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來崇尚孝道,漢朝甚至有「舉孝廉」,即是在民間選拔「孝順專長,廉能正直」的人才去當官,甚至有人口配額﹕20萬人口每年推舉孝廉一人,40萬可推兩人,不滿20萬,每2年推一人,不滿10萬,每3年推一人。
當然,孝廉只是品格審查,還要經過考試合格,才能當官。考試分兩方面﹕「諸生試章句,文吏試牋奏。」所謂的「章句」,即是《詩經》、《尚書》、《易經》、《三禮》、《春秋》等「五經」,「牋奏」即是政府文書的寫作。
至於「廉」,《九章算術》說﹕「邊謂之『廉』,角謂之『隅』。」所以掛在屋邊的就叫「窗簾」。由於「廉」是不在屋的中間,而是在側邉,從而引申到,不同流合污,特立獨行的人,就叫「廉」。
《莊子‧讓王》說﹕「人犯其難,我享其利,非廉也。」用今日香港人的慣用法,就是「食人血饅頭的人,就不是廉了。」《後漢書‧列女傳》說﹕「廉者不受受嗟來之食。」也由於廉有margin的意思,「價廉」也即是便宜。
政府請「廉」的人去當官,有道理。可是為甚麼要請孝子呢?崇尚孝道當然是重要原因,可是也要孝子真的對施政工作有利呀!
這得解釋究竟甚麼是「孝」。有一本書叫《孝經》,但我想從「不孝」講起。《孟子‧離婁上》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東漢時的經學家趙歧在《十三經注》說﹕「于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換言之,要想被稱為「孝」,第一是要老實說話,第二是要努力工作,這兩點都同工作態度有關,因此「孝」就成為了選拔官員的條件了。
《孟子‧離婁下》說了另外的五大標準﹕「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這五大標準分別是﹕努力工作,不好飲酒,不貪錢和不偏幫妻子,不貪戀音樂舞蹈等等聲色娛樂,不好勇鬥狠。
如果從這角度看,孝順就變成了事業成功之道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20/02/20/010140550.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