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

吃人血饅頭的梁啟超為自己洗白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譚嗣同《絕命詩》解」,解釋了「六君子」的譚嗣同那首有名的絕命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解釋。其中有一段提到:

「有一個說法,說原詩的最後兩句本是:『手擲歐刀仰天笑,留將公罪後人論。』只不過是梁啟超所改成為『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問題在於:為甚麼梁啟超會這樣改呢?當然,把這兩句改了,聲調比較鏗鏘,意境也比較高,可是,這明明是別人的詩作,梁啟超可用不著這樣無聊,把別人的詩作改掉呀!這正如我引用某人的文章,難道我認為自己寫得比較好,就把引文改寫了嗎?

我的估計是,由於「六君子」死了,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卻在海外大吃人血饅頭,日進斗金,享盡榮華富貴,因此必然有人加以諷刺,所以梁有必要改寫出「去留肝膽兩崑崙」,以說明是死是逃,地位也是一樣崇高,以為自己的貪生怕死洗白。

附錄:「譚嗣同《絕命詩》解」

1. 譚嗣同的《絕命詩》是近代中國史上膾炙人口的一首詩,詩曰:「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然而,這一首詩究竟應作如何解釋,卻一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實,這首只有28個字的七絕,其中的頭25個字,都不難解,難解的只有最後的三個字:「兩崑崙」。

有關「兩崑崙」應作如何解,100多年來,有著無數的解釋,例如說,有人認為是康有為和梁啟超。有人認為是大刀王五和胡七,前者是是北京順源鏢局的創辦人王正誼,譚嗣同曾經跟他學過刀法,後者是通臂拳高手胡致廷。當譚嗣同被斬首之後,就是由王五和胡七這兩個武功高手,冒險為他去收屍。有人認為是出自唐朝裴鉶寫的傳奇小說《崑崙奴》,這故事是述說一個武功高強的黑人奴僕,名叫「摩勒」,為主人崔生竊取了當朝第一大臣郭子儀的一個姬妾的故事,故此「兩崑崙」應指譚嗣同的兩個忠心家人胡理臣和羅升。

以上的解釋,沒有一個令人信服。例如說,一個人臨死之時,寫一首氣勢磅礡的絕命詩,居然還要倚靠奴僕,去為自己的「肝膽」去做事,這是不是太失身份了呢?以上的說法,均都是太牽強了,至少沒有一個令我滿意的。

而本文,就是試圖解釋這個百年難題。

為了顧及某些對於此故事並不暸解的部分讀者的閱讀興趣,在釋詩之前,免不了要把這段很多人都聽過了的故事,再來一次簡單的複述。在這裏,希望熟知這段故事的讀者耐心去看,或是乾脆跳過不讀。

2. 譚嗣同,字「復生」,號「壯飛」,湖南長沙瀏陽人,出生於1865年,在33歲時,投身於戊戌變法,支持光緒皇帝實行改革新政,意圖囚慈禧、殺榮祿,發動一場政變,但卻被實際掌權的慈禧太后所鎮壓,結果為首的康有為和其弟子梁啟超逃跑了,其餘的6個人,分別是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康廣仁,以及譚嗣同,均被捕獲,送往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斬首,史稱「戊戌六君子」。

根據梁啟超為他寫的傳記,說他們決定逃亡時,譚嗣同卻一意留在北京,要設法營救光緒,在被捕前一日,友人勸他逃亡到日本,他堅決不肯,說:「各國變法,無不以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當他被捕後,在監獄的牆上題詩,就是前述的那述絕命詩。有一個說法,說原詩的最後兩句本是﹕「手擲歐刀仰天笑,留將公罪後人論。」只不過是梁啟超所改成為「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對於以上的爭論,究竟這兩句是譚嗣同所作,抑或是梁啟超所改,本文並不打算去作出討論。有三個不容否定的事實是:第一,現時流行的版本,正是「兩崑崙」的版本,而不是「手擲歐刀」。第二,「兩崑崙」這兩句詩的氣勢和意境,的確比「手擲歐刀」要高出太多,如果只憑「手擲歐刀」這兩句,相信這首詩決不能像「兩崑崙」般的傳誦多年。第三,就是這詩的最後兩句,是由梁啟超所作,但是在梁啟超的腦中和筆下,究竟甚麼是「兩崑崙」,必然也有一個想法和意思,所以,究竟甚麼是「兩崑崙」,仍然是一個有意思的分析。

3. 假設我們完全不懂得「崑崙」這個名詞是甚麼意思,或者是,這兩個字是缺了,只用「XY」來代替,最後的一句,應該怎樣去作詮釋呢?

如果按照中文的慣常用法,把「兩崑崙」視為「2崑崙s」(「s」是英文的眾數),這明顯是錯誤的文法。如果我們完全撇開「崑崙」的意思,單單從「去留肝膽兩」去分析,「崑崙」應該是一個形容詞,而不是一個名詞。

簡單點說,這一句詩句在文法上的意思,應該是:無論是去,抑或是留,我的肝膽都是那麼的「崑崙」。換言之,「兩」字的意思,是英文的「both」,這也即是說:無論是去是留,我的肝膽「both are」那麼的「崑崙」。

所以,在這首詩中,「崑崙」應該作為形容詞解,而不是名詞。前人的把它視為名詞,是錯解了。

4. 剛才說了大前題,現在開始逐句解說此詩。

張儉是東漢末年的名士,是西漢開國元勲張耳的後代。他曾經上書彈劾當權的大宦官侯覽貪污腐敗,強奪民產,因而被政府下令通緝,所以他只有逃亡。

《後漢書卷六十七‧黨錮列傳》說:「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所其經歷,伏重誅者十數,宗親並皆殄滅,郡縣為之殘破。」後來侯覽被人參奏「專權驕奢」,結果被罷了官,還未審判,已經自殺身亡了。張儉和其他被侯覽迫害的人,也因而得以平反。

