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1日

十年後私樓居民也不用指望住好啲

行政長官李家超的《施政報告》中,最令人振奮的是:「未來30年(2019至2048年)整體土地供應將達7,000多公頃,較需求的6,000多公頃,超出1,000多公頃。壓縮造地程序,「生地」變可建屋「熟地」縮短約三分之一至一半時間。」

說到壓縮造地程序,把生地變成熟地的時間壓縮三分之一至一半時間,即是由6年減至4年,是社會一直說的,也是政府可以做到的。可是,《施政報告》的另一些說法,就不那麼令人愉快了:

「未來十年私營房屋需求為129,000個單位。我們會以此為基本目標,在未來5年準備好可興建不少於72,000個私營房屋單位的土地,通過賣地及鐵路物業發展推出市場,再加上市區重建局及其他私人發展項目,整體供應將多於估算需求。」

簡而言之,政府傾盡全力所能做到的,只是「整體供應多於估算需求」,至於多出多少,卻不敢提。要知道,香港是人均居住面積最低的先進城市,只有161方呎,相比之下,新加坡卻有323方呎,剛好高出我們一倍。

《施政報告》完全不敢提人均居住面積的增加,而只說供應單位數目,要知道,只要把單位的平均面積減少,供應單位數目要增加多少,就可以增加多少。 


事實上,這些年來,納米樓的流行,很可能已把上述的「掩眼法」付諸實行了。畢竟,這些年來,政府只公布過一次人均居住面積,如果沒有公布第二次,則無法比較其隨著時間的增減,自然也無從比較。

如果政府不敢公開數字,不敢作出比較,我們自然難免往壞的方向想。再說,對比文首的數字:需求是12.9萬個單位,供應只有7.2萬個,相差實在太大,足有5.7萬個,這空隙只有留待市區重建局及其他私人發展項目去作出彌補,這數字能否補得上,誰也說不出來。

須知這不是短期供應,而是十年供應量,換言之,私樓居民想在十年之後,改善居住環境,那就想也不用想了。《施政報告》的說法,好比一個考第尾的學生,只講下次考試增加一分或以上,卻不敢提名次提高,嘿嘿,你說情況究竟有多壞?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D%81%E5%B9%B4%E5%BE%8C%E7%A7%81%E6%A8%93%E5%B1%85%E6%B0%91%E4%B9%9F%E4%B8%8D%E7%94%A8%E6%8C%87%E6%9C%9B%E4%BD%8F%E5%A5%BD%E5%95%B2/345482

2022年10月28日

施政報告的公屋供應量究竟點計?

根據行政長官李家超的《施政報告》的落實「公屋提前上樓計劃」﹕「政府會以分階段建屋方式,加快落成部分公屋單位,預計未來5年有約12,000個單位可讓市民提早約3至18個月上樓。」

提早上樓當然是好事,可是,在另一方面看,《施政報告》又說:「根據《長遠房屋策略》推算,未來十年公營房屋需求是301,000個單位。我們已找到足夠土地,可興建達360,000個單位。然而,由於未來十年公營房屋落成量分布不均,只有約三分之一單位於第一個5年期(2023-24至2027-28年度)落成,另外三分之二單位要留待第二個五年期(2028-29至2032-33年度)落成,以致輪候公共租住房屋(公屋)時間很長。」

嗱,未來10年建成36萬個單位,但需求是30.1萬個,即是說,會比需求多出了5.9萬個,是不是?

由於在頭5年,即是李家超的這個任期之內,只有1/3單位可以提供,換言之,應是12萬個單位,對嗎?

反過來看需求,如果30.1萬個單位的需求是平均分配……由於香港人口增長高峰期已過,除非現政府有政策準備吸納大量人士來港,否則公屋單位需求平均分配是合理的推算。那麼,5年需求應是15.05萬個單位,對嗎?

對比之下,在未來5年,應該是短缺了3.05萬個單位才對,那應該是延遲上樓才對,怎可能是「提早3至18個月上樓」呢?

這應該是計上了以標準簡約設計和「組裝合成」快速建成的「簡約公屋」,5年內將會興建3萬個。根據政府的計算,整體公營房屋建屋量將增至約15.8萬個單位,但這也只是比前述的5年需求量多出了3千個單位而已。

如果用這計算,《施政報告》所說的:「目標是在4年內(即2026-27年度)把「公屋綜合輪候時間」由6年降至約4年半。」又如何做到呢?

這當然也要一併計算公屋回收數目,然而,所謂的「公屋需求」是不是已減去了回收數目?如果是,那數目的計算就不是36萬減30.1萬,那為甚麼不在前數寫埋出來呢?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96%BD%E6%94%BF%E5%A0%B1%E5%91%8A%E7%9A%84%E5%85%AC%E5%B1%8B%E4%BE%9B%E6%87%89%E9%87%8F%E7%A9%B6%E7%AB%9F%E9%BB%9E%E8%A8%88-/345204

2022年10月27日

李家超打證監會和港交所的嘴巴

行政長官李家超的《施政報告》有關證券市場的一段令人發笑,正確點說,應是苦笑,或是哭笑不得,甚至可以說是欲哭無淚,只能苦笑。

這其中的一句是:「構思活化GEM(前稱創業板),為中小型及初創企業提供更有效融資平台。」

查GEM已差不多陷入了死亡狀態,去年只有1家公司在GEM上市。根據政府消息人士指,活化GEM的關鍵在於探討由GEM轉主板的條件。

話說GEM的死亡,是證監會和「港交所」(388)一手炮製出來的好戲,皆因他們認為,細價股市場賊人太多,倒不如把它們扼殺,免得麻煩。有趣的是,連金融服務界的立法會議員,為了擦鞋,不惜自殺,居然也支持證監會和「港交所」的行為,實在令人奇哉怪也。

GEM轉主板,在以前,有一條成本便宜的快捷之路,皆因在同一交易所已上過一次,以後只要盈利達標,便可以直接轉為主板。然而,當年在改革之後,改為如轉主板,等於重新上市,這樣子,成本大為增加,倒不如不上GEM了,有機會直接上主板吧。

誰知應該是一年前、兩年前吧,中央政府突然說,要支持初創企業上市,北京也來活化第三板了,香港政府赫然發現,原來它的政策已不符合中央國策了,於是……為了拍馬屁,「咪咁樣囉」。至於證監會和「港交所」,當然也是厚著臉皮,若無其事,難道坦承自己之前做錯。

如果單單是保障投資者,防止賊人,嚴守這些「天條」,倒還好些,皆因並沒有自相矛盾的邏輯問題。

可是,證監會卻將「商湯科技」(020)、「快手科技」(1024)這些「擺明劏客」的公司上市,一隻股票的「殺數」,已經是整個細價股市場幾年來「殺掉」的散戶的總和,這不過是縱容大賊而殺光小賊,又如何「保障投資者」呢?

有趣的是,《施政報告》還有這樣的一句:「『港交所』於明年修改主板上市規則,以便利尚未有盈利或業績支持的先進技術企業融資……」換言之,這豈不是讓更多的大賊進場,去屠宰更多的散戶嗎?這豈不又是大打嘴巴?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9D%8E%E5%AE%B6%E8%B6%85%E6%89%93%E8%AD%89%E7%9B%A3%E6%9C%83%E5%92%8C%E6%B8%AF%E4%BA%A4%E6%89%80%E7%9A%84%E5%98%B4%E5%B7%B4/344940

這隻股票有瞄頭

  自從在月前沽出了「思捷環球」(330)之後,一直沒有買過股票,當然也沒有後悔,皆因近來股市都是跌跌跌,跌到阿媽都唔認得,因此,不持有股票好過持有,反而有點懊悔當日沽得太慢,正正應了一句﹕「買得太易,沽得太遲」。

 然而,上星期又買了一隻,「中播數據」(471)。

 我當然看來看去也看不明白它的「智能汽車識別充電解決方案」究竟是乜東東,更加不明白把「中播控股」改名為「中播數據」究竟有何分別,畢竟,生意性質並無改變,「中」字代表了「中國」,「播」字代表了「衛星傳播」,兩字已告訴了我們足夠的信息,那麼,「控股」和「數據」又有何分別呢?

 我購買的唯一原因,就是我發現了,公司老闆請了記者食飯吹風,我想,應該有點瞄頭吧?

