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記得,當年很多歐洲車出名難開:那時我已有幾年車齡,天天開車,買了台保時捷,以為威風八面,誰知開了一天,冷氣不凍,極力子硬如鐵,開車猶如做運動,忙不迭換了台本田雅閣。
公司的創作總監開一台快意,雖然馬力不大,我也開不了。在這之前,我開過萬事得959棍波跑車,健步如飛,一點難度也沒有。
歐洲車是出名的有性格,相對之下,日本車就只是一台易開的車,懂車的人都喜歡開歐洲車。大約是1995年,我到車行同老闆閒聊,看到有台全新的500S居然是棍波,嚇了我一跳。
車行老闆叫Tommy Chan,是越野賽車手,輕鬆的對我說:「這車是賣往大陸的。歐洲人很喜歡開棍波,認為這才有駕駛樂趣。」
香港人當然不懂這個。保時捷後來雖然出了「tiptronic」,但不流行,但畢竟太難開,而且冷氣也不凍,竅門是把怠速調校至1,000轉,雖然有點傷車,也顧不得了。
那時,for不懂開車而有錢的「普羅大眾」,首選是奔馳的SL。直至本田生產了「NSX」,法拉利的外形,日本車的易於控制,馬上俘虜了車迷的心,很快賣得滿街都是。
至於裝逼的車主,則有「日產GTR」,有「無敵戰神」之稱:明明「車屎」也要買一台,甚至不惜用保時捷換,以此「證明」自己是「車神」級數。但「GTR」縱是難開,也比法拉利容易。
歐洲並非沒有易開的車:奔馳,那時叫「平治」和寶馬就是。但日本車價格是其六成,且冷氣更凍。七十年代,日本車質素比較差,到了八十年代中後期,驚天一擊是「凌志」品牌,七十多萬元的售價和一百多萬元的平治S級相比,也不遜色。
日本九十年代開始沒落,「NSX」無以為繼,其後法拉利也有自動波,保時捷的tiptronic也完善了,對奔馳SL很大打擊。
以上故事說明了,懂車的智者被不懂車的茂利所取代,這究竟有甚麼啟示?明天再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