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1日

為甚麼西方人可吃game,中國人不可吃野味?

在財經版說武漢肺炎,好像「唔啦更」,可是,現在肺炎影響了整個大市,則好像又變了最有關係的事。

今天的主題是吃野味。要討論,首先定義究竟甚麼是「野味」。

正如昨天說過,武漢肺炎的宿主可能是蛇,蛇是整個廣東省普遍吃的食物,香港也有很多「蛇王」,算不算是野味呢?西方人打獵回來吃的game,又算不算是野味呢?

撇開野味不談,其實人們去郊外旅遊,甚至遠至非洲荒無人跡之處,也很有機會把病毒帶到文明世界,這又是否恰當呢?

第一個事實是,幾乎所有的生物,包括野味在內,只要煮熟,對人都沒害。非洲豬瘟的殺傷力雖大,但只能殺豬,不能殺人。

為甚麼吃野味會殺人呢?皆因吃的人雖然沒事,但是在整個過程中,卻有太多太多傳染的機會。例如說,運輸時、屠宰時、在街市售賣時、廚師在烹調時,染上的機會就不小了。

理論上,在這一連串的過程當中,如果全都經過嚴格標準的處理方式,傳染的機會是極低的。簡單點說,只要每個有關的人,都戴口罩,事前事後就算不消毒,也要洗澡,已可將機會率減低九成以上。但這包括了家庭主婦買菜回家後,也要洗澡,以及不要買菜後馬上接子女放學。

物種的來源是很大的傳染源,蛇是養的,還是野生的,因為野生會沾染更多病毒,兩者的危險性也有很大分別。當然,如果是養的,還有其他問題,例如吃了很多抗生素,但這和本文主題無關。

西方人打game來吃,當然也有問題,但由於game的總數量並不大,不像中國般的大規模經營。此外,也是管理問題,就是當把幾十種不同生物,有人說比海洋公園的生物品種還要多,籠疊籠地放在一起,交叉感染的機會率,那就以倍數上升了。

總括來說,吃野味雖然不好,但如果微觀處理的方法完全符合規格,例如你在新加坡或在日本吃,出問題的機會不大。

真正的關鍵,卻是管理的流程,處理的方式,衛生的標準,因此,這是國民標準和健康教育問題,就算有一天禁絕了野味,不解決這基本,大型傳染病還是會繼續出現。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82%ba%e7%94%9a%e9%ba%bc%e8%a5%bf%e6%96%b9%e4%ba%ba%e5%8f%af%e5%90%83game%ef%bc%8c%e4%b8%ad%e5%9c%8b%e4%ba%ba%e4%b8%8d%e5%8f%af%e5%90%83%e9%87%8e%e5%91%b3%ef%bc%9f-205589

中港競爭力存差異有因

【明報專訊】炒股票,有很多趣事,也有很多不可測的事,例如說,據說當年御藥堂上市首日大升,只因揸大貨的人們在前一天都喝醉了酒,起不了牀沽貨。這令我想起在1997年前,有一名年少有為的老闆號稱「三點不露」,早上不會起牀炒股,所以任何股價上的大動作,都要在三點後才會發生。

這位「三點不露」的少爺,有另一宗趣事,就是他每晚都蒲,每晚都同人吵架,因此每晚都「吹雞」,叫幾百人圍在樓下,保護他出來。一個人500元,一晚都係幾萬元,他當然付得起。有人笑說,就是這筆錢,養活了不少黑社會,後來他垮掉了,黑社會少了這筆固定收入,不知是不是這個原因,統統走去賣翻版了。(500元之中,有200元是由大佬拿走了,細佬只拿300元,通常站兩至三小時,有時半小時可搞掂。)

「錢多沒用 不怕輸和敢投資才有用」
這位少爺當然沒聽過一個故事,就是在上世紀1980年代,有人要找某位大明星拍戲,其經理人圍了幾百人在樓下,結果4個大陸人,拿着4支槍,幾百個香港黑社會沒人敢動,4個大陸人直接上了經理人辦公室,用槍指着經理人的頭,成功的用很低的片酬請大明星拍了一部戲,收了幾百萬元票房。(按﹕這部江湖片的片名是6個字。)

這證明了,人多沒有用,不怕死和打得才有用。不過香港人向來沒有戰鬥力,內地人的戰鬥力比香港人強上100倍,因此才有大圈幫的出現。這也好比,錢多沒有用,不怕輸和敢投資才有用,你看看大陸人搞房地產,借九成,賺5%,都肯投資,狼性多強!但香港的地產發展商,兩成槓桿都嫌多,三成投資回報都嫌少,相比之下,就知誰更有競爭力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80409243836&issue=20200131

2020年1月30日

鼠年說蝙蝠

今年是鼠年,雖然蝙蝠是翼手目,老鼠是嚙齒目,但兩者全是哺乳類動物,形狀也差不多,本著馬馬虎虎的風格,藉著這個蝙蝠大紅的武漢肺炎蔓延時,也就在新年流流,講蝙蝠吧。


蝙蝠作為很多病毒的宿主,有著其必然性:

一來牠和人類同是哺乳類,因此很多能在其身上生存的病毒,都同樣能在人類的身上生存,因此豬流感的殺傷力很大,皆因豬和人的基因序列很相像,愛滋病則來自猴子。反之,如海洋生物身上的病毒,以及植物身上的病毒,和人類的交集則比較少。

二來牠懂得飛,因此傳染的範圍也比較強。

三來牠會吸血,因而很容易把病毒傳染到其他動物的身上。

四來正因牠身上的病毒很多,因此牠的抗病毒免疫性也很強。很多對牠身體沒害的寄生病毒,在其他生物的身上,卻是致命的。


中國人雖然甚麼都吃,也吃蝙蝠,但說老實話,真的吃得不多。2016年,《球夢魂記》博主汪夢魂和其女性友人在視頻中大喝蝙蝠湯,並非在中國,而是帛琉的特產,蝙蝠專門吃水果為生,因此其肉和湯有果子味,就像吃生果為生的果子狸。

去年,蔡英文去帛琉,也曾經吃過這道著名的蝙蝠湯,她說味道像雞,但據稱吃時她並不知這是蝙蝠,不知者不罪,雖然現在也有很多人用此來黑她,但這黑似乎並不適合,皆因她的身份,總不能批評他國的「國吃」吧。

在帛琉,這也不是人民常吃的食物,只是用來款待遊客。但遊客也不大欣賞,真正吃的也不多,就是中國人去到,也不是人人敢吃,否則汪夢魂也不用很稀奇地去介紹了。再說,吃水果的蝙蝠,應比吸血蝙蝠乾淨得多。

當年人們以為傳播沙士的是果子狸,首先,果子狸指的是吃果子長大的狸,有果子味,好比帛琉的果子蝙蝠。中國民眾吃的,應是雜狸,雜食,很骯髒。雜狸只是病毒宿主,經過了研究人員攀山涉水10年的找尋,在2013年,方才發現真正的病源是中華菊頭蝠。

總之,人類吃野味而染上沙士,蝙蝠是病源,但卻不是因吃蝙蝠,武漢肺炎估計也不是吃了蝙蝠而引起,現在估計,最大的可能性是,蛇。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bc%a0%e5%b9%b4%e8%aa%aa%e8%9d%99%e8%9d%a0-205409

長期停牌如判小股東死刑

【明報專訊】中國鼎益豐(0612)這隻市值300億元的「道士股」,去年3月8日停牌,終於在本年1月23日復牌了,一如所料,股價大跌,但對散戶來說,股價下跌總比長期停牌為佳,皆因沽出後還有個渣剩吓,長期停牌則等同死刑。

我為人向來公正,證監這做法是好事。有人控制市場,你捉到,有晒證據,咪捉佢哋坐監囉,不用客氣。但這是個別人士炒股票的行為,用不着懲罰所有小股東,把公司長期停牌,讓他們來陪葬。

股價無厘頭炒到太高,當然也有問題。但炒高用來注資,有時反而是好事,例如2004年的嘉華建材,炒高十幾倍後,注入澳門賭牌,成為了今日的銀河娛樂(0027)。所以這也要看其他的客觀條件,例如當年的嘉華建材,大量散戶入市,日日億元成交,市場力量很大,勉強可以接受。

不能只因「懷疑」便搞死股票
然而,新上市的股票,又或者是二十一章,炒到幾百億元市值,應該在比較早的時間去限制他們,可能更為適合。其實,去到百億元市值左右,已經應該停它的牌,但根據經驗,停一星期左右,已足以令到股價回落,至少不會繼續再上,長期停牌除了顯示官威之外,根本就是麻煩市場。

總之,你不能因為「懷疑」,便去搞死一隻股票。這好比警察碰到古惑仔,沒有證據,拉他到牆角,盤他幾句,最多捉返差館,問返48小時便已是極刑,如果痛打一身,還落案屈他,這就是濫權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80325165578&issue=20200130

執行職責時怯懦和幫辦的來歷

鄧炳強接任警務處長,無論在文治、武功方面,均一洗過去幾個月的頹風,極大地提高了警隊的戰鬥能力和士氣,這證明不同警務處長的管理能力,對警隊的影響力非常之大。

至於上任一哥盧偉聰,在退休時,是歷任華人處長唯一不獲警隊舉辦歡送會的,可知他的相片和名字已登上了警隊的恥辱榜,和徐步高恐怕也相差無幾。《維基百科》說,盧「擁有風險、危機及災難管理碩士學位」,警隊間流傳的閒言是,他成功過渡了自己的退休,是名副其實的危機處理專家。

我有朋友曾經想過用市民身分,提告盧偉聰,理由是《警察(紀律)規例》內列明13項違紀行為,其中的(d)是「執行職責時怯懦」。然而,這13項違紀行為只限制了「任何督察或初級警務人員」,並不適用於警司級或以上警務人員,自然更不能規範警務處長。

警察是政府有效統治的工具,因此香港一直沿用港英政府制度,警司以上是憲委級,源出自英國陸軍軍官,處長級是「將級」:處長是上將,副處長是中將,高級助理處長是少將,助理處長是準將。警司級則是校級:總警司是上校,高級警司是中校,警司是少校。至於督察級,則是尉級軍官。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的第14條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規定,在必要時可以向中央人民政府請求香港駐軍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請求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後,香港駐軍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命令派出部隊執行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的任務,任務完成後即返回駐地。香港駐軍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時,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安排下,由香港駐軍最高指揮官或者其授權的軍官實施指揮。香港駐軍人員在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時,行使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規定的權力。」

當這些駐港解放軍履行香港警隊的職責時,他們的相對職階,根據《公安條例》第50條《若干輔助服務隊隊員及中國人民解放軍人員的權力》的(4):「在不損害本條例或任何其他法律的條文的原則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尉級或以上的任何人員在根據在《1997年全國性法律公布(第2號)》(1997年第386號法律公告)附表2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第十四條行事時,具有第17(2)、(3)及(4)條授予督察級或以上的警務人員的權力。」

換言之,督察=少尉在大原則上相同。

有說,警務人員處分制度一向是上寬下嚴,憲委級警官只須按時《公務人員(管理)命令》的寬鬆處置,但督察級或以下員佐級警員,則須接受嚴厲的紀律處分。據說,這不公平的機制,源於殖民地時代,本意是保護外籍高級警官,但現在究竟是否仍然合理,就有待商榷,不過現時的法例的確對於高級警務人員比較有利。而有關法例被批評已不合時宜。

我並沒有深究《警察(紀律)規例》的發展史,最多只追溯到1977年9月1日,不過,對於為何只追究到督察級而不及警司級,卻另有我見。

中文的「司」,意即一個部門的首長,例如按察司、財政司、保安司、教育司等等。這源出於古中文,例如司徒、司馬、司空,後來把「司」字從前面調往後面,就有了藩司、土司、提刑按察司、三司條例司等等。這些「司」,是政治任命,直接向政府負責,理論上,其部下人員只是司的私人員工,和中央政府無關。後來官僚化後,所有人員變成了政府員工,反而是司管不了他們,正如今日的司級官員難以裁掉下級員工。

無論如何,「司」本身已是職位的名稱,而非部門名稱,97回歸後把「司」變成「司長」,是有點盲毛了。

有一個奇怪的問題,也許世上只有我這麼無聊的人才會關心:為甚麼「警司」會是「司」呢?

如果你看《維基百科》,可以得到警隊一哥在1941年叫「總裁判司」、1945年叫「警察隊長」、1909年叫「巡警道」、1917年叫「警察司」、1930年叫「警察總監」,1933年叫「公安局長」,1935年才開始叫「警務處處長」。

從這系列中看,你可能得出答案,說:「哦,原來是在1917年時,警務處長叫『警司』。」

然而,這其實只是中文翻譯的改變。查其英文,最初叫「Chief magistrates」,1945年已叫「Captains-superintendent」,1930叫「Inspectors-general」(即是「警察總監」)。換言之,不論警察隊長、巡警道、警察司,都是Captains-superintendent,用今天的譯名,都是警司。

我的看法是,在以前,凡是警隊一哥,大部分是文盲的市民們怎曉得他們的正式名銜?總之民間統統照中國的叫法,稱為「警司」就沒錯了。當然,當時香港的警務人員編制人數遠不如今天的龐大

說到用中國的俗稱來稱呼香港政府的官職,警隊的「inspector」應是譯作「督察」,但民間稱為「幫辦」。所謂的「幫辦」,顧名思義,是「幫助辦公」的意思,意即是最高級官員的副手。在清朝,有所謂的「幫辦大臣」,是派駐新疆地區的大官,輔助駐防將軍管理該地區。

總括而言,在最初時,警隊一哥就是警司,副手則是督察,也即是幫辦。那時,別說是警司,督察的地位也遠比今日為高,所以在1930年,警隊一哥也只是Inspectors-general而已。

我的假設是,《警察(紀律)規例》的13項違紀行為,之所以只限制「任何督察或初級警務人員」,皆因在立法時,適用範圍已足夠大。別說警司就是警務處長,在1934年前,從來未有過專業警官當過警隊一哥,全都是政治任命,又怎能要求他們職行執務時不怯懦呢?

