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講了生產口罩的宏觀看法,現在講微觀的可能性。
每隻口罩生產成本少於0.2元,出廠價低於0.5元,只是商人層層炒賣,令到價格暴升至2.5元至3元。肯定,當疫情結束或生產力增加,生產成本會回復到原價格,出廠價也會維持大約不變。但香港的製造成本應會高於內地,因人工比較高。
美國也有製造口罩,例如3M,但主要生產是高端的如N95、N99,才能負擔美國人的高昂薪金。走這條路線的技術含量很高,不是百來萬買來的一條生產線所能製造。中國搞了很多年才能製造出來,但大部分市場仍然是由3M等大公司壟斷。
現時的全自動機生產能力很高,香港政府說撥款23億元,資助建造20條生產線,每條資助額最高達300萬元,每條月產量是50萬塊。港府的收購價是3元,即是現時的炒價。
台灣政府用2億元新台幣購買60台口罩機,不同企業組成「口罩國家隊」,3月將達到日產1,000萬個口罩目標,價格嚴控,不計利潤,今後台灣將成為全球第二大口罩生產地。
相比之下,台灣是用0.5億元,「日」產量1,000萬塊,香港用23億元,「月」產量1,000萬塊,相差了60倍。這差距大得超越了任何可能性,我以為是自己搞錯了,但看了幾次,也看不出搞錯在甚麼地方。
口罩機器生產線完全沒有任何難度可言,像「富智康」(2038)這些大型工廠,幾天便可製造一條出來,要多少有多少。真正的難度,在於原料。原料當中,最難得到的,是中間的一層溶噴布,這是石油分裂的產品鏈,因此要煉油廠才能生產。
最方便當然是從中國購入,但中國鎖緊出口,也炒高了價格。香港建築商中科在土耳其的製造工廠,不靠中國購入,但當然,如果歐洲也爆發,也來搶貨,這些原材料還是會缺貨的。
所以,現時很多口罩用的是抗病毒能力低得多的不織布,但這倒不如用布口罩,雖然抗毒能力更低,至少不缺貨。中科報告的結論是:「不認為在香港建立生產線供銷香港是個sustainable business。」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a3%bd%e9%80%a0%e5%8f%a3%e7%bd%a9%e5%88%b6%e9%ab%98%e9%bb%9e%e5%9c%a8%e5%8e%9f%e6%9d%90%e6%96%99%ef%bc%81-209834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