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0日

經略西南夷目的不是霸權而是共富

中國在東南亞的政策,如果用古代史書的術語,可叫作「經略西南夷」,這包括了整個中南半島,以及緬甸等地。就此,一如其他的國家政策和策略,民間大有不同的意見。「經略西南夷」牽涉到無數的戰略思想,在此文,我只就「泰國開鑿克拉運河」這單一議題,說出我的淺見。

就在,有人認為,倒不如把錢打造多幾艘航空母艦,同美國爭奪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反正就是開鑿了克拉運河,如果沒有制海權,美國要掐脖子,我們也沒法子。反之,只要海上實力勝過了美國,馬六甲海峽就是我們的,根本也無需開鑿克拉運河。

這想法在邏輯上並沒有錯,但是有人清醒地提出:中國就是在實力上終於可以反超前美國,但這中間必然要有一個過程,在這過渡期間,必須有一個著力點,這就是克拉海峽。畢竟,美軍現正牢牢的駐守著馬六甲海峽,中國既不可能馬上去和美國正面對扛,也不可能不默默練兵,如此,克拉運河的開鑿,就有了必不可少的戰略價值。

我也並不打算討論以上的政策,而是想講一個基本的原則:

鎮上有一個惡霸,你作為鎮民,和其他人一樣,對他敢怒不敢言,而且希望有一天,可以打倒這惡霸。問題在於,你想打到這惡霸的終極目的,是希望自己取代他,成為惡霸,吃香喝辣,欺壓良善,還是希望自己和其他鎮民和諧相處,共享和平、富貴?

很明顯,從網上言論可以見到,很多中國人的內心想法,是希望自己崛起,成為取代美國的新惡霸,就好像美國是取代歐洲的新惡霸。因此,他們希望中國合併緬甸,取得俄羅斯東部地區,進行領土擴張。

因此,克拉運河的正解應該是:中國要發展西南,必然是和鄰國有著經濟互利,發揮中國「基建狂魔」的能力,用建設來雙贏,把地球變得更加美好,人類的總體變得更富裕了,受損的只有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等少數國家。

從這想法看,本文的題目「經略西南夷」已有著「大中國主義」的意味,頗為看不起鄰國,政治不正確,也和本文主旨不符,不過我並不打算修改這題目,皆因,從文學的角度看,這名詞還真蠻有趣的。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原文鏈接:周顯專欄丨經略西南夷目的不是霸權而是共富 from 橙新聞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238138/%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4%B8%A8%E7%B6%93%E7%95%A5%E8%A5%BF%E5%8D%97%E5%A4%B7%E7%9B%AE%E7%9A%84%E4%B8%8D%E6%98%AF%E9%9C%B8%E6%AC%8A%E8%80%8C%E6%98%AF%E5%85%B1%E5%AF%8C.shtml

發達必須付出代價

一個人,一個城市,一個國家,要想成功、要想發達,說易不易,說難不難,說穿了,你要得到成果,就要付出代價,這就是最簡單的原理。

反過來說,甚麼快樂學習,work-life balance而成功,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只是絕大部分的人類是愚蠢兼懶惰,因而胡思亂想,故而失敗是絕大多數。

擴大至城市、國家,要想成功,也是一樣。這裏先別說新中國成立的最初三十年,就只算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之後的20年,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以及吹捧出來的幻想世界,以為是一帆風順,欣欣向榮,人人的生活過得更開心、更快活、更自由。但實際上,中國人為這場改革所付出的成本和代價,大得令人難以置信。

「改革開放」的中心,就是中央政府的權力下放,用另一說法,就是減低了政治的成本,把人民的力量集中發展經濟。這當然有著意識形態鬥爭﹕共產主義國家這塊招牌究竟要是不要?大家可能不可以想像,當時中國受到其他共產國家的集中攻擊,其頂受的政治壓力,以及在國內、黨內是如何的壓力山大。

在最初的時候,民企和個體戶經營小生意,問題不大。可是漸漸地,民企做大了,對國企造成了壓力,後者有的倒閉,有的轉型,大量工人下崗。要知道,這些人本來以為自己是鐵飯碗,往往也是社會的菁英,如今自己失業,那些以前瞧不起的社會邊緣二流子,居然發大財,吃香喝辣,這會造成多大的怨氣?

最嚴重的,就是社會秩序的快速崩解。在毛主席的年代,甚麼人販子,把少女劫到鄉間禁閉生孩子;路霸、路匪,殺男人奪錢的「六魔女」,完全不會存在。九十年代曾經有一列往俄羅斯的火車,被連劫四次,二千年後,在深圳還有為搶一部手機殺一個人的凶徒……

至於妓女滿街走,1949年後完全撲滅性病後再次蔓延,河南省因賣血而出現的愛滋村。在一個共產主義信徒看來,中國變成了甚麼樣子?就是付出了這麼慘痛的代價,中國崛起了。實質上,社會穩定的、安全的、更公平的中國,是在這十幾年才出現的,但同時,我們的經濟增長也放緩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99%BC%E9%81%94%E5%BF%85%E9%A0%88%E4%BB%98%E5%87%BA%E4%BB%A3%E5%83%B9/483788

2024年8月29日

鄧小平120周年冥誕

 今年是鄧小平120周年冥誕,因此國家作出盛大慶祝,我們這些小小的老百姓,最明顯見到的是在書店中,《鄧小平文選》又擺放在顯眼位置,在香港書店的專業名詞叫「豬肉枱」。

  有人說,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一個中國朝代,毛主席是「太祖武皇帝」,以武力創立國家,而且打過美國、蘇聯、印度及越南,打下一個穩定的江山。

《文選》重現書店「豬肉枱」

  至於鄧小平則是「太宗文皇帝」,把中國變得富有,當然這付出了很大代價,例如說當年的共產主義兄弟們很不諒解,被他們在意識形態上大力攻擊。1960至70年代,本來是中國罵別人是「修正主義」,現在則是被罵了。

  至於胡溫時代,則好比是當年漢朝的「文景之治」,以「黃老政治」管治,雖然經濟起飛,但也產生土地兼併等社會問題,留待後世去收拾。

  到了這一個年代,就要勵精圖治,好比是雍正,又好比是漢武帝,要對付西方匈奴,南則經略西南夷……所以有人說,所有的政治經濟問題,都可在中國歷史中,尋到相應例子。

周顯

https://www.stheadline.com/columnists/editorial/3377509/%E5%91%A8%E9%A1%AF-%E9%84%A7%E5%B0%8F%E5%B9%B3120%E5%91%A8%E5%B9%B4%E5%86%A5%E8%AA%95-%E6%94%BF%E6%94%BF%E7%B6%93%E7%B6%93

人才應由資本家而非由港府定義

「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寫了兩篇,這是第三篇。我的習慣是同一題目最多連寫三篇,不是內容不足,而是不想太悶,也是怕讀者悶,而是作者怕悶,皆因寫作是興趣,必須要寫得happy。

簡單點說,「輸入優才」本身就是多餘,皆因香港,以至全世界,在知識爆炸的今天,是人才太多,不是沒有人才。當然,這並不是說,世上沒有一等一的搶手人才,但是這些人早已成名,而且收入很高,搶也搶不到。

你也可以自我產生人才,但是產生的方法很殘酷,很原始,就是引入大量人口,直接PK。一百多年前的上海,七、八十年前的香港,四、五十年前的深圳,都是這樣。

這一招叫「亂世出梟雄」。秦朝滅亡時,劉邦、蕭何、韓信、彭越等等,都是中產階級,項羽則是鬱鬱不得志的貴族,他們都是在短短幾年間,變成一等一的人才。

我相信這種殘酷的方法,香港人不可能接受。而且,第一個受到打擊的,是低下階層,這得要很大的福利網才能覆蓋。再說,如果開闊關口,不排除外國會取消香港的特殊地位,甚至連特區護照的特權也失去了,這就得不償失。

另一個退而求其次的方法,就是用優厚條件招商,這也是中國當年高速發展的法子。

現在香港的問題在於人才過剩,但資本家不足。中國當年改革開放初期,則是人力過剩,資本家不足。所謂的「資本家」,包括了資金,以及人才。

香港欠缺的不是資本,雖然經濟不佳,但是還是有很多的積蓄。問題在於,香港的資本家主要是做地產發展,不懂得做高新科技的實業。所以,我們要引入高新科技的資本家,讓他們來港設廠,聘請人才。

這即是說,究竟誰是優才,不是由「啤優才公司」申請,也不是由港府官員決定,而是由高新科技的資本家決定:他們就是喜歡聘請親友、弱智,我們也不管,總之我們相信任正非、雷軍、黃崢這些人是正直的……至少肯定比現時負責申請和審批的人更正直。

至於如何吸引這些資本家來港投資設廠?當然是給地給政策,我還有一條包「掂」的絕世好橋,有機會再講。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A%BA%E6%89%8D%E6%87%89%E7%94%B1%E8%B3%87%E6%9C%AC%E5%AE%B6%E8%80%8C%E9%9D%9E%E7%94%B1%E6%B8%AF%E5%BA%9C%E5%AE%9A%E7%BE%A9/483403

中國是殺戮戰場

 電商平台Temu的母公司「拼多多控股」(PDD.US) 由於在內地業務疲弱,第二季營收為970.6億元(人民幣,下同),低於市場預期的1000億元。其董事長兼聯席行政總裁陳磊說,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高收入增長將不可持續,而其股價,則大跌了28.51%。