本文只是研究性文章,本意只是解釋「幫辦」這名詞的來歷,居然寫了兩千多字,至於盧偉聰的社會和警隊評價,我也沒有甚麼灼見可說,無話則短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20/01/30/010138181.shtml

2020年1月29日

阿根廷經濟史

阿根廷本來是西班牙殖民地,1810年開始獨立戰爭,1861年正式立國。當時,英國人對它虎視眈眈,欲圖侵略,卻失敗了。兩國均聲稱擁有福克蘭群島,1982年之戰,英國戰勝了,繼續統治福島。

1914年,阿根延的經濟增長是6%,全球最高,人均收入在澳洲、英國、美國之後,卻高過法國、德國、意大利,它因出口糧食和牛肉,被稱為「世界的糧庫和肉倉」,其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被稱為「南美洲的巴黎」。


我最喜歡的百貨公司是英國的Harrods,1914年在此開了唯一的一間分店。這在前一年,它開通地鐵。這的確有點像泡沫經濟的末期。

果然,在一戰之後,隨著歐洲的經濟衰退,它的經濟也急劇下跌。到了1929年,美國大蕭條時,明年它更發生了政變,推翻了民主政府。問題在於,當二戰結束,歐洲和美國的經濟回復上升,阿根廷也沒好過。

有人歸咎於其政治不穩定,它在1930年後,沒停過政變,1943、1945、1955、1962、1966、1976……政治不穩定當然對經濟不利。

論其人口,它的98%都是白人,比所有西方國家都要白,雖然白不過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國。講到基建,它的人均鐵路長度向來位列世界前茅,布宜諾斯艾利斯是有名的港口。它的教育水準一向很高,在1947年、1970年、1984年,它都有人得到過諾貝爾的自然科學獎,1936年和1980年得到過和平獎,2017年拿到過文學獎,這是軟實力的表現。

本來,南美洲是自由貿易的佼佼者,最大的投資方是英國和美國。1946年,貝隆夫人的老公貝隆當了總統,把大量資產國有化,還清了外債。這政策初期大受歡迎,沒幾年後,貝隆夫人死了,再幾年,政府破產,貝隆總統流亡西班牙。

經濟衰退令到披索匯價暴跌,1989年,Carlos Saul Menem當上總統,一方面把國有企業私有化,另一方面則推行固定匯率,把局勢穩定下來,但到了2000年後,經濟衰退和匯價暴跌的惡性循環,又重新開始了。

執筆時的2020年初,它的人均收入和中國平排,已經變成了發展中國家。本文的目的,本來是指一個國家的經濟興衰,是和我們這些小人物一樣,都是靠著老闆,有老闆就發財,沒老闆就倒楣,阿根廷不管轉了甚麼經濟制度,總之,沒有了美國的支持,就註定倒楣。

https://hk.epochtimes.com/news/2020-01-29/76524367

冷血 vs. Snowman

【明報專訊】有人問我:「新年願望究竟是甚麼?」我說:「希望武漢疫情快點完結。」他說:「我看你都不是高危者,想不到你是這麼關心社會的人呀!」我說:「不是呀,我只是手上有股票,不想輸錢而已!」他說早知你是冷血,我說不是冷血,是Snowman。

這個人又問了我一個問題:「印度明明比中國更窮更髒,點解這些大規模疫症沒有印度份呢?」對這問題,我也有研究過,我給了他一個簡單的答案:「因為印度人好多食齋,所以不易染上由動物傳來的病,營養不良就不敢包。」

在去年,好多人爆煲,被人追數,被國家雙規,甚至傳有被活埋的個案,都出現過……按,活埋的那位仁兄,最終逃了出來,算是執番條命,還報警把追債者抓住。但最膾炙人口的,還是某名女人自殺故事。

話說該位名女人,名震一時,但在三年前,已經問過我個friend借錢,說要急錢500萬,咁少錢,費事拿她在渣甸山過十億元的獨立屋來按啦。朋友是老江湖,當然沒借。月前,她去澳門,輸了三千幾萬,兩位仁兄押她來香港,她說錢就無了,兩位二兄說,無錢,就要命啦,結果她自願飲了兩支通渠佬。

於是,這就成為了一個人人有興趣的生理學和常識問題了:「究竟飲了兩支通渠佬,後果會點?」答案是:「半年後的今日,還不能講嘢,至於其他器官,則線人未能透露。」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80236490913&issue=20200129

《乜代宗師》與林超榮與楝篤笑與freak

在政治掛帥的今天,黃子華賀歲片《乜代宗師》也成為黃藍互戰的工具之一。本文並沒打算去評論這片,我也沒打算買票去看,不過,黃子華的電影我倒是全看光了,也不是在電影院看,而是無聊時看電影台,很難不把所有港產片都看光。我也相信,在未來的一至兩年間,我也會在電影台看完了《乜代宗師》。

我會用和林超榮的一次度橋經驗,去開始本文。

林超榮是我多年的好朋友,我向來覺得他很聰明,反應很快,也很有天份,對電影的認識很深,畢竟已在這行打滾十幾年,練就一身基本功。

幾年前,他首次當導演,拍了《江湖悲劇》。片子拍得很爛,本身當然有問題,但也有部分是因為製作上的先天制肘,例如預算不足,以及市場誤判,例如譚詠麟的年紀太大,演戲太不認真,難以孭飛當主角。

這是因為譚以優惠人情價100萬元(還是200萬?忘記了)接拍此片,減價實在太吸引,況且有譚在,則反而更易吸引投資者。種種錯摸之下,因而造成這場「悲劇」。

在這之後的幾個月,我同林超榮說,反正都是蝕本,與其拍譚詠麟,不如你自己當主角!你是搞笑高手,觀眾都認識你,就算不賣座,也是宣傳了你自己。陶傑的《愛尋迷》雖然虧本,但羅霖和Mandy Lieu卻大賺了。你當主角,電影縱是虧本,可能在工作機會方面,也可倒賺。

於是,我和他討論劇本大綱,預算拍一部製作費300萬左右的小本電影,皆因林超榮在電影圈很吃得開,可以拍心口,有的工作人員可以用低薪,甚至義務拍片,把預算壓到最低。

開了兩次會,我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林常常會堅持一些「唔啦更」的劇情,而且,主角性格太過怪雞,不很討好。於是,我直接說了出來。他的回答不能說是沒理由,雖然理由我不大接受:

第一,有一些劇情雖然很好,但他認為自己演技不夠,不能駕馭這劇情下的角色。

第二,很多無厘頭劇情是他用來搞笑的,例如他堅持由他裝扮多個不同角色,如女人的場面,皆因他在《頭條新聞》常常扮鬼扮馬,覺得很好笑。我不反對這可能很好笑,但加上這些片段明明不夾劇情,但他為了效果,也認為有需要加上去。

第三,是第二的延伸,就是他心中的笑片,其實是一連串gag的組合和延伸,反而忽視了戲劇性。

我歸因出來的結論,就是一個搞楝篤笑的笑匠,往往會有這些思想上的盲點。例如占基利,也有這種狀況。我們看慣了周星馳,而周星馳反而是看重演技和劇情,很認真地拍戲,少有擠眉弄眼的滑稽。

如果看鄭中基,最好笑的應是他正經演戲的《低俗喜劇》的暴龍哥,而不是硬滑稽的《龍咁威》。許冠文正常做戲的時候很好笑,後來變得太誇張了,臉容和手部動作似抽筋。他也是搞gag出身的。

當然,擠眉弄眼,靠臉容扭曲和奇怪動作取勝的,也有大師,如差利卓別靈和戇豆先生Rowen Atkinson,但不在本文討論的內容,我其實也不大喜歡看他們的電影。

總之,我把笑片主角的種類分成兩種,一種是freak,怪雞人物,另一種則是正常人,周星馳演的是正常人。看他的電影,你會很有投入感,覺得自己也是主角的一部分。他初出道時做的《他來自江湖》,其無厘頭是很生活化的,很有大家身邊的小人物的感覺。

至於黃子華,看《男歡女愛》和《楝篤特工》等等,都是演一個freak。你可能覺得很好笑,但這是看楝篤笑的好笑,不會對其角色有投入感,皆因角色對事物的反應太過怪雞了,普通人是不會這樣反應的。

當然,演一個freak也可以很好笑,但是一個freak當主角的電影,多半也會很爛,因為他的心思已著落在搞gag方面,已經無心搞演技和劇情了。

也是當然,爛片可以很好笑,例如王晶的某些電影,正如好片也有很多悶到睡著,正如很多藝術片。

由於本文並非評論《乜代宗師》,因此寫到這裏就完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20/01/29/010138053.shtml

2020年1月28日

變心不離婚才是找數真漢子!

很多男人情到濃時,會對女人承諾愛你一世,但很明顯,愛情這玩意,就像男人身上的不隨意肌,並不由人控制,甚至往往反主人的心意而行之,尤其是,年紀輕時,不隨意肌往往朝衝動的一方走,胡亂去愛,年紀大了,不隨意肌太過冷靜,想繼續去愛,由於腦中的熱血冷卻了,想愛也愛不了。

所以,說我愛你一世,絕對是騙人的,因為你永遠也控制不了自己能否愛上對方一生一世。

然而,說我照顧你一生一世,卻有可能是真的,因為照顧不一定包括了有愛情在內。我認識一位千億富豪,常常對女人說,我照顧你一世,這當然是他可以做到的承諾,但能不能真的照顧,又是另一回事了。然而,如果不照顧,就是有心的反口。

從社會學的觀點來看,結婚是一種合約。如果永遠是你情我願,就不用簽合約了。之所以要簽合約,就是為了提防有一天,對方會反口。於是,就要簽一份合約,來保證以後反口,也要履行合約內容。因此,結婚的真正作用,反而是用來保障其中一方假如變心,另一方所遭受到的損失。

因此,一個已經不愛對方,但還堅持維持婚姻關係的人,才是真正的找數真漢子/真女子。當然,這還要他/她不去偷情才算。

本週瘟疫肆虐,沒有心水股票,本來,我想買「佳辰控股」(1937),但都不敢了。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nextplus/magazine/article/20200128/2_721737_0/-%E8%82%89%E9%A3%9F%E4%B8%AD%E7%92%B0-%E8%AE%8A%E5%BF%83%E4%B8%8D%E9%9B%A2%E5%A9%9A%E6%89%8D%E6%98%AF%E6%89%BE%E6%95%B8%E7%9C%9F%E6%BC%A2%E5%AD%90-%E5%91%A8%E9%A1%AF-

武漢肺炎對股樓七項注意

現在股市只炒武漢肺炎,因此應就此單一因素去作出分析﹕

第一,如果是沙士再爆發,或者是禽流感或豬流感,我們不難用模式去計算出未來的可能性,但由於這是新病毒,因此所有預測都是「斷估」。

第二,難度在於,一是潛伏期是14日,而且可以毫無發燒癥兆,二是從來沒試過大規模封城,由於沒有試過,因此沒有統計數據可供參考。

第三,個人認為,香港疫情應可受控,中國就不敢包。

第四,正常股市總市值和GDP對比是1比1,香港是12比1,大部分港股市值是在中國經濟,香港疫情對大市影響甚微。

第五,升市莫估頂,數據一日未回落,別要自作聰明去做相反操作。

第六,以中國的人口,至今死亡人數破百,對於經濟影響甚微,但對國民心理和對政府管治能力的打擊,則未可預估。

第七,當年沙士,港股只是跌了一成不到,劈價賣樓的人也不太多,股樓最大的影響是成交,以及飲食消費行業。但別忘記,2003年的股樓處於低位,今日則位處高位,有更多的潛在下跌空間。

周顯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20200128/YH57UQJ544VBVQVJK4HAKKUTEA/

2020年1月24日

「中芯國際」和5隻半新股

昨天寫了一些對「中芯國際」(981)的意見,但還有部分資料未講完。我想,這股票日日成交十幾億元,兼且穩步上升,現已是市場焦點之一,估計讀者應該不介意多看一天有關分析。

這股票從上月開車,大約升了四至五成,看中央結算報告,對比一個月前:第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也即是滬深港通,持股由13.78%,增加至17.01%,換言之,是增加了1.6億股。

第二,參與者數目從801個,減至784個。
結論是:有內地買家持續買入,推高了股價。至於原因究竟是不是傳聞般說,「華為」有意向「中芯國際」採購芯片,抑或是大家盼望已久(也盼不到)的芯片技術有突破性發展,我唔知道。

另一條信息是:看「披露權益」,花旗在1月13日進場,這當然只有參考價值,不足為訓,皆因在2016年,瑞信、摩根大通、黑石、紫光等大孖沙齊齊入股,還10合1以表誠意,都無事發生,何況今次只得區區一個花旗呢?
不過,現時的股價已破了15年(是拾五年,不是2015年)以來的紀錄,但相比起2004年的上市價2.69元(未曾10合1之前),仍然跌了四成。究竟這是不是破位,應該如何解讀,讀者自己去想吧。

字數不夠,同場加映:我買了的幾隻半新股,全部都是貨源歸邊,上市沒幾日便買入,勝負未定:

第一隻:「豐城控股」(8216),上市後大跌,信心十足,但買入後,再輸了15%。

第二隻:「人瑞人才」(6919),貨源最乾,不知點解信心不夠,現已賺了六成,因升得太多,不敢建議大家買入。

第三隻:「景業名邦」(2231),低價買入了第一注,賺緊錢,很多朋友表示對此股大有信心,高位再追買,這部分有floating loss。

第四隻:「華立大學」(1756),先輸後守到贏,但只贏少少。

第五隻:「佳辰控股」(1937),上市日大跌38%後追入,先輸,翌日加注溝平貨,賺錢,總數打和。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3%80%8c%e4%b8%ad%e8%8a%af%e5%9c%8b%e9%9a%9b%e3%80%8d%e5%92%8c5%e9%9a%bb%e5%8d%8a%e6%96%b0%e8%82%a1-205057

深港通收乾股票

【明報專訊】2015年是股市的上一個高峰期,從當年至今日,不知淘盡了多少股票,但有一隻股價屹立至今,完全沒有過任何大波幅,就是偉祿集團(1196)。

這其中的一大原因,當然是因為其主席林曉輝在深圳好像有「超人」般的發展能力,例如在去年11月5日,擊敗星河控股、佳兆業(1638)、深業集團、華嶸投資等等內房巨頭,奪得了南山區粵海街道萊英花園舊改項目的發展權,而粵海街道就是整個中國最值錢的一條商業街,一共誕生了騰訊(0700)、中興(0763)、創維(0751)、神州數碼(0861)等87家上市公司,以及無數像大疆等這些未上市的獨角獸。

不過今日的主題並非這些,而是它的股價不跌之謎:貨源集中度。

內地投資者淨買入 股價長期不跌
看中央結算報告,偉祿集團只有23.83%的股票存入了戶口,其中4.84%是在偉祿亞太證券,7.59%是深滬港通,換言之,香港流通的街貨只有11.4%而已。

跟着對比1年前,偉祿亞太證券有4.82%,但深滬港通只有4.65%。這即是說,在這1年內,內地投資者買入了2.94%的股票,這大約是投入了2億港元的淨買入額。至於這一年來參與者數目,也從170個,減至157個。

簡單點說,這些年來,一直有內地投資者淨買入這股票,這解釋了它的股價長期不跌之謎。我估計,這些內地投資者,對於偉祿集團的經營狀况和內幕,應該比香港人更加清楚吧!

至於這股票進一步貨源收乾後,其股價將會如何反映出來,也並非本文所欲討論之範圍。本文只是指出一個深港通收乾股票的實例而已。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79804569558&issue=20200124

2020年1月23日

我的經濟及公共事務生涯

中學時,有一科目叫「經濟及公共事務」(Economics and Public Affairs),簡稱是「EPA」,是所有科目中,合格率最低的。那時,我唸華仁,並沒這科目。

中四時給逐出校門,到了太古城的聖約翰男女中學就讀,據說,這學校惡名昭彰,有很多黑社會學生,我報讀時,也有點害怕。開學後,除了外號叫「狄雲志」的訓導主任,每天站在學校門口,維持秩序,也沒有甚麼特別的。至少,我沒被人盤問過,也沒有被人打過,反而在華仁,也許因為男校關係,我的個子小,被霸凌倒是常常發生的事。

聖約翰是男女同校,班中不乏美女同學,唸得十分愉快。華仁書院踢出校的包尾成績,到了這裏,卻是出類拔萃的高材生,常為美女同學補習,愉快極了。

就我的經驗,這裏的師資比華仁好得多了,教英文的光頭肥佬是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在他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

我還選修了兩科從沒唸過的,一是中國文學,老師在中文大學畢業,唯一的缺點,是太過渴睡,早上第一課時,如他不出現,我們要打電話給他,他5分鐘便到。後來我搞雜誌,請了好些編輯,中文大學中文系真的是水準保證,無得頂。

另一科就是經濟及公共事務。教的人姓「姚」,剛從香港大學畢業,一臉暗瘡,不英俊,但很風趣。有一美貌而身材極好的女同學,名為「林燕燕」,暗戀他,常借故接近,可惜情若無花不結果。幾年後,這林燕燕認識了我的朋友Sam。Sam有一撮小鬍子,家中開幾間豬肉檔,父親名叫「張前門」,開寶馬七系,後來換了保時捷928,是個花花公子,兩人打得火熱,拍了1年左右後分手,理由是林和前度藕斷絲連。

那時正值中英談判,這位姚sir在課堂上大講港獨概念,認為這是香港未來前途選項之一。那時我天天看幾份報紙,也有買政治雜誌,完全沒有提到港獨,我覺得他的說法很特別,但既然沒人說過,當然不可能應用在考試答題,那時我認為,把自己獨特的個人政治觀教給學生,卻沒有考試作用,又不作出解釋,很不負責任。話說回來,姚sir的教學很不錯,在他的身上,我也學到很多。

我的經濟及公共事務會考成績很不錯,中六轉了唸蘇淅公學,那時我不明白「公學」的意思,現在回想,應該是「public school」的翻譯吧。傳統上,蘇淅公學教經濟及公共事務的,是其教務主任,綽號「肥仔周」。但在這年,來了三位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的新畢業生,其中一個考一級榮譽,沒有教我。

教我經濟的是另一位女老師,很嬌滴滴的樣子,但卻是我見過的所有老師當中最熱心,人品最好的一位,後來嫁了給那位一級榮譽的同班同學。兩人同窗4年,沒有火花,卻因同事,成了姻緣。

教我公共事務的,叫「何啟德」,也是一位極優秀的老師,教學內容掌握得極佳,據說在中文大學時的成績並不佳。後來聽聞,他教了沒幾年,便轉行了。

這一科,我在公開試中,考到了A01的最佳成績。在中文大學時,選了作為副修。後來當然發生了大量翹課、缺考等離譜事件,成績是黃腫腳,不消提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20/01/23/010137691.shtml

大市分析與中芯國際

大市周二急插逾八百點,有人說,是因為穆迪調低香港主權評級至「Aa3」級,也有人說,是因為武漢疫情蔓延到香港。然而,前者的另一評語是把展望評級由「負面」,調高至「穩定」,證明它評估香港最壞的情況已過去了,後者則看上證綜合指數和深圳成分指數,遠比香港跌得少,無理由內地的疫情展望比香港更輕吧?

