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8日

公開考試早到與 風險避險

我問一些朋友,問他們在公開考試的那一日,究竟是提早多久,去到考試現場的呢?統計學上的峰值,落在早到15分鐘至30分鐘,而最高也不超過一小時。當然,有的是遲到,甚至是沒到的。
輪到我了,我究竟早到多久呢?
答案是:最少兩小時,最高是三小時,那一次是考英語口試。為甚麼我會早到這麼久呢?這豈不是白等嗎?對,這是擺明了要白等,但我的說法是:「這次考試是不容有失的,萬一遲到了,豈不是一鋪清袋?我白等兩個小時,可以在附近吃早餐,温習一下書本,成本不過是早點起牀,幾乎是零成本。那為甚麼不這樣做呢?」
事實上,因為種種的問題,最常見是交通問題,因而延誤了時間,無心而遲到,是每個人都曾經遇上過,間有發生的事。如果是一宗小約會,和朋友吃飯唱K,那麼遲到就遲到吧,沒有相干。可是,如果是重要的約會,遲到可能獲致的損失,可就大了。因此,我不時遲到,也間有刻意早到,而早到的時間多少,則視乎約會的重要性有多大。
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看,早到就是一種購買風險,以對沖因為交通延誤所引致的遲到。因為交通延誤很少會超過一小時,早到兩小時是足夠有餘的緩衝了。在公開考試的場合,早到的成本不過是提早起牀罷了,但當我早到現場後,去吃一頓早餐,拿出書本,作出最後温習。況且,早點起牀坐車,乘客少點,也坐得舒服一點。
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看,早到非但是零成本,相比起賴在牀上,反而更有益於考試成績,這簡直是負數成本,是有賺了。
當然了,這種早到的情況,只適用於重大的事件,如公開考試。在一般的情況,早到的成本是犧牲了上一個約會的部分時間,但如果上一個約會比後一個約會更重要,那就是遲到好過早到了。
這正如當年我有一個同事,一起去公幹時,遲到了誤了飛機,我正欲大罵他一場,只見他不慌不忙,取出了錢,掏錢另買了下一班的機票。因為他正是管錢的財務總監,多買兩張機票,對他來說,是零成本。
為甚麼我會挖這些陳年舊事出來呢?因為我是企圖向大家說明,我是一個看大不看小的人,只要大事夠大,往往不看小的成本,這叫做「呂端大事不糊塗」。但是呢,很多人的看法,卻是一點也不肯吃虧,要賺盡一分一毫,像考試早到這種小事,真正的原因,只是因為如果一切順利,早到豈不是太吃虧了?
從炒股票的角度去看,如果是一隻我預期能賺一倍兩倍的股票,我買進時,就不那麼看價錢了,因為預期利潤那麼高,一格半格的成本,又算得了甚麼呢?如果因為孤寒那一格兩格的成本,因而買不夠貨,損失才大呢。
我發現了,很多人為人做事,都是明察秋毫之末,卻不見輿薪。當見到賺錢機會時,卻又忽略了明顯的風險。我記得,有一次,我問「供股天王」大凌張:「你決定一項投資之時,會先考慮甚麼?」他想也不想便回答:「我會先想最壞的後果!」
總括而言,這也不過是風險和效益的計算而已。但很多人,是搞不清風險的後果有多嚴重,也搞不清避險的成本究竟是多少,公開考試早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