 仿似猶在眼前,「阿里巴巴」(9988)是電商中的霸主,跟着,「京東」(9618)崛起了,「拼多多控股」是在近幾年才聽到的名字,而前者的兩位大佬,馬雲和劉強東,似乎都像是紅花會的總舵主陳家洛,在年輕時轟轟烈烈幹了一票,便半退隱江湖,買田買地享清福去了。

 沒錯,「拼多多」剛到高峰不久,即時進入低增長期,這證明了,在中國,這戰場殺戮得如何激烈。

 資深投資人、合眾會會長周顯

https://www.hkcd.com.hk/hkcdweb/content/2024/08/29/content_8654548.html

2024年8月28日

德崇扶南運河與中國的西南經略

柬埔寨有六個港口,不過它最大的河流是湄公河,然而湄公河的下游位於越南,因此,它的出口有三分之一必須經過越南,後者因而得以收取巨額的過路費,以及諸般雜項。

利潤巨大也就不在話下了,越南在1994年和2020年,曾經向柬埔寨關閉過湄公河出口,令柬埔寨苦不堪言。為此,柬埔寨和中國合作興建「德崇扶南運河」,也就是理所當然了。中國擁有49%的股權,並且享有管理權,可以說是非常理想的條件,證明了柬埔寨不想長期被掐脖子。

不消說,「德崇扶南運河」的目的,就是為柬埔寨的湄公河段打出一個出海口,不用再經過越南。這其實只是17億美元的投資,不算太多,規劃包括了三座帶有船閘的水壩和11座橋梁,運河全長180公里,寬100公尺,水深5.4公尺,可通行3,000噸排水量的船隻,4年可以完成,可以算是價廉物美,相信是因為柬埔寨人工便宜的關係。

德崇是柬埔寨有名的英雄將軍,扶南則是柬埔寨的古政權,國土包括湄公河的出海口。雖然,柬埔寨的全盛時期是繼扶南王國、真臘王國之後的高棉帝國,不過照柬埔寨現時的實力,頂多自稱是「扶南」,不敢認作「高棉」,這好比意大利統一之後,也不敢叫自己作「羅馬」,皆因這個名字太過威猛,就像「華勝」,迷途小書僮只能叫作「華安」。

事實上,柬埔寨的「大柬埔寨」理想從未幻滅過,當年龍諾推翻施漢諾親王的柬埔寨王,成立了「高棉共和國」,迫害國內的越裔公民,便是有心想向越南奪取越南南部的扶南地區,包括湄公河出海口。不過後來他在國內鬥爭中,打不過共產黨支持的「紅色高棉」,惟有逃亡,先到了印尼,再死在美國。

至於越南,也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侵略了柬埔寨……這故事太過長篇,不論了。

中國和柬埔寨國土並不相連,隔著一個老撾。因此,當「中老鐵路」在2021年通車後,「德崇扶南運河」正好上馬。不過,「德崇扶南運河」只是先頭部隊,中國的大計,是泰國的克拉運河,以及緬甸的皎漂港,雖然成本鉅大,然而一旦成功興建,就可以把馬六甲海峽廢掉一半。

所以我常常說,台灣只是大陸大棋的一部分,現時大陸所採取的策略,好比秦國當年先不去打三晋和楚國,而是採取司馬錯之計,先滅易吃的巴國和蜀國,壯大實力,而美國鞭長莫及,可管不了這些窮國,而印度和越南也沒這個實力。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237967/%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4%B8%A8%E5%BE%B7%E5%B4%87%E6%89%B6%E5%8D%97%E9%81%8B%E6%B2%B3%E8%88%87%E4%B8%AD%E5%9C%8B%E7%9A%84%E8%A5%BF%E5%8D%97%E7%B6%93%E7%95%A5.shtml

2024年8月27日

今日美國丟失了立國理想

很多人以為,今日美國的強大,是因為你們現在看到的意識形態和政策所造成。但實際上,美國早在1895年已是世界G.D.P最大的國家,人均收入在一戰後成為第一,至於武力,則在二戰後成為一哥。然而,當時的美國和今天卻是截然不同。

眾所周知,美國的第一批殖民者,是來自英國的清教徒。他們熱愛家庭,嚴守自律,遠渡美洲之時,矢志把這裏打造成為全世界道德水平最高的國度。

別的不說,單單婚前性行為,就是在五十年代,依然被視為洪水猛獸。記得經濟學大師佛利民說過,他和當時是未婚妻的Rose、即他後來的太太去旅行,依然是理所當然的,分房而睡。

當時的美國人認為,道德先於法律:不是凡是法律允許的事都可以做,還得先過道德這一關。

性解放的開端,是在六、七十年代,越戰之時,當時美國人連打了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兩場敗仗,人心空虛,生命不保,因而自暴自棄,以至於嗑藥的流行,也是自該時開始。至於LBGTQ,在五十年代,更加是連想也不敢想。

說到政策,自從其第五任總統的「門羅主義」,它向來只是在美洲搞霸權,從來不涉及歐洲的政治。這也是因為大西洋有著英國作為屏障,而在1812年後,美國已與英國化敵為友了。

至於太平洋,它向來是拉一派,打一派:拉攏日本和中國,對抗俄羅斯/蘇聯,直至日本強大了,才開始對它有了防範之心。

一戰勝利後,美國立即裁軍,甚至退出國際聯盟,正是基於這根本的戰略思維。

日本侵華之時,美國仍然有出售軍火給它。在諾門罕戰役,蘇聯打敗了日本,美國更加是聯日抗蘇。直至後來,德國、日本組成軸心國,德國入侵蘇聯,美國才開始打擊日本;日本偷襲珍珠港,佔領了整個東南亞,美國才開始反了過來,聯蘇抗日。

它的全球布局,成為世界警察,是在二戰之後。但在冷戰勝利後,克林頓也曾經裁軍和削減過政府支出,搞過平衡預算,削減債務。

總括而言,今日的美國,在熟悉美國史的人的眼中,是禮崩樂壞,完全丟失了立國的理想,是無救的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B%8A%E6%97%A5%E7%BE%8E%E5%9C%8B%E4%B8%9F%E5%A4%B1%E4%BA%86%E7%AB%8B%E5%9C%8B%E7%90%86%E6%83%B3/482627

2024年8月26日

「洪水猛獸」要管控非滅絕

 加密貨幣剛出現時,被金融界視為洪水猛獸,認為這是騙局,人民沉迷,會令金融紊亂,大量人民受到經濟損失。


  我完全同意這說法:「加密貨幣就是洪水猛獸。」問題在於,又反問一句:我們可以避免洪水猛獸嗎?

  迄今為止,年年在不同的地方都有洪水,我們能防止嗎?股市也有股災,這也是洪水,我們能防止股災嗎?

  我們為了生態平衡,甚至要保育猛獸,皆因我們現在已知道,猛獸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如果滅絕了猛獸,等於破壞整個生態系統的食物鏈,對於地球反而不利。

  所以,我們從來不是滅絕洪水猛獸,而是要好好管控,令它們在可控的範圍,以維持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這好比在金融的世界,也是一個生態系統,貿貿然去滅絕一些存在於生態系統的生物,你以為是病菌,但病菌往往同益生菌互生共存,不可能消滅一種,獨存第二種。

  這些年來,政府就是用以上的心態,去禁絕加密貨幣,十年過去,現在終於發現不可能禁絕,只能管控,但香港,還有幾多個十年呢?

周顯

2024年8月23日

新科技看的是潛力

看古裝片,常常看到有人使用手槍,當時應稱為「火銃」,打敗武林高手。我們也常常會取笑中國人,為何不學習西方人,廣泛使用火槍大炮,致使到了清朝末年,被西方人的現代武器,打得人仰馬翻,差點亡國滅種呢?

莫非,古代人真的這麼笨,連火槍的威力都看不出來嗎?這當然不是,只是今日的人的知識水平太低,不知道當時的情況而已。

查實就是到了西班牙人侵略美洲,大肆屠殺印第安人的時代,火槍的威力仍然遠遠比不上弩,在連發的機動性上,比不上弓箭,就只有大炮可以用來攻城,而早在明朝時,中國人已有使用西方的大炮了

西班牙人之所以掃平印第安人,一來只是印第安人的弓箭實在太弱,遠比不上東方大國。

二來是印第安人的組織力太差,軍事管理和原始的酋長國好不到哪。

三來是當年的西班牙人和今日的猶太人一樣,只對上帝守信,背諾當食生菜。

四來是他們擁有高頭大馬,往來馳騁,有如坦克車,在機動性上完勝了。

五來是大家都知道的,他們帶來了病菌,尤其是無藥可救的天花,以至於故意傳播,甚至是故意把病毒放在衣服上,讓印第安人拿走。

總之,火槍的相比起傳統箭弩的優越性,是在十九世紀時,才大幅超越。西方人在十九世紀才來侵略中國,也是有其必然性。甚至是,在一、二次鴉片戰爭,雖然只相差了二十年,但是槍炮的技術也有了飛速的進展。

所以這得回想到1860年的清廷,他們雖然見識過1840年的西方槍炮,可是還敢於在20年後開戰,正是錯估了這些年來的西方進步。這是很多人忽略了的:二次鴉片戰爭是源於錯判:清廷認為,以它當時的力量,假如戰鬥的仍然是1840年時的西方,還有很大的勝算。

以上的故事,給我的啟示是:新科技潛力的重要性。箭弩在500年前的威力很大,但其技術卻已發展到高峰,就是到了今天,所製造出來的成品也好不過當年多少。但火槍是新科技,潛力無限,而且大規模複製、生產的可能性也大得多。更重要的是,它所需要的專門技能,門檻極低,可以在短時間訓練出大量的槍手。反觀訓練弓箭手,所需要的技術門檻就高得多了。

其實,非但弓箭和火槍如此,其他的科技,如汽車初出時比不上馬車,活字粒在初出時比不上雕版印刷,打字機除了打出來的字較為美觀,方便程度也遠比不上手寫字,直至近年電腦和手機的普及,鍵盤才變得比手寫更方便,但這已經是幾十年後的事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原文鏈接:周顯專欄丨新科技看的是潛力 from 橙新聞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237437/%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4%B8%A8%E6%96%B0%E7%A7%91%E6%8A%80%E7%9C%8B%E7%9A%84%E6%98%AF%E6%BD%9B%E5%8A%9B.shtml

人才清單是亂來 香港已人才過剩

根據「優秀人才入境計劃」,香港需要甚麼「人才清單」?

