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6日

教授何必理經濟 權貴沒民主更好

在半年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測本年度的本地生產總值增長,是在3%至4%之間,這本來是一個中規中矩的數字但在前天,他在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作出簡佈時,則指出由於外圍經濟氣候不佳,無論美國和歐洲的經濟發展均是遜於預期,以及國際政治的不穩定,因此很可能會調低今年的經濟預測,因此,今年的經濟增長,很可能只能夠做到差強人意而已。
事實上,在近幾年,香港的經濟發展並不好,比不上內地的北京、上海、深圳大城市,亦不比上新加坡、韓國的首爾等等,更加被澳門趕上了,只是勝過台灣而已,不過,台灣並沒有地產高企、民無立椎的問題,在這方面,則香港又比不上了。我們的經濟不振,是客觀的事實,但究其原因,則是多方面的,有著外圍因素的理由,也有著我們自身的問題,然而,政治爭拗的日益激烈,造成了社會分化,令到所有建設經濟的政策無法推行,這肯定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日前,立法會議員田北俊在一個訪問中,也承認了這個事實﹕現時政府管治的不可持續,並不利於社會民生及經濟發展。他作為自由黨的黨魁,在昨天也明確地表示了其立場﹕經濟比較真普選更重要。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政治穩定是經濟快速增長的必要條件。然而,在現時的客觀形勢之下,要想中央政府接受民主派提出的「真普選」方案,恐怕是不可能的事。問題在於,在不能改變現實的大前題之下,香港人應該是奮而進一步抗爭,不惜犧牲暫時的政治穩定,也要去博取普選,抑或是,以經濟發展為最重要,寧願要「袋住先」的漸進民主?
以上問題,不啻是田北俊的說法的另一版本﹕當民主和經濟不可並存的時候,究竟是真普選重要,還是經濟發展重要?
這個問題,也許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答案。
公民黨主席陳家洛是大學副教授,經濟好不好,對他的薪水和生活質素顯然並沒有甚麼分別,公黨的李卓人是職業政客,經濟不好,工人越是不滿,工會的權利越大,他也會因而得益。對這些人而言,當然是爭取民主比較重要了。
至於田北俊的支持者就是那些政治權貴,他們是功能組別的選民,也是選舉委員會的成員,將來的提名委員會,恐怕也少不了他們的一份。換言之,這些人本來就擁有很大的政治權力,那區區的民主一票,並不能夠增加他們的政治能量,恐怕他們也不會希罕。況且,所謂的「真普選」,反而會削弱了他們在政治上的特權,因此,不消說的,在這些權貴的眼中,當然是經濟比真普選更重要了。
把以上的分析推論下去,教師、長期領取綜援者,不大會關心經濟,反而經濟越差,可能帶動樓價和消費物價的普遍下跌,有利於他們的購買力。此外,也有一些人根本不去投票,也不關心政治,在他們的眼中看來,金錢大過天,根本不明白人們為何要爭取民主、破壞經濟、佔領中環。
正是因為香港人有著各種不同的想法,大家各持已見,也只是各各為著自已的利益去行事,亦不去企圖暸解其他人的立場和想法,所以才會出現今日的政治亂局和經濟不前。也許,馬克思理論中的「階級鬥爭」,正好恰切地描述了今日香港的政經局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