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8日

中港融合的困難,不在經濟在人口

行政長官梁振英昨天在立法會中的發言,其內容從香港政經的內外形勢,以至於貧富懸殊問題、保育問題、房屋問題、政制發展問題,已經是相等於一份施政報告。如要一一詳細評述,並非一篇短短的社論所能概述。因此,我們選擇了其昨天發言中的一個題目﹕香港和內地的關係,以作為今天討論的主題。
為甚麼在行政長官的長篇發言當中,我們獨獨選擇這一個題目,來作為發揮的主題呢?因為在行政長官的發言內容當中,有關貧富懸殊、政府和市場、發展和保育,以至於房屋建設,都是技術性的,甚至是科學性的問題,無論是行政當局,還是立法議會,都有著共同的目標和理念,只是就具體行動的意見不同,而這些意見是可以經從理性的討論、科學的和數據上分析,因而達到社會上的共識,以整個社會的最大公因數去作出實行。然而,有關中港關係的討論,卻是意識形態上的矛盾,也是建制派和反對派的最大矛盾所在,而內地和港人的意識形態矛盾之激烈,甚至已到達了不講道理地互相謾罵的程度。因此,在今日的政治經濟局面當中,最棘手的深層次問題,就是中港關係問題,而很明顯,梁振英也深深明白這個道理,因此,其首席智囊之一,行政會議成員張震遠在梁的發言之前,已經在其個人專訪中,為中港融合作出解畫,為梁振英在昨天的言論護航。
有關中港融合的問題,我們在日前的社論中,已經分析得很清楚了。首先,在中央政府的方面,它企圖逐步收回香港的決心和部署,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但是由於距離「五十年不變」的到期日,還有35年,所以它也不會急著來,推斷它將會用上一二十年的時間,在政治經濟兩方面,慢慢融合香港。
另一方面,我們亦已說過,反對派企圖淡化中國經濟對香港的影響力,是為了政治立場,欺騙港人的謊言。第一個謊言是香港倚賴中國,反過來說,中國也倚賴香港,兩者是唇齒相依的關係。更有甚者,甚至有人認為,如果沒有香港這條「出路」,中國的貪官該往何處?但事實是,香港只佔中國經濟的幾個巴仙,論到數字,甚至遠遠不如日本,如果中國連日本也可以杯葛,香港的經濟有何能力說成是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相反,中國卻是香港經濟的命脈,如果香港沒有了中國,我們的經濟將是災難性的打擊。第二個謊言是有關旅遊業,說自由行只佔了香港的G.D.P.的5%,所以並不重要,云云。但是首先,G.D.P.是有乘數效應的,如果喪失了自由行的5%收入,有關行業的人的收入減少了,也會連鎖反應地減少了香港人的本土消費,所以這5%的影響力可能是10%、15%,甚至是20%。再者,香港其他的95%的G.D.P.一部份是金融、一部份是地產、一部份是塘水滾塘魚的本地消費,而自由行的5%,則是聘請了大量本土工人的消費零售業,也是大量中小型企業的命脈,而且更是外來的「生水」,其重要性絕非是表面上的5%的G.D.P.可比。激進反對派故意矮化了中國經濟對於香港的重要性,是反智的、民粹的,也製造出不少誤導性和愚民性的言論。
我們必須承認,中國對香港經濟至關重大,這是一個客觀的事實,也是一個大前題,如果連客觀的事實也?煞了,其餘的理性討論,也就不用談下去了。
理性的事實是﹕中港融合,在經濟上,在貿易上,都是沒有問題的,反對者都是沒有理據的。可是,問題在於,中港的融合問題,真正的關鍵所在,不是在經濟,而是在人口。換言之,貨物來往、金錢來往,都是好的融合,絕對不應該反對,可是現在的問題卻是在於,人的融合。
事實上,香港人反對的和恐懼的,主要並非是經濟上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而梁振英昨天提出了香港人在內地的工作、經商、旅遊和生活,這是文不對題,因為香港人一直慣了在內地來去自如,這並非香港人關心的問題,因為就這一點而言,我們是希望五十年不變、一百年也不變的。但是對於內地人來港,他們本應是沒有這個權利來港。在以前,來香港,不論是工作、還是經商、以及旅遊,都不過是一小撮特權分子的特權,但是自從自由行以來,不停擴大內地人來港的權利,令到大量本來沒資格來港的內地人,變成了自由進出,這就刺激到了香港人的神經。
換言之,所謂的中港融合的問題,經過抽絲剝繭的分析之後,已經窄化到一個簡單的問題,就是內地人進入香港的權利問題。其中有一部份是合法的移民,例如內地菁英來唸書、打工,但是會同香港的青年爭奪政經的資源和上位機會,內地的家庭團聚新移民,會造成社會福利的壓力,雙非孕婦是企圖以非法手段,去把子女變成香港的居民,自由行扯緊了香港人的住屋、購物、社會環境,冒犯了香港人的正常生活。總括而言,中港融合,並不在於經濟,而在於人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