這包括了9項:商業支援、發展及建造、環境技術服務、金融服務、醫療服務、創新科技、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海事服務;最後,創意產業、文化產業、表演藝術算是一項。

我完全同意,香港需要發展這些產業,問題在於,發展這些產業,和引入這方面的人才,是完全兩回事。

例如說,發展及建造,由於樓價不振,已有大量的失業,莫非還要引入這方面的「人才」?金融服務也是死下死下,年年執笠幾十間證券行,大量從業員轉行,之所以在「人才清單」引入這項目,相信不過是面子工程,以「證明」香港還是金融中心,而不是金融中心遺址吧?

至於「創意產業、文化產業、表演藝術」,我都算是這產業的從業員,拍過了好幾部電影,做過演員、編劇、監製、出品人,現時的從業員,很多都是這一門的專業,讀過不少文憑、學位。

我的其中一部電影《私人會所》,男主角李任燊讀過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女主角湯加文,讀過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我的小說《賭鬼》正在籌拍電影版,好幾個基本班底都是來自浸會大學表演系……今時今日,無食過幾晚夜粥,根本不可能進入這產業。

然而,也是毫無疑問,這產業已經人才過剩,現時一年生產幾多部電影?電視台的收入又如何?大家拍YouTube,都是兼職,有哪一個是可以靠著這產業生存的?

還幸好,有電影發展基金支撐著,還成功地拍成了好幾部好片,有好的票房、好的口碑,如《毒舌大狀》、《正義迴廊》,算是勉強保住了這產業。但是無論如何,表演/娛樂產業本身已是人才過剩,是客觀的事實。

至於醫療服務,我不明白這究竟是甚麼?我想應該是護士吧,這是全世界最缺乏的,也是很搶手的。但其實,醫療產業的樽頸位是在醫生不足,醫生不足的原因就是訓練醫生的成本太高、時間太長,而且有著保護主義,「人才清單」不引入醫生,是治標不治本,根本無補於事。殘酷的事實是,本港醫療資源嚴重不足,還妄想發展醫療產業!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A%BA%E6%89%8D%E6%B8%85%E5%96%AE%E6%98%AF%E4%BA%82%E4%BE%86-%E9%A6%99%E6%B8%AF%E5%B7%B2%E4%BA%BA%E6%89%8D%E9%81%8E%E5%89%A9/481596

2024年8月22日

馬斯克分身乏術

在美股市場中,7間最成功的科技公司被稱為「七仙女」:包括Nvidia(輝達,內地譯名英偉達)、微軟、Google母公司Alphabet、蘋果公司、Tesla(內地譯名特斯拉)、亞馬遜及Facebook母公司Meta。

  其英文不是叫作「The Magnificent Seven」嗎?這是一部老電影,翻拍自黑澤明的《七俠四義》(七人の侍),香港譯《七俠蕩寇誌》, 究竟是誰譯為「七仙女」?不明。

  不過由於巴菲特沽出了一半蘋果,亞馬遜在人工智能並沒有甚麼建樹,而Tesla則在收縮業務,因此「七仙女」只剩下「四大護教法王」了。

「七仙女」剩「四大法王」

  筆者認為,Tesla創辦人馬斯克本來是不世出的奇才,但他太過多心,幾十瓣工作,甚至關心搞政治,和特朗普合作,又要做多仔公大量生仔,又要在X(前稱Twitter)當KOL,根本不可能兼顧。    

  不久前馬斯克關掉高速真空管的基建公司已可見端倪,Space X已淪為吹牛機械,現時他的唯一希望就是廉價賣掉X放棄政治,然後全力攻Tesla,否則應該滅亡可期。

周顯

https://www.stheadline.com/columnists/editorial/3375340/%E5%91%A8%E9%A1%AF-%E9%A6%AC%E6%96%AF%E5%85%8B%E5%88%86%E8%BA%AB%E4%B9%8F%E8%A1%93-%E6%94%BF%E6%94%BF%E7%B6%93%E7%B6%93

權貴活在幾十年前

為何經濟這麼差?皆因負責政策的官員,和握有資金的富豪,都是活在幾十年前,用幾十年前的思維,去管治香港。

哦,官員想,經濟不好,引入投資移民,引入優才囉,其實這些除了用來寫寫《施政報告》、《財政預算案》,別無用途。經濟不好,資產價格下跌,救救樓價囉,但其實,經濟不佳,資產價格下跌,是正常的事,反而經濟不佳,樓價不跌反升,投資者怎會進場、人民怎樣生活?所以,先救經濟,先有資金流入,再講救樓市,才是正道。

幾十萬個窟窿,不知從何說起,今日先講「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吧。

誰都知道,有人專門經營這計劃,其真正的目的,只是為內地富人「啤」香港身份證,根本吸納不了優才。這計劃的唯一得著,是增加了「啤身份證」專業的就業。

這計劃佔最高分的是學歷和專業資格,分別是70分和75分,我不明白為何在「人才清單」之內只佔30分,畢竟這和前兩者同樣重要。至於語言和家庭背景,則分別佔30分和20分。

語文能力方面,良好的中文及英文,已可拿足20分,如果中文或英文加第三語言,則可拿15分,中或英文任何一樣,則可拿10分。這也即是說,最少可拿10分。

官員真的是活在幾十年前,在今時今日,中英文皆良好的,隨手一拿一大批,說老實話,這不過是基本能耐而已。

總之,第三語言不可能沒有特別加分,我認識不少人甚至可以有良好的四、五種語言,察看「人才清單」,又不把「語言」包括在內。

說到語言,這包括了「書寫及口語能力」,這兩者都是非常專業,屬於「優才中的優才」。傑出的書寫能力,又或者是傑出的口語能力,如果能夠提出客觀的證明,是不是也應該加分呢?

查實,在今時今日,學歷爆棚,除了某些專科,大部分的學位都不值錢。政府的要求標準評分最高的是名校學位可得30分,博士或雙碩士可得40分。不過照我看,如果學位是哲學或中國文學,恐怕對經濟也沒啥幫助,反而專業學位只佔10分。別忘記,現時在中國,街道辦的學歷,往往是碩士起跳!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AC%8A%E8%B2%B4%E6%B4%BB%E5%9C%A8%E5%B9%BE%E5%8D%81%E5%B9%B4%E5%89%8D/481230

第二掛牌永無好

長江基建(1038)在英國第二掛牌,受到這消息刺激,這幾個月來,其股價上升了幾成。誰知雷聲大,雨點小,在本周一,英國正式掛牌上市當日,成交居然只有2900股,香港日日都有百幾萬股啦。

 其實,第二上市如果只是掛牌,並無任何集資,成交一定不會大,這應該是定律,皆因供應創造需求﹕不集資,當地人手上無貨,就不會炒它。至於長江基建為何不集資也要掛牌?第一,它大把錢,沒有資金需要,第二,李嘉誠父子財技咁高,我識條鐵咩!

 香港史上最勁的第二掛牌,莫過於二十幾年前的「納指七雄」,去到偌大市值,都是無聲無息。餘此類推,沙地阿美就算來港上市,也不會好到哪裏去,除非……先批返幾千億元股票,集下資,讓市場有流通量。

 資深投資人、合眾會會長  周顯

https://www.hkcd.com.hk/content_app/2024-08/22/content_8653314.html

2024年8月21日

印度人不當英國人當巴拉克

在今屆奧運會,印度拿到了一面銀牌,五面銅牌,連一面金牌也拿不到,以如此的一個大國,算是丟人到了極點。

查印度早在獨立之前,已拿過了三面金牌,都是曲棍球,獨立後,曲棍球也拿過五次。史上拿過的十面金牌當中,倒有八面是曲棍球。除此之外,印度最耍家的,還有板球,據說,在印度的板球明星,十分拉風,女性投懷送抱,就像西方的足球明星。

曲棍球和板球都是英國的國技,在印度獨立之前,詩人泰戈爾已得到過諾貝爾文學奬,雖然嚴格說來,泰戈爾應是孟加拉人。不過,印度人以身為英國的傳人自詡,卻是鐵一般的事實,這和中國人視西方殖民為恥辱,完全是兩種態度。

印度人把自己視為英國人的承繼者,有一個優勢,就是它認為自己也是英國人在亞洲的霸權的承繼者,因此,從印度次大陸,以至於西藏、斯里蘭卡、緬甸,也應是它的勢力範圍。

本來,在它獨立之後,它與中國是好朋友,共同支持不結盟運動。可是,它忍不住承繼英國霸權的野心。1947年,其開國總理尼赫魯在印度獨立當天放出了豪言﹕「要麼成為大國,要麼銷聲匿跡。」還有一句更豪的﹕「用55年的時間,印度必將統治全世界!」

