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5日

「夫人」該如何稱呼?

這些年來,台灣政治的主精力集中方向,不在於拼經濟,在於搞種種次要議題,例如政治正確。由於要肯定不同性別與族群的人做出的貢獻,在9月16日,國教自然科學領綱國中小普高版本在修正後通過,其中的一個改動,就是把居禮夫人回歸其本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Maria Skłodowska-Curie)。

(按﹕居禮夫人本名為「Maria Skłodowska」,「Curie」是她丈夫的名字。通常除了叫她「居禮夫人」(Madame Curie)之外,也會叫她「Marie Curie」。)

我當然不知道連已婚婦女名人的名字也要管的政治正確立場,和身為女人的蔡英文的個人意志,究竟有沒有關係。

對此,很多人都大不為然,例如說,新聞主播也是國民黨新北市議員參選人的鍾沛君,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季瑋珠在臉書上寫:「這政治正確、性別平等得矯枉過正了!」她說,以前女性結婚冠夫性很普遍,不能以今天的習慣要求古人跟著修改。她的研究團隊合作的法國「居禮研究所」,紀念的也是「瑪麗‧居禮」。

不過,照現時國際慣例,「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反而是正寫,全部正式場合,不單針對她,而是對每個古時的名女人,都改為採用這種稱呼方式,其中最日常的例子是《維基百科》的條目。

季瑋珠因而被不少人在臉書轟炸,令到後來她轉軚了,搬龍門了,在臉書上寫﹕「請指責我的人看清楚,我沒有反對加註瑪麗的本來姓名,只是不贊成從此取代居禮夫人的稱呼。我也曾是性平委員,我也在性別學程開課。我只是強調尊重歷史,尊重國家習慣。歐美習慣婚後改,不僅冠夫姓。瑪麗的母親是用本姓還是夫姓呢?已經扯太遠,就此打住。」

有趣的是,早在很多年前,整個中國都採用了國際慣例的稱呼,就只有香港和台灣這些地方還在沿用舊的/不科學而更簡單的俗稱,我看見內地這些水蛇春咁長的名字,一直覺得很不慣。記得在1949年前,蔣介石一直支持漢字簡化,但後來他逃到了台灣,發現新中國進行漢字簡化改革,他就堅決維持繁體字了。

對此,同是台大的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王宗偉也寫了題為《「夫人」怎麼來的?不懂西方歷史傳統鬧的笑話》的網文,列出了貝隆夫人、梅爾夫人、戴卓爾夫人和甘地夫人(按:她的丈夫並非「聖雄」甘地)為例子,以證明在以前,只有女人比男人更有名的情況下,才會稱為「OO夫人」。如果其丈夫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例如袁家騮和吳健雄,克林頓和希拉莉,則其女方並不會稱為「OO夫人」。

然而,他這種說法也不無自相矛盾,因為貝隆夫人的丈夫Juan Perón是阿根廷總統,只是因為貝隆「將軍執政期間的民氣,有一大半是這位……所拉來的。」然而,吳健雄的名氣也比袁家騮為大,證明楊振寧和李政道的宇稱不守恆的實驗是她做出來的,很多人認為,如果不是當時歧視女人,她應和楊李兩人一起獲奬。

我之所以寫這一篇文章,是看了王宗偉網誌的其中一句﹕「像筆者這樣1980年代成長起來的世代,童年與青少年時期的娛樂都沐浴在英治時期港片的洗禮中。在那時的港產警匪片中香港警察向長官敬禮時都會標準動作的說「Yes Sir」,成為一個特定電影的註冊商標。但問題來了,如果眼前的長官是女性不是先生的話,這個敬禮動作的英文要怎麼說呢?要說「Yes madame」。

相信香港人都知道,我們說的其實是「Yes madam」而不是「madame」。這兩個英文的分別並不小。

至於香港的慣常稱法,平民百姓通常不會冠以夫姓。記得在小時候,見到有的名女人,例如周梁淑怡,蕭孫郁標,其「周」也,其「蕭」也,通常都會有點身分,其太太才會把夫姓冠上去。至於丈夫更威猛的,例如利孝和夫人,孫秉樞夫人等等,就會把妻子的姓名完全抺掉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9/25/010099762.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