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和胡大狀吃飯聊天,他對於港府的政策熟極如流,席間大講機場第三條跑道。想不到身為建制派的他居然不贊成建造第三條跑道,理由是:在周邊地區,一共有5個機場,僅香港和廣州是過度使用,深圳、珠海、澳門都是使用不足,當廣珠澳大橋建成之後,香港的廉價旅客可以分流到周邊其他機場,問題便可以解決了。
胡大狀是權貴,當然有中港牌,不明白小民過關之苦,也許覺得這好比倫敦的Heathrow和Gatwick,只是一車之程。然而,我並沒有指出這一點,反而是說出了一些奇事:我同意,香港周邊一共有5個機場,在理論上,可以用來互補,但互補的先決條件,是中港的進一步融合,對不對?
反過來說,如果香港要本土、甚至要獨立,那麼,就用不了內地機場,只有繼續用香港的機場了。在這個情況之下,機場也就非擴建不可,必須要建造第三條跑道了。對不對?
可是,現在的情況卻是恰恰調轉了過來,本土派不要擴建第三條跑道,反而是建制派才要,這究竟是甚麼道理呢?
我跟著,又說出了另外的一個故事:
雙非愈多,對於加強中港融合,是一件好事。可是,當年的吳嘉玲案,反對派卻支持法官的判決,反而是政府,由葉劉淑儀出面,用167萬人將會來港的計算結果,申請人大釋法。當年的莊豐源案,也是民主派的律師團們支持雙非來港,建制派則去反對。
因此,我的意見是:有時候,民主派和建制派的立場,我都混淆了。如果真的有167萬人來香港,對於建制派來說有多好,投票普選,甚麼都贏晒啦!
我有時覺得,香港這些政治人物,有時真的不知道自己在搞些甚麼,自己的政治目的又是為了甚麼,有一些政策,雖然足以暫時搞亂政府,但是對於長期的「民主大業」(包含了抗共在內),卻顯然是不利的,民主派偏偏看不出來,真是奇怪得很。
至於機場跑道的問題,我的看法是:港珠澳大橋不足以紓緩香港機場不足,唯一的方法是開放關口,任人出入。
不要以為是天方夜譚,以前上海的租界,香港作為殖民地,都是自由出入的,如果中港經濟照現時的速度繼續拉近距離,十年之後,香港已無優勢,開放關口根本不會構成問題,好比深圳以前有「二線」,現在都取消了啦!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