1959年,印度收容了西藏的流亡領袖達賴喇嘛,正式和中國槓上了。1962年,印度忍不住,侵入了受爭議領土。要知道,中國雖然在朝鮮戰爭中,算是半戰勝了美帝,但在印度的心目中,中國是仗著蘇聯的支持,現在非但和美蘇同時翻臉,而且還有自然災害。

至於印度人,當年作為英軍的一部分,曾經打勝過天下第一的德軍,兼且蘇聯現在支持的是它,而不是中國。當然,以英國傳人的尊貴身份,它瞧不起中國。

結果,這一仗眾所周知,它被中國打得滿地找牙,差點被對方驅軍直進,打到了新德里。幸好中國不為已甚,識趣地鳴金收兵,退回原來的前線。

不過,印度只是碰上了中國倒霉,它在1947年、1965年、1971年的三次印巴戰爭,均取得大勝,並且在1973年吞併了鍚金,不丹已是它的附庸,也力迫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算是南亞的主霸主。

這些年來,中國經濟騰飛,武力也急劇上升,完全拉開了印度,和美國並列世上二強,後面的半個是俄羅斯。但是印度也不差,現時GDP已過了英國,追過日本和德國,也是指日可待,自認是世界第四。

現時印度有意把國名改為「巴拉克」,這名字早已寫在它的憲法,代表了「印度大陸的文化」。畢竟,現時誰都看得出,英國已衰落,與其繼續緊抱英國的大腿,不如宣揚印度文化圈,反正它也對遠在天邊的香港沒意圖,就算是局部印度化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也吃不下。

現時印度最成功的,莫過於其西方移民,最高做過英國的前首相辛偉誠,以及現時美國的總統候選人賀錦麗。不過,也有一點要提醒,很多我們以為是印裔的西方人,其實是巴基斯坦或孟加拉,這些人不信印度教,信伊斯蘭教。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237167/%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5%8D%B0%E5%BA%A6%E4%BA%BA%E4%B8%8D%E7%95%B6%E8%8B%B1%E5%9C%8B%E4%BA%BA%E7%95%B6%E5%B7%B4%E6%8B%89%E5%85%8B.shtml

2024年8月20日

美國同時對戰中、俄、印三大國

不止是以色列在獨挑伊朗、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伊拉克民兵、哈馬斯、敘利亞、杰哈德,以一敵七,美國除了對抗中國、俄羅斯,現在連第三個大國,印度也惹上了。

美國在印度次大陸的盟友,是巴基斯坦。至於印度的大佬,向來是俄羅斯,而孟加拉的大佬,則是印度:孟加拉本名「東巴基斯坦」,是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後,從巴基斯坦分裂出去。

聖馬丁島位於孟加拉灣東北部,是孟加拉最南端的一個小珊瑚島。該島面積僅有3平方公里,人口約3,700人,但在戰略上,卻是印度洋的一個支點。

早在去年前,已有傳媒報道過,美國要想租借聖馬丁島,作為軍事基地,但孟加拉總理加西娜拒絕了。日前,加西娜因政策失誤,被以學生為主的人民發動示威,因而逃到印度,認為這是顏色革命,並把這歸因於她拒絕租借聖馬丁島。

美國意欲插針於印度洋,當然惹怒了自認為該區霸主的印度。問題是,這些年來,美國不是一直企圖聯印抗中的嗎?為甚麼突然轉軚了?

其導火線是俄烏戰爭。印度雖然向來採取不結盟的中立外交政策,但在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認為這是大是大非,堅要印度站邊,可是印度堅決不肯,這令到美國終於省悟:他改變不了印度。

於是,西方陣營向印度施壓,例如說,加拿大包庇在印度策劃恐怖襲擊的錫克教分離主義分子。美國沽空機構發表報告指莫迪的大金主,Adani的洗錢及財務欺詐,最重要的是,它從美國得到的實質好處不多,現在連蘋果也說要撤出印度的工廠了。

加西娜出逃,由尤努斯當首席顧問,也即是代總統。尤努斯以創立專為窮人服務的小額銀行而崛起,西方一手把他捧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也坐過政治牢,因此算是異見分子。同時,根據哈西娜的說法,反對黨早已答應了美國租借孟加拉灣。

不過,印度也非好吃的果子。它馬上宣布,加入9月10日由俄羅斯主辦的「大洋-2024」海軍演習,參加的還有中國、伊朗、土耳其。對,是北約的「壞孩子」,反以的土耳其,擺明是和美國對著幹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BE%8E%E5%9C%8B%E5%90%8C%E6%99%82%E5%B0%8D%E6%88%B0%E4%B8%AD-%E4%BF%84-%E5%8D%B0%E4%B8%89%E5%A4%A7%E5%9C%8B/480548

2024年8月19日

GDP與實質經濟

GDP其實是一門很不準確的計算方式,之所以被廣為使用,皆因我們並沒有更好的計算方法,所以只能將就使用。

  舉例說,美國、香港以及軍費高企的俄羅斯GDP,都不把債務計算在內,這於是就像中國恒大(3333)的許家印和萬達集團的王健林,其真正身份是「首負」,而被誤認為「首富」。

不把債務計算失準

  第二個是GDP構成,例如我借錢給你,你借錢給他產生利息,這些都是空頭的,好比我為你按摩,你為我按摩,也產生了GDP,但這些也是虛的。

  所以真正的GDP應是生產了多少財富,增加了多少資產才能算進。例如說,美國研發費用佔GDP是3.4%,韓國是4.91%,日本是3.3%,中國是2.91%,印度是0.65%,越南是0.43%,這些研究結果就是國家資產,雖然可以在GDP反映出來,但卻不能在人民生活質素中反映出來,所以我們見到,日本和韓國市容是窮兮兮的。

周顯

https://www.stheadline.com/columnists/editorial/3374360/%E5%91%A8%E9%A1%AF-GDP%E8%88%87%E5%AF%A6%E8%B3%AA%E7%B6%93%E6%BF%9F-%E6%94%BF%E6%94%BF%E7%B6%93%E7%B6%93

2024年8月16日

人工智能成就了共產烏托邦

這些年來,有識之士均都大聲疾呼,要求延長退休年齡,這理由是簡單的數學:人類的壽命愈來愈長。以中國為例子,從戰前的三十多歲,到戰後的六十多歲,到現在的七十多歲,香港還達到了世界前列的八十多歲。

另一方面,人類的學習時間也愈來愈長,也以中國為例子,從戰前的九成多文盲,到現在的接近100%識字率。再加上42%的高中比例,13%的大學生比例,非但教育需要犧牲工作時間,教育他們也需要花費大量資源,如成立中小大學。

還有,人類的工作時間也愈來愈短,從周休一日,到周休二日,以及每年大假,這些在以前只有高官達人方才享有的優厚待遇,現在誰都擁有了。

有識之士計算之下,發覺只有把退休年齡延長,方能「計掂條數」。因此,一些國家已經成功立法,延長退休年齡,如新加坡。也有一些國家企圖立法,但卻由於民間反抗力量太大,失敗了,例如法國。

然而,由於人工智能革命突然爆發,這些爭拗忽然變得不合時了,不合時得就像看著幾十年前,人類在愁人口增長太快,到達了地球承載能力「增長的極限」,因而要「兩個就夠晒數」,控制人口增長,誰知才剛成功了,忽然又變成人口減少,要鼓勵生育了。

人類永遠無法預計未來,上帝總是把骰子擲向你預料不到的那方,和擲出你無法預計的點數。

人們指責這一代的年輕人「躺平」,現實是,他們欲想不「躺平」也不能,皆因他們根本找不到工作。老年人也用不著延長退休,皆因他們縱想勞動,也沒有合適的工作機會。

那些不顧現實數據、不愛勞動、盲反延長工作時間的「懶人」們,也求仁得仁,超額做到了他們的願望。

在人工智能的世界,它已做到了大部分人類的工作,只有極少數的高智能人士,方才擁有在這新世界所需要的技能。至於沒工作的人,反正現時也有種種的「懶人福利」,如失業救濟,未來不過是把它們擴大至無限而已。

話說馬克思所描述的共產主義社會,得要是生產力達到了高峰,才有充足的資源去達成這烏托邦,在不久的未來,可是達到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A%BA%E5%B7%A5%E6%99%BA%E8%83%BD%E6%88%90%E5%B0%B1%E4%BA%86%E5%85%B1%E7%94%A2%E7%83%8F%E6%89%98%E9%82%A6/479640

2024年8月15日

美麗華超多現金

現時雖然有很多地產公司都非常唔掂,欠下巨債,但仍然有一些是財政穩健,例如長實集團(001),信和置業(083)。當然還有一些老牌的地產公司,如華信地產(252),但是規模太小,不足為論。

然而,地產投資公司美麗華酒店(071)於去年12月底手頭現金55.69億元,資產淨值206.72億元。去年收入25.53億元,按年上升84.7%;股東應佔溢利9.77億元;每股資產淨值29.65元。但該股今日(15日)收市價只是9.3元。

這間公司李兆基家族佔有50.8%,我有朋友持有9.97%。三十多年前,當前大股東楊志雲家族意圖出售時,朋友曾經試過收購,但終於還是被李兆基奪去了,朋友因而耿耿於懷多年。很多人企圖游說朋友出售,但他說堅決不賣,留來作為畢生教訓。

資深投資人、合眾會會長 周顯

https://www.hkcd.com.hk/hkcdweb/content/2024/08/15/content_8652162.html

伊朗策略是攘外必先安內+死亡筆記

2020年1月,伊朗的國民英雄蘇萊曼尼將軍被美國的無人機刺殺,11月,以色列又用遙控機槍狙殺了伊朗的核彈之父法赫里扎德,本年5月,伊朗總統希萊的專用直昇機失事,雖然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此事是美國或和以色列的所為,但伊朗人怎也難免極度懷疑。

