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漫畫人劉定堅開了YouTube頻道,主題是漫畫界往事,但也有講電影以及其他,頗受歡迎,不少朋友也看過。悲催的是,看他頻道的觀眾數目,比起現時的漫畫銷量還要多,從而可知,今日的漫畫產業作為夕陽工業,慘情到了哪地步。
我認識劉定堅,但不算是朋友。他給我的最大啟發是:7千元理論。
話說當時的漫畫仔,十居其十都是讀書不成,家裡貧窮,而且熱愛漫畫的青少年。他們生命的全部,就是漫畫,每天工作十幾小時,沒有假期,很多甚至是在公司睡覺,皆因家裡的居住環境不佳,倒不如一個睡袋,睡在公司。大夥兒都是年輕人,討論業界八卦事,以及寫畫技法,湊著熱鬧,還可省掉車費。
劉定堅作為自由人出版社的老闆,聘用過百員工,出版《刀劍笑》等暢銷漫畫,他銳敏地觀察到一個現象:當時,漫畫助理的入職薪金起點是2千元左右,人工一旦加到超過7千元,生產力會不升反降。
根據劉的理解,這是因為在他們沒錢時,最大的「娛樂」就是留在公司工作,但是一旦有了錢,就會去看戲、拍拖、買東西,甚至是旅行,娛樂既然多了,生產力因而相對下降。
事實上,漫畫界成名的畫家,如畫《中華英雄》和《風雲》的馬榮成,畫《刀劍笑》的馮志明,都是上官小威的門下。《海虎》和《武神》的溫日良,《古惑仔》的牛佬,《火武耀揚》的邱瑞新,《西遊》的鄭健和等等,則是出自上官小寶門下。
反觀財雄勢大,招攬了最多少年人才的黃玉郎,雖然佔了漫畫界的八成市場,門下有名的是張萬有、邱福龍,還有不算是嫡系的許景琛、李志清等等,在人才培育方面,則遠遜於家庭作坊式經營的「上官」(實則是姓「鄺」)兄弟。
究其原因,「7千元理論」至少是其中之一:在黃玉郎旗下,人工比起其他公司高出一大截,張萬有作為黃玉郎代筆,年薪幾百萬元,邱福龍一星期只畫3個封面,幾小時工作,年薪也有60萬、70萬元,但同時,也令到他們在青少年時期沒機會出版自己的冠名漫畫,限制了這兩位天才級漫畫家的成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