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1日

孔乙己和學位量化寬鬆

我的網台節目《三個中產黨》的兩位拍擋都是學界中人,但不用他們去解說,我都知道,今日大學的最大問題,是在這幾十年持續不斷的學位量化寬鬆之下,老師供應過剩,學生畢業後往往收不回交學費和唸書的時間成本,而大學本身則已從university變成了一頭龐然大物mutiversity,是巨大的利益團體,甚至不得不以商業運作的模式去作出經營……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指出增加大學學位並不能夠增加G.D.P.,因而被不少人痛罵,認為我不尊重知識,實則上,我認為這些人把金錢利益和唸書掛鈎,才是侮辱了知識。在以前,那些無所事事的貴族去研究科學和技術,又哪裏和金錢掛鈎了?達爾文和愛因斯坦都是另有收入,不用靠大學付薪水來維生。

我有好幾個朋友,例如梅偉琛,去了中文大學去唸哲學碩士,又如「樂亞國際」(8195)的主席吳家豪,去了唸歷史碩士,只是為了興趣,又哪裏是為了講求經濟效益了?我看書,寫了無數作品,如果把時間用來研究股票,收入將比現在高出不知幾多倍,但我還樂此不疲。

我作為唸歷史的人,學位量化寬鬆,讀書而賺不到錢,古已有之。以前的人唸四書五經來致富發財,到了清朝,由於讀書的人越來越多,官職卻並沒有相應增加,因而令到大量讀書人失業,洪秀全便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位。

到了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之交,由於新式學堂的出現,四書五經更加無用。魯迅寫的《孔乙己》,已經很好地把這情況描述出來了。

所以我常常說,現代的人不讀歷史,實在是可惜,因為大部分的事件,都可從歷史中找到相同的故事。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9/04/11/010114171.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