 資深投資人、合眾會會長 周顯

https://www.hkcd.com/content_app/2022-10/27/content_1369207.html

2022年10月26日

百強大學不保證質素 富二代對經濟最有利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說到「除積極培養和留住本地人才外,會更進取吸納外來人才」,措施包括了「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其一過去一年年薪達250萬港元或以上的人士,其二是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並在過去5年內累積3年或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士。其三則是未符工作經驗要求但最近5年內畢業的百強大學畢業生亦可獲發通行證。

我記得,我考大學時,門檻極高,入學極難,當我考進了大學,有長輩慶賀說,這比中了六合彩頭獎更高價值。

我看看早年的大學畢業生,如何鴻燊、蕭若元,全都有頭有臉。我的表姑丈鍾華田,香港大學畢業,是何鴻燊頭馬,他在1986年在維多利亞公園被刀手劈死時,已有過億元身家。就是去當過中學教師,也是工作量不大,有車有樓,而且社會地位不低。

至於那些名牌大學畢業生,如牛津、劍橋、哈佛、耶魯等等,更是高不可攀,連見也見不到。

可是,不待到今天,就是在我的年代,同屆畢業生在事業上的成功率,也只有一、二成,大多是普通打工仔,混到退休,這不免是期望與事實的落差,也是努力(考試入學)與成果(收入)不對稱。

到了今天,全球百強大學究竟還有多少含金量?如果是理科生,還好一點,如果是文科生,別說其他了,剛剛在撰寫本文的幾小時前,才有人對我說,一位三十出頭的劍橋大學博士,工作了幾年,薪水不過是3萬元,現在失業,找來找去找不到工作。

就我所見,全球一百大的畢業生,選港姐、賣保險、住劏房的,比比皆是。如果是港大、中大的畢業生,畢業揸兜的,更加是多不勝數。

李家超行政長官,你以為這個社會還是在你唸中七考大學時的大學生作為天之驕子的社會嗎?你有聽過「讀書識字尋死路,打交媾女有前途」這令人感嘆滄桑的名句嗎?

如果要搶「人才」,倒不如吸納那些父母總資產一億元以上的富二代,皆因在現社會,關係比甚麼都重要,父母有錢,至少可以保證到他的長輩,以及從小玩到大的同輩的網絡質素,再不濟,他們也有錢消費,可以滋潤香港的經濟!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99%BE%E5%BC%B7%E5%A4%A7%E5%AD%B8%E4%B8%8D%E4%BF%9D%E8%AD%89%E8%B3%AA%E7%B4%A0-%E5%AF%8C%E4%BA%8C%E4%BB%A3%E5%B0%8D%E7%B6%93%E6%BF%9F%E6%9C%80%E6%9C%89%E5%88%A9/344716

2022年10月25日

美國不可能任由中國挑戰其霸主地位

美國每屆新政府都會發布一份國家安全報告,拜登政府的報告原本應該於去年冬天發表,由於俄烏戰爭,推遲至10月13日才發表。在2017年特朗普政府的這份報告,中國還只是「主要的競爭對手」,但到了今天的拜登政府,則明說出「中國是唯一一個既有重塑國際秩序意圖的競爭者,也逐漸擁有經濟、外交、軍事和科技力量來日益推進這一目標」。此外,「未來十年是美國與中國競爭的決定性十年」,而根據拜登的說法:「美國面臨的壓倒性挑戰將是超越中國並遏制俄羅斯。」

從美國利益的角度看,這說法並不能說是大錯,至於它能不能完成以上的這些戰略目標,又是另一課題了。例如說,一直以來,我都認為美國不宜同時和中國及俄羅斯開戰,這也是老海鮮如基辛格,以及死海鮮如布熱津斯基的說法,而特朗普的作法也是穩住俄羅斯,主力攻打中國。

然而拜登卻偏選了兩面進攻,究竟他是對是錯,這得有待歷史才能告訴我們:總之,如果美國終於在這場戰爭中獲勝,那麼他就是對的,假如美國敗了,那他就是錯了。

簡單點說,美國作為這一百年來的世界第一富國,這七十多年來的世界第一強國,這三十年來的世界唯一強國,不可能願意和任何人分享其地位,問題只是在於,它願意付出多少代價,去阻止中國挑戰其地位,以及付出這代價後,究竟目的是否可以成功達到。

最壞的當然是付出了代價,又被中國超越了。又或者是,付出了代價,但代價太大,中國和美國均完蛋了,換成了第三方的漁人得利,如印度的崛起。比較好的,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終於成功壓住了中國。

至於用很小的代價而保持第一位,這是美國在1991年後所一直相信的、昐望的、也在宣傳的,就是「中國崩潰論」,而這說法由於宣傳太成功,也令到香港有不少人相信了幾十年。然而不管這些人繼續相信與否,美國則是絕對不會相信的了,因此才會刊出這份報告,直接和中國對幹。

至於我們這些小市民,則只有「深挖洞,廣積糧」,企圖「苟存性命於亂世」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BE%8E%E5%9C%8B%E4%B8%8D%E5%8F%AF%E8%83%BD%E4%BB%BB%E7%94%B1%E4%B8%AD%E5%9C%8B%E6%8C%91%E6%88%B0%E5%85%B6%E9%9C%B8%E4%B8%BB%E5%9C%B0%E4%BD%8D/344490

給食家朋友的東京推介

有一個食家朋友,去東京旅遊,要求我介紹餐廳。

這位朋友我只同吃過一頓晚飯,從來沒有聯絡過,當然也比我有名得多。我回答說,你去過的餐廳比我多十倍,我受寵若驚,只能盡力而為。

我當然不敢介紹米芝蓮餐廳,相信他大多去過,更不可能沒聽過。於是,我發訊息給一位住在東京的富豪朋友,他的功力,已從吃遍米芝連餐廳,進步到專吃隱世名店、廉價食堂,誰知他雖然很快回了電話,卻遲遲沒覆餐廳資料,我唯有硬著頭皮,給了食家朋友僅有的一些資料。

一:凡味,這是豆腐料理專門店,我沒吃過晚飯,但去過下午茶,一豆腐,一綠茶,一梅子,風味極佳,好像很有品味的樣子,扮嘢至佳。

二:炭焼金竜山,燒肉小店,極難訂位,歐式小木屋裝飾,也是懶有品味,適合與文青共吃,富二代美女也會懂得欣賞,模特兒也許會嫌cheap。

三:スタミナ苑,也是吃燒肉,據說林建岳常來吃。我有內地朋友說,一位內地富豪帶他來吃過。老闆娘是台灣人,姓戴,說國語,喜歡穿Loro Piana,和天婦羅近藤的老闆近藤文夫極熟。此店不設訂座,建議晚上9時45分去到,10時前可入座,不然排隊排到懵。由於它不在東京市中心,的士大約半小時,所以米芝連不錄。

四:入船壽司,如果吃壽司,肯定你會失望。它最有名的是醃吞拿魚飯(まぐろつけ丼),萬多円一碗,是極好吃,但性價比不高。如果吃廉價的醃吞拿魚飯,以前我會去築地的瀨川,700円,質素差一籌,但性價比很高。 我妹妹以前去東京,必吃大和壽司,後來經我推薦後,改去了瀨川。現在魚市場從築地搬了去豐洲,不知瀨川還在不在。

五:烏榮,吃的是雞鍋。其實我真的不懂得欣賞如此淡味的雞鍋,還吃不飽。但日本食家對它的評價普遍很高,很可能只是我不懂吃。

六:哥利歐,吃和牛排的麤皮曾經被評為世界最貴的餐廳,現在當然不是了,比麤皮更貴的餐廳多的是。哥利歐是麤皮的副線,價錢是七折,而且容易訂位,很隱世,沒有誰去過,作為食家,應該去一次「探險」。

七:山の上,位於老牌酒店之內,是天婦羅的少林寺,近藤文夫、深町正男、下村滿彥,還有以前樂亭的石倉楫士都是出自此店,但已是幾十年前的事了,而石倉楫士也於2015年作古,現時的米芝連一星餐廳清壽的清水良晃就是石倉的大弟子。山の上可以朝聖,不過真的不好吃。我來過幾次,原因都是,其他餐廳訂不到位,即興而來。

八:笹巻けぬきすし総本店,也是朝聖地,日本第一間壽司店,開業於1702年,不要對食物有期望。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columns/1162112/%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F%BD%9C%E7%B5%A6%E9%A3%9F%E5%AE%B6%E6%9C%8B%E5%8F%8B%E7%9A%84%E6%9D%B1%E4%BA%AC%E6%8E%A8%E4%BB%8B.jhtml

2022年10月24日

今日的貧富懸殊伯南克是罪魁禍首!