然後,在7月31日,訪問伊朗的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在酒店被炸彈準確擊殺,這明顯是以色列做的好事。

伊朗矢言向以以色列報復,事實上,在這一連串事件,伊朗丟盡了面子,如不發動報復,無以平服國內民眾的憤怒。然而,直至作者執筆之日,此事已過了半個月,傳媒也已傳出了不止一次伊朗發動攻擊的日子,但仍未見有任何動靜,反而是伊朗的打手,黎巴嫩的真主黨,發動過火箭襲擊。

對於伊朗的策略,我有兩個想法。第一個是「攘外必先安內」。大家都知道,美國和以色列之所以能夠成功狙殺多個伊朗高層,必然獲得準確情報,而這些情報必然是由伊朗的內部叛徒所提供。

要知道,伊朗從前朝的巴列維時代起,已有大量親美派,此外,伊朗的8,700萬人口當中,有2,500萬為阿塞拜疆人,毗鄰的阿塞拜疆則只有1,000萬人口,無可置疑地,兩地有合併為一國之心,這則構成了伊朗的分離主義運動。不過阿塞拜疆親俄不親美,應不會參與美以的聯合行動。

在伊朗的大舉搜捕下,洩露情報的伊奸相信已然大批落網。他們當情報員,應該難以逆料有此嚴重後果,但是主子為了最大利益,犧牲情報人員,也是常有的事,亦是其宿命。

然而,也是誰都知道,伊奸之多,絕非區區數量的情報員,而是數不清的蟑螂,隱伏在陰暗處。如果伊朗真要放手大幹,首先得揪出國內奸細,否則不可能成事。

第二個是漫畫/電影《死亡筆記》。其劇情講夜神月和L鬥法,L採用排除法﹕向不同的人放出不同的信息,從而推理得出誰是奸細。

我為甚麼會這樣想?正是因為從近日西方傳媒不斷發布信息,說伊朗何時會動手攻擊,居然並不準確,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同時,伊朗也不對外發布任何消息,這就更令人納罕。因此,我判斷它採用的策略,就是「攘外必先安內」加上死亡筆記。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原文鏈接:周顯專欄|伊朗策略是攘外必先安內+死亡筆記 from 橙新聞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236239/%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4%BC%8A%E6%9C%97%E7%AD%96%E7%95%A5%E6%98%AF%E6%94%98%E5%A4%96%E5%BF%85%E5%85%88%E5%AE%89%E5%85%A7-%E6%AD%BB%E4%BA%A1%E7%AD%86%E8%A8%98.shtml

俄羅斯借錢當收入

俄羅斯近年雖然受到西方制裁,但估計今年實際GDP增長將達3.2%,超過95%的富裕國家,也是自2015年以來重新返回高收入國家之列。

  我對於經濟學有一個簡單直接的理論,就是錢不會無端端的生出來,為甚麼俄羅斯會有這個反常現象呢?

  我們當然知道,西方對俄羅斯經濟制裁,其產品缺口由中國補上,並不是完全的消失變零。此外,油價因俄烏及以巴戰事導致的緊張局勢也上升不少,可是這也明顯填補不了俄羅斯損失。

中產富人自我感覺良好

  第一個解釋是俄羅斯軍費增加6%,由於軍費屬於國民生產總值(GDP)一部分,但人民並沒由此得到享受。事實上,俄羅斯的通脹率高達9.13%,人民已經飽受戰爭苦果,不過由於通脹關係,中產階級和富人自我感覺良好。

  問題仍然是那句:錢從何來呢?答案是債(和美國一樣)。

  去年俄羅斯預算赤字達3.24萬億盧布(約355億美元),至於今年預算,表面支出預計為36.6萬億,收入是35萬億,但實際上也只是同香港政府一樣借錢當收入。

周顯

https://www.stheadline.com/columnists/editorial/3373217/%E5%91%A8%E9%A1%AF-%E4%BF%84%E7%BE%85%E6%96%AF%E5%80%9F%E9%8C%A2%E7%95%B6%E6%94%B6%E5%85%A5-%E6%94%BF%E6%94%BF%E7%B6%93%E7%B6%93

99%平衡生活的人失敗 1%努力的人成功

德國的跳水選手Timo Barthel及Jaden Shiloh在男子雙人10米跳台決賽跳出364.41分的成績,只能排名第七,而中國選手練俊傑及楊昊則以總分490.35分奪到金牌。比賽後,Timo接受德媒採訪時,卻質疑中國的成功模式:

「他們住在一所寄宿學校,一個房間有4個人,每天訓練12個小時,他們除了跳水可能其他事都不知道。他們不像我們一樣有私人生活,和女朋友出去、食雪糕、去餐廳、陪伴家人,有時他們3年都見不到家人……你願意這樣嗎?你想為了獲得金牌而擁有這樣的生活嗎?在德國獲得金牌會得到2萬歐元獎金,但這值得嗎?2萬歐元可把你的一生都拋在一邊了嗎?對我而言,金錢並不重要。」

雖然,中國選手拿到奧運金牌所得到的獎金,遠比德國的二萬歐元為多,但這很明顯,並非金錢的問題。

奧運金牌所「給予」一個人的,是榮譽,是肯定自己,用難聽的說法,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不過虛榮心卻是人之常情,小至買名牌,有人甚至拼著性命,還要花上一百多萬元,也要去攀登珠穆朗瑪峰,這當然比拿奧運金牌更無意義了。

從古到今,成大事業的人,莫不廢寢忘餐,在某一段時間專心一致,甚麼生活雜事也不理,才有機會獲得大成功,甚至還有很大可能會失敗。曹雪芹花了一生去寫《紅樓夢》,死時也未寫完。

香港以前的A-Level考試是人間煉獄,莘莘學子還不是熬過了,才能成功進入大學,有的還考不上。我認識的企業家,在創業的時間,可能是十年八年,皆是全力以赴,儘管如此,還有不少人破產失敗了。

孟子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中國的跳水選手在寄宿學校4人一房,每天訓練12個小時,不問回報,只求得一成功的機會。人們很常指責中國人太過現實,想不到這指責竟然由德國人說出來,這真是諷刺。

查在這世上,99%的人都是庸庸碌碌,追求work-life balance,這也很正常,沒有甚麼。不過成功人士永遠是那少數努力的1%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99-%E5%B9%B3%E8%A1%A1%E7%94%9F%E6%B4%BB%E7%9A%84%E4%BA%BA%E5%A4%B1%E6%95%97-1-%E5%8A%AA%E5%8A%9B%E7%9A%84%E4%BA%BA%E6%88%90%E5%8A%9F/479260

2024年8月13日

孟加拉優惠給吃白食的自尋死路

孟加拉示威持續了一個月,總理哈西娜本來暴力鎮壓,不過反抗力量太大,示威者加警察死了超過三百人,數千人受傷,六萬人被檢控,她只有下台,並逃亡到印度。

1971年,哈西娜的父親帶領孟加拉脫離巴基斯坦獨立,是為「國父」,但在1975年被軍人政變殺掉。她流亡印度,1981年回國,1996年執政,遇刺19次不死,並且製造出經濟奇跡,人均收入10年內升了3倍,超越了印度,2,500萬人脫離貧窮線。

這一次的示威,皆因孟加拉的優差是公務員,一直以來,獨立戰爭退伍軍人子女可獲30%的申請配額,不久前被取消了,但哈西娜則把它恢復,以大學生為首的反對者起而示威,蔓延至全國。

其後哈西娜雖然取消政策,把退伍軍人子女公務員配額減至5%,但這時反對者已把火頭燃燒到她的鐵腕政策,而且。相信香港人都會熟悉,就是要求政府釋放被捕人士。

最重要的是,軍方不支持她。陸軍參謀長的說法是:軍隊是人民信任的象徵,永遠都站在人民一方。毛主席的精闢見解:槍桿子出政權,軍方不支持,必然玩完。

照顧革命先烈的子女,是應該的,否則誰跟這政權拼命?但這只限於一代。大戰後的退休軍人也應該有補助,除了金錢,如美國,可以有入大學的優先權。

可是,如果可以無數代的「推恩」下去,既不公平,國家的資源沒這麼多,也必然受不了。

穩定國家的基礎,就是不能有「吃白食的人」:獲得政策優惠的,必然就是拼死捍衛你的政權的人。明朝的朱姓皇室子孫有幾十萬人,個個吃白食,國家滅亡時,沒一個出來捍衛,想不亡國也不成了。

當示威者出來反對哈西娜,退休軍人的後代沒有跑出來支持她。這好比2003年的香港,樓價下跌時,幾十萬人出來抗議董建華政府,但因「八萬五」受惠而成功上樓的,則一個也沒有站出來支持他:施恩遇著忘恩負義的受惠者,政治上就是傻瓜。

政治的基礎,就是有一小撮死忠於你的核心分子,否則,不管你為人民曾經帶來過幾多利益,一旦翻臉,人民就會把你推翻。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AD%9F%E5%8A%A0%E6%8B%89%E5%84%AA%E6%83%A0%E7%B5%A6%E5%90%83%E7%99%BD%E9%A3%9F%E7%9A%84%E8%87%AA%E5%B0%8B%E6%AD%BB%E8%B7%AF/478585

老鼠烏托邦不會成為現實

1968年至1972年,美國生態學家John B. Calhoun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叫「Universe 25」,又稱為「老鼠烏托邦」,並在並在1973年發表了報告。

