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5日

沒有移民換血,香港必然死亡

上周那篇《移民與換血對香港是好事》應該是觸動了不少人的神經,因而也引來大量回覆。這裏有需要回答一下。

第一,有人說:「「周顯真係好藍。」另一人則補充:「 嗰啲係『偽藍」』,『真藍』係要好似甄子丹咁樣自己取消美國國籍再入籍中國。『口裏說不身體最誠實』就係『偽藍』嘅特徵。」

回答是:我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是藍。我只說自己是現實主義,拜錢的「金絲」。政治上,我從來認為,沒有誰對誰錯之分,爭奪權力是人類的天性,人類藉著成立不同的政治共同體去爭奪權力。結果是由贏家寫歷史,並且決定對錯。

從我的政治取看,大家可以知道我的判斷是誰在這場政治大鬥爭中取得勝利。

第二,有人說:「香港唔培育自己嘅人,靠『外勞』仲話好?」

回答是:新加坡的所謂「經濟奇跡」,就是靠外勞。它的生育率和包括香港在內的其他先進城市差不多,只是靠著移民來增加人口。所以它的人口從幾十年前香港的一半,增加到現在是香港的七成。

外勞分為兩種,一是專門人才,因其生產力高於人均,因此可增加城市的GDP。二是廉價勞工,新加坡的作法是堅決不讓他們拿到居留權,好比香港的外傭政策。美國的作法是默許大量黑市勞工,不時以特赦來給予他們最終拿到居留權。

幾乎所有的國際大城市,都靠著外勞,這「外勞」也包括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勞工,例如日本,以前完全不准外勞,但也有大量人口從各地跑到東京找工作。培育自己人和外勞不相違背,可以同時進行。

第三,「深圳咁成功,就係因為有足夠嘅人口流動。」,「那是因為各內省的精英集中在深圳。結果內省的人才被抽光,情況似五十年代香港,精英來取代笨人。但目前係精英走,笨人取代他們。」

當年的深圳是什麼境地,只要稍為有點認識的人都知道。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菁英,反而很少去到深圳。在一地的人,到了另一地,往往變成了菁英,這是很奇妙的化學作用。

至於來香港的內地人,主要分為家庭團聚和專才。家庭團聚是基本人權,不可推卻,如果是基層,也可以代替外勞的工作。至於內地專才,只要到香港的大學一看,唸研究院的幾乎全是內地同學,這完全是香港人的不爭氣。如果沒有內地生,香港的研究院早已玩完。

也不見得香港目前走的是菁英,照我看,也有大量工作懶散的基層跑掉。當然,根據前面的理論,在香港的失敗者,去到外國,也有可能因土壤的不同,而獲得大成功。乘坐五月花號去美洲的英國移民都是當地的競爭失敗者,卻造就了美國這強大的國家。這正如在香港讀書不成,但到了西方,卻變成了知識分子的個案,也屢見不鮮。

這更別說,縱然新移民沒貢獻,移民二代的成功率也往往比本土菁英更高。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澳洲第一批西方移民很多是罪犯後代,但也創造出一個繁榮的國家。

最後要說的是,我們少年時都讀過李斯的《諫逐客書》。一個大城市,必然需要大量新移民,去維持生命的活力。同時,也會有舊人因在當地的競爭力不夠,因而遷走,退休,或尋找新的機會。「換血」是健康的,不換反而有害發展。

以中國歷史為例子,漢朝和唐朝都有大量換血,到了宋朝之後,雖然經歷了元朝和清朝的「外族」統治,但由於統治階層人口基素太少,而且也沒有大量移民,因此「換血」的速度減低了,反而不利於社會的進化。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columns/1152786/%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F%BD%9C%E6%B2%92%E6%9C%89%E7%A7%BB%E6%B0%91%E6%8F%9B%E8%A1%80%EF%BC%8C%E9%A6%99%E6%B8%AF%E5%BF%85%E7%84%B6%E6%AD%BB%E4%BA%A1.j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