上周,本報老闆施永青在一篇名為《美國以拖累全球來紓緩自己的通脹》說:

「次按危機爆破後,美聯儲局以QE的方式成功扭轉敗局。起初人們以為,QE的後遺症會是通脹,但QE帶來的只是資產價格的上升,消費物價卻依然保持平穩,普通人的生活沒受到多大影響……」

「一般消費品的折舊速度很快,並沒有多大的投資價值,人們只會買來用,不會買來囤積居奇,所以QE產生的額外資金,只會流入金融資產市場,而不會流入消費品市場,對消費物價的影響不大。如是導致通脹沒有因QE而遺患世界。」

上面的話,我幾乎完全同意,只不同意最後一句話:「如是導致通脹沒有因QE而遺患世界。」

相反,QE正是今日世界混亂,甚至崩潰的根源。皆因資金流進了金融市場,後果就是資產價格不合理地暴漲,這也直接導致了這十多年來的貧富懸殊嚴重加劇。

要知道,窮人的財富來自賺錢能力、收入和現金,富人的主要財富則是資產,當資產膨脹時,令到窮人不管再努力,財富也比不上富人的資產增值,今日全球所共通的社會矛盾,儘管全球經濟衰退,《福布斯》富豪榜的500人的身家屢破新高,因樓價暴升而窮人沒立錐之地,造成社會矛盾和動亂,正是源因於此。

這得說回伯南克,對,就是剛剛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那位仁兄,他在2001年出版了《通貨膨脹目標制》(Inflation Targeting:Less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因而在明年被任命為聯儲局理事,2005年出任聯儲局主席,2008年至2009年負責處理金融海嘯。

所謂的「通貨膨脹目標制」,也即是美元政策與通貨膨脹掛鈎:如果通脹高,則用緊縮貨幣政策,如加息,如通脹低,則用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如減息、買債之類。換言之,這是用通脹來決定聯儲局的政策。

很可惜,所謂的「通貨膨脹」,並非真指貨幣發行量,而只是「消費物價指數」,正如施永青那篇文章所言,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把商品價格擠壓到最便宜,令到在貨幣量快速增加的同時,通脹/消費物價指數卻裹足不前。於是,量化寬鬆遂可永遠繼續下去,而諾貝爾獎也許是由500富豪們頒給伯南克的。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B%8A%E6%97%A5%E7%9A%84%E8%B2%A7%E5%AF%8C%E6%87%B8%E6%AE%8A%E4%BC%AF%E5%8D%97%E5%85%8B%E6%98%AF%E7%BD%AA%E9%AD%81%E7%A6%8D%E9%A6%96-/344274

2022年10月21日

日本應以聯繫匯率作匯價止蝕

美元雖然高企,但是在近兩星期,其他所有主要貨幣,如英鎊、歐元、人民幣等,都有輕微的反彈,只有日圓,卻是直插無反彈,不停的破新低。

誠然,日本經濟、日圓匯價有很多的問題,其中最大的是:日本經濟衰落了30年,日圓匯價卻在多年來堅挺不變,單單這經濟實況與匯價不協調因素,已足以令到日圓貶值,換言之,這只是30年的積病,一口氣爆發出來而已。

另一方面,以今日日本經濟之差勁,日圓貶值,反而可能增加了它的出口。不過,也從另一角度看,由於日本也是入口大國,貨幣貶值也會影響到它的入口成本,加劇通貨膨脹,這也未必有利於國家大局。

無論如何,日圓貶值,到今日,甚至人均收入也快要低過其宿敵韓國和台灣了,這肯定不是好事。問題在於,它如何可以止住其跌勢呢?

從歷史看,所有貨幣要止住貶值,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搞固定匯率,30年前的香港,當時正是浮動匯率,正是由於九七問題而發生政治動盪,因而幣值猛跌,就是這惡劣情況下,方才與美元以7.8的價格掛鈎,成為了現時的聯繫匯率。

當然,固定匯率也有固定匯率的壞處,好比吃藥有其副作用,可是,在今天日本的情況,已經太過惡劣,不可能以自己的體質/浮動匯率去抵抗美元大環境的衝擊,因此,還是要「吃藥」,即改用固定匯率,比較適合。

要知道,匯價最壞的,不是高,也不是低,而是不穩定,這令到商人無所適從,無從計算確定的成本與利潤,大大的不利於商業運作。

至於利用貨幣期貨市場來對沖成本,則永遠只是教科書的理論,現實中決不可行,皆因在現實世界,對沖的成本太高,會令到企業無利可圖,甚至蝕本,「國泰航空」(293)的石油對沖,就是一個好例子。

如果日本把匯價一下子貶到155,或160,然後固守,並且保證在2年內不會拆鈎,這應該可以穩住現時的局勢,這算是「止蝕」吧。而固定匯率的最大缺點,就是沒有外匯去固守,然而,現時日本的外匯儲備有1.23萬億美元,要想守住聯繫匯率,應不是問題。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97%A5%E6%9C%AC%E6%87%89%E4%BB%A5%E8%81%AF%E7%B9%AB%E5%8C%AF%E7%8E%87%E4%BD%9C%E5%8C%AF%E5%83%B9%E6%AD%A2%E8%9D%95/343959

東南亞是未來經濟增長龍頭

拍擋陽羽是個年輕學者,研究東南亞政治經濟,我認為,這是英明的決定。一來,東南亞將是未來幾十年高速發展的地區,二來,中國的東南亞研究人才並不多,因此,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話說世界一直以來的中心,早期是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後來卻去到了地中海,跟著是伊朗。歐洲因處於邊埵,向來是落後的地方。

這直至到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西歐忽然變成了新舊大陸的交接點,變成了中心,相比之下,伊朗、鄂斯曼帝國等地反而變成了邊埵了。

先是由葡萄牙和西班牙發展南美洲,南美洲發展完了,英國發展北美洲,就成為了霸主,但好景不長,到了十九世紀,美國漸漸成為了世界中心,取代了英國的位置。

這大趨勢一直維持,直至它打通了整個美洲的東西方向,通到了太平洋,直指日本、中國等地方。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近100多年,加州的發展速度,遠遠高於美國東部,皆因歐洲正處於衰落大勢,而美國連接的亞洲則在快速崛起。雖然說是「快速」,但由於落後實在太多,這得要很多年才能追得上。別忘記,當年美國追上歐洲,也用上了300年的時間。

日本的縱深太小,食不住從美國走過來的大趨勢,本來,如果它的「大東亞共榮圈」計劃成功了,就有機會成立,只是它被美國打殘了。單單一個小日本,只能有昭和時代最後30年的經濟泡沬光輝,便完蛋了,永遠不可能復元了。

可以預言,在未來的100年,如果沒有任何大型扭轉世界局勢的戰爭,中國將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領袖,而美國則會像今日的歐洲般,衰落下去。而東南亞則將會取代今日的中國,成為快速增長的經濟火車頭。

不過,東南亞的政治體量不夠,除非它們能作出政治整合,否則最多只能成為30年前的日本,只有經濟力量,卻見不到有任何政治領導的可能性。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columns/1161792/%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F%BD%9C%E6%9D%B1%E5%8D%97%E4%BA%9E%E6%98%AF%E6%9C%AA%E4%BE%86%E7%B6%93%E6%BF%9F%E5%A2%9E%E9%95%B7%E9%BE%8D%E9%A0%AD.jhtml

2022年10月20日

MIRROR壞在經理人欲收割不想投資

上星期,我和七仙羽師傅在一起,有人問到MIRROR會否再紅下去,七師傅作為MIRROR的同事,並沒有深入討論此事。然而,今日我卻想乘機在這裡講講。

話說在上周一,MIRROR推出新歌《We All Are》,卻被指其宣傳照與韓團BTS於2020年電動車廣告十分相似,因而被嘲諷抄襲,或揶揄為「致敬」。

鏡仔的抄襲疑雲,被指已非「初犯」,早於2018年出道時,其Logo已被指抄襲BTS隊徽,其歌曲如《WARRIOR》及《BOSS》,也分別被指跟BTS的《ON》及Super Junior的《MAMACITA》概念相似。