「Universe 25」一共有256個箱子,最多可容納3,840隻老鼠,有無限供應的食物和水,有空間及充足的娛樂設施,第一批「入住」的是四隻老鼠。

三個月後,第一批幼鼠出生。55天後,數量翻倍。315天後,增長速度開始放緩,需要145天才翻倍。這時,老鼠的行為出現了變化:

牠們有了階級制度,年長的老鼠佔用了許多資源,性行為逐漸減少。雄鼠捍衞自己領土及食物,變得焦慮並攻擊同類。雌鼠放棄幼崽,並把牠們逐出房間。被拋棄的幼鼠長大後無法找到配偶,不分性別地隨便交配。牠們甚至會吃掉同類,即使糧食充足。

559日過後,進入第三階段,老鼠數量達至高峰,共有2,600隻老鼠。新生代的雌性鼠獨自躲在房間,遠離家庭與社會,不交配、不繁殖。雄鼠不再求愛與爭鬥,所有時間花在飲食、睡眠、梳毛。

600日後,進入第四階段:社會崩潰,鼠群衰亡,數量持續下降到接近滅絕。1,500日,最後一隻老鼠死亡,「Universe 25」毁滅,實驗終結。

現在人們經常討論這實驗,皆因這涉及了躺平、同性戀、性交及子女數目減少,人們擔心,我們會和這些老鼠一樣,步向滅亡。

沒有人知道這是否人類的宿命,不過,有幾點需要補充。

首先,這實驗的目的,是研究生存空間,一是地球能容納多少人口,二是人類在太空生活需要幾多空間。現實上,人類的生存空間因地而異,像俄羅斯,便是地廣人稀,香港則是人均居住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不過,地球資源在今日已然過剩,人類用不完,在未來,這趨勢只會愈來愈明顯。

實驗中的箱子,最高可以容納3,840隻老鼠,然而,它在其最高容納值的約一半,即2,000隻時,增長已逆轉至負數。根據聯合國的推算,在2070或2080年左右,達到「人口峰值」,約在94億至104億之間,但有人推算過,現時地球的最高容納人口,是1,300億人,這還不算未來科技進步,可養活更多人口。畢竟,在1804年,全世界人口只有10億人,但當時大部分的人口還是吃不飽,但現在先進社會的全部人口都營養充足,甚至過剩,還有大量土地用來種植製藥、製衣、釀酒等等非食物性的作物。

至於實驗中的老鼠的社交行為,實則老鼠是社會動物,有著階級性,只要有了一定數量,就必然存在,不足為怪。以香港為例子,有捕鼠專家告訴我,鼠群是以十萬、百萬計的聚居社會,香港的其中一個聚居地,是柴灣墳場。

還有一點是,人類是文明生物,已發明了人工受孕,當人口減少至不能承受時,可以使用赫胥黎在其小說《美麗新世界》的法子,人工受孕+孵化器,並且立法強制人們生育,便可解決這問題了。

最後,相信人類發明長生不老的日子指日可待,而人工智能作為矽基生命,只怕也會在未來一兩百年間,取代人類,成為地球的主宰。所以,「老鼠烏托邦」,的擔心應不會成為事實。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235910/%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8%80%81%E9%BC%A0%E7%83%8F%E6%89%98%E9%82%A6%E4%B8%8D%E6%9C%83%E6%88%90%E7%82%BA%E7%8F%BE%E5%AF%A6.shtml

2024年8月12日

股市「炒鬼」躺平

曾幾何時,香港股市盜賊如毛,莊家上下其手,股民如同被催眠,輸完又來賭過。於是,當局下殺手,日日又拉又鎖,雖然沒有幾個成功檢控,但是已嚇怕了整個市場,除了最不怕死的幾位「悍匪」,已沒有甚麼人敢在市場活動了。

  結果就是,整個市場的人都在躺平,上了岸的人天天吃喝玩樂,沒上岸的人唯有轉行。證券行索性執笠,年年執幾十間,小公司不上市,或者到美國上,你玩埋我嗰份。

  從樂觀的方面看,當局已經成功肅清了所有歹徒,正如David Webb一直所鼓吹的,由長線投資者所主導,既然是長線投資,市場也就不用有太多的成交了。至於短炒的股民,就唯有炒美股啦。反正美股開夜晚黑,收工晚飯後炒返兩轉,仲好過「留港消費」炒港股啦。

  總括而言,現在的港股市場,就是一個躺平市,我有一個股壇朋友的說法是:「以前你趕走我,𠵱家你求我,我都唔返來呀!」至於當局的態度,正如一個高層親口說:「我年年搵幾百萬人工,個市好唔好,關我鬼事!」

周顯

https://www.stheadline.com/columnists/editorial/3372254/%E5%91%A8%E9%A1%AF-%E8%82%A1%E5%B8%82%E7%82%92%E9%AC%BC%E8%BA%BA%E5%B9%B3-%E6%94%BF%E6%94%BF%E7%B6%93%E7%B6%93

2024年8月9日

經濟放緩 中產階級先死

近年來,香港的中產階級正在萎縮,愈來愈多變成了窮人……嗯,這不單是香港,而是全世界的共同現象,日本人甚至發明了一個名詞,叫「下流」,即是「向下流動」。

這當然是很不好的趨勢。大家都知道,一個社會,中產階級是穩定的力量:人數愈多,社會愈穩定。他們也是富裕的現象,像八十年代的日本,有「一億人口皆中產」的說法。

總之,中產階級佔人口的比例愈大,社會愈好,這是錯不了的真理。反之,像現時般,中產階級佔的比例愈來愈小,社會狀況肯定不佳。

問題在於,中產階級佔了人口的大比例,是正常的嗎?

縱觀歷史,在古今中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窮人佔了大多數,如果以統計學上的數量愈多才算是「正常」,則貧富懸殊才是「正常」。

當然,古代也有一些情況,幾乎整個社會都是中產階級,例如古希臘的雅典,由於有大量奴隸塾在最底層,因此社會也沒有窮人。

事實上,中產階級的崛起,也是在近一百多年,方才出現。這得有賴於經濟快速增長:當經濟起飛時,中產階級的數目會快速增加,放諸全世界的經濟增長史,都是如此。

反過來看,這十多年來,自從金融海嘯之後,世界經濟放緩,正是中產階級萎縮的真正原因。日本是最早發生的。因此,日本首先發明了「下流」這名詞。中國則是在這幾年,樓市泡沬爆破之後,才開始的。

一般來說,經濟放緩,會有「內捲」:即是賺不到街外錢,只能從自己人的荷包著手。這好比你養了一大堆寵物,有一天,不餵牠們,牠們會自相殘食:強者先吃掉弱者。

在一個社會,競爭力最強的,富豪和權貴。因此,當「內捲」發生時,沒有競爭力的會先被吃掉,這就是貧富懸殊的根源。但由於窮人沒有甚麼錢被吃,先死的會是中產階級。

反過來,政府也可以有措施,劫富濟貧,如共產黨慣用的政策。在這之下,中產階級是富人的附屬,在富人而言,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永遠是先死中產階級,再死富豪,2003年的香港就是寫照。

所以,不管採取甚麼政策,先死的,都是中產階級。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B6%93%E6%BF%9F%E6%94%BE%E7%B7%A9-%E4%B8%AD%E7%94%A2%E9%9A%8E%E7%B4%9A%E5%85%88%E6%AD%BB/477577

2024年8月8日

日圓大升股市暴跌

因為日圓太弱,日本經濟太差,日本政府終於忍不住加息。一加之下,日圓應聲上揚,於短短1個月抽升逾1成,但是日股卻跌3成,周一那天更是史無前例的單日暴挫12%。

  這些年來投資者以低息借入日圓,第一種是買入高息貨幣,賺取息差:第二種是買入日股,因股票上升速度遠高於借貸息率。還有第三種是我有朋友,聯同香港某上市公司,在日本買入一支一支的住宅式酒店,長期收租賺取息差。(註:住宅單位的量詞是「伙」,至於大廈的量詞,香港人專有術語是「支」。)

減息加劇貧富懸殊

  現時所有做法都反了過來,因而稱為「拆倉」。以前雖然升得多、賺得多,但由於跌得太快,走之不及,則可能反而變蝕了。至於我那位買酒店的朋友,由於是長期投資,沒法子賣掉平倉,慘慘豬了。

  這是一條投資定律:加息貨幣升得少,資產跌得多,富豪和中產階級是受害者。減息資產升得多,貨幣跌得少,因此貧富懸殊會加劇,富豪和中產階級會受惠。世上沒有面面俱圓的政策,必然有人吃虧有人獲利。

周顯

https://www.stheadline.com/columnists/editorial/3371119/%E5%91%A8%E9%A1%AF-%E6%97%A5%E5%9C%93%E5%A4%A7%E5%8D%87%E8%82%A1%E5%B8%82%E6%9A%B4%E8%B7%8C-%E6%94%BF%E6%94%BF%E7%B6%93%E7%B6%93

城市衰落好比死亡,免不了

卜狄倫(Bob Dylan),對,就是美國民謠歌手,201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41年,他出生於明尼蘇達州的Hibbing,這是美國有名的鐵礦地帶。人們從這裏採礦,把鐵運到了東部旁邊的工業地帶,進行加工,製成工業產品。

在一戰、二戰、朝鮮戰爭時,這地區曾經很繁榮,但是在五十年代中葉開始,整個明尼蘇達州的採礦產業萎縮,Hibbing變成了一片廢墟。卜狄倫因而寫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名叫《North Country Blues》。

