中國人史綱》,除了看其感情,從歷史書的要求水準去看,差不多算是垃圾級數了。
為甚麼會有這個情況出現呢?皆因在近二十年來,知識水平突飛猛進,以前的好書,很快已過時,成為了今日的爛書。
記得當年我看史景遷,驚為天人,唸大學時,同房從美國中部來的交換生,教科書便是看《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 The Chinese and Their Revolution 1895–1980》。然而,我把史景遷的書送給倪匡,他卻大罵垃圾,認為歷史不是這樣寫的。他喜歡的是高陽。當時我也喜歡看高陽,李翰祥導演的《傾國傾城》、《瀛台泣血》《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徐老虎與白寡婦》等等,本子都是出自高陽。蕭若元監製的《武狀元蘇乞兒》中爭奪武狀元,也是參考高陽。但現在,看高陽只能作為小說,把它當作歷史參考,未免太落後了。至於史景遷,照陽羽的說法,只是給中學生看的水平而已。
Richard Dawkins在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照我所知,在九十年代才有中文譯本,Jared Diamond在1997年寫的《槍炮、病菌與鋼鐵》,當時是石破天驚的巨著,現在這兩本書的內容,都已是人所共知的基本知識了。
簡單點說,以前的書很少,好書更少,我們是站在大洞之內的小矮人,眼界很窄,年紀活在狗身上。陽羽這一代的青年人,有太多好書可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省卻了很多年的浪費人生的讀書光陰。至於大多數同我差不多年紀的人,還在死抱著少年時讀過的知識,視為天書,就是不折不扣的old seafood了,有些人還抱殘守缺地把這些破知識當成是金科玉律般,教給下一代,更加是為老不尊,教壞下代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zhuanlan/145597/%E3%80%90%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3%80%91%E6%88%91%E5%80%91%E9%80%99%E4%B8%80%E4%BB%A3%E7%9A%84%E8%AE%80%E6%9B%B8%E4%BA%BA%E5%B9%B4%E7%B4%80%E6%B4%BB%E5%9C%A8%E7%8B%97%E8%BA%AB%E4%B8%8A.j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