我的另一看法是:之前升得多,依家咪跌得急囉!事實上,在這一年來,大市一直在炒三千點上落的波幅,如果照著波幅炒,早已發了達,不過有早知,無乞兒。

先前我寫過了多篇文章,去討論為何經濟不景,大市卻向好。主要的理由是香港的GDP和股市總市值比例是1:12,其他大部分國家則正常是1:1,因此,港股並不能反映本地經濟狀況。另一個原因,則是港股向來和美股的相關性比較大,當美股向好時,港股也會看高一線。

(相比之下,港股和A股的相關性反而比較低。)

講完大市,現在講個別股份。近來最當炒的股票之一,是「中芯國際」(981)。
這股票從上市以來,股價從未好過。幾年前黑石入股,又傳中國要全力發展晶片技術,我有個股神級朋友信心十足,在10元左右買了幾億元,結果是齋坐蝕息。

(按:這位朋友在十幾年前,有過單一股票贏了34億元的輝煌戰績。他在1998年買入,用了五千萬元,2007年賣出,升了百幾倍。)

這些年來,「中芯國際」的股價主要是在9元至15元之間的波幅,不過,去年曾經跌至6個幾,現在則升穿了15元。由於升穿了歷史上的正常波幅,引來了很多沽空,另一方面,據說它和「華為」合作,後者將會大買它的芯片,因此它的走勢極強,破了大位。
純從炒股來看,有對手沽空,挾高的機會率就很高,這非關消息,只是大戶對賭的傳統智慧。

從基本因素看,幾年前大好形勢,芯片技術也突破不了,這次加入了「華為」,究竟能不能有突破呢?我不是專家,不敢說。不過,這股票現市值幾百億元,一旦有技術突破,炒高十倍至幾千億元市值,卻大有可能,所以這才引來大量買家高位撲入也。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a4%a7%e5%b8%82%e5%88%86%e6%9e%90%e8%88%87%e4%b8%ad%e8%8a%af%e5%9c%8b%e9%9a%9b-204863

傾刁講氣勢

【明報專訊】同朋友講起去傾生意時,「碼頭」(讀者應該知道這名詞何解)的重要性。

朋友說,很多年前,去傾一單IPO,對方遲了一點點,他打電話去問,對方說,剛下巴士,現在行緊過來。他心裏打了個突:「吓?搭巴士?」差點便想跑了。

另一個朋友搭嘴說:「你對家我都識,無理由搭巴士咁窮架喎。」

朋友的答案是:「當時是SARS之後,這條友都未彈起,梗係搭巴士啦。我初初搞了一間上市公司,又未考到車牌,日日都從粉嶺搭車返中環,被人笑得多,先至請司機之嘛。」(過幾年後,他考到了車牌,一年買了14部車,導致了兩年後,好多人平價執他的二手車。)

大家好奇,這單IPO刁的結果怎樣呢?答案是:傾成咗,大家都賺錢。

其實,傾刁雖然好講碼頭氣勢,但「老千」的碼頭通常很勁,我講過,有一位前上市公司董事,滿口英文,成身名牌,坐架七人車,同我sell一個月有20%回報的南非金礦,我心想,怪不得他的明星女友飛他,老細也炒了他。

裕仁禮服迎休閒裝麥克阿瑟 震驚國民
另一個大老闆,坐架勞斯萊斯來,一開口便是和黃用幾十億元買他的地產項目,原來不過是來傾借500萬元的孖展,不過這是2001年的事了。

最經典的當然是某位小姐,人哋從美國坐私人飛機來借錢,她親自揸架Honda Jazz去接債仔,債仔氣勢登時給壓了下來。這好比當年日皇裕仁成身禮服,正襟而站,麥克阿瑟穿着casual卡其裝,漫不經意地咬着煙斗,照片一出,震驚了所有日本國民。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79720252274&issue=20200123

2020年1月22日

海南島自貿區能取代香港嗎?

在4月,習近平主席宣布海南勸導建設自貿試驗區和自貿港,於是,又有人懷疑說,這是打算取代香港。不過,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也有點清醒,主動說明海南與香港兩者非競爭關係,不但不可能取代香港,還要向香港學習。

這些年來,中央發展一些新地區,陰謀論者說要用來取代香港,向來有之,深圳、前海、澳門,海南島只是其中之一,也決不會是最後一個。這些特區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例如珠海、汕頭,往往引來反中者的取笑。但其實,這些特區好比日本三利鷗公司的創作卡通人物,偶有一個成功,已經很了不起,利潤無限了,決不可能來一個全中。假設海南自貿區真的成功了,頂多也只能成為自貿港,決不能取代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
我寫過很多篇文章,分析過香港的金融地位何來,答案是來自它的政治虛弱和無王管,這是所有城市式金融中心的必要條件(相對於紐約、東京、上海這些國家型金融中心)。因此,中國決不可能搞到一個能取代香港的城市,除非它甘心把另一個城市租借給西方,再次製造出新的租界來。

換言之,中國必須打造出一個比「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更加喪權辱國的租借城市,才有機會取代香港。更佳的辦法當然是再加上暴力鎮壓港人,搞死香港,令到西方再無選擇。取代香港的金融中心沒可能,但取代香港的貿易轉口港地位呢?其實,這些年來,香港的航運已被上海、深圳、新加坡等城市不停搶佔,最大的增幅,反而是在空運。但海南島相比香港的優勢,顯然是在海運方面。
純從地緣來看,香港的競爭對手反而是深圳、廣州,再荒蕪一點,是汕頭,皆因大家均是直通內地,說香港經濟離不開中國,也正因這個地緣。


海南島孤懸海外,通往雷州半島的瓊州海峽大橋講了多年,還未開始建造,如果說要競爭,反而是和台灣的高雄港才是直接競爭對手,還得有大前提假設萬一它成功了,如果它失敗了,就誰的對手也不是了。

總之,香港頂多是自己亡掉,被取代的機會不高,用不著杯弓蛇影。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b5%b7%e5%8d%97%e5%b3%b6%e8%87%aa%e8%b2%bf%e5%8d%80%e8%83%bd%e5%8f%96%e4%bb%a3%e9%a6%99%e6%b8%af%e5%97%8e%ef%bc%9f-204687

上巿賣殼 最乾手淨腳

【明報專訊】有位莊家對我說,現在有幾撥內地人士,圍了一筆錢,專門用來炒新股,總之凡股都抽,不管贏輸,上市後都沽出,把錢套出來,再去抽下一隻。因此,新股市場愈來愈難做,充滿了不確定因素。

大媽股 現在還有得做
我說,總之每個市場都有新的魚,都有難做的地方啦!

至於大媽股,即是用高佣金來吸引內地大媽去sell的股票,現在還有得做,不過由於佣金太高,利潤太少,因此也是很難做的。但是,利潤少總比沒有利潤為佳,畢竟,上市沒有buyer,自己攬晒所有股票,才是世上最慘的事。記得在一年前,某名股壇名女人同我講,大行很喜歡游說客人,在上市前,把營業額做大,藉此吸引更多的資金,集更多的錢。但是這些大行卻並沒有說,假如無飛,又怎麼辦呢?

於是,很多企業夾硬做大了個餅,由於沒飛,又要找親戚朋友來入飛,自己要guarantee。集資回來的錢,付清上市費用,又要頂住股價,搞來搞去,欠下一身巨債,災難完全是從上市那一日開始的。

所以,最開心的做法,還是上市,不求集資多少,但求賣殼,乾手淨腳,然而監管當局的限制實在太過嚴格,愈來愈難做。這令我想起當年金庸把《明報》上市,理由講到明,是想賣殼,皆因他年老退休,想把企業集團化,以及賣的價錢可以更高一點。光明正大,又有什麼不對的呢?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79633576821&issue=20200122

2020年1月21日

十八大後仍不收手的露小寶LL

一位網名為「露小寶LL」的女子,在上周一,開一台奔馳G級越野車,進入故宮,在微博留言﹕「趕著周一閉館,躲開人流,去故宮撒歡兒。」

故宮向來不准汽車駛入,連法國總統來訪,也要步行,她的囂張,引起網民極大憤怒,進行了人肉搜索,發現曾經是國航空姐,出示過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碩士畢業照,也不知是真是假,經常晒豪宅、名車、名表、名包,還坐私人飛機。

這些或許只是借來拍照。其中在美國Orange County Newport Beach的7,644呎豪宅,價格是1,181萬美元,查明是屬於「中國忠旺」(1333)的大股東劉忠田的前妻Wang Zhijie(1999年離婚),「中國忠旺」還因此而發出聲明,撇清與她無關。她在北京朝陽區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豪宅倒是名下的,每平米是9萬元,在香港人眼中,也不算甚麼。

據說她的真名是「高露」,是革命幹部何長工的孫媳婦,何一家三十多口因革命而被殺,當過軍長、政委、軍校校長、地質部長、政協副主席,地位很高。何長工有3名兒子,長子是何光曄,是亞太旅遊聯合會會長。至於她的丈夫何剛,其人神秘,找不到資料。何光曄還有一女,女婿是不大有名的導演汪龍。

露小寶LL很cheap,除了炫富,2012年6月16日寫下了﹕「要是不好好奮鬥,就不能養兒子,因為如果有一天兒子說,『媽媽,我把同學打了,他家長要5萬醫療費。』我就可以說,『甚麼!要5萬!我給你20萬,再打3次!』」

這樣的老婆,坑老公和坑公公,是遲早的事,按馬克思主義的說法,有其必然性。

對此事件,故宮博物院的官方微博的回應是承認有此事並致歉,群眾擔心會輕輕放過。不過《人民日報》已報道了,看來會作出懲罰。日前我同學生講起,說貪污濫權在共產黨看來,不過是違法,問題不大,但官場有一句話叫「十八大之後仍不收手」,換言之,現在搞濫權貪腐,已是政治事件,搞她不是為了恨她,只是有助維穩而已。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d%81%e5%85%ab%e5%a4%a7%e5%be%8c%e4%bb%8d%e4%b8%8d%e6%94%b6%e6%89%8b%e7%9a%84%e9%9c%b2%e5%b0%8f%e5%af%b6ll-204563

太陽城賺了十幾億元

周一,一隻名叫「Suntrust Home Developers Inc」的菲律賓股票急升了13.98%,成交接近2,000萬港元。

這公司的大股東是太陽城(1383),在去年10月29日買入,原大股東是菲律賓第4大富豪吳聰滿,《福布斯》估計其身家為260億美元。洗米華(周焯華)加入後,他仍然持有34%。很明顯,這次交易並非賣盤,而是雙方合作,不過由洗先生揸莊。

顧名思義,Suntrust是地產發展商,近來的一項重要投資,是發展賭場度假村,它的合資拍擋是馬來西亞雲頂賭場的賭王林梧桐家族。這次讓位給太陽城,不消說,是借助太陽城的經驗和人脈,進一步發展賭業。

Suntrust的現市值是60億港元,回溯至太陽城入股之時,至今日,它的股價升了一倍有多,以太陽城持有51%計,這宗交易在3個月之內,已為太陽城賺來了十多億元的賬面利潤了。
最後一提,菲律賓是人口增長和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而且國民非常爛賭。
周顯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20200121/ZEJ4OSVHVRE7I3KC3RZRSEU6DM/

惡女、殺破狼、虎威

兩星期前,我寫了《我心目中的十大武打片》,讀者留言踴躍,證明了很多人的興趣同我一樣,這題材永遠有人關心。因此,我寫下了這篇回應。

三位讀者分別叫我留意下韓國片《惡女》、《浪客劍心》、空手道片《Fighter in the Wind》。我因此看了《惡女》和《Fighter in the Wind》,但水準未到我心目中的十大。雖然,在該文中,我其實寫了12部電影。

金玉彬做打女,我也覺得不夠feel,最經典的例子是中國的景甜,不知點解,不管她有多努力去做,打出來沒感覺,就是沒感覺。雖然,第一幕的主觀鏡頭打鬥有新意,但我就是覺得不夠勁。至於《浪客劍心》,未睇。

在這裏,有一點要提出,就是武打片很講求美感,像李小龍電影,每場戲的背景、服裝,都是精心構思過的,每次打鬥都很有feel,很美。

有讀者問:「竟然冇殺破狼第一集?」「甄子丹同吳京係窄巷的的決鬥的確經典,不過就只得呢一幕。」

《殺破狼》第一集我是想到過的,但忍痛放棄了,皆因它雖然打得很精彩,但《導火線》卻好像更有新意。近年來,對打鬥的真實性的要求,又比之前高了很多。《殺破狼‧貪狼》的打鬥也很出色,但我要求的,是那種一新耳目的震撼感覺,《殺破狼》在技術上是去到了高峰,但卻沒有新的感覺。

最後要講「但我見名單中有外國片,那即是文章是用世界性視角去寫。如是者,則「Rocky 4」不應該沒有一席位。」「其實之後很多電影,甚至日本動漫都是取靈感自Rocky 4。是後世武打片的皇道。故事方面,Ivan Drago打死Apollo的拳賽先成功將Drago打造成無堅不摧,之後即使其實大家預知結局;但到Rocky同Drago對局時,從電影的氣氛營造出Rocky是無可能贏。最後的一場拳賽成功塑造出一場世界大戰,亦道出武學有兩個最重要原素,體能和明白為何而戰。」

史泰龍在2018年拍的《Creed II》就是《Rocky IV》的後傳。不過,我覺得更經典的,是《Rocky III》(虎威),其主題曲《Eye of the Tiger》當時瘋魔一時。《洛奇》一、二集是文藝片,第三集卻忽然變成了武打片,史泰龍也因而苦練大隻,從此改變了史泰龍的戲路。第四集只是延續了第三集的風格。我承認了名單的確是漏掉了第三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20/01/21/010137493.shtml

把股票炒上 技術含量高

【明報專訊】有一隻股票,上市當日大跌了38%,我很想貪平投機買入,於是打了一個電話,問某位很勁很勁很勁很勁的莊家,問他的專業意見。

我說:「家陣新股,最多都係回扣25%,這隻股票明顯低於成本價,似乎很有商機喎!」

他想了一想,說:「你要明白,把一隻股票炒上去,技術含量很高,並不是個個人都可以做到。有可能,他想炒,但炒不上去,你已經輸了。」

他又說:「還有一個可能,就是老闆揀了大量朋友,這些朋友全都坐了貨,輸了錢,自然關人鬼事,唔通炒番上去,等班朋友贏錢走人咩。」

雖然他這樣說,但只是說了股票的downside,不排除真的有可能炒番上去。所以,我還是決定買番二三十萬,寧願輸錢,千祈唔好贏錢沒自己份。

流感高峰期,凡是有朋友去日本,我例必拜託他們買藥。其實感冒藥的配方很簡單,只是日本仔做事認真,用的材料比較純,因此效力也比較佳。不過我有朋友說,她不用日本藥,原因是日本藥太好,揮發性太強,令她很辛苦,所以寧願食克痛。

廉航時間古怪 更加好用
講開去日本,吾友梅偉琛常去,他年少多金,本來也不稀奇,問題是,他居然常坐廉航,我心裏嘀咕,他住一晚酒店,六七千元起跳,吃一頓飯,人均消費二三千港元,還搶着埋單,做乜坐廉航呀?他說:「因為廉航的時間比較怪,因此更加好用!」

我想一想,回答說:「我都想坐晨早六點的航班去東京,去到剛剛好午飯,可惜最夜只是兩點,去到當地眼光光,check in未夠鐘,租多日酒店又浪費,都係你聰明!」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79547543969&issue=20200121

2020年1月20日

香港作為百多年的人口轉口港

先說一些統計數字:
1. 2018年的香港人口是748萬人,淨增加7萬人,其中有4.23萬人是單程證持有者。

2. 出生人數是5.37萬人,死亡人數是4.7萬人。其實香港的婦女生育率是1.2人,只是因為人均壽命增加得太快,導致出生率高於死亡率,這是很多國家的共同現象,估計在10至20年後,人口淨增長才會出現逆轉。

3. 移民人數是0.67萬人,這是史上最低數字,估計2019年已開始回升。

我們可以把人口當作貨物來作分析,有的地方是人口流入,有的則永遠是流出,有的則是轉口。像意大利、西班牙這些歐洲窮國,大量穆斯林人口流入,真正的目的地是英國,當然,他們也不介意移去美國、加拿大、澳洲、新西蘭等等「五眼」國家,不過在英國脫歐之前,比較容易……因此英國人才想要脫歐。

他們移完一次民後,再移一次,這就是人口轉口了。

一般來說,出口貨物的反而是窮國,入口的才是富國,像美國,就是印美元來向全世界換取貨物,也是「人口貿易」的最終站。有些美國富豪企圖藉移民他國來避稅,又是另一回事了。

至於輸出人口的,當然是窮國,淨遷移率為負數的,例如中國、越南、非洲諸國等等。簡單點說,就是窮國「生產」人口,然後把「優質產品」輸出到國外去。

香港和台灣都是淨遷移率正數數字,香港是1.9,遠遠高於台灣,由此可以見得,想移民的台灣人,遠比香港多得多。不消說,遷出人口的平均質素,遠遠高於遷入的,這好比出口貨物必然有較高的平均質素,否則連運費也不夠付。像台灣,人口遷入主要是中國大陸和越南等地,至於香港,當然是單程證了。

看歷史,中國在唐朝之前,一直是人口輸入國,到了明朝後,就變成了人口輸出國,生產大量人口到東南亞。至於香港,開埠以來,都是人口轉口,從內地移入,再出口到外地,只是在回歸後的十幾年,忽然逆轉了,今後再回復到以前百多年來的日子,反而是一點也不出奇的事。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a6%99%e6%b8%af%e4%bd%9c%e7%82%ba%e7%99%be%e5%a4%9a%e5%b9%b4%e7%9a%84%e4%ba%ba%e5%8f%a3%e8%bd%89%e5%8f%a3%e6%b8%af-204337

官商勾結要講信用

【明報專訊】很多人都說,做金融,最緊要講信用。查實,做金融,所有嘢都是抵押,你想不講信用,對方沒收你的廠房,告到你破產,你能夠沒信用嗎?在中國,失信人甚至會被公開身分,連坐飛機也不成,列入黑名單,失信,豈不是搵自己笨?