去年成軍3周年的團歌《All In One》MV,又涉抄襲BTS在美國《格林美音樂獎》的演出。

想深一層,縱然是抄襲,也不過是幕後工作人員的錯,不關MIRROR的事。

事實上,兩個月前李啟言(阿MO)的「天降橫禍」,在出事之前,已有多宗意外發生,例如地上有個大洞之類,只是因為他們有點運氣,災禍並沒降落到其身上。因此,阿MO的受傷非但和MIRROR無關,他們更是受害者。

順帶一提,阿MO受傷後,盧瀚霆(Anson Lo)繼續唱歌,被人批評。我有一位很聰明的朋友認為,這應是他當時正在「咪嘴」,當播放未停,他不可能「停口」。

鏡粉是明理的,他們大多不會怪責MIRROR。再者,傷者已傷,MIRROR也不可能終身為此而「賠罪」,從此退出娛樂圈,這也不公道。反而寧願賺多點錢,以備未來有需要時,作出付出,更是實際。

總括地說,我並不覺得今日的MIRROR的人氣大幅下跌,那些冷嘲熱諷的人(是不是也包括了作者本人在內?)恐怕本來也不是鏡粉。因此,他們的壞話也不致於太過影響到MIRROR的人氣。

至於當日瘋狂撲其演唱會飛的人,大多都是跟紅頂白,覺得「有飛便威」,而非真正的粉絲。如果MIRROR繼續紅下去,相信他們也會繼續撲飛、買炒飛,追隨潮流。

然而,雖是這樣說,我仍然認為,MIRROR東山再起的機會並不大,這非關於實力,也不關粉絲動向,而是我覺得,阿MO意外,抄襲事件,歸根結底,都是歸因於其經理人慳皮,表示已無心繼續投資下去,而只是企圖收割,以最快速度去獲取最大利潤,這顯然不利於鏡仔們的長期發展。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mirror%E5%A3%9E%E5%9C%A8%E7%B6%93%E7%90%86%E4%BA%BA%E6%AC%B2%E6%94%B6%E5%89%B2%E4%B8%8D%E6%83%B3%E6%8A%95%E8%B3%87/343745

未來要過苦日子

    據說,有人在每次行政長官宣讀《施政報告》前一分鐘開始沽空期指,在宣讀完畢後平倉,幾乎每次均賺,只是在曾蔭權時代有一次蝕了100點,也不知是不是事實。


 然而,客觀的事實卻是,在本次宣讀《施政報告》的前夕,美股大升幾百點,但在宣讀當日,港股卻跌了403點。


 當然,大家都知道,有利於全民的政策並不代表有利於股市,像內地前幾年的調控過熱的樓市,對於社會肯定有長期利益,可是短期而言,對於股市卻並不一定有好處。


 無論如何,現時世界處於混亂狀況,美國由於可有歐洲和日本的血可吸,所以還能挺得住,然而全世界均無法幸免於這個中西脫鈎的大洪流,除了通貨膨脹外,幾乎想不出任何有利於股市的消息。大家應有心理準備,未來要過苦日子了。


 資深投資人、合眾會會長 周顯

https://www.hkcd.com/hkcdweb/content/2022/10/20/content_1368210.html

2022年10月19日

普京理由﹕從科索沃到葉卡捷琳娜

2014年,俄羅斯吞併了克里米亞,理由是後者是它一直以來固有的領土,因而通過公投,回到母國的懷抱。

這一次,俄羅斯的侵略頓巴斯,聲稱的理由卻是這兩地區的人民正被烏克蘭政府的迫害,而且還被消滅其固有的俄羅斯文化,因此,俄羅斯作為羅斯文化的保護者,有責任解放頓巴斯的人民,因而以此「大義名份」來出兵。

這就是為何在這段期間,普京常常提到「科索沃」,皆因當年西方正是以塞爾維亞迫害科索沃人民、消滅科索沃文化為理由,把塞爾維亞狠狠修理了一頓,然後把科索沃先自治、後獨立。

簡單點說,這是魯迅筆下的阿Q邏輯:和尚摸得尼姑,為何我摸不得?當然,在現實社會,和尚,尤其是道行高深的高僧摸得的女人,並不一定代表像阿Q這種賤民也能摸得,西方打癟塞爾維亞是一回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又是另一回事了。

問題在於,俄羅斯侵佔頓巴斯可以用這藉口,但侵佔哈爾科夫、赫爾松卻可不能用這理由,皆因後兩者的大部份人口並不是俄裔,只是因為俄羅斯打得興起,忍不住饞嘴,把這兩塊戰略要地也吞下肚裏。

到了日前的公投,加入俄羅斯聯邦,鏡頭看到,投票人是在拿著槍的軍人的面前,填寫票子,不消說,當然是以大比數通過加入。

這模式卻又衍生出另一個問題,就是當年科索沃在脫離塞爾維亞的管治後,不過是自治、獨立,卻並沒有加入歐盟、北約,換句話說,科索沃模式已不再適用於俄羅斯的口號了。

這好比當年日本人先在中國搞東三省獨立,理由是滿洲國復國,可是到了後來,非但入侵了大半個中國,還打了大東亞戰爭,吃掉了東南亞,原來的一套宣傳口號已無法應付當時局勢,唯有再發明一套新的,稱為「八紘一宇」,以及「大東亞共榮圈」。

今日普京的做法也差不多:現在不講科索沃了,卻捧出了葉卡捷琳娜女王,而整個烏克蘭,皆是俄羅斯一貫以來的固有領土。這說法並不能算是錯,問題只在於,以今日俄羅斯的實力,這胃口是不是太大了?這會不會是廣東人所說的:眼闊肚窄?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columns/1161359/%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F%BD%9C%E6%99%AE%E4%BA%AC%E7%90%86%E7%94%B1%EF%B9%95%E5%BE%9E%E7%A7%91%E7%B4%A2%E6%B2%83%E5%88%B0%E8%91%89%E5%8D%A1%E6%8D%B7%E7%90%B3%E5%A8%9C.jhtml

迪布維格與西南財經大學

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分別是目前在華盛頓特區的Brookings Institution任職的伯南克(Ben Bernanke)、芝加哥大學的Douglas Diamond、密蘇里州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迪布維格(Philip Dybvig)。

伯南克是前美國聯儲局主席,處理了2008年至2009年的金融海嘯,Diamond和迪布維格則在1983年在一篇名為《Bank runs, deposit insurance, and liquidity》的論文,提出了「Diamond——Dybvig model」,以博弈論為基礎,分析了對銀行擠提的「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anics)的行為……這有點「鬼唔知阿媽係女人」的意味。

諾貝爾經濟學獎並非由諾貝爾的遺囑所創立,而是在1968年,瑞典銀行為紀念成立300周年,因而推出的「紀念諾貝爾的瑞典銀行經濟科學獎」,每年大概有一千至二千名候選人,理論上,政府無權去干預評選工作,不過真正的情況,你懂的。

就我所知,在2003年,香港人熟悉的張五常教授甚至已接到電話,說他將會獲得此獎,誰知竟然飛來一宗瞞稅官司,令到他等了一整輩子、經常掛在口邊、已煮熟了的鴨子就此飛掉。

一如慣例,其中一位大贏家永遠是李嘉誠,皆因迪布維格是2008年的長江學者,這又一次證明了,「長江學者」是諾貝爾獎的搖籃,雖然,這尊位每年也有二、三十個,但畢竟也算是很有眼光。

這事件最juicy的,是迪布維格在中國西南財經大學金融研究學院當院長,其實這是兼職,每年只來一個月,沒有學生,剛在去年因沒通過考核,報道說是遭到學校辭退,其實應是合約到期,不予續約,這令到網友調侃:「西財的業績考核比獲得諾貝爾獎都要難」。

當然,按照「張五常」的個案,如果他繼續在西南財經大學任教,能不能得到諾獎還成疑問,或許會延遲到他退休後才得到。以瑞典政府及其學術界和內地的關係,乘機狠狠的侮辱一下中國,是很有可能作出的事。

迪布維格喜歡中國,娶四川老婆,擅長拉二胡,玩太極,據說還常媾中國妹子。他的最後一篇論文是在2010年發表的,只標注了華盛頓大學,而他在西南財經大學的11年期間,本來應專職研究,卻一篇論文都沒發表過。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BF%AA%E5%B8%83%E7%B6%AD%E6%A0%BC%E8%88%87%E8%A5%BF%E5%8D%97%E8%B2%A1%E7%B6%93%E5%A4%A7%E5%AD%B8/343543

