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說過,在全世界,金融經濟體系都是實質經濟>貨幣>股市,但是美國則是反了過來,把貨幣排在首位,皆因美元是其金融霸權的所繫,而且由於很多國家都以美元為儲備,即是為美國的貨幣經濟埋單,所以美國必須保住美元的購買力穩定。
這就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至八十年代初期,由於美國要為其越戰失敗的龐大開支埋單,因此出現了高速通脹,當時聯儲局主席伏爾克毅然採用緊縮的貨幣政策,把「通脹惡魔」壓下來,保持了美元的價值穩定,儘管這令到經濟滯脹,股市下跌,也不管了。
周一也說過,1998年香港也曾經試過,為了保住港元和股市,政府不惜入市救市。但其實,在2003年,香港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通貨收縮,經濟不景,樓價大跌,股市處於牛市三期,但政府也寧願保住聯繫匯率,即是貨幣穩定,也不願拆掉貨幣掛鈎,正是為了覺得,幣值穩定比股市和經濟更加重要。
以上個案,又生出了另一條理論,就是愈是金融城市,貨幣穩定的重要性就愈強。
現在說到美國保住股市方面,就是大家看到,美國的不停印鈔,人民收了錢,主要是用來買股票,因此令到股市節節上升,但是實質經濟,卻完全仍未回復。很明顯,美國政府是深知這回事的,它之所以任由如此繼續下去,必然有其道理。這是由於,美國很有錢,資源很豐富,大部分中產階級的財富,並非來自其收入,而是來自其資產,主要是股票和自住樓,由於為了簡化問題,所以把自住樓和股市放在一起,當作是一塊來討論。
因此,失業並無法弄死大部分的美國人,他們有辦法可活下去,反正政府有錢派,也有親戚朋友可以開口借錢,回家可靠父母養活,反正全世界,主要是中國的廉價產品源源不絕的湧入美國,只須用印出來的美元來付帳……他們可以活在幻夢裡。
但是,只要資產價格下跌,股樓齊跌,他們陷入負資產,就玩完了。因此,美國必須死命保住股市和樓價,實質經濟反而是其次。這個遊戲,可一直玩至通脹出現,皆因前文說了,美元幣值又比股市更加重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