但是,在金融界,有很多枱底下的交易,這就需要信用了。例如說,我買你的股票,你給我1000萬元回佣,如果交易對手不可靠,這單刁根本做不成。更大一點的是你和政府官員官商勾結,可能「回報」是在好幾年之後,你必須要是一個有信用的人,對方才會相信你。


猶太人有很完善交收制度
在香港,做到這麼可信的人,就只那麼的幾個,大家心照了。但是在外國,有很完善的交收制度,例如說,猶太人經營金融多年,大家一起上猶太會堂,早已建立了一個互相信賴的交收系統。其他人做金融,只能在枱面做,猶太人互相卻可乜都講得,其他人自然做不過他們了。

講到猶太人,有一個故事,就是人們常常批評,中國人去到了外國,堅決不肯入鄉隨俗,偏偏要過着中國人的生活。其實,在外國的猶太人2000多年從來不肯放棄自己的身分,穆斯林就更加堅定了。中國人反而是最易話為的,兩三代便會融入當地文化。不過,照我建議,還是同外裔結婚,最好連自己的姓也改掉,這樣才叫徹底。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79460933762&issue=20200120

2020年1月17日

楊子和資本主義

楊子的名字叫作「楊朱」,人們往往引以為自私的代名詞,唸中學歷史時,常常會讀到孟子的說法:「楊子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以上的這句話,引申為成語「一毛不拔」,在民國時代,有牙刷使用了這個成語,來作為廣告,以喻牙刷毛不會甩掉。

人們不知道楊子的生卒年份,但因為墨子沒有提及過他,所以猜測他是在墨子之後,否則以他的思想和墨子完全相反,墨子不可能不論到他。在孟子的時代,楊子已經名滿天下,《孟子‧滕文公》篇云:「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即歸墨。」

墨子死於西元前381年,孟子的生卒年份則是前371年至前289年左右,楊子便是活在這兩段時間之間。換言之,楊子和孟子是市場的競爭對手,正打個你死我活。

如果楊子單單只是自私,絕對不會如此流行。其實,墨子提倡的是「兼善天下」,楊子提倡的是「獨善其身」,《列子‧楊朱》的說法是﹕「楊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捨國而隱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體偏枯。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簡單點說,這就是很多大右派對資本主義的看法﹕人人自私,世界反而會更加美好。楊子並非提倡損害公益,而是要「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

《列子‧楊朱》又說:「豐屋、美服、厚味、姣色。有此四者,何求於外?有此而求外者,無厭之性。無厭之性,陰陽之蠹也。忠不足以安君,適足以危身;義不足以刊物,適足以害生。安上不由於忠,而忠名滅焉;利物不由於義,而義名絕焉。君臣皆安,物我兼利,古之道也。」

享受物質生活,不去追求政治權力,這顯然也是有利於統治者,不易受到統治者的鎮壓,有利於學說的傳播。

至於墨子學說,則像是共產主義抽去了唯物主義,相信有神的存在。由此可以見得,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爭辯,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國,已經存在了。

不過到了最後,墨子學說和楊子學說齊齊快速消逝,《孟子‧盡心》的說法是﹕「逃墨必歸於楊;逃楊必歸於儒。歸,斯受之而已矣。今之與楊、墨辯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從而招之。」

用現代的語言說,就是不信共產主義的,就改信了資本主義,後來想想,資本主義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還是用道德來控制的資本主義,這就是儒家之道。這當然是孟子作為儒家大師的一廂情願看法,但到了後世,國家終於獨尊儒家,孔子和孟子贏了。

https://hk.epochtimes.com/news/2020-01-17/27752034

台灣經濟最大弱點是人口太少太老

我研究政治經濟這麼多年,得出來的結論是,對長期政治影響最大的單一因素,是人口。所以我才常常說,到了一百年後,穆斯林會贏晒,成為地球霸主,皆因他們在歐美的生育率是3.5,在非洲的生育率是7.3,而歐美的生育率,不計移民,不會超過1.5。

至於經濟,人口也是非常重要的單一因素。例如說,中國現時人口增長已經放緩,但由於市場大,足以造成足夠的分工,因此也可以勉強維持增長。很多人看好印度和菲律賓的經濟發展,但只要看它們的人口增長率這麼高,就知道它們的經濟增長來自人口驅動,如果把這因素扣除,它們的經濟增長並不怎樣。

從宏觀看,台灣的經濟有幾個難以克服的大問題:

第一個就是人口,平均每個女人誕下1.218個小孩,2018年底,戶籍人口為2,358.9萬人,年增長只有1.8萬人,即0.8‰,2019年,人口成長率首度下降至1‰以下。2019年,如果不計移民,則是負增長了2,137人。估計到2022年,則完全是負增長了,所以它才以優惠條件,向香港人招手移民。

第二也是人口,它的老年化全亞洲排名第3,只次於日本和韓國,但由於變化速度更快,現時65歲以上人口年增加5%,預算在2026年,老年人口將佔總人口的20%,進入「超高齡社會」。

第三也是人口,台灣有「鬼島」之稱,二千多萬人困在一個島,產業造不了縱深,相比起日本和韓國,本土市場大得多。今時今日,產業專門化,二千多萬的人口構成不了足夠的產業分工。

日本和韓國產業處於台灣的同一生態圈,日本的競爭力遠遠高於台灣,是最大入超國,至於台灣的出超,依次是香港、中國內地、美國,然後才到新加坡和越南。如果台灣把錢往中國投資,對方還會有回饋,購回台灣貨,但如果要「新南向」,往越南設廠,結果將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頭」。

話說回來,台灣要維持和四小龍差不多的增長率,一年2%至2.5%,卻是可以的,只是基數太低,永遠也追不上而已。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f%b0%e7%81%a3%e7%b6%93%e6%bf%9f%e6%9c%80%e5%a4%a7%e5%bc%b1%e9%bb%9e%e6%98%af%e4%ba%ba%e5%8f%a3%e5%a4%aa%e5%b0%91%e5%a4%aa%e8%80%81-204146

初創一定要搞無本生意

【明報專訊】朋友的兒子搞startup,集資了十幾億元,誓要做一餐大茶飯,效果並不太佳。我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評論此事,共同的意見是:

startup一定要搞無本生意,如果要集資,還要很多很多錢,就搞不成了。我說,蓋茨、朱克伯格、楊致遠、陳士駿都是在自己的家裏去搞起家的,成功了第一步,才去找資金回來。


朋友是會計師,後來出來撈金融,幫人搞刁。他說,當年他創業,就買了一台電腦,一部printer,萬五元起家。我說,我和Phemey搞股票班,完全是無本,課室也是租的。當年莎莎郭搞莎莎(0178),都是在總統商場租一個counter,賣化妝品起家,張玉珊的修身堂(8200)的前身,是賣豐胸丸,對象是朋友,也是無本生利。

當年馬雲等十八羅漢之所以成功,是蔡崇信雖然集了幾千萬元,但孤寒地給他們500元月薪,成功前都沒有飽飯吃,開會的地方是馬雲的家,手空空無一物地去戰鬥,才有可能成功。

有多餘錢易分心 反降生產力
當年漫畫奇才劉定堅講過一句很有智慧的名言「漫畫界普遍薪水很低,但對畫畫有熱誠,整天都在公司工作,也不怕辛苦。但當薪水加到7000元以上,生產力不升反降,因為手裏有多餘的錢,心思就會想到怎去花錢,因而降低了生產力。但當然,作為一個老闆,一個有能力的助理,不可能不加人工,否則便會跳槽。因此,這就陷進了一個死胡同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79200784123&issue=20200117

2020年1月16日

搞紙媒的訣竅﹕死得慢就是贏了

在《維基百科》的「新報」欄有寫:「2010年9月,胡雪麗離職,由資深傳媒人馮兆榮接任,內容改為主攻波經、馬經,但馮兆榮接任僅幾個月,《新報》的銷量卻急跌。」

據我所知,第一,馮兆榮在接任《新報》社長後,銷量並無急跌。他在2014年的離任,理由好笑,只因年紀太大,沒月保險公司接受其員工保險,行政部來電告訴他這件事,他爽快地自動請辭了。

第二,反而是胡雪麗在任時,銷量急跌,這才導致後來馮兆榮的走馬上任。

第三,《新報》從來是一份以賭博為主的報紙,讀者主要看的是高山行寫的「天下第一倉」。後來有號稱是「亞洲股神」的外國人抄了這個欄名,以及波經、馬經。

胡雪麗上任後,因要說要搞好形象,招攬廣告,這才cut掉了波馬,令銷量急跌。後來換了馮兆榮後,銷量才回穩,但也已拾不回當日cut掉波馬之前的銷量了。

我說的究竟是不是事實,只憑常識,就可知道:大家以為cut掉了波馬,會令銷量急跌,抑或是回主攻波馬,會令銷量急跌?

我不認識胡雪麗,《維基百科》的記錄是:「香港傳媒人,曾擔任英皇集團旗下報張《新報》社長兼總編輯,於2010年9月6日開始離職前休假,她亦曾任職《蘋果日報》副刊主管,其姐胡雪姬是前電訊盈科首席副總裁,姐夫梁家榮是亞洲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副總裁……於2008年起擔任《新報》社長,在2009年11月中,原總編輯郭一鳴因在處理靚模周秀娜到香港科技大學與師生交流的新聞,與胡雪麗意見不同,郭一鳴最終在總公司高層會議上提出請辭。胡雪麗在郭一鳴離職後,兼任總編輯一職,並聘請資深報人黃錦輝擔任副總編輯一職。」

她的姐姐胡雪姬,我倒是忠實讀者,少年時買過她寫的《祝髮》,2000年時,同她吃過一頓午飯。那時她已進了電訊盈科,當公關副總裁,李澤楷對她極為信任,只是我不知,她究竟有沒有在股價高峰時,行使員工換股權,並且沽出股票。

至於郭一鳴,也是我的好朋友,現在是「恆基中國」的政治顧問,鳳凰衛視節目主持人,粉絲過百萬人。

本文主題並非以上,而是馮兆榮和其他人搞《新報》的不同策略。

不論是胡雪麗,還是在馮之後上任的葉德輝和顧炎坤,都企圖將之改革創新,大展一番拳腳,其戰術細節的成功失敗,且不去論。唯有馮兆榮,除了恢復了波經馬經,找了我寫社論,請了幾個老到要退休也沒有人請的前社長和總編輯,我笑稱是「四大社長」,以及請了他的一位人緣差到沒有人會請的老編輯,好像還在裁紙方面削減了一些成本。除此之外,幾乎沒有任何變動過。

簡單點說,他的政策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理念是反正報紙都是沒有前途,遲早完,只要令它死得慢點,蝕得少點,已經足以令到老闆高興,保住所有人的飯碗,至於《新報》的前途如何,正是「長期而言,你我都將死亡」,他都七十多歲,也管不得這麼多了。

不管別人如何想,我總覺得,馮兆榮的理念是充滿智慧。另一個客觀事實是,他離開一年,報紙做了兩次改革,很快便停刊。現在唯一還在出版的,正是馬簿,因為有錢賺。

不知怎的,我直覺上總是覺得,《維基百科》有關的部分,出算胡雪麗之手,理由是在這個世上,除了她之外,應該沒有甚麼人會關心《新報》的「內容改為主攻波經、馬經」。再者,資深一點的讀者應該知道這是「恢復」,而非「改為」。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20/01/16/010137140.shtml

巴菲特和蔡志勇

有人見到我不時寫文章評論巴菲特,以為我不自量力地不同意他的投資風格。錯了,巴菲特是我最佩服的偉大投資者,只是,我發現人們對他的理解,是錯誤的。換言之,他的出招,甚至高到普通人無法理解,常常錯誤解讀了,我因而出手,提出正解而已。

今天討論巴菲特的文章,由蔡志勇講起。


蔡志勇比巴菲特大一歲,世家子弟,幾歲母親已教他炒外匯,上海聖約翰大學的畢業生。現在的人常常講民國時期的北大是如何厲害,如果是在中國做官、搞學運等等,當然是北大稱冠,但如果是去西方深造、求職、接軌,則聖約翰大學卻是遠遠勝過。

蔡志勇20歲完成了碩士,不到30歲,便在富達當基金經理。彼得林治初出道時,當他的手下,說感到十分激動,可知蔡的威名。

1959年至1961年,他的資本收益率都超過五成,至於巴菲特,只有25.9%,22.8%,45.9%,屬於中游位置。1965年,他管理2.47億美元資產,同期巴菲特的管理資金規模只得他的一成。

後來,股市開始不景,蔡志勇小幅虧蝕,1968年蝕了6.8%。巴菲特忍不住在兩次股東的信中,不點名地諷刺了蔡。

這時,聰明的人都看出了熊市已至。蔡志勇及時地把基金的管理權以2,700萬美元賣掉,後來,基金下跌了九成以上。

至於巴菲特,把大部分的股票賣掉,解散基金,作出重組,讓投資者拿回本利,兼且有機會投資進他的新基金,就是巴郡。

至於兩人的投資風格,也有不同,蔡傾向於低買高賣,投機獲利,他的傳記形容得生動:「有時床單未涼,已換掉下一個女人了。」

巴菲特雖然也有短炒,但主力的股票,卻是長期持有,和管理層、股東共享長期繁榮。這做法有兩個好處,一來形象更好,二來,當公司想集資,希望尋找長期合作夥伴時,首選是巴菲特,這令他有更多商機。

後來,蔡志勇也做了幾單大刁,賺了很多錢,不過這些刁令到他聲名狼藉。至於巴菲特,在華爾街以至全世界,都是神一般的受人尊敬人物,也不用多說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b7%b4%e8%8f%b2%e7%89%b9%e5%92%8c%e8%94%a1%e5%bf%97%e5%8b%87-203982

李氏家族政治智慧最高

【明報專訊】長和(0001)主席李澤鉅說,假如澳門落實成立證券交易所,旗下的港燈(2638)將會到當地上市。雖然,現時澳門交易所十畫未有一撇,澳門政府的人還未開始搞計劃報告,但李澤鉅的說法,顯然是給澳交所的成立打了一支強心針。

由此可以見得,李嘉誠家族的政治智慧仍然是香港第一,把「港燈」交給澳門上市,完全沒有成本,說不定還有錢賺,但已表態支持了中央政策。這就像當年董建華搞資訊科技,李澤楷第一個跳出來支持一樣的聰明。

率先表態撐中央 完全沒成本
我先前寫過,澳門證交所的基本客戶是炒開細價股的賭場人士,至於其上市公司,如果它不介意第二上市,那麼,在香港上市的6個賭牌,以及太陽城(1383)、信德(0242)、澳能建設(1183)等澳門概念股,都有責任去撐住澳門的新股市。

一般來說,大部分股市總市值和GDP的相比,是1比1,香港比較特殊,是全球比例最高的,到達1比12。由於澳門是開放型經濟,所以比例也應高於正常的1比1。我估計,澳門證交所在成立了十零年之後,總市值應在1萬億至2萬億元之間,香港則是40萬億元左右,但比起創業板的千多億元總市值,則應該是勝過的。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79116849975&issue=20200116

2020年1月15日

蔡英文當選,移民台灣要快!

