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5日

滙豐銀行成也政治 敗也政治(下)

1982年,鄧小平表示中國決定收回香港,1984年,英國終於接受現實,同意了在1997年把香港交回給中國。

查實在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滙豐銀行」的經營情況並不太好,「佳寧事件」需要大手撇帳,好大喜功地斥巨資建造了新辦公大樓和供主席居住的豪宅「天比高」,至於股價,則因市值大而長期不升,因而被冠以「大笨象」的稱號。

1986年,浦偉士接任「滙豐銀行」主席,翌年收購了「米特蘭銀行」的15%股權,並在1990年在倫敦成立了「滙豐控股」(005),變相遷冊英國。1992年,它全面收購「米特蘭銀行」,從此成為了英國最大銀行。

至於其利潤,也從1991年的115億元,升至1998年的509億元,股價也在節節飛升,著名股評人曹仁超因而稱它為「小飛象」,多少人如癡如醉。

說到它的遷冊,目的當然是為了政治。然而,當它成為了英國最大銀行之後,其政治地位更形重要,相比起當年它「只是」香港最大銀行,其戰略地位不可以同日而語。所以,它也必須受到政治力量的束縛,不能單看經濟利益而做決策,因此我才會說它:成也政治,敗也政治。

固然,浦偉士的管理能力高過其前任沈弼,至少比較務實,把「天比高」輾轉賣給了紅極一時的商人黃坤,1997後則落入了周星馳的手上,周把它拆散出售,自己現居在其中一間。

但是,「滙豐控股」的業務脫胎換骨,卻有賴於蘇聯瓦解後,大量資金逃到英國,大家熟悉的俄羅斯首富阿巴域莫治只是其中之一。這令到倫敦成為了整個西方的走資中心、洗黑錢中心,因而也是股票集資中心,「滙豐控股」就是最大的得益者之一,這有點走運走到腳趾尾的意味。

至於現時「滙豐控股」的慘淡狀況,一是銀行業整體不佳,金融海嘯後,被新的金融經濟秩序所衝擊,傳統銀行沒有一間的業務像樣。

二是歐洲的狀況不佳,尤其是英國,脫歐、蘇獨、政治掛帥,再加上醜聞纏身,總之,英國的情況不好,「滙豐控股」也就好不到哪裡去。正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BB%99%E8%B1%90%E9%8A%80%E8%A1%8C%E6%88%90%E4%B9%9F%E6%94%BF%E6%B2%BB-%E6%95%97%E4%B9%9F%E6%94%BF%E6%B2%BB-%E4%B8%8B-/318112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