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節目講起了新冠肺炎疫情後的產業復甦,我說:「零售業恐怕是永遠無法回復原狀的了,但是,飲食業現在已經回復了一部分,相信疫情過後,很快便可復原。」
當然,零售業不可能完全消失,只會減少一部分。人們也不是完全不買嘢,只是轉移去了網購,我們不妨把網購視為零售的一員,影響就不那麼大了。
真正受創最深的,是商場和舖位的業主,然而近年商場和舖位的短缺嚴重,租金飛升。而大幅貶值、大手減租,長期而言,也許反而對社會和經濟更健康。
至於飲食業,香港應該是全世界外食率高的城市之一,原因很簡單,除了工作繁忙,無暇煮食,生育率低,沒有小朋友,也是原因之一,單身狗和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通常也懶得煮食。
再說,香港的居住面積狹小,很少家庭可享有一個寬敞而設備齊全的廚房,也是不肯下廚的原因。此外,遊客的眾多,每年有幾千萬人來港旅遊,再加上商業旅客,也會刺激到飲食業。
但是,這並不是說,香港的飲食業已經飽和了。皆因,縱使我們不一定可以增加到人數,但卻可藉著產業升級,令到客人增加平均消費。
為甚麼我會這樣說呢?原因很簡單,就我的眼光看來,香港雖然號稱是「飲食天堂」,但水準未免太差,有著大量改善的空間。
首先,乾淨程度已經是一大問題,眾多的茶餐廳,有哪一間沒有用「萬年枱布」呢?這是極度令人噁心之能事的做法,居然流行了這麼久,我常常說,應該要立法禁止才是。
中下價食肆沒有哪間的洗手間的乾淨程度是合格的,如果你去過廚房,更加是不忍卒睹。經過了疫情之後,洗手間應該全部改為不用手來觸控,那道濕淋淋的門柄,也是非常骯髒。但就我所知,只有置地廣場的L’Atelier du Robuchon和富臨酒家阿一鮑魚,才有這個價錢不貴的設計。
至於座位的狹窄,也不用提了。連吃大家樂也是坐得奢侈,「進化」到譚仔米線,更能壓縮空間。茶餐廳是「四人座位,兩位客人,請坐一邊」。我實在想不出,這種令人發瘋的飲食環境,怎配做飲食天堂。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a6%99%e6%b8%af%e5%8f%88%e9%aa%af%e9%ab%92%e3%80%81%e5%8f%88%e7%8b%b9%e7%aa%84%ef%bc%8c%e6%86%91%e7%94%9a%e9%ba%bc%e5%81%9a%e9%a3%b2%e9%a3%9f%e5%a4%a9%e5%a0%82%ef%bc%9f-241827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