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幾天,應該說到最基本的問題:如何可以振興本港的飲食業?
有一些政策,是兩面刃,例如說,增加商舖供應,以減低租金,餐飲業受惠,客人也可坐得更寬敞。然而,受苦的卻是業主。
我當然舉腳同意這做法,可是卻不可忽視這副作用。
又例如說,現時不少飲食業工種嚴重缺乏,其中最明顯的是洗碗工人不足,港島區是重災區。引入外勞當然是最有效的作法,可是這卻會令到本地勞工的利益受到損害。
畢竟,洗碗女工是窮人的最後堡壘,如果連甘心辛苦幹活的機會也被剝奪,窮人怎麼過?
換言之,有些政策,有利於飲食業東主,卻不利於業界員工,這其中的利益,應當如何平衡?
當然,有的政策是有利於整個飲食業的,例如開業的困難,幾個政府單位,如食環署、消防署等等,申請牌照程序,互不協調。如果政府設立一個統籌單位,可以簡化開業程序的話,這該是皆大歡喜的作法。
事實上,飲食業的利益可分為兩大類,一是高端飲食,二是平民飲食,也要照顧食客的利益。
這其中,平民飲食比較涉及民生,店主經營困難,員工收入低微,食客也往往是中下階層,無論政策朝哪一方傾斜,都會有人受損。
不過,有一些政策是應該做的,例如平民餐廳的廁所太骯髒,以香港今天的富裕,茶餐廳還普遍使用令人噁心的「萬年枱布」,縱然加以管制會令到小店經營困難,政府也不可能視若無睹,皆因在衛生的範疇,食客利益應放到最高。
至於高端飲食,即是米芝蓮星級餐廳之類,香港政府對此未免太過輕視,沒看到今時今日,國際社會對於名廚的尊敬與地位,絕非幾十年前的「廚房佬」可比。
而一間米芝蓮餐廳對於高端遊客的吸引力,隨時大過一個景點,而且還能產生大量的GDP與工作機會。
很簡單,為甚麼專才計劃不包括名廚?為甚麼不可以提升中華廚藝學院的規格?或者可以這樣說,飲食世界的知識之廣博,從種植、飼養,或者是捕獵,到選料、烹調,以至於廚具、飲食源流,甚至是化學式的分子料理,已比大學的絕大多數學科均深奧得多,為甚麼不可在大學設立學科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