「止」有「停下來」的意思,所以「投止」也即是「走進一個可以停下來的地方」,也就是「投宿」的意思。張儉「望門投止」,就是在路上亂走,看見了門,就去投宿,由於他的清名,居然也有大把冒著被牽連的危險,去收留他。然而,不幸的是,招待他的人也有十多個被「重誅」,連親人也被誅殺了,連整個地方也因此而給掃蕩得殘破了,可知他的連累之重。

杜根也是東漢時人,當時太后鄧綏專政,杜根要求還政於皇帝,因而得罪了太后,「太后大怒,收執根等,令盛之以縑囊,於殿上撲殺之。執法者以根知名,私語行事人使不加力,既而載出城外,根得蘇。太后使人檢視,根遂詐死,三日之後,目中生蛆,以其死,因得逃竄。」

杜根詐死逃亡後,逃到了湖北省宜城的一個山上當酒保,15年後,鄧太后死了,漢安帝執政,當初為他出頭的杜根,自然要平反了。安帝以為杜根死了,便「詔告天下,錄其子孫。」然後杜根回到京城,安帝封他為「侍御史」。在漢代,御史大夫是三公之一,掌監察,俸祿是二千石,實質掌管行政的是御史中丞,俸祿是一千石,至於侍御史的俸祿則是六百石,相當於某部門的「次長」。

在杜根遭到平反了之後,有人問他:「以前的人遭到迫害,大家都會同情他,你也有不少朋友,何必去當酒保這麼粗賤的工作呢?」(往者遇禍,天下同義,知故不少,何至自苦至此?)杜根的回答是:「在民間躲藏,又不是去到無人的地方,一旦遭到發現了,便會禍及親人,所以我是不可以這樣做的。」(周旋民間,非絕跡之處,邂逅發露,禍及知親,故不為也。」

綜合張儉和杜根的故事,可以得出一個共通點,就是這兩個人逃亡時,一個去找朋友幫忙避難,但連累了他人,另一個則是含受屈辱,寧願詐死,但卻不肯找親友幫忙,以免連累了對方。

很明顯,譚嗣同並沒有效法張儉或是杜根,而是慷慨地坦然就擒就死,「流血……有之,請自嗣同始。」所以,《絕命詩》中頭三句的意思,應該是:張儉望門投止,但連累了他人,杜根不去找人幫忙,但卻要忍受屈辱,而我則不會效法這兩個人的逃亡方式,而是「橫刀向天笑」,意即是不肯逃跑,任由清廷拘捕。

在第三句,「自」的意思,是「卻」,表示「相反」,即是表明興張儉和杜根採用不同的做法。

5. 現在解釋到了最關鍵的第四句。我在前文解釋了「兩」是「both are」的意思,因此,現在只剩下了三個名詞,只要解釋了它們,整首詩就可以迎刃而解了。這三個名詞是﹕去留、肝膽、崑崙。

很多人以為,「去留」的意思,是指逃跑了的康有為,和留下來不走的譚嗣同。我的看法,卻認為這說的是譚嗣同本人的「去留」,即是他生命的去或是留,換言之,即是他究竟是生還是死。如果連同上一句去解說,就是「我自橫刀向天笑,今後無論我是生是死……」

「肝膽」這個詞語是最容易解釋的。古人把肝膽、心肺、脾腎、腸胃等視為一物,所以「肝」和「膽」是一起「工作」的,故而有「肝膽相照」的成語。但為甚麼要「肝膽相照」,而不是「心肺相照」,又不是「腸胃相照」呢?因為膽有「勇氣」的意思,所以也代表了男人之間的義氣和激情,當然也包括了真誠和愛國情懷。在譚嗣同臨死時的心中,詩中的這個詞語當然是代表了他對於國家的忠肝義膽。

現在論到最關鍵的「崑崙」兩字了。我的看法是,「崑崙」一詞的通常用法,並非是解作「崑崙奴」,這反而是沒有甚麼人知道的典故。在所有的中國人的心目中,「崑崙」的意思,人人都曉得,就是崑崙山。在當時四萬萬的清國人,現時13億的中國人,誰沒有聽過「崑崙山」呢?

當解釋詩句時,應以它的普遍用法來作為第一解釋,而不應去鑽牛角尖,找出一個偏僻的典故,只有當普遍用法無法去解釋時,才不得不去尋找另外的解釋。所以,如果「崑崙山」可以圓滿地解釋「兩崑崙」,就用不著扯到去「崑崙奴」了。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崑崙山是黃河的發源地,是萬山之祖,也是中國人最崇拜的最高的山峰。所以,我認為,「兩崑崙」中的「崑崙」,恴即「崇高」,以及「偉大」。

到了這裏,《絕命詩》的最後一句,其解釋也就是呼之欲出了:無論今後我是生是死,我的心靈都是那麼的崇高和偉大。

6.最後,我把前文的結論覆述一次,把整首譚嗣同《絕命詩》翻譯如下:「張儉望門投止,但連累了他人,杜根不去找人幫忙,但卻要詐死一段時間,忍受屈辱,而我則不會效法這兩個人的逃亡,而是橫刀向天笑,任由清廷拘捕,無論今後我是生是死,我的心靈都是像崑崙山一般的崇高和偉大。」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zhuanlan/1115969/%E3%80%90%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3%80%91%E5%90%83%E4%BA%BA%E8%A1%80%E9%A5%85%E9%A0%AD%E7%9A%84%E6%A2%81%E5%95%9F%E8%B6%85%E7%82%BA%E8%87%AA%E5%B7%B1%E6%B4%97%E7%99%BD.j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