蔡英文的當選總統,早是意料中事,事前只有兩個小小懸念,一是韓國瑜在凱達格蘭大道的造勢大會實在太過成功,二是某位預測常錯的評論員預測蔡會大比數勝出。

結果出來,韓的造勢成功,只因擁躉太過團結熱情,投票/上街的比率因而更高,造成了錯覺,本來是最佳指標的造勢大會氣勢,也變得不可靠了。至於某位評論員的「猜錯率」,和其他任何評論員一樣,只會是個統計數字,不可能有必勝或必敗的神測。

蔡韓對決雖然大打中共牌,但這只是偽命題,台灣本質上是美國附庸,它親中也好,不靠中也好,美國絕對不會放棄,除非中國願意和美國打一仗並且戰勝,但在可見將來,這機會率是零。

這幾年來,中國武力提升了,但美國也相應地讓台灣和日本裝備昇級,永遠維持一定的軍事差距,中國不能輕易取勝,台灣也要永遠靠著美國來保護。

至於經濟,貧富懸殊,股市和實質經濟的表現不成正比,年輕人的機會愈來愈少,這是世界性的趨勢,無論誰當總統,也不可能扭轉。國民黨執政,比較有利的是和中國有關係的親中企業,好比香港的建制派,美國贊成全球化的跨國企業,但對大部分人民來說,哪一黨執政的影響都不大。

國民黨和大陸的關係好點,一些產業如旅遊業等,會有幫助。但民進黨如果持續取勝,把國民黨消滅,島內的政治單一化,反而更有利於管治和政治穩定。


說回周一講的移民台灣問題,如果你是老年人,在香港賺錢,台灣花錢,那是最好的。如果是年輕人,到台灣並非聰明事,皆因薪水太低,會喪失未來的機會,你不可能補回在金錢上的落後,是不歸路。

然而,根據蕭若元的移民計劃,去住11個月,拿回一本護照,再回港拼殺,一旦政局有變,馬上逃回台灣,也不失為一件聰明事。畢竟,11個月不長,一眨眼便過了,而蕭提供的財技安排也很吸引。

最後一提,所謂台灣人對香港人友善,只是並未有大量香港人去到的暫時現象,人一多,必然有糾紛,門隨時關上,沒有一個地方會歡迎大量外來人口,所以,想跑,就要趁快!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94%a1%e8%8b%b1%e6%96%87%e7%95%b6%e9%81%b8%ef%bc%8c%e7%a7%bb%e6%b0%91%e5%8f%b0%e7%81%a3%e8%a6%81%e5%bf%ab%ef%bc%81-203805

進新巿場 自然要交學費

【明報專訊】上周寫了一篇〈李嘉誠巴菲特 大方向未錯過〉,有讀者回應說﹕「李嘉誠先生看錯歐洲經濟多年,少少開心事刺激一下,市場個個當他明燈,其實他已經脫節了十幾年,當然我仍然覺得他充滿人生智慧。」

香港市場發展比歐洲快,固然沒有錯,但是香港市場太小,而長和系又太大,這格局無法改變。李嘉誠投資在香港的資金,差不多已到了極限,如果要再投入更多資金去搶奪市場,那就要和新鴻基地產(0016)或恒基地產(0012)搶市場,這都不大對他的胃口,反而是在歐洲,利潤雖沒香港那麼高,但市場卻大得太多了。

長和走的是fast product,貨如輪轉,就算是做地產,也是用上同樣的概念,或者是投資回報穩定的基建,這是在任何時間,放諸四海,也能行得通的經營概念。新鴻基走的,本來是brand building,但在這方面,當然和英資的太古和置地,有所距離。

長和闖歐洲 如當年信和來港
它的經營模式,在香港是如魚得水,但只限於這個特殊環境,離開了香港,我懷疑其模式還能不能有效應用?所以李嘉誠永遠是最勁的。至於恒基,專門收舊樓重建,那又是另外一套模式,需要的是另外一套基建。

總之,跑出去,是長和系的基本策略之一,這並不關於它是不是看錯了歐洲經濟,皆因在大戰略之下,你要入場玩新市場,多少要付點學費。這好比當年信和置業(0083)從新加坡來香港,因為沒有土地儲備,專門高價拍地買地,也交了很多學費。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79029253949&issue=20200115

麗年主席豪宅投資

炒緊隻大麻電子煙概念股麗年國際(9918),因而同朋友講起佔其63%的大股東朱慧恆,朋友懶博學地說,他是山頂普樂道天比高18號屋的買家。我笑笑說,你的八卦水平雖然不錯,但比起長期研究無聊細節的歷史學家周顯大師,還差很遠很遠。

朱慧恆是老牌廠家朱智書的兒子,據報道,和德昌電機(179)汪穗中家族是世交。他住在壽山村道南源單邊屋,約4,000呎,估值3.5億元。

他和弟弟朱惠璋炒樓多年,像富豪海灣獨立屋這些濕碎的不說了,山頂百祿徑15號,7,100呎,旁邊的17號莊士機構(367)開價43萬元一呎,用這價去估值,朱持有的15號賬面就值30億元了。

還有香島道37號(奇怪,他很喜歡和莊士機構買毗連單位),5,000多呎,月租75萬元,2018年11月的易手參考價是18.8億元,創了亞洲屋苑洋房呎價新高。

年前報道他買了赫蘭道11號屋,現值10億元以上,後來卻說買家實是河北首富高彥明。此屋我的印象特別深刻,因我去過12B吃飯,屋主是誰,不便透露。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phemey@gmail.com
本欄逢周三刊出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art/20200115/20843749

2020年1月14日

加loading令老婆和小三同枱,可行嗎?

一天,同某朋友吹水,說起可不可以老婆和小三同枱吃飯呢?

他說,不可能,我的老婆更不可能。

我說,加loading囉。

他說,多多錢都不可能。

我說,十億!

他想了一想,說出一番很有道理的哲理:

你給老婆十億元,她當然會答應同小三同枱食飯,可是她有了十億元之後,就不會再受同樣的屈辱,以後你更加管不了她,一旦吵架,可能更快離婚。

所以,他得出來的結論是:不如你不給錢,索性直接同她離婚,反而省回十億元。但這就解決不了老婆同小三同枱吃飯的哲學問題。

這番討論,令我想起在很多年前,某位大亨同某位美人的故事:

大亨脾氣極暴燥,常打罵美人,打完之後,就開一張幾百萬元的支票,去取悅對方。美人出身家貧,自然答應,可是收下收下,自己也有幾億元身家,於是決定不繼續受氣,同大亨分手了。

於是,大亨用了另一招,就是任由新女花錢,但卻不付給她們現金,好比吸毒,但卻不提供貨源。結果雖然女人的質素大幅降低,但卻有效地成功keep住新女。

本週心水股票,上週五上市的「麗年國際」(9918),祝大家好運!

https://hk.nextmgz.com/article/2_718748_0

一幅歪歪斜斜的歷史全息圖

歷史事件有如光訊息,我們閱讀歷史的方法,有如大腦分析光訊息。讀過光學的人都知道,影像進入眼睛時,是倒轉的,大腦懂得自動把影像再倒轉回來。不同的拍攝角度,可以造成不同的影像錯覺,在今日盛行的影像世界,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了。

一件事件可以有無數的拍攝角度,究竟哪一個角度,才是真實?抑或是,全數都是真實,或是全數都是虛假?畢竟,只有上帝,才可有全息圖,才可有「上帝視覺」。我寫的「周顯大歷史」,就是從一個視像角度,去解釋歷史。

這是公羊筆法:為甚麼文明會在黃河流域出現?秦國的崛起和統一中國,究竟是偶然事件,還有著歷史上的必然性?五胡亂華、五代十國的漢胡混集時代,在宋朝後終結,為何反而是在元清兩朝,胡人的比例才告減少?國際局勢的因素,對於中國歷史的影響究竟有多大?華夏文明究竟是怎樣的一回事?不同的朝代,其政治制度和經濟狀況,有何不同?

這也是殼梁筆法:我企圖把歷史事件,和我發明的政治理論,以及政治經濟理論相結合,以事實來證明理論的正確性。從另一角度看,這也是馬克思主義,甚至是德意志文化一直以來流傳下來的歷史哲學解釋方法,的一個中國體現。在中國傳統使用的名詞,也可叫作「經學」。

這也是左傳筆法:香港人從小讀到的近現代史,查實只是國民黨執政時,在上世紀30年代發明的歷史詮釋。這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其教科書所做的歷史詮釋截然不同,格格不入。以前政協委員劉夢熊為例子,他自小在中國的長大,學的是新中國的史觀,當他來到了香港,接觸到國民黨的史觀後,尤其是在他和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反目之後,馬上拋棄前者,全盤接受了後者,與其說這是學習歷史的問題,倒不如說是政治立場決定了史觀。

由此可以見得,故事的剪裁對於事件的詮釋,是如何重要。絕大部分人看不到的是,從當時人的角度,從北洋軍閥的角度,從日本人的角度,從西方人的角度,橫看成嶺側成峰,高低遠近各不同,和我們的一貫所知,大有分別。

不消說的,就是我說的一個全方位的史觀,企圖包括所有的角度,也必然會出現了新的視覺偏見。說不定,這好比畢卡索的抽象畫作,把人物的不同角度拼湊在同一幅畫中,形象變得歪歪斜斜,奇形怪狀,但這更說不定正是我的所欲,正如不現實的抽象影像正正也是畢卡索所企圖呈現出來給觀眾的。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20/01/14/010136826.shtml

中央為何派駱惠寧取代王志民?

王志民只當了短短2年中聯辦主任,便告下台,肯定是因修例事件處理不力而問責,至於駱惠寧的接任此職,卻是議論紛紛,大家都在猜度中央究竟在打甚麼算盤。

縱數回歸以來的中聯辦主任,都是曾經在中聯辦工作,吸取了經驗,才正式升為主任。姜恩柱副手當了3年,高祀仁當了2年,彭清華是6年,張曉明更加是在1986年已經在港澳辦工作,從低級做起,未離開過有關部門,是香港問題專家,2012年才當主任。

有一個關於張曉明的小故事,沒有經過fact check。據說,1984年他在人民大學唸碩士時,師從刑法名家高銘暄,當時有一份兼職,幫補學習費用,就是在中旅社工作,專門接待從香港來的旅客,如果此說屬實,可把他的履歷再往上溯2年。

至於王志民,1992年至1994年在新華社工作過,2006年「二進宮」,再入中聯辦,做了11年,才當上主任。

由此可以見得,趨勢一來是越來越專門化,二來是累積多年經驗而上的官員,很明顯並非中央積極培養的對象。事實上,不少像我這樣細心敏感的人都已發覺,自從回歸以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管理階層的級數越來矮化,從董建華到曾蔭權、梁振英,以至林鄭月娥,在社會地位方面,有每況愈下之勢。

中央駐地方大員方面,許家屯之後,變成了技術官僚掌管,矮化趨勢也很明顯。從政治管理角度看,這顯示出中央的直接管理越來越多,地方官員的discretion越來越少。

駱惠寧的背景,有2點是客觀的事實:

第一,他的前職是青海省委書記,表面上和許家屯當過的江蘇省第一書記同級,但當然沒有許的革命老幹部資歷,但已是冠絕先前所有的主任。因此,這可以說是把這位子升格了,反映出中央對此的重視。
第二,他從來沒有幹過有關工作,是空降而來,由此可見得,中央整頓地方的決心。很多不識政治的

人,以為中央非常信任中聯辦,但其實中央從來不信任地方主義,這根本就不用研究甚麼派系鬥爭,只要稍為懂得管理學,已可知道,這是常識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8%ad%e5%a4%ae%e7%82%ba%e4%bd%95%e6%b4%be%e9%a7%b1%e6%83%a0%e5%af%a7%e5%8f%96%e4%bb%a3%e7%8e%8b%e5%bf%97%e6%b0%91%ef%bc%9f-203615

世家大族的處事作風

【明報專訊】昨天說了某位很厲害的莊家,今天再說他的一則小故事。

話說某位娶了女明星的金融才俊,欠下巨債,其中的一位債主,就是他的一位金主,來自極度顯赫的世家,身家多就無,一千幾百億都有嘅。如果論到idle cash,全香港就是她同埋一位toy business的人最多,其他人都行埋一邊。

金融才俊本來是其金主的agent,幫她找債仔。這份工最重要的是integrity,而這一點,恰好他是沒有的。於是,他就暗中收片,哦﹗讀者是正經人,不知收片的意思,即是收回佣咁解呀﹗收片的結果,必然就是壞帳率增加。

當金融才俊着草失蹤後,金主手上就有一大堆壞帳。故事到了這個地步,厲害莊家就出場了。他很gentleman地向金主提出了一個offer:「我有很完善的收數部,不如咁,我免費同你把數收回來吖?」

經濟不景 太古集團第一個減租

誰知金主想了一想,說:「還是不要了,如果他很緊,咪由得他囉,無謂迫死人。」

嗱,這就是有卡士的世家大族的處事作風,好比太古集團,當經濟不景時,永遠是第一個減租,因為貴族是與土地共生的,租客好比農奴,是貴族的subordinate,不體恤農奴的貴族,不過是土豪劣紳,而香港的土豪劣紳的「劣」,是世界聞名的。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78941468234&issue=20200114

2020年1月13日

移民台灣的優劣

本欄不定期討論移民問題,皆因移民是財經的一個非常重要部分,今日的主題是台灣。

我不敢說很熟悉台灣,可是在20年前,我曾經是台灣的暢銷作家……台灣的版稅是10%,銷量超過5,000本則可分15%,我出過8本書,銷量穩定地在6,000本左右,因此我是暢銷書作家中最不暢銷的那一位。我的小說也曾經在《中國時報》連載過,中時是台灣兩大報之一。

我的父親在七十年代,在台灣住了兩年,被騙了逾一百萬元,狼狽逃回香港。那時台灣的老千之多,人人皆知,是公開的事實了。

台灣的山地人是很淳樸的,但是閩南人也即是今日的福建人,而福建人的行事作風是有名的,那也不用我多說。日本人管治了五十年,稍為改善了民風,但1949年,百多萬外省人逃到了台灣,他們並沒有教壞台灣人,不過騙子的手法則因教導而升級了。

至於台灣的黑社會,也比香港猖獗得多,我有個女性朋友是某大幫派的老二的四奶,她去台灣時,真的是十幾部黑色轎車,幾十個黑西裝大漢列隊歡迎的那一種,好像拍電影一樣。

話說回來,黑社會主要是藍營支持者,皆因大佬們都在中國或澳門有生意,不得不親中也。假如綠營全面執政,會不會大力整頓黑社會,就未可知了。然而,照我和黑社會的來往經驗,他們不過是賺錢機器,只要你循規蹈矩做人,黑社會再多,也影響不到日常生活。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的日常生活,比香港更像中國,所以台灣人住在中國的比例,比香港人還要高。這不是我觀察出來的,而是我的出版社拍擋同我說的,他們都是香港出生,在台灣唸書,兼且工作多年的台灣通。

說完了缺點,這究竟是不是我會拒絕台灣呢?這卻不,我只是先把downside說出來,如果我要再移民,台灣是排名前三名的位置。第一,我的政治判斷,台灣比歐洲更安全,皆因歐洲在二十年之後,會迅速伊斯蘭化。第二,香港人住在台灣,比住在其他地方,都更要習慣,雖然說台灣比香港更像大陸,但至少不比大陸更像大陸吧?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a7%bb%e6%b0%91%e5%8f%b0%e7%81%a3%e7%9a%84%e5%84%aa%e5%8a%a3-203507

騙最聰明的人 要用最蠢的方法

【明報專訊】有一位莊家,非但手法兇殘到了極點,也是精明到無人能及,散戶固然被他殺到體無完膚,連其手下,也遭其「芝加哥殺手,專殺自己友」的毒手。

例如有一次,他預早幾日說,幾天後會炒某隻股票,大家於是紛紛偷跳買入,誰知到了當天,他卻說,不炒了,大家唯有把股票沽出,打靶都要套現啦!到了這時,他忽然又說,現在開工炒股!如是者無數次,虛虛實實,其手下終於被訓練到,對任何消息都無動於中,完全不買他的股票。

至於交收,更加是清楚到一毫子都計,而且只有他拖你數和搵你笨,你絕對不可能拖到佢數和搵到佢笨,理由是:他又有錢過你,又叻過你,點夠佢玩?

