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0日

財政預算案﹕方向正確,做得太少

本來應該在2月1日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一部份的內容居然被「消息人士」洩漏了出來,公諸了大眾,相信這是有關官員的故意,以試探市民對這份「末代政府報告」的意見,這種「故意吹風」的做法,是一種有效的政治手段,畢竟,去年的《財政預算案》鬧出了偌大的民憤,結果是以狼狽修改作收場。這一次財政司司長似乎是學乖了,與其推出後大受柴台而修改,沒了面子又失了政府的威信,倒不如先拋出來,測試「水溫」,在宣佈之前修改,總比事後才改,更為從容自在,是比較好的做法。本來,一個正常的《財政預算案》,應當是絕對保密,在公佈前絕對不能洩露半點口風的,但這只適用於正常時期的正常政府,今日的香港政府管治無方,根本摸不清市民之所想、社會之所需要,作為一個「笨政府」,還是先把方案拋出來,讓社會討論一番,也算是有自知之明的作法。因此,我們是歡迎這次的洩漏的。
由於《財政預算案》的部份內容僅止於傳媒的報導,並非政府的正式宣佈,並沒有官方背書的正確性。但是我們仍然相信它是真確的,所以下文的分析全然是假設它是真確的而去討論。先此聲明。
這一次的《財政預算案》的主力是幫助中產階級,這也是我們一直以來堅持的大前題。在這一年半以來,我們呼籲過無數次,香港的真正深層次矛盾在於中產階級﹕在民生上,低下階層有著種種的社會福利,生活因而提升,反而中產階級的生活質素比低下階層好不了多少,但是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卻大得多。在經濟上,低下階層越來越多的真正因素,是中產階級越來越少,因為不少中產階級已墮入了低下階層,政府與其扶貧,倒不如令更多的人脫貧,變回中產階級。在政治上,低下階層收到了種種的福利,反而是支持政府的多、反對政府的少,反對政府、造成政治不穩定的,正是中產階級。當年董建華下台,是因為中產階級,曾蔭權的民怨︳也是來自中產階級,現在政府終於皤然醒覺,走回中產階級路線,這是明顯的進步,我們當然也只有同意的份兒。
然而,《財政預算案》除了退稅、差餉、提高父母和子女免稅額之外,還做了甚麼是有利於中產階級的?現時香港有一半的私營機構員工是任職於中小企,因此政府有可能重推在2010年停止了的特別信貸保證計劃,幫助中小企的融資。對於這些措施,我們的看法是路線正確,但做得不夠。
對於稅務問題,退稅只是臨時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大幅提高個人入息稅免稅額。而退稅的數額上限只有8,000元,也比不上在2008年和2009年度的25,0008元,但相比之下,香港中產階級的情況卻遠不及4年前,單論一項,由於樓價高企,不少人的供樓壓力已遠高於當年了。再者,金融海嘯固然令人損失慘重,可是經歷的時間並不太長,而在海嘯前香港的經濟健康甚佳,但是這一次的經濟不景的時間卻長得多,中產階級也早受了「內傷」,因而不免傷上加傷。無論用那個標準去計算,政府幫助中產階級的數目,不應低於4年前。
說到中小型企業的問題,難以融資固然是問題之一,可是另一個重要的經營困難,卻是商業樓宇的租金高企。正如著名的分析員林奮強一直強調,香港最缺乏的不是住宅,而是商業樓宇。經營一間公司,寫字樓租金高企,經營一間餐飲零售店,租金貴到不可能負擔,經營旅遊業,酒店價格貴到趕客。所以,中小型企業的最大癥結,在於解決地產霸權,減低中小企的租金成本,其他甚麼話、甚麼政策,都只是次要問題而已。
至於各大會計師集團提出的建議,有一小部份令人噁心,例如只對會計師有利的「銷售稅」,但是仍然不少是很有建設性的,例如提高新居屋的入息上限、醫療保險的稅務優惠,諸如此類。
總括而言,我們對《財政預算案》的意見是﹕方向正確,但做得太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