2022年10月18日

美國貪腐已入骨

上次說到,美國逼迫俄羅斯,最終的結果就是它發射核彈,而美國以沒收它的3,000億美元資產,作為懲罰,而這將又是美國政經權貴的發大財機會。

事實上,在近二、三十年,美國政經界人士的腐敗程度,比起以往,是嚴重了很多。當年的肯尼迪家族,頂多是淫賤亂玩女人,甚至是殺死了瑪麗蓮夢露罷了,尼克遜不過是卑鄙無恥罷了,卡特不過是愚笨一點罷了,列根不過是胡亂吹牛罷了,雖然那些「造王者」的大孖沙,是撈得盤滿砵滿,但是在位者仍然是謹守規矩,最多是退休後賣返幾本回憶錄,去一些演講,賺返幾億元退休金,如此而已。

美國的演變成龐大的貪腐集團,應由克林頓開始。一來克林頓太聰明,二來他的財政狀況不佳,急需要錢。三來當時美國一統世界,天下昇平,既然沒有危機感,當然不妨大貪特貪。四來經濟迅急發展,還有全球化,他的金主賺到了大錢,自然也給了他賺錢的機會。

不消說,軍方也是貪腐的重災區,阿富汗戰爭打了20年,花了2萬億美元,用600美元來買兩隻山羊,又用了幾千萬美元來研究迫供方法,中間袋了幾多錢,相信沒人知道。但肯定的是,這只是冰山的一角。

艾潑斯坦的死,並非偶然。這些年來,美國除了軍工複合體之外,也形成了一個財色複合體,克林頓、拜登都是其中要員,安德魯王子也是,其實特朗普本人也是差不多的貨色,共和黨和民主黨之所以往死裏打,只是因為分贓不勻而已。而艾潑斯坦、安德魯王子等因為有「特殊功用」,因此可以吃盡兩方。

總之,今日的美國,已不同於二、三十年前,而我懷疑拜登今日的痴呆狀況,是因吸毒太多,就和他的兒子一樣,正是like father,like son。當然,吸毒也不無好處,就是可以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利於獲得更多的支持,去選總統。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columns/1161354/%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F%BD%9C%E7%BE%8E%E5%9C%8B%E8%B2%AA%E8%85%90%E5%B7%B2%E5%85%A5%E9%AA%A8.jhtml

俄烏與韓、越、阿富汗戰爭的分別

想當年,二戰過後,美國對於自己的戰力還是蠻有信心的,因此在朝鮮戰爭和在越南戰爭中,還親自落場戰鬥,反而是蘇聯,卻不敢親自動手,只敢提供金錢和武器。

正是以上這兩場大戰打怕了美軍,在這之後,他們從來沒有打過大仗、硬仗,只去欺負格林納達、阿富汗、伊拉克這些明顯弱小的對手。這也是烏克蘭和朝鮮、越南的最大分別。

既然美軍沒有落場去打,打上多久,也死不了美國人,最多是付錢、出武器,而且還有歐洲付出一部分,因此也不會像韓、越兩場戰爭般,引起國內的嚴重反戰情緒。至於烏克蘭人命,當然不值錢,死上一千萬也不放在心上,故而美國也不會在乎戰爭一直打下去。

對比阿富汗戰爭,相信參與者都失算了的是,阿富汗雖然是亞洲中心,是陸權的樞紐,但是這個所謂的「樞紐」只是概念上的,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作用,只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所以,不管它打得多激烈、死上多少人,也不會對「文明世界」發生多大的衝擊。

可是,烏克蘭是和世界接軌的國家,而且就在歐洲先進國家的旁邊。在戰爭初起時,歐洲諸國還掉以輕心,以為對自己的影響很小,誰知一打之下,方知是與阿富汗戰爭完全不同的狀況,直至現在,歐洲還是措手不及,不知如何應變。

在戰爭之前,烏克蘭是一個貪污腐敗、經濟衰退的國家。但有一點是很多人也忽略了的,就是烏克蘭人根本就是俄羅斯人,這是不管西方和烏克蘭如何宣傳洗腦,最多只能令到他們以為自己不是,但卻抹不去骨子裏的事實。

俄羅斯人的特性,就是攻擊戰打不好,瀕臨亡國時的反擊戰卻往往打出意想不到的成績。如今是攻守逆轉:俄羅斯是攻擊方,所以打得不好,被稱為「小俄羅斯」的烏克蘭人卻是防守方,因而打得好,這正是大小俄羅斯人的特性,在這場戰爭中表露無遺。

不過,烏克蘭人有一方面比不上阿富汗人,就是生育率。阿富汗是全球生育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從1979年的一千多萬人口,打到今日的三千多萬。烏克蘭的生育率已跌破1,人口越打越少,則又如何去打持久戰呢?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F%84%E7%83%8F%E8%88%87%E9%9F%93-%E8%B6%8A-%E9%98%BF%E5%AF%8C%E6%B1%97%E6%88%B0%E7%88%AD%E7%9A%84%E5%88%86%E5%88%A5/343355

2022年10月17日

馬斯克背後的黑手們

地球首富馬斯克近日忽然插口政治,而且講的都是最熱門話題:

一是說讓台灣成為待遇比香港更好的中國特別行政區,以避免台海戰爭。二要求烏克蘭同意維持永久中立,並承認俄軍佔領地區屬於俄羅斯聯邦,好讓普京談判和平。

不在話下,這兩宗事件都引來了西方世界的嚴厲批評,烏克蘭駐德國大使甚至公開痛罵馬斯克:「fuck off!」而馬斯克的回應很乾脆,一度擬關掉了星鏈在烏克蘭的服務,這令到對方失去了衛星通訊,會對民生和軍事也帶來極大的麻煩。

馬斯克背後的黑手們

地球首富馬斯克近日忽然插口政治,而且講的都是最熱門話題:

一是說讓台灣成為待遇比香港更好的中國特別行政區,以避免台海戰爭。二要求烏克蘭同意維持永久中立,並承認俄軍佔領地區屬於俄羅斯聯邦,好讓普京談判和平。

馬斯克此舉,很多人都會認為,由於他的汽車公司特斯拉在中國享有巨大的利益,因有此言。也由於俄烏戰爭導致全球供應鏈的不穩定,損害了其企業利益,因而必須發言。

我並不反對以上說法,但卻認為,他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首先,就我所讀過的資料所知,馬斯克和特朗普的關係很不錯,但卻和拜登並無私交,因此,他和現美國政府的關係估計也不會太好。

其次,從他意圖購入推特可知,現時的他有很大的政治性。問題在於,這究竟是他個人有政治企圖心,當然,這所謂的「企圖心」只是影響政治的指點江山,而非直接參與政治當官或當議員。抑或這只是他的幕後人士的安排旨意?

事實上,自從2018年,特斯拉幾乎破產而後獲到資金的救回一命,馬斯克順風順水,順利成為了世界首富,這幾年來他的所作所為,很明顯地看到,他的幕後,必然有操盤者,所以他的一言一行,嚴重影響到加密貨幣市場和股票市場,也必然有人上下其手,從中獲利。

我並不認為,馬斯克現在的作法,有太大的個人意志,而必然受到幕後利益集團的影響。畢竟,今日的他牽涉到很多人的飯碗,他不可能任意作出重大的決定。

另一方面,星鏈也有很多投資者,只怕也不容許他當日任意地已付出1.2億/將付出4億美元,去作出政治支持烏克蘭。這必然是有金主,這金主很大可能就是美國政府,以其他迂迴曲折的方式去支付。馬斯克一度計劃停止向烏克蘭供應星鏈,也許只是因為金主不肯繼續找數,如此簡單而已。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A6%AC%E6%96%AF%E5%85%8B%E8%83%8C%E5%BE%8C%E7%9A%84%E9%BB%91%E6%89%8B%E5%80%91/343165

2022年10月16日

對明年股市看得極淡

  我有一個個人收費網站,月費200元。這個個人收費網站,只有一個每星期的財經視頻,每日一條10分鐘的答問,以及我的股票實倉,居然也收到幾百個訂戶,對於這些忠實擁躉,我十分感激。

 我的股票實倉,在兩個月前,已經清空了所有股票,只剩下一些成交太少,無法沽出的。

 現在看來,這決定完全正確,因為假如持貨到今天,加上孖展,我的實倉已變成負資產。唯一的少少「錯誤」是,沽得太遲,應該早在半年前沽出,效果會更好,也輸得更少。

 事實上,對於未來幾個月,以至於明年的股市,我看得極淡,恐怕會比今天更差。無他,俄烏衝突方興未艾,「中美貿易戰」看起來永遠也打不完,甚至有可能因為所謂《台灣政策法》而繼續惡化,股市又怎會好呢?