無招勝有招 莊家老貓燒鬚
據說,有一次,他還欠一位手下幾百萬元未對清,那手下想出了一條絕世好蹺,求他說,過年在即,旗下財仔可否借100萬元過年關,先至套番少少錢。

對!就是這位鬼見愁級數的人物,有一次,他的專用骨妹說想買樓,問他借了300萬元作為首期。有一點說錯了,不是骨妹,是四五十歲的骨「婆」,徐娘半老,風韻全無,每天上他的公司做按摩。他爽手地借了300萬元出來,本來繼續按摩,錢借骨償,也是應有之義。誰知,這條骨婆竟然玩失蹤,捲款而逃。

莊家老貓燒鬚,當然是㷫過辣雞,於是call來專用收數佬,誰知收數佬也有規有矩,說:「喂!老細,你借錢無單無據,點追呀?」結果,梗係枯數啦。這證明了,要騙最聰明的人,要用最蠢的人,用最蠢的方法,先至可以,這叫做「無招勝有招」。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78856367395&issue=20200113

2020年1月10日

脆弱的品牌和永恆的價值

股神巴菲特當然是我佩服的偶像,可是他的某些想法,我卻不敢苟同。其中很重要一點,就是我們對永恆的價值,也即是對名牌的看法,是大相徑庭。

他長期持有「可口可樂」這品牌,並且賺了大錢,但在我的心目中,「可口可樂」可能是一個品牌,但它卻不能算是一個名牌。無疑地,「可口可樂」在經營上是十分成功,但是一個品牌、一間公司的成功可能只是因為它的市場策略有效,但卻不能代表它是一個名牌,更不代表它有永恆的價值。


同樣道理,在近年來,「星巴克」和「麥當勞」的生意也很不錯,我同意它們的品牌策略和市場推廣十分成功,但也不能算是名牌,因為這種品牌的東西的忠誠度很低,很容易被取代。而我向來不喜歡蘋果,因為它每次推出新產品,都是一場大賭博,就像一個次次賭身家的賭徒,自然也不能算是一個名牌。

在我的心目中,名牌除了牌子夠照之外,還有一種特質,就是它的品質,是其他同類產品所不能比得上的,而由於它擁有這種技術,而其他競爭對手沒有,所以它可以永遠保持市場上的優勢。

當然,能夠保持這種技術優勢,是因為它並不量產,永遠珍惜羽毛,保持在製作上的質素。當然,這也並不代表它不會增產,而只是說,它只會逐步增加產量,而不會一下子大量的增發,竭澤而漁,一下子令到市場崩潰。

因此,在我心目中的真正的名牌,有甚麼呢?這包括了Hermes啦,法拉利啦,栢德翡麗啦,拉弗酒莊啦等等,都是品質勝於同儕,而且有著長長的等候名冊,所以就算在市場逆境時,也不會影響到它們的生意額,只會令到等候名單短上一點而已。

它們的品質,是經過多年來的市場考驗,當然沒有問題。它們不單有名牌,而且有生產高品質產品的經驗,而這經驗得來的技術優勢,則永遠優於其競爭對手。

還有一點是極其重要的,就是這類產品的毛利非常之高,而且遠高於其競爭對手,例如說,一個Hermes Birkin的售價是十萬八萬起跳,但一個路易威登的同質素包包可能是兩三萬,這比喻可能有點不倫,因為兩者並非相同貨色,正如保時捷和法拉利也是不同的產品。但很明顯,售價較高者的毛利率也較高,一旦市場逆轉,也比較有競爭力。

這即是說,在我的心目中,一個真正的名牌並不以銷量極大化、利潤極大化為目標,而是要維持產品的質素,和這品牌的永恆價值。

像可口可樂、麥當勞這種量產型的公司,只能算是一間成功的公司,或是一個成功的商業品牌,它們可能很能賺錢,但卻不能說是一個名牌,而它們在市場上的地位是很容易被取代的。像蘋果iphone這種高科技產品,顧客的忠誠度極低,它們只是有名的牌子,但卻沒有永恆的價值。

像拉弗酒莊,或是Hermes包包,這些產品一出就是數十年,不用改進,當然是最好的情況,法拉利車廠差上一點,因為數年要轉一款,但是它的技術優勝,其他量產的跑車在這數十年來追不上它,可以估計的,在未來也很難追上這技術。

這篇文章的主題並非介紹名牌,只是說,有一些大眾的牌子,所謂的品牌效應,只是建築在一個空中樓閣,而不是建築在永恆的質素之上,一旦要逆轉時,是快得不能想象的,例如說,思捷。

https://hk.epochtimes.com/news/2020-01-10/21322273

經港珠澳大橋往十三酒店

周一,同朋友去了澳門的十三酒店,眾所周知,這是「南岸集團」(577)用了150億元蓋的超級豪華酒店。
它位於路環,遠離氹仔的金光大道,和旁邊的金峰‧南岸本來是同一塊地皮,後來金峰‧南岸的部分用來蓋豪宅,一共有2,600個單位,因為計劃宣布在旁邊蓋全澳門最豪華的(當時名為)路易十三酒店,扯高了地價和樓價。以地價成本300元,再加上補地價幾百元,第一期賣3,000元,最後一期賣一萬元計,估計可賺百多億元至數百億元。

金峰‧南岸牽涉到何厚鏵和馬萬祺兩大家族、中山市政府窗口公司中山公司,南豐地產、菲律賓Ayala基金、AIA旗下基金、德祥地產,可算是粒粒天王巨星。還有四大探長之一的藍剛(《反飛組風雲》由向華強飾演角色)的長子藍章穎與這計劃有官司,不過與本文無關,表過就算。

當日,路易十三酒店由Ball界名人洪永時負責,大出風頭,還買了20台勞斯萊斯,金峰‧南岸是靠這酒店賣了個滿堂紅,想不到現在酒店改名,連上市公司也改名為「南岸集團」。

它原來設計的定價是十萬元一晚,根據網上資料,「因為遲遲也攞唔到賭牌,所以最後只能選擇低調開業,最貴的時候房價4千以上一晚,但現在Last minute在旅遊網站預訂,即出發前早一星期左右先訂房,房價大約2千左右一晚咋……」

不過我們是朋友請,不用付錢。

我們晚飯後才出發,在灣仔先到尖沙咀,再從尖沙咀起行。值得提的是港珠澳大橋,估計如果從港島區出發,應和坐船的時間差不多。最重要是從中環到東涌,應要花半小時左右,大橋的出入口,難免有交通繞道,繞來繞去,所以費時失事,又花了不少時間。

估計在九龍西或新界西出發,應可省上很多時間,但灣仔至中上環,則仍prefer乘船。我們是有澳門牌直通,因此比較舒服,如果是乘車轉金巴,則其勞頓系數,應和乘船差不多。

由此可見,港珠澳大橋的最大功效,應是由香港通往珠海,則真的方便很多,至於澳門往珠海,又何須大橋? 

作者為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b6%93%e6%b8%af%e7%8f%a0%e6%be%b3%e5%a4%a7%e6%a9%8b%e5%be%80%e5%8d%81%e4%b8%89%e9%85%92%e5%ba%97-203315

學生炒股贏老師

【明報專訊】昨天我說,我的學生當中,炒股比我更勁、賺錢更多的,大有人在。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况呢?

原因很簡單,我教的是炒股票的正確方法,當大家都懂得正確方法時,天分更高,更努力的人,便有可能賺更多錢。

像梅偉琛,他一天有超過10小時,是在看手機研究股票。當他去旅遊,永遠都是過着香港時間,朝九晚四,都看着港股,任何玩樂旅遊活動,都是在收市後才開始的。

他又是會計師,看帳目的能力當然比我更加高。他每天都在和股票中人交流,他這個年齡的人,全都是行內最打得的中堅分子;而我的關係網,顯然已經老化了,寫上流社會和股壇八卦嘢就得,講到實務研究,以及最流行的財技,我梗係遠遠比不上他啦!

炒贏「茂利」綽綽有餘
我是在1999年才開始炒股票,用了15年時間,才搞清楚所有的理論,在這時,我已經老了,精力不夠了,不能在最前線打拼了。這好比一個拳手,30歲才打拳,未免太遲,打了15年,才領悟到打拳之道,這時已經太老,只有像張家輝,教彭于晏打拳,讓下一代上前線了。

現在的我,是每一樣股票/投資的原理都了然於胸,但已不能實戰了,當然,雖然打不贏比賽,炒贏市場上90%以上的「茂利」,還是綽綽有餘。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78597311147&issue=20200110

2020年1月9日

買樓收租賺錢,還是財仔賺錢?

湯文亮在一篇文章計算過,一個人持有1億元物業,假如三成按揭,2%回報,扣除了利息和供樓支出後,每月的租金收入是1.6萬元,少過普通打工仔。

你可能說,很多細價樓的回報率可能高於2%呀,不過,這也要計上租客不續租時的丟空時間成本,維修如整電器等的成本,再交埋稅,有2%已經很好了。

1億元收租月收入1.6萬元,10億元也只有16萬元了,所以湯兄在很久已前已經寫過,買樓收租不是一門生意,倒不如開財務公司放貴利,回報更高,而且從來租客要求減租,債仔卻很少要求減息。

這當然是你睇我好,我睇你好,開財務公司的最大風險,是債仔不還錢,在以前,不少財仔是靠收回債仔的抵押物業,乘機發達。

當年章小蕙的債務default,收樓之後,裕泰興還可以揸到倒賺大錢。但現在有三成的印花稅,要收物業,要不交足稅,要不找人頭代買,前者不可能,後者難度高,所以財仔二按已經難以經營了,就算債仔default,也難找到買家。

另一個難處是找不到債仔,這是財仔的通常困難。好的債仔就是還得起錢的債仔,這是非常難找的,像幾年前猝死的DC財務老闆陳遠明,1997年時已有過10億元現金,金融風暴時毫髮無損,為人精明厲害,錢是大把,奈何債仔不足,因此二十年來,財富增長緩慢。

要知道,找債仔非但要自己全職,日日去social,像某間大型證券行,還要聘請多名專業的企業融資人才,到處去找客人。要不就像大眾、聯合、唯一這些專做散客的財仔,搞一個宣傳部門,大手砸錢登廣告。

說回買樓收租,銀行的計算是精明的,如果你沒有任何收入證明,理論上,最多只能做兩成按揭,皆因三成按揭(假如加息後)還有一點點危險,兩成按揭則收租完全可以支付連本加利的還款,絕對安全。

說穿了,買樓收租只在一個情景下,才是有利可圖,就是樓價上升,否則真的不如揸「盈富基金」(2800),甚至是定期存款好過。但如樓價上升,再加上借錢買樓,利潤倍乘,那就是發達之道,湯文亮就是這樣發達的!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b2%b7%e6%a8%93%e6%94%b6%e7%a7%9f%e8%b3%ba%e9%8c%a2%ef%bc%8c%e9%82%84%e6%98%af%e8%b2%a1%e4%bb%94%e8%b3%ba%e9%8c%a2%ef%bc%9f-203064

極低檔的銷售手法

【明報專訊】據說,有位仁兄開班授徒,不過不是教股票班,而是教……為免你猜到,先不說了。他的策略是先開facebook做大量宣傳,又收非常廉宜的價錢,先吸引了學生,再說有幾手秘技沒教,因此必須付一筆錢來上課,才會傳授。

這種銷售手法,並非單一個案,很多人都會用相同的手法,包括股票課程在內。這是銷售大師Phemey告訴我的,他認為有效法的可能性。我說,用這種法去銷售,可能會work,但檔次極低,像我這種扮高級的人,是不會用的。

留幾手秘技 引人付錢才傳授
話說很多年前,我在股票課程上,有學生問我,你都出了這麼多書,一本都不過是賣一兩百元,我明明買書便足夠了,為什麼要付萬幾元來上課呢?他這問題問得實在奇怪,但也太有誠意,皆因他是既買了書,又用了萬幾銀來上課,在上課時問的。

我的回答是:其實所有的知識都在書中載有,只要你中學畢業,基本上,所有的知識都可從書中自修學得,那為什麼要上大學呢?

這是因為有一些微妙的東西,例如炒股的atmosphere,又或者是對一些實例的解釋和演示,都需要長時期的身教,才有更大的可能學會。而我也不瞞他說,就算是上課,也有大部分的學生是學不會,學不好,浪費了學費,這好比念大學,大部分學生都念得不好,但是,如果我們有子女,還是希望他們去念大學的。

有秘技不教,我覺得就是很cheap的銷售手法,正如我常常說,我炒股不算勁呀,我教出來的人當中,比我炒股更勁、賺錢更多的人,比比皆是呢!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78511771476&issue=20200109

巴霍巴利王與現代印度的封建性

聖誕和新年假期,看了《Baahubali: The Beginning》和《Baahubali 2: The Conclusion》,譯為《巴霍巴利王》,這是印度史上製作成本最高的電影,後者更加破了印度本土和印度片在海外的票房記錄。這部戲香港沒有上映過,也買不到影碟。

有「識者」說,故事主角是虛構人物,但其實這是耆那教的傳說。古代印度沒有文字上的歷史記載,全是口述傳說,好比中國的炎帝黃帝堯帝舜帝年代,不能說真有其事,也不能說是完全虛構。

最早的文字記載反而是中文,法顯、玄奘、義淨都曾經寫出過其歷史故事,不過相信他們所聽到的古代印度史,也不過是口述的傳說。

故事發生的地點Mahishmati真有其地,印度兩大史詩之一的《摩訶婆羅多》提起過,是Anupa的首都。它也曾經是釋迦牟尼時代的十六大國之一的阿槃提國的領地。總之,這城市現在今天的中央邦。

耆那教傳說中的巴霍巴利王,是Rishaba的兩個兒子之一,分到了南方領土,他的兄弟Bharata則分到了北方領土。兩人本來意欲展開戰爭,去統一領土,但後經斡旋後,為免傷亡慘重,決定兩人決鬥,勝者得一切。

「巴霍巴利」的文字意思是「強壯的手臂」,在眼神鬥爭、水戰、摔角三場比賽中,他取得了勝利。但他在勝利後,忽然覺得很難受,一來不想和自己的兄弟決戰,二來得到一切,相比人生苦短,也不過是暫時性。

因此,他放棄了戰鬥,也放棄了國王之位,當上了僧人,後來成為得道者。

這故事顯然十分「耆那教」,不過這在古印度,也並非沒有類似的傳說,當年的釋迦牟尼,豈不也是放棄了王位?Mahishmati這地方流行佛教,也是耆那教的聖地,其創始教主摩訶毗羅(即俗稱的「大雄」,但「大雄」其實只是聖者的統稱,釋迦牟尼也可稱為「大雄」)即在此地修行過。電影《巴霍巴利王》中,國家也是信奉耆那教。

電影中,巴霍巴利王就沒有這麼温柔恭儉讓。他是遺腹子,父親是Mahishmati的創開國君主,母親難產死掉。叔母Sivagami Devi先是攝政女王,後來當上了女王。

他叔母的親生兒子Bhallaladeva,即是巴霍巴利的堂兄弟,試圖和巴霍巴利爭奪王位,但因後者比較仁厚,叔母因此決定了把王位傳給後者。

故事的發展是:巴霍巴利愛上了另一國的公主Devasena,發誓要終生保護她。但Bhallaladeva得悉了這消息,率先要求母王為他提親,母王發誓答應了。

結果,巴霍巴利甘願放棄王位,以交換和愛人結婚。但由於巴霍巴利太受人民歡迎,Bhallaladeva不肯放過他,假裝被巴霍巴利的手下刺殺,令到母王決心殺掉巴霍巴利。

