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東周刊》報道了北京房地產龍頭「鏈家地產」正要進入香港的地產代理行業,與中原和美聯兩大龍頭爭雄。我詳細看了這篇報道,發覺「鏈家地產」的管理手法,恰好同我心中的最佳策略,是完全相同的。
話說「鏈家地產」聘請新人手法,是每個人都必須去昌平區沙河鏈家學院受訓,接受「封閉式軍事訓練」。每星期都有幾百人進去,但很多人最後受不了。其老闆左暉的說法:「剩」者為王,可以撐得過去,剩下來的才是王者。
我當然見過工,面過試,也作過好幾間公司的開荒牛,親自面試其他的應徵者,沒請的不算了,單單算聘請了的,也有幾百人,對於招聘,倒也有點心得。
首先,我最覺得奇怪的是,那些需要一面試、再面試、三面試的公司,往往一見就是一個小時,而且到了後期,是五至六個面試者,齊齊坐着面試。當時我的心中已在嘀咕:「這些人是不是吃飽了撐着,沒事找事來幹呢?」
後來,我懂得一點點管理的知識了,也懂得計算成本了,約略計算這一大夥人的面試時間成本,再加上租金之類的固定開支,有些大公司請一名月薪兩萬元的員工,往往得花上六位數字的成本。問題在於,這究竟值不值得呢?
話說不久前,谷歌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People Operations,名叫「Laszlo Bock」被《紐約時報》訪問,談到在這些大公司面試時,面試者往往會問出一些智力問題,例如說:「馬路蓋子為何是圓的?」「某國人民只想生兒子,在生出兒子之前,會繼續猛生,請問這國家的男女兒童比例是多少?」「要用多少顆高爾夫球,才能塞滿一間學校?」
有關諸如此類的古怪問題,Laszlo Bock的評語是:「On the hiring side, we found that brainteasers are a complete waste of time。」他認為:「They don't predict anything. They serve primarily to make the interviewer feel smart。」換言之,這只是讓面試者自我感覺良好而已。
我的經驗是,無論是面試多少次,問多少個問題,這些問題有多刁鑽,根本沒有把握看出一個人是不是有工作能力。我的高見是,最有效的挑人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南京大學的胡福明所說名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所以呢,如果像谷歌,或者是「鏈家地產」,有着接近無限量的成本,要聘請好的新人,最佳方法就是海選、海挑,大量地聘請員工,用不着甚麼困難的面試過程,總之不要太過分,例如說,天生的工會領袖,憎恨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信徒,那就當然不要請了。否則的話,隨便多請幾個,然後觀其表現,快速淘汰,這才是最有效的請人方式。當然了,如果請這麼多的新人,人工方面,也不要給得太高,市價就可以了,反正太高人工,都不一定保證能夠請到更好的人,反而是,一些太過自負水平的菁英分子,要求更高薪水,但是因為自尊心太強,往往更不肯任勞任怨。
那些困難的問題固然沒用,就是有用,一間公司聘請新人,只是做一些中低級的工作,而不是聘請未來領袖,更加不是想挑出一個行政總裁,問這些智力問題,有甚麼用?老實說,這些問題,你去問絕大部分的成功人士,我敢寫包單,都回答不出來。
本來是想寫「鏈家地產」的成功之道,誰知只寫了它在「聘請新人」這一點,已經超過字數了,實在沒法子,只有說聲sorry。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