 資深投資人、合眾會會長 周顯

https://www.hkcd.com/content_app/2022-10/06/content_1366247.html


2022年10月14日

財政惡劣下政府既無開源 也不節流

香港政府在本財政年度首5個月的整體開支為3,192億元,收入為1,162億元,把所得的200億元收入也加進後,也還錄得1,830億元赤字,而截至8月31日止,財政儲備只有7,742億元。

現在的數字並未計上薪俸稅及利得稅等主要收入,皆因這些大多都是在下半年收取。此外,政府還可能有特殊收益,例如去年11月時,出售了中環海濱「地王」,得到了508億元的額外收入。

縱然把所有的因素都計上了,今年的財政數字肯定很難看,這是必然的結果,也不用預測。

相比之下,今日的財政比2003年更大危機的是,在2003年,內地以至於全世界的經濟狀況十分良好,只是香港獨差,所以還有得救。可是今天,貿易戰、科技戰、俄烏戰、一球兩制,地球正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香港又焉有完卵的可能性?

處於經濟惡劣的環境,只有兩個方法,一是開源,另一則是節流。

所謂「開源」的方法,不是向市民開刀,加這稅加那稅,而是切切實實的,找出一些商機,例如說,開放醫療產業、開放教育產業之類,又或者是引入高科技人才,這些都是政策性的方法,政府不用花一分錢。

可是,另外還有一些「投資性」的開源方法,例如資助某些產業,這就要摸摸荷包,看看自己能否付得起這成本了。

在節流方面,正如我寫過很多篇文章去批評,現時的官員和議員,都是「敗家精」,大家的腦子整天在想,如何派錢,卻從來沒想過如何增加賺錢。

事實上,由於政治問題,政府已花掉了不少「維穩」支出,例如增加警察,立法會的增加議席,也是政治改革的結果。另一方面,去年政府收入已很惡劣,市民也處於水深火熱的狀況,可是公務員並沒有共渡時艱,反而加薪2.5%。

從一些小事可見:現時全世界發生能源危機,可是香港單單是路燈的密度與亮度,尤其是幾條主要幹線,其光亮度,環顧全球,就我所知,堪稱第一。

當然,我明白,購入路燈也許是政府友人的「下欄收入」,不過,關掉一些燈,省掉一些能源,不但可節省支出,也符合現時的國際價值觀。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B2%A1%E6%94%BF%E6%83%A1%E5%8A%A3%E4%B8%8B%E6%94%BF%E5%BA%9C%E6%97%A2%E7%84%A1%E9%96%8B%E6%BA%90-%E4%B9%9F%E4%B8%8D%E7%AF%80%E6%B5%81/342909

2022年10月13日

普京終極目的是否發動世界大戰?

在西方的宣傳下,很多人以為俄羅斯總統普京是一個獨裁者,但實際上,他所享有的絕對權力並不算大,相比之下,肯定在美國總統之下。

話說俄羅斯從古以來,都是一個鬆散的政治結構,中央政府對於地方政府的管治力並不強,沙皇時代,固然如此,就是在蘇聯時代,也只是稍為嚴謹一點。到了30年前,蘇聯解體,加盟共和國的權力也就更大了。

我是企圖說明,普京在俄烏戰爭中,有很多掣肘,從一開始,便只能發動「特別軍事行動」,無法作出戰爭動員。

雖然他的統一俄羅斯黨在國家杜馬中,享有450席中的324席,但畢竟,統一俄羅斯黨是由幾個政黨合併而成,普京不得不提防黨內的反對聲音。再說,聯邦內的加盟共和國也不會同意對烏克蘭正式發動戰爭。

推論下去,到有關發射核彈與否,以至於應否全面動員,發動對烏克蘭的全面戰爭諸大決定,普京有否絕對權力嗎?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在現在,並不可能。

為甚麼呢?這是因為現時俄羅斯並未走到惡劣到必須發射核武器,以及全面軍事動員的惡劣處境,所以普京絕對不能妄動:他不可能說,他判斷在幾個月後,情勢會惡化,與其到時發射核武器,不如現在就射,來個先發制人。

或許可以這樣說,全世界的所有國家領導人,也沒有這個絕對權力,可以在理由不足的情況下,去任意地發動全面戰爭,把國家命運孤注一擲。

為甚麼我會把以上的常識講一次出來?皆因我看普京在發動戰爭之後的所為,很不合理,似乎是有意把俄羅斯扯進一場與西方的全面戰爭。正因為他的權力沒法子做到這終極目標,因此他才要一步一步的來。

簡單點說,解放頓巴斯,把其人民拯救於被烏克蘭政府的文化迫害,在俄羅斯人民的角度看,有其道理。可是,把哈爾科夫和赫爾松吃掉,卻是無論如何說不過去。如今連葉卡捷琳娜也捧了出來,這就是要把整個烏克蘭吃掉了。無論如何,這是以俄羅斯的能力絕對做不到的事。

所以我懷疑,普京的最終目標,是打一場全面戰爭。而今天,也許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危險的一刻。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99%AE%E4%BA%AC%E7%B5%82%E6%A5%B5%E7%9B%AE%E7%9A%84%E6%98%AF%E5%90%A6%E7%99%BC%E5%8B%95%E4%B8%96%E7%95%8C%E5%A4%A7%E6%88%B0-/342683

2022年10月12日

戰爭經濟學答問

現時的讀者主要問的都是有關政治的經濟問題,例如說,有人問:「點解預期俄烏打大仗(按:意即戰鬥升級),金價反而跌?」

傳統智慧,一旦有戰爭,黃金必然價升,以作避險用途。但另一方面,黃金計價單位是美元,現在不是金價跌,而只是美元升。

再說,經過了很多年、很多次的戰爭經驗,人們普遍認為,不管你身在哪裡、跑到多遠,也還是美元比黃金更為方便。

大家只要幻想一下,如果你現在要逃跑,你會選擇黃金,還是美元,就可知道。這還不說現時美元有政府政策支持,有高息可收,更加是戰勝黃金了。

第二個問問題是:「你是不是覺得港股和美股在2022年還有終極一跌?」

我的答案是:我估計2023年仲會衰過2022年。

跟著他又問:「以港股來計,我諗散戶已經消耗了大部分的購買力,就算再跌深一點,也未必有本錢撈底,反而會令到一班人因恐懼而止蝕,更有助莊家收貨,是否要等終極一跌,似樣的反彈才會來臨?」

這分為三個問題,因此有三個答案:

第一,當殺完散戶,可以殺有錢人,也可以殺基金,只要股市不是零,永遠有人有錢可殺,問題這只是人吃人、人殺人,是內捲而不是割韭菜,皆因企業利潤變小,資產貶值,是無人贏錢的屠宰。

第二,現時的莊家雖然未死,但也已無錢收貨,有錢也不會收,因為收了也賣不出去。

第三,熊市第一期才會有終極一跌的反彈,熊市三期是跌而不彈,而且成交太少,陰乾。

另外,又有人問:「你說過如果聯繫匯率脫鈎,最好持有港元計價資產,但直接買美債唔係好啲咩?」

持有資產永遠是對沖匯價下跌的最佳方法。如果用英鎊來作比較,今年以來,它跌了20%,但英國樓則升了16%,雖然抵不上跌幅,但持有也可減低虧蝕。

當年津巴布韋的貨幣跌到不知少了幾多個零,但如持有當地股票,甚至在除了匯價後,還有斬獲。

至於持有美債,一來不夠愛國愛港,我不會鼓勵。二來也非散戶容易買到的資產,不論。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88%B0%E7%88%AD%E7%B6%93%E6%BF%9F%E5%AD%B8%E7%AD%94%E5%95%8F/342499

