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過希特勒寫的《我的奮鬥》,將可發現,他一直以來的大戰略,是為爭取「生存空間」,而在德國的西方,非但繁榮,而且人口密集,根本沒有生存空間。真正的空間,是在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的蘇聯。只要把「劣等」的斯拉夫人統統殺光,霸佔其土地,才可以為「優秀的德國人」取得生存空間。
這當然不是希特勒的個人發明,而是取材自他向來羡慕的美國,便是把印第安人統統殺光,才成就了當時世界最強的美國。換言之,德國的出路,只有一條,就是效法十九世紀時的美國,把斯拉夫人像印第安人般全部殺光,便可以成就偉大的德國了。
所以,當希特勒合併奧地利和侵略捷克,英國和法國不為所動,而英國首相張伯倫的綏靖政策,是正確的,皆因他們也看了《我的奮鬥》,判斷希特勒的對象是蘇聯,不用自己動手。
直至到了1939年,德國和蘇聯居然簽了互不侵犯條約,然後瓜分了波蘭,這才令到英國和法國大吃一驚,因為害怕德蘇結盟,和德國宣戰。張伯倫因而換上了主戰的邱吉爾,後世以為張伯倫是笨蛋,實際上,真正的笨蛋是邱吉爾。
事實上,希特勒1933年在上台之後,已經拒不執行一次大戰戰敗後的和約,這證明了,條約在他的心中,不如一屁。後來的發生的事也證明了,德國將撕毀與蘇聯簽的互不侵犯條約,入侵蘇聯,履行《我的奮鬥》的內容,效法美國的殺人侵地,殺光斯拉夫人,侵佔其2,0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正因英國和法國不識趣地向德國宣戰,德國才迫不得已地,先收拾了這兩個外強中乾的所謂「大國」。然而,德國已對兩國手下留情:在敦克爾克大撤退時放了水,轟炸英國半途而廢,雖然佔領了巴黎,但對維琪德國給予了很大程度的自治……
英國和法國的正確策略,是先等待希特勒去對付蘇聯,打至半途,才向德國宣戰。事實上,美國向來都是使用這策略:讓笨蛋先出手,自已坐吃漁人之利。
英國在一戰時,國力消耗了一半,到了二戰,全耗光了,造成了今日的慘淡局面。邱吉爾當然是千古罪人:他如果明白自己的國力,不妨獨善其身,任由德國侵略蘇聯,自己只保住既有的殖民地,雖然比不上德國,但至少可保住亞洲的殖民地。
要不,也等到德國和蘇聯打上一輪,才後發動手。到了這時,英國和法國再笨,也可知希特勒完全不講承諾,絕對不會讓德國閃電地繞比利時來搗破馬其諾防線。再說,這時是以三敵一,而非被德國逐個擊破,形勢也會好得多。
從英國把邱吉爾這千古罪人當成英雄般記載,已可知這個民族多麼愚笨,是沒救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