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4日

發展不是硬道理

伊朗巴列維王朝的開國君主通常叫「禮薩汗」,他的兒子,第二代國王,才叫做「巴列維」。他在西方受教育,1941年,蘇聯軍隊進入伊朗,逐走了禮薩汗,美國則支持巴列維登位,二戰後,巴列維逐走了蘇聯軍隊,實質控制了伊朗。

他的政策是親美反蘇,1963年開始推行白色革命,大力進行西化、世俗化、資本主義改革,簡單點說,就是廢除封建主義,一邊強迫封建領主的土地、資源出售給國家,一邊把買下的土地再賣給佃農,把國有企業私營化,出售給封建領主,這令到封建領主變成了資本家。


本來,伊朗的主要產業是石油出口和紡織等輕工業,他則擴大了機械、冶金等等重工業,計劃在25年內,從發展中國家變成先進國家。同時,他搞基建、普及教育,釋放女性的自由,提供了基本的社會福利等等。

1960年至1970年間,其經濟增長率是7.23%至10.11%。1970年至1978年,經濟增長率高達24.16%至27.74%,比現代中國還要快。從1969至1978年的10年間,人均G.D.P從160美元猛增到2,250美元。

當然,這其中的一大部份,是來自1973年的石油危機,令到石油價格猛漲,國家因而收入大增。但同時,美國在1971年取消金本位,世界通脹急升。

通常,通脹急升的後果,是富人得利,窮人吃虧。經濟增長,大部份落到了權貴的口袋,貧富懸殊急速擴大,富人花天酒地,像今日的阿拉伯富豪般,享受著賣石油的豐厚利潤。

農民紛紛進入大城市當工人,1956年,伊朗人口是1,900萬人,城市人口是600萬。到了1976年,全國人口增至3,370萬人,多了一倍,但城市人口則增至1,590萬,多出了一倍半,這令工人的失業率也急速上升。

巴列維的人生高峰期是在1971年舉辦了波斯帝國成立2500周年慶典。但到了1979年,宗教領袖霍梅尼發動了革命,把巴列維逐走了,成立了今天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巴列維王朝的故事告訴我們,經濟增長並不一定有效維持政治穩定,證明了《論語‧季氏》說的﹕「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這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https://hk.epochtimes.com/news/2020-02-04/33701667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