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2年,香港流失了14萬流動人口,主要是移民,而究其原因,當然是因為政治環境的丕變。
查移民潮在香港,並非不常見。在戰後,香港一共經歷了四次的移民潮。第一次是在香港重光後,一來因為農業式微,二來因為恐懼內地的政治變動,很多原居民跑了,主要的目的地是英國。這並非因為其他的市民不想走,而是除了原居民外,其他人並沒有英國國籍,跑不了。
第二次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香港也發生了暴亂,也是很多人移民到了海外,主要是富豪,皆因當時香港與西方的經濟差距很大,普通人根本沒資格移民。然而,也有一些人反向操作,留在香港,而且大量買入房地產,現時的超級富豪,如李嘉誠、「新鴻基地產」(016)的郭家,「恒基地產」(012)的李家等等,均是靠這時候投資香港,奠下今日的基礎。
第三次是在1980年至1984年,中英談判期間,在1989年後,又進行了第二波,直至1997年,皆因很多人希望在回歸前賺盡每一分錢,方才一去不回。不過,當然也有人在八十年代跑了,九十年代看看情況還好,轉頭又走回來。
這一批人除了富豪外,還有中產階級,不消說,後者的數量遠比前者多得多,皆因基數也大得多。移民地點主要是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新西蘭等「五眼國家」,皆因英語普及,語言相通。
第四次也是因為政治,開始是在2014年後,真正的高潮是在2020年後,即是這一波,而移民的人除了中產階級,還有低下階層。不過,反而是在富豪階層,移民並不多。
這主要是教育普及,市民的英文水平高了很多,高學歷而貧窮的、在職貧窮也多的是,所以連窮人也負擔得起移民了。不過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因為西方對港人移民的政策放寬。
至於富豪,並非因為他們不想移民,而是早在前幾波的移民潮當中,他們的子女幾乎都擁有雙重國籍,已有了身份,用不著移民了。
另一個原因,是在以前,香港還算是賺錢的福地,市民捨不得走。現在則內捲到難有出頭天,機會成本不高,從而促進了走為上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