2022年10月11日

俄發核彈美國發財

俄羅斯把烏克蘭的四個州併入聯邦,目的很明顯,是企圖仿傚2014年的併吞克里米亞:由於別國害怕它使用核武器來保衛「自己的國土」,因而不敢對它發動大規模攻擊,從此局勢就可穩住,安全的吃下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和扎波羅熱。

然而,美國、歐洲、烏克蘭已聲言不肯就範,問題在於,如果繼續打下去,俄羅斯是不是夠膽炸下核彈?當然,它所擲下的,多半只是當量只有當年美國炸廣島的原子彈的當量的1/15的戰術核彈,但也已經夠駭人的了。

不過,也肯定的說一句,兩三枚戰術核彈,恐怕未必足以把烏克蘭打怕。畢竟,當年美國用上了兩枚原子彈,也還未足以令到日本投降,而必須等到蘇聯參戰,日本害怕被蘇聯佔領,方才趕快投降。

如今俄羅斯如果用上兩三枚核彈,莫非就能令到烏克蘭投降?別忘記,當年的日本是孤軍作戰,今日的烏克蘭有著整個西方在背後撐腰,底氣是完全不同。

如果俄羅斯真的悍然遇上了核武器,這明顯是違反了《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中國、印度這些友好國家也很可能被迫對它作出某些制裁,而美國則可以把3,000億美元的俄國資產順勢沒收。

如果按照阿富汗模式,也是黑社會模式,天一半、地一半,美國只會把其中的一半給多烏克蘭,作為經濟重建費用,自己則會留下另一半,說是作為人道救援,這當然是給美國人成立一些人道救援機構,然後發薪水給自己、衣食住行都是簽公數,花差花差掉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columns/1160726/%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F%BD%9C%E4%BF%84%E7%99%BC%E6%A0%B8%E5%BD%88%E7%BE%8E%E5%9C%8B%E7%99%BC%E8%B2%A1.jhtml

論「入常」的排名

話說在9月23日,美國、日本、印度、澳洲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在紐約聯合國大會期間場邊舉行外長會議,會後發表聲明:「致力於推動聯合國的全面改革議程,包括通過增加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和非常任理事國席位。」

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一共有5個,就是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均是二戰時的戰勝國,因而可享有「一票否決權」。

話說這個「一票否決權」,概念出自兩次世界大戰出現的短命組織「國際聯盟」,就是因為其決議惹怒大國,因而令到大國退出,致令這國際機構短命而終。

二戰後,各國成立聯合國,正是鑑於這次的失敗經驗,因而認為必須讓大國享有否決權,以「籠絡」大國,防止它們退出聯合國,反搞砸了大事。

照這個想法,今日的世界,只應中國和美國有這個實力,可享有主宰世界命運的否決權,連英國和法國也沒有這個資格,俄羅斯則處於很邊緣的位置。

現時歐洲有一個說法,尤其是德國,就是要求法國把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交出來,讓整個歐盟接收。德國作為歐盟最大國,在盟內也最有影響力,當然是最大得益者。

法國則是吃虧,當然不會答應,而且歐盟也不是一個獨立國家,得重組後,才有加入聯合國的可能性。不過,假如歐盟可以接收法國的席位,它當然有實力當常任理事國,排名還在俄羅斯之上。

德國和日本的實力強過英國和法國,一直想當常任理事國,可是,它們是二戰的發起國,也是戰敗國,除非世界完全放棄了「二戰後秩序」,否則不容易讓它們當上。要知道,美國今日的政治地位,除了它真的強,部分也是來自二戰秩序,因此它也不想撕破這地位。

如要論排名,印度應該在德國和日本之上,畢竟,它的經濟已超過英國,超過德國和日本最多也是十年之內的事,最重要的是,它不是附庸國,有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軍事實力也不弱,各國也在拉攏它。事實上,「四方安全對話」的提議,也正是為了支持印度「入常」,不過,它和中國的關係不佳,這恐怕不容易。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AB%96-%E5%85%A5%E5%B8%B8-%E7%9A%84%E6%8E%92%E5%90%8D/342311

2022年10月10日

財金官員應由金融人士出任

香港政府在本財政年度首5個月的整體開支為3,192億元,收入為1,162億元,縱然是計入了「綠色債券」所得的200億元收入,也還有1,830億元的赤字,這是15年來的第一次。對比之下,現時的財政儲備是7,742億元,很明顯,已踩進了危險的紅線。

根據《基本法 第一百零七條》﹕「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

在回歸之後,馬上遇上了金融風暴,政府迫不得已,出現了赤字。然後對此條文作出了詮譯,就是這只是「力求」,沒有必要性,而只要長期而言有盈餘,便已算是符合《基本法》的要求,用不著年年有盈餘。

因此,在金融風暴之後,最壞的時刻,4年中也有3年是赤字,15年前的金融海嘯,也曾經試過赤字,只是當時福大命大,終於是熬過去了。

我講過很多次,香港的政客和官員都是敗家仔,從來只懂得花錢,不懂得賺錢,這從他們提出的建議,便可知曉。

當年的反政府政黨,例如人民力量、社民連等等,經常發炮攻擊香港政府坐擁巨額財政儲備,認為並不需要,並且要求政府把現金派給人民,掏空香港,幸好他們的結局是坐牢,而不是執政,否則當遇上今日的變局,政府已然破產了。

然而,建制派的智力也好不了多少,整個管治班子腦子整天想的都是如何派錢、如何紓困,但究竟有誰講出賺錢的方法?沒有錢進庫房,錢從何來?

一個政府的財金部門,從來應是以賺錢為主。像美國,財政部長往往來自高盛之類的大行,而香港回歸後不久,便由花旗銀行出身的梁錦松出任財政司長,這也是正確的做法。

後來梁錦松因買車事件而下台,由富二代唐英年接任。唐雖非金融人士,但其家族在商界人脈深厚,因而也可為香港帶來商機。2012年,唐因競選行政長官而辭任,改由曾俊華頂上,曾以技術官僚的方式去管理,碰上經濟順風順水,謹慎理財,不聽政客的胡言,也算幹得中規中矩。

至於今日的財金官員,智力與能力如何,篇幅所限,不予置評。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B2%A1%E9%87%91%E5%AE%98%E5%93%A1%E6%87%89%E7%94%B1%E9%87%91%E8%9E%8D%E4%BA%BA%E5%A3%AB%E5%87%BA%E4%BB%BB/342134

2022年10月7日

核彈可否摧毀現代城市?(下)

昨天說了核彈的威力,會隨著其摧毀的城市的鋼筋水泥的破壞,因而被削弱,不過當然,只要核彈的威力足夠大,則甚麼也可以毀掉。

廣島原子彈的當量是1.5萬TNT炸藥,這是核裂變彈,也即是鈾彈。威力更強大的是核聚變彈,即是氫彈,美國當年在比基尼島試爆的一枚,當量是1,000萬噸。因為這次核爆,商人因而把三點式泳衣稱為「比基尼」。

後來,蘇聯研發了1億噸當量的氫彈,稱為「沙皇炸彈」,但後來試爆的只有5,000萬噸。

好了,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1億噸當量的破壞力,是否等於1.5萬噸的6,666倍?

在數學上,這當然是,但在實際上,這卻並不。    

理論上,衝擊波的力量會隨著反平方律而減退,而不是照比例減弱。換言之,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可把半徑2平方公里的面積夷為平地,但這並不等於「沙皇炸彈」可把半徑13,332平方公里的面積夷為平地,但俄羅斯從東到西的總長度不過是9,000公里,否則當日試爆的「沙皇炸彈」,豈非已足可把整個俄羅斯毀掉?那又怎可以試爆起來呢?