不知為何,這首歌的第一身,居然不是男人,而是女人,相信這是真實故事,被卜狄倫以歌曲的方式表達出來。後來Joan Baez以女性第一身的角度翻唱,也很動聽。

歌詞大約是:女人的父親和哥哥都是礦工,都因礦難死去。她的媽媽生病,而她也嫁給了礦工。結婚後,經濟生活一度不錯,並且生下了三個孩子。後來她的丈夫失業,皆因中南美州的礦產比較便宜。她的丈夫死後,她要獨力撫養孩子。

明尼蘇達州礦產的旁邊,是工業產區,當年生產的礦產,就是運往這裏加工,製成工業產品。這也就是今日美國的「鐵鏽帶」,在八十年代,因工業衰落而長期衰退,當地居民因而極度不滿,因而反對全球化,成為了特朗普的票倉。

現時明尼蘇達州的人均收入在美國50州排位13,算是中上,皆因它有很多高增值產業,例如3M、西北航空、美國銀行、富國銀行、醫療科技公司Medtronic,食品製造商如General Mills和Hormel,金融公司Ameriprise等等,這些公司的產值遠高於採礦,也安全得多,員工不易因工死亡。

以上的故事告訴我們,第一,城市的衰落是難免的事,Hibbing和鐵鏽帶並非單一事件。第二,一雞死,一雞鳴,美國的底特律,中國的淮州和揚州衰落了,但矽谷、上海、深圳隨之興起。

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你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經濟就是這樣子運作,就像死亡一樣,你抗拒不了大自然。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9F%8E%E5%B8%82%E8%A1%B0%E8%90%BD%E5%A5%BD%E6%AF%94%E6%AD%BB%E4%BA%A1-%E5%85%8D%E4%B8%8D%E4%BA%86/477195

港股永遠不升不跌

外圍經歷了生和死的大上大落,日經指數跌了三分之一,單天跌了12%,然後又狂升兩天;美股也是單日跌了1000點,其後又急劇反彈。港股卻是一如既往,只是在1.6萬點至1.8萬點之間徘徊,完全是我行我素,哪管外圍風高浪急。

這原因很簡單,因為港股估值已經太低,完全是跌無可跌,人們寧願買來長揸收息。但反過來說,港股又沒有上升的因素。還有更大的原因,就是財富效應:買得起港股的中產階級,哪一個不是有樓揸手?當樓價不振,人們覺得財富縮水了,自然膽小,不敢也不肯投資了。(資深投資人、合眾會會長 周顯)

https://www.hkcd.com.hk/hkcdweb/content/2024/08/08/content_8651009.html

2024年8月6日

供應不足樓價照跌

日前我提出過一個問題:公營房屋是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這裏指的「公營房屋」,不但是公屋,還包括了居屋,總之它們都是質素比一般房屋低劣的「劣質商品」(inferior goods),不但是政府的財政負擔,還有很高的社會成本,例如人們為了符合申請資格,不肯努力工作。

  這是很基本的理論,差不多是常識了,但是政府負責房屋政策的官員卻很少懂得。總之,自從麥理浩的「10年建屋計劃」大成功之後,大家照辦煮碗,認為公營房屋比例越高越好,最好是像新加坡,8成是組屋,只有2成是私樓。

星組屋多拉遠貧富懸殊

  這政策有一個好處,就是既可滿足人民的居住需要,而且可以保住樓價,也即是保住中產階級和有錢人的財富。但這當然也有缺點,就是資產價格上升,會拉遠貧富懸殊,這就是這些年來,新加坡所面對的處境。

  不過最壞的政策當然是香港,因為在這20多年,無論是私樓還是公營房屋,都是供應不足,更有甚者,是經濟定律:縱是永遠供應不足,也有牛熊,樓價終究還是會下跌。

周顯

https://www.stheadline.com/columnists/editorial/3370145/%E5%91%A8%E9%A1%AF-%E4%BE%9B%E6%87%89%E4%B8%8D%E8%B6%B3%E6%A8%93%E5%83%B9%E7%85%A7%E8%B7%8C-%E6%94%BF%E6%94%BF%E7%B6%93%E7%B6%93

台灣是前線,中國另闢戰線

其實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國以來,和美國的鬥爭從來未停止過。

1949年之後,蔣介石政權在古寧頭戰役後,再加上朝鮮戰爭的爆發,因而站穩了陣腳。自此以後,曾經在美國協助下,多次嘗試反攻大陸,雖然沒有一次成功。

中美建交,美國停止了武力攻擊,但從來沒有放棄過從內部顛覆中國的行為:八十年代,是中國本土。九十年代,是西藏,這就是達賴喇嘛最風光,拿諾貝爾和平獎的時候。二千年,是新疆。2010年後,是香港。

以上都是前線,中國把前線一個一個的推進,2020年後,台灣變成了前線,中美從面和心不和,變成了直接軍事面對。因此,究竟會否武統台灣,就變成了熱門的話題。

不過,從這兩年中國的作為去看,似乎並沒有這打算。

美國人雖然沒有讀過中國古書,但很自然地,採用了中國戰國時代的「合縱」策略:試圖聯合各方勢力,共同對抗中國。讀過中國歷史的中國,則也很自然地,採用了「連橫」的策略:針對各國的利益和相互之間的矛盾,分別建立關係。

當年秦國的御前會議,決定不去攻打三晉和楚國,先吃掉易吃的巴國與蜀國,壯大自己,慢慢才去對付強大的東方諸國。近日大家沒留意到的是,果敢同盟軍已吃掉了緬甸東部華人聚居地帶,統治一百多萬的人口,直指木姐和皎漂兩大港口。

緬甸這個五千多萬人口的大國,扼守著印度洋,是戰略必爭之地,在可見的未來,這裏才是變局,而不是台灣。

此外,另一處大變局,是中東。現時第六次中東戰爭已然展開,以色列是美國的死穴,卻面臨著胡塞武裝、真主黨、哈馬斯、伊朗等強大對手,看形勢,以色列根本不可能戰勝,美國非得親自下場不可。

至於中國的做法,則是在去年,拉攏了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的建交,在上個月的《北京宣言》,拉攏了巴勒斯坦14派勢力的大聯盟,甚至連作為死敵的法塔赫和哈馬斯的血仇也化解了。於焉,統一反以反美的戰線,已然完成。

這就是毛主席「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高明策略。總之一句話,台灣是前線,但中國不在前線打。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F%B0%E7%81%A3%E6%98%AF%E5%89%8D%E7%B7%9A-%E4%B8%AD%E5%9C%8B%E5%8F%A6%E9%97%A2%E6%88%B0%E7%B7%9A/476480

蒙古國的出路是與東方接軌

蒙古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內陸國,其國土被中國和俄羅斯包圍,面積高達156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60萬人,人均GDP只有5,205美元,是最窮的國家之一。

蒙古帝國瓦解後,蒙古人最遠曾經打到去北印度,在東方則與滿清結盟,以老二的身份統治中國大陸以至整個滿清王朝,直至二次鴉片戰爭,蒙古大將僧格林沁被英法聯軍打敗,其在清帝國的老二地位遂被漢人取代了。

滿清政府退位,部分蒙古人不承認以漢人為主的中華民國政府的承繼地位,於是開始搞分離主義,直至1945年,蘇聯和中國同時承認它的公投獨立。蘇聯崩潰後,它也進行政治改革,1992年成為民主國家。

現時的蒙古國,軍事不成,經濟又不成,沒有工業,主要是畜牧業,天然資源豐富,但沒有基建,運不出國外,十多年前的「妖股」,名叫「蒙古能源」(00276)的失敗,很好地說明了這件事。

現時蒙古國唯一倚仗的,是它的「記憶」,也即是成吉思汗的黃金帝國,用歷史來麻醉國民的心智,中國人對此知得最清楚,皆因在100年前,我們也是用過去的輝煌歷史來麻醉自己。

100年前,中國人想過把漢字拉丁化,當時的蒙古人也這樣想過。不過後來它被蘇聯統治了,因此採用了西里爾字母,直至2020年,不知發了甚麼神經,應該是因為「成吉思汗記憶」作崇,居然宣布在2025年後,全面廢止使用西里爾字母,改回傳統蒙古文。

這得回到一個文字傳承的基本理論,就是很多民族曾經有過文字,但在後來卻丟失了,忘記了,例如苗族。為甚麼呢?皆因文字的傳承需要成本,而這成本需要由民族來攤分,如果人口不夠多,無法承擔文字的成本,就只有慢慢失傳了。

現時文字的最大成本,就是要向人民傳播現代科學,以及現代的思想,這得需要大量的翻譯。像菲律賓,一半使用英語,一半使用拉丁化了的他加祿語,而後者的現代科學字彙,都是直接使用英語,所以你看他加祿語的新聞電視台,也會聽到大量的英語。

幾百萬人口的蒙古國,根本不可能承受自成一種文字的成本,如果繼續使用西里爾字母,即是在專業名詞上,繼續和俄羅斯掛鈎,倒還可以,但要完全使用傳統蒙古文,那是百上加斤,完全是政治壓倒現實的荒謬想法。當然,有這種意淫的人也並不少,例如說,港獨分子也很想把港式廣東話成為一種自洽的文字語言,其動作之一是努力把《維基百科》創立粵語部分,不過,這顯然是徒勞的,正是因為工程太大,人口太少,不可能完成。

