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武俠小說和看動漫,有一個問題是常常問的,就是誰比誰更好打?相信不少小讀者也有同樣的問題。這問題直到《龍珠》,把它發揚光大,皆因在這動漫中,把它完全量化了,讀者只消讀到一個簡單的「戰鬥值」,便可知誰更能打。雖然,孫悟空也曾經試過,以低戰鬥值打敗高戰鬥值的對手。
事實上,現時在網上,就武俠小說、動漫,或者是《星球大戰》之類,還可看到這個恒久的討論課題。
說到軍迷,其心智往往也和動漫熱愛者差不多,也很喜歡數兵器,以及比較哪一個國家的武力更強,諸如此類的問題。然而,在現實世界,未打過,真的永遠不知是誰更好打。而且,還有一個更基本的問題,就是局限條件。
話說春秋時代,戰爭是由一方下戰書,另一方應戰,雙方約定時間地點,到達現場,然後同時動手,展開決戰,而且戰爭時要依足禮儀,好比今日的運動一般,是gentleman game。
可是,在今時今日,禮崩樂壞,大家都不會依從幾千年前的守則。例如說,假如中國和美國發生戰爭,會不會約定某一天,在太平洋或日本海的某個地方,列陣海戰?
別說是俄烏戰爭,俄羅斯以軍演來偽裝,打了烏克蘭一個措手不及,就是在1983年,美國突襲格林納達,又哪有宣戰了?至於二戰時,德國打波蘭、蘇聯,日本偷襲珍珠港,也是突襲,沒有宣戰。
說到戰鬥地點,主場之利佔了很大優勢,強如美國,也打不贏阿富汗的遊擊隊。這又牽涉到戰爭的目的,1991年,美國用外科手術式的戰鬥方式,去打伊拉克,十分成功,皆因這不涉及佔領、駐軍問題,但是2003年的阿富汗戰爭,推翻政權後,還要佔領、統治、成立傀儡政權,又是另一回事了。
另一方面,打的是閃電戰、持久戰,全面戰爭、局部戰爭,也有很大的分別。當年德國的軍事力量最強,閃電戰無人能及,可是論到工業實力,美國是德國的幾倍,長打下去,德國就不是對手了。
還有就是戰意,更重要的是「死人能力」,即是死了多少人,軍隊還可以保持戰鬥力、人民還保持對政權的向心力。當年蘇聯死了3,600萬人,還能打下去,而在越戰,美國的戰損遠比不上北越,可是它的「死人能力」很低,因此只有撒兵了。論死亡人口比例,俄國比不上法國和英國,可它就是窩裏反,政權也被推翻了。
最後,盟國的態度也很重要。像烏克蘭,北約本來說不參與,現在直接親身下場了。一戰打了3年,美國才下場,如果不是有美國,德國是勝是敗,還是未知之數。
看到這裏,相信大家都知道了,我想說的是中美戰爭,這應該牽涉到很多不同的變數,但很多人仍然只是簡單的在計算雙方的「戰鬥值」,即是有幾多武器之類,這種算法顯然無法得出正確的答案。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