奴隸也是軍事首領Kattappa被命令下手,Kattappa忠於巴霍巴利,但女王威脅說如他不下手,就自己動手。結果Kattappa背後出刀,插死了巴霍巴利。

未幾,女王發現了親生兒子的陰謀,於是公開宣示,巴霍巴利剛出生的兒子,將承繼王位,他的親生子殺了她,自己登上王位。她則救了小巴霍巴利,逃離了王宮,才告死去。

跟著的劇情就老套了,25年後,小巴霍巴利長大,救出了被囚禁了25年的母親,殺了叔父,登上王位。唯一的劇情亮點是,他當初是為了溝女,溝一條反政府秘密組織的女,才去救自己的母親,救救下才發現真相。

又及,小巴霍巴利在水中被養父母救回,長大後奪回寶座,活脫就是希臘的《伊底珀斯王》,就只是沒有娶了母親當妻子,不過救了母親,也有點戀母情結的意味。

電影雖然賣座,但我並不覺得十分吸引,我之所以寫出來,皆因其劇情體現出古人對於誓言的重視,巴霍巴利和其母王都因不肯背誓而決定了命運,而那奴隸首領Kattappa不肯脫離奴隸身份,只因他不知幾代之前的祖先,發過誓世世代代當國家的奴隸。

更有趣的是,小巴霍巴利在溝到女之後,發現其愛人居然是反政府組織的成員,居然也答應了救出(他的母親)Devasena,理由是愛人的liability也是自己的liability。

這種思想,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或更早,是曾經有過的,但是在秦朝和漢朝之後,已不存在了。我唯一想到的是,當年愛國富商陳嘉庾為亡父還清債務,已被視為不得了的義舉。

在西方,古希臘時是存在過的,中世紀時也剩下一點點,但現在已不存在了。在印度,現在雖然沒有了,但它比較落後,因此拍古裝片時,還殘存著這些記憶。但是這些思想,中國人就算是拍古裝片,也都忘光了。我們只會嘲笑宋襄公的愚蠢。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現在印度的封建性猶存,才能拍出這種電影來。今日印度的種種問題之不可以解決,正是因為這些封建性。

封建主義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我作為讀歷史的人,絕對讚揚封建的優點,但很可惜,當新舊交替時,往往是優點先拋棄掉,留下的,只有缺點。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20/01/09/010136473.shtml

2020年1月8日

想當年之紅色經濟圈

現在流行講黃色經濟圈,本文就不如講講對家,紅色經濟圈,不過主題是幾十年前,它初創的年代。紅色經濟圈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已經存在,其功能是一,為中國創造外滙,二,養活親中人士。它主要集中在銀行、國貨公司,還有大眾看不見的,如出入口公司,出口中國產品,換取寶貴的外滙,入口外國商品,運回中國,拆解,學習西方先進技術。

換言之,除了賺錢,還有其他戰略目的。如果黃色經濟圈要效法,我第一想到的,就是大量聘請被紅/藍炒掉的黃色人士,幫助他們的生計。簡而言之,當年的紅色經濟圈,規模雖然小,目的很明確,政策也很清楚。然而,黃色經濟圈,有一點是必須想通的,就是錢的最終目的地。如果運離香港,拖垮經濟,搞冧聯繫滙率,目的是攬炒,對方的傷亡肯定比自己慘重。但如果把賺來的錢都跑掉,競爭力就不夠了。要有競爭力,增大投資代表增大了己方的傷亡,又不划算。

要跑掉、要攬炒,還是要在經濟圈中戰勝對方,這大原則是必須清楚的。

周顯
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mailto:phemey@gmail.com
本欄逢周三刊出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20200108/CYFV4NLG3VUSD2T2NDYAN5PCYM/

中國人均GDP過萬美元算甚麼?

根據中國的傳媒報道,估計2019年的人均GDP,首次超過1萬美元。這是根據2018年的9,732美元去估算的。不過,有人認為,中國去年經濟是負增長,那麼,這估計數字就不存在了。然而,反正本文的要旨是看大局,從這角度去看,1萬美元和9,732美元的分別不大。

有網民心水清,清晰地指出:中國終於不同人比GDP總量,而是比人均了。這當然是一個進步,但是,進步也不算大,相比起幾乎所有西方民主國家而言,就算是意大利和西班牙,仍然相差很遠很遠,就是同台灣比,也還大有不及,可堪與之相比的,只是俄羅斯、巴西、土耳其、墨西哥、馬來西亞而已。


不過,GDP作為國家實力,並不完全描述。六十年代的中國,已有兩彈一星,已是軍事大國,韓戰、中印戰爭、珍寶島均打得有聲有色,今日越南的軍事力量也很強,但兩者的GDP均是很低。反之,按照同其他國家的比例,今日中國的軍事力量並不比五十年前更強,急起直追是近幾年的事。


另一個指標是國家的欠債,當然,很多國家都欠下巨債,但美國的債不用還,日本主要是欠自己人的內債,中國這十幾年的高速發展,眼見到的所有成果,代價就是從大把錢,變成了大把債,如果挺不過去,就……


其實也沒有甚麼大不了,日本便是硬著陸,最多三十年增長緩慢,始終是賺了預支的繁榮,國家跨越不了中等收入陷阱,也是預期中事。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因經濟失敗而連累到政治崩潰,所謂的「支爆」,如果只限於經濟,就不過是好小事。


還有一些其他的客觀指標,例如交通基建,中國位列世界前茅,但是住屋,看數字,中國的表現很不錯,只可惜是大量沒人住的鬼城「吉屋」,對比北上廣深的狹窄公寓,冷熱不勻,數字會騙人。


北京和上海的人均GDP,已過了2萬美元,和西方窮國差不多,但大西北的貧窮地方,甘肅4千美元不到。這是我常常說的,全球所有國家城市的中產階級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看一國的富貧,要看它最窮10%人口的生活質素。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8%ad%e5%9c%8b%e4%ba%ba%e5%9d%87gdp%e9%81%8e%e8%90%ac%e7%be%8e%e5%85%83%e7%ae%97%e7%94%9a%e9%ba%bc%ef%bc%9f-202892

做不賺生意 學適應巿場

【明報專訊】大半年前,我和幾個朋友搞了一個虛擬貨幣交易系統,不過只是輕度運作,並不打算大搞,皆因一旦大搞,就會牽涉到很多投入,也有金錢風險。我們個個有家有業,贏三幾千萬,七八個人分,根本無肉食,但輸三幾千萬,就非常肉赤,所以都只是輕度運作,任啲散客買賣十零萬,叫做做住先。

尋找世界大戰也能賺錢項目
那為什麼我要搞這些賺不了錢的產業呢?一來要適應市場,學識新嘢;二來,我常常有危機意識,覺得地球太危險,一定要有些產業在手,假如世界大戰發生,也能賺到錢的。


這些生意包括什麼呢?我想到的,第一是黑市金融,即是洗黑錢,賭場也可,食物貿易(安全過做農民),保安公司,最好當然是美國那些有槍有炮的啦!有朋友開網絡安全公司,做黑客和防止黑客,均大有錢途,航空公司和私人飛機租賃,拍戲,做網紅……但做銀行、股票這些傳統金融行業就危危乎了。

我最喜歡的電視節目之一,就是Doomsday Prep,講人們如何預防世界大戰,又儲糧食,又造地堡,我覺得這些人才是真的有遠見。

最後要講一講,日前見到朋友Phemey搞課程,教人如何開女生宿舍,幾十人上課學習,我覺得,他簡直是個天才。開女生宿舍,是多麼有意義,多麼有商機的事業,怪不得有這麼多人去報讀。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78424597289&issue=20200108

2020年1月7日

陳潔玲應該不會接受楊振源這種貨色吧?

日前《蘋果日報》的一單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

32歲港姐陳庭欣和拍拖一年幾的彩豐行老闆楊振源被貼街招,直指楊振源與一名叫阿Yu的女子是「狗男女」、「世紀大賤男」,陳庭欣是「傻港姐」被利用,暗示楊振源一腳踏兩船。

此外,還有週刊報道指,Benny身邊除了27歲的阿Yu,還有「第三者」,2012年港姐陳潔玲(Christy)。並且報道有傳陳潔玲踩場去Benny的健身中心,阿Yu則曾做model,現在做湯包生意。

被貼街招當日正是Yu的生日,原本陳庭欣與Benny相約與友人到日本旅行,出發前他們卻嘈交,所以陳未有同行。至於陳潔玲被問有否做第三者,她回覆《蘋果》說:「冇呀!」

由於我搞的第一部電影《私人會所》,陳潔玲正是女主角,自然留意到這新聞。有趣的是,識睇梗係睇留言:「我係條仔都揀陳潔玲正咁多」、「陳潔玲靚好多」、「陳潔玲後生好多係時候換碼」、「後生過陳庭欣一、二年咋」……

看到這單新聞,我心想,照計Christy不會看得上楊振源㗎噃,皆因我認識她的前男友,百億身家的單身富豪,有私人飛機,幾隻巨型遊艇分佈世界各地,還有幾間上市公司,拍了年幾拖,因性格不合,她主動飛了對方。

分手後,溝她的有年拍幾部幾億元大片的電影公司老闆,有單身貴族(真的是貴族的那種貴族)行內赫赫有名的專業人士,還有揮金如土、名車幾十部的澳門才俊(仲好靚仔㖭),其中一個是我的點頭之交,另外兩個則是熟識的好朋友,故事絕對真實,咁好條件她都不吼,又怎會做小三,去同楊振源拍拖呢?

於是,作為八卦公的我,便去瞭解情況。當然,作為前新聞工作者,我也會對照事實,以證其可信性。

消息說﹕

第一,這單料是陳庭欣主動放出來,目的是為了打擊第三者阿Yu。

此事可信,皆因街招貼出之日,正是阿Yu的生日。(據說貼街招的地方,正是陳的老家的公屋樓下,此說未fact check。)

至於陳庭欣作為貼街招的主使人,沒有主證據,但旁證是她大方的接受訪問,而沒有像其他人發生謠言時般關機。這旁證不夠鋤入,但的確是自我放料的傳媒慣例。

第二,我所知的是,陳潔玲是阿Yu的朋友,楊振源溝過陳,但不遂,放料者應該不肯定事實。

此說的分析是「陳潔玲是阿Yu的朋友,楊振源溝過陳」這兩點,有此可能性,但也無法證實,不過,這兩點無關大局。

第三,街招並沒有提到陳潔玲,她被捲入,只是一則未經證實的報道,無圖無真相。

簡單點說,陳潔玲在這次緋聞的身份,是無圖無真相的無法證實事件。我寫過文章,指出「莫須有」的真正意思是「難道沒有嗎?」你可以用圖去證明兩人有關係,但卻永遠無法用沒有圖來反證兩人沒關係,唯一我相信的,只是認為我認識的Christy,應該不會「淪落」到去接受楊振源這種貨色吧?

本週心水股票,週五上市的「麗年國際」(9918),理由是電子煙概念,有炒作價值。

https://hk.nextmgz.com/article/2_717356_0

孔子筆法與章子怡生擒霍啟山

我在武俠/科幻/穿越小說《碳六十之劍》中,寫過一位盲人劍客霍天殘,經手術移殖眼睛之後,卻仍然無法獲得視力,皆因視力除了眼睛的接收光線,還需要大腦分析接收的光訊息內容,但這分析光訊息的能力,必須在孩童時,才能學會,長大後才擁有眼睛的人,再也學不會了。

因此,老年後才獲得眼睛的霍天殘,有眼等於沒眼,無法可得到視力。

讀歷史,有如視力。歷史是無數離散訊息的組合,必須要用大腦去把這些訊息整合和串連起來,才有意義。孔子寫《春秋》,就是給歷史事件下了評價。

例如說,它在隱公元年夏五月記載﹕「鄭伯克段於鄢」。短短的六個字,已含大量訊息:「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這好比當年某周刊的標題:「章子怡生擒霍啟山」,明明是霍啟山上了章子怡的香閨,在上之前,霍主動下車,為甚麼用「生擒」二字?為甚麼要以「章子怡」為主詞,「霍啟山」作賓詞?這動詞的運用,排列的先後,就是春秋筆法。

沒錯,歷史需要解釋,才能讀通。《左傳》利用故事來作解釋:選用哪件事,不用哪件事,如何去剪裁和講出這件事,好比明眼人把光訊息在大腦中分析成一件一件的事物。

《公羊傳》試圖解釋事件發生的原因和來龍去脈,《殼梁傳》則從事件中,推斷出其在理論上的含意,好比我講的政治理論課程,事件只是例子,目的是為了證實理論的正確性。

司馬遷把春秋三傳的筆法,也即是不同的分析訊息的架構,合而為一,成了《史記》。

我搞的政治理論課程,火速爆滿了四班,本應乘勝追擊,繼續上路。我卻逆向思考,想暫時停止,另開「周顯大歷史課程」,原因只是兩字:怕悶。

事實上我搞課程,醉翁之意不在教學,而在整理思緒,為寫作舖路。政治課程如是,大歷史課程也如是,當然,這是大型寫作工程的一小部分,人生有限,我也不年輕,究竟能夠寫到哪裏,除了上帝之外,誰也說不定。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20/01/07/010136136.shtml

伊朗的凝聚力和軍事實力

美國空襲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國際機場,殺死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的指揮官蘇萊曼尼將軍,這事件的多方面相信均已被寫了出來,例如:

1.蘇萊曼尼對伊朗的無可取代性,他亦是幫助敘利亞政府軍的民兵領袖,打勝了由美國支持的反抗軍。

2.特朗普殺他的原因,一是為了報復除夕日伊拉克群眾衝擊當地美國大使館,二是特朗普為了連任造勢。

3.伊拉克現政府是親伊朗,但亦有大量由美國支持的反對勢力,企圖推翻現政府。美國傳媒廣泛報道了,這些反對勢力因美國殺死蘇萊曼尼而歡呼慶祝的場面,以為美軍的合法性造勢。

4.巴格達機場只受到極小的破壞,證明了中情局情報之準確,和美軍精準的投擲。

5.估計伊朗必然報復,但仍然克制,中國和俄羅斯加入,演變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機會不大。

6.美國國會表態與特朗普此舉割席,這自然是扯貓尾,但也證明了美國不欲事件擴大。

我想補充一些少為人報道的基本資料:

利比亞人口六百萬,敘利亞人口二千萬,伊拉克的人口不到四千萬,其中七百萬左右是庫爾德人,這3國都是前鄂圖曼帝國的屬地,而且政權是由政變得來,而非全國戰爭的勝利,合法性不夠強,其中央政府並未享有完全管治,各地土豪的享有極大的自治勢力,因而容易一擊即潰。

伊朗卻是一個人口超過八千萬人的大國,其前身是波斯帝國,數千年來的延續性,好比中國的王朝更迭,現在喪失了全盛時期的大部分國土,但是凝聚力反而更勝過作為帝國時期。

伊朗還有60萬軍人,裝備不弱,但空軍質素遠比不上以色列,如要打陸戰和陣地戰,入侵者肯定會傷亡慘重。2016年,它曾經扣押過16名美軍,在釋放前,在網上公布了美兵下跪和道歉求原諒的鏡頭,這做法令到美國大怒。

簡單點說,如果中俄不插手,美國肯定吃得下伊朗,但也肯定比利比亞、敘利亞、伊拉克難搞得多,我也不認為美國有本事有效統治。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c%8a%e6%9c%97%e7%9a%84%e5%87%9d%e8%81%9a%e5%8a%9b%e5%92%8c%e8%bb%8d%e4%ba%8b%e5%af%a6%e5%8a%9b-202774

李嘉誠巴菲特 大方向未錯過

【明報專訊】巴菲特在一次訪問中,被問到一個問題﹕究竟我們看到一隻好股票,應該是馬上買,還是等股災才去買?

