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學者倪輅寫的《南詔野史‧南詔歷代》記載了一段有關諸國起源的歷史:
「西天天竺摩竭國阿育王驃苴音斜低,娶欠蒙虧為妻,生低蒙苴。苴生九子,長子蒙苴,附羅十六國之祖;次子蒙苴廉,吐蕃之祖;三子蒙苴諾,漢人之祖;四子蒙苴酬,東蠻之祖;五子蒙苴篤,生十二子,七聖五賢,蒙氏之祖;六子蒙苴托,獅子國之祖;七子蒙苴林,交趾國之祖;八子蒙苴頌,白子國仁果之祖;九子蒙苴閦,初六切。白夷之祖。哀牢,今永昌府。夷傳哀牢蠻蒙伽獨捕魚,易羅池在永昌府城南,溺死。其妻沙壹一作壺。往哭之水邊,觸一浮木,有感而妊,產十子。後攜子至池上,木化為龍,人言曰﹕『我子安在?』九子驚走,獨季子背龍而坐,龍舐其背。蠻語謂背為九,坐為隆,故名之曰﹕『九隆氏。』哀牢山一名『天井山』,在永昌府。下有婦名﹕『奴波息』,生十女,九隆弟兄娶之,立為十姓:董、洪、段、施、何、王、張、楊、李、趙,皆刻畫其身象龍文,於衣後著尾。子孫繁衍,居九龍山山在永昌府城南。溪穀間,分九十九部,而南詔出焉。」
「附羅」即「暹羅」,也即是今日泰國的舊名,古代中國人把印度和泰國視作一體,因而印度也叫「暹羅」。印度的「十六雄國」,根據《長阿含經》的譯法,分別是:鴦伽、摩揭陀、迦屍、拘薩羅、跋耆、末羅、車底、跋蹉、俱盧、般遮羅、阿濕波、阿槃提、摩差、蘇羅娑、健馱邏、劍浮沙。阿育王的生卒年是在西元前304年和前232年,後於十六雄國,估計要不是倪輅搞不清楚,就是南詔的傳說有誤,多半兩者皆有。
南詔的「東蠻」多半指的是今日中國貴州地區的眾多土司,「蒙舍」即是後來的南詔,也即是大家熟悉的大理,「獅子國」是錫蘭,即斯里蘭卡,有名的「錫蘭紅茶」出產之地,「交趾國」就是今日的越南,「白子國」究竟是其麼地方,有不同的說法,有人甚至認為並無此國,不過最有可能的應是今日中國的雲南,「白子」很可能是「白族」,不過「白夷」才是白族,但也有人認為「白夷」是皮膚白晢的泰國北部的傣族人。
總之,在南詔古代的傳說,整個南亞,甚至包括了和南亞關係密切的中國的民族,統統都是「低蒙苴」的後代,而低蒙苴則是阿育王和妻子欠蒙虧生的兒子,大家本來都是一家人。
《舊約‧創世記》說:「挪亞生了三個兒子,就是閃、含、雅弗。」
「挪亞的兒子閃、含、雅弗的後代記在下面。洪水以後,他們都生了兒子。雅弗的兒子是歌篾、瑪各、瑪代、雅完、土巴、米設、提拉。歌篾的兒子是亞實基拿、利法、陀迦瑪。雅完的兒子是以利沙、他施、基提、多單。這些人的後裔將各國的地土、海島分開居住,各隨各的方言、宗族立國。含的兒子是古實、麥西、弗、迦南。古實的兒子是西巴、哈腓拉、撒弗他、拉瑪、撒弗提迦。拉瑪的兒子是示巴、底但。古實又生寧錄,他為世上英雄之首。他在耶和華面前是個英勇的獵戶,所以俗語說:像寧錄在耶和華面前是個英勇的獵戶。他國的起頭是巴別、以力、亞甲、甲尼,都在示拿地。他從那地出來往亞述去,建造尼尼微、利河伯、迦拉,和尼尼微、迦拉中間的利鮮,這就是那大城。
麥西生路低人、亞拿米人、利哈比人、拿弗土希人、帕斯魯細人、迦斯路希人、迦斐託人;從迦斐託出來的有非利士人。迦南生長子西頓,又生赫和耶布斯人、亞摩利人、革迦撒人、希未人、亞基人、西尼人、亞瓦底人、洗瑪利人、哈馬人,後來迦南的諸族分散了。迦南的境界是從西頓向基拉耳的路上,直到迦薩,又向所多瑪、蛾摩拉、押瑪、洗扁的路上,直到拉沙。這就是含的後裔,各隨他們的宗族、方言,所住的地土、邦國。
雅弗的哥哥閃,是希伯子孫之祖,他也生了兒子。閃的兒子是以攔、亞述、亞法撒、路德、亞蘭。亞蘭的兒子是烏斯、戶勒、基帖、瑪施。亞法撒生沙拉;沙拉生希伯。希伯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名叫法勒,法勒就是分的意思,因為那時人就分地居住;法勒的兄弟名叫約坍。約坍生亞摩答、沙列、哈薩瑪非、耶拉、哈多蘭、烏薩、德拉、俄巴路、亞比瑪利、示巴、阿斐、哈腓拉、約巴,這都是約坍的兒子。他們所住的地方是從米沙直到西發東邊的山。這就是閃的子孫,各隨他們的宗族、方言,所住的地土、邦國。這些都是挪亞三個兒子的宗族,各隨他們的支派立國。洪水以後,他們在地上分為邦國。」
《維基百科》說「閃族」是:「起源於阿拉伯半島和敘利亞沙漠的遊牧民族。他們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居住用阿姆哈拉語……閃族人的概念來自古希伯來人在《聖經》中對各種族來由的記載,凡文化與語言上跟他們接近的種族即被認為是閃姆的子孫。反之,希伯來人的敵人經常被他們認為是含的後代。」