簡單點說,核彈的當量,只有在中心的爆點,方才完全顯現出它的爆炸威力。可是,你用0.01噸的炸藥,和用1億噸的炸藥去炸一個人,他都是死,死1次和死1萬次,是完全沒有分別。

炸彈的重點在於,最大的爆炸力「浪費」在中間的那一點,所以常常有人說,如果用上同樣的成本,傳統炸彈的效益遠大於核彈,正是因為它可以轟炸更多的地方,沒有「浪費」。

「沙皇核彈」是「浪費」,如果當年蘇聯和美國開戰,以它的體形之巨大,恐怕也無法成功去到美國作出轟炸。事實上,中國、美國、蘇聯早在六十年代,也已研發出比較輕型的氫彈,當量只有幾十萬噸,便於「攜帶」。

現時的所謂「戰術核彈」,當量只有1,000噸,對照上文的分析,其真正的威力應也會強過「小男孩」的1/15,然而當它碰上了鋼筋水泥的現代化建築,究竟威力去到哪裏,也是存疑。不過烏克蘭的現代化建築物數量,應遠比不上香港。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A0%B8%E5%BD%88%E5%8F%AF%E5%90%A6%E6%91%A7%E6%AF%80%E7%8F%BE%E4%BB%A3%E5%9F%8E%E5%B8%82-%E4%B8%8B-/341830

2022年10月6日

原子彈能否摧毀現代城市?(上)

俄羅斯把烏克蘭的4個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和扎波羅熱地區併入聯邦,這即是說,如果有國家大規模攻擊這些地方,它可以以「保衛國土」為理由,攻擊這個「侵略國」。換言之,這距離核戰又近了一步。

話說在1994年,全世界在遊說烏克蘭銷毀它所庫存的大量核武器,英國、美國、俄羅斯簽下了《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承諾不會對烏克蘭的領土完整使用武力,而在2014年,俄羅斯侵佔了克里米亞半島,已違反了這協議。

這備忘錄的另一條款,是三國承諾不會對烏克蘭動用核武器,而俄羅斯究竟會不會也來違反這條款,誰也說不準。

又或者說,到了緊急關頭,幾乎可以肯定俄羅斯必然會動用核武器,問題在於,甚麼才算是「緊急關頭」呢?

這又回到了另一個更基本的問題:究竟核武器有多可怕?

在世界歷史上,暫時只投過兩枚原子彈:廣島的當量是1.5萬噸TNT炸藥,長崎則是2萬噸。

以原子彈爆炸點為圓心,半徑2公里範圍之內的建築幾乎全毀。

在廣島,當年的建築物只剩下了「廣島縣產業獎勵館」,部分磚造部分鋼筋混凝土構造,有銅製的圓頂,地下一層、地上三層,中間圓頂部分則有五層樓高。原子彈摧毀了產業獎勵館包括屋頂與各樓層樓板在內的所有水平建築結構,但垂直方向的結構卻大致未損。

當時的廣島以至於幾乎全日本,都是木製建築,這個產業獎勵館是當時廣島的最堅硬建築,留存下來,絕非僥倖。它並非原子彈轟炸的中心,但距離圓心也差不了多遠。

今日的城市,差不多已沒有了木建築。核彈也從來沒有炸過現代化城市,核試也沒炸過大量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物。不過肯定的說,產業獎勵館比起今日的混凝土建築,只是濕濕碎,而當日的原子彈也無法把接近市中心的產業獎勵館毀成平地。

當衝擊波炸掉了鋼筋混凝土,炸力會減弱。核彈很容易炸掉大量平房式的木製建築,但可炸掉多少幢鋼筋混凝土的高樓大廈?再說,深藏在地底的如地下鐵管道及車站,地庫停車場,恐怕不一定可摧毀。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E%9F%E5%AD%90%E5%BD%88%E8%83%BD%E5%90%A6%E6%91%A7%E6%AF%80%E7%8F%BE%E4%BB%A3%E5%9F%8E%E5%B8%82-%E4%B8%8A-/341616

2022年10月5日

今日的英美已不同40年前!

1988年,時任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減稅,重新打造了英國經濟,奠定了其後幾十年的經濟風光。作為戴的崇拜者的卓慧思(現任英國首相),也來重施故法,大搞減稅,馬上迎來了英鎊暴跌,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然而,經濟政策不講短期,而是講中期、長期,現時卓慧思雖然已撤回了她的減稅政策。但我們也可從學術的角度,去討論減稅的可行性。

最基本的一點是,當日的戴卓爾夫人和今日的卓慧思所面對的客觀環境,並不相同。

話說戴卓爾夫人執政時,英國已經過了30年的社會主義、福利主義,經濟被搞得奄奄一息,所以減稅是適合的藥物。

再說,當她推行寬鬆政策時,又適逢中國加入,十多年後,冷戰結束,俄羅斯、東歐等國走進了全球經濟體系,九星連珠之下,寬鬆的經濟政策食正條水,當然是如魚得水,經濟大漲了。

可是,今日英國以至全世界的經濟問題,是全球的量化寬鬆、低息環境的時間太長,而全球化已走到了盡頭,非但已不可能有新血加入,反而因為新冷戰、去中國化、以至俄烏戰爭所產生的制裁,這完全是和1978年戴卓爾夫人所面對的環境截然相反,所以說,減稅是死路一條,卓慧思的收回是正確的。

現時美國的加息政策,也是差不多的狀況: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美國有超過10%的通脹,聯儲局主席Paul Volcker採用緊縮性貨幣政策,把聯邦基金利率加至20厘,一直至1981年,這結束了通貨膨脹,但這也造成了經濟衰退。

美國當時的通貨膨脹,是為越戰的帳單埋單,正如我常常說,打仗時往往還能勉強維持經濟狀況,要在戰後復員,幾年後,貨幣和經濟才會崩潰,例如1923年的德國、1947年中國。

相比當時的美國,越戰已結束,新加入了內地這個大市場,還開始建立美元儲備,日本騰籠換鳥,產業升級,原來的產業則由亞洲四小龍接手,美國得以經濟轉型……

但今天呢?量化寬鬆玩了十多年,貧富懸殊,經濟已然淘空,和內地、俄羅斯的戰爭卻在正剛開始,現在才來加息?自尋死路!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B%8A%E6%97%A5%E7%9A%84%E8%8B%B1%E7%BE%8E%E5%B7%B2%E4%B8%8D%E5%90%8C40%E5%B9%B4%E5%89%8D-/341400

2022年10月3日

美國炸掉北溪也沒有人敢揭穿

美國被指炸毀北溪管道,從政治角度看,是高明的一著。

首先,德國是啞子吃黃蓮,就是明知也不敢說出來,皆因一旦講出美國這暴行,唯一的路就是斷交、兼退出北約,否則根本無法交代。既然德國不可能敢這樣做,那就只能默默承受,不可能揭穿。

奇妙的是,俄羅斯也不能公開揭穿,皆因這是明剃眼眉,一旦公諸天下,只有向美國宣戰一途,只要俄羅斯不敢正面和美國動手,便只能把這口氣嚥下來。當然,民間可以大說特說,但政府只能說證據不足,事件起因存疑。

至於北約盟友,怯於美國的淫威,自然也不敢說。說到中國、印度這些第三世界國家,也沒理由為了這件事同美國翻臉,再說,波羅的海也非其勢力範圍,恐怕縱是十分懷疑,也找不到證據,更無能力前往當地實地調查。

說回這事件發生之前,是俄羅斯把四個地區公投併入聯邦,並且恫嚇使用核武器,這是效法2014年的「克里米亞模式」﹕只要把該地區公投後併入聯邦,以後攻擊這地區等同攻擊俄羅斯國土,烏克蘭害怕核打擊,就從來沒大規模攻打過克里米亞。

同樣道理,普京相信,只要把頓巴斯、哈爾科夫、敖德薩一併納入俄羅斯聯邦,烏克蘭就不敢大進攻了,只會小眉小眼的作出零星攻擊。換言之,此舉反而是想用核武器來迫和。

再說,假如烏克蘭堅決不肯議和,四區既已公投入俄,當局也已作出了口頭警告,就是扔上一枚核彈,也是「莫謂言之不預」。假如一枚核彈不足夠,還可多投二、三枚,反正俄羅斯的核彈足有六千枚,其中有二千枚是只有廣島炸力一成不到的小型核彈,只要吃上幾枚,不容得烏克蘭不停火。

可是,現在的最大問題是,假如烏克蘭願意停火,世界回復和平,國際能源價格回復正常,俄羅斯的收入卻立馬減少,經濟登時出現問題。

再說,北溪管道已斷,其損毀程度已不可能重新修復,更加不可能重建新管,換言之,歐洲、尤其是德國和俄羅斯眉來眼去的機會已然永遠失去,從此之後,它們只能乖乖的繼續、永遠成為美國的附庸,買美國的能源。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BE%8E%E5%9C%8B%E7%82%B8%E6%8E%89%E5%8C%97%E6%BA%AA%E4%B9%9F%E6%B2%92%E6%9C%89%E4%BA%BA%E6%95%A2%E6%8F%AD%E7%A9%BF/341173