他支吾以對,兜來兜去,也答不到這問題,只是大講great company的可貴,例如他買了See's Candies。雖然他沒答,但我可以從他的投資行為中找到答案。

有一些公司,他是即買的,例如蘋果電腦、中石油(0857)、比亞迪(1211);但也有一些公司,他是等到股災才買,例如高盛證券,所以,這並沒有簡單的答案,因此他一時答不出來。

這純粹是看估值﹕假如有一隻股票,正在處於高速發展期,三幾年就可以大升,這自然是即刻要買,一刻也不能遲,例如當年的中石油。但如果是已經穩定發展了,價格不會大升,那就只有等它平到不合理時,即是股災時才能乘機買入,這就是高盛證券了。

看照明燈 比自己分析多快好省
上周六,我和年輕朋友V君討論股市,他說,現時大部分分析員都看好。我說,我不看「大部分分析員」,但我只看那些睇市極準的照明燈,如李嘉誠、巴菲特,去年巴菲特極度看好,說大升牛市可期,不過現在已actualize了一部分,這就不肯定了。李超人和巴菲特這兩位,投資失誤有時會犯,但大方向好像從未錯過,看照明燈,應該比自己分析更加多快好省。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78337382569&issue=20200107

2020年1月6日

4隻新股:九毛九、艾德韋宣、麗年、瑞誠

從去年底開始,大市走勢不錯,細價股仍然死吓死吓,散戶唯有炒新股和半新股。現時已有大量積存未炒的半新股,我在上個月也買了4隻,至於排緊隊等上市的新股,則足足有23隻之多。
論到未上市而最受注目的,當然是「九毛九」(9922)。去過內地的朋友,很多都吃過其「太二酸菜魚」,這是等位兩小時才能吃到的著名品牌,它號稱「全球第二好吃」,據說是因為中國的廣告法規定,不能說「最」和「第一」。其實它的增長已放緩,不過由於名氣太大,相信會有不少吃貨盲目飛撲入場買股。

另一隻我會申請的是「艾德韋宣」(9919),原因是:上周五那天在福臨門和股壇阿姐午飯,她保守地說:「應該得啩。」於是我們就(盲目地)捧場入飛囉。

以上兩隻,下周上市,炒鬼看來,未免太遠,本周上市的,只有兩隻,一是建築股,集資億幾,又是啤殼的那種,不用多說了。另一是「麗年國際」(9918),非常有趣。

「麗年國際」是電子製造服務供應商(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主要業務是霧化產品、電器、商業控件、暖通空調等。看其帳目,利潤最多、增長最快的版塊是「霧化產品」。

在《維基百科》,打出「霧化器」,即會見到「電子煙」。看內地網站查「麗年國際」的產品,會發現它的霧化器訂單主要是向其「客戶B」消售「非預先填料,及可加入非煙用濃煙提取物(可為含有THC的大麻)搭配使用的霧化產品,以及向「客戶F」銷售「預先填料的煙用霧化器」。

換言之,它的主要產品就是電子煙和電子大麻,由於我對相關股份的興趣特別大,因此便留意這股票了。在它上市後,我應有九成機會追入,中期持有。

最後一隻是半新股,兩個月前上市的「瑞誠傳媒」(1640),上周突然大跌。它上市後試過3次急跌:16%;48%;23%及7%(連續2日),每次跌後均急彈,其中兩次還破了新高,這一次我因而認為,很有投機價值。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4%e9%9a%bb%e6%96%b0%e8%82%a1%ef%bc%9a%e4%b9%9d%e6%af%9b%e4%b9%9d%e3%80%81%e8%89%be%e5%be%b7%e9%9f%8b%e5%ae%a3%e3%80%81%e9%ba%97%e5%b9%b4%e3%80%81%e7%91%9e%e8%aa%a0-202556

工作流程割裂不利打工仔

【明報專訊】上周五本欄的題目是「金融界一代不如一代」,有讀者馬上提出抗議話﹕「好老屎忽心態」,「好以偏概全既分析,問下d老屎忽識唔識python,VBA來做excel?識唔識coding去test交易系統?對新一代來說幾乎係必修。仲諗住識寫prospectus係一個value skillset,唔好意思,5年後AI已可代勞。唔同年代有唔同valuable skillset,有幾咁出奇」,「跟住又會同你講AI有排都未取代xyz。」

對於以上讀者的說法,我完全同意。查該文我只是引用「有位金融界女強人」的意見,至於本欄的題目,一向以來,都是編輯起的。我向來認為,編輯起的題目,通常都比我起的為佳,更能吸引讀者,這次也不例外。只是在今時今日的社會氛圍,起這種題目,固然大有看頭,不過也難免把作者放在讀者的火爐上去烤了。

不過該文的內容,卻的確完全沒有舊人的知識高於新人的意思,主旨反而是在於,現在金融界的分工分得太細,而且全部都根據已定流程去做,這令到「打工仔愈來愈沒有競爭力,人工愈來愈不值錢,大家都只不過是一顆螺絲」,所以我是建議新人去「新公司、小公司,新一代才有更多的學習機會。」

我常常舉的例子是,幾百年前造槍、造日本刀,是由學了幾十年的職人去做,後來變成了流水式工廠,每人只懂造一部分,這不是新知識和舊知識的問題,而是把工作割裂了,就算新入職工人學到的是最新的知識,也只能是一部分。另有一比是銀行,以前做banker的discretion很大,因為信不信一個客戶,很大程度上靠直覺,這要經驗累積,但現在,則已全部程式化,個人的discretion愈來愈少,其價值也就愈來愈低。

所以,該文的主旨是在於工作流程割裂,這令到資本家有更大的bargaining power,打工仔的議價能力愈來愈低。不過,如果你說,有這種想法的人,也是老屎忽,我也不反對,因為我真的是。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78251359557&issue=20200106

2020年1月3日

新股回撥沒有兩成過渡,是不專業和不懂數學

新股上市集資,九成配售,一成公開發售。業界相信,配售申請者傾向於中長期持有,公開發售申請者傾向於短炒,因此,較多比例的新股分配給配售,更能維持初上市時的股價。

反過來看,配售既不公平,也有違市場流通,因此,當新股大受歡迎,便會適當地、按照比例地,把配售部分回撥到公開發售,其中邏輯是:

新股不受歡迎,申請者少,怕上市後股價跌,需要更大比例的配售,令到價格穩定。然而,新股受歡迎,申請者眾,理論上,買家也會很多,便不需要有太多的配售比例了,這即是說,可以回撥給更多的公開發售。

在以前,創業板新股是全配售,完全沒有公開發售的「街貨」,只要全部承配者都是「自己人」,齊心不去沽貨,沒有沽家,新股就算上升幾十倍,甚至是過百倍,也完全沒有阻力。

曾經有莊家對我說,幾年前一隻新股推出,市場力量太過旺盛,嚇怕了他,所以在升了十幾倍後,他不停的把股票沽出,稍稍壓住了升勢。

他算是比較「保守」,有些進取的莊家,主動把股價打高一百幾十倍,細價新股市值閒閒地高達過百億元,甚至是幾百億元,震驚了市場。

正是這種悍然作風,令到監管當局下殺手,一方面嚴查莊家股,又問又拉又鎖,另一方面則禁止了創業板全配售,規定了最少要有一成的公開發售。

現時只有少部分的股票是100%全公開發售,通常結果是大跌收場。至於大部分的創業板新股,同主板看齊,按照申請者比例去決定回撥,主要是10%公開發售,申請者過了某比例,跳至30%,再過,變成40%,最多則是50%。

我常常說,回撥比例往往決定了股價走勢。很多大受歡迎的新股,由於回撥去到了五成,上市後不升反跌,皆因回撥多,沽售壓力就大。但是傳媒報道新股,卻很少報道回撥比例,這是不專業。

此外,一成跳至三成,是3倍,但三成跳至四成和五成,則只有0.33倍和0.25倍,很明顯,不設20%的過渡,市場上十分危險,也是當局完全不懂市場,甚至是連小學數學也不懂得。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96%b0%e8%82%a1%e5%9b%9e%e6%92%a5%e6%b2%92%e6%9c%89%e5%85%a9%e6%88%90%e9%81%8e%e6%b8%a1%ef%bc%8c%e6%98%af%e4%b8%8d%e5%b0%88%e6%a5%ad%e5%92%8c%e4%b8%8d%e6%87%82%e6%95%b8%e5%ad%b8-202387

金融界一代不如一代

【明報專訊】有位金融界女強人,嘆氣說新一代的水平,一代不如一代。為什麼呢?皆因金融界愈來愈是專業化,於是,銷售的專搞銷售,分析的專搞分析,法律的專搞法律,只精一瓣,對於其他部門的運作,全無認識。

例如說,去pitch一家公司上市,分析員只會去見一次,第二次的估值,已經是它臨上市前了。她做靚妹時,自己寫招股書,現在則由法律團隊負責。本來這也沒什麼所謂,但是在分工之下,法律部門太大,阿頭管十幾廿個人,當然不會自己親手去寫,於是便點條junior去寫,自己只做改,這樣子,水準自然相差很遠了。

分工太細 打工仔失競爭力
其實,就算是寫嘢,大部分都是template,真正寫的部分只有很少,所以才會出現,連大行都會出錯的笑話,皆因copy and paste只要基本條件不同,更加容易犯上大錯也。估價,則也有方程式計算,分析員所需要的知識和資料都很少。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現時人們寫的股評,來來去去都是三幅被,完全沒有任何創見。

以上現象,令到打工仔愈來愈沒有競爭力,人工愈來愈不值錢,大家都只不過是一顆螺絲而已,至於管理階層,也不過是一把螺絲批,對於整個大局,完全影響不了。

所以,新一代是很難取代老餅,尤其是在大公司。反而是新公司、小公司,新一代才有更多的學習機會。但是,以現時壟斷的情况,又會有幾多新公司、小公司能夠生存呢?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77993105201&issue=20200103

2020年1月2日

《星球大戰》7、8、9作為概念完全錯晒的笨蛋

周胡耀輝導演講電話,我們都是星戰迷,對,現在只有老餅,才會喜歡《星球大戰》。我說,第九集、這三集的星戰,是一連三場災難,大綱完全沒問題,細節已經很錯,但最錯的,還是整個拍攝概念,完全錯晒,雖未至於是白痴,但也肯定是蠢才了。

當年星戰四、五、六集成為經典,它所拍的太空世界,當時從來沒有人拍到過,革新了科幻片的技術。為甚麼它的背景會是這樣呢?皆因以當時的特技,只能拍到在太空中,太空船飛來飛去射激光,觀眾已經覺得好勁了。太空劇情之外,唯有去鳥不生蛋的野外去拍,否則高樓大廈一出鏡,便穿崩了。

可是,到了星戰前傳一、二、三集拍攝時,已經有了電腦特技,客觀環境可以拍到未來城市,於是佐治魯卡斯就大畫特畫,把未來城市的景象全畫出來,完全做到了視覺效果。那時的劇情有很多日常生活,例如在大城市追逐凶手,在劇院欣賞藝術,主角坐窮人坐的大巴士去別的星球,議會的大堂及開會時,製造機械人的工廠等等,總之是很多生活上的細節,豐富了整個故事畫面。

但到了七、八、九集,只有第八集的地下賭場有點看頭,第九集簡直回到了《武士復仇》的背景,搞乜鬼呀?當時客觀環境不允許,就話焗住啫,現在無限budget,任畫任拍,就算一定要拍這些場面,都要有二、三十分鐘回到繁華世界,有點畫面看吖。

胡導說得好笑:J.J. Abrams專門拍cheap戲,永遠搞到畫面好cheap,脫不了這風格。

講到cheap,三個老角遲了20年才拍,都是沒法子的事了,化粧化後生啲,都得啩?那個男主角,實在醜得過了份,相比起星戰前傳的男女主角,俊男美女,可差太遠了吧?
有些電影,男女主角不用是美人,但這是romance類別,男女主角非得靚仔靚女不可。這就像《死侍》的男主角用不著是美男,但是《鐵達尼號》的男主角醜一點也不可以,必須是完美的男仔,才有共鳴。

跟著是打鬥,打鬥分為多種不同的style,像甄子丹在《導火線》的博擊,雖然打得很勁,但放在《臥虎藏龍》,就不倫不類了。星戰四、五、六集激光劍打鬥很真實,據說是由日本劍道專家當武指。劍道當然是劍擊的至高境界,但原力打鬥是科幻,其威力遠超真實,用真實去打,就顯得威力不足。當年《雲海玉弓緣》第一次用威也去拍打鬥,就是用來表達武俠小說的誇張武功。

對,星戰的原力激光劍擊,正是應該用上程小東式的誇張港式打鬥,在星戰前傳,尤其是五和六,已經用上了很誇張的武打方式,如果看那些星戰game,打得簡直比港式還要離譜,極盡官能刺激之能事。既然星戰game的武打已經全面誇張化,為甚麼電影反而要把其級數降低下來,回到四、五、六集,即40年前的水平呢,除了愚蠢之外,我想不出任何理由。

胡導說,整個電影故事的概念,是幾十年前的老套概念,今日完全不能接受。我說,20年前,佐治魯卡斯拍前傳,已經知道要用愛情故事來包裝啦,而且西斯復仇,不止是為了奪取政權,而是為了幾千年來和絕地武士的鬥爭,也是加入了新概念,但到了這系列,則反而倒退回幾十年前的陳舊橋段了。

以上的,是整個電影系列的拍攝概念的大問題,至於細節是如何的馬虎和不專業,就不說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20/01/02/010135741.shtml

DQ殭屍股 通告要收費

如果用「交易所利益極大化」為最高目標,究竟採用甚麼政策,也就很容易去決定了。

最基本的保障投資者法則,當然是「披露為本」,以及防止大折讓發新股,更加完全禁止供股的「公開發售」(public offer),只可以「發行供股權」(rights issue)。

此外,為免散戶逃生無門,供股權的買賣期不能只有一星期,必須回復以往的兩星期,或高至1個月。

(按:把供股權買賣減至一星期,本來的第一個目的是為了縮短供股時間,第二是供股權往往炒到飛天,莊家往往藉著大量沽出供股權,以賺錢圖利,以及令更多買入者供股。但這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捱」的事,誰也怨不得。反而是在公開市場,應給更多的時間去讓股東售出供股權,更為重要。)

至於集資回來的現金,改變用途,就要看情況了。有時候,集資之後,市場遇上了重大變故,例如股災,難道不可觀察而後動嗎?以現時的市況為例子,公司存有大量現金,吼準市場的機會,才去出擊,是正常的商業行為,反而把公司寶貴的現金貿貿然去作出不當的投資,才是對股東不負責。

把「現金公司」隨時DQ,這得要看情況。像李嘉誠、巴菲特這些大亨,往往在淡市中持有大量現金,因為在這時,才有黃金投資機會。

照我看,最應該DQ的公司,是持有大量收租資產,一年只有幾十日有成交,總數只有幾百萬元的殭屍股。這些殭屍,才是蝕本貨。

交易所應設莊家制(注意:莊家並非造市,只是負責開價,現時的窩輪便是有莊家的),規定上市公司有最低成交額,否則會被DQ,才是創造利潤的方法。

很多年前,在某場合碰到「殼王」陳國強,他說交易所clear通告的速度實在太慢,阻住了做交易的時間。他說不介意交易所收費,反正是有交易,有機會賺錢,才要付錢,現在緩慢的免費服務,反而更不利。如是者,一則通告收入幾千元,以至幾萬元,交易所每年已可多賺幾億元了。

總之,凡是對「港交所」(388)有利的,都對香港有利,反之亦然,這大原則是錯不了的。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dq%e6%ae%ad%e5%b1%8d%e8%82%a1-%e9%80%9a%e5%91%8a%e8%a6%81%e6%94%b6%e8%b2%bb-202134

回撥多少 對炒新股極重要

【明報專訊】炒新股,有一個資訊極度重要,就是究竟它的回撥是多少?即是配售和公開發售的比例。通常這和超額認購倍數有關,皆因倍數愈高,回撥愈多,最多可高達五成。

炒新股,貨源歸邊的程度非常重要,回撥就成了極重要的指標。然而,傳媒的報道只集中於超額認購倍數,一手中韱率,以及定價,很少會報道回撥比例,我往往要自己到交易所網站,才能夠找到有關資訊。

由此可以見得,傳媒的報道不夠專業,相信記者炒股票的並不多。讀者的要求也不高。雖然,我認為大部分讀者都不會炒新股。從新股申請者看,申請者大約有十幾萬人,極常參與這活動的只有幾千到萬多人。

找盞照明燈 勝研究股票
美股又破頂,這證明了股神巴菲特的看好,大有理由,他又看中了一次。這些年來,他和李嘉誠對大市的看法,幾乎從來沒有錯過,只可惜我是炒細價股,炒股不炒市,如果手頭揸住一筆錢,只求年回報超過通脹,照足他們的啟示,已經一世無憂。

在股市,最重要找照明燈,研究股票太難了,倒不如研究人,比較容易點。這種「揀股方法」,我在《炒股密碼》已經講過,只是有些人曾經把周顯大師視作為照明燈,輸到跳樓,那就實屬相當遺憾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27012&node=1577905590763&issue=20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