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9日

烏克蘭活像當年的芬蘭

特朗普說要終止俄烏戰爭,這令我想起80多年前的蘇芬戰爭:本來已經很像,如果俄烏真的停戰,倒是愈來愈像了。

先說歷史背景。芬蘭曾經是俄羅斯帝國的領土,後來因俄國革命,乘機獨立。正如烏克蘭也曾經是蘇聯的領土,後來蘇聯解體,它也獨立。

在戰爭發生之前,芬蘭和德國眉來眼去,大搞軍事合作,而且也恃著國際聯盟體系,認為蘇聯不敢入侵。兩國一直談判,蘇聯的說法是:她並無意侵略,只是要確保列寧格勒的安全,因此必須芬蘭中立,兼且局部非武裝化。不過,芬蘭一直敵視蘇聯,「取悅外國的帝國主義份子」,戰爭的「主事者」實是英、法兩國,瑞典、美國、意大利等也有支援芬蘭大量物資、金錢、人員。

在戰爭爆發之前,芬蘭以其國家英雄「曼納海姆」為名,花了10年,建立「月曼納海姆防線」,如果沒有這堅實無比的防禦工事,芬蘭應無法抵抗蘇軍的猛烈攻擊。同樣地,在2014年,俄羅斯侵略克里米亞半島之前,烏克蘭軍事上完全是菜鳥,但經過8年的建軍和建造陣地,方有能力抵抗俄羅斯在2022年的突襲。

1939年,蘇聯和德國簽署互不侵犯條約,解除德國的威脅,並且瓜分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英法兩國顧著同德國開戰,在當年底,蘇聯乘機打入芬蘭。

當年的蘇聯聲稱自己並非戰爭/侵略,而只是朋友/解放者,解放被資產家和地主所迫害的芬蘭人民,正如這一次,俄羅斯也是說自己是來解放被政治屠殺的頓巴斯人民。

結果是,戰爭爆發,芬蘭獨自抵抗蘇聯。蘇聯軍隊打得菜鳥,但勝在國力強盛太多,以更大的戰損比,換取芬蘭的節節敗退。

蘇德的互不侵犯條約,也包括互訂勢力範圍。芬蘭孤軍作戰,1940年3月12日,蘇芬簽署《莫斯科和平協定》,芬蘭割讓1%的領土、30%的經濟資產、12%的人口。

歸根結柢,一切只源於芬蘭太過相信西方的支援,挑釁強鄰,而導火線是蘇德和談,結果就是,芬蘭成桌上肉。烏克蘭/澤連斯基不以史為鑑,一旦特朗普和普京也和談,烏克蘭的結局,也就和芬蘭一樣。

芬蘭幸運的是,後來德國反水,和蘇聯開戰,芬蘭乘機奪回所失領土,但也堅決不肯乘著德軍佔上風之時,多拿一寸土地,甚至堅守中立,不肯加入德軍一起攻打蘇聯,戰後也堅持獨立不反蘇,甚至有大量經濟合作,因而獲得蘇聯的尊重。然而,只怕烏克蘭並沒有這個運氣,更沒這番覺悟。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256527/%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4%B8%A8%E7%83%8F%E5%85%8B%E8%98%AD%E6%B4%BB%E5%83%8F%E7%95%B6%E5%B9%B4%E7%9A%84%E8%8A%AC%E8%98%AD.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