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2日

紡織製衣產業的前途

小時候,家裏有一台縫紉機,牌子是「勝家」。

在以前,衣服是昂貴必需品,直至100年前的中國,仍然有一家人合穿一條褲子,以及衣不敝體的女人。六十年代的香港,當舖仍會接受典當衣服,在粵語長片常看到這劇情。不過,到了七十年代末期,別說是西裝了,就是貂皮大衣,當舖也不接受,朋友試過,親口告訴我。

200年前,工業革命之後,已然有了縫紉機。1851年,Isaac Merritt Singer改良了縫紉機,這就是「勝家」品牌,有效的大減了製衣的成本……當然了,同時人們也改良了種植棉花,以及機械紡織等等科技,製衣只是這一系列的改良的一環節。

1889年,「勝家」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動縫紉機。1908年,「勝家」在紐約的總部大樓建成,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可知它闊到甚麼地步。

從大尺度看,在這時,美國的紡織業和製衣業已開始西移,日本、中國的長三角開始承接生意,在五十年代,唐英年、田北俊、林建岳、劉柔芬等上海家族在香港也是大搞紡織、製衣工廠,因而賺到第一桶金,陳寶珠唱的《工廠妹萬歲》,也是在這時。

巴郡因經營不善,1962年被巴菲特買下,最後轉而變成了投資公司,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了。

八十年代開始,香港的紡織、製衣業北移到了廣東省,只餘下少數的高端製衣,即是名牌設計,尚留在本地。

在今天,人類的四大基本需求﹕衣、食、住、行,基本上已解決了「衣」,就我所見,名牌衣服的市場的需求似乎在減少,人們到名牌店,主要是買包包、飾物之類,快速時裝大行其道,H&M、Zara、優衣庫,現在則是「希音」。我很懷疑,在未來世界,人們對衣服的需求究竟還有多大,畢竟,就我看年輕一代,似乎對穿衣服愈來愈不講究。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206146/%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7%B4%A1%E7%B9%94%E8%A3%BD%E8%A1%A3%E7%94%A2%E6%A5%AD%E7%9A%84%E5%89%8D%E9%80%94.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