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9日

美國還有排玩 英國則快完蛋了

十九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最大統治面積高達3,400萬平方公里,遠遠超過了1,000年前蒙古帝國的2,400萬平方公里,甚至稍多於今日美國所統治的五眼加日本加歐洲,當然,如論人口,則仍然是美國遠勝。

大英帝國從盛至衰的第一個轉捩點,是1871年,德國統一,從此陸權開始超越海權。第二個轉捩點,是在1891年,在當年,美國的GDP勝過了聯合王國,但仍然遠比不上加上殖民地的整個大英帝國。

1901年,維多利亞女皇逝世,其兒子愛德華七世繼位。愛德華七世的父親是來自德國的艾伯特親王,姓氏是「薩克森-科堡-哥達」。這時英國的綜合力量已弱於德國和美國,只是由於傳統思想大部分人仍然「相信」英國是最強,因此仍然可以維持局面。

一次大戰於1914年爆發,這時英國已被證實在軍事上遠比不上德國,如果不是後來美國加入,英、法、俄三大強國加起來,只怕也不是德國加弱國奧匈帝國的對手。這時,愛德華七世已死,由其兒子喬治五世繼位,由於英國人懷疑他家族的德國血統,他因而把家族「土斷」,改名「溫莎」,以示和德國切割,以及效忠於英國人。

英國雖然是戰勝國,可是在戰後卻極為坎坷,看過《唐頓莊園》或《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的人,都可知道其情況慘淡到甚麼程度,一整個世代的年輕人,就此沒了。

後來到了二戰,它打得更為難看,連日本人也打不過,一隊一隊的投降。李光耀在其自傳說,正是看到了它的窩囊,才會敢於在戰後挑戰它的權威,大搞獨立,相信其他人也有類似的看法,例如印度。總之,在二戰後,英國開始瓦解,其中重要的一環,當然是美國為了搶奪其位子,在1956年的蘇彝士運河危機中,反打一耙,吃了英國一把,否則英國也不會垮得這麼快。

簡單點說,英國的沒落,是從溫莎王朝開始,看來這名字極為倒霉,也許改名可以救到它。可是,儘管說是如此說,不過英國在1979年至2009年,也還有過30年的繁榮期:政治上固然完蛋了,但在經濟上也風光了一整個世代,這證明了帝國縱然沒落,也會有一段時間的反彈。

這正如英國的馬戛爾尼使團在1792年的訪問中國行程,已看穿了中國在軍事上的虛弱,因而發生了在1840年至1842年的鴉片戰爭,以及在1860年的英法聯軍。可是,中國在1865年後,也還經過了30年的反彈期,直至1894年的甲午戰爭,以及1900年的八國聯軍,方才敗象畢呈,終於在1911年滅亡。

我常常說美國作為世界霸主的高峰期已過去,有人問我,究竟它幾時玩完?我的回答是,現時的它,只不過像1792年的中國、1871年的英國,要它垮台,相信還有好長的一段時間。不過,英國完蛋的日子,則應指日可待。不過,我又補充了一句:「我作為BNO的持有人,也算是英國利益的微小持份者,對於它的衰落,其實感到是無可奈何和傷感,只這是一個無法避免的事實,我只是很傷感地把事實描述出來而已。」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169352/%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F%BD%9C%E7%BE%8E%E5%9C%8B%E9%82%84%E6%9C%89%E6%8E%92%E7%8E%A9-%E8%8B%B1%E5%9C%8B%E5%89%87%E5%BF%AB%E5%AE%8C%E8%9B%8B%E4%BA%86.j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