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有一位炒家,是鼎鼎大名的炒樓客,傳媒不時報道他的豪華生活,由於我同他是不熟悉的朋友,姑諱其名。這位炒家早在2014年已爆煲,對沒錯,那時樓價尚在高位,他已經爆煲了,這其中原因很簡單。
炒家借「貴利」終爆煲
由於當時有了辣招,樓價雖然升了值,但卻不容易賣出,他又不肯割價求售,但又要供樓付息,唯有借「貴利」啦。當貴利愈借愈多、利息愈付愈高,手頭房子升值速度不可能高過「貴利」息,幾年下來就爆煲了。這就是地主相比起股民的劣勢,他們常常會持貨太久,皆因必須膽敢持貨,才能賺到大錢,所以發達了的炒樓者,無不擁有死揸的決心,反而是股民,則更勇於輸錢時打靶,「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柴燒」。
現時樓市就是藏着一些計時炸彈,最大重災區是在商舖,尤其是自由行的旺區商舖。反而住宅樓宇由於供應不足,而且市場有基本需要,所以樓價就是跌,也跌不了太多。
總之永遠是應了李嘉誠那句話:自住樓,幾時買都唔怕,用來炒就要小心了。
周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