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過援助烏克蘭610億美元,歐洲則援助540億美元,而俄羅斯則趁援助未到,加大徵兵和加緊攻擊,以圖在這個「空窗期」吃得越多越好。
在這場戰爭中,澤連斯基和烏克蘭軍人顯示出令人大出意外的勇氣和戰力,奈何,它面對太多它無法控制的不利因素。現在的情況,是它的軍心開始崩潰,就算是採用了督戰隊,把逃兵幹掉,但也扭轉不了它的潰敗大局。
美國慣用的支持附庸國戰鬥策略,是先觀察它的戰力,如果太過不濟,完全無法抵抗對方的攻擊,就會放棄支援。它不但對烏克蘭如此,對台灣也是如此的態度,要求對方可抵抗若干時日,自己的援軍才會到達。
這是本著「投資回報」的基本原理,無可厚非。所以,當烏克蘭抵擋了俄軍的第一波攻擊,西方的支援便陸續抵達。
問題在於,西方的援助並非源源不絕,而是斷斷續續,不止一次,澤連斯基到西方乞求軍援,又要政治遊說,又要等待對方的議會通過,通過後還要等待金錢與武器到位,這令到它的補給充滿了不確定性。這種擠牙膏式的援助,毫無疑問,整個軍隊的士氣都會受到打擊。
另一個致命的狀況,是烏克蘭向來用的是俄式武器,俄式打法,如今要接受西式武器,這得重新訓練。而以現代的軍事武器,想要熟練使用,往往得花上以年為單位的訓練時間,幾個月的急就章,顯然會影響到其戰力。
再說,所謂的「西方」,包括了多個不同國家,這些國家的武器各有不同,單單協調,已需要時間。當然,西方各國會直接派教官來教授,甚至是直接加入作戰,但這又衍生出另一個問題︰外國人指指點點,本國人當炮灰,也是軍心不穩的直接原因。
但真正的問題,是西方的軍援以武器為主,以美國的610億美元為人例子,其中只有90億美元是讓烏克蘭政府正常運作,然而,現時烏克蘭最需要用來維持士氣的,是軍人的撫恤金,但很明顯,現時烏克蘭連軍人戰死也要隱瞞,更遑論撫恤金了。
所以說,現時烏克蘭面對的困境,是系統性的,西方再多的援助,也無法解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