說穿了,在今日的國際社會,蒙古國沒有出海口,就算不算文字,也根本不可以成為一個自洽的國家。現在的它抱著「成吉思汗的記憶」,希圖與西方接軌,完全不切實際。它的出路只有兩個,一是與俄羅斯合併,一是與中國合併,不過後者比較符合現實,皆因它唯一有價值的是天然資源,而俄羅斯不缺這些,反而對中國極為有用,而且中國可幫助它的基建,發現道路,輸出資源。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234835/%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8%92%99%E5%8F%A4%E5%9C%8B%E7%9A%84%E5%87%BA%E8%B7%AF%E6%98%AF%E8%88%87%E6%9D%B1%E6%96%B9%E6%8E%A5%E8%BB%8C.shtml

2024年8月5日

供應不足樓價照跌

日前我提出過一個問題:公營房屋是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這裏指的「公營房屋」,不但是公屋,還包括了居屋,總之它們都是質素比一般房屋低劣的「劣質商品」(inferior goods),不但是政府的財政負擔,還有很高的社會成本,例如人們為了符合申請資格,不肯努力工作。

  這是很基本的理論,差不多是常識了,但是政府負責房屋政策的官員卻很少懂得。總之,自從麥理浩的「10年建屋計劃」大成功之後,大家照辦煮碗,認為公營房屋比例越高越好,最好是像新加坡,8成是組屋,只有2成是私樓。

星組屋多拉遠貧富懸殊

  這政策有一個好處,就是既可滿足人民的居住需要,而且可以保住樓價,也即是保住中產階級和有錢人的財富。但這當然也有缺點,就是資產價格上升,會拉遠貧富懸殊,這就是這些年來,新加坡所面對的處境。

  不過最壞的政策當然是香港,因為在這20多年,無論是私樓還是公營房屋,都是供應不足,更有甚者,是經濟定律:縱是永遠供應不足,也有牛熊,樓價終究還是會下跌。

周顯

https://www.stheadline.com/columnists/editorial/3370145/%E5%91%A8%E9%A1%AF-%E4%BE%9B%E6%87%89%E4%B8%8D%E8%B6%B3%E6%A8%93%E5%83%B9%E7%85%A7%E8%B7%8C-%E6%94%BF%E6%94%BF%E7%B6%93%E7%B6%93

2024年8月2日

殺掉生產者,還是犧牲消費者?

有一條關於政府的經濟政策的基本原理,顯淺到小學生也一聽便曉得,但是在現實生活上,明白的卻連一百個也沒一個,如果是政府官員和政客,就一千個也沒一個。

這條經濟社會的基本原理是;社會上絕大部分的人,都有雙重身份,即「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

所謂的「生產者」,即是你的工作。你可以是打工的,也可以是管理階層,更可以是老闆,這些人,都可以在工作中得到利益。

或許這應該叫作「持份者」,更為恰當。有的人的「持份」利益比較大,如大老闆,又如股東,又如的士車主,又或者是高層管理人。也有的人的「持份」利益很少,例如地產發展商的掃地阿嬸,隨時可以轉工到例如銀行掃地,或者是到清潔公司去,因此,地產業的盛衰,對她的「持份」並沒有多大影響。

的士司機要想轉工去當貨倉管理員,或者是酒樓侍應,也不太難。理論上,你持有一股「長江和記實業」(001)也可以算是其「持份者」,不過「持」的「份」不大。

絕大部分的人,李嘉誠除外,都只是很少很少產業的「持份者」。例如本人,也涉及不少產業,包括了股票、人工智能、網購、生產衣服與健康食品、影視製作、傳媒包括網媒、公關、出版等等,這些產業的政策,都影響到我的收入。

可是,我同時也是消費者,每天的衣、食、住、行、娛樂等等,各項各項的支出,一年下來,少說也有數百項。

簡單點說,我們作為生產者/持份者,產業的收入愈多愈好,然而,我們作為持份者,就這產業所付出的支出,卻是愈少愈好。而這兩者,卻是互相矛盾,不可能調和的。

問題在於,科技發展往往會淘汰產業,令到生產者的收入受損。對他們而言,這損失往往是全部。但同時,它們也令到生產更有效率,可令消費者受益,而消費者人數永遠比生產者多得多,因此,社會也會整體得益,換言之,餅是做大了。

所以,劇本只有兩個:一是殺掉生產者,保住消費者,社會整體進步。二是保住生產者,寧願消費者得不到利益,整體社會原地踏步,但長期下來,就會被別人趕過、取代。現實永遠是痛苦的兩難抉擇。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AE%BA%E6%8E%89%E7%94%9F%E7%94%A2%E8%80%85-%E9%82%84%E6%98%AF%E7%8A%A7%E7%89%B2%E6%B6%88%E8%B2%BB%E8%80%85-/475457

2024年8月1日

港樓市超難救

 無論是內地,抑或是香港,房地產都不景氣,許多內房股也因而大跌,個別股份更是停牌、債務重組、甚至破產。基本上,內房債差不多全爆煲了,內房股也不見得有多好。

 內地當局有一些救市政策,如放鬆銀根、減息以及回購部分現樓,諸如此類。有朋友問我,香港政府可不可以也來仿傚,救救港樓?

 我的回答是:這兩者不能類比。

 第一,內房已跌了很久,而且大量公司已破產,例如中國恒大(3333),更是超級巨無霸。香港的樓價才剛開始爆破,暫時尚未有大型發展商爆煲,即是樓價未夠平,港府還未可出手買平貨。

 第二,港府的財政近幾年都是赤字預算,由於港元是聯繫匯率,要用美元才可以印行,連用印鈔票的方法去救市也不可以,點救?

 資深投資人、合眾會會長 周顯

https://www.hkcd.com.hk/content_app/2024-08/01/content_8649872.html

棄夢追公屋無可避免

 政府官員雖然勸導年輕人要敢於追夢,不要為了排公屋而扭曲人生,然而現時公屋申請者,有3.8萬人未滿30歲,2.4萬人擁大學或以上學歷,這是實質存在的客觀事實。

  以現時納米樓價格,一個單位大約是200萬元,如果以市價5成計,一間單人公屋價值約100萬元,如果每月儲8000元也需時10年,很多人一生中也儲不到這個數字,因此也就難怪很多人寧願薪水少一點,也要符合公屋的申請資格,而大學的Ocamp(迎新營)甚至教導新入學的大學生,第一時間去申請公屋。

單人公屋也值百萬

  公屋政策會令到社會人心不思進取,這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也必然如此,政府官員不管用甚麼政策,也都不可能違反經濟學。如果可以違反經濟學,倒不如索性連生物學、物理學也去違反了,這只有上帝才可做到。

  這又牽涉到一個政策的基本問題,按照公屋私樓比例,公屋應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這個問題顯然不在政府政策思考之內,皆因這20多年來,政府的基本政策都是,不管公屋和私樓,都是越少越好!

周顯

https://www.stheadline.com/columnists/editorial/3369031/%E5%91%A8%E9%A1%AF-%E6%A3%84%E5%A4%A2%E8%BF%BD%E5%85%AC%E5%B1%8B%E7%84%A1%E5%8F%AF%E9%81%BF%E5%85%8D-%E6%94%BF%E6%94%BF%E7%B6%93%E7%B6%93

腐乳作為一門大生意

本月初,食物安全中心安抽驗腐乳,發現「廖孖記」腐乳含有過量蠟樣芽孢桿菌,較標準超出30%。報告刊出後,「廖孖記」老闆廖太要求「撤回」報告。

幾日後,食安中心公布第二次檢測結果,指其蠟樣芽孢桿菌超標12倍,不單如此,它還直指「廖孖記」腐乳並非本地製作,而是由內地運入,本地工人稍作加工。結果是,「廖孖記」百年聲譽盡毀,永久關門。

查腐乳是國吃之一,中國人極為喜愛,我就是其中之一。它屬於發酵性豆製品,同類還有豆豉、麵豉等等。由於是發酵製作,其中必然含有大量細菌,當然也含有益生菌,據說其蛋白質含量高,還可降血脂、抗癌。

問題在於,凡是含菌量高的食物,也很容易會產生有害細菌,在古時,人們不理也沒這知識去辨識食品安全,不過以今時今日的標準,製造商必須極為小心。

事實上,香港、澳門、內地的食安部門均不時查出腐乳超標的個案,「廖孖記」絕非單一事件。只是因為這一次報了《東張西望》,才成為了港人關注的大事件,再一次證明了TVB這個王牌節目的威力。

腐乳是一門大生意,北京的王致和創立於1669年,現時年銷售額是10億元。「廖孖記」創立於1905年,現時已經營至第4代,在佐敦閩街有「廖孖記樓」,重建後樓高六層,地下一層是百年老舖,相信多年累積,財力雄厚。

「廖孖記」結業時,人們搶購其腐乳,甚至把價格也搶高了,可見得市民也不怎害怕其含菌量超標,畢竟已是百年老店,客戶吃了多年,也不會被區區食安報告嚇跑。只是當人們發現它竟然並非本地製作,而是來料加工,搶購者登時呻笨!

再說,我們吃腐乳,不一定生吃,也可以用來做菜,如椒絲腐乳炒通菜,煮熱了,就不怕菌。也有搶購是餐廳買入,商人可管不得許多。

說穿了,傳統中國食品製作過程有問題的多的是。最有趣的個案,香港人移民加拿大,開了臘腸工廠,加拿大臘腸居然成了世界名物,無他,它售賣的「形象」,就是製作流程嚴謹、乾淨。故此,製作乾淨的傳統中國食品,也是一門大生意。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85%90%E4%B9%B3%E4%BD%9C%E7%82%BA%E4%B8%80%E9%96%80%E5%A4%A7%E7%94%9F%E6%84%8F/47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