大致上,「閃族」是黃種人,「含族」則包括了閃族的敵人和黑人,《創世記》說:「挪亞作起農夫來,栽了一個葡萄園。他喝了園中的酒便醉了,在帳棚裡赤著身子。迦南的父親含看見他父親赤身,就到外邊告訴他兩個弟兄。於是閃和雅弗拿件衣服搭在肩上,倒退著進去,給他父親蓋上;他們背著臉就看不見父親的赤身。挪亞醒了酒,知道小兒子向他所做的事,就說:『迦南當受咒詛,必給他弟兄作奴僕的奴僕』又說:『耶和華─閃的神是應當稱頌的!願迦南作閃的奴僕。願神使雅弗擴張,使他住在閃的帳棚裡;又願迦南作他的奴僕。』」
迦南的父親就是含,因為含看到了父親挪亞醉酒後的裸體,所以兒子迦南受到懲罸,成為了叔叔閃的奴僕。
相傳,雅弗是白人,也即是雅利安人的祖先。也即是說,根據《創世記》,居住在亞洲、非洲、歐洲的黃種人、黑種人、白種人,都是出自同一先祖,挪亞。
中國的《史記‧五帝本紀》說:「黃帝居于軒轅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為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帝顓頊生子曰『窮蟬』。顓頊崩,而玄囂之孫高辛立,是為帝嚳……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勛。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崩),而弟放勛立,是為帝堯……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
換言之,五帝都是黃帝的子孫。
《史記‧夏本紀》說:「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
《史記‧商本紀》說:「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興於唐、虞、大禹之際,功業著於百姓,百姓以平……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報丁立。報丁卒,子報乙立。報乙卒,子報丙立。報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為成湯。」
《史記‧周本紀》說:「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辟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原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
這位「棄」是農業專家,因而被帝堯提拔,後來的帝舜更加封他為「后稷」,即是「農業之王」的意思。后稷「別姓姬氏」,很多世代之後,有一個子孫叫「昌」,昌的次子叫「發」,也即是開創了周朝的「周武王」。
《史記‧秦本紀》說﹕「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大業取少典之子,曰『女華』。女華生大費……邑之秦,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
這即是說,夏、商、周、秦這四代,都是屬於同一個老祖宗的後代。不單如此,連南方的蠻族,如楚國、吳國、越國,也都是同一祖先。
《史記‧吳太伯世家》說:「吳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歷之兄也。」《史記‧楚世家》說:「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史記‧越王句踐世家》說:「越王句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
從以上三個個案的相同點,我們可以歸納出,古代人民傾向於認為「天下一家」,不同的國家的王